萧规曹随造句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萧规曹随造句篇一
《字形答案》

腌臢(ā za) 唉声叹气 爱屋及乌 暧昧 安装 鹌鹑(chun) 按部就班 暗渡陈仓 暗箱操作 黯然失色 佶屈聱牙 独占鳌头 鏖战 桀骜不驯

八竿子打不着 跋涉 耙子 靶子 百步穿杨 百尺竿头 百废俱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 班门弄斧 班师回朝 般配 斑斓 绊脚石 保龄球 保姆 永葆青春 报销 暴发户 爆发力 爆冷门 暴虎冯河 暴戾恣睢 曝光 杯盘狼藉 卑躬屈膝 关怀备至 背水一战 笔杆子 圆珠笔芯 毕恭毕敬 惩前毖后 筚路蓝缕 蓖麻 麻痹 针砭时弊 编辑 编者按 编纂 编撰 变本加厉 变幻莫测 标杆

标志 彪炳千秋 分道扬镳 别出心裁 彬彬有礼 冰激凌 兵荒马乱 秉性 并驾齐驱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并行不悖 病入膏肓 钵盂 舶来品 博采众长 博闻强志 补贴 不辨菽麦 不费吹灰之力 不共戴天 不寒而栗 不即不离 不假思索 不加思索

不为已甚 冒天下之大不韪 布置 部署 步履维艰

彩礼 彩排 菜籽油 骖騑 惨不忍睹 惨绝人寰 惨无人道 苍凉 沧海一粟

草菅人命 恻隐之心 层峦叠嶂 曾经沧海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察言观色 姹紫嫣红 柴扉 豺狼 缠绵悱恻 蝉联 蟾蜍 蟾宫折桂 为虎作伥 猖獗 车厢 风驰电掣 长年累月 长驱直入 长盛不衰 长吁短叹 常备不懈 万古常青 老生常谈 热忱 陈词滥调 撑竿跳高 诚惶诚恐 乘风破浪 乘人之危 乘虚而入 程门立雪

吃一堑长一智 踟蹰 踯躅 踌躇 踌躇满志 叱咤风云 重蹈覆辙 崇山峻岭

抽薪止沸 惆怅 一筹莫展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出笼(中性) 出谋划策 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出人头地 锄强扶弱 蟾蜍 雏形(雏型) 怵目惊心 触目惊心 相形见绌 抽搐 川流不息 满目疮痍 垂手可得 唾手可得 边陲 捶胸顿足 椎心泣血

锤炼 春寒料峭 春晖 纯正 淳正 醇正 蠢蠢欲动 词不达意 雌伏 糍粑

刺刺不休 粗制滥造 篡改 窜改 璀璨 出类拔萃 萃取 淬砺 憔悴 心力交瘁 纯粹 寸草春晖 措手不及 措词

搭理 鞑靼 打包票 打寒战 插科打诨 打破砂锅问到底 打圆场 大材小用

大放厥词 大器晚成 大声疾呼 大庭广众 大相径庭 代沟 玳瑁 伤亡殆尽 百战不殆 严惩不贷 责无旁贷 待价而沽 怠慢 披麻戴孝 披星戴月 戴罪立功 不共戴天 感恩戴德

单杠 虎视眈眈 耽于幻想 邯郸 菡萏 胆战心惊 黄疸 淡泊 淡薄 淡妆浓抹 当仁不让 倒买倒卖 倒霉 到底 盗版 道听途说 得陇望蜀 得意洋洋 灯箱

灯芯 嘀嗒 滴答 抵消 抵制 砥砺 中流砥柱 电线杆 凋敝 貂皮 吊儿郎当 吊胃口 掉书袋 掉以轻心 吊销 高潮迭起 间谍 城堞 喋喋不休 通牒 光碟 飞碟 蹀躞 叠床架屋 重峦叠翠 层峦叠嶂 丁是丁卯是卯 丁忧 顶礼膜拜 革故鼎新 订书机 订婚 定金 订金 东窗事发 动辄得咎 洞若观火 洞烛其奸 抖擞

斗殴 豆蔻年华 独出心裁 独角戏 独占鳌头 亵渎 买椟还珠 初生牛犊 尺牍 长篇累牍 穷兵黩武 赌博 脉搏 拇指 脚趾 度假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端详 安详 翔实 断壁残垣 断章取义 锻炼

额手称庆 耳鬓厮磨 耳刮子 耳熟能详 闻名遐迩 诱饵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发祥地 罚不责众 竹筏 翻悔 反悔 烦躁 反躬自问

返璞归真 义无反顾 犯浑 泛滥 防微杜渐 飞短流长 流言蜚语 飞黄腾达

飞扬跋扈 匪夷所思 诽谤 缠绵悱恻 沸反盈天 废弛 沸反盈天 费解 分崩离析 分辨 分辩 分道扬镳 分歧 分庭抗礼 吩咐 纷至沓来 焚膏继晷 分量 分内 分子 份子 奋笔疾书 愤世嫉俗 风驰电掣 风马牛不相及 风声鹤唳 风雨如晦 风雨如磐 风云变幻 封疆大吏 凤毛麟角 否决 肤浅 浮浅 伏案苦读 晚风拂拂 伏法 服法 服罪 服帖 伏贴 扶摇直上 深孚众望 不负众望 不孚众望 服输 服侍 俘虏 浮萍 浮想联翩 幅员辽阔 辐射 福分 斧正 俯拾即是 俯首帖耳 釜底抽薪 辅车相依 负隅顽抗 富丽堂皇 覆巢无完卵 覆车之鉴 重蹈覆辙 覆灭

言简意赅 改弦更张 乞丐 丏(miǎn 遮蔽 看不到) 盖棺论定 灌溉 概莫能外 干燥 暴躁 甘拜下风 甘之如饴 揭竿而起 立竿见影 敢作敢当 感慨 擀面杖 干练 纲举目张 钢鏰儿 杠杆 高材生 束之高阁 高屋建瓴 病入膏肓 竹篙 嵩山 蒿草 告罄 罄竹难书 坚如磐石 钟磬 疙瘩 歌舞升平 革故鼎新 西装革履 格杀勿论 格物致知 隔靴搔痒 打嗝 骨骼 各行其是 更迭 耕耘 耿耿于怀 耿直 骨鲠在喉 公报私仇 公之于世——公诸社会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出奇制胜 宫阙——词阕 宫廷 躬耕 共商国是 国事访问 共振 勾股 勾画 勾销 勾心斗角 提要钩玄 蝇营狗苟 狗尾续貂 够呛 孤苦伶仃 孤注一掷 死有余辜 古道热肠 股份 骨瘦如柴 蛊惑 鼓惑 故步自封 故伎重演 故弄玄虚

顾名思义 挂彩 挂一漏万 关联 管窥蠡测 灌溉 灌装 罐装 光怪陆离

光可鉴人 归根结底 瑰玮 诡计多端 鬼鬼祟祟 贵庚 滚瓜烂熟 国计民生

食不果腹 过犹不及

彗星 哈密瓜 海市蜃楼 憨态可掬 邯郸学步 含苞待放 含糊其词 含辛茹苦

包含 包涵 寒碜 寒暄 寒战 号啕 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严丝合缝 和光同尘 和盘托出 和事佬 和颜悦色 察言观色 和衷共济 弹劾 贺词 喝彩 红彤彤 弘扬 气势宏大 洪亮 大展宏图 宏论 宏愿 洪福 声如洪钟 鸿鹄之志

鸿篇巨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后坐力 不爱红装爱武装 深情厚谊 厚意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狐假虎威 鸠形鹄面 猢狲 虎踞龙盘 虎视眈眈 互联网

