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一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经典颂读比赛案例》

彭家小学“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经典颂读比赛”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决定举办彭家小学生诗歌诵读比赛,通过此次诗歌诵读比赛,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与热情。

二、活动主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经典诵读比赛

二、活动时间:2010年9月29日

三、活动准备:

以班为单位参赛,各班可根据需要自行安排。

四、比赛要求:

1、诵读内容: 各班自选内容健康活泼、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诗歌、散文等。

2、选择诗歌的难易程度适中。

3、诗歌诵读形式多样化,可采用不同的诵读形式。

五、评分标准:

1.诗歌内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主题鲜明突出。。(2分)

2.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有诗韵。(2分)

3.组织纪律:上下场快、静、齐,队伍整齐。(2分)

4.表演形式:鼓励在诵读与表演上大胆创新,结合多种形式,展现班级特点,音乐与诗文配合恰到好处。(2分)

5.仪态风度:服装得体统一,精神面貌良好,诵读时大方镇定,台风好。(2分)

六、奖励办法:

以年级为单位,诗歌评分以10分制进行计算。算出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

七、组织保障:

1、现场总指挥:孙 峰

2、进退场秩序及现场秩序负责人:毕研忠 吕丕君 吕丕春 张 军 周银波 张元法 各班班主任

3、摄像、音响设备负责人:段宗尧

4、比赛主持、抽签安排负责人:刘 静

5、安全保障:孙 有

6、会场布置:吕丕君

7、奖状打印、分数统计:张 琦、胡志伟

七、评委人员:

党支部、校委会成员。

八、比赛流程:

分年级入场-----全体起立----奏国歌----全体坐下-------校长致辞------比赛-----颁奖------比赛结束

九、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彭家小学

2010年9月15日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二
《弘扬民族精神诗歌》

《弘扬民族精神诗歌》

. 三年级一班:李湘

时间如同信风拂过耳际,

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

悠悠的岁月如流水远逝。

你是否还记得抛头颅、撒热血的英雄们?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

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

江山千秋永在,

英烈风范长存。

从太平军倒下的第一排勇士,

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

从罗霄山脉战死疆场的大将,

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

他们有的没有留下姓名,

还有的没有墓场和石碑。

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

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

与日月同辉!

同学们,

你是否还记得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欧阳海„„ 他们哪一个不是具有着那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

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

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

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

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上不屈的中华魂!

同学们,

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国旗下,

面对冉冉升起的国旗,

我们该有多少感想。

“朝霞艳,国旗升,凝眸立,添豪情”,

同学们,

请珍惜我们花朵般的年龄,

用实际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

浩浩中华魂,魂兮归来!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三
《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四
《中华经典诗文推荐》

柳州市二十六中及附小

《创建中华古诗文特色学校》

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方案(三稿)

一、课题的提出

在当今社会和学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不够。

学校方面: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喊得轰轰烈烈,做得马马虎虎,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新,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家庭方面:许多家长不注意自身素质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深刻影响,不能做到言传身教,部分家长染有不良行为,如赌博、言行粗鲁、家庭不和、对长辈不尊等,许多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品德教育,考试成绩是学生唯一的目标,只要考试好,什么都不要!家长的这些教育行为使得家庭德育面临严峻形势;社会方面: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够,现有的活动场所不能按要求向学生开放,甚至有的场所被挤占、挪作他用。校园周边环境管理不力,对营业性网吧、电子游艺厅等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的场所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已经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是忽视年轻一代民族精神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段时期以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养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和有效的重视。如能用电脑打字,却不能写一手好字;能在网上浏览信息,却不能诵读几首传统经典诗文等。对一些学生来说,对于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他们热衷于日本漫画、港台欧美歌曲。对于我国的语言学习,学生的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文化积淀过浅。其结果除了极易使学生养成一种浅薄的习气。而且直接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和文人素养的滑坡。导致不少的青少年不能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缺乏抵御不良思想行为的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诗的国度,中华古诗文无疑是我国历史文化悠悠长河中最为璀璨靓丽的明珠,诗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诗教”源远流长。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益载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根基,当代青少年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

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承性,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在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潜在的推动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对青少年成长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我校周边社区下岗工人、低保户、单亲家庭、缺损型家庭所占比例较大,德育形势经受严峻挑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对薄弱。学校的校风学风在社区的认可度较低。学校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抓住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一立校之基、办学之本。务必要创出办特色学校的路子。

