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音乐的诗句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一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列子》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过程。最初的诗歌是在口头上传唱的,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密不可分。“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随手翻看几首描写音乐的古诗,发现这些作品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喻句,诗歌怎会给我们带来如此摇曳多姿的美感。

再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后来的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运用了不少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形喻声。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音可以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古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诗句。“浮云柳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诗人取这一形态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诗中还用“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诗句来形容音乐声陡然由高到低的急剧变化。“分寸”“千丈”这些距离长度,也属于视觉范围之内,本与听觉无关。但诗人却用来比喻声音的变化,我们也似乎随着声音攀登到了高峰,突然又随着声音落下千丈深涧。这样就把抑扬顿挫的琴声有形化了,把听觉与视觉沟通,使读者浮想联翩,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唐诗人张祜有一首写音乐的绝句《听简上人吹芦管》:“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那隐隐哀伤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传到耳边,已越来越细,终于消失,仿佛是“一条丝断”了,诗人的“碧云心”也彻底地抛弃了。这里把声音由细微到消失的听觉感受,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显得新颖别致。

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写明湖居听书的

情景。先写黑妞的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后写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对音乐描写的一段美文,摘自《老残游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以境显声。诗歌描写音乐还常常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盛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的夜晚弹琴的人先弹了《渌水》,又弹了《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俱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也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曲之中了。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动听,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你看,世间万物乃至天上的星星都听得入神了,更何况人呢?

高适在《听张立本女吟》中也有“清歌一曲月如霜”的佳句。“清歌”是什么样子人们不易想象,而“月如霜”却是人人都可以见到的。看到了洁白如霜的月光,“清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就感受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以感衬声。描写音乐除了正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以写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先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并没直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而是通过听众的反映,情感的变化来写乐曲声:听着这暗暗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中唐诗人王表的《成德乐》也是采用这种手法:“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赵女是“乘春”上画楼,但听众从声音里感觉到的却

是“满城秋”,一声歌发竟使人感到满城皆有秋意,那歌声的悲切动人,就可想而知了。不知为何她又唱起了以征戍为主题的《关山曲》,使得那些没有征戍生活体验的人都热泪横流了,对那有过戍边生活的人,就更不必说了。这里没有直接写歌声,但那悲悲切切的哀怨之声,如响在耳边,令人嘘唏不已。

《琵琶行》中的“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也是如此吗?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1、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 僧,故以绿绮切之。 2、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3、挥手:指弹琴。

4、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 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见《列子·汤问篇》。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 “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5、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种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 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韵译】: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 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 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 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 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 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

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听颖师弹琴》赏析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二
《描写音乐的诗词》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三
《描写音乐的诗词》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四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教学设计2009-08-15 22:11“唐诗中的音乐描写”教学设计

〔分层教学目标〕

①了解古典诗歌中“景”与“情”的对应关系。

②了解对同一“情景”描写的不同手法与特点。

③对同一题材的作品试作研究性的分析。

〔重点与难点〕

①唐诗中音乐描写的“各有侧重”分析。

②相关的音乐描写的“不同手法”分析。

〔思想方法与人文因素教育

①时代造就了诗人,诗作反映了时代。

②个性化的风格,创作出风格化的诗作。

〔教法与学法〕

① 比较阅读,专题讨论。

② 对象-手法-目的,三者间的协调统一。

〔课前预习〕

查找有关描写某一情境的诗句。

〔教学步骤〕

师导入:中国传统诗词的创作,非常讲求“景与情”的对应关系,无论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或词人都很注重对有关“景”的信息的撷取。讲究对有关“景”的信息的转达,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概莫能外。今天,我们就以“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为话题,从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的手法和特点入手,通过比较阅读来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对同一景况或情境,因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表述的基本特点。 师:这里的“景与情”的对位具体指什么?

生:用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要合乎情理。

师提示:大家应该记得《琵琶行》中有关音乐描写的句子吧!下面分小组来背诵一下。 生:背诵诗句。

(边打出幻灯片,边请上网查阅过的同学说明这些有关音乐描写的句子的共同的特点) 让我们在诵读中聆听

――《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边归纳边打出幻灯片)

师: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生:分别回答。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

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

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

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师阶段小结:白居易的描写“常物设喻,朴实自然,可见可闻”。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请大家打开课本39页。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生:集体朗读。分头找到。

师提示: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找出描写音乐的句子。

师: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描写,明显与《琵琶行》有区别,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生:《琵琶行》侧重于对音乐本身的描写,《李凭箜篌引》侧重于对音乐效果的描写。 师:总体的风格是什么?具体的表现在哪里?