户籍 户枢不蠹 花籽儿 划拳 画押 桓( )温 断壁颓垣 涣然冰释 焕然一新 皇天后土 黄道吉日 黄粱美梦 装潢 簧片 恢宏 春晖 洄游 讳莫如深

荟萃 精粹 混蛋 浑浑噩噩 浑然一体 浑水摸鱼 魂牵梦萦 火中取栗 祸起萧墙

饥肠辘辘 鸡鸣狗盗 积毁销骨 积重难返 基围虾 畸轻畸重 激浊扬清 及第

吉人天相 佶屈聱牙 急不可待 急功近利 急流勇进 急流勇退 激流勇进 疾恶如仇 疾风劲草 疾言厉色 集思广益 集腋成裘 嫉恶如仇 嫉贤妒能 狼藉 计日程功 纪录片 世界纪录 纪传体

加官进爵 晋升职称 夹克 家具 袈裟 嘉奖 戛玉敲金 驾轻就熟 架势 嫁妆 艰苦 坚苦 坚苦卓绝 艰苦卓绝 坚贞不屈 艰苦备尝 艰苦奋斗 艰辛 减幅 剪贴 简洁 简捷 简练 精兵简政 见风使舵 见风转舵 借风使舵 见猎心喜 剑拔弩张 健谈 健忘 舰艇 渐入佳境 践约 鉴戒 见谅 鉴谅 鉴于 降格以求 糨糊 交代 浇灌 娇生惯养 姣好 胶柱鼓瑟 焦躁 角门 绞刑 铰肉机

脚趾 拇指 叫花子 叫苦不迭 揭竿而起 开源节流 捷足先登 截长补短

竭泽而渔 金榜题名 金碧辉煌 金刚努目 金箍棒 紧箍咒 金銮殿 金针度人 津贴 筋疲力尽 锦心绣口 谨启 进退维谷 缙绅 满腹经纶 精华(菁华) 惊蛰 海蜇 精练 精炼 陷阱 敬词 迥然 炯炯有神 鸠占鹊巢 九霄云外 久负盛名 旧皇历

就范 安排就绪 就座 鞠躬尽瘁 举步维艰 剧变 巨变 决绝 决然 决意 诀别 诀窍 抉择 一蹶不振 千钧一发 峻峭

开诚布公 开幕词 开源节流 开宗明义 感慨 楷书 刊误 勘误 坎肩 侃侃而谈 看座 慷慨 可望而不可及 可望而不可即 克敌制胜 刻画 客座教授 空蒙 口诀 口蜜腹剑 口诛笔伐 扣押 扣压 敌寇 豆蔻 枯萎 枯燥 骷髅 苦思冥想

苦衷 夸大其词 夸夸其谈 块垒 宽宏大量 嗓音宽洪 力挽狂澜 旷日持久 葵花籽 振聋发聩 困兽犹斗 阔佬 寥廓

拉拉队 辣手 棘手 来势汹汹 万籁俱静 拦截 拦劫 阑干 阑珊 筚路蓝缕 褴褛 缆绳 篮板球 斑斓 烂漫 陈词滥调 乱砍滥伐 滥竽充数 老皇历 老骥伏枥 老奸巨猾 老茧 老两口 老生常谈 老态龙钟 老于世故 乐不思蜀 乐而忘返 雷霆万钧 棱锥 打冷战 离群索居 礼尚往来 李代桃僵 里通外国 理屈词穷 历历在目 历练 厉兵秣马 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厉行节约 色厉内荏 雷厉风行 声色俱厉 疾言厉色 立竿见影 立身处世 立锥之地(多用否定) 励精图治 励志 利害攸关 利令智昏 利欲熏心 例行公事 不寒而栗 砥砺 连绵 连篇累牍

连锁 联袂 浮想联翩 炼狱 良辰美景 良宵 梁上君子 两全其美 两厢情愿 百无聊赖 僚属 寥廓 寥若晨星 獠牙 潦草 缭绕 燎原 了如指掌 春风料峭

林林总总 林阴道 树阴 绿阴 临危授命 临危受命 临渊羡鱼 临阵磨枪 琳琅满目 波光粼粼 嶙峋 鳞次栉比 麟凤龟龙 吝啬 伶仃 灵犀 高屋建瓴 凌厉 凌迟 凌霄 陵寝 另辟蹊径 令爱 令人发指 令行禁止 溜须拍马 刘海 流连 留恋 流连忘返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行赶月 蒸馏 龙吟虎啸 朦胧 窟窿 垄断 芦苇 鲁莽 录像 照相机 碌碌无为 旅进旅退 屡试不爽 履历 绿茵 山峦 孪生 浮光掠影 略胜一筹 螺旋 络绎不绝 落晖 落寞

麻痹 麻疹 马齿徒增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玛瑙 买椟还珠 脉搏 赌博 轻歌曼舞 漫不经心 漫山遍野 满山遍野 芒刺在背 茅塞顿开 贸然 没精打采 美轮美奂 联袂 梦寐 门阀 门第 门槛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蒙眬 朦胧 咪表 弥天大谎 猕猴 秘而不宣 秘方 秘笈 秘诀 密函 密码 绵里藏针 绵连 绵纸 面谕 渺茫 缥缈 藐视 邈远 妙语解颐 名不副实 名副其实 名列前茅 名闻遐迩 明辨是非 明察秋毫 明火执仗 明枪暗箭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正典刑 明珠暗投 冥思苦想 摩肩接踵 摩拳擦掌 摩挲 婆娑 磨炼 莫名其妙 莫明其妙 莫逆之交 莫须有 莫衷一是 漠不关心 墨守成规 牟利 谋利 谋划 目不交睫 目不窥园 目不暇接 目光如炬 墓志铭 幕僚 睦邻 慕名 暮霭 肃穆

拿刀动仗 纳凉 老衲 南柯一梦 南辕北辙 难以置信 喃喃自语 楠木 玛瑙 能屈能伸 泥沙俱下 泥石流 霓虹 拟订 拟定 年轻 年青 青年 年轻人 年轻气盛 黏稠 黏合剂 黏膜 黏液 黏着 念念有词 蹑手蹑脚 孽债 凝练 扭亏为盈 浓阴 浓状艳抹 脓肿 怒气冲冲 忧心忡忡 女墙 偶尔

盘根错节 盘旋 判决 判若鸿沟 判若云泥 旁逸斜出 旁征博引 炮仗 喷泻

蓬筚生辉 蓬门筚户 膨胀 批阅 披阅 披肝沥胆 披枷戴锁 披坚执锐 披麻戴孝 披沙拣金 披星戴月 霹雳 皮夹克 皮里阳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疲敝 贫瘠

品头论足 评头论足 平步青云 平心而论 平白无故 萍水相逢 迫不及待 破釜沉舟

破天荒 扑朔迷离 普度众生

凄婉 芳草萋萋 期期艾艾 欺凌 其貌不扬 奇耻大辱 奇货可居 棋逢对手 旗杆 岂有此理 杞人忧天 气冲霄汉 气度恢宏 气概 气贯长虹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铅芯 签署 前车之鉴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浅尝辄止 遣词造句 谴责 欠账 吃一堑长一智 镶嵌 枪杆子 枪决 枪支 挖墙脚 抢滩 敲竹杠 敲山震虎 乔装 憔悴 巧取豪夺 巧舌如簧 巧言令色 窃钩窃国 青出于蓝 青葱 青山绿水 山清水秀 青黄不接 青云直上 轻而易举 轻歌曼舞 倾盆大雨 倾情 倾销 倾泻 清醇 情分 情投意合 请君入瓮 穷兵黩武 穷形尽相 秋毫

