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话语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愤怒的话语篇一
《愤怒的语言》

愤怒的语言紫霄朱雀 2012-05-02 13:38:16有说法是,想在现代语言学界扬名,不是挺乔,就得倒乔,无论如何都避不开“乔姆斯基”这个名字,还 有它的主人——诺姆·乔姆斯基,20 世纪最富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然而,一个在亚马逊丛林深 处的发现,却有可能将这位语言学宗师,以及现代语言学的根基,彻底推翻。昔日门徒, 今日叛将, 与一代宗师论战语言学 (图片: Steve Brodner / The Chronicle Review) (文 / 汤姆·巴特勒特)一位传教士,前往一个偏远的亚马逊部落,去传播基督教。他在 原始状态下和部落土人共同生活了好些年, 学习他们极其艰涩的语言, 冒着生命危险与疟疾 和巨蟒作斗争,有时甚至还要经受来自部落土人的攻击。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这位传道者

原本打算把《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教土著信仰上帝,结果反倒是他自己放弃了信仰,用 学者般的虔诚,决心去理解这些令他心生敬爱的土著人。 其间,这位过去的传教士发现,这些土著的语言并不符合现代语言学的一项基本原理,这一 发现似乎足以颠覆整个语言学体系, 打破关于儿童如何习得语言的基本假设, 并推翻该学科 的领袖由来已久的统治地位——此人亦是 20 世纪最富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发生在语言学界的大对决,或将揭示人类何以成为万物之灵长这看似电影情节,没准儿也真会拍成一部电影——剧本都有了,也找好了制片人。已经有一 部相关纪录片制作完成,还有部以此为蓝本的戏剧在伦敦排演。故事的主人公,丹尼尔·埃 弗雷特(Daniel Everett),本人也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他 2008 年的回忆录《别睡,这 里有蛇!》,充斥着热带雨林中的离奇情节; 新出的那本《语言:文化工具》 [1] ,则少 了些丛林趣事,转而剑指 诺姆·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 乔氏在语言学界所向披靡,其天才理念和人格力量,无出其右者。 不过,在好莱坞大片上映之前,不如先来问一问,埃弗雷特究竟是对还是错。要回答这个问 题可没那么简单,一方面,这取决于某些语法问题,而除了专门的语言学家,不会有人去作 考虑。还有一点为难之处在于,埃弗雷特对这种叫 “毗拉哈”(Pirahã)的语言,了解至 深,无人能及,除了部落土著,世上会讲的人屈指可数,其他人根本无从置喙,也就让埃弗 雷特的批评者公开质疑其研究成果不尽不实。 难上加难的是,语言学界的学者中倾轧之风盛行,永远争论不休,听不得反对意见,对手一 律斥之为笨蛋、骗子,甚至笨蛋加骗子,这更使得埃弗雷特的主张难获证实。这种文人相轻 的风气,其实在各个学术领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在语言学界尤其突出,动辄便抨击别 人 “野蛮”、“恶毒”、“荒谬”、“幼稚”。 如此说来,又何必在乎答案呢? 因为这个答案很重要,借助它或许可以领悟到,人类何以 成为万物之灵长。被挑战者 - 乔姆斯基 - 普遍语法论:语言是人类先天固有的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乔氏对语言学最大的贡献, 在于重新界定了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是 “严谨和正式地描述 ‘可能的人类语言’ 的特 征”,这种他称之为 “普遍语法” 的特征描述,明确界定了所有语言的运作范围。乔姆斯 基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 20 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乔氏写于 1959 年的一篇评论 斯金纳《言语行为》的文章,被视为认知心理学的基础文献,亦是对行为学派的重要反驳。 据统计, 乔姆斯基是文献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健在学者, 并在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者 中,排名第 8(排名第 7 和第 9 的分别是弗洛伊德和黑格尔)。(图片:libcom.org)想象一下,一位来自火星的语言学家降临地球(假设必需的星际探险费用已获资助),来研 究地球上的各种语言。可以想见,这位外星人会自会总结道:地球语言大同小异,虽有些有 趣的差别,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算不上精彩的科幻小说,却大致阐明了乔氏的语言学思想,亦即 “普遍语法论” (Universal Grammar, [2] ),此论已主导语言学界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乔姆斯基对这一 假说十分得意,反复用了几十年。1971 年,在他跟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讨 论的时候,乔姆斯基不仅老调重弹,还补充说: “这位火星人如果具备理性思维,就必定 得出如下结论: 就语言这一领域而言, 习得的知识结构, 基本是人类大脑中先天所固有的。 ” 埃弗雷特现已荣任本特利大学 (Bentley University) 艺术与科学系主任, 他在新作中提到, 上世纪 90 年代初,乔姆斯基在一次演讲中,又拿火星人说事。当时在现场的埃弗雷特注意

到, 后排就坐的一帮研究生大笑着互递钞票, 因为他们之前打了个赌, 赌的就是何时、 何刻, 乔姆斯基会再一次抛出火星语言学家的故事来。 言外之意就是(虽说有点刻薄), 这位大学者总讲那老一套,听众只好自己想法找乐子。 乔 姆斯基还有句名言,就是他给 “普遍语法” 下的定义。有时他说,所谓普遍语法就是那么 一种东西, 能让他的小孙女学会说话, 而世界上无数的猫咪和石头却学不会——这算什么准 确定义呢。 随便找群语言学家, 跟他们说 “猫咪和石头” 试试看, 保准他们都会大跌眼镜。 倒乔派曾断言,普遍语法只不过是乔姆斯基杜撰的东西,他想怎么说都行。他们还断言,乔 氏故意把这概念弄得神神秘秘,才好免遭批评,躲过敌人的枪林弹雨。看不见、摸不着的幽 灵,要想干掉可不容易。挑战者 - 埃弗雷特 - 部落土语毗拉哈: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丹尼尔·埃弗雷特(Daniel Everett),现任本特利大学(Bentley University)艺术与科 学系主任,深入亚马逊部族研究当地部落土语毗拉哈(Pirahã),发现这种土著语言不具备 递归性,而具有递归性可谓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之一。2005 年,埃弗雷特发表论文,向 现代语言学的学界领袖乔姆斯基的学说、 普遍语法论,发起挑战。 (图片:guardian.co.uk)埃弗雷特书中提出的主张,即便算不上给普遍语法的致命一击,也至少在上面画了把大叉。 他坚信,语言结构并非从头脑中凭空产生,而绝大部分是文化熏陶的产物,他还以自己研究

了 30 年的亚马逊部落作为佐证。 这并不是说埃弗雷特认为, 我们的大脑不起作用了——大 脑显然有用;埃弗雷特认为,仅仅依据我们具备习得语言的能力,并不能得出 “语言是先 天产物” 的结论。 正如他在书中所言: “发现人类盖房子盖得比海豚好,这并不能说明 人类与生俱来就懂得建筑学。” 作为一位语言学家,埃弗雷特有两个目标,一是学习毗拉哈语(Pirahã),二是挽救不信上 帝的毗拉哈民族, 免得他们死后下地狱。 对于后者, 他发觉十分艰难——毗拉哈人只顾眼下, 他们既不谈以后,也不管遥远的过去;他们不相信有神灵或是来世;他们觉得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对外人带来的文化影响抱有强烈的抗拒心态, 凡是非毗拉哈族人一概叫做 “骗 子”。对埃弗雷特宣扬的基督教义,他们要么毫不理睬,要么大肆嘲笑。 而现在埃弗雷特却认为,毗拉哈族并非迷途的羔羊,所以对获得拯救也就不感兴趣。这是个 快乐的民族,活在当下是种很不错的活法,无神论观念对他们的生活也没什么妨碍。埃弗雷 特来这儿是为了劝他们信神的,可是多年以后,却发觉连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也冰消瓦解了。 对乔姆斯基的信仰也一样,尽管原因不同。毗拉哈语在许多方面都独树一帜,吹口哨就可以 吹出完整的对话,便于在林中打猎时互相交流。毗拉哈人也不用数字,他们有表示大致数量 的词,类似 “很多”、“很少”,却没有 “5”、“100” 这种确切数字。 最要紧的,也 是可以用作埃弗雷特论据的一点:毗拉哈语中,不存在语言学家所谓的 “递归性”——毗 拉哈人并不将语言单位互相套嵌,而是只讲简单的短句。决斗开始在存在递归现象的语言中(也即除毗拉哈语之外的现存所有语言),作为丰富句意的手段, 可以在一个句子里嵌入额外的词语和从句, 理论上这种套叠可以重复无限次。 对我们大多数 人而言,一种鲜为人知的巴西土语不具备递归性,可能也算不上什么特有意思的事情。但在 2005 年,当埃弗雷特发表了一篇论文,公布这一发现的时候,可谓轰动一时,引来多家杂 志采访、电视报道。学界其他语言学家也议论纷纷,当然其中有些很不以为然。埃弗雷特自 己和毗拉哈语都大出了一番风头。 本来,他的论文可能根本没人会当回事,可是偏偏在 2002 年,乔姆斯基与人合著了一篇 论文,提出(或者看似可以理解为)递归性是人类语言唯一至关重要的特性 。文中写道: “尤其在于,动物的交流体系缺乏人类语言中无限开放式的、丰富的表意能力(源于人类本

