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许结朱陈篇一
《同意的成语》
同意的成语
【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别置一喙】: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承颜候色】:看人脸色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见。
【党同妒异】:犹言党同伐异。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赞赏。
【都俞吁咈】: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伐异党同】: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免开尊口】:免:不要。不必开口说什么。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
【期期不可】:指坚持不同意见。
【期期以为不可】:指坚持不同意见。
【求大同,存小异】: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求同存异】: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首肯心折】: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未敢苟同】:不敢随便同意。
【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心折首肯】: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吁咈都俞】:吁、咈,反对的感叹词。都、俞,赞美、同意的感叹词。形容君臣议事融洽。
【许结朱陈】:朱陈:古村名,内住朱、陈两姓,世代互相联姻。比喻同意结成婚姻。
【一相情愿】: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乍同乍异】:乍:忽然;同:一样;异:不同。一会同意,一会不同意,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太快。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许结朱陈篇二
《应酬之红单帖式》
某月日喜筵候
1
席设寒舍
新贵光临
新正月初二日春酌
恭候
光
新正月某日春酌
某某某鞠躬
某某某鞠躬
候
正月请新女婿)
光
某月日菲酌候
某某某鞠躬
寻常小事请客)
光
某月日杯茗候
无饭)
光
座设寒
舍
某月日煮茗候
有茶无酒饭)
某某某鞠躬
某某某鞠躬
应酬
之红单帖式
花旌(或新旌)
2
即刻谨具粗盒
洗尘
明午洁樽
行色(或行旌)
恭候
即刻敬具一卮
饯
即刻浣斗
光
某月日桃樽
敬
聊壮
候
光
某月日帨樽
候
光
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某
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
3
贵村
某月日舍孙完婚假道
槟导
某月日小女于归
嫁女)
槟导
某月日小儿完婚
完婚)
光陪
某月日敝友来舍
席设
寒舍
某
某某鞠躬某氏敛衽拜某某某鞠躬
敬求(奉请)
某某某
鞠躬
敬求(或奉请)
敬请
朋友光临)
陪光
即刻敬烦
迎新婚人请陪)
奉迓
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
某某某鞠躬
谨具青蚨若干文
4
贐敬
奉申
谨具程仪若干
光临
某月日敬设优觞
光览
敬请
恭候
某月日梨园演于寒乡(或弊村)
贵会
预达
某月日花轿一用
贵府
预达
某月日敬借金车鞍马增光
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
某某村某某某鞠躬
奉申
璧
谢(心领隆仪)
某月日小儿完婚
敬酧
洁治喜筵
男家用)
某月日小女于归
酧冰
敬理庖政
女家用)
心领谨
某日时洁觞敬迓
某氏敛衽拜
鱼轩
某某某
鞠躬
谢
某某
某鞠躬
教谨
某某某鞠躬
冰教
某某某鞠躬某某某鞠躬
贺敬
5
许结朱陈篇三
《周口婚俗旧事》
婚姻,不仅是个人的终身大事,而且对于家庭形成,民族繁衍也至关重要,故民间有“种不好庄稼误一季,娶(嫁)不好好妻(夫)误一辈”之说。古往今来,人们对男婚女嫁之事无不十分重视,经过长期的历史过程,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礼仪。旧时,青年订婚之前要互换庚帖,男女互报用天干记录的出生年、月、日、时,然后由算命先生推算八字是否相合或相克。如果男女命中八字相合,男方便托媒人将写有“不弃寒微,许结朱陈,未遑纳采,预期订婚”的文书送交女方,是谓恳贴。女方家中接到男方恳贴后,认为门当户对,于是便托媒人将写有“听过冰语,许结山盟,既辱聘定,敢不拜从”的文书送交男方,是为允贴。 在事先选定的黄道吉日里,媒人把男方写好的“龙凤大启”和行聘的首饰、衣物,作为彩礼送交女家;女方受聘后,把写好的“龙凤大启”和手帕、腰巾、荷包、鞋帽之类的物品作为信物请媒人转交给男家,以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是为走启。然后,男方设宴“谢媒”。日后若一方悔婚,需赔偿对方的全部“桌面钱”即彩礼、信物和走启的费用。婚约达成之后,男方要与女方协商拜堂成亲的时间。是谓定好或看好。在选定的黄道吉日里,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即搬亲。具体过程是从新郎家一起出发两顶花轿,新郎披红戴花,携带陪客,备厚礼一份,骑马来到新娘家。先登堂祭新娘祖先灵牌后,再一一拜见岳父母和女方家其他长辈亲属,待新娘上轿后,新郎到花轿前向新娘三揖礼,礼毕上另一顶花轿。女前男后,抬到男家拜堂成亲。旧时,富豪人家搬亲是还使用传锣执事,炫宗耀祖。迎娶新娘的又一种较为流行的形式是娶亲和婚礼。具体过程是从新郎家备一顶花轿,内坐一名压轿官(男少年),在鼓乐吹奏下来到新娘家。先有压轿客向新娘的父老道喜,然后新娘按照事先定好的良辰坐在罗圈椅上,头顶蒙红绸,由四名长者抬到轿前,新娘怀抱花瓶,按事先定好的方向登轿,起轿前,有的地方还要有轿夫唱“起轿歌”,否则不能发轿。起轿后,鼓乐齐鸣,一路吹打,由送亲人员往新郎家伴送,花轿不能走回头路,遇到庙、井、十字路口。还要用红毡遮轿,以避凶邪。花轿来到新郎家门口后,首先有两个棒小伙用钳子夹住一个被烧得炽热的犁铧,手端醋碗,边围花轿转圈,边把醋浇到犁铧上,传说能驱邪,接着,一对漂亮的少女迎客到轿前,揭开轿帘,把胭脂、香粉胡乱地抹到新娘脸上,叫做为新娘“添俊”。然后才由一对衣着入时的大闺女把新娘扶出轿门。往“天地桌”前行进,此时新娘必须走在