我们通过反复的研究考察论证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经典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的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它凝聚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观念,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融洽在古诗文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和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提出“诵读经典古诗文’与‘提高学生‘双文’素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姻”的思路和“以德治校、诗文育人”主体构想。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遵循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在正处于记忆力黄金期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了系列“中华古诗文”特色办学活动,让学生们从小直面经典,把优秀中华古诗文的诵读当做校本课程开发,分级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拓展优秀古诗文的内涵,挖掘优秀古诗文的教育资源,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着眼“熏陶”二字,陶冶情操,培养气质,滋养人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探寻进行素质教育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目标。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文化,打造全自治区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研究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观念,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融洽在古诗文里的中华民族智能、操守、风骨和胸怀是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国人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的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之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

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优秀的中华古诗文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它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在一份评估报告中指出:让孩子从小背诵古典诗文,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对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信念、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格,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孩子的日后成长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研究的目标

(1)探寻进行素质教育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目标。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核心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2)在诵读中积累、感悟、运用经典文化,提高教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加强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促进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特色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建设和利用。

(4)家校社区诵读共建,统一观念提高认识,齐抓共管亲情教育,营造和谐典雅育人氛围。

(5)创设古香古色古典的校园育人环境,全体师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

(6)转变教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科研兴校的教育理念,提高学校的整个管理水平。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华古诗文的内涵博大精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宠大载体,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发展的当今世界,如果我们不“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那么我们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有成为文化上的流浪民族的危险。任何一个民族的全面复兴都必须有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质的重大提高,都必须借助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经典古诗文正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南怀瑾先生最近说过:“从儿童时期诵读历史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我们有责任对未来的一代,担负起这项文化断层重整的工作。”经典诵读正是文化重整与民族复兴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提倡青少年儿童乃至全民诵读中华的经典名著,即所谓“远离时尚,潜心经典”,是想使孩子们被“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

所理葬的良知和自尊有了一扇可以透光的门,使每个学生将经典读熟,甚至背诵,进而看透、研深,再由此而领悟其它,并借此来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沉积淀,深入古代圣贤的心灵世界,破译中华民族崛起的密码,寻回中华民族的深层智慧。

2、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在开发儿童潜能发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几十万年人类种系智力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靠口耳相传、背诵民族歌谣、背诵民族史诗、背诵自然、社会常识等等,这种诵读活动既保存了人类的文化又发展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童年幼年时期就是这样度过的,它必然也反映在儿童个体智力发展史中,背诵人类历史文化名著,就可激活儿童的记忆力,发展其智力,开发其智慧。” ICI国际文教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通过研究认为:儿童诵读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记忆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诵读经典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 。

3、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诵读积累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语言的习得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言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厚积而薄发。我们让学生诵读经典,就是交给了他们一座宝库。这是一辈子有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与其让学生浪费在繁琐的分析、浅薄的文字中,不如让学生多读些经典,受益终身。其次,经典的语言是经过整理后精确化、简捷化、优美化,而才把它记载下来。这样的语言不是普通语言,是人造的语言,是升华的语言、是高度的语言,让学生诵读经典,学生在很好地理解掌握了经典著作的语言,他就打下了“国文真正的底子”(朱自清语),就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顺流而下,再看与口语接近的白话文,就会变得十分容易。就是白话文中学生较难掌握的一些成语,有了文言的底子,也会迎刃而解。胡适、徐志摩、鲁迅、老舍、钱钟书、沈从文诸名家,皆是文言与白话兼擅,而且先有文言之厚度才造成白话之功底。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启示。

4、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可以切实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教育学家都知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成素,原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当然,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给榜样,现身来做“身教”。不过,一般的家长老师,是不足以完全担当这种重任的。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让学生通过“读经教育”扎下根基,把传统的道德规范烂熟于胸,融进生命,身体力行,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

5、儿童时期是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最佳时机。据大脑生理学家们的研究报告指出:儿童的智力和性格,从出生到3岁就已经完成了60%(每年成长约20%),而且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6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80%,从6岁到8岁,这2年脑部的发育达到了90%。前面的统计数字,不难发现一个结论:0-13岁之间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阶段, 语言的学习是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蕴酿,及人格智能的陶育,是具备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