蚯蚓 求全责备 集腋成裘 驱策 趋光性 屈光度 屈膝 屈指可数 首屈一指 趋炎附势 取决 权柄 权宜之计 全副武装 全力以赴 全神贯注 痊愈 劝诫 却之不恭 欢呼雀跃 鹊巢鸠占 声名鹊起 裙带关系

惹是生非 无事生非 热胀冷缩 热衷 人才辈出 人尽其才 人情世故 人心向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至义尽 日上三竿 容光焕发 峥嵘 溶洞 融会贯通 如出一辙 如堕五里雾中 如雷贯耳 如芒在背 如丧考妣 如汤沃雪 如愿以偿 如坐春风 入不敷出 若即若离 若无其事

撒手锏 杀手锏 塞翁失马 三番五次 三顾茅庐 三皇五帝 三极管 三脚架 三令五申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一三十一 桑拿浴 扫描 色厉内荏 色眯眯 煞风景 杀人越货 杀身成仁 杀一儆百 沙里淘金 煞有介事 山冈 山洪暴发

闪烁其词 擅离职守 膳食 赡养 尚方宝剑 上下其手 艄公 稍纵即逝 唇枪舌剑 明枪暗箭 摄像 申辩 伸张正义 身份 身先士卒 深居简出 深情厚谊 神采奕奕 审慎 甚嚣尘上 海市蜃楼 升值 生辰八字 生死攸关 声情并茂 声色俱厉

绳锯木断 胜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尸位素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湿漉漉 针砭时弊 识时务者为俊杰 拾人牙慧 始作俑者 世外桃源 世族 势不可当 势在必行 拭目以待 适逢其会 适可而止 誓词 守口如瓶 首当其冲 首屈一指 首座弟子 授予 瘦骨嶙峋 梳妆 数来宝 述而不作 树倒猢狲散 树阴 双簧 水龙头 水泄不通 一泻千里 云水榭 水涨船高 睡眼惺忪 顺竿爬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思辨 厮杀 厮守 厮打 死有余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松弛 危言耸听 耸人听闻 毛骨悚然 颂词 情愫 鬼鬼祟祟 繁琐

踏实 抬杠 跆拳道 优胜劣汰 钛合金 贪赃枉法 谈笑风生 趟浑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逃逸 逃之夭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提纲挈领 提炼 题词 醍醐灌顶 体贴 天方夜谭 天网恢恢 天涯海角 殄灭 觍着脸 腼腆 调侃 跳梁小丑 铁杆 铁骨铮铮 铤而走险 通牒 通宵达旦

同等学力 同僚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室操戈 捅娄子 痛心疾首 拔头筹 头昏脑胀 头头是道 投笔从戎 投鼠忌器 投桃报李 图像 兔死狗烹 推敲 推脱 推托 推心置腹 脱颖而出 陀螺 秤砣

挖墙脚 瓦釜雷鸣 蜿蜒 玩世不恭 万变不离其宗 万古长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枉费心机 置若罔闻 望文生义 危言耸听 虚与委蛇 颇有微词 帷幕 惟妙惟肖 唯利是图 委顿 委曲求全 卫冕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未雨绸缪 温文尔雅 文采 文过饰非 卧薪尝胆 乌合之众 乌篷船 无耻之尤 无动于衷 无济于事 无精打采

无可非议 无冕之王 无所不用其极 无妄之灾 无懈可击 五劳七伤 务必 雾凇奇观

稀罕 奚落 犀利 熙攘 席不暇暖 洗练 先驱 闲情逸致 闲逸

陷阱 相得益彰 两厢情愿 详备 翔实 安详 降龙伏虎 享誉国内外 向隅而泣 逍遥 宵衣旰食 萧规曹随 硝烟 销毁 销声匿迹 销赃 嚣张 小觑 小憩 笑眯眯 笑容可掬 歇后语 协奏曲 心惊胆战 薪尽火传 信马由缰

行成于思毁于随 行色匆匆 兴高采烈 性命攸关 凶相毕露 雄赳赳 秀外慧中 袖手旁观 虚度年华 嘘寒问暖 绪言 序言 蓄电池 宣泄 喧宾夺主 寒暄 漩涡 绚烂 炫目 眩目 学以致用 寻章摘句 循规蹈矩 徇私舞弊 训诫 迅雷不及掩耳 押韵 鸦雀无声 拾人牙慧 言必信行必果 言不由衷 言辞 燕尔 扬长而去 扬清激浊 洋洋得意 扬子鳄 仰人鼻息 徭役 要言不烦 夜阑人静 夜宵 一笔勾销 一筹莫展 一竿子插到底 一棍子打死 一蹶不振 一揽子工程 一曝十寒 一厢情愿 一言以蔽之 一叶障目 一衣带水 一张一弛 一枕黄粱

依此类推 贻害无穷 贻人口实 贻误 贻笑大方 遗臭万年 遗世独立 移风易俗 颐养天年 颐指气使 以暴易暴 倚老卖老 倚马可待 义无反顾 义正词严 亦步亦趋 易如反掌 轶事 轶闻 佚文 佚诗 意气风发 溢于言表 毅然决然 熠熠生辉 因循守旧 音像制品 淫雨霏霏 引咎辞职 引申义 引以为鉴 引以为戒 独自饮泣 饮鸩止渴 隐逸山林 隐约其词 印象 印像纸 营私舞弊 蝇营狗苟 盈利 新颖 影碟 影像 应付自如 拥戴 雍容华贵 永诀 始作俑者

优柔寡断 幽邃 有志者事竟成 于事无补 鱼贯而入 滥竽充数 馀勇可贾 渔具 渔人之利 忠贞不渝 瑜珈 与虎谋皮 与日俱增 予人口实 嘉峪关

预定 预订 预制板 欲盖弥彰 欲壑难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御驾亲征 原煤 原形毕露 打圆场 圆舞曲 缘分 缘木求鱼 缘由 源远流长 怨天尤人 月牙 判若云泥 云蒸霞蔚 芸芸众生 运筹帷幄

再接再厉 在劫难逃 在座 燥热 躁动 责无旁贷 粘贴 斩钉截铁 崭露头角

战栗 张冠李戴 张皇失措 涨停板 掌故 仗义疏财 仗义执言 帐篷 招摇 招展 照相机 遮天蔽日 折杀 折中主义 侦察 侦查 真知灼见 枕芯 振臂 振奋 振聋发聩 振振有词 震荡 震古烁今 震撼 镇守 坐镇指挥 峥嵘 狰狞

蒸蒸日上 正颜厉色 执法犯法 知法犯法 执迷不悟 直勾勾 直截了当 指不胜屈 指日可待 指手画脚 至高无上 至理名言 博闻强志 致词 掷地有声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中饱私囊 中流砥柱 忠心耿耿 终身大事 终生相爱 钟鸣鼎食 钟情 衷情 众口一词 众口铄金 众目睽睽 众擎易举 众志成城 洲际导弹 诛心之论

珠光宝气 珠联璧合 株连 蛛丝马迹 敲竹杠 竹竿 煮豆燃萁 助桀为虐 助纣为虐 注销 驻扎 专程探视 专诚拜访 专横跋扈 专心致志 装订 装潢 子虚乌有 自暴自弃 自负盈亏 自食其力 走漏 走投无路 罪不容诛 罪恶滔天 左右逢源