红毡或芦席上,拜堂之前不能踩土。在新娘行走过程中,撒喜钱斗子的左手抱一个装有五谷、硬币的五色纸糊的斗,右手开始一把一把将五谷、硬币撒到新娘身上或头上,边走边撒,围观者竞相将硬币捡起。 在往“天地桌”走的路上,新娘还要越过一块石头,名曰:脚踏实地,迈过一个马鞍,意为“岁岁平安”,跨过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盆,谓之“兴旺发达”,经过一系列繁琐议程后,新娘终于来到天地桌前。天地桌一般坐北朝南陈设,当新郎喜娘被人簇拥到“天地桌”前时,新郎站下首,新娘站上首,即由司仪主持拜天地事宜。议程无非是鸣炮奏乐,来宾就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证婚人讲话,亲友送受头礼等。礼毕,新郎新娘方可被人扶拥到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要先拜床,再并肩坐在床上称为“坐帐”,新郎为新娘揭去蒙头的红绸,接饮交杯酒,谓之“合卺”,有的还要饮“子孙酒”。至此婚礼方算基本结束。但仍要在洞房内接受来宾“参观”,俗称“看新媳妇”。一些小伙或儿童缠着要“喜钱”,新娘要高兴地把事先准备好的硬币掏出给索要者三两枚。晚上,要喝“交心酒”,形式是设宴一桌,一双新人居上座,一些年轻人陪同,围观者满屋,陪同者大出难题,戏耍新人,如让新娘给新郎敬酒并祝辞“这杯酒是您的,叫您挡风避雨哩!”让新郎给新娘敬酒并祝辞说:“这杯酒是您的,叫您生儿育女哩!”……乐意融融。饮过交杯酒之后,即洞房花烛夜,花烛是必点的,但主要的是点燃新娘娘家陪嫁送来的长明灯,这盏灯点燃后要彻夜不熄,点灯者必须是新郎的妹妹,点灯时需唱个《点灯歌》,词为:洞房点灯须长明,时近黄昏该点灯,一龙灯,二凤灯,三仙灯,四楞灯,五马跑前灯,六马七言灯,七星灯,八卦灯,九莲灯,今年送个长明灯,明年得个闹人精。奶奶抱着喂花生”。长明灯燃起,还要请新郎的嫂子到洞房撒床,红枣、花生、、栗子之类的果品撒在床上,取在“早生子之谐音,撒床程序结束后,当嫂子的还要给新郎新娘铺床,铺床时还要把被子里装些棉籽,床上放些小砖块,木棍棍之类,边铺边数落:铺个砖,迎个官,铺豆杆,迎状元,铺跟棍,迎举人……”新郎新娘折腾一天,客人散去,该就寝了,但仍不敢高声说话,因窗外多半仍有些小伙正偷偷听他们的“悄悄话”,谓之“听房”。更有甚者点燃辣椒之类,呛得新婚夫妇彻夜难眠,好在新人都知道无论众人如何闹腾,三人不准“恼脸”的规矩。次日,登堂拜见公婆,婚后第三天下午由嫂嫂为i新娘“绞脸”,即用红绳
将脸部汗毛绞拧下来,使新娘彻底脱离了姑娘的面容,此生不再是“黄毛丫头”了。婚后第四天,新娘须回门,有新郎陪同回娘家,双方行祭祖礼,跪拜新娘家中长者,中午接受岳父母的宴请,不待日落,必须双方返回男家,结婚12天或满月之后,新娘方可在娘家过夜,但所住几天得听出婆家安排。
许结朱陈篇四
《红楼梦修辞浅析》
而这部作品的成功,无疑与它的语言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这一著作的语言优美,生动传神,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而语言的应用的成功,又无疑与修辞的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本论文就将对《红楼梦》中的部分修辞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在《红楼梦》中谐音双关有很多,特别是人名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比如“甄英莲”意为“真应怜”,“王仁”意为“忘仁”,“娇杏”意为“侥幸”,“霍启”意为“祸起”,再如贾府的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如果将每个名字的前一个字相连,那么音同“原应叹惜”,暗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另外,小说中人物说话也常常是一语双关,比如黛玉曾说雪雁:“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遵些!”这些话表面上是在责备雪雁,实际上则是借机奚落宝玉,一语双关。这些双关修辞的运用使表达机智含蓄,避免了直白,让人在回味中得到美的享受。戚蓼生在《石头记》序言中说:“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于《石头记》一书。”可以说,曹雪芹中的双关正是表现了这种“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艺术。《红楼梦》中通过大量的双关手法,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把家庭的兴衰荣辱、人物的悲欢离合、世态的炎凉变幻等等编织在一起,从而曲折的表达了作品的思想感情。
2、比喻 比喻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从而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方式。如《红楼梦》四十回探春房内的对联:“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对联中用“骨骼”比喻人的志趣、风格。《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中运用的比喻也有很多,比如“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写出了凤姐的俏丽姿容和华丽装扮。此外,《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中的比喻也非常富有创造性,比如第十九回中:“袭人道: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禄蠢’。”蠢,是蛀虫,禄蠢,就是追名逐利的蛀虫,这里借虫喻人,对热衷功名、追逐利欲的贾雨村之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红楼梦》中的行动描写中运用的比喻有第二十二回写贾府上下猜灯谜,贾政走后,宝玉“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形象地写出了宝玉先前的拘谨和现在的开心自在。小说中的比喻多不可数,这些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读
者对书中人物有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而是借用有关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如“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其中的“裙钗”指代女子。又如第三回中的荣禧堂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黼黻”指古代官服上所绣的花纹,指堂上之人官居高位,权势显赫。还有第十八回正殿联:“天
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赤子”是指小孩,“苍头”指老人,“赤子苍头”泛指百姓,这是代人。《红楼梦》中第二回写道:“一落胎胞,嘴里便衔出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宝玉。”宝玉本是人身上佩戴的饰物,作者抓住宝玉的特征,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使笔下的人物以此来代称贾宝玉。可以说借代的手法使《红楼梦》中的描写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引人联想,给人深刻的印象。
