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松树打头诗句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一
《关于松树的诗句》

关于松树的诗句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咏寒松诗

【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孤松

【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松

【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

【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 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二
《松树古诗》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 远 山 上 松 , 隆 冬 不 能 凋 。 愿 想 游 下 憩 , 瞻 彼 万 仞 条 。 腾 跃 未 能 升 , 顿 足 俟 王 乔 。 时 哉 不 我 与 , 大 运 所 飘 摇 。

乐府 艳歌行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魏 刘桢《赠从弟》三首之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南朝 梁 范云《咏寒松诗》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全唐诗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柳宗元 孤松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李商隐 高松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夏言 九里松

百盘云蹬八千峰,飞盖穿行夹道松。长昼风雷惊虎豹,半空鳞甲舞蛟龙。江涛夜合秋声壮,湖雨春添黛色浓。欲籍丹青图直干,恨无韦偃得相从。

李商隐《题小松》: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甫 严郑公阶下新松

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何当一百长,欹盖拥高檐。

白居易 涧底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谕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黄宪贤,牛衣寒贱貂禅贵。貂禅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

沈沈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三
《有关松树的诗词》

有关松树的诗词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黄山松诗三首

黄山松----徐速之

百代千年立险峰, 挺身昂首傲苍穹。

惯和狂风暴雨战, 常在雷霆闪电中。

载雪披霜颜不改, 吞云吐雾气从容。

一尘不染高风格, 万绿丛中独见雄。

黄山松----肖俊飞

搅云蔽日碧重重, 意态超然立万峰。

怪道谈龙龙不见, 一齐化作此山松。

黄山松

娟娟玉屏迎客松, 轻舒翠袖美姿容。

迎来春色送秋去, 年年月月接宾朋。

《涧底松》

唐. 白居易

(1)铮铮铁骨傲苍穹,霜雪奈何不动容。满目山河无障碍,且登高处一盘恒。

(2)一身正气两袖清,傲骨凌峰石上生。横眉群山千秋雪,笑吟长空万里风。

(3)曾云舒卷荡峰清,角立危峦气不平。奇响滔滔天地壮,风云万变自峥嵘。 松树的品格

松树是种子植物,常绿乔木;皮呈磷片状,针型的叶子,雌雄同株;它不必有温存舒适的生存环境,总是笑傲悬崖峭壁,冲天直立,超群脱俗;它偏爱品尝风霜雨雪的味道,喜结红梅为侣,练就了一身的傲骨;它那如铁的枝头,散发着冲塞天地的正气;它那似铜的躯干,蕴涵着蓬勃向上,倔强峥嵘的品格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四
《关于松树的诗》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贫,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五
《松树——诗歌》

松 树

半山腰,挺立着一棵松树 就像一团绿色的雾

是保护山岗的卫士吗

那样挺拔威武

曾经这里有一场浩劫

震响了整个山谷

山峦崩裂

松树失去了半边泥土

松树并不畏惧

用力将另半边根伸向更深处 像位“独脚将军”矗立在山中 用一只“脚”承担两份重负

磨炼使他坚强

失去更让他富足

从此,松树更加健壮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六
《关于松树的诗句》

关于松树的诗句 松树

【唐】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咏寒松诗

【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孤松

【唐】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 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松

【宋】吴芾

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

咏松

【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 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七
《松树中心学校中国梦诗歌朗诵简报》

简 报

守时诚信,勤奋踏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经典诗歌朗诵大赛

为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9月30日松树中心学校组织开展了“守时诚信,勤奋踏实,为实现中国

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主题的经典诗歌朗诵大赛。

比赛分中学组和小学组进行,有个人朗诵、集体朗诵。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朗诵会中,各班学生们以优美的语言,充满活力的表现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赛场气氛十分热烈,精彩的朗诵不时博得阵阵掌声。

通过此次经典诗歌朗诵大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经典的情感、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朗诵技能。表达了全体师生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展示了青春和活力。

松树中心学校政教处供稿

2013.9.30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八
《鉴赏诗歌语言》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九
《诗歌鉴赏常识》

