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稚川山水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题稚川山水篇一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2》

题稚川山水篇二
《2013~2014学年度颍上一中高一上学期“四统考”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颍上一中高一上学期“四统考”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去了独立品格的艺术,便成了伪艺术。艺术家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对于师承关系的过分强调,会掩盖了艺术个性的可贵之处。当然,个性的泯灭有时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艺术创作有时会带有一定的被迫性,譬如明清盛行的“馆阁体”,但在多数时候,还是创作者个人的原因。

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个性便是所谓的艺术风格,是创作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也是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艺术家的一生中,艺术风格往往会跟随其阅历、学识、修养、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时候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有时候又是一种突变式的状态,如同禅宗里面的“渐修”与“顿悟”,但最终都需要一个“修”的过程。在艺术风格的探讨研求上,同样不能做一个懒惰的失去头脑的人,要保持艺术敏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气与个性

安祥祥

能够引起世人的关注并名留史册的,往往是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作品。这种个性,是创作者主体精神在作品中的反映,所表达的是创作者独立的美学思想和人生历练,是创作者独立人格的显现。问题在于,每个时代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气,或者说习气,在这些习气的笼罩下,创作者经常会违心地或者不自觉地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泯灭了自己的性情,荒芜了自己的生命,某种程度上讲等于终结了自己的艺术前程。

习气,一般指平日所积、所染之不良习惯、作风。在美术创作领域,习气形成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徒弟学老师亦步亦趋的,有看到某种画法得到展览或市场认可而跟风的。单纯的技法模仿也容易形成习气。每位创作者都经历过学习的过程,得以从前人或今人的艺术中汲取一些创作经验。然而,有的人学习了一种技法,于是所有的山水都是一种皴法,反反复复,几无生气与个性;有的人学习了一种题材,就成年累月地不断重复,自称要在这类题材中做到“极致”。那些被人拿来拿去反复挪用的风格技巧,本身便成为了习气的一部分。

从面目上的相互模仿,到题材选择上的扎堆,都是因为学习和创作出现了错误的认识,沾染了为时风所动、求捷径、依附门派的习气。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一种技法或者一种题材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领会到古人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表达欲望,那些技法如何为我所用?又如何借古以开今?从前人的经典中,应该学习的至少有两点:技法和格调。在一定时间内技法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学习目的的主体,更不是学习与创作的终极目的。格调是意境、风格等因素的综合定位,是评判一件作品的核心内容。比如,八大山人的笔墨功夫虽然无可挑剔,但真正令其独立于世的,却还是他作品中所散发出的荒寒孤高的气质。

艺术家独立的创作思维和审美个性,是不能够为别人所取代的,否则就无从表达艺术家的真情实感。试想,如果所有的画都是一种风格,或者大家都在学别人的画,艺术还如何成其为艺术?失

感和创作激情。

绘画可以怡情养性,搞艺术可以有“玩”的心态,但里面必然有一根严肃思考的线,通过它来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精神世界。最有价值的艺术不是把某种题材、某种形式做到了极致,而是把某种气质、某种情绪表达充分。当然,对于个性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搜奇抉怪,艺术家的努力不能停留在低层面上,因为艺术品除了新鲜,更需要深度。艺术创作者保持一颗清醒与奋发的心,才能避免沾染习气误入歧途,用力于意韵抒写,直抵画境。

(2013年07月14日《 人民日报 》)

1.下列关于“习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习气是创作者在创作时的不良习惯,它存在于每一个时代。 B.习气最终会让一个创作者泯灭自己的性情,荒芜自己的生命。 C.创作者习气形成的因素很多,在美术领域主要是模仿和跟风。 D.创作者感染不良习气很多时候并不完全是主观的、有意识的行为。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自然段先指出习气与个性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然后明确提出有个性、有生命的创造者都不能沾染习气。

B.第二、三自然段先明确习气的含义,指出习气形成的一些因素,并因此指出在艺术创作时技法与格调的重要性。

C.第四、五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来谈艺术个性的重要性,并指出创作者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D.最后一段对艺术家的创作心态提出要求,即艺术家可以有玩世不恭的心态,也应有一颗清醒与奋发的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家的每件作品都有独立的艺术个性,这和创作者独立的美学思想、人生历练以及独立的人格都有关系。

B.有些创作者认为只有潜心学习钻研一种技法或者一种题材,并将之做到极致便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C.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过程的,这个过程有时很漫长,但有时却又是突变式的。

D.作品是否有个性关键看作品的格调,格调要彰显个性,比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所散发出的荒寒孤高的气质。

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 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 5.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③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④举所佩玉决玦以示之者三 ..

A.两个“为”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为”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6.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彦章受北面招讨使之职后,赴滑台,顺浮河而下,水陆并进,攻下南城 。 B.彦章能征惯战、骁勇忠烈,但遇上了强敌,阵前失利,被晋王罢了兵权。 C.彦章生性刚烈耿直,曾对亲近的人表示要在立功回军后杀尽朝廷的奸臣。 D.段凝向来与彦章不和,阴谋夺取兵权成功,可不到一百天,国家灭亡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臵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因协力以倾之。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①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②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③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8.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主要运用了何种写景手法?(4分)

4.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促装以赴滑台 促装:催促收拾行李 B.析屋木编筏 析:拆掉 C.自旦及午,其城将拔。 旦:早晨

9.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2) ,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3) ,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4)明明如月,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 (5)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处,却看到了我们的一位新近去世的同乡夏灵峰先生的略带感慨的诗句。夏先生虽则只知崇古,不善处今,但是五十年来,像他那样的顽固自尊的亡清遗老,也的确是没有第二个人。比较起现在的那些官迷的南满尚书和东洋宦婢来,他的经术言行,姑且不必去论它,就是以骨头来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百倍。慕贤的心一动,熏人臭技自然是难熬了,堆起了几张桌椅,借得了一枝破笔,我也向高墙上在夏灵峰先生的脚后放上了一个陈屁,就是在船舱的梦里,也曾微吟过的那一首歪诗。

⑥从墙头上跳将下来,又向龛前天井去走了一圈,觉得酒后的干喉,有点渴痒了,所以就又走回到了西院,静坐着喝了两碗清茶。在这四大无声,只听见我自己的啾啾喝水的舌音冲击到那座破院的败壁上去的寂静中间,同惊雷似地一响,院后的竹园里却忽而飞出了一声闲长而又有节奏似的鸡啼的声来。