4、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是把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如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见了女子,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里通过对比,体现了贾宝玉对女子的喜爱。又如兴儿向尤二姐介绍凤姐“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通过对比,突出了凤姐心口不一、两面三刀的特点。再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通过对比,写出了人心的不足。“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写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增加了凄凉之感。《红楼梦》中多出运用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5、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刻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扩大事物本身的特征;二是用其他事物进行衬托。《红楼梦》中采用夸张手法的对联有两条。如第十八回的大观园正殿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用“天地”、“古今”这些大气的词语来表明荣誉之大,又用“赤子苍头”“九州万国”形容荣誉之盛。这幅对联夸张手法的运用不仅表明了贾氏家族的无上尊荣,也展现了一种恢弘的气势。再如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句句夸张,强调突出了四大家族的富有和奢侈。
6、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排列工整,有整齐美,二足平仄协调,声韵和谐,有音乐美。对偶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方式,用对偶作标题的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这些标题形式工整,琅琅上口。在写人叙事中也常用对偶,如写凤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写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准确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还有诗文中的对联,如:“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这些对偶句也极为出彩。《红楼梦》中有多种形式的对偶,并且运用得炉火纯青,
充分发挥了句式匀称的整齐美和声韵和谐的音乐美。
7、引用
引用是指引用现成的语言材料,如名言、格言、民谣、谚语等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有所见识,所以说话时常引用俗语,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如秦可卿向凤姐交待后事时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这里引用俗语写出了贾府必将衰败的悲惨结局。又如冷子兴在评说贾府时就引用了一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写出了贾府虽然表面显赫,实则衰败的现实。
8、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如宝玉写《芙蓉女儿诔》赞美晴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运用了排比,从各个角度赞美了晴雯的人品,语意连贯,语势强烈,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又如写宝钗服用的冷香丸的制作,“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运用了排比,不
仅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也显示了冷香丸制作的艰难复杂。
9、用典 用典就是举用古代或者是众人皆知的典故,寓言故事等,来帮助作者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如“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请君入瓮”、“假周勃以安刘”、“宋太祖灭南唐”、“得陇望蜀”等。《红楼梦》还引用了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会七夕”、“中山狼” 、“雪窗萤火” 、“临潼斗宝”、“蛇影杯弓”、“刻舟求剑”、“寻得桃园好避秦”等。还有的用典来源于民间风俗,如“这鬼抱住钟馗褪”、“许结朱陈”等。《红楼梦》中多处用典,或暗喻,或佐证观点,或塑造人物,或暗示人物关系,或对比反衬,都起到了非平常语言所能起到的
修辞效果。 《红楼梦》很好地运用了双关、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修辞都能从书中找到,本论文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修辞手法与内容的表达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说达到了我国
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参考文献: 武建.(2007).《红楼梦》中常见辞格实例分析[J].科教文汇. 陈开梅.(2010).《红楼梦》语言艺术浅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陈瑞玲.(2009).论《红楼梦》用典的来源及修辞效果[J].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李智芳.(2007).巧用双关浅谈《红楼梦》的修辞艺术[J]. 时代文学. 李铁范.(2009).《红楼梦》对联的修辞分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胡 卫.(2009). 浅析《红楼梦》中的对偶修辞法[J].学问.