一撮毛 一撮茶叶 一绺头发 作壁上观 作客 作祟 作威作福 坐地分赃 坐而论道 坐落 坐镇 座谈 座无虚席 座右铭 座钟

兵不血刃 不逞之徒 不尴不尬 不教而诛 称孤道寡 出将入相

不揣冒昧 才疏学浅 大而无当 定于一尊

萧规曹随造句篇二
《积累》

一、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二、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 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4成语中的近义词 与反义词

反义词 深入浅出 前俯后仰 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 甜言蜜语 想方设法 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 比喻 如胶似漆 稳如泰山 似水流年 固若金汤 如鱼得水

(2)夸张 度日如年 归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里万机 闻风丧胆 天崩地裂 云消雾散 雾里看花 冰清玉洁 (3)借代 汗马功劳 巾帼须眉 (了解) 三个字的成语

鸿门宴 安乐窝 铁公鸡 冷不丁

1. 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2. 〖描写谦虚的词〗:不骄不躁 大智若愚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谨言慎行 自知之明 虚怀若谷

〖描写骄傲的词〗: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自鸣得意 自命不凡 恃才傲物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 自高自大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描写人的语言〗: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描写人容貌体态的词〗: 卓约多姿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瘦骨嶙嶙 闭花羞月 沉鱼落雁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弱不禁风 大腹便便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面黄肌瘦 如花似玉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虎背熊腰 老态龙钟

〖描写说的词〗: 闲言碎语 绘声绘色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大言不惭娓娓动听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肆无忌惮 唠唠叨叨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辞

〖描写高兴的词〗: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如获至宝 〖描写友情的词〗: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风雨同舟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荣辱与共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幸福吉祥,花开富贵。

3.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4.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5.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6.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7.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8.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9.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萧规曹随造句篇三
《(印)成语典故中的其历史人物、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

1. 一鼓作气(曹刿)

2. 一字千金(吕不韦)

3. 一字之师(郑谷)

4. 一诺千金(季布)

5. 千金买骨(郭隗)

6. 东山再起(谢安)

7. 纸上谈兵(赵括)

8. 嗟来之食(黔敖)

9. 卧薪尝胆(勾践)

10. 接竿而起(陈胜、吴广)

约法三章(刘邦)

11. 暗渡陈仓(刘邦)

1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刘邦)

13. 一饭千金(韩信)

14. 胯下之辱(韩信)

15. 多多益善(韩信)

16. 背水一战(韩信)

17. 暗渡陈仓(韩信)

18. 破釜沉舟(项羽)

19.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20. 四面楚歌(项羽)

21. 十面埋伏(项羽)

22. 拔山盖世(项羽)

23.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孺子可教(张良)

24. 负荆请罪(廉颇)

25. 怒发冲冠(蔺相如)

26. 完璧归赵(蔺相如)

27. 手不释卷(刘秀、吕蒙)

举一反三(孔子)

28. 韦编三绝(孔子)

29. 墨守成规(墨子)

30. 讳疾忌医(蔡桓公)

31. 病入膏肓(蔡桓公)

32. 口蜜腹剑(李林甫)

33. 风声鹤唳(苻坚)

34. 泰山北斗(韩愈)

35. 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36. 程门立雪(杨时)

37. 司空见惯(刘禹锡)

38. 梦笔生花(李白)

39. 笔下生花(李白) 40. 力透纸背(颜真卿) 41. 成竹在胸(文与可) 42. 赤膊上阵(许褚) 43. 马革裹尸(马援) 44. 老当益壮(马援) 45. 洛阳纸贵(左思) 46. 背水一战(韩信 ) 47. 闻鸡起舞(祖逖) 48. 草木皆兵(苻坚) 49. 江郎才尽(江淹) 50. 退避三舍(重耳) 51. 毛遂自荐(毛遂) 52. 秋毫无犯(岑彭) 53. 画龙点睛(张僧繇)入木三分(王羲之) 54. 老骥伏枥(曹操) 55. 煮豆燃萁(曹植) 56. 相煎何急(曹丕、曹植)57. 望梅止渴(曹操) 58. 才高八斗(曹植) 59. 七步成诗(曹植) 60. 言过其实(马谡) 61. 宝刀不老(黄忠) 62. 一身是胆(赵云) 63. 封金挂印(关羽) 64. 单刀赴会(关羽) 65.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6. (周瑜、诸葛亮)67. 初出茅庐(诸葛亮) 68. 三顾茅庐(诸葛亮) 69. 鞠躬尽瘁(诸葛亮) 70. 神机妙算(诸葛亮) 71. 七擒七纵(诸葛亮) 72.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73. 乐不思蜀(刘禅) 74. 路人皆知(司马昭) 75. 铁杵成针(李白) 76. 莫须有(秦桧) 77. 东窗事发(秦桧) 78. 曲高和寡(宋玉) 79. 开卷有益(宋太宗) 80. 凿壁偷光(匡衡) 81. 刮目相看(吕蒙) 82. 围魏救赵(孙膑) 83. 图穷匕见(荆轲) 84. 杀妻救将(吴起) 85. 前倨后恭(苏秦) 86. 不学无术(霍光) 87. 三令五申(孙武) 88. 呕心沥血(李贺) 89. 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90. 东施效颦(东施) 91. 投笔从戎(班超) 92. 有勇无谋(吕布) 93. 阮囊羞涩(阮孚) 94. 枕戈待旦(刘琨) 95. 奇货可居(吕不韦) 96. 侧目而视(苏秦) 97. 庖丁解牛(庖丁) 98. 鸡犬升天(刘安) 99. 百步穿杨(养由基) 100. 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101. 焚书坑儒(秦始皇) 102.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103.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 104. 黄袍加身(赵匡胤) 105. 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106. 请君入瓮(周兴) 107. 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108.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109. 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110. 惊弓之鸟(更羸) 111. 金屋藏娇(刘彻) 112. 投笔从戎(班超) 113. 凿壁偷光(匡衡) 114. 狗尾续貂(司马伦) 115. 精忠报国(岳飞) 116. 暴殄天物(商纣王)

小学常用成语解释及造句

1. 【一拥而入】拥:拥挤。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1. 体育场的大门刚一打开,球迷们就一拥而入。

2. 【怒气冲冲】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生气。

1. 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3. 【聚精会神】聚、会:聚集。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1.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4.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1. 在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自言自语。

5.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1. 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6. 【精兵简政】简:使简化

1. 有些单位必须精兵简政,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7.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1. 一到夜晚,五光十色的灯把厦门装扮得更加美丽。

8. 【雨后春笋】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 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9. 【琳琅满目】比喻眼前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事物。

1. 那里展出的的东西琳琅满目,使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10.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气概豪迈。

1. 他大公无私,真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1. 【千方百计】方:方法。计: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1. 老师千方百计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12. 【津津有味】津: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1. 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

13. 【争先恐后】争:争着;先:前面;恐:唯恐。比喻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1. 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飞奔起来。

14. 【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1. 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努力学习。

15. 【兴高采烈】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1. 庆“六一”的游园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地玩了许多游戏。

16.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1. 他小心翼翼地把花瓶擦干净,轻轻地放在书桌上。

17.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 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8. 【沁透心脾】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美好与感人所给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

1. 花儿开了,飘来了一阵阵沁透心脾的香味。

19. 【赞叹不已】指赞叹不止,不间断的赞叹。连声赞赏不止。

1. 看到他写了漂亮的毛笔字,大家赞叹不已。

20. 【波澜壮阔】澜:大波浪;壮阔:雄壮而又宽大。指水面辽阔。比喻声势雄壮,规

模宏大,景象非常壮观。

1. 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他十分激动。

21.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刚露头角。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

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1. 他虽然初出茅庐,工作起来却是有条有理。

22. 【举世闻名】举:全。 闻:传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1.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23. 【攻无不克】克:攻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1. 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十年来以攻无不克的气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4.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

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1. 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5. 【迫不及待】迫:急迫。待:等待。及:到。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

1. 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26. 【别具一格】别:别处的,独特的。

1. 他写的这本书构思巧妙,别具一格。

27. 【不假思索】假:借助;依靠。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

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1. 他复习得很全面,对于老师提的问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

28. 【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形势有很强的预见性

1. 诸葛亮草船借箭,真是神机妙算啊!