愤怒的话语篇二
《最让人愤怒的语言》

《最让人愤怒的语言》最让人愤怒的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简单的话可以燃起一场战火,一句简单的话也可以平息一场战争,那一次,那几句话,差点挑起我与他之间的战争。  我清晰的记得,那是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由于巨大的压力,每个人的脾气都如火药一般,似乎一碰就爆,我也常常没由来的来一阵无名火。  火气虽爆,但没导火索,却也一切按部就班,背书的背书,做卷子的做卷子,随紧张却有序。  因为发卷子的缘故,我走到了他身边,没想到我一个趔趄,不偏不倚的撞到了他桌子上的水瓶,“砰”的一声,瓶子翻了,水流了满地,他也几乎成为了一只“落汤鸡”,积累了十几天的怒气在这一刻爆发,他呼的站起来,用手指着我的鼻子,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怒气,“你……你怎么那么不小心!眼睛没长啊,不知道旁边有水啊!”  我虽也憋了一肚子的无名火,却自知理亏,于是抱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心理,硬生生的把火气压了下去,低声说了声:“对不起。”  他却不依不饶:“对不起,对不起有个屁用,对不起能把我衣服擦干了?把我本子晾干了?哼!”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边想着边继续道歉,“对……对不起!”虽道歉着,却有一万个不愿意。  “切!”他冷笑着,还故意甩了甩衣服上的水,“别以为你是班长我就怕你,告诉你,我谁也不怕,你是班长,骄傲了我终于忍耐不住心中的怒气,“滚远点,懒得理你!”边说着,边毫不客气的推了他一把,没想到他竟哭了起来。  最后还是老师解决了这起纠纷,我想,就算他受的委屈再大,就算我再不对,也不能以伤害别人为基础,发泄情绪啊,那样,谁都不好受。  语言,应该是人类最美的交际工具,它不能成为伤害人类的武器。  指导教师——叶美英

愤怒的话语篇三
《愤怒的语言大师--王朔》

愤怒的语言大师--王朔

王朔对待自己的语言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将痞子语言合法化,使汉语言多了不幸,"在汉语屡遭强暴的躯体上,又狠狠下了一手"的批评非常坦然:"先有语言后有语法,秦朝说的是潮州话。宋朝说的是河南话,汉语本来就是浪荡女子,纯洁早就死了。"骂别人是痞子,就像共公汽车上被挤了一下的女孩却自做多情地回头骂人一句"流氓",他以为他是谁。痞子一词是地主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污蔑,革命成功就在于打倒了某些人的优越感。

侃诚然是王朔的特色,但不是全部,侃爷之所以能侃得云山雾罩,能侃得让听者如醉如痴,还得讲求语言的幽默性。

的确,幽默是王朔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那些看王朔的人,面部表情一般都活泼欢快,咯咯乐也说不定,但是眉头紧锁,独自伤心的人少见,即便是写挺悲伤的主题,王朔也偶尔露峥嵘,争取让你乐上一两回,给你留下一个

么回事儿。

中国人活得够累的啦,一天到晚上班逗心眼不说,下班老婆孩子一大堆,烦心事不请自来。没结婚的都挖空心思赚点钱花,谁还有心思回家再抱一本

都希望活得能轻松自如,偶尔来点深刻那是锦上添花,为谈恋爱弄外遇作点准备。

可稍有点层次的人就无法满足那些言情武侠之类,假得溢于言表的东西,王朔那种娓娓道来的真里有假、假中又有真的神侃正好填补了这项国内空白,这可能也是他玩得这么火的原因之一吧。

但王朔是怎么做到一划拉倒一大片的效果的呢?那些让人上瘾的、可卡因般的幽默从何而来?

较为普通的幽默,是驴唇不对马嘴式,极不和谐的搭配造成的一种逻辑的混乱,由此产生出幽默性。

"忧国忧民难写,

忧国忧民是国家领导人、有识之士的专利,于现这种人也跑去忧国忧民,这就有点像是扎堆瞧热闹一样了,而且还一连气跟母鸡下蛋似的一下就来七篇

和不正经一下就历历在目,包袱到最后抖出来,跟骂人似的——完了,把老祖宗优秀遗产弄成市井之辈大放厥词了。

"没办法。"

"这个捧人吧,起源于劳动……

更是不对头了,捧人是一种肉麻谄媚的无耻行为,怎么能和造就了人的劳动拉扯上。 就是这样,看起来十分突兀,可随之而来的就是难忍的笑意——王朔喜欢把生活中最严肃、最虔诚地加以对待的东西,与无聊、最渺小和相当粗俗相当莫明其妙的话拉上钩,让人看了先是觉得不伦不类,不是味,稍一琢磨(压根有的就不用想)便为一种奇特的荒谬感所打动,不禁开怀大笑。

其实,王朔的这些语言不单单是玩俏皮,要是那样的话,它就和庸俗相声中屡见不鲜的逗嘴皮子混同一谈了。能够打动人的语言都是让人们觉得可笑,也只有在可笑之外还有些余味,才称得上幽默。

中国人是很严肃的,长幼尊卑,秩序特重要。不信你到哪个会场上瞧瞧去。无论是大会堂、工作单位还是社会各方面,大家都正正板板地搞精神文明建设,乱说乱笑,不分场合不是中国人的性格。而王朔的幽默俏皮,它把什么严肃的玩艺都抹上一层不类的油光,不知什"于现说:"哥儿们写了七篇 "么鸡" "嬉皮笑脸'"谁让咱跟了共产党这么多年了,一日夫妻百日恩呢。" "的印象,虽然事后有人咂嘴:是这"特深沉',看着都跟骂人似的。""去琢磨呢!俗人么, " ",于观这人的浅俗" 正气歌正气歌我拆了一对,

么时候就把大家脑子里是紧绷的那根弦给"荒诞"一下,一乐,得,轻松了不少。

再进了一个层次,那就是这种幽默具有特鲜明的讽刺性:

"捧人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

"……捧人是社会的需要,时代呼唤捧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这些话,让人看了特别舒服,因为它把社会上虚伪、空泛、教条的东西损得太解气了,什么"源远流长"、"起源于劳动"、"社会需要"、"生产力的发展",这些东西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可实际上,都是些空话、套话,半点问题也不解决。这本是每个人心目里都清楚的,被稍微点一下,可笑之处就来了。

王朔除了幽默,俏皮之外、有时也来点平淡、激情,让人感到平淡后的无奈及激情中的张扬,在这种活泼泼的语言攻势下,大部分读者都被这位

痞子文学和文学痞子

王朔本人并不在乎别人对他怎么评论,甚至别人骂他,他也很高兴。有时拿那些批评家没办法,你刚准备骂他油滑,他说他是《顽主》

谁》,看着批评家的一脸无辜模样,他还可能会奉劝一句《一点正经没有》

当你气急败坏骂他

"痞子王朔",而王朔小说被冠之痞子文学。但那些王朔文学的爱好者则并没有王朔那么坦然,他们明知不愿意让自己去当痞子文学的读者,而更愿意将王朔文学称为平民文学是相对于精英文学"、"贵族文学

更面向民间和大众。

王朔出生于平民家庭,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为生存而奋斗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熟悉与认同以及对所谓的知识分子的伪崇高的反感,构成了王朔作品的一个基调,

让人物语言专揭示性格、矛盾,在闲侃中触摸这个社会的

喝拉撒。生活变得

读王朔的小说,给人最初的印象是柏拉图所力倡的那个

上仅仅具有美好、崇高意义的东西,就象仅仅具有丑恶、庸俗意义的东西一样,并不存在。这些东西充其量不过是观念上的事物,事实上,它根本不可能成立。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被人左右了,被那些理直气壮的观念左右了。这些观念,我们可以叫它"理想国"。因为它,我们对近在咫尺的东西浑然无觉;因为它,我们对发生在身边的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也解释不清。

其实,没有王朔的小说,我们也早就开始怀疑了。王朔的小说帮助我们分析,给了我们认清自我和认清环境的力量。

从此我们就可以更加勇于讨论现实究竟是什么,

过去,我们似乎一直在接受着一种一贯的大是大非的教育。这种教育告诉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几种力量的斗争,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永不间歇地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反抗,而真、善、美,假、恶、丑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一经宣传也仿佛变得历历可见,如同测量计一样的实物。显而易见,这些观念把生活简单化了,生活不可能那样被整整齐齐地分成几部分。不然,在许许多多的时候,对那么激烈的斗争和较量我们为什么茫然不见,对那么多显而易见的反抗和争夺我们为什么毫无党察。这并不是我们的判断力存在问题。生活本来就 "龟儿子"时,他会心平气和地告诉你《我是你爸爸》"的粗略划分,从语言特色、故事内容、人物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 他不再注重故事情节和客观叙述,"平庸"得可怕。我们感谢王朔,,你再骂他是流氓时,他会说《我是流氓我怕 "理想国"该有多美好,可仔细一想,你就会知道它有多可怕。就是因为他为我们建立了一个逻辑上的新起点。而文学又究竟该如何显示这种现实的问题了。"侃爷"给侃晕了。 、《玩的就是心跳》。这就是众多人眼中的而是将生活还原成一个个片断,"下腹部",严肃的主题被消解成吃"理想国"永远破灭了。这个世界 "。

不是这样。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告诉自己,生活从来就没有以这种面目呈现给我们。那么,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干什么,想什么,而这些行为、想法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认识能力和理智呢?