评分标准: 语言风格(小论文)(A卷)
2010 ~ 2011 学年 第一学期 考试日期 2010 年 12 月 31 日
英语 专业 本科 09 年级 混合 班
评阅符号说明:
(以下符号仅供参考。如教师用其他符号,须在评分标准中按以下样例注明。) F—format
Sp—spelling
W—wordy
S—source
Con—content Gd—good L—logic ?—puzzle Gr—grammar Co—coherence …
许结朱陈篇五
《丰县典故遗迹及年代表》
丰县典故遗迹及年代表
许结朱陈篇六
《红白事民俗礼仪》
民俗礼仪
红白事民俗礼仪
第一部分 婚姻礼仪
一、婚姻通启、喜帖式
(一)男恳、女允单帖式
女允帖 男恳帖
女允帖 男恳帖
(二)男女方庚帖
女庚帖 男庚帖
民俗礼仪
(三)男女婚姻通用回启帖式
求启父主子婚
民俗礼仪
回启父主女婚
男家平辈换红书
女家平辈回红书
男家长一辈启式(第一幅)
凭媒议OOO顿首为长男OO之O子OOO求聘於 大德望O翁O亲家大人之令O女为室 敬修红笺 仰 企
女家低一辈回启(第一幅)
姻眷晚OOO顿首为O女许字於 大德望O翁O老亲家大人之令O公 家 大姻望O翁O亲家大人之令O畏为婚家 敬修赤牍 仰 企 第二幅 玉音
前名再顿 第四幅 裕后庆长 男家低一辈通启第一幅
姻眷晚OOO顿首为次男OOO求聘於 大德望O翁O老姻伯先生大人之令震器 大姻望O翁O亲家大人之O女为室 敬修鸾笺 仰企
第四幅 金玉满堂
女家高一辈回启 第一幅
姻忝眷OOO顿首为次男OOO许字於 大姻望O翁O亲家大人之令O公OO为婚 恪具赤牍 仰答 男家长二辈通启 第一幅
姻忝眷OOO顿首为胞侄OO之子OO求聘於 大姻望O翁O亲家大人之令O妹为室 敬修赤牍 仰企 女家低两辈回启
姻眷再晚OOO顿首为胞妹许字於 大德望O翁O太老姻伯先生大人之令胞侄
大姻望O翁O老姻伯先生大人之令O公OO为婚 恪具红笺 仰答 求启父主子婚 第一幅
姻眷晚OOO顿首为O子OO求聘於
大硕德O翁O老伯先生大人令公甫亲家大人之令媛为室 恪修赤笺 敬求 回启祖主孙女婚
姻待生OOO以男OO之O女许字於 大乡望O甫O亲家大人之令仲器OO为家 敬修鸾笺 仰答
求启叔祖主侄孙婚
姻待生OOO为侄之O子OO求聘於
大乡望O甫O亲家大人令弟O甫亲家大人之令兄媛为室 回启叔祖主侄女婚
姻眷晚OOO顿首以O弟OO之O 女许字於
大硕德O翁O老伯先生大人令侄O甫亲家大人之令器OOO为家
许结朱陈篇七
《论白居易诗对《红楼梦》的影响》
2004年第4期
总第74期明清小说研究1heReseaI℃ll∞MiIlgandQiIlgN0,4,2004N钾elsGeneIal,N0,74Dyr】枷es
论自居易诗对《红楼梦》的影响
・饶道庆・
摘要白居易是一位对《红楼梦》创作影响较大的诗人,《红楼梦》在小说题名、诗词用典、情节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受到白诗的影响。《长十艮歌》对《红楼梦》的影响最大,《长恨歌》以及《长恨歌传》包括从二者发展而来的《梧桐雨》、《长生殿》,在“情”的描写、仙佛观念、悲剧主题、叙事结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有较深影响。《红楼梦》在某种意义上像一部放大的“长恨歌”。
关键词《红楼梦》白居易《长恨歌》影响
对《红楼梦》的创作造成影响的古代诗人中,‘自居易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但也绝非无足轻重。在《红楼梦》的小说题名、诗词用典、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思想情感、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自居易的痕迹。从影响的途径、媒介和方式来看,曹雪芹除了直接从自居易的诗作中接受影响之外,还从同样受自居易影响的其他诗词、小说、戏曲中吸取养料。比如,白诗中对《红楼梦》影响最大的《长恨歌》,它先影响了白朴的《梧桐雨》、洪异的《长生殿》等,而《红楼梦》也从《梧桐雨》、《长生殿》那里接受影响。①可以说,《红楼梦》只是“《长恨歌》一《梧桐雨:H长生《红楼梦》的影响时,也会涉及这个链条中的其他环节。殿》—《红楼梦》”这样一条“影响一接受”链中的一环。我们在论述自居易诗作对
如果把影响《红楼梦》创作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学)看作是浩瀚的大海,那么自居易对曹雪芹的影响就是由点点滴滴汇成的一股水流。远点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编纂刊刻《全唐诗》,就已为曹雪芹与自居易拉上了关系,可以说这为后来曹雪芹浸淫于唐诗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曹雪芹留下的诗目前只知道两句,是他题敦诚《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的诗句:“自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
场”。②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自居易的熟悉以及对白诗的赞誉。敦诚《挽曹雪芹(甲申)》写道:“故人惟有青衫泪,絮酒生刍上旧垌。”∽‘青衫泪”出自自居易《琵琶行》:“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鲫敦诚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沦落不遇的亡友的悼念,这是曹雪芹与白居易“有缘”的又一例。由于曹雪芹留下的生平材料确实太少了,我们对他与自居易的“关系”只能了解这么多。