一九三二年八月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钓台的春昼(节选)

郁达夫

①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路上遇着的来往的行舟,数目也是很少,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不晓得什么时候,我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的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②临近钓台,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船靠了山脚,跟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怕在这荒山里要遇见一个干枯苍老得同丝瓜筋似的严先生的鬼魂。

③在祠堂西院的客厅里坐定,和严先生的裔孙谈了几句关于年岁水旱的话后,我的心跳也渐渐地镇静下去了,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钓台。

④立在东台,回头展望来路,风景似乎散漫一点,而一上西台,向西望去,则幽谷里的清景,却绝对的不像是在人间了。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在这儿的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正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

⑤从钓台下来,在西院里饱啖了一顿酒肉,我觉得有点酩酊微醉了。走到东面供着严先生神像的龛前,向四面的破壁上一看,翠墨淋漓。最后到了南面的一块白墙头上,在离屋檐不远的一角高

11.结合文章②~④段对钓台周围的环境及钓台的介绍,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钓台的特点。(4分)

12.作者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请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点。(6分)

13.文章插入作者自己的诗作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14.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写“钓台的春昼”,请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8分)

第II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寥廓 嬉笑 榆阴 绿草如茵 B.愁怅 气慨 租赁 黯然神伤 C.和蔼 杀戮 编辑 陨身不恤 D.竹蒿 叱骂 绯红 残无人道 1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触目惊心....

的伟大呵!

B.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 C.先生博采众长,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 D.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我们三年困难时期,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B.听他这篇文章和读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C.在访问这里之后,虽然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但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D.尽管有外国可供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18.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

名篇《滕王阁序》,就可免费游览景区。冲着这种文化旅游的味道,不少外地游客专程赶来参加活动。据报道,两天之内就有近500人通过了背诵,免费进入滕王阁游览。与这一带着些许文化关怀的营销策略相比,那些以噱头揽客、只顾变着法涨价的做法就显得吃相太过难看了。 ⑴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3分)(不超过15个字)

⑵ 请对材料的内容进行简要评论。(3分)

五.写作(60分)

21.请以“回忆与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A.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 B.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 C.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

D.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19.请对下列名言的主旨加以提炼和总结,不要超过10个字。(5分) ·我们会成为我们想做的人。 -------厄尔·南丁格尔 ·要么你主宰生活,要么你被生活主宰。 ------吉姆·罗恩 ·相信自己能行,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西奥多·罗斯福 ·勇敢做自己,永远都不嫌迟。 ------乔治·艾略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阿利盖利·但丁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五一期间,“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推出“背诗免票”的活动。游客只要能背出王勃的

参考答案

1.B 原文的表述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选择项的“最终”不能等同。

2.B A项,第一自然段分别从两个方面谈习气与个性,并没有明确指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 成的关系。C项“从正反两个方面具体来谈”属无中生有,第四自然段中所谈的“伪 艺术”并不是反面。D项曲解文意,最后一段中所说的“玩”的心态,并不是指“玩 世不恭”的心态。

3.A 原文的表述是“能够引起世人的关注并名留史册的,往往是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作 品。”选择项中的“每件作品都有独立的艺术个性”错误。 4.A 促:急忙

5.C “为”分别为动词、介词,“以”分别为介词、连词。 6.B “被晋王罢了兵权”错误。

7.(1)王彦章猛攻杨刘,昼夜不息,晋军竭尽全力坚守,多次几乎陷落。 (“固”1分 “垂陷”1分 “数四”1分 句意2分)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来为他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句式1分 “白衣冠”1分 “以”1分 句意2分) 8.景物:松下的茅亭、汀沙、云树(2分)

写景手法:①由近及远 ②“凉”是触觉,“苍苍”是视觉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9.行人无限秋风思:出行在外的悲凉。(2分);隔水青山似故乡:对故乡的无限思念。(2分) 10.(1)为变徵之声 (2)民生各有所乐兮 (3)还顾望旧乡 (4)何时可掇 (5)鸡鸣桑树颠 (6)羁鸟恋旧林

11.荒凉阴森、山幽江清或孤静荒颓。(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概括,从文中摘录出关键词语即可) 12.“我”忧时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2分)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2分)但也能超然

洒脱,放荡不羁,(2分)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13.在结构上形成前后照应;(3分)内容上,作者借此诗抒发愤慨之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主

题更加鲜明。(3分)

14.表现手法示例:①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作者所描绘的天光山色之中蕴含着荒凉凄冷之感;表现

了作者内心的阴郁之情和苍凉之感,这种情感又使景物更加黯然失色。

②用比较、反衬等手法来表现文中所描写景点的幽静和秀美的特色。如作者描写西台周围环境时,通

过与珂罗版画作比较,着重描写了从西台西望所见到的钓台一带山幽江清的静秀之美;如自己在祠堂

中显得特别响亮的喝茶声和院后听起来特别响亮的鸡鸣声反衬了祠堂及周围环境的幽静。 15.A 16.B 17.D 18.D-A-B-C

19.示例:相信自己,主宰生活。(5分)

20.示例:(1)滕王阁景区推出“背诗免票”活动(3分)

(2)示例一:或许有人认为,文化旅游所传播的传统文化,还只是流于表面。单纯背诵一篇古

文,本身并没有教益可言。而每次阅读和朗诵古文,是对母语源头的亲近,对传

统人文的贴近和认同,是在历史文化的河流中舒展心灵的根须。(3分) 示例二: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大主题来说,背诵古文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也是一股传承中

国传统文化的清风。当人们忧心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时,发现民间社会其实并不缺

文化重生的土壤。对任何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都怀抱欣喜和认同。(3分) 21.作文

附文言文翻译:

王彦章,字叫贤明,是郓州寿张县人。

龙德三年四月的最后一天,晋军攻占郓州,朝廷内外一片恐慌。五月,叫王彦章取代戴思远做北面招讨使。拜任的当天,急忙收拾行装赶往滑台。于是从杨村寨乘船沿黄河而下,水陆一齐进发,截断了晋军在德胜的浮桥,进攻南城,南城被攻克。晋军于是放弃北城,合并兵力守住杨刘。王彦章带领水军顺流而下,晋军全部撤出北城,拆毁房屋用木料编成木筏,让步军乘坐在上面,与王彦章的军队各自靠着一边河岸行进,每当遇到转弯浅滩水流交汇的地方,就在河中交战,飞箭密集如雨,有的舟筏沉没,等行进到杨刘时,共打了一百多仗。王彦章猛攻杨刘,昼夜不息,晋军竭尽全力坚守,多次几乎陷落。六月,晋王亲自率兵增援杨刘,王彦章的军队构筑了层层壕沟壁垒,晋军不能攻入。晋王于是在博州附近的黄河东岸筑起城垒,以便救应郓州。王彦章听说后,率军疾奔赶到,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打下来。这时晋王率领大军赶来救援,王彦章只好退兵。七月,晋王抵达杨刘,王彦章的军队作战失利。于是罢免了王彦章的兵权,下诏命令他返回朝廷,叫段凝做招讨使。

此前,赵岩、张汉鼎两家败坏朝政,王彦章对他们深恶痛绝,性情又刚烈正直,不能闭口忍耐。到接受招讨使的任命,就对身边的亲信说:“等我立功之后,回兵之日,要全部杀掉奸臣,来告谢天下。”赵、张等人听说后,私下互相说:“我辈宁可死在沙陀人的手里,也不要被王彦章所杀。”因此合力来排挤他。当时段凝用贿赂来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一向与王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终于斥退王彦章而进用段凝,不到一百天,国家就灭亡了。

题稚川山水篇三
《山水诗研究》

山水诗研究第二节课:

……

时间迅捷——人生脆弱

《灞桥柳》王士祯

灞桥杨柳柳„„

曾送征人去汉南。

今日攀柯憔悴绝,

树犹如此我和堪?

(二)山水诗中的时间呈现习惯:

·秋兴

·暮色

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

《满庭芳》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西塞山怀古》

《再过金陵》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樊城》陆游 江上荒城……

《咸阳怀古》刘沧 经过……

(四)审视山水体验时间后的情感表现

„„

《谒巫山庙》薛涛 乱猿啼处访高唐……

《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

(五)对时间的超越方式

·以“道”观时间

·以“心”观时间

三、时空结合

“人生在世,如泛扁舟,俯仰天地,容于中流,„„”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独怆然而涕下。

《江楼感旧》堵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二节山水诗中的情感世界

悦目赏心

迟日江上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触景生情

江碧鸟逾白,江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山水诗反映的情感:

·自然情感——感官的审美

·社会情感——社会性内涵

《望天门山》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要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

《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穿……

《野望》翁卷 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

·自然感受的深层解读

·万物有灵

“一重一掩吾肺腑……

《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皇甫松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哉?

《过分水岭》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

《泥溪驿中作》石介

《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想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

《秋云岭》刘长卿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社会性情感

·漂泊与安顿①

·烦恼与解脱②

·阻隔与思念③

① 漂泊与安顿:王逸《九章序》

王粲《登楼赋》《七哀》(荆蛮非吾乡……)

《题稚川山水》戴叔伦 松下茅亭……

张翰《思吴江歌》秋风起兮佳景时,……

题稚川山水篇四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2008年5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第I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或试题纸上作答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注音无误..

的一项是( ) A.芜(wǔ)杂 踮(diàn)脚 以偏赅(gāi)全 一蹴(cù)而就

B.镣(liào)铐 缱绻(juǎn) 残羹(gēng)冷炙 不可估量(liáng) C.炽(chì)热 饿殍(piǎo) 玲珑剔(tì)透 大放厥(jué)词 D.瓜蔓(wàn) 坯(pī)胎 义愤填膺(yīng) 卓(zhuó)有成效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蜇居 甘拜下风 陈力就列 云蒸霞蔚 B.压诈 美轮美奂 峨冠博带 销声匿迹 C.宣泄 迥然不同 振聋发聩 冠冕堂皇 D.匮乏 别出新裁 祸起箫墙 荒诞不经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 A.审视中国当代文坛的日益委顿,联想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生发出今非昔比....

的感慨。 B.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画、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等民间艺术的瑰宝,很多参观者交口称赞,感慨相见恨晚....。 C.早春时节,桃李争荣,春意阑珊....。在翠柳轻拂的湖堤上,游人三三两两地走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4、下列语句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只有2%,克隆人的难度更高,“克隆”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都很差。

B.我国现在对列入政府定价范围的药品,实行的是最高零售价和加价率(额)双重控制的方法。

C.《条例》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政策和理论上作了周密而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D.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房产销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5、下列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予除.(授官)右丞相兼枢密使 以.(用)资政殿学士行 殆.(接近于)例送死 B.使来者读之,悲.(思念,同情)予志焉 王无罪岁,斯.

(这样)天下之民至焉 吾社之行为士先.(榜样)者 C.予虽.(虽然)浩然无所愧怍 视.(比较)五人之死 数.(细密的)罟不入洿池 D.直.(简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颜色..(面色)不少变 顾.(看)自民国肇造 6.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7、下列加点字按活用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既来.之,则安之 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④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⑤宁许以负.秦曲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 A.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阴人也。父端,周蔡州刺史。胄少聪明,每览异书,便晓其义。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辄以意辩之,诸儒莫不称善。性慷慨,志立功名。周明帝时,袭爵文城郡公。累迁上仪同,寻拜司金大夫,后加开府。高祖受禅,擢拜鲁州刺史,未之官,检校庐州总管事。寻除兖州刺史。及到官,系囚数百,胄剖断旬日便了,囹圄空虚。有陈州人向道力者,伪作高平郡守,将之官,胄遇诸途,察其有异,将留诘之。司马王君馥固谏,乃听诣郡。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禁道力。有部人徐俱罗者,尝任海陵郡守,先是已为道力伪代之。比至秩满,公私不悟。俱罗遂语君馥曰:“向道力以经代俱罗为郡,使君岂容疑之?”君馥以俱罗所陈,又固请胄。胄呵君馥曰:“吾已察知此人诈也。司马容奸,当连其坐!”君馥乃止。遂往收之,道力惧而引伪。其发奸擿伏,皆此类也,时人谓为神明。先是,兖州城东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兖渠。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禅帝王盛烈,遂遣博士登太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之。高祖谦让不许。后转郢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征拜卫尉卿,寻转大理卿,持法宽平,名为称职。后迁刑部尚书。时左仆射高颎稍被疏忌,及王世积之诛也,颎事与相连,上因此欲成颎罪。胄明雪之,正议其狱。由是忤旨,械系之,久而得免。检校相州事,甚有能名。会汉王谅作乱并州,遣伪将綦良东略地,攻逼慈州。刺史上官政请援于胄,胄畏谅兵锋,不敢拒,良又引兵攻胄,胄欲以计却之,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天下事未可知,胄为人臣,去就须得