王朔的小说把生活还原了,还原到平庸而粗鄙的本来面目。生活本来具备什么,不具备什么,那里面都说不清楚。作为一个叙述者,王朔从来不对小说中任何东西说三道四,因而他的作品显得很纯粹。对于小说中的人物王朔也不像过去作家那样横加干预,或凭空赋予他们很多本来子虚乌有的东西,而是让他们自己说话,该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该说的时候就只能缄默无语。相比之下,情节在他的作品中则显得并不是那么至关重要,重要到可以影响人物的言语和行动。这很可笑,很不切实际,因而王朔抛弃了它。他更重视的是对人物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客观显示。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错位,也反映在王朔的作品中,通过对他心目中的

老遗少"们的抨击,人们看到了王朔的在商业时代的

王朔这样写到:"现在有不少知识分子看了我的小说,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心想:我操,你把什么都否定了,把我们社会赖以生存的价值观念都否定了,这还得了。我就觉得特别的不理解:怎么着,你觉得你这些价值观念还值得捍卫吗?你觉得我们这个社会还有这些东西是不是?咱们社会最坏的就是是非曲直所谓正义呀、道德呀、高尚呀,这些东西现在统统都是被一部分人拿来压迫另一部分人的晃子。你发现没有,中国人扼杀别人的时候全部都是拿着这些做幌子的。我觉得吧,咱们谁都别捏半拉子装紧,都撕开脸做人好不好。你也别老觉得道德上比我进化。人格上比我高大,咱们都是平等人。我写小说时就自认为我身上有多少卑鄙的东西别人身上就有多少,没人比我强。这当然也是一个捷径,那就是你挖掘你自己的东西越厉害,你表现在作品中的内容就会越透彻。

够俗的了吧?他不把自己标榜为圣人,还要把矜持清高的知识分子拉下凡尘!还有更俗的呢,作为一个码字练小说的人,他一改过去文人的羞羞答答老习惯在经济上开始和书商张口要价。除了谈版税,还要出售影视改编权!这就是俗得不搀一点假的王朔。"俗文化"" "知识分子"媚俗文化" 、"遗"与知识分了的的区别。

愤怒的话语篇四
《形容愤怒的句子》

当时我的脑袋”嗡”的一声,愤怒的心在胸中燃烧着,我恨不得……他听了,一皱眉,一股怒火不由得从两肋一下窜了上来了。他立刻瞪起了眼,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暴起了一道道青筋,愤怒地盯这我。他的脸像蜡一样的黄,嘴唇都发白了,灰白的胡子一颤一颤地,全身都在瑟瑟地发抖.一双深陷在眼窝的眼睛,像一对珠子一样,直盯着小尚。他的声音由低到高,渐渐地咆哮起来,脸色涨红,进而发青,脖子涨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都是汗珠子,满嘴唇都是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劈里啪啦”作响。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那摇曳的花朵插在打碎的花盆里,我应该说吗?他在一昼夜里积压的怒气如火山一样爆发了。 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谁也惹不起他,我们只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谁知这句话竟然得罪了她,使她竖起了眉毛,快活的神色一下子从她脸上消失了,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嘴唇,过了一会,紧绷的面色才缓和下来,嘴唇上印着一排齿痕。我非找他算账不可,怨恨在胸中滋生着,气恨难忍了。我一听心里直冒火,见到别人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怎么能趁机讹人家钱呢?因为这时我看见,在夜幕的遮盖之下,诡秘的仇恨在杀害无辜的弱者;在滥用的强权面前,正义在悄悄地、偷偷地垂泪;冤屈绝无昭雪的希望。我看见,愤慨激昂的青年,在痛苦煎熬中,毫无意义地落得头颅撞烂在石墙上。他满脸通红,一直红到发根,鼻翼由于内心激动张得大大的,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条深深的皱纹从紧咬着的嘴唇向气势汹汹地往前突出的下巴伸展过去。他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这种怒火通常只有赌台旁边的赌徒才有。她满脸排红,一直红到发根,两眼盯着这个侮辱者,同时这双眼睛变暗了,突然闪烁了一下,又变得漆黑,接着煽起了不可遏制的怒火。他心里那股火气,就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滚.然后,一下子窜上天灵盖,脸上腾地红起来。她眼睛冒着怒火,两颊惨白,但过一会就通红起来,双手和手指都奇怪地、不知不觉地抽动着。他悲愤填胸(悲愤填膺),无可奈何地瞅着滑腻腻的楼梯,望着破玻璃窗上迎风拱荡的蜘蛛网。真是个狼心狗肺的家伙,我对她的怨恨越来越强烈,我发誓:至少恨她一个月。一股怒气直冲头顶,脸都气得变扭曲了,沙哑的声音却出奇的大。他日倾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之狗。你妈生你的时候是脚先着地的么?你觉得还可能么,不是所有人都在

原地等待,我已经重新找到那个值得我珍惜的人了。劣酒、假药、坑人、骗人、害人,这人世间怎么了?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气得头顶冒烟。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他怒火在胸中翻腾,如同压力过大,马上就要爆炸的锅炉一样。 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只见他默默的转过身去,虽然我看不见他的表情,但是从他肩膀的起伏来看,我知道他现在肯定很生气。也许深呼吸会让他镇定下来,但也有可能会让他更加的暴怒。渐渐的,他的双手开始颤抖了起来,他侧身斜视着我,复杂的眼神里,痛苦、愤怒和无奈不断的交织着。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欲言又止。只见他咬紧牙关,嘶叫一声,将强硬的拳头用力的击向树干,那皱着的树皮似乎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痛苦。他开始咆哮了起来,以自残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怒火。别因为只有寥寥数语而生气。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严厉地瞪着,那眼神像要射出火花一般!

愤怒的话语篇五
《描写生气愤怒的精彩句子》

描写生气愤怒的精彩句子

·他满脸通红,一直红到发根,鼻翼由于内心激动张得大大的,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条深深的皱纹从紧咬着的嘴唇向气势汹汹地往前突出的下巴伸展过去。

·他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这种怒火通常只有赌台旁边的赌徒才有。

·他紧皱眉头,不住地用“号外”纸卷着烟卷,像一个愤怒的火车头,喷出一缕缕呛人的浓烟。 ·她满脸排红,一直红到发根,两眼盯着这个侮辱者,同时这双眼

睛变暗了,突然闪烁了一下,又变得漆黑,接着姗起了不可遏制的怒火。

·他的脸色骤然大变,红得就像丹拜画中的落日,怒容满面。

·他发出一种受伤的狮子般的怒吼声.

·他想喊叫,他想打人,他想摔东西,他甚至想抄起一把菜刀.

·他脸色有点青起来,额上的一条青筋涨了出来,脸上连着太阳窝的几条筋,尽在那里抽动. ·他的肠胃和五脏也都变成遇到大火的干柴,呼呼地烧起来了.

·他勃然大怒,眼珠瞪得拳头大.

·他的瞳仁可怕地抽缩着。

·他活像一只忿怒的随时准备扑上去咬人的美洲豹.

·他涨红了脸,怒目四顾,像是一匹被迫窘了的野兽,正在那里伺机反噬.

·她的样子变得狂乱,撅着嘴唇,张开着鼻其,两颊红得像杏子,两眼闪着电一样的光. ·他做出一副发怒的怪脸―那正是垂危者的怪脸,把嘴唇的薄弱、颊部的枯瘦和一切骨头的突出都显示得一目了然

·怒气如火山爆发似地喷射出来.