不过,“红楼”中处处隐现着自居易的影子。其一,《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用白居易诗典的就有十来处,有些是一般性的用典,并无多少深意,例如,第十七至十八回,惜春《文章造化》(匾额):“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⑨用《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句。第三十八回,潇湘妃子《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用《闲吟》“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句。第七十八回,宝玉《炕嫡词》:“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用《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句。第九十九回,《周琼与贾政书》:“仰蒙雅爱,许结朱陈。”用《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句。有些典故则与小说的人物、情节、旨意有较大的关联,例如,第五十回,宝玉《灯谜诗》:“天上人间两渺茫,琅开节过谨隰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按:宝玉的谜,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较明显。首句用的就是李煜《浪淘沙》词“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自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眇茫”中的词语和意思。《长恨歌》中的这两句诗是从杨玉环的角度描写她与李隆基死别后的境况,《红楼梦》则在宝玉作的灯谜诗中借用此典预示宝黛二人的最终死别的结局@。第七十回,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毡。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竞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按:这首词用自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眄眄)“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事典。诗云: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寂寞、悲愁。黛玉这首词明显是自我生存处境、命运的比况,其中孤寂悲凉的心境,韶华易逝、红粉成灰的感慨与白诗息息相通。第七十八
o7】。
回,宝玉《芙蓉女儿诔》:“委金钿于苹莽,拾翠訇于尘埃。”此处用《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句及陈鸿《长恨歌传》“坠金钿翠羽于地,上自收之”(《丽情集》及《京本大曲》所载)句,隐寓宝玉自己不能保护晴雯,眼睁睁看着她被逐凄惨地病亡。又因这篇诔文“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庚辰本第七十九回双行夹批),所以也隐含着对黛玉之死的无奈、悲伤、自责。
其二,《红楼梦》一书之诸多题名,也与自居易诗或多或少有所关联。《红楼梦》这一书名的出处,梦觉主人在《红楼梦序》中首次提到“红楼富女,诗证香山”(甲辰本卷首),指出“红楼梦”一名取意于白氏的诗句“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秦中吟十首・议婚》)。不过,有的学者从书名的命意角度出发,认为“红楼梦”应该直接源于蔡京《咏子规》中的诗句“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也受到李商隐《春雨》一诗的影响:“怅卧新春白袷衣,自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趟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④如此等等。其实,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红楼”意象非常多,意义也很繁富,“红楼梦”三字连用或在一首诗词中相隔出现“红楼”与“梦”的作品也不少,仅在《全唐诗》中作为完整意象实际出现的就有60次(末6次为词)。或许我们不必过于细查、深究“红楼梦”的渊源是哪一家哪~句诗,自居易、李商隐、蔡京等都有份,是整个古典诗词中丰富的“红楼”和“红搂梦”意象滋养了《红楼梦》这部小说。
《石头记》这个书名意蕴丰赡,其中有种取意也和自居易的诗有关。从小说叙事角度讲,“石头记”即“石头’’“记”下或讲述的故事,这是作者赋予石头言说的能力和权利,让石头作为一个叙述者代讲故事。清明义《题(红楼梦)》诗:“奠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⑨揭示了《红楼梦》所采用的“石能言”这种叙述方式。这种“石能言”、“借石代言”的作法当然不是曹雪芹的首创;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立碑》和《新乐府三十首・青石》二诗就是写山中青石被人用来立碑碣,“磨琢”、“雕镂”、“铭勋”、“叙德”。《红楼梦》之题名“石头记”,借石头代讲故事,当亦受自氏此二诗“石能言”的影响。o
《红楼梦》还有一个题名叫《情僧录》,这虽与自居易诗没有直接关系,但在突出“情”这~主旨上却是相通的。“情僧录”者,关键还在于一“情”字,这个题名是空空道人检阅过“大旨谈情”的《石头记》之后自己改名“情僧”,再改原来的书名而来的(第一回)。自居易《长恨歌》重“情”,陈鸿《长恨歌传》记王质夫是因为自居易乃“多于情者”而请他作诗叙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清初洪异在《长生殿》的《例言》中说自己是“念情之所锺,在帝王家罕有”而创作了这部“专写钗合情缘”的传奇,这部戏剧也被人称为“一部闹热《牡丹亭》”;他在第一出《传概》即以“今古情・72・