29. 【理直气壮】理直:指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直气壮”指因理由充

分而能挺直腰杆说话,形容说话很有道理,底气十足。

1. 他的话理直气壮,说得大家不知如何回答。

30. 【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1. 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31. 【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1. 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32.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

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

1. 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33. 【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 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34.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1. 昨晚我忘了背课文,今天上语文课时,我忐忑不安,生怕被老师叫到。

35. 【心惊肉跳】惊:惊慌。形容,受到了惊吓,担心灾祸的降临。

1. 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36.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1. 他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作自受。

37.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显赫的样子。形容极其有名,名气很大。

1. 他现在已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歌手了。

38. 【人声鼎沸】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

一样。

1. 工地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

39. 【车水马龙】形容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1. 节日里,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极了。

40. 【摩肩接踵】摩:摩擦。踵:脚后跟。接:碰。肩碰着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1. 春节前几天的菜市场上,人们摩肩接踵,忙着买东西。

41.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1. 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攘,人们笑逐颜开,真热闹啊呀!

42. 【一丝不苟】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1. 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43. 【惟妙惟肖】妙:好。肖:像,相似,逼真。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

刻得非常精美、 十分逼真。

1. 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44. 【郑人买履】讽刺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

取灵活对策的人。

1. 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否则就会闹郑人买履

的笑话。

45.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1. 说话做事不能前后抵触,要不就会自相矛盾。

46. 【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手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

1. 陈教师教了我们班四年了,他对每一个同学的情况真是了如指掌啊!

47. 【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

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1. 接完电话,他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

48.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1. 我们都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考试,他却若无其事地看漫画书。

49. 【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1. 她是如许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50. 【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咽喉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很是难受。

1. 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51. 【仰事俯畜】上要侍奉怙恃,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糊口。

1. 爸爸天天起早摊黑,仰事俯畜,很是辛苦。

52. 【为恶不悛】悛:悔改,改变。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i. 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3. 【一字一珠】形容歌声委婉圆润。也比喻文章柔美、辞藻华美。

1. 他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54. 【倾盆大雨】倾盆:倒盆,大雨倾泻的样子。形容雨大而急。

1. 大家冒着倾盆大雨奋勇堵住决口。

55. 【人定胜天】比喻人力可以打败天然。

1. 母亲告诉我「人定胜天」的道理,叫我别害怕失败。

56. 【有志竟成】有果断的志向,只要起劲从事,一定可以乐成的意思。

1. 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起劲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

57. 【悬梁刺股】形容人勤奋苦学。

1. 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师法昔人悬梁刺股的精力来准备。

58. 【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1. 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心安理得

59. 【首尾乖互】相互违背,前后自相抵牾。

1. 你这人说话如许首尾乖互,叫我怎么信任你。

60. 【引颈受戮】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当而等死。

1. 监犯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只有引颈受戮了。

61. 【衣不曳地】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很是忙碌。

1. 这几天工作太多了,他都已经衣不曳地了。

62. 【滥竽充数】指没有本领充本领

1. 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63. 【目不转睛】盯着看某样物体,秋水不转动,形容十分专注。

1. 上学的时候,我谛听老师的每一句话,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每一个动作。

64. 【不可一世】形容八面威风,气焰万丈使人难堪。

1. 他不可一世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65. 【马到功成】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1. 朋友要去参加考试我发自内心的祝她马到功成。

66. 【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糊口,保保守的一套。指保守不知厘革。

1. 他持久以来安常守故,缺乏锻炼,故而经不起挫折。

67. 【挨门逐户】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遗漏。

1. 倾销员挨门逐户地倾销产物,可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68.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悍然不顾地干到底。

1. 只要咱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进修上的各类困难。

69. 【大千世界】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抵牾。

70. 【空手发迹】一切靠自己艰辛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1. 王董事长空手发迹,如今是王氏集团的总裁。

71.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1. 这次角逐虽则表现不佳,但我决定明天卷土重来。

72. 【晨钟暮鼓】古代梵宇中晨敲钟,暮伐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1. 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73. 【力争上游】起劲争取长进。

1. 求学做人都要力争上游,不要自满於近况。

74. 【投笔从戎】一小我私家抛弃文职而插手卫国的行列。

1. 大伯父高中结业后投笔从戎,步入军校就读,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75. 【前车之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作为后人的借鉴。

1.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下次出门一定会带雨具。

76. 【金石为开】至诚可感动任何事物。

1. 表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动王小姐的。

77. 【勤能补拙】指勤勉起劲能弥补天资上的不足。

1. 勤能补拙,只要你多付出心思,一定有乐成的机会。

78. 【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操之过急,反倒坏事。

1.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能任其自然。

79. 【闻鸡起舞】听见鸡鸣就起身,比喻人发奋勇前进修,励精图治。

1. 老爷爷在乡间修养,天天闻鸡起舞,打太极健身。

80.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饥寒交迫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

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1. 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一片凄凉。

81. 【联袂登台】同台演出。

萧规曹随造句篇四
《熟 语》

萧规曹随造句篇五
高考作文2014大预测》

高考作文 2012 大预测近几年的作文评卷结束后,诸位参与改卷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失 作文者,必定失高考。”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高考成败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考生 的高考作文水平,下面将对高考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 2010 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希望对 2010 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双基不牢。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基础 知识和基本能力不牢固。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 文之中竟有 10 多个错别字。《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规 范。这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2.审题不清。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 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如 2009 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 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 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 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2 009 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 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 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3.材料不新。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那 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 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 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 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4.文体不明。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 才智,往往不限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 长的文体, 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 结果搞得两不像。 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 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 缺少分析论证, 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 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5.语言不畅。好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在遣词 造句上,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形成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话说不出,说出话来不到 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畅的局面。有的文章还用了

古白话文的形式, 半文半白,弄巧成拙。 6.卷面不洁。考场作文中,卷面书写脏、乱、草的现象俯拾即是,影响了考 生的作文成绩。 高考作文书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不求书法之美, 但求工整清楚; 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忌连笔字,忌字体忽大忽小。 二、2010 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分析 2009 年全国的 18 道作文题,其中材 料作文 9 道,命题作文 8 道,话题作文只有 1 道。可见话题作文渐渐淡出,材料 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所以 2010 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将是材料作文和 命题作文主打天下。值得注意的是,2009 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半命题作文。对 于半命题作文而言,由于其开放性比较大,补充题目显得格外重要,对此,考生 应当加以重视。 2.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 点,就是重视个性,关注社会。这必将是 2010 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20 09 年高考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 的“我说 90 后”,三个直辖市的作文一致地以“我”入题,直接关照了“我” 身边的世界。以“我”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是避免假、大、空的策略,更是 体现了“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展示自我个性的正确途径。作文题目关注 生活,尤其关注社会热点是激发考生写作热情的有效方法。2009 年各地的高考 作文都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如江西卷的关于“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的拍卖 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安徽卷的关于“弯道超越”,江苏卷的关 于“品味时尚”,都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3.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主调。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 积极,要表达真情实感。题材的选取上,要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 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 体现人间的真爱。如 2009 年湖南某考生写的《踮起脚尖》,朴实地叙述了夜深 了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的“我”等待在外谋生的父母回家这样的一件日常生活中的 小事,但由于文中再现了父母回家后怕吵醒“我”而“踮起脚尖”上楼、开门、 给“我”盖被子等细节,所以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细节往 往就蕴涵着父母的深情。 4.理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主旨。2010 年的高考作文,在整体上应该会继续 保持理性的倾向。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考生引向理性思考 的路上,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如 2009 年浙江卷“