·他的胸腔充满了怒气,像一顺拉断了引线马上就要炸响的地雷。

·她怒气横生,一把抢过相片,同时用尽全身之力.拿出杀人行凶般的胆量,把相片扯个粉碎。 ·愤怒发泄出来像战车一样狂奔。

·他愤怒了.眉毛抖动得像是发出了声音,两眼喷射出通人的光芒。

·全身的血涌上他的脸,眼睛像野猫一样发亮。

·她发怒了,脸爆炸似地发红,又像一星火落在一盆汽油上。

·全身每一根微细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

·他气得紫涨了面皮,般牙露嘴,半晌说不出话。

·他愤怒极了,右颊的伤疤像小辣椒似的突起。

·他眼内的怒火,比炉中的火焰更旺。

·一股压不住的怒火冲了上来,一拱拱地顶上脑门子。

·他的胸膛里像一锅开水那么沸腾,心火冲头,太阳窝突突地跳。

·那张黑瘦的脸变得更黑,眼睛里发出怒火,嘴张开露出尖锐的黄牙,好像要把他吃掉似的. ·两条怒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火,焰腾腾地按捺不住。

·他感到血液在太阳穴里发疯似地悸动,脑袋像给什么东西压着,快要破裂了。

·他脸上有一种奇怪的笑,很勉强,紧绷绷的,一看就知道是气得很厉害。

·怒火燃烧着她的心,她的喉咙,她的全身。

·他心里那股火气,就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滚.然后,一下子窜上天灵盖,脸上腾地红起来。 ·他牙齿咬着嘴唇,凶狠的脸扭弄得皱皱巴巴的.

·他的神色更加难看,眼睛里燃烧着怒火,鬓角有一条青筋轻轻跳动。

·由于忿怒和绝望,他已经身不由己了,只不断地喘气,发着抖,两眼闪出绿色的光芒,就像忿怒的猫眼睛。

·他额上静脉奋张,眼睛瞪得圆圆的,尽量向外突出。

·她眼睛冒着怒火,两颊惨白,但过一会就通红起来,双手和手指都奇怪地、不知不觉地抽动着。

·他愤慨而痛心,如同骨鳗在喉,非吐不快。

·一着急,头一发蒙,他就觉得脑袋有麦斗那么大,心里像一盆火,舌头根子干得发挺. ·她心中燃烧着最为猛烈的憎恨,愤怒达到了顶点,如疯如狂.

·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这么大的气,他的脸像蜡一样的黄,嘴唇子都发白了,灰白胡子一颤一颤地,全身都在得得地发抖。

·他气得眉毛胡子都抖动起来。

·她竖起眉毛,快活的神色一下子就从她脸上消失了,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嘴唇,过了一会,紧绷的面色才缓和下来,嘴唇上印着一排齐崭崭的齿痕.

·他的太阳穴暴起了青筋,胡子好像钢针一根根竖了起来。

·愤怒使全身绷硬得像块石头。

·怒火快要把他黑墨墨的头发烧着了。

·胸中的无名的怒火喷涌着,与炙人的太阳向四周放射炎热一样。

·愤怒似乎像一股闪电要撕碎乌云.

·他悲愤填胸,无可奈何地瞅着滑腻腻的楼梯,望着破玻璃窗上迎风拱荡的蜘蛛网。

·赵辛媚刺激得神经给它吊上去,掉下来,这时候追想起还恨得要扭断鸿渐的鼻子,替告他下次小心。

·教父气急败坏,脸色白一阵红一阵,挥舞双手,硬压着嗓门说话。

·他全身的血液,像是凝结住不流了,心像被老虎钳子钳住在纹拧。

·他的眼睛虎视着,像是要从眼眶里突出来似的。

·她露出她的白牙齿在干笑,那整齐的牙齿好像会咬人。

·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育,颈子涨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 ·他们的眼睛冒出焚烧掉一切的火,吻紧的嘴唇里藏着咬得死生物的牙齿。

·他浑身的血液像沸腾着的开水,带着一股不能忍受的怒气,一直流到手指尖。

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

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怒火中烧 忍无可忍

激怒 恼火 怒斥 怒吼 震怒 气愤 怒冲冲 愤愤然 大发雷霆 火冒三丈 怒气冲天 怒发冲冠 暴跳如雷

愤怒的话语篇六
《不礼貌原则视角下的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分析》

第29卷 第1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月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129 No11

Mar.2010

不礼貌原则视角下的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分析

黄玮莹, 罗长田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摘 要:礼貌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很多基于礼貌理论上对于语用失误和对话中违反礼貌原则的实例的研究。然而,使用礼貌原则对违反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进行分析仍有不足之处。库尔佩珀针对礼貌原则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及其回应框架用以分析冲突性话语。文章以夫妻争吵这一特定语境为例,使用不礼貌原则对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及其回应进行了分析,以验证不礼貌原则在不礼貌话语分析中的作用,并探讨英汉强势愤怒话语的表达的异同。分析表明,在同样的特定语境下,英汉强势愤怒话语使用类似的不礼貌策略;从语篇的角度看,对冲突性话语的回应也呈相似的模式。关键词:不礼貌原则;冲突性话语;强势愤怒;回应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512(2010)0120035205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说话

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比如增加或维护交际双方的和睦关系

[1]

消极面子),前者指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后者指希望个人自主性不受干涉。交际中,为了礼貌起见,人们会尽量避免或减少伤害面子行为的数量和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礼貌策略:直接性策略(baldonrecordstrategy)、正面礼貌策略(positivepolitenessstrtegy)、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politenessstrategy)、间接性策略(off-recordstrate2gy)和放弃实施威胁面子行为(refrainingfromthe

[4]

FTA)。

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理论是基于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与面子理论上的专门针对冲突性话语的理论。与礼貌策略相反,不礼貌策略的宗旨不是为了维护面子,而是为了威胁甚至是攻击对方的面子而

[7]

采取的策略。不礼貌策略有以下几种:直接性不礼貌策略(baldonrecordimpoliteness)、正面不礼貌策略(positiveimpoliteness)、负面不礼貌策略(nega2tiveimpoliteness)、虚假或讽刺性礼貌策略(sarcasmormockpoliteness)和拒绝执行礼貌策略(withholdpoliteness)。

直接的不礼貌策略(BORI)指的是当说话人有意地攻击听话人的面子时采取的直截了当的不礼貌表达。如下例:

S1是交警,S2是一位送小孩上学的家长,在学校门口违规停车。当交警走向家长时,这位家长以为他是学校的停车协管员。

S1:we.llstartwithyoumadam.

S2:excuseme,excuseme,youare,

。礼貌原则是以说话人

[2]

为中心的一种社会学原则。在语用学研究中,莱

[3][4][5]

可夫、布朗和列文森以及利奇等人提出的礼貌理论是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相互补充的一个原则,也是语用学的一大研究方向。然而,礼貌原则也有其不足和缺陷。在国外,托马斯和库尔佩[7]

珀指出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与面子观中对礼貌的定义不够全面而且其礼貌原则在解释和分析冲突性话语及其语篇特点时有不足。国内也有学者指出礼貌原则仅从说话人本身出发,忽略了听话人

[8]

的认知期待;且一些话语可能符合礼貌的原则,但如果说话者并非诚挚地表达,可能达不到交际目的。库尔佩珀等人针对礼貌原则的缺陷提出了不礼貌原则。而国内很少有关于不礼貌原则的介绍和研究。

[9]

[6]

1 不礼貌理论原则及不礼貌话语的回应框架

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与面子观认为,礼貌是基于/面子0之上的,面子是个体的自我体现,它有两种构成元素:主动(或积极面子)和被动(或

收稿日期:2009209204

作者简介:黄玮莹(1983))女,江西横峰人,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测试、英语教学研究。

S1:IdidthefirsttimeImetyou.okaywhere.syourcar

S2:aparkingattendantalrightactlikeone,o2kay,shutupandactlikeaparkingattendan.t

上例中的最后一句即一个使用直接的不礼貌策略的例子。

正面不礼貌策略(PI)是指说话人用来损害听话人的正面面子时采取的不礼貌语言策略,如:故意冷落对方、忽略对方的合作请求、使用含糊语句、表达不赞同、甚至是通过咒骂和禁忌语等令对方难析:

影片:绝望主妇第五季第16集

语境:凯西和迈克为搬到一起住举行庆祝派对。苏珊(迈克的前妻)告诉凯西,迈克挂在墙上的画是她画的。凯西于是偷偷把画取下,并告诉迈克画摔坏了。苏珊不相信并在地下室找到了完好的画并告诉迈克,迈克很生气找到凯西问话。

按不礼貌原则策略及其语篇模式对语料的分Mike:I.mnotmakingabigdea.lIjustwannaknowwhyyoulie.[NI]

堪的话语。负面不礼貌策略(NI)指的是说话人攻击听话人的负面面子时使用的不礼貌策略,具体可表现为恐吓、讥讽、侵犯对方隐私、明示对方所受的恩惠和从语言上甚至是动作上阻止对方的行为。虚假或讽刺性礼貌策略(SP/MP)指的是在明显的冲突性语境下做出的讽刺性的表面上的礼貌话语。拒绝执行礼貌策略(WP)指的是在应该执行礼貌原则时故意不执行或保持沉默。

另外,库尔佩珀[10]

还提出了一个对不礼貌话语及其回应在语篇中进行分析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

本文将以夫妻争吵这一特定语境为例,使用不礼貌原则对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及其回应进行分析,以验证不礼貌原则在不礼貌话语分析中的作用,并探讨英汉强势愤怒话语的表达的异同。