生:浪漫主义。

(归纳并逐条打出幻灯片)

鬼泣神惊 妙不可言

—《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效果

乐声使神女感动得悲啼不止;

乐声使天帝感动得变暖天气;

乐声使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

乐声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李凭;

乐声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

乐声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

师生共同归纳: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

白居易——侧重于音乐的形象描写;

李 贺——侧重于音乐的效果描写。

师:下面请10位同学把他们查找到的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朗读并分析一下。

生:分别朗读并分析。

师归纳: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大致如此。

(打出幻灯片)

对好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师: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欣赏一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首同样是描写音乐的诗歌――《听颖师弹琴》。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师:与《琵琶行》及《李凭箜篌引》比较,《听颖师弹琴》中音乐描写的角度及手法又有哪些特点或不同?

生:既有有关音乐本身的描写,也有相关音乐效果的描写。

师:很准确!我们再请几位同学就着具体的诗句来赏析一下。

(在学生赏析的过程中适时打出幻灯片)

生:正面比喻写琴声: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生: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赶紧伸手止住颖师不要再弹下去了。

好本事啊!你弹琴给我听,简直就是:一会儿放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

师:现在我们可以把三位诗人诗作中的音乐描写作一番归纳小结了吧!

(打出幻灯片)

白(居易)诗移人—笔下的琵琶曲使人心动神移;

李(贺)诗泣鬼—笔下的箜篌音乐使鬼神动情落泪;

韩(愈)诗惊天—笔下的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

师:可见――诗国乐声别具一格,诗作状乐各具特色。

〔布置作业〕

课后查找、阅读与整理:

愁”(包括忧、悲、恨、,恼等等)是一种感情活动,如何才能形象而又生动地把它表现出来呢?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比喻。

请从你所阅读过的诗词和现在正在阅读的课文中,回忆和查找出借助比喻来描写“愁”的诗句。要求如下:

1、写出具体的诗词原句,能标明作者和出处最好。

2、在原句下注明喻体并说明此句突出表现了“愁”的何种情态。

3、一律写在练习本上,作为本次练习的第一项,多少不计。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专题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8-3-22

Tags:中学语文免费教案,为您提供优秀的免费教案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专题教学设计

安徽无为襄安中学高一(2)班语文教师 陈荣胜

[三维目标]

①了解古典诗歌中的“景”与“情”之间对应关系;

②留心对同一“情景”或形象描写的不同手法与特点;

③尝试对同一题材的描写音乐的诗歌作品进行探究性分析;

④赏读几首唐诗中的音乐形象;

⑤学习渲染、烘托的笔法。体会比喻摹声、通感的描写技法;

⑥激发兴趣,初步品味诗歌意境的美感。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趣味。

[教学方法]

1.拟用讨论互动式、精要点拨法。

2.准备中国经典乐曲带,适时播放,生成情境,营造音乐氛围,获得听觉享受,以期让师生满意,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时数]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播放古曲,营造赏读的音乐氛围

1.导入专题 :天地万物皆成画,喜怒哀乐都是诗。好的音乐百听不厌。好诗不厌百回读,其中必有动情声。大诗人白居易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今天我们专题赏读唐代著名诗人几首关于描写音乐的诗——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

2.板书专题“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3.伴乐朗诵《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经典语句——“寻声暗问弹者谁?------唯见江心秋月白”。

[简评]音乐之声具有严格时间限制的表演艺术。诗歌是语言艺术。诗,是生命的诠释,是真情的流露;诗,是清新的韵律,是飘逸的舞蹈。随着浔阳江头枫叶纷飞、荻花的谢幕,那琵琶女在万籁俱寂的江上,奏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幽怨绝响,让每位听众浮想联翩。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探究三位诗人如何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特征的表演艺术,需要潜心体悟古人高超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把读者带进怎样的声音世界里。

4.齐读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预习《琵琶行》时已这两首诗印发给学生)

二、整体感知三首诗,理清基本思路

1.韩愈在《听颖师弹琴》里如何调动丰富的生动意象来构造听琴的具体感受及意境的?

2.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乐声时摹写的意象有哪些?