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要 考生谈“绿叶”和“根”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滋养哺育“绿叶”,“绿叶” 才得以葱绿茂盛;“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 自己的呵护。“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种关系是相 辅相成的。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比较流行,我想关键是由于这种新材料 作文让考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从多角度加以阐发,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发 散思维。因而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对这种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培养自己多角度 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2012 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 2009 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 道” 既可实指困难大、 , 变数多的赛车弯道, 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 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 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 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 析概念,扣住题眼。如 2009 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 理解“时尚”的内涵, “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 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 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 “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 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 2009 年高考江西卷的 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 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 兔首、 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 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 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 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 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 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积累素材。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

作,就是强化素 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 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 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4)热 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 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同时考生 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积累: 从课本:(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 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 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 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 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1)诸葛亮巧借东风;(2)萧规曹随。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 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这 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 构。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如记叙文常见的 结构形式有: 线索串珠式、 时空贯穿式、 画面组合式、 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有时考生不光要 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 论述。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 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 范仲淹两岁丧父, 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 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 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 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 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

地成熟, 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 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 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 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 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 鲜明。 4.优化语言。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 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 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 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 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如 2009 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 《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 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 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 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 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 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文中四次引用陶渊明的诗文名句,印证了陶渊明的成就,这些表现了作者驾 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5.打造亮点。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又因为考生 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 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 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漂亮的卷面 “迷住” 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 “煽 起”阅卷老师的情;(3)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4)以优美的 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萧规曹随造句篇六
《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2》

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语文

第一章:预测2010高考作文

近几年的作文评卷结束后,诸位参与改卷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失作文者,必定失高考。”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高考成败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作文水平,下面将对高考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10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希望对2010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双基不牢。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牢固。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文之中竟有10多个错别字。《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规范。这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2.审题不清。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3.材料不新。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4.文体不明。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才智,往往不限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缺少分析论证,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5.语言不畅。好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在遣

词造句上,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形成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话说不出,说出话来不到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畅的局面。有的文章还用了古白话文的形式,半文半白,弄巧成拙。

6.卷面不洁。考场作文中,卷面书写脏、乱、草的现象俯拾即是,影响了考生的作文成绩。高考作文书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忌连笔字,忌字体忽大忽小。

二、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分析2009年全国的18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9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可见话题作文渐渐淡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所以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将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主打天下。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半命题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由于其开放性比较大,补充题目显得格外重要,对此,考生应当加以重视。

2.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个性,关注社会。这必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2009年高考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的“我说90后”,三个直辖市的作文一致地以“我”入题,直接关照了“我”身边的世界。以“我”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是避免假、大、空的策略,更是体现了“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展示自我个性的正确途径。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尤其关注社会热点是激发考生写作热情的有效方法。2009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都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如江西卷的关于“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的拍卖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安徽卷的关于“弯道超越”,江苏卷的关于“品味时尚”,都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3.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主调。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表达真情实感。题材的选取上,要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体现人间的真爱。如2009年湖南某考生写的《踮起脚尖》,朴实地叙述了夜深了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的“我”等待在外谋生的父母回家这样的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由于文中再现了父母回家后怕吵醒“我”而“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给“我”盖被子等细节,所以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细节往往就蕴涵着父母的深情。

4.理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主旨。2010年的高考作文,在整体上应该会继续保持理性的倾向。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考生引向理性思考的路上,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要考生谈“绿叶”和“根”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滋养哺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茂盛;“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比较流行,我想关键是由于这种新材料作文让考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从多角度加以阐发,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因而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对这种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培养自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2010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

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积累素材。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

(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同时考生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从课本:(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1)诸葛亮巧借东风;(2)萧规曹随。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这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构。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如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线索串珠式、时空贯穿式、画面组合式、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有时考生不光要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论述。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

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

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鲜明。

4.优化语言。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如2009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文中四次引用陶渊明的诗文名句,印证了陶渊明的成就,这些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5.打造亮点。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又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3)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4)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萧规曹随造句篇七
《【金牌夺冠】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指导:之·高考作文2012大预测)》

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指导之三

高考作文2012大预测

李广元

近几年的作文评卷结束后,诸位参与改卷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失作文者,必定失高考。”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高考成败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作文水平,下面将对高考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10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希望对2010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双基不牢。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牢固。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文之中竟有10多个错别字。《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规范。这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2.审题不清。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3.材料不新。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4.文体不明。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才智,往往不限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缺少分析论证,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5.语言不畅。好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在遣词造句上,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形成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话说不出,说出话来不到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畅的局面。有的文章还用了古白话文的形式,半文半白,弄巧成拙。

6.卷面不洁。考场作文中,卷面书写脏、乱、草的现象俯拾即是,影响了考生的作文成绩。高考作文书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忌连笔字,忌字体忽大忽小。

二、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分析2009年全国的18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9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可见话题作文渐渐淡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所以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将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主打天下。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半命题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由于其开放性比较大,补充题目显得格外重要,对此,考生应当加以重视。

2.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个性,关注社会。这必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2009年高考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的“我说90后”,三个直辖市的作文一致地以“我”入题,直接关照了“我”身边的世界。以“我”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是避免假、大、空的策略,更是体现了“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展示自我个性的正确途径。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尤其关注社会热点是激发考生写作热情的有效方法。2009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都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如江西卷的关于“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的拍卖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安徽卷的关于“弯道超越”,江苏卷的关于“品味时尚”,都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3.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主调。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表达真情实感。题材的选取上,要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体现人间的真爱。如2009年湖南某考生写的《踮起脚尖》,朴实地叙述了夜深了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的“我”等待在外谋生的父母回家这样的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由于文中再现了父母回家后怕吵醒“我”而“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给“我”盖被子等细节,所以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细节往往就蕴涵着父母的深情。

4.理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主旨。2010年的高考作文,在整体上应该会继续保持理性的倾向。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考生引向理性思考的路上,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要考生谈“绿叶”和“根”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滋养哺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茂盛;“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比较流行,我想关键是由于这种新材料作文让考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从多角度加以阐发,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因而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对这种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培养自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2012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

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积累素材。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同时考生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从课本:(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1)诸葛亮巧借东风;(2)萧规曹随。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这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构。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如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线索串珠式、时空贯穿式、画面组合式、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有时考生不光要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论述。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

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

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鲜明。

4.优化语言。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如2009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文中四次引用陶渊明的诗文名句,印证了陶渊明的成就,这些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5.打造亮点。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又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3)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4)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萧规曹随造句篇八
《【金牌夺冠】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指导:之·高考作文2012大预测)》

2012年高考语文备考指导之三

高考作文2012大预测

李广元

近几年的作文评卷结束后,诸位参与改卷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失作文者,必定失高考。”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高考成败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作文水平,下面将对高考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10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希望对2010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双基不牢。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牢固。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文之中竟有10多个错别字。《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规范。这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2.审题不清。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3.材料不新。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4.文体不明。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才智,往往不限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缺少分析论证,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5.语言不畅。好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在遣词造句上,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形成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话说不出,说出话来不到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畅的局面。有的文章还用了古白话文的形式,半文半白,弄巧成拙。