场,问谁个真心到底”开场——这让人联想到《红楼梦》第五回中《红楼梦》曲词之[红楼梦引子]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开端——并将全剧情节归结为“情而已”。因为时代的关系,《长生殿》比《长恨歌》对《红楼梦》的影响更直接,也更深刻。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非常喜欢《长生殿》,清初金埴(1663一1740)与洪异“游踪最密,乃忘年交也”@,他在笔记《不下带编》卷一说,曹寅把洪舁“迎致白门,南北名流悉预,为大胜会。公置剧本于唠思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扮演一折,公与防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才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互相引重……”凹由于曹寅如此倾倒于《长生殿》,所以有人认为“其家庭子弟耳濡目染,迷离于悲欢盛衰之境,由顾曲而演为稗史,亦意中之事也”。“《长生殿》之曲本亦即《红楼梦》稗史之蓝本”。o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部“情书”的《红楼梦》,在敷演、歌颂“情”这点上和《长恨歌》、《长生殿》也是一脉相承的。
从上文的条分缕析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在自居易的诗作中《长恨歌》对《红楼梦》的影响最大。如果把《长恨歌》和《长恨歌传》看作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o,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就像是一部放大了的“长恨歌”。《长恨歌》以及《长恨歌传》,包括从二者发展而来的《梧桐雨》、《长生殿》在“情”的描写、仙佛观念、悲剧主题、叙事结构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长恨歌》(含《长恨歌传》)到《梧桐雨》再到《长生殿》,由“多于情”到“深于情”到“情而已”,重情这一线索被一再加强、深化,对这些作品非常熟悉的曹雪芹在创作“大旨谈情”的《红楼梦》时,受到它们的影响就很自然了。
《长恨歌》在写情这一点上创立了两种结构模式:一是通过心理描写增加情的深度,通过时空的延绵增加情的强度,二者形成一种立体结构模式;二是既抒写了情在现实世界的感伤、缺憾,又虚构了情在幻想世界的欢愉、圆满,二者构成对立互补关系。
先说第一点。《长恨歌》在中国抒情诗的传统中算是一首较长的叙事诗,全诗当以叙事为主,但在写情时也有不少心理描写。比如,直接用来描写心理的词语就有不少:“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之“苦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之“伤心”、“肠断”,“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之“梦魂惊”,等等。《梧桐雨》杂剧对人物的情感心理的描绘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第四折整个都在渲染铺陈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刻骨相思,其悲凉、寂寞之心境配合秋夜雨滴、梧桐叶落之描绘,尤见沉郁顿挫。这种对情感心理的深化无疑大大加强了“情”的感染力。
《长恨歌》还把“情”放在广邈的空间和绵长的时间中加以描绘。李杨二人在。73・
“死别”后,一个依旧在长安伤心泪垂、长夜难捱,一个则在虚无缥缈间的海上仙山“玉容寂寞泪阑干”,“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眇茫”,写尽了两人之问的生死相隔、天上人间。但两人问的情难断,李有“朝朝暮暮情”,杨也有“旧物表深情”。离别的时间越长、相隔的空间越广、相会的阻力越大,两人间的情就变得越浓重、越紧密,就像一条非常有韧性的线,越是拉开张力越大,越是要从遥远的两极向对方回归。《长生殿》在情的长度和广度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敷演,强化了李杨二人超越时空的爱情。
由此可见,《长恨歌》所写的情是种立体结构模式,既有外表的层层铺写,又有内在的心理刻画;既有共处时的两情相悦、山盟海誓,又有离别后的相思怀念、长恨绵绵。显然,《红楼梦》中情的描写不仅继承了从《长恨歌》到《长生殿》这一立体结构模式,而且还发扬光大。在情的心理深度方面,作为~部长篇小说,《红楼梦》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包括诗词、梦幻,从意识到潜意识对人物的情感心理深入挖掘,其心理描写的深度并不逊于近现代的心理小说或意识流小说。在情的时空强度方面,《红楼梦》的神话结构一开始就在把时间拉到女娲补天的“创世纪”时代,把空间扩展到广邈的大荒山、太虚幻境,在这样一个从开辟鸿蒙直到今天的时间和天上人间两个世界的空间中演绎那三生河畔的情缘。
《红楼梦》对《长恨歌》写情的继承发扬不仅体现在对情的心理深度和时空强度的描写上,而且还表现为对这种情之于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肯定和颂扬上。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虽有“爱情说”、“讽谕说”、“多重主题说”等众多观点,但重情是不可否认的。自居易自己也把《长恨歌》归入“感伤”类,他自言“一篇长恨有风情”(《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对这篇写情之作,他的自我评价虽然由于某些原因而前后矛盾o,但它“实系自许为压卷之杰构”。o《红楼梦》则把我国古代写情文学推向高峰,重情的观念也发展到顶点。诚如汤显祖所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牡丹亭・作者题词》)