(分组齐读)明确:儿女语/赴敌场/浮云柳絮/百鸟群/孤凤凰(旋律变化:柔—刚—柔)

归结:诗中的琴音忽高忽低,起伏缓急,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前10句,后8 句思路明晰,既有正面摹写,又有听琴感受;选取的画面有“起坐”不安,有“推手止之”、“泪雨滂沱”、“冰炭置肠”。大喜大悲,冷暖刺激实叫人无法承受。这种情绪上的强烈震荡,无法用语言形容,但韩愈能凭真切的感知,生动的文字描摹得穷形尽相。

(指名同学一人读白居易《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前的调弦、校正指法,弹奏过程。)

归结:诗人是这样选择意象凸现音乐特征的。意象:急雨/私语/珍珠落盘/莺语/泉流/瓶破浆迸/铁骑刀枪/裂帛(旋律变化:繁密的声势→清幽的音韵→清脆而和谐→悠扬而明快→低沉而冷涩→突发而激烈→清脆而尖锐→刚劲而激越。意象组合呈现出琴声的起伏变化,由徐缓而激越,而低沉,而休停,而快捷收束,戛然才止。搞艺术有一句行话:雕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也是流动的雕塑。音乐形象看不见,诗人们却能用如此丰富的意象完美地再现乐声,把抽象听觉转化为可视之物象(即具象)。

3.集体朗读或背诵(借助想象)。请大家想想以上二首诗意象组合都采用什么修辞或描写方法?

讨论后归纳板书: 比喻—通感;正面渲染,塑造音乐形象。[提示:比喻传递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因为喻体是可以不断变换的,于是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脑子里形成鲜明可感形象,才能品味语句,领会意境。以上二首诗运用了比喻摹声和视听切换处理(即通感),成功地描写出音乐形象,就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布置作业:要求背诵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乐声的名句,熟读韩愈《听颖师弹琴》。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比较研习,赏读探究

1.检查背诵。再齐读《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启发同学们思考: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乐声的侧重点有何区别?其风格各自有什么特色?

讨论后明确:《琵琶行》侧重于音乐本身描写,风格写实;《李凭箜篌引》侧重于音乐效果描写,风格相当浪漫;《听颖师弹琴》则兼而有之。

2.《行》《听》《引》三首诗描写技法主要是正面铺描,摹声渲染得充分,想想还有没有别的笔法?

选择《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中的其中一首,加工为现代诗歌。

[教师示范]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喁喁私语/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群音中一声独闯如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以上是正面写琴声)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音乐的耳朵/一窍不通竟也被乐声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终被美妙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

赶紧伸手去止住颖师不能再弹下去了。/好本事啊!一会儿放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以上是侧写听琴感受)。

韩愈以自己百感交集、无可名状的体验来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催人泪下;而白居易用听者入迷沉醉其中,“悄无言”、“秋月白”句,将人物景物和谐烘托,突出琵琶女弹奏艺术的高妙,行文笔法是有区别的。

3.再读《李凭箜篌引》。李贺的诗与前二首既有相同表现手法,更有在意境创造、描写技法的不同。

[提示]李贺作诗想象奇特,选取物象非凡。箜篌之音使鬼泣神惊,简直妙不可言。

你想——乐声使神女感动得悲啼不止;乐声使天帝感动得变暖天气;乐声使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乐声使神妪来求救李凭;乐声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乐声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五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鉴赏古诗音乐描写的技巧。

2 体味古典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一 情景导入

回忆《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诗句

二 自主学习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

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填空 韩愈,字( )郡望昌黎,世称韩( )。

李贺,世称:( )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朝代)三 李。

3朗读诗歌,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句。

4组互查朗读

三 合作探究学习

听颖师弹琴 1、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

2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3、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他为什么不让颖师弹琴了呢?

李凭箜篌引 1 诗的第一句写了物象什么 , 为什么这样写 ?

2 二三句是怎样写乐声的,有什么效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3音乐的高潮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4总结本诗所描写的旋律变化情况。

四 交流归纳总结

1古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有那些?

2如何选取使用表现手法?

五 训练拓展提升

1 小组内向组员介绍一段所喜欢的特点。

2 听下面一段音乐,写一段描写文字。

六作业

1把《李凭箜篌引》改写成一段散文。

2 背诵这两首诗。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嵩岳闻笙〗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六
《描写音乐的诗词》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七
《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

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冼星海

一、《琵琶行》中作者描写音乐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结合文中诗句具体分析。

二,(2004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①②题。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① ,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② ,余响入霜钟 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①、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②、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习题

闻筝 康海(明)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注: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因罪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1、 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 请概括分析。(6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

一、 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

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

【鉴赏】: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那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地描写。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随着“抽弦促柱”之声的变化,又唤起诗人更加奇妙的联想:“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上一联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一联则写人世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读者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以上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的。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意思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江南歧路洛阳城”,指南北远离,

两地相思。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许是有感而发吧!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诗人展开联想,以新颖、贴切的比喻,集中描写筝弦上所发出的种种哀怨之声。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欣赏: 听颖师弹琴①