6.卷面不洁。考场作文中,卷面书写脏、乱、草的现象俯拾即是,影响了考生的作文成绩。高考作文书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忌连笔字,忌字体忽大忽小。

二、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分析2009年全国的18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9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可见话题作文渐渐淡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所以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将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主打天下。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半命题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由于其开放性比较大,补充题目显得格外重要,对此,考生应当加以重视。

2.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个性,关注社会。这必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2009年高考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的“我说90后”,三个直辖市的作文一致地以“我”入题,直接关照了“我”身边的世界。以“我”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是避免假、大、空的策略,更是体现了“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展示自我个性的正确途径。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尤其关注社会热点是激发考生写作热情的有效方法。2009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都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如江西卷的关于“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的拍卖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安徽卷的关于“弯道超越”,江苏卷的关于“品味时尚”,都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3.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主调。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表达真情实感。题材的选取上,要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体现人间的真爱。如2009年湖南某考生写的《踮起脚尖》,朴实地叙述了夜深了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的“我”等待在外谋生的父母回家这样的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由于文中再现了父母回家后怕吵醒“我”而“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给“我”盖被子等细节,所以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细节往往就蕴涵着父母的深情。

4.理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主旨。2010年的高考作文,在整体上应该会继续保持理性的倾向。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考生引向理性思考的路上,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要考生谈“绿叶”和“根”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滋养哺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茂盛;“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比较流行,我想关键是由于这种新材料作文让考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从多角度加以阐发,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因而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对这种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培养自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2012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

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积累素材。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1)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2)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3)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4)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5)省察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6)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7)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8)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同时考生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从课本:(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从生活: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

从自然:(1)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 从历史:(1)诸葛亮巧借东风;(2)萧规曹随。

从名人名言: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3.搭建结构。好多时候老师都对考生讲,高考时要带着“作文”进考场。这说的不是准备作弊,而是要求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心中要明白自己熟悉的文章结构。最基本的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两种体裁常见的结构方式。如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线索串珠式、时空贯穿式、画面组合式、穿插回放式和巧设悬念式。议论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有时考生不光要掌握这些大的框架结构,还要细化到每一个段落,如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如何进行论述。好多考生只会用简单的观点(分论点)加材料来论证,缺乏分析,没有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连接到一起。这就要在平时做好建构,如下面的例子: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论点)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读书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

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椤„(列举论据)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贫穷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分析)

上面这则材料就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有机连接,对论据的分析和阐述使论点鲜明。

4.优化语言。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发展等级里的要求,“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但并不是一篇文章中这几个要求都要具备,其实只要有一个亮点,就能使文章出彩。如引用名言警句,与历史名人的故事相配合,如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也能显示出考生的语言功底,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和可信度。如2009年某安徽考生的高考作文《转弯之后,是个春天》的片断:

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文中四次引用陶渊明的诗文名句,印证了陶渊明的成就,这些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很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5.打造亮点。高考作文不比平时作文,由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又因为考生的作文内容和形式往往雷同,阅卷老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样分数就有可能上去了。那么如何打造亮点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2)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3)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4)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5)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

萧规曹随造句篇九
《成语解释及出处》

成语解释、出处及例句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例句】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本就体弱多病的老王哀毁骨立。

白虹贯日:bái hï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祥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后引义为有较大变革发生之前上天所降示的吉凶之征兆。形容异常的现象。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例句】战争之前,将军观测天象,只见白虹贯日,凶吉难测。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ã

【成语解释】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字词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例句】暴虎冯河之人,历来难成大器。

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字词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 “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例句】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先辈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得来的。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

【成语解释】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例句】最近读到张恨水两篇散文《竹与鸡》和《虫声》,短小精悍,不蔓不枝,然却刻画细腻,清新有趣,真是散文中的杰作!

城狐社鼠:chãng hú shâ shǔ

【成语解释】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含贬义,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

【字词解释】社:土地庙。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

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例句】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虎,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大放厥词:dà fàng juã cí

【成语解释】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即脱离实际地吹牛皮。

【字词解释】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或作“辞”。

【成语出处】《韩昌黎全集·祭柳子厚文》,参考《新唐书·柳宗元传》。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丰富而多采。他的短篇寓言简练犀利,意味含蓄。他的山水游记形象生动,色彩鲜明。他的论说文缜密谨严,条理井然。他的诗风清朗疏淡,用功精细。他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820年,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曾写了《祭柳子厚文》这篇文章,其中用了这样两句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石。“大放厥词”原是用来赞美柳宗元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文字,含褒义。现在这个成语的意义和色彩有了变化,常用来讽刺人大发议论,含贬义。

【例句】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党同伐异:dǎng tïng fá yì

【成语解释】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字词解释】解释:党:偏袒。伐:讨伐,攻击。

【成语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例句】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不可党同伐异。

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

【成语解释】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成语出处】《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例句】曾经的管鲍之交,如今却是势不两立,乱世逼人太紧,纵是天下名将亦无可奈何。

沆瀣一气:hàng xiâ yī qì

【成语解释】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字词解释】沆瀣:这里指崔沆与崔瀣。

【成语出处】唐代崔瀣参加科举考试,考官崔沆取中了他。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见于钱易《南部新书》)。后来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例句】这两个人,一个尖酸,一个刻薄,沆瀣一气,到处惹是生非。

涸辙之鲋:hã zhã zhī fù

【成语解释】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陷于困境、需要能解燃眉之急的人,讽刺达官贵人漠视穷人的苦难。新意:揭示以权谋私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字词解释】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

【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但是监河侯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

【例句】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萧规曹随:xiāo guī cáo suí

【成语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含贬义。

【成语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例句】他处理公司的事务总是萧规曹随,没有一点主见。

运斤成风:yùn jīn chãng fēng

【成语解释】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又说技巧熟练,大胆、快捷而有力。有时也用于形容自信。

【字词解释】运,挥动;斤,横刃的斧头(可以简单理解为像锄头的锐器)。

【成语出处】《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例句】钢琴大师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演奏得运斤成风。

终南捷径:zhōngnánjiãjìng

【成语解释】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成语出处】《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作官,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

【例句】借此认识了几位当道,又结交了几家富贾豪商,自以为终南捷径,即在此小小酒馆之中,因此十分高兴。(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四回

随珠弹雀:suí zhū tán quâ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以极大的代价,去获取微小利益。极度得不偿失。

【字词解释】随珠:随侯之珠,珍珠/夜明珠。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例句】以飞蛾扑火的勇气去努力、以随珠弹雀的代价去付出,所得不过兔丝燕麦。

兔丝燕麦:tù sī yàn mài

【成语解释】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字词解释】兔丝:菟丝子。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

【成语出处】语见《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五十四·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例句】以飞蛾扑火的勇气去努力、以随珠弹雀的代价去付出,所得不过兔丝燕麦。

死不旋踵:sǐ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字词解释】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

【成语出处】出自《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例句】锐士报国死不旋踵。

入吾彀中:rù wǔ gîu zhōng

【成语解释】进到我的弓箭的射程之内了。比喻他人进入所设的圈套之中或自己的掌握之中。

【字词解释】彀:张满弓弩;彀中:指箭能射到的范围,即射程范围之内。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例句】兹乃投其所好,荣以正位,亦安有不入吾彀中哉!(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â

【成语解释】是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字词解释】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乐器。

【成语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例句】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

结草衔环:jiã cǎo xián huán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字词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成语出处】“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选良配把她嫁出去。”后来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祖姬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其弟责问为何不尊父临终之愿,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亲,你用了先人发给你的好的命令,没有让我女儿陪葬,所以我结草抵抗杜回来报答你!