2 英汉强势愤怒话语分析比较

强势愤怒话语在本文中指说话人在强烈愤怒的感情支配下为了传达出这一情感而对听话人说的话语,是一种典型的违反礼貌原则的冲突性话语。本文的语料来自中美影视剧中的夫妻争吵话语。因为夫妻争吵一般是在双方或其中一方极其愤怒和不满的语境下发生,并希望通过话语把自己的愤怒传达给对方,符合强势愤怒话语的内涵。下面就中美影视剧中夫妻在不同的情境下争吵的话语为例对中英强势愤怒话语及其语篇功能进行分析。

实例分析一:夫妻因一方说谎而争吵

Kathy:Mike,please,notnow,wehaveahouse2fulofguests.[无回应,转移话题]

Mike:Wearetalkingaboutthisnow.[NI]Su2sanshowedmethepaintingandithasnotascratchoni.t

Kathy:Shewha?t(沉默)[WP,接受]

通过分析可见迈克由于愤怒使用了负面不礼貌策略,而作为听话者的凯西为避免冲突采取了不回应的策略,在谎言被揭穿时保持沉默表示接受对方的指责。

下面是选自反映现代中国人婚姻的电视剧5我们俩的婚姻6中的一个片段。

语境:秦岩在博物馆的同事老潘因为竞选馆长失利,在单位与领导起了正面冲突,秦岩和馆里的几个人为了让老潘消气,陪着他喝了酒后又去桑拿。不巧,这一天正赶上公安局突击/扫黄0,老潘借着酒劲妨碍人家执行公务,被公安带走,秦岩因为怕老潘吃亏,也跟着老潘去了派出所,一夜未归,为了老潘的名声,他们打算为老潘保密。夏小宁联系不上秦岩,第二天一大早又接到老潘爱人的电话得知他们都没回家,这时候秦岩回来拿钱准备去保释老潘。

夏:你别走,你还没跟我说完呢。[NI]

秦:你还让我跟你说什么呀?[反驳,辩护性]夏:我让你跟我说句实话。[NI]

秦:本来也没什么事,跟我也没什么关系,所以我就不想告诉你。昨天跟老潘他们几个喝完酒,老潘非请大家去那个洗浴中心,回来太晚了,就都住那了。[反驳,辩护性]

夏:秦岩,我最不喜欢当面撒谎的人,你最好别骗我。[正式称呼+NI]

秦:你怎么回事啊,谁骗你了,我昨天想给你打电话来着,后来手机没电了。

[反驳,辩护性]

夏:秦岩,你是不是觉得我夏小宁好欺负呀,啊?[正式称呼+NI]

秦:谁欺负你了,我手机真的没电了,你不信过来看。[反驳,辩护性]

夏:那老潘跟小郑是不是电话也没电了,啊,人家老潘的老婆刚刚打电话过来,现在等着你给回电话呢。,,你坐那,你今天哪也别去了,你必须给我说清楚,你昨天晚上到底干什么去了?[NI]

秦:(沉默)[WP,接受]

性]

Holly:Thankyou.[SP/MP]

,,

Garry:Don.tpushmehard.[BORI,反驳,攻击Holly:Youwannaleave.Justsaygoodbye.[NI]Garry:Oh,kissmyass.(用外语说的,然后摔门而走)[PI,反驳,攻击性]Holly:Kissmine,inEnglish.[PI]

通过对本节话语的分析可见,在对话的一开始霍莉就通过负面不礼貌策略对加里表达强烈愤怒在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与前例相似的话语模式。夏小宁和迈克都明知对方说了谎,于是采取了负面不礼貌策略,通过侵犯对方的隐私和阻止对方的行为表示心中的愤怒;而凯西和秦岩在面临指责时由于自己说谎心理上处于劣势,想通过转移话题或辩护性的反驳加以掩饰,最终在被揭穿谎言后选择了保持沉默,从而默认了自己的谎言。但从细节上看这两段话语中采取的不礼貌原则策略有以下两个不同:1)迈克的问话比夏小宁的盘问更加直接,他直接揭穿了凯西的谎言(/Ijustwannaknowwhyyoulie0),于是凯西试图通过无回应的策略进行逃避;而夏小宁对秦岩的责问则是旁敲侧击,直到最后才摆出/人家老潘的老婆刚刚打电话过来0的事实,让秦岩一开始以为她并不知情而一直采取辩护性地反驳,直到最后不得不通过沉默承认自己说了谎。2)夏小宁在问话时两次使用了正式称呼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事情的严重性,而迈克虽然很生凯西的气,但并没有对她使用正式称呼。实例分析二:夫妻中一方做错事而受责备的争吵

影片:5我爱你6

语境:加里和霍莉刚从霍莉母亲家回来,霍莉认为加里说错了话而生气。

按不礼貌原则策略及其语篇模式对语料的分析如下:

Holly:YoutoldmymotherIdidn.twantchil2dren.[NI]

Garry:Ididno.tIdidnotsaythatyouweren.treadytohaveababy.Isaidthatyouwantedtowai.t[反驳,辩护性]

Holly:whichmeansIdon.twantonerightnow.[NI]

Garry:Righ.t[接受]

时,加里采取的是辩护性的反驳策略,当他发现霍莉置他的辩护不理仍然对他发泄愤怒时也感到极其不满,并开始使用攻击性的不礼貌策略,整个话语中的冲突性由此呈升级趋势。

相应地,在中国大陆电视剧5金婚6第6集里,有以下场景:

语境:1961年,粮食紧张,文丽和女儿燕妮回到家中,趁文丽不注意,燕妮在吃桌上的一碗馊饭,佟志回家看到这一幕很生气。隔壁邻居把燕妮抱走。

文丽:我去看看去吧。

佟志:你看什么看,你回来,你回来。[NI]文丽:我去看看燕妮。[反驳,辩护性]佟志:怎么回事,这是,啊,怎么回事?[NI]文丽:怎么了?[反驳,辩护性]

佟志:现在粮食这么困难,一个月也吃不上一顿白米饭,你说你不吃,还让它馊了,还让孩子吃。[BORI]

文丽:你还说我,你说我今天跟你说几遍了,说了五遍都不止了吧,我让你把这饭吃了,燕妮饿了想吃,我还给它藏起来,不让她吃,你明明知道天那么热饭会馊的,你不吃,你这不是成心嘛你。[NI,反驳,攻击性]

从以上的话语分析来看,文丽在一开始受到佟志的质问时也采取消极的辩护性反驳策略,但当佟志一再指责她时,她觉得很受委屈,并采取了攻击性的反驳策略表达心中的不满。

这两个中美影视剧中夫妻中的一方指责另一方做错事的争吵都呈现了类似的冲突性话语升级的模式:由发起方采取各种不礼貌策略表达愤怒,而接收方先采取辩护性的回应,然后采取攻击性的回应。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夫妻间的矛盾大多不是绝对的是非问题,所以受指责的一方并不一定认为自己做错了,从而很可能从被动的辩护转向主动

的攻击性回应。不过在这两个语篇中,受指责方的加里和文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不礼貌原则策略进行攻击性的回应,这一不同可能是不同的语境造成的,因为争吵的具体内容不同,而指责方的愤怒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实例分析三:夫妻双方因意见不和而争吵下面是从美国电影5当幸福来敲门6中引用的一段话语。

语境:克里斯和琳达把所有的积蓄投资在代理一种便携式骨密谋扫描仪上,然而销售情况很糟用的是讥讽这一负面不礼貌策略。这让克里斯很

气愤,于是采取了直接性的不礼貌策略进行了冲突性的反驳。在接下来琳达企图说服克里斯放弃这个不现实的想法并陈述现实中的困难时,克里斯也试图证明自己的行为可行,因此他使用的都是辩护性的反驳策略。最后,琳达见克里斯仍执迷不悟,使用了正面不礼貌策略表达自己强烈的反对。而克里斯见妻子执意反对自知无法说服她相信自己,只好放弃争论,对她的强势愤怒话语没做回应。这场争论终于不了了之。

糕,他们已负债累累。克里斯在经过证券公司门口时打听到他们正在招募新职员,他想去试试。这天早上,他跟琳达说起他的想法。

Chris:I.mgonnatrytogethomeby6.I.mgonnastopbyabrokeragefirmafterwork.

Linda:Forwha?tChris:Iwannaseeaboutajobthere.Linda:Yeah?Whatjob?Chris:Stockbroker.Linda:Stockbroker?Chris:Yeah.

Linda:notanastronau?t[NI]Chris:Don.ttalktomeliketha,tLinda.[BO2RI,反驳,攻击性]I.mgonnagodownandseeaboutthis,andI.mgonnadoitduringtheday.

Linda:Youshouldprobablydoyoursalescalls.[NI]

Chris:Idon.tneedyoutotellmeaboutmysalescalls,Linda.Igotthreeofthembeforethedameof2ficeisevenopen.[反驳,辩护性]

Linda:Doyourememberthatrentisduenextweek?Probablyno.t[NI]Wearealreadytwomonthsbehind.Nextweekwe.llowethreemonths.I.vebeenpullingdoubleshiftsforfourweeksnow,Chris,justsellwhatisinyourcontrac.tGetusoutofthatbusiness.[BORI]

Chris:Linda,

that.swhatIamtryingtodo.