6、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是儿童文化遗传最经济、最科学的渠道之一。诵读经典是一种科学、经济的文化遗传方式。由于遗传包含着或者推动着创新,诵读经典同时也就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依据生物重

演律的假设,小孩子会一步一步地重演人类发展的历史,包括人类的文化发展史。人类的文明靠语言文字交流、记录、传承、更新,最初只是口头语言,并没有书面语言。由于没有书,口头语言将生产生活的经验、知识传承下来的方式,就是靠背诵。比如各民族的古代史诗,最初都是口头创作、口头传诵的,那需要极好的记忆力。可见初民首先是锻炼记忆力。这种能力在孩子身上得到重演,小孩子记忆力比大人好,因为刚开始学习讲话的小孩子相当于处在口头语言时代的初民,是创造、学习、锻炼口头语言的阶段,他们大量重复地使用口头语言,并在重复使用中锻炼口头语言能力、记忆口头语言和其中的文化内容。口语说过后容易消失,难以保存,这个缺点成为人类发展记忆力的巨大动力,因此也是优点,或者说也有好处。不过,人类终于还是逐步创造了书面语言,用文字记录、交流思想和文化。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最初书面语言词汇少,语法不完备,书写不规范,书写记录的工具和媒介(材料)不方便导致书写的困难,更没有印刷,这些都限制了书面语言和文献的流传,文化的流传大量的仍然是依靠口头传诵,这都促进着记忆力的发展。与此对应,小孩子在学会口头语言后开始学习书写,这个时期由于学习的文字不多,仍然要靠大量的口头语言来吸收文化知识,因此这个时期中小孩子的记忆力仍然快速增长,背诵潜力很大,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锻炼,甚至可以达到过耳不忘、过目不忘的程度。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8年6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短短两年的时间,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名少年儿童参加。该诵读工程是中国青基会继成功实施希望工程后推出的又一项跨世纪工程,是一项旨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少年儿童道德文化修养的新的希望工程!古诗文朗读工程与学校一直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相得益彰,使一些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而且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参照,使学生在少年时就站在相对高的起点上直面人生。古诗文诵读还使许多地区找到了进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台湾的王学贵教授倡导的“读经活动”就是典型代表。“读经活动”希望趁孩子们年纪小、记忆好的时候,让他们直接接触这些智慧的结晶。小朋友不必懂、也毋需考虑兴趣问题,念就是了。读经着重在反复诵读、博学强记。不论是幼稚园中班、国小三年级,乃至国中二年,教材一视同仁,都要熟读四书、老庄、古文观止和唐诗。

五、研究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对象

柳州市二十六中及附小全体师生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五
《2015年中考政治试卷分类汇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天津】18. 中华诗词已流传4000多年,至今依然生机勃勃。这表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A.求同存异 B.潜移默化

C.源远流长 D.自强不息

【2015福建省龙岩市】17.针对有些地方把古典诗词从教材中删去的现象,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 “我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对此,阳阳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③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

④要认真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素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5四川省达州市】5. 由韩国《RUNNING MAN》授权的《奔跑吧,兄弟》,在我国各地刮起了一阵“跑男风”。“跑起来,你就能赢”的这种精神(

① 表明我们只能学习外来精神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 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已经过时 ④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四川省南充市】6. 一位美国朋友访问中国时,对中国朋友说:“中国的文字真奇妙”,比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赢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还是中国队赢了。”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模棱两可、晦涩难懂 B包罗万象、完美无缺

C博大精深、不可捉摸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15四川省南充市】10. 今年南充电视台在南充一中学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大大激发了市民的母语情结。据说,该节目灵感来自于国外的拼写大赛,你认为举办这样的节目( )

①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共筑中国梦②是大胆吸取和借鉴世界外来文化营养的表现③意义不大,现代社会电脑的普及早就替代了汉字的书写④是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举措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5云南省曲靖市】21、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优秀文化典籍进课堂,典籍内容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关于推行优秀文化典籍进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有利于保持并发扬本国的文化传统,防止发生文化迷失现象 ④有利于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5甘肃兰州】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它们的核心分别是

A.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 B.爱国主义和开拓进取

C.团结统一和改革创新 D.团结统一和开拓进取

【2015山东德州】5. 2014 年 1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关专家表示,南京大屠杀历史是“有国才有家,国强家不贫”的最好教材,这启示我们要