“衔环”典故见于《后汉书·卷五十四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黄雀只吃黄花,百日之后羽毛丰满,振翅飞走。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例句】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

【成语解释】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字词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成语出处】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 人有卖其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例句】很多附庸风雅、虚有其表的收藏家,专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成语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此成语用来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启发人们,应善于接受别人的良好建议,不能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字词解释】曲:使...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

【成语出处】《霍光金日磾传.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例句】做事要先曲突徙薪,想好万全之策,才能有稳操胜算的把握。

拾人牙慧:shí rãn yá huì

【成语解释】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吸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字词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

【成语出处】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例句】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期期艾艾:qī qī ài ài

【成语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词重复,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例句】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期期艾艾了。茅盾《腐蚀·十月十日》

倾箱倒箧:qīng xiāng dào qiâ

【成语解释】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脸。

【字词解释】箧:小箱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例句】急得陈大郎性发,倾箱倒箧的寻个遍,只是不见,便破口骂老婆起来。(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木梗之患:mù gěng zhī huàn

【成语解释】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例句】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萧规曹随造句篇十
《英语万能公式》

内容简介:失作文者,必定失高考。本文对高考作文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10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认为2010年高考作文将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理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主旨。

近几年的作文评卷结束后,诸位参与改卷的老师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失作文者,必定失高考。”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对高考成败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考生的高考作文水平,下面将对高考及平时考生写作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2010高考作文命题进行合理预测,希望对2010考生有所帮助。

2010-2-12 08:43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2楼

一、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1.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

分析2009年全国的18道作文题,其中材料作文9道,命题作文8道,话题作文只有1道。可见话题作文渐渐淡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平分秋色,所以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还将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主打天下。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半命题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由于其开放性比较大,补充题目显得格外重要,对此,考生应当加以重视。

2010-2-12 08:43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3楼

2.贴近自我和关注生活是主流。

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个性,关注社会。这必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2009年高考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天津卷的“我说90后”,三个直辖市的作文一致地以“我”入题,直接关照了“我”身边的世界。以“我”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是避免假、大、空的策略,更是体现了“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展示自我个性的正确途径。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尤其关注社会热点是激发考生写作热情的有效方法。2009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都能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如江西卷的关于“圆明园流失兔首、鼠首的拍卖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安徽卷

的关于“弯道超越”,江苏卷的关于“品味时尚”,都直接针对社会,选取社会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2010-2-12 08:44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4楼

3.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主调。

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要表达真情实感。题材的选取上,要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感受的生活中选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的表达上,要融入一种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体现人间的真爱。如2009年湖南某考生写的《踮起脚尖》,朴实地叙述了夜深了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的“我”等待在外谋生的父母回家这样的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由于文中再现了父母回家后怕吵醒“我”而“踮起脚尖”上楼、开门、给“我”盖被子等细节,所以生动地表现了父母对子女伟大的爱。这样的细节往往就蕴涵着父母的深情。

2010-2-12 08:44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5楼

4.理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主旨。

2010年的高考作文,在整体上应该会继续保持理性的倾向。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考生引向理性思考的路上,培养考生的思辨能力。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要考生谈“绿叶”和“根”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滋养哺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茂盛;“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新材料作文比较流行,我想关键是由于这种新材料作文让考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能够从多角度加以阐发,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发散思维。因而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对这种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培养自己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能力。

2010-2-12 08:44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6楼

二、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1.双基不牢。

高考作文及考生的习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反映了考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不牢固。这主要表现在汉字书写的错误率较高,有的考生一篇作文之中竟有10多个错别字。《考试大纲》对写作明确规定:语言通顺,书写规范。这是对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

2010-2-12 08:44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7楼

2.审题不清。

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淡化审题的倾向,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但是考生的作文中还是有跑题的现象。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见证”这一作文题,就有好多考生对“见证”理解不准,有的考生立意为“史铁生见证了身残志坚”,这就是因为没有搞清“见证”的主体,“见证”的主体应当是所见事件的旁观者,而非所见事件的经历者。又如考生在审题时,容易顾此失彼。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有的考生只抓住了“弯道”,忘记了“超越”这一关键内容;有的考生把“弯道超越”变成了“超越”,只字不提“弯道”,对材料含意的把握难免失之偏颇。

2010-2-12 08:44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8楼

3.材料不新。

现在考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素材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的问题。那些不关心现实、阅读面狭窄的考生,只能“旧事重提”。考生作文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是关于屈原、司马迁、项羽、文天祥、鲁迅、张海迪、史铁生等人的事例,这些成了考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素材,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些素材虽然也可以采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显得庸俗,也显得考生视野狭窄。

2010-2-12 08:45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9楼

4.文体不明。

一般说来,高考作文为了体现开放性,充分发挥考生个体写作才智,往往不限文体。然而不限文体,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让考生自我选择擅长的文体,写出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些考生写记叙文时用一半的篇幅来大发议论,结果搞得两不像。有些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只是单纯地引用事例,缺少分析论证,没有把材料和观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更有甚者,以创新为名,胡乱地用一些古代的文体,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2010-2-12 08:45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10楼

5.语言不畅。

好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注意对语言的锤炼,在遣词造句上,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形成考生在写作时心中有话说不出,说出话来不到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表意不畅的局面。有的文章还用了古白话文的形式,半文半白,弄巧成拙。

2010-2-12 08:45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11楼

6.卷面不洁。

考场作文中,卷面书写脏、乱、草的现象俯拾即是,影响了考生的作文成绩。高考作文书写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工整清楚;不求笔法遒劲,只求笔笔清晰;忌连笔字,忌字体忽大忽小。

2010-2-12 08:45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12楼

三、2010年高考作文应试策略

1.审清题意。

考生写作时一定要有强烈的审题意识。首先,要读懂材料。如2009年高考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在写作时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弯道”,既可实指困难大、变数多的赛车弯道,也可虚指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充满着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具风险性、挑战性,同时也充满机遇。可见,这个“弯道”含有比喻义和引申义。二是“超越”,就是超出、越过之意,如超越障碍、解决疑难、走出险境等。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要在困境、转型、变化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战胜自我,奋发向前。其次,要辨析概念,扣住题眼。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考生在写作时就要理解“时尚”的内涵,“当时的风尚,时兴的风尚”,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考生可以选取“时尚”的事物、生活、理念来“品味”,也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同时,要把握住题眼“品味”,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品味”两个字上面,“品味”就是“仔细体会,玩味”。最后,用好提示语,把握好材料的感情导向。如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以高价拍下铜兽首的材料,考生就要全面地把握材料所含信息,体会命题的含意。材料中的信息要点有四:(1)国人强烈反对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2)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其在巴黎拍卖;(3)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4)人们对此有种种议论。通过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就可以揣摩出命题人的意旨,就是要考生对文物造成流拍、称了国人之愿的蔡铭超的行为发表支持性、肯定性看法。只有把握了这个主旨,下笔才不会跑题,观点才不会偏离题意。试想,谁要是逆国人之愿去对蔡铭超发表批判性、否定性的观点,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

2010-2-12 08:45 回复

点一下我的ID

156位粉丝

13楼

2.积累素材。

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考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考生应注意积累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3013.html

    上一篇:报复的句子

    下一篇:孤单说说大全

    【萧规曹随造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