韩 愈

呢呢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②划然銮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③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注释】

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有《听颖师弹琴歌》记其事。 ②相尔汝:关系亲密,互称尔、汝。 ③未省(音醒):不懂。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④冰炭置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赏析】

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仿佛小儿女切切私语,谈情说怨。三、四句写琴声骤变昂扬,有如勇士冲锋陷阵,杀声震宇。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怡似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凰朗吟。九、十句摹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再也无法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以上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并且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情境。诗人在运用不同比喻时还善于配合相适应的语音,更强化了摹声传情的效果。例如前两句比以儿女之情,十个宇除“相”字外,没有开口呼,语音轻柔细碎,与儿女私语的情境契合。三、四句拟以英雄气概,便以开口呼“划”字领起,用洪声韵“昂”、“扬”作韵脚,中间也多用高亢的语音,恰切地传达出昂扬奋进的情境。

以下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恻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呜,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听琴而“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顾不得对“一旁”的弹琴者有无干扰;仅五个字,便以形传神,通过听琴者情感波涛的剧烈变化,烘托了琴声的波澜叠起、变态百出。写琴声由高滑低而用“跻攀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比喻,并且“推手遽止之”,不让颖师再弹下去,而他的反应是“湿衣泪滂滂”,表明正是这种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巳极艰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的。

答案:16. (6分)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二、1、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1分):天上孤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2分) 颔联用比喻、通感,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筝声所蕴成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2分)

2、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3分) 尾联用 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八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九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有唐一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例如,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的姣姣者,曾被清人方扶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些诗歌为我们学习描写声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概括起来,其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例如: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2、铿铿锵锵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牛殳《方响歌》)

例1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例2用“铿铿锵锵”这个拟声词来表现方响深沉而凝重的声音。

二、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例如:

3、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张祜《王家五弦》)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例3 用耳边鸣响小金铃声来比拟五弦琵琶声的清脆悠扬。例4用银瓶乍破声和刀枪轰鸣声来比附琵琶声的陡然兴起和激昂飞越。

三、以形写声法,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例如:

5、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李欣《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6、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白居易《五弦弹》)

例5用视觉形象“黄云萧条白日暗”来比喻筚篥声低沉急促,用“上林繁花照眼新”的视觉形象来比喻筚篥声的轻松明快。例6用视觉形象“陇水冻咽流不得”来比喻五弦琵琶声掩抑凝滞。

四、侧面烘托法,即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

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例如:

7、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李欣《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8、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例7通过听者叹息和思乡流泪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筚篥声的凄凉哀婉。例8用空旷山野上的白云为之凝滞,仿佛在俯耳谛听来侧面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

五、综合描写法,即运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声音的写法。例如:

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李凭箜篌引》)

10、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韩愈《听颖师弹琴》)

例9即用综合描写法。第一句用以声写声法,展示乐声的清脆和嘹亮;第二句用以形写声法,展现乐声圆润和曲调欢快;第三、四句用侧面烘托法,写其场面热烈和乐声的美妙。例10也是用综合描写法。第一、二句用摹拟声音法和以声写声法来表现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第三至六句用以形写声法来表现琴声骤然变得昂扬起来,接着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最后二句用侧面烘托法,写出琴声的优美动听。

描写音乐的诗句篇十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诗歌汇总》

(一)李凭箜篌引 唐 李贺

原文: 译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空山凝云颓不流。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丝动紫皇。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石破天惊逗秋雨。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

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露脚斜飞湿寒兔。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主旨感情: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我能读一读

(二)听颖师弹琴唐 韩愈

原文: 译文:

昵昵儿女语, 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是亲亲昵昵的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接着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又转成风和日丽,远处飘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天地阔远随飞扬。 曳着几丝柳絮,它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喧啾百鸟群, 蓦地,琴声又像百鸟齐鸣,啁啾不已,一缕高音就如同众鸟翩跹之中的一忽见孤凤凰。 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 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努力高飞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却失势一落千丈强。 只差分寸难越,紧接着琴音变低就像那凤凰陡然跌下一落千丈。

嗟余有两耳, 惭愧呀,我空有一双耳朵,不会欣赏音乐。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但是听了颖师的琴声之后,我先是起坐不安,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伸出手我急忙阻止你继续弹奏,继而泪雨滂沱,浸湿了衣襟。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颖师你高超的琴艺,一会儿把我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我置入悲苦无以冰炭置我肠! 的地狱,请不要同时把冰与火炭投入我的胸膛!