①增强爱国情感 ②立志振兴中华 ③珍爱世界和平 ④维护祖国统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③④

5.C【解析】本题考查爱国情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有国才有家”告诉我们要有爱国情感; 国强家不贫告诉我们要立志振兴中华、 报效祖国; ③、 ④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 C。

【2015山东德州】7.“家风”是什么?有人说, “家风” ,是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有人说, “家风”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人说, “家风”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倡导这样的“家风”有利干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 ③全面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④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倡导这样的“家风”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③项全面汲取传统文化的说法过于绝对。 【2015湖北宜昌】5.2014年末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①纪念抗战胜利 ②悼念死难同胞

③维护世界和平 ④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2015湖南长沙】6.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厚德载物、和谐

共处。友善已渗透到了我们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之中。下列语句体现了这一美德的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15山东济宁】7.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之所以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是因为

①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只有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5山东潍坊】3“饮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将古诗成功地融入现在创作的歌曲中,实现了打动人心的优美旋律和连绵不绝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和美统一。这种风格的创作,你认同的观点是

①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②要受到人们的喜欢就必须使作品有古典韵味③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④更应该把其他民族的文化融人其中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4浙江湖州】20.创客(创新创业者)作为一个新名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5 年 3 月 11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是因为( )

①中国未来的发展的基础在于科技创新

②创新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③创新符合和谐社会建设中“充满活力”的具体要求

④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5湖南益阳】9.2014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一分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国家公祭仪式。国家公祭,是一种传承,也是一次教育。因此,青少年应该

①捍卫民族尊严,发扬民族精神 ②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③明辨善恶是非,激发

爱国热情 ④加大投入,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5福建省泉州市】16.201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该做法的目的是( )

A.悼念死难同胞,延续民族仇恨

B.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C.牢记使命,为国担当,称霸世界

D.勿忘国耻,激发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

【2015四川省内江市】8.“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公祭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忆屈辱之历史,激国人之仇恨 ②祭遇难之同胞,扬中华之精神 ③行爱国之教育,强民族之责任 ④凝国民之精气,谋经济之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15四川省内江市】15.APEC峰会领导人服装是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魂为“礼”、形为“新”,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其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的创新设计,传达了“APEC”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将中国东方情怀与世界的审美联系在一起。这说明

A.优秀的中华文化要在创新中发展 B.中华传统文化引领着世界文化潮流

C.弘扬传统文化,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D.我们要全盘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2015重庆市A卷】16、千年丝路,在习近主席“一带一路”构想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丝路文,化以其厚重的底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团委开展了《中华魂·丝路梦》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

【锦绣丝路】

主持人:丝绸之路沿途民族众多,各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下面请欣赏“丝路服装秀”!

随着音乐的响起,头戴花帽、身着艳丽的维族姑娘,翩翩走来;接着,头戴皮帽、脚穿

毡筒的哈萨克族小伙,健步走来;还有身着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各式服饰的模特依次闪亮登场„„

【魅力丝路】

主持人:服饰文化有源,民族性格有根,丝路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下面请欣赏“丝路魅力展”!

校道板展:昭君出塞,向我们传递了民族和谐相处之道;苏武牧羊,沉淀在中华民族心里的是对祖国的忠贞;边塞诗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宗教建筑,开阔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眼界„„漫漫丝路,文墨四溢。满载着中华文化的丝绸路,向西延伸,与欧亚文化交汇融合,催生了合作、平等、互利、共赢的时代精神。

【锵锵丝路】

主持人:文化的传承在于继往开来。丝路文化,映照四海,方显中华风采。下面请欣赏“丝路未来说”!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的合作倡导,触动灵犀,一拍即合,让中国站在了国际舞台中央,众多的国家,向中国靠拢„„资本、技术、信息的分享与合作创造的巨大财富,将沿着丝绸,惠及世界„„

【2015湖南益阳】18.2014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已经有 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 “一路一带”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

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印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六
《2015年各地中考政治试卷分类汇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5天津】18. 中华诗词已流传4000多年,至今依然生机勃勃。这表明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A.求同存异 B.潜移默化

C.源远流长 D.自强不息

【2015福建省龙岩市】17.针对有些地方把古典诗词从教材中删去的现象,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 “我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对此,阳阳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③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

④要认真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素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5四川省达州市】5. 由韩国《RUNNING MAN》授权的《奔跑吧,兄弟》,在我国各地刮起了一阵“跑男风”。“跑起来,你就能赢”的这种精神(