或如冯梦龙所说: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情史序》)
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死于人者也。人生,而情能死之;人死,而情・74・
许结朱陈篇八
《论_红楼梦_用典的来源及修辞效果》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论《红楼梦》用典的来源及修辞效果
○陈瑞玲
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文中大量用典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传统,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本文就《红楼梦》文中用典的来源及修辞效果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 用典 修辞效果
一、引言
中国对用典这一修辞手法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人对用典的称谓有不同观点,有“引事”、“用事”,而刘勰则称之为“事类”,他在《文心雕龙》里将其阐释为“据事以类义,援故以证今”,现在修辞书一般把用典称为“引用”。罗积勇将其定义为:“为了一定得修辞目的,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典[1](P2)。总而言之,但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来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均为“用典”。冯其庸评价《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株仙苑奇葩[2]
(P1)
昌公主”、“同昌公主”[3](P70)等。其中每一处用典都有历史故事。作品中还有许多用典,如“请君入瓮”、“假周勃以安刘”、“宋太祖灭南唐”、“得陇望蜀”等。他们都是明引或暗引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
(二)典出传统文学
中国文学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丰富的文学传统为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中大量典故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和戏曲,其中在描述宝黛爱情时大量引用了《西厢记》中的素材,如 “我就是那个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3](P315)。另外作者还多处引用《牡丹亭》、《长恨歌》等古典文学作品来描述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红楼梦》还多处引用戏曲曲目来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曹雪芹还喜欢引用文学史上的人物来比喻作品中的人物,如大阮小阮、温飞卿、陶渊明、范仲淹等。
(三)典故民间故事
《红楼梦》多处引用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就很富有神话传说的色彩。作品中来多处明引或暗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会七夕”、“中山狼”、“雪窗萤火”、“临潼斗宝”、“蛇影杯弓”、“刻舟求剑”、“寻得桃园好避秦”等等。
《红楼梦》用典来源十分广泛,还有的用典来源于民间风俗,如“这鬼抱住钟馗褪”、“许结朱陈(联姻)”等。但很多情况下,典故的来源并非界限分明,如“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3](P520)”,就同时典出文学、历史和民间故事。
2009.0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文中有大
量用典,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传统,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本文就《红楼梦》文中用典的来源、及用典的修辞效果做一初步探讨。
二、用典的来源
根植于中国丰富的文化及文学土壤,《红楼梦》以高超的艺术向世人展示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说中多处引经据典,涉及历史、文学、社会风俗、民间神话等多方面。
(一)典故历史
曹雪芹善用历史典故,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之多是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部作品都难以企及的。据《红楼梦》大辞典统计,作品中出现的文史人物就有多达156人,本文略举几例。第五回描写秦可卿卧房时作者就引用多位历史人物,有“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杨贵妃”、“寿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三、用典的修辞效果