ThisiswhatI.mtryingtodoformyfamily,foryouandforChristopher(nameoftheirson).[反驳,辩护性]

Linda:What.sthematterwithyou?[PI]

Chris:Linda,Linda,[无回应]当琳达听到克里斯想去做证券经纪人时,她使

在中文语境下,还以电视剧5我们俩的婚姻6中的一个片段为例。

语境:夏小宁单位分了房子,对她来说,这是她搬出秦家,并把秦岩和他母亲彻底分开的最佳时机,结果夏小宁的盘算早在秦岩的预料之中,于是,一直潜伏在二人内心深处的不可调和的东西不可避免地公开化了。

秦: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一直跟我妈在一起,除了我在外地上学以外,现在就因为有了你,,

夏:没错,我就是想让你脱离你妈的羽翼,让你独立。

秦:你说什么,你把话说清楚,我怎么不够独立了,你是指经济上还是人格上?[NI]

夏:对不起,我可能刚才用词不当,我不是说你一个人,我指的是咱们两个人。[道歉+反驳+辩护]

秦:我告诉你,夏小宁,我要不是一个男人,我就不会跟你这么多废话了,我对你已经够有耐心了,不要再得寸进尺。[BORI]

夏:(沉默)[WP,无回应]

一开始,对话双方只是表达不同的意见,但当秦岩听到夏小宁说要让他独立时感到不满并通过负面不礼貌策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夏小宁意识到秦岩可能误解了自己,于是先表示道歉,然后进一步通过辩护性策略进行反驳。秦岩通过夏小宁的反驳清楚认识到她的态度,从而用直接性不礼貌策略表达自己的强烈愤怒。夏小宁继而保持沉默,通过拒绝执行礼貌策略表达了心中的不满。

以上的两例中,夫妻双方各执一词,发起不礼貌言语的一方使用了直接性不礼貌策略(BORI)和负面不礼貌策略(NI)的不礼貌策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作为回应的一方主要采取的是辩护性的回

应。不过在琳达讽刺克里斯的想法不切实际时克里斯采取了攻击性的不礼貌策略来回应。这种语境下的不礼貌策略及其回应随着话题的变化呈现多种策略共同使用的模式。只是最后克里斯和夏小宁都通过不回应来表达保留自己的意见,夫妻间的意见不和并没能通过争吵达到和解。

一定的出入。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1:115.

[2]Turner,Ken.Areviewofconciseencyclopaediaofprag2

matics[J].Journaloflinguistics,1999(35):6342639.[3]Lakof,fRobin.Thelogicofpoliteness.InClaudiaCorum,

T.C.Smith2stark,&A.Weiser(eds)Papersfromthe10thregionalmeetingoftheChicagoLinguisticSociety[M].Chicago:ChicagoLinguisticSociety,1973.

[4]Brown,P.andLevinson,S.Politeness.SomeUniversals

inLanguageUs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2versityPress,1987.

[5]Leech,Geoffrey.Principlesof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6]Thomas,[7]Culpeper,

J.Meaningininteraction:anintroductiontoJonathanTowardsananatomyofimpoliteness

pragmatics[M].LondonandNewYork:Longman,1995.[J].Journalofpragmatics,1996(25):3492367.[8]刘国辉.言语礼貌#认知期待#语境文化规约[J].外

语教学,2005(6):22225.

[9]王丽娜,彭漪.试论言语交际中礼貌与诚挚的关系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15216.

[10]CulpeperJonathan,BousfieldDerek.WichmannAnne

Impolitenessrevisited:withspecialreferencetodynamicandprosodicaspects[J].(35):154521579.

Journalofpragmatics,2003

3 结语

从以上实例分析可见,根据不礼貌原则对冲突性话语的分析更契合语境,其回应模式更是能从语篇的角度反映说话者的认知期待,弥补礼貌原则在

分析不礼貌话语上的缺陷。通过利用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理论对中美影视中的夫妻争吵语境下的中英强势愤怒话语及其语篇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在类似的语境下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夫妻使用的不礼貌策略类似且对冲突性话语的回应也呈现相似模式。其原因可能正如库尔佩珀

[10]

指出的,社会语

境会限制交际双方的回应策略。本文集中讨论的是夫妻这一社会关系下的话语,受这一亲密、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中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中的冲突性话语呈现相似的不礼貌策略的使用和回应。这一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不礼貌原则的普遍性和解释力。不过,对不同文化的不礼貌策略使用的研究需要对更广范围内的语料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另外,本文分析的夫妻争吵的语料均来自影视剧的台词,这种话语可能与真实语境中的话语有

ADiscourseAnalysisofEnglishandChineseExpressions

ofFuriousnessunderImpolitenessPrinciples

HUANGWei2ying, LUOZhang2tian

(ForeignLanguagesFaculty,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Abstrac:tStudiesofpolitenessisanimportantpartofpragmatics.Agreatmanystudieshavebeendonetoexplorepragmaticfailuresundertheprinciplesofpolitenessbothathomeandabroad.However,theprinciplesofpolite2

nessarefarfromsatisfactoryinanalyzingdiscourseofimpoliteness.Culpeperproposedtheprinciplesofimpolite2nessandaframeworkofitsresponses.ThisstudyisananalysisofEnglishandChineseexpressionsoffuriousnessbetweencouplesunderCulpeper.smipolitenessprinciplestoexplorewhetherthereareculturaldifferencesinex2pressingandrespondingtoimpolitediscourse.TheresultshowsthattheprinciplesofimpolitenesscanbeappliedinanalyzingbothEnglishandChinesediscoursesoffuriousnessandtherespondingpatternsaresimilaracrosscul2tures.

KeyWords:principlesofimpoliteness;expressionsofimpoliteness;furiousness;respond

愤怒的话语篇七
《表达愤怒之情》

愤怒的话语篇八
《安慰别人的话》

心里不爽,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调节心情的方法,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却只会增添烦恼,可是如何让自己快乐幸福呢?下面这30个安慰的技巧,学会了,你会更快乐哟......

第1个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在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第2个安慰: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们总叹息“飞蛾扑火”,人们总讥讽“鱼儿上钩”,人们总是笑话“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欲望的悲剧还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纵自已灵魂的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须时刻警惕不良欲望。善去不良欲望,不可放纵自己。

第3个安慰:要活得轻松和快乐

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自己就会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第4个安慰: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

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第5个安慰: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就会越瞧越可爱。圣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宽容。

第6个安慰: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第7个安慰: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8个安慰: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要是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第9个安慰:恶念越多痛苦越深

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关键是没有及时驱赶心中的恶魔。因为心存邪恶的念头,就不会理智地克制自己,经常会做出悔恨的蠢事。因为没有及时清扫心灵的灰尘,意志薄弱者就会不时掉进深潭。因为时常鬼迷心窍,就会让愚蠢蒙蔽双眼,进入错误的岔道还不知道。心中有恶,就会心神不宁,去恶念。

第10个安慰: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

第11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当然,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这才是智慧的。昨天已经过去,而明天还没有来到。今天是真实的。 第12个安慰: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疗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最重要。

第13个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14个安慰: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第15个安慰: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第16个安慰:“想得开”才有快乐的心情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融儒、道、释三家精华的名言,叫人多一点开朗、开通与超然。“想不开”总与“疯”字有染,其主要症结还在于钻牛角尖。“想得开”总与“智”字相关,其主要原因还在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家的“以退为进”,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实是人生的大智慧!有什么想不开的,有退有进,能屈能伸。

第17个安慰:烦恼是跟自己过不去

人越烦恼,烦恼就越多,人越快乐,快乐就越多。如果光为烦恼而忧虑,那么烦恼还是客观存在的,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相反,因为烦恼的连锁反应,心情越加沉重,越发苦恼。要是自己不断化苦为乐,改变“做一行、怨一行”的心态,就能获取自身的快乐。烦恼中光阴也虚度了,笑对人生。

第18个安慰:自己的伤痛自己来疗

不要期待别人能抚平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把自己说服了,只有自己让自己想通了,才能彻底地根治心病。受挫、失误、不幸、磨难…是对生活的理解更为深入,是对人生的内涵更为认识的必由之路。唯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有力量去征服一切。治愈一次心灵的伤痛,就等于让心灵升华一次,自胜者强。

第19个安慰:千万不能绝望

愤怒的话语篇九
《励志话语》

1/我们的生命被琐碎消耗至尽。(Our life is frittered away by detail.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2 我喜欢人甚于喜欢原则,我喜欢无原则的人甚于喜欢其余的一切。──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道连格雷的画像》

3 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人,将是平庸的一代人。不能忍耐无聊,生活就会变成持续的对无聊的逃离。──罗素(Rusell)