① 表明我们只能学习外来精神 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 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已经过时 ④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四川省南充市】6. 一位美国朋友访问中国时,对中国朋友说:“中国的文字真奇妙”,比如:“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赢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还是中国队赢了。”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模棱两可、晦涩难懂 B包罗万象、完美无缺

C博大精深、不可捉摸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15四川省南充市】10. 今年南充电视台在南充一中学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大大激发了市民的母语情结。据说,该节目灵感来自于国外的拼写大赛,你认为举办这样的节目( )

①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共筑中国梦②是大胆吸取和借鉴世界外来文化营养的表现③意义不大,现代社会电脑的普及早就替代了汉字的书写④是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举措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15云南省曲靖市】21、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推行优秀文化典籍进课堂,典籍内容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关于推行优秀文化典籍进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有利于保持并发扬本国的文化传统,防止发生文化迷失现象 ④有利于增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5甘肃兰州】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它们的核心分别是

A.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 B.爱国主义和开拓进取

C.团结统一和改革创新 D.团结统一和开拓进取

【2015山东德州】5. 2014 年 1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关专家表示,南京大屠杀历史是“有国才有家,国强家不贫”的最好教材,这启示我们要

①增强爱国情感 ②立志振兴中华 ③珍爱世界和平 ④维护祖国统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③④

5.C【解析】本题考查爱国情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有国才有家”告诉我们要有爱国情感; 国强家不贫告诉我们要立志振兴中华、 报效祖国; ③、 ④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 C。

【2015山东德州】7.“家风”是什么?有人说, “家风” ,是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有人说, “家风”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人说, “家风”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倡导这样的“家风”有利干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 ③全面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④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倡导这样的“家风”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家庭和睦,下一代健康成长,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③项全面汲取传统文化的说法过于绝对。 【2015湖北宜昌】5.2014年末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①纪念抗战胜利 ②悼念死难同胞

③维护世界和平 ④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2015湖南长沙】6.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厚德载物、和谐

共处。友善已渗透到了我们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之中。下列语句体现了这一美德的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15山东济宁】7.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之所以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是因为

①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④只有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5山东潍坊】3“饮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将古诗成功地融入现在创作的歌曲中,实现了打动人心的优美旋律和连绵不绝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和美统一。这种风格的创作,你认同的观点是

①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②要受到人们的喜欢就必须使作品有古典韵味③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④更应该把其他民族的文化融人其中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4浙江湖州】20.创客(创新创业者)作为一个新名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15 年 3 月 11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是因为( )

①中国未来的发展的基础在于科技创新

②创新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③创新符合和谐社会建设中“充满活力”的具体要求

④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5湖南益阳】9.2014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一分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国家公祭仪式。国家公祭,是一种传承,也是一次教育。因此,青少年应该

①捍卫民族尊严,发扬民族精神 ②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③明辨善恶是非,激发 爱国热情 ④加大投入,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5福建省泉州市】16.201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该做法的目的是( )

A.悼念死难同胞,延续民族仇恨

B.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C.牢记使命,为国担当,称霸世界

D.勿忘国耻,激发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

【2015四川省内江市】8.“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开始,全场高唱国歌,随后,防空警报拉响,车辆轮船汽笛长鸣,人们低头默哀﹒﹒﹒举行这一公祭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忆屈辱之历史,激国人之仇恨 ②祭遇难之同胞,扬中华之精神 ③行爱国之教育,强民族之责任 ④凝国民之精气,谋经济之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15四川省内江市】15.APEC峰会领导人服装是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魂为“礼”、形为“新”,合此三者,谓之“新中装”。其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的创新设计,传达了“APEC”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将中国东方情怀与世界的审美联系在一起。这说明

A.优秀的中华文化要在创新中发展 B.中华传统文化引领着世界文化潮流

C.弘扬传统文化,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D.我们要全盘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2015重庆市A卷】16、千年丝路,在习近主席“一带一路”构想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丝路文,化以其厚重的底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团委开展了《中华魂·丝路梦》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其中。

【锦绣丝路】

主持人:丝绸之路沿途民族众多,各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下面请欣赏“丝路服装秀”!