1

其所,何遽相攻也?”良于是释去,进图黎阳。及良为史祥所攻,弃军归胄。朝廷以胄怀贰心,锁诣大理。相州吏人素怀其恩,诣阙理胄者百馀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岭南,道病卒。 (《隋书〃薛胄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除.兖州刺史 除:被任命。 B.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禁.

道力 禁:逮捕。 C.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 决:打开缺口,疏导水流。 D.胄明雪之,正议其狱. 狱:监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 A.擢拜鲁州刺史,未之.官 邻之.厚,君之薄也 B.及良为.史祥所攻,弃军归胄 吾属今为.之虏矣 C.胄欲以.计却之,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君馥乃.止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胄小时候就很聪明,读书时自己能够探究前人书中蕴含的深意,赢得了许多读书人的称赞。

B.薛胄在上任途中发现代替徐俱罗假充高平郡守的向道力有些问题,准备留他下来追问。司马王君馥苦苦相劝,薛胄呵斥制止了王君馥,最终使向道力认罪伏法。

C.皇上想借机定大臣高熲的罪,薛胄没有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而是公正地讨论高熲的案件,为他洗刷了罪名,因此被皇上降罪,不过不久就得到了赦免。

D.汉王杨谅在并州叛乱,派叛将綦良攻打慈州,薛胄没有增援慈州。綦良攻打薛胄的时候,薛胄用计谋退了敌兵。最后綦良兵败,投奔薛胄。

第Ⅱ卷(130分)

三、文言文翻译(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将之官,胄遇诸途,察其有异,将留诘之。 译文:(2)朝廷以胄怀贰心,锁诣大理。 译文:四、名言名句(每空1分,共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你在我心里!(闻一多《发现》)

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④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季氏将伐颛臾》) ⑥谨庠序之教, , 。(《寡人之于国也》)

五、诗歌鉴赏(6分)

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这首诗前两句的写景视角是 (不能超过五个字)。(2分) (2)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鸿雁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

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

把握。鸿雁是健飞之乌,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

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

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迂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

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

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

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

2

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

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据,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4.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3分)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16.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鸿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在古代诗歌中鸿雁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22分)

青石小街 费振钟

在江南,在每一座小城小镇。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

过。

这样的小街,多数由青石铺成。青石铺成的小街。有多长?有多宽?这些你都不必计算,你要看的是青石小街上,那一块块布满断纹磨圆了边角的石头。你可以想一想。算一算它

经历的时间,然后再加上你自己刚刚走过的脚步。这样你就将青石小街记在心里了。

你要留心小街两边高高的膏灰砖墙,留心青灰砖墙上那些被雨水浸湿了的墙缝,以及

墙缝里的一抹苔藓和几株暗绿小草,小街的深邃不是由它的长度决定的,而是由这些由岁

月长出来的斑斓痕迹决定的。走过小街时,你的手一旦伸过去抚摸这里的砖墙,你就会生

出一种因为沧桑变化而生长出来的幽长浩渺的怅惘和感慨。于是,小街总是勾连住你的脚

步,让你缓缓而行,在缓缓而行间,你便与小街结下了一点点缘分。

你还要留心面朝小街的那座老门楼。老门楼也许有一两座石狮也许没有,但它上面必

定有几块用青砖雕刻成的图画,它们被称为砖雕,它们不单单是为着装饰,它们常常成为

小街的向导,让从这儿走过的人,保留一种刻意的惊奇和猜想。这样的门楼,黑色的木门

是一直紧紧关着的,你问不到,这座门楼是谁家的门楼,谁家的门楼可以这样长时间展示

那旧时的生活和风格,谁家的门楼似乎想敞开却欲言又止如此守住它的沉默与秘密。但只

要你询问,你就会加深对小街的感受。

也许,你还要留心小街中间的那口青石井栏,那口井栏下面,井水是枯竭了,还是仍

然一泓如碧,这都不要紧,你要做的是反复察看井栏上每一道绳痕,它们总是按照一个固

定角度深入青石当中。你能知道这些绳痕经年累月天长地久,你却不知道究竟其中哪一道

痕迹出自于少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哪一道痕迹出自老妇苍老的十指。小街上百年来的日常

生活细节,有一部分镌刻在井栏的青石上。它的深刻之处,正是它的模糊不清。因为所有

的日子都被一根牵扯着吊桶的麻绳无头无绪地消磨殆尽,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哪桶水用

来煮茶酿酒,哪桶水用来洗菜做饭。哪桶水用来洒扫。哪桶水用来清洗?你不知道并非你

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

现在你肯定要留心于那位坐在小街上的老阿婆了,你当然会走过去与她说话。可惜她

听不懂你的外乡人的语言。她点了很多次头,又摇了很多次头,这样你对小街上的老阿婆,

终于也一无所知了。老阿婆自然梳着她从嫁到小街时就梳着的发髻,老阿婆自然穿着她成

为小街的媳妇时就穿着的蓝布衣衫,老阿婆手腕上自然还戴着那副绿玉镯,这也许是她对

家族和亲人最重要的纪念,

老阿婆老了,她可以安闲地坐到小街上回忆故事了,她的故事漫漫无边,她从早到晚在那儿想呀想呀,不知在哪里断了,又不知从哪里接了过来。她的

故事不是讲给小街上行人听的,她是讲给小街听的,也是讲给自己听的。你看到老阿婆身

边或许有一只绣架,她手上或许拿着一根绣针牵着一根绣线,这是她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 儿,于是老阿婆和她的绣活儿,也便成了小街不变的故事,你从老阿婆面前走过,你甚至

是可以把这个故事带走的。

3

你走完小街时,小街上空的天色晓了,高高的风火墙。连同爬在上面的藤萝,将暗影飘落在小街的青砖上。踏着小街的影子,你还想寻找什么呢?