4 “什么是最困难的?”“与生活讲和。” ──米奇·阿尔博姆(Mitch Albom)《相约星期二》 5 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6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应该说出来。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时刻。不要等。不要在以后讲这个故事。──詹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守望灯塔》

7 我们拥有艺术,所以不会被真相击垮。──尼采

8 我年轻时,听一位教授讲:“人生都只有一个想法,终其一生不过是不断丰富它。”我当时觉得:“一辈子只围绕一个念头转?这未免也太反动了!”五十岁时,我明白他是对的:我这一辈子都在追随一个想法,问题是我从来都不知道是哪个。──翁贝托·埃科《密涅瓦火柴盒》

9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他不知道有一个阴谋在他身后。——张锐锋《古战场》 10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

11 他们如此单纯,以至于认为贫穷是一种罪过,还以为可以通过赚钱来遗忘。——杰拉尔·萨利克

12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维克多·雨果(Hugo Victor)

13 几个朋友祝我安乐,几个仇敌祝我灭亡。我却总是既不安乐,也不灭亡。不上不下地生活下来,都不能副任何一面的期望。──鲁迅

14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冰心 15 发生过的事,以后还会发生;做过的事,将来还要再做。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事。有谁能说,看,这是新事?不,在我们出生之前早就有了。以往的事没有人去追忆,今后的事也没有人去掛念。──《旧约·传道书》

16 人生中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于不得不做中勉强去做,是毁灭;于不得不做中做的好,是勇敢。——叶弥《成长如蜕》

17 善 / 没有理由 / 战胜不了恶,/ 只要天使们 / 能像黑手党那样 / 组织起来。──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没有国家的人》

18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

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致橡树》

19 必然的王国必然地过去了,自由的王国自由得不肯来,现在是什么王国呢?这个查之有头,望不见尾的“现在”。──木心《真的》

20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 21 最高境界的处世艺术是不妥协却能适应现实,而极端不幸的个人素质是尽管不断地妥协却总是达不到适应现实的要求。——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Simmel Georg)

22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东野圭吾《白夜行》

23 回忆,是一种内心的谣言。──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杜马岛》

24 和好友们说说你的新鲜事...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随波逐流、不管对当下思想认不认同都随之起舞的应声虫。──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

世界只有一个,就是此刻压迫着你的这个,你也只在这一分钟活着,就是此刻这一分钟;而唯一的生命之道,就是接纳每一分钟,视之为独一无二的奇迹。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王小波

当我们表达的时候,我们应当像文学一样说话,而不让文学像我们的生活一样。

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王小波

一个人并不是经常找到休息的机会,只有作为人的自我,作为一个楔形的内核,才能获得休息。抛弃了外表的个性,你就抛弃了那些烦恼、匆忙、骚动;当一切都集中到这种和平、安宁、永恒的境界之中,于是某种战胜了生活的凯旋的欢呼,就升腾到她的唇边。——弗吉尼亚·吴尔夫《到灯塔去》

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胡适

快乐属于那些选择了孤独的人,因为你是从那儿来的,而且你还要回到那儿去。——《托马斯福音》(Gospel of Thomas)

一对年老夫妇,一起走过大半辈子,多年来他们每晚睡前最后一刻必定会跟对方说一句:我爱你。别人问他们为什么有这个习惯,丈夫说: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假如我们其中一个第二天没有醒来,我们在人生里留给对方最后一句说话就是这三个字。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志气太大,理想过多,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 ——朱光潜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弗朗索瓦·费奈隆(Francois Fenelon

经历过孤独的日子,我终于喜欢上自己的无知,与它们相处感到惬意,如同它是一炉旺火。这时就该听任火焰的缓缓燃烧,不说一句话表示自己对无论何事的看法。必须在无知中自我更新。——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人们常常用咄咄逼人来掩饰弱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于忍受中,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他们因此丧失了人的尊严。我等待,我观看。恩惠也许来,也许不来。也许这种既平静又不平静的等待就是恩惠的使者,抑或恩惠本身。──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一个人在他的信仰上站得越不牢固,他就越要用双臂紧紧抱住那些使之区分于其他信仰的教条不放;相反,一个人在他的信念上站得越牢固,他就越可以自由地把双手伸向那些与他信仰不同的人。——弗兰克

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威尔·鲍温(Will Bowen)《不抱怨的世界》

正如对幸福的寻求是自我欺骗一样,一味追求一颗善的良心只会使我们失去发现它的机会,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了伪善的人。──《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

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形坚强。(Was michnichtumbringt, machtmich starker.)──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真正有血性的人,绝不曲意求得别人重视,也不怕别人忽视。──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

凡是应该作为回忆的,由每天的报纸来确定。历史以令人晕眩的速度被改写。没有回忆的人不过是一具尸首。这么多的人在我面前走过去了,这些行尸走肉,他们记得的仅仅是官方许可他们记得的事件──而且仅仅以官方许可的方式。──《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

有些人毕生追求的就是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在生命完结的时候,有些人得到了他们毕生追求的东西,有些人却失去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东西。──鲁迅

从前的艺术家的风格,都是徐徐徐徐形成的,自然发育,有点受日月之精华的样子。地球大,人口少,光阴慢,物质和精神整个儿松松宽宽潇潇洒洒,所以:人格即风格。──木心

人生没有闲,闲是临阵脱逃。──顾随

真正的男人,不会为英雄的荣誉去死,而要为心爱的人活着。──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

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个东西。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好像大海上翻了船,最要紧的是救出我自己。救国需从救出你自己开始。——胡适

上帝等待着人类在智慧中获得新的童年。──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

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如果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

如果忘了,就不重要。──张大春

太太有错,那一定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的错,也是我害太太犯的错;如果坚持她有错,那更是我的错;如果太太真错,尊重她的错我才不会犯错;总之,太太绝对不会错,这话肯定没错!──丁聪

真实人生中,我们往往在大势底定无可更改时才迟迟进场,却又在胜败未分的浑沌中提早离席。——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开头与结尾》

无论是什么原因,被禁止永远是一种没有授勋仪式的荣誉。——鲍勃·迪伦(Bob Dylan)

这世界上最动心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伍迪·艾伦(Woody Allen)

人类侥幸拥有了智慧,就应该善用它。——王小波

让我冒着被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Che Guevara)被俘遇害,年仅39岁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ile you'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约翰·列侬(John Lennon)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丁聪

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怀念着另一条。──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人,现在最年轻啦。因为比起明天来,今天是年轻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时候都是现在最年轻。──永六辅

愤怒的话语篇十
《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分析

语言禁忌最初是从塔布产生的。塔布是波利尼西亚宗教观念之一,原指被认为具有曼纳(指一种非人格的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作用)而不可接触的人或事物。后泛指为禁令或禁忌塔布是因人类还不理解或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而产生的。18 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到了南太平洋的汤加群岛, 发现那里的居民有很多奇特的社会现象, 如某些东西只允许特定的头等人物(神、 僧侣、 国王、 酋长)使用,而不允许一般人使用; 或只许作特定的用途, 而不准用于一般目的的;或不许某一社会集团或某些人(如妇女)使用等等。那里的居民称这种禁忌为塔布 。塔布这个词后来就进入了人类学、人种学和社会学领域,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禁忌)的专用名词而被广泛使用。塔布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因此,语言塔布, 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拜物教) ,二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

一、 什么是语言禁忌

在交际中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词语,这些词语有的被认为危险、 神圣、神奇,有的被认为令人难堪,还有的被认为不堪入耳,它们往往只限于在某些人或某种场合下使用,这一现象被称作语言禁忌。

二、 语言禁忌的特征和功能

(一)语言禁忌的特征

其一,语言禁忌具有民族性。这是由于各民族的文化模式、风俗习惯、经济生活、 社会结构、 民族信仰、 民族心理不同所造成的。比如回族语言中只用“壮”表示带脂肪的牛羊肉及一切可食动物的肉,而忌用“肥”表示这个概念。从宗教伦理上看,回族禁食猪肉,肥会让人联想到猪肉,给人以某种不适的感受,所以,为了从心理上严格区别牛羊肉与猪肉的界限,就忌用“肥”字。回族语言中禁忌“杀牛”、“杀鸡”、“杀羊”,而代之以“宰牛”、“宰鸡”、“宰羊”。 在我国以游牧为主的青藏高原一些地区,人们忌讳说熊、狼、雪豹等动物,而代之以“创上者”、“拴嘴”、“长尾巴”等。而汉人就没有这些禁忌。汉人对人忌说“13点”( 敲乱钟),这是一句瞧不起他人的骂人话,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

其二,语言禁忌具有共同性。各个名族对于死的称谓都是比较避讳的,比如汉人把一般人的死称为: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回族语言中对于“死”,代之以“无常”、 “复命归真”、 “毛悌”、“口唤了”等等。虽然汉人和回人对于与死的代用词不同,但都是为了忌用“死”字。

其三,语言禁忌具有宗教性,不同的宗教禁忌语不同。佛教禁“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道教重视招呼礼仪,见了道士不得问寿,即不得问道士的年龄