随着音乐的响起,头戴花帽、身着艳丽的维族姑娘,翩翩走来;接着,头戴皮帽、脚穿

毡筒的哈萨克族小伙,健步走来;还有身着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各式服饰的模特依次闪亮登场„„

【魅力丝路】

主持人:服饰文化有源,民族性格有根,丝路文化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下面请欣赏“丝路魅力展”!

校道板展:昭君出塞,向我们传递了民族和谐相处之道;苏武牧羊,沉淀在中华民族心里的是对祖国的忠贞;边塞诗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宗教建筑,开阔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眼界„„漫漫丝路,文墨四溢。满载着中华文化的丝绸路,向西延伸,与欧亚文化交汇融合,催生了合作、平等、互利、共赢的时代精神。

【锵锵丝路】

主持人:文化的传承在于继往开来。丝路文化,映照四海,方显中华风采。下面请欣赏“丝路未来说”!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的合作倡导,触动灵犀,一拍即合,让中国站在了国际舞台中央,众多的国家,向中国靠拢„„资本、技术、信息的分享与合作创造的巨大财富,将沿着丝绸,惠及世界„„

【2015湖南益阳】18.2014 年 4 月 13 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已经有 6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 “一路一带”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

丝织品以及金属工具传到西域,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印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七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赏读经典古诗 弘扬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诸暨市赵家镇中何玉铉  【内容摘要】:深入挖掘初中古诗文蕴涵的民族精神;结合初中生特点,通过激发兴趣、欣赏品读、实践演练、解读形象、家校合力等策略,大力弘扬。   【关键词】:古诗词 赏读策略 民族精神    初中古诗词中荟萃了不少仁人志士的事迹,在他们不平凡的经历中,往往具有闪光的人生,有着令人钦佩的人格,对人生、对社会亦有其独特的认识和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因此当今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传播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有了一定的感悟和思考,现与同行切磋。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们对古诗词有所热爱,就必须让他们对古诗词有所兴趣。我在教学中,制作精美课件,精心选择可用音乐,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古诗词的氛围。比如在赏析晏殊的《破阵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名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意境,我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一幅幅怡人的春景图:新社之时,只见燕子成群翩翩而飞,万朵梨花争相竟开,池上碧苔点点青翠,叶底黄鹂声声娇啼,漫野柳絮轻轻飘散;赏析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我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那豪放、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与词的风格相近。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们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地徜徉在诗的海洋里,毫无倦怠之感。    二、欣赏品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在长时间的古诗词熏陶中,领略了中华古诗文那丰富的内涵,欣赏了中华古诗文那特有的美,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在"古诗促我成长"主题班会中,许多同学深有感触地谈到了古诗词对于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甲同学说:"透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些诗句,让我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悟到当代人民的幸福与和谐";乙同学说"读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让我想到了我们的老师,他们也同样具有奉献精神,长大了,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丙学生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诗句让我明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置身在金碧辉煌的中华古诗文殿堂,学生流连忘返,边读边品,边品边悟,悟中学习了古人的传统,悟中内省了自我的行为,逐步提高了素养。    三、实践演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入选教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琅琅上口的佳作。为了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吟诵这些优秀的诗作,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的愉悦。  (1)摘抄古诗词。学生自由选择,摘抄感兴趣的、有感悟的古诗词。有学生以手抄本的形式,持之以恒地摘抄,并给自己的集子取了富有个性的名字,比如"三色花"、"七彩阳光"、"我手摘我诗";有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通过小组合作,选材、摘抄、美工各有负责人。摘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2)朗诵古诗词。学生自由选择各自欣赏的古诗词,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溶于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中,符以肢体语言,或大江东去般富有激情,或小桥流水般充满柔情,或指点江山般豪情万丈,或江南雨季般缠绵悱恻,或恨其不争般痛心疾首......你方下台我登场,学生们踊跃参与,热情高涨。  (3)表演古诗词。学生选择诗词作品或诗人故事编写出短剧,自导自演。比如学习《羌村三首(之三)》时,我请几位同学扮演作者和父老乡亲,他们边诵边演,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不仅有助于记忆,还有利于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尤其是作者表演者语至沉痛,含蓄深沉的语调,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他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4)配画古诗词。为了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绘画相结合,在走廓上开设"漫步诗林"专栏。工整雅观的书写,再配上一幅幅精美的彩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5)改写古诗词。在大量诵读、多方熏陶的基础上,鼓励、指导学生进行改写。比如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之后,引导学生将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学生感情自然融入诗境之间,并将"我"对百姓的同情,战争的厌恶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6)感悟古诗词。在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体味作者与作品,最终实现对作品深刻的感悟。比如学了《走马川行奉