后来,小街转角处,一盏夜灯亮了。后来,小街在你走后,冷清入梦了。

(选自《200l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八、作文(70分)

22、请以“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18.文中最能体现江南小街风貌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表现出江南小街的哪些特点?(6

分)

答:

19.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要是你不走走这样的小街,那就不能说你的脚在江南走过。”文章开头处这句

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

(2)“你不知道并非你的浅薄,是你的眼睛透不过日子的平淡和琐碎。”这句话的含

义是什么?答: 。

20.文章大量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来描写江南小街。试从前5节中举一个例子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

21.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老阿婆”,这个人物有什么特征?写她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4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卷纸

一、二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三、文言文翻译(6分)

11. ① (3分) ② (3分)四、名句默写(8分)

12 ① ②

③ 。④ 。⑤ , 。 ⑥ , 。 五、诗歌鉴赏(6分)

13、(1) (2分)

(2) (4分)六、现代文阅读(18分) 14、 15、

16、 (6分)

17、 (6分) 七、现代文阅读(22分)

18、 (6分) 19.(1) (2)

(4分) 20.

(6分) 21. (6分) 八、作文(70分) 写在作文纸上。

省前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基础知识(21分)

1.D(A芜(wú)杂,踮脚(diǎn) B缱绻(quǎn)C玲珑剔(tī)透) 2.C(A蛰居 B压榨 D别出心裁、祸起萧墙)

3.D(A“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B“相见恨晚”形容人与人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一般不用于人与物的关系;C“春意阑珊”是指春意已经接近尾声了,与

5

题稚川山水篇五
《高二语文必修五一二专题练习》

高二语文必修五一二专题练习(一)

一、语言积累。(18+5+16)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浩瀚(hàn) 红缯(zēng) 乳媪(yùn) 槲寄生(hú) ....

B.笑靥(yàn) 汰渍(zì) 草蓐(rù) 逶迤( wēi) ....

C.险衅(xìn) 锦囊(náng) 札记(zhá) 龟裂 (jūn) ....

D.嘶哑(sī) 谂知(niàn) 铁臼(jiù) 白泠泠(líng)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优渥 希冀 营头微利 浑浑噩噩

B、盘桓 修葺 茕茕独立 举案齐眉

C、拙劣 螫针 桂影斑驳 姗姗可爱

D、震憾 胸臆 日薄西山 皇天后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最 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

②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 的领域。

③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 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

④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A 简约 涉足 瞩目 质疑 B 简洁 涉及 注目 质疑

C 简洁 涉足 瞩目 置疑 D 简约 涉及 注目 置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

B 今天是中秋节,无法回家的同学聚在一起,又唱又跳,享受天伦之乐。 ....

C 对灾区人民,首先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就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

D 同学们对如何用好《语文读本》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后我想补充两点作为抛.砖引玉吧。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无论静止和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错乱。

B 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C 《全宋诗》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北京大学古典文学研究所经过八年努力,终于日前告罄。

D 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量和感冒诱发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1/25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像眼镜蛇一样外无一失。”

B 多数动物不像蓑鮋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

C 像火焰,像钱币,像玫瑰,像河流,像死神玄虚的印符等等„„那些图案,始终受到造物主的青睐。

D 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处于同一个平面,像狮、虎、狼、豹。

7.下列6个句子的顺序已经被打乱,请揣摩句意及句子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排列。 ①自然是美的,自然的规律也是美的,所以亚里斯多德说,完美的天上物质构成的天体的运动轨道,必定是完美的曲线。

②那位对比例和数字情有独钟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进一步认为,整个宇宙就是一种和谐,就是一种数,在数字之间有着能够产生和谐关系的比例。

③据说他发现了黄金分割比例,即使在今天,那些残存下来的,在长、宽、高三个方面的尺寸遵循这种比例建成的希腊神庙还会在现代人的心灵中引发出巨大的肃穆感和美的战栗。

④希腊古典时代的大哲学家们认为,美在于和谐,美应当是完美的。

⑤古代思想家把美与和谐画上等号。

⑥而最完美的曲线,就是圆,所以所有的天体都是以圆轨道运行的。

8.名句默写(16分)

(1)既无伯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 ________; ,形影相吊。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

(4) ,黄花地,西风紧, , ,总是离人泪.

(5)但以刘 , ,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6)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 :此恨谁知。

二、阅读理解。(16+8+15+12)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16分,每题4分)

①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螫针。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的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的疱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

的脚后跟。母亲骄傲,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②甚至大地都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受孕的标记。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趼。镰刀的弧光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明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印,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重新填满的脚印。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③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④中学地理课本向我展示由外太空拍摄到的卫星图片:藏蓝的深渊里,地球孤独地转动,布满褐色的古怪斑纹。这是人类偷偷登上神的瞭望台,模拟神的视角──我们谓之的广大世界,不过是神铺在桌面的一张地图。

⑤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9.第①节并没有明确说明斑纹是如何“对称设计”的,那么该如何理解 “斑纹,对称设计”? 请简要分析。

10.如何理解“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在死之前,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11.如何理解“因为距离的遥远,在神眼里,我们,不过是一些斑点” 这句话的内涵和表达作用。

12.选文第 ②段到第⑤段是如何拓展斑纹的范围的?结合全文,我们应如何理解“斑纹”?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3.这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的顺序是 。(2分)

14.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6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9题。(15分)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凭几学书 几:茶几 .

B.述诸小妹语曰 述:转述 .

C.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还有 .

D.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古称伞 .

16.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妻来归 ②吾妻归宁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17.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 ②室坏 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 ③吾妻死 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19.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20.翻译。(12分)

(1)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四、表达运用。

21.根据例句提供的思维方法,自选两个成语,分别再写一段话。(10)

例:锱珠必较——细致、严谨、精确,永远和成功连在一起。因此该计较的就绝不能马虎。锱珠必较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题稚川山水篇六
《山东省邹城六中2013届九年级4月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邹城六中2013届九年级4月月度检测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一、积累运用(15分)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景秀丽。以“三孔”“四孟”和水浒故地为代表的独特人文景观与微山湖、京杭大运河和“岱南奇观”峄山为代表的优美自然风光交溶辉映,相得益zhāng。亲近自然,谛听天籁,.