曹雪芹在小说中多处用典,或暗喻,或佐证观点,或塑造人物,或暗示人物关系,或对比反衬,这都起到了非平常语言所能起到的修辞效果。
(一)含蓄隐晦性效果
古人表达爱情都很含蓄,小说描写宝黛爱情也很含蓄,贾宝玉多借用《西厢记》中的素材含蓄地向林黛玉表达爱慕之意,如小说中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就借张生的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3](P315)”含蓄地向黛玉表白,之后曹雪芹又多处引用《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内容来描写黛玉的思想活动。第五回金陵判词中的用典也很典型,起到了隐晦暗示人物命运的效果。如“可叹停机德,堪称咏絮才”暗指薛宝钗和林黛玉,“子系中山狼”暗喻迎春的丈夫是一个残忍且忘恩负义的人,“一载赴黄粱”暗示迎春被折磨致死。
(二)典雅性效果
顾名思义,用典中的“典”暗含“典雅”的意义。典雅的效果历来被看做是用典的主要修辞效果[1](P257)。用典可以使被描写的对象显得典雅。比如第五十八回关于宝玉想到刑岫烟已择夫婿,看到杏树,触景生情,不禁感叹 “绿叶成阴子满枝”[3](P800)的描写,这里喻指“少女已嫁并生育儿女”,用典的修辞效果相当典雅。《红楼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用典,如第三十七回探春写给宝玉的花笺(信笺),建议成立诗社。信中有多处用典来取得典雅性效果,如“采薪之患(患病)、“莲社之雄才”、“东山之雅会”、“扫雪以待”等。文中还有一些现在已经词汇化了用典,如“云雨”、“附骥”、“芹意(送礼或请客的谦词)”等。
(三)鲜明性效果
用典往往使文章形象鲜明,更容易为读者所感受,从而产生鲜明的、强烈的效果。宝玉这样描写海棠“出于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3](P493)”,这里借两位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杨贵妃和西施不同的美来描述海棠的美姿,用典典型,给读者留下非常生动、鲜明的印象。小说第一百二十回描写贾家落败,贾宝玉出家,袭人另嫁蒋玉菡时作者做了这样一句评价“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3](P1601)”一句话。息夫人是春秋战国时息国国君夫人,楚灭息时,被楚文王掳走为妾并为其生了两个儿子,但整天郁郁寡欢,始终不和楚文王说话。曹雪芹以息夫人来比袭人,暗示其婚姻爱情的不幸,言简意赅,对比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趣味性效果
《红楼梦》中有一些用典,典故和某种场景联系在一
起,有时能够达到一种幽默的效果。在第五十八回写小戏子2009.07
芳官的干娘大芳官,袭人让麝月去阻止,麝月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把一个莺莺小姐,反弄成拷打红娘了!……”[3]
(P804)
“红娘”是《西厢记》里崔莺莺的丫头,为莺莺和张生
穿针引线,被老夫人发现后拷打了一顿。这里麝月把挨打后的芳官比作挨了打的红娘,语言生动形象且诙谐幽默。文中不少典故都能起到幽默的效果,王熙凤善用民间典故说一些诙谐幽默的话自不必说,就连贾政这一不拘言笑的封建家长也偶尔会运用典故来幽默一下以讨好贾母。
(五)言简意赅的效果
典故是一种文化速记,仅仅是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就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唤起一种场景,这种场景往往象征某种情感或是某种事物状态,因而能达到一种言简意赅的效果。广义来讲,所有的用典都会取得言简意赅的效果。比如第六十二回描写宝玉生日时和众人行酒令,大家抓阄选了“射覆”(古时的一种猜谜游戏),湘云不同意,偏要划拳,结果输了拳,文中这样描述“宝琴就笑道:‘请君入瓮’。大家都笑了起来,说这个典用的当。”[3](P852)不难看出,“请君入瓮”是一历史典故,意指用一个人的法子来惩罚他自己。这里宝琴语言简练,但表达的内容却相当丰富。
四、结论
用典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可以使语言表达言之有据、简洁凝练、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曹雪芹的大量用典展示了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其作品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就其文中用典的来源、用典的效果两个方面做了一初步探讨,这无论是对于用典研究来讲还是对于红学研究来讲只是冰山一角,仍有许多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和余地。
(本文为许昌学院2008年度校内科研基金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08048。)
注释:
[1]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3]曹雪芹,高鄂:《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吴礼权:《“用典”的定义及其修辞学研究——评〈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5]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陈瑞玲 河南省许昌学院外国学院 461000)
上一篇:杨幂语录经典
下一篇:阳光温热岁月静好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