主旨感情: 诗歌在摹写声音的同时,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英雄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无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三)琵琶行 唐 白居易

原文: 译文: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冰下艰难流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主旨感情: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 李白 原文: 译文:

一为迁客去长沙, 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

江城五月落梅花。 使这五月的江城好像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主旨感情:

这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苍凉愁苦的去国怀都之情。

(五)听弹琴唐 刘长卿

原文: 译文: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琴奏出曲调悠扬起伏,静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我虽然很喜爱这古时曲调,可惜现在的人们多已不弹。 主旨感情:

作者借高雅平和的高妙琴声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及一种知音稀少曲高和寡的孤独感。

(六)听邻家吹笙唐 郎士元

原文: 译文: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墙外究竟是哪一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重重大门紧锁无处寻觅,但心中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 主旨感情:

此诗从听笙写起,采用侧面烘托、联想想象等方法极其浪漫地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全诗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手法的运用上独具特色。

(七)赠花卿唐 杜甫

原文: 译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飘随着江风,一半飘入了云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主旨感情: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八)夜筝唐 白居易

原文: 译文:

紫袖红弦明月中, 有人在月夜之下弹琴,弹奏者旁若无人般沉浸在演奏中,但只是垂头,面容黯淡。 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弹到伤心处,如泣如诉,弦凝固,指哽咽,此时声虽暂时停下,却是无声胜有声,别有深情一万重。 另有别样的重重深情。

主旨感情: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这是一首写音乐的七绝小诗,同样绘出了音乐之美。

(九)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

原文: 译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主旨感情: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又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十)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唐 李颀

原文: 译文: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主旨感情:

此诗写诗人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觱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觱篥之声凄清,闻者悲凉。前六句先叙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中间十句写其声多变,为春为秋,如凤鸣如龙吟;末两句写诗人身处异乡,时值除夕,闻此尤感孤寂凄苦。诗在描摹音乐时,不仅以鸟兽树木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十一)秦中吟十首·五弦唐 白居易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十二)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唐 白居易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 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 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 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 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 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 杀声入耳肤血寒,惨气中人肌骨酸。 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坐相对愁无言。

(十三)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五弦弹唐 元稹 赵璧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绝何清峭。 辞雄皓鹤警露啼,失子哀猿绕林啸。 风入春松正凌乱,莺含晓舌怜娇妙。 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 促节频催渐繁拨,珠幢斗绝金铃掉。 千靫鸣镝发胡弓,万片清球击虞庙。 众乐虽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 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长安少。主第侯家最难见,挼歌按曲皆承诏。水精帘外教贵嫔,玳瑁筵心伴中要。

(十四)方响歌唐 李沇

敲金扣石声相凌,遥空冷静天正澄。宝瓶下井辘轳急,小娃弄索伤清冰。穿丝透管音未歇,回风绕指惊泉咽。季伦怒击珊瑚摧,灵芸整鬓步摇折。十六叶中侵素光,寒玲震月杂佩珰。云和不觉罢余怨,莲峰一夜啼琴姜。急节写商商恨促,秦愁越调逡巡足。梦入仙楼戛残曲,飞霜棱棱上秋玉。

(十五)方响歌唐 牛殳

乐中何乐偏堪赏,无过夜深听方响。缓击急击曲未终,暴雨飘飘生坐上。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高楼漏滴金壶水,碎电打著山寺钟。又似公卿入朝去,环珮鸣玉长街路。忽然碎打入破声,石崇推倒珊瑚树。 长短参差十六片,敲击宫商无不遍。此乐不教外人闻,寻常只向堂前宴。

我想品一品

年级 班级 姓名

一、音乐描写方法汇总:

以声喻声

(通感) 以形喻声

2、夸张、拟人、对偶等

1、 用典、联想与想象 面摹写音乐音乐形象

描写方法侧面烘托 2、巧用叠词和拟声词 1、听众的感受与反应。

2、环境烘托

3、精美乐器烘托

音乐效果 二、诗歌赏析格式: 我所欣赏的是 所写的《 》中的句子: ,这句诗总体运用了 (正面摹写音乐形象∕侧面烘托音乐效果)的描写方法,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具体阐释这句诗含义及怎样具体体现这种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事物的 特点,深挚而真切地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如: 我所欣赏的是 高适 所写的《 塞上听吹笛 》这句诗总体运用了 正面摹写音乐形象 的描写方法,使用了 通感 的修辞手法,化声为形,以形喻声,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一夜之中和香和色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生动形象地突出了 羌笛之声 的 清新明亮、婉转悠远 的特点,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深挚而真切地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3847.html

    【描写音乐的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