观赏奇山异水,尽享明月清风。

谛 听 相得益zhāng 改 2.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

①《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 _ __。”

②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木兰诗》表现战斗激烈悲壮、战斗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和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⑥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读书学习的经典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4.《繁星》、《春水》是冰心的两部小诗集,诗集中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 、 和自然的歌颂。(2分)

5.从1948年起,每年的5月8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这天订立为“世界微笑日”。的确,每一个

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

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

请为世界微笑日设计一些恰当的活动(请至少写出两个)并拟一则主题标语。(2分)

设计活动:

主题标语: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2题(15分)

(一)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6.作者所观景色有哪些?(1分)

7、诗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

②陶后鲜有闻: .

③而名之不可: .

④莫能肖也: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善绘者以意取似

10.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11.(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20题(30分)

(一)作为“发生”的智慧

郭继民

①众所周知,智慧是无形甚至神秘的,然而它又确实存在。智慧存在于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智慧存在于“发生”之中,或者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

②之所以说“发生”是智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因为“发生”是检验智慧与否的试金石。平时,人们习惯于把知识、聪明(脑子反应快)与智慧等同起来。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谈起来滔滔不绝,看起来很有知识,人也聪明,但当碰到具体问题时则会卡壳,误了大事。这显然称不上智慧。看看历史,赵国的赵括人很聪明,记忆力超强,谈起兵法头头是道,但真打起仗来一败涂地。三国的马谡,“口头兵法”也相当娴熟,但最后却被“口头兵法”误了性命。可以肯定,这样的人即便今天仍为数不少。可见,仅仅靠“不在场”的谈论是无法检验智慧与否的。只有在正在发生的具体场景中,才能真正辨别一个人是否智慧。

③智慧似乎总是隐藏的,具有大智慧的人日常行为与常人无二。然而,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智慧之光则会闪现出来。这里的关键时刻,强调的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场(禅宗尤其强调“当下见性”)。人们赞叹某人具有大智慧时,也总以其在关键时刻的“现场作为”佐证之。譬如,“千钧一发之时”,有智慧的人总能沉着冷静、当机立断,作出恰当合适的选择。倘若事情已经结束,大部分人都能作出正确选择,“事后诸葛亮”的做法显然谈不上智慧。智慧的“发生”特征表明它并非凝固的储藏品,而是处于流动中的“生成”。

④智慧如此诱人,如何才能得到呢?答案是凭借“智”和“慧”。这样回答似有循环论嫌疑,其实不然。因为这里的“智”和“慧”非彼“智慧”,我们平常连用的“智慧”乃追求之果,而此处之“智”和“慧”则为“智慧”之因。

⑤先说“智”。以字形看,智从“知”从“日”,说的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言“学而时习之”,《大学》曰“格物、致知”,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日知录》(“日知”,“智”也),都强调了知识学

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知识(智)乃通往智慧的必要阶梯。很难想象,有大智慧的人没有任何知识。

⑥再说“慧”。以字形看,慧从“彗”从“心”。“彗”,扫除义,与“心”合,意为净心。在佛家看来,达到“慧”须靠“时时勤拂拭”的不舍修行,亦即实践。也就是说,要得到智慧,必须将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脱离实践,智慧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临“千钧一发之时”不可能有智慧之举。

⑦在“慧”的亲身实践中,尤其应重视“慧”的“修心”含义。修心,就是要时时清扫蒙在心灵上的灰尘。只有心明净了,才不为陋见、邪见所迷,才能达到澄明状态。清除陋见、邪见,首先要求加强道德修养。无德之人的聪明不过是“狡猾”,何谈智慧。

⑧由此可知,追求作为“发生”的智慧,既离不开渊博的知识,也离不开丰富的实践和心性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在于扩大视野,丰富的实践在于提高能力,而心性的修养在于培育崇高的品德和开放的心灵。只有把知识、实践和心性结合起来“修炼”——悟理、修慧、修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也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随时调动这种作为“发生”的、圆融无碍的大智慧。

——《人民日报》(2013年04月11日)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3.第②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得到诱人的智慧?(3分)

15.“可见,仅仅靠“不在场”的谈论是无法检验智慧与否的。只有在正在发生的具体场景中,才能真正辨别一个人是否智慧。”依照作者这一观点来衡量,请举一个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体现智慧的例子。(5分)

(二)一条红围巾

崔浩

①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母亲日夜劳作仅够生存而已。小男孩很是懂事,他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回报母亲的厚恩。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善良的女教师,知道他家的艰难,常常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

②冬天,一天上山砍柴的母亲不小心划伤了脖子。由于天冷,伤口一时很难愈合。小男孩心急如焚,却有心无力。

③数学老师围着一条漂亮的红围巾,火一样的颜色让人感到温暖又舒适。小男孩想: 。但他只是想想而已,一条围巾的钱,对他来说是昂贵而可望不可及的。

④然而有一天中午,他回校取遗忘的东西时,他一眼就看见了挂在铁丝上晾晒的红围巾。四周无人,他的心紧张地跳动起来,母亲的疼痛和他对母亲的担心占据了上风。终于,他取走了那条围巾。送给母亲时,他谎称捡来的。母亲微笑着围上围巾,什么也没有说。

⑤每次上课,当他看到数学老师白皙的脖子冻得发红变粗时,他惭愧而又不安地低下头。而数学老师依然微笑如故,十分认真地讲好每节课。

⑥整个冬天,母亲形影不离地围着围巾。他感动欣慰的同时始终无法正视的是数学老师爱怜的目光。她一如既往的对他关爱有加。直至第二年毕业时,他才鼓足勇气向她说明了真相。

⑦她笑而不语,领他到她的房间,打开皮箱,里面叠得整整齐齐的正是那火红的围巾。他惊呆了,母亲这时从屋外走进来,告诉他说:“孩子,我早就知道你拿的是你老师的围巾。为了让你放心,我就又买了同样的一条围巾,把那条还给了老师。老师怕你多心,宁肯一个冬天不围围巾,自己受冻。她是为了能够让你安心地学习,不增加心理负担啊!”