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有学生谈到感悟:大漠茫茫,狂风卷地,飞沙走石,加上一支威武之师,读来让人平添不腔豪情,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英勇善战的,是神勇无比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也随之提升。     四、解读形象,触发学生的报国热情。  诗歌中的人文形象给学生的人生发展以明确的指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量引入古代诗词,尤其是引导学生解读王维、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诗人的作品,这些优秀的古诗文对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强情感体验、捕捉美的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这些诗句,抛开文字的韵律美育功能不谈,其背后有着强烈的人性美,可激发起学生的正义感、报国情、英雄志。    五、家校合力,凝聚学生的爱乡之情。  通过家校合力,将爱国、爱家乡教育融于一体。我校地属赵家镇,该镇具有1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人文底蕴丰厚,"九十九间半"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人杰地灵孕育北大首任校长何燮侯、海洋学家毛汉礼、太平天国将领何文庆;更有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于民间,朱用调对秀丽山水的描写"归去枫溪好,千山如画图。花边欹老屋,竹里见睛湖"、林则徐对诸暨朋友的深情"苎萝山下间风雪,留与诗人理钓竿"、苏东坡对特产香榧深情的赞美"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我们利用这些文化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将学生带到香榧公园,香榧博物馆去感受赵家山水的魅力,另一方面邀请退休教师赵校根老师、"关工会讲师团"陈钦甫老人来校解读特有的乡土文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山山水水的热情,推动了诵读工程的开展。     绵绵五千年的诗词文化,    参考书目:《体验诗歌快乐 享受人文关怀》杨凤娇 2007.12《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理论》(施良方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八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九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篇十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方城县独树镇第一中心小学清明节教育活动总结

方城县独树镇第一中心小学

2013年4月4日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方城县独树镇第一中心小学清明节教育活动总结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继承革命传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感情,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清明节教育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好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升旗仪式,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对学生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有关先烈的事迹介绍等,号召大家向先烈们学习。

二、各班出了一期清明节专刊的黑板报,板报内容丰富,以“缅怀先烈”为主题,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激励着同学们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不懈奋斗。

三、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活动一开始,各班都积极组织,结合实际开展活动,学生们用自己的心诉说着一个个英雄。该活动中,引导广大小学生培养正确的英雄观和历史观的同时,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励学生为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为家乡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努力奋斗。

四、开展“放飞中国梦”诗歌朗诵活动

我校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活动中,各班诵读了课本及课外

阅读中的革命爱国诗篇,朗读了大量革命英雄故事。学生们在朗诵活动中情绪高昂,被革命英雄事迹鼓舞激励,促进了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理想。

五、观看爱国影片,举行演讲比赛

为更直观的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人、先贤的崇高精神,我校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通过观看影片,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观看后,学生纷纷表示立志学习先烈的高尚情操,各班趁热打铁,怀着对革命先烈满腔热爱,举行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演讲比赛,抒发了广大学生的心声和感受。

六、组织扫墓活动

4月4日,我校组织三至五年级60名师生来到独树镇七里岗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面对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学生们心情激动,思绪万千。此时此刻,学生的心情格外沉重,他们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没有了昔日的嬉笑,都静静地肃立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他们高擎着星星火炬旗帜,挺立在纪念碑前,默默地祭奠着革命先烈。活动中通过扫墓和敬献花蓝的形式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继承优良传统;校长和学生代表的讲话,使学生们意识到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扫墓,学生们已经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

活。

七、通过发动师生参加中国文明网 “网上祭英烈”活动追思先烈、讴歌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表达对先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哀思。此次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进取心。虽然我校地处乡镇,条件有限,但是我们克服了困难,我校参加网上祭英烈的人数达到人600人次以上,学生纷纷留言,表达对英烈的敬仰和怀念。更多的同学们认识到: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先辈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勤学报国。激励广大学生珍惜今天、把握明天,为祖国建设而时刻准备着!

总之围绕主题,我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了孩子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民族精神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方城县独树镇第一中心小学 2013年4月4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3888.html

    上一篇:勤奋的语段

    下一篇:家庭幸福的网名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诗歌】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