(二)语言禁忌的功能

语言禁忌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传递功能。下面主要谈一下前两种功能 (a) 语言禁忌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之中。人降生于禁忌社会后,社会就要通过禁忌对个体的言论进行导向,并通过语言禁忌造就人的价值和行为取

向。你是汉人还是满人或者回人,你是基督教徒还是佛教徒或者伊斯兰教徒,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都会把人导向不同的价值取向。

(b) 语言禁忌的调节功能是利用语言的禁忌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在邻居办丧事的时候,禁忌大声吵闹谈笑是为了和睦邻里关系。忌呼长者的名字、 忌说假话是为了使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准则可依,从而调节人际关系。

三、 语言禁忌的类别

(一)词语禁忌

1. 亵渎语

亵渎语,从狭义上讲,是指冒犯神威, 对神不敬,因此亦称渎神语。从广义上讲, 则可包含三个方面: 诅咒语、 肮脏词语和种族毁损性语言。

2. 猥亵语

这类词语大抵是关于人的身体、人体器官、人的若干生理现象以及性行为等的词语。这些词语被完全按照社会传统习惯加以忌讳,人们大都回避使用。

3. 凶祸词语禁忌

表示害怕的事物的词语要避讳。人们都不愿死亡或得疾病,并且在心理上敬畏它们, 因此语言上的忌讳就由此产生。中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是从贵贱、尊卑方面对死事的异称,是某种等级观念的表现,然而也含有对"死"字的避忌意义,除了社会底层的百姓外,其他人均以改称避之。士大夫阶级又称“死”为“疾终”、“溘逝”、“物故”、“厌世”、“弃养”、“捐馆舍”、“弃堂帐”、“弃手足”、等等;庶民百姓也把“死”称作“卒”、“没”、“下世”、“谢世”、“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丢了”、“走了”等等。如今在战场上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死的人,也被称作是“捐躯”、“牺牲”、“光荣了”等等。鄂温克族老人死了,不许说“死了”,而要说“成佛”了。小孩死了,也不许说“死了”,而要说“少活了”。回族忌说“死”字,要用“无常”、“殁”等代替。

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如 be with God,,pass away,,go to Heaven,,depart from the world,etc等,另外,在谈疾病时,,为了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产生了大量的有关疾病方面的委婉语。如生病( be out of sorts,身体不适)、 中风 ( accident, 意外事件)、 恶心 ( stomach awareness,胃部知觉)、呕吐( lose a meal失去一顿饭)。

(二)称谓方式禁忌

在中国,称谓禁忌根源于社会传统文化,因为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尊祖敬宗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所以特别忌讳直呼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名字。

(三)禁忌话题

禁忌话题是指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在西方国家中,人的行动去向、年龄、收入、家庭婚姻状况和宗教信仰等都属于禁忌话题。与他们交流时,忌讳问及: Are you m married or single?(你结婚了吗? ) Where are you going? (你上哪里去?) What's your income?(你收入多少? ) Do you go to church ? (你去教堂吗?) 西方人对隐私比较敏感,如果问这方面的问题,他们会感到你爱多管闲事。

四、 语言禁忌的社会心理分析

语言禁忌和代用的社会心理是多层面的, 如焦虑、 恐惧、 害羞、 羞怯、 群体心理定势等都会影响到语言禁忌和代用的社会心理。

(一)焦虑和恐惧心理

在语言禁忌中,很多情况是由于人们对语言所代表的危险物、 不洁物、 不祥物的焦虑和恐惧。由于远古的愚昧和近代的迷信, 人们在言语活动中往往认为语言与语言所代表的事物存在必然的联系, 因此在言语心理上对犯忌触讳的事物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 进而发展到用避讳和委婉的方法来代替使人焦虑和恐惧的语言。焦虑的产生是由于言语所代表的危险物不甚明确, 但又像会来临, 人们对它产生无力抗拒感, 因而在精神上持警戒态度, 并设法在言语活动中逃避这些危险的言语。传说侗族的先祖第一天摘完禾穗, 第二天又长出来。由于有人在吹口哨后说声 / 完0 字, 田里的禾穗全不见了。后来侗族人在收禾穗时再也不许说/ 完0 ,否则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感,以为说/ 完0 就不会丰收。在言语中产生的恐惧心理不外乎两种: 一是慑服于言语的神秘威力。弗罗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讲过一个故事:新西兰一个奴隶吃下僧王弃臵路旁的残肴, 旁观者告诉他: / 这是僧王的食物, 0 奴隶听了这句话立即全身痉挛,胃部剧烈绞痛, 当晚死去。二是由于恐惧而产生回避, 用其它言语形式来代用。文革期间, 对语言的灵物崇拜相当厉害, 那时, 一言不慎遭殃, 言语恐惧到了 / 噤若寒蝉的地步。

(二)羞与羞怯心理

害羞是隐藏隐私而产生的心理, 是欲求不能满足而先加以压抑的感情。而羞怯是在人前开不得口, 见生人就有距离, 它源于自卑、 焦虑或过敏。人们对有关 / 性0 的词语的禁忌与回避多来源于害羞心理。粱祝中 / 十八相送0 一场戏里的祝英台的话语和唱词不是直说, 而是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向梁山伯吐露心情,这就是害羞心理所致.羞怯是由于对外界的不适应而在言语交际中采用回避和代用的方法。对人名的忌讳、对图腾的忌讳与因危险而引起的焦虑有关, 言语交际中有些委婉表达则与自卑感有关。

(三)群体心理定势

社会心理学认为, 习惯是指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自动去进行某种动作, 它不经意志的驱使。人在语言社会中生活,就会遵循该社会群体的语言心理习惯。习惯上对犯忌触讳的事物在言语中应予禁忌, 即使要表达这些事物,也应充分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后使用相应的表达方法。如果应避不避, 该讳不讳,这种不得体的言语表达会影响言语的心理沟通。人们长期以来对言语禁忌和言语代用形式反复地进行言语审美活动, 从而形成了关于言语禁忌的群体心理定势, 并以此从感性上来影响或左右言语活动。

五、 导致人们语言犯忌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就说话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来看,人际关系极其恶劣时容易语言犯忌。这时, 在社会中由于尊敬交际对方而形成的各种语言禁忌就不再被人们所遵守, 反而会毫无顾忌地诋毁、 谩骂这个人。

第二种,就说话人自身的情绪来看,说话人的情绪处于极度亢奋时容易语言犯忌, 例如, 人在特别愤怒、 特别恐惧和惊讶的时候,对形成语言禁忌的社会规范与文化观念就不那么注意,往往会/ 情不自禁0地犯忌。

第三种,就说话人的自身素养来看,当说话人处于低文化层次时容易语言犯忌, 而且文化素养越低,语言犯忌越严重。因为文化素养低至少显示了两点: 一是人

们受到的文化规范束缚少,二是人们对文化规范的反抗强。

第四种,就说话的场合来看,当说话人处于非正式场合时容易语言犯忌。例如, 在正规的学术会议上很难听到下流话,但在吵架中下流话出现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

六、 委婉语) ) ) 语言禁忌的回避

委婉语( euphemism) 源自希腊语, 本意为 good speak,也就是说得好听,是文明社会避开语言禁区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战略,其方法会因禁忌的原因不同而不同。对于那些因崇敬而引起的禁忌, 人们常采用四种委婉说法。

一是取禁忌语的同义形式。如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以/ 代0代/ 世0, 以/ 人0代/ 民0 , / 三世0说成/ 三代0 , / 生民0说成/ 生人0。汉文帝叫/ 刘恒0, 所以/ 恒0以及其同音形

式就成了禁忌语, 于是就以其同义形式/ 常0来代替/ 恒0。

二是取禁忌语的反义形式。南方人把/ 亏本0叫做/ 蚀

本0, 把/ 赚头0的反义词叫做/ 蚀头0 , 这样由于/ 舌0与/ 蚀0 同音, / 猪舌头0就成了禁忌语,改说为/ 猪招财0 , / 招财0与

/ 蚀本0反义。

三是取禁忌语的残缺形式。例如, 在字形上特意少写一笔二笔, 不把字写全。如 清康熙皇帝名叫/ 玄烨0 ,将这两字缺笔写, 还在这两字的眉顶上写作/ 敬避御名0四个大字。

四是取禁忌语的相关形式。如/ 盥洗室0 / 卫生间0即是大小便后要洗手,以相关形式来避开不雅之事。再如/ 擦屁股的纸0改说/ 卫生纸0 , 是以反义形式取代,而称/ 手纸0,则是以相关形式取代。

总之,语言禁忌的存在说明了人类都有趋善趋美的心理,然而这一共同心理却是由不同的伦理道德、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观念等所驱动的。通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可以把握其发展方向。随着禁忌语的不断更新发展, 现代禁忌语将成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了解并掌握了语言禁忌所依托的文化差异,有助于在交际中更加礼貌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5395.html

    上一篇:解锁图案忘记

    下一篇:梦见红色的地毯

    【愤怒的话语】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