⑧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委屈和顾虑,母亲的隐瞒和欺骗,老师的受冻和假装,都是无须言明却沉重无比的厚爱。一条围巾,他传递给母亲,母亲传递给老师,老师又传递给他,是怎样一个用爱心织成的同心圆啊!

⑨他终于毫无顾忌的放声大哭起来,母亲和老师也释怀地流下了眼泪。三个人用善良和关怀互相交织成两条围巾,他们的眼泪都是一颗晶莹的爱心。

16.请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小男孩在下面不同处境中的心理。(4分)

①母亲划伤脖子时:

②回校取东西,看到老师的红围巾时:

③看到数学老师白皙的脖子冻得发红变粗时:

④母亲和老师道出真相时:

17.根据第③段的内容,揣摩此时小男孩的内心想法,在横线上补全一段话,请将答案写在下面。(3分)

18.如何理解第④段中“母亲微笑着围上围巾,什么也没有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

题稚川山水篇七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同步阅读测试题》

三年级语文(上)课外阅读知识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阅读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精神,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能力。今天,就让我们从熟悉一些优美的诗句、文章开始,来进入“阅读”的世界吧!

一、选一选,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 ×5=15’):

1、《回乡偶书》的作者是( )

A、陶渊明 B、李世民 C、贺知章 D、李白

2、下列不是张秋生《写给我的同学们(组诗)》中内容的是( )

A、狗尾巴草 B、紫云英 C、呼号 D、数年轮

3、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曾写过《秋浦歌》、《客中作》等优美诗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

A、《边词》 B、《静夜思》 C、《题稚川山水》 D、《江南春》 4、“ ,玉碗盛来琥珀光”是李白《客中作》中的名句。( ) A、兰陵美酒郁金香 B、江城吹角水茫茫

C、松下茅亭五月凉 D、遥忆青青江岸上

5、《忆江柳》一诗的作者是( )朝大诗人白居易。

A、晋 B、唐 C、北宋 D、南宋

二、判断,读一读,如果下列描述正确,请在括号内打“√”,错误请打“×”(3’ ×5=15’):

1、《童趣》主要是写“我”逮蟋蟀、养蟋蟀、斗蟋蟀、为蟋蟀复仇的事。( ) 2、“拥有一堆玻璃球,而推动一种趣味、一种精神,我不知道这对现代孩子

意味着什么。”是《琉璃球》一文中的内容,作者把“琉璃球”戏称为“蛋蛋”。

( )

3、“你说,树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在作者林高的眼里,这个答案是“动”。

( )

4、苹果削了皮,就会渐渐变色;削了皮的苹果放在不同的地方,会变成不同的颜色。 ( ) 5、《寻找“瞌睡虫”》这篇文章是以《西游记》中“瞌睡虫”的传说开篇的。

( )

三、配对连线,请把文章的的题目与内容用线连起来(4’×5=20’):

《珍惜》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想当作家》 “一个眼盲的小姑娘说:如果问我什么是最大的幸福„” 《纸船》 “在庄严的时刻里,面对崇敬的长辈„„”

《花的沐浴》 “作文得了全班最高分,心里从此敞开一扇门„„”

《少先队短歌》 “小雨点为他们从头淋下,她们口里轻声地唱着歌„”

题稚川山水篇八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1》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彳亍(chù) 颓圮(pĭ) 青苔(tái) 怒发(fā)冲冠 ....B.箕(qí)踞 忸(niǔ)怩 麦糟(zāo) 被八创(chuāng) ....C.戮(lù)力 目眦(zì) 瞋(chēn)目 不敢忤(wǔ)视 ....D.百舸(kē) 拊(fǔ)心 淬(cuì)火 夜缒(zhuì)而出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奇葩(bà) 菲薄(fěi) 解剖(pōu)堕入地狱(zhuì) ..

B.瞋目(chēn)陛下(bì) 屏息(bǐng)长歌当哭(dàng) ..

C.颓圮(pí) 作揖(yī) 浸渍(zì) 叱骂(chì) ...

D.叱咤(chà) 团箕(jī) 绯红(fēi) 遏止(â) ..

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惆怅 杀戮 廖廓 暗然神伤

B.云霄 绿草如茵 挖墙脚 殒身不恤

C.和蔼 搅绊 孺子牛 竹蒿

D.凋谢 佳肴 残无人道 嘻笑怒骂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 ....

B、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始征收卡莱OK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C、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

D、在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的演讲比赛中,刘和珍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

B、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

C、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D、一些作家急于求成,缺乏“坐冷板凳”的精神,以出版发行为目的,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其作品缺乏对人性的深度和广度的反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6题。(10分)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6.诗歌前两句是怎样写景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7.名句填空(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 , 二三其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26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

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

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

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

B.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

C.欲诛有功之人 诛:惩罚 .

D.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接近、沾染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得复见将军于此/樊哙覆其盾于地 ..

B.以待大王来/请以剑舞 ..

C.与之同命/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 劳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饮之 ..

10.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的一组是(4分)( )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的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永 恒 的 母 亲

三 毛

①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作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8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到欧洲探望荷西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碎心的旅行。荷西的意外死亡,使得父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题稚川山水篇九
《七年级期中测试》

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2015.11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21小题,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下列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4分 )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lǒng( ▲ )着一层薄(A báo B bò)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bī( ▲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A yūn

B 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古诗文默写( 8分 )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③ “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④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⑤《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悠长的钟声在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 ) ②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③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 ) ...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⑤饭疏食饮水( ▲ ) ⑥博学而笃志( ▲ ) ...

4、下列“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2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下车引之 C.曲肱而枕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名著阅读 ( 4分 )

某日,牧人吆喝着把羊群赶回羊栏,其中一只羊贪吃牧草,磨磨蹭蹭,远远地落在了后面。牧人朝

它掷了一块石头,不偏不倚,正好打断了山羊的一只角。他恳求山羊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主人。山羊回答

说:“即使我不说又有什么用呢?我怎能隐瞒得了呢?明摆着的事实有目共睹,我的角确实被打断了。”

①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②你还知道《伊索寓言》里哪些有趣的故事?请列举两个。(2分)

6、综合性学习(6分)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我校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

务。

①【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11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礼仪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

备邀请德高望重的语文特级老师李墨担任点评嘉宾。

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应该怎么说?(2分)

②【活动二】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以临时抽题的形式进

行。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右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2

分)

③【活动三】提出建议。我们要做“兰心慧质,内外兼修”的学生,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一些同学

不讲礼仪,不讲文明,请你指出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2分)

①不文明现象:

②整改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 21分 )

1

(一)关于“读书”的主题阅读(9分)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

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

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

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

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

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

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

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

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

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2012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

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

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

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

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

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

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

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

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2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和我们

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

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

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

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7、 根据材料一回答什么是阅读?(2分)

8、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

9、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10、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分别给下列对象提一点建议。(3分)

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 ▲

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 ▲

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 ▲

(二)早点摊上的一课(12分)

颜育俊

丁零零,一阵闹钟硬生生地把夏至从寒冬的梦中拽了出来,此刻,闹钟才指向凌晨四点,夏至就得

睁开眼睛回到现实。他要在十分钟内完成穿衣、洗脸、刷牙等一系列动作,然后与妻子一起生火、揉

面、蒸馒头炸油条。

六点之前,夏至吐着满嘴的热气,拉着早点摊的全部家当赶到信诚中学门口时,太阳才懒洋洋地钻

出了地平线。几个早点摊像是约好似的,几乎同时把板车停在自己的位置上。街上罕有行人,许多人还

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发出惬意的鼾声。摊主们一早上的营生就在这瑟瑟寒风中开张了。

把一切准备妥当,便有学生背着书包睡眼惺忪地从摊前走过。刚开始,学生们会围着桌子,慢条斯

理的品尝着牛奶、面包和油条的美味。迟一点,学生们吃起来就有点狼吞虎咽了。再迟一点的学生,通

常是付了钱后,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牛奶,一边啃一边跑进校园。此后没几分钟,早自习的铃声就响

了。

这铃声仿佛战场上的鸣金声,摊主们纷纷整理行当,准备收摊。夏至却不忙,为了再多挣几块钱,

他总要再坚持一会儿。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还会有两个学生在他这里买早点。他们是夏至的常客。

这一天,早自习的铃声响过不久,从校园里走出一个老师模样的人,直奔夏至的摊点。夏至忙迎上

去,以为是来用早点的。

那老师却问,别人都收摊了,你们怎么还没动静?

夏至说,再等等,还会有生意的。

老师说,我知道你要做谁的生意,等一下我借你的地盘给他们上上课好吗?

夏至愣了一下,说,我这里又不是教室,怎么能上课呢?

老师笑着说,只有你这里最适合,等会儿你还得配合我呢。

夏至支支吾吾地说,我又没有当过老师,咋配合?

老师说,别紧张,到时候你看我的眼色行事,我问你什么,你如实回答就可以了。

不一会儿,两个学生有说有笑地在夏至的摊前停下,发现有老师在,转身想溜,老师微笑着叫住了他

们,说,还没用早点吧,老师今天请你们。

哪有迟到了老师还请自己吃早点的,这算啥惩罚手段?两个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面面

相觑,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老师把他们拉到桌旁,说,想吃点什么尽管点,老师今天保管你们吃饱吃好。

在老师说着的当口,夏至已经把早点端上来了,每人两个香肠包,一瓶牛奶。他们每天点的都是这两

样。老师则要了两个面包和一碗豆浆,一边吃,一边跟他们说话。两个学生咬着香肠包,脸上不时露出

痛苦的样子,好像面包没熟似的。夏至觉得好奇,就凑了过来。

老师说,师傅,你也坐吧,我们一起说说话。夏至坐了下来,很不自然。

老师问,师傅,你每天几点起床?

夏至说,四点。

3

夏至话音刚落,两个学生“啊”了一声。老师看了一眼学生,继续问,怎么这么早?

夏至说,这些早点都是早晨现做的,迟了就来不及了。

老师接着问,你就没有想过迟点起床或者偷一天懒什么的?

夏至说,迟点起床或者不起床,早上的生意就耽误了。我们要过日子,还要供儿子上学呢。

老师又抬头看了一眼学生,问,你们吃饱了吗?

学生啄米似的点着头,说,校长,我们饱了,谢谢你,说完,像一阵风飞进了校门。

夏至仿佛见了亲人解放军,拉住校长的胳膊说,原来你是校长啊!

校长笑笑,你来这儿摆摊前我就在这里当校长了。

夏至说,校长,我儿子马上要小学毕业了,能到你们学校上中学吗?

校长说,欢迎啊,到时候找我就是了。

夏至问,听说你们的学费很高,像我们这样的收入能供得起吗?

校长拍拍夏至的肩膀说,今天你给我的学生上了一课,你儿子的学费我给你减半,放心来就是了。

第二天清晨,两个学生早早就来摊上吃早点。寒风中,夏至望着他们红扑扑的脸上写着甜甜的笑意,

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为儿子找一所好学校一直是夏至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11、仔细阅读文章,根据下面的内容提示概括故事情节(2分)

夏至早起出摊——______——夏至等候“常客”——_______——学生醒悟早起。

12、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3分)

学生啄米似的点着头,说,校长,我们饱了,谢谢你,说完,像一阵风飞进了校门。

13、请说说文题“早点摊上的一课”的含义?(3分)

14、仔细研读课文,你赞同文中校长的教育方式吗?并说说你的理由。文章结尾说“为儿子找到了一所

好学校,这个梦想实现了。”结合全文你认为怎样的学校才算是一所好学校?(4分)

三、古诗文阅读( 14分 )

(一) 古诗赏析(4分)

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

15、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顺序写景手法?(2分) 1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二)宋太宗学书(10分)

太宗朝①,有王著者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③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

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

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朝,临朝,统治。 ②右军:指王羲之 ③听

政:处理政务

17、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

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断2处)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有王著者学右军书( ▲ ) ②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 ..

③或询其意( ▲ ) ④太宗遂刻意临学 ( ▲ )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完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1、请以“这里也有乐趣”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个人

相关信息。

4

题稚川山水篇十
《唐》

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答者: woaibeilu | 十二级 | 2011-4-14 19:07

思乡,常用“月”作为意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 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4-14 19:51

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答者: woaibeilu | 十二级 | 2011-4-14 19:07

思乡,常用“月”作为意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 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 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

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5410.html

    【题稚川山水】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