诗歌鉴赏常识

一、考纲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象即为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象”,就是“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常见题型】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二)、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分析意境特点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冷清、凄凉、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肃穆、闲适、恬静、安谧、淡雅、缠绵、清新、明丽、绚丽、 壮丽、秀美、恬淡、朦胧。

【常见题型】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例:(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山居即事》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2、概括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而《山居即事》中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

3、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山居即事》一诗根据诗歌幽寂澄淡的意境及诗人的风格可以体会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简而言之,三步可概括为九个字: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例1、下面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参考答案】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4福建)

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凄凉。夜很深了,主人公准备铺床睡觉,

只见清冷的月光从窗外梧桐叶的缝隙中漏射下来,照在凉冰冰的床上.诗人借助凉床梧桐月影,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意境氛围.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三)、关注四类语言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 ,“鸿雁”指书信。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四)、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

1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效果: ⑴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

2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友情

效果: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3叠字 重叠使用词语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效果: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4纯用名词组合(列锦)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效果: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四、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一)鉴赏诗歌的观点态度

诗歌是表情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诗人表现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及对人、事的看法。古代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有哀怨、激愤、忧愁、欣喜、欢快、向往、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等。通过这些情感可以折射出对人、事的观点,或不满,或歌颂,或赞同,或反对„„

例:(2006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

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例:(2006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元曲[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本题要求分析的思想情感就包含了观点态度,喜爱自豪是情感,超然物外就是处世的观点态度。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有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其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如何迅速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呢?

(1)审标题。古语有云:“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诗词当中有些标题就是题眼、诗眼、词眼,通过标题就能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高考题),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张籍的《秋思》(2004年全国卷),考生如能抓住题目当的“喜”、“览古”、“送”、“闻笛”、“咏”、“怨”、“思”等,这些,字词都与诗歌内容紧密相连,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词义上的暗示性,考生若能带着这些思考来读诗,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看作者。有名的作家大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的风格,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前者热烈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者沉郁顿挫,充满现实主义风格,两位诗人的诗作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3)看序言和注释。有些诗歌在诗题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为序言,它的作用不外乎点明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如2006年全国卷所选黄庭坚《题竹石牧牛》中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就给了考生在诗歌内容上很大的指向性。注释虽短短一两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义,为进一步深入分析鉴赏诗歌做准备。

(4)抓尾联。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最后抒情议论,画龙点睛,这是中国诗歌的一大特色。尾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在鉴赏中要特别注意。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尾联“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就很清晰地展露了词人颠沛流离后枯槁的身心。王维的《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能清晰可见的是王维厌恶官场、钟情山水的人生理想。王冕的《墨梅》尾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写的是自己品性高洁,被诬陷入狱,但无人来替自己雪冤,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内心凄恻的感情。

表达技巧包括两个方面,即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包括两大内容,即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诗词的艺术手法主要有:①动静互衬手法,②虚实结合技巧,③色彩搭配艺术,④远景近景层次,⑤情景交融运用,⑥明写暗写处理,⑦俯仰角度变换,⑧修辞手法使用,⑨典故谐音运,⑩含蓄空白技巧。艺术手法当然不止这些,还有象征、搭配、衬托、对比等等,它们也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有交叉有融合,在复习备考时,有必要对各种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做到这一点,什么题型的诗词赏析都可以应付自如。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

(一)表达方式之记叙

▲叙述 ●赋

赋是直接叙述或描写,不用明比或暗比。用赋来写的,其中也可以夹着比喻。如杜甫的《北征》:“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诗中讲肃宗至德二年八月初一,杜甫要北去回家探亲,又写—路上他看见的景物,是用赋的手法。赋既可以写景、叙事,也可以述志抒情。后来赋发展成了一种文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二)表达方式之议论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篇十
《古诗》

编入小学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和谐、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丰富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吟唱古今。诗中的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愉悦学生的心灵。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其实,许多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古诗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一、教师作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

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将诗与画巧妙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2、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6月西湖荷风送爽、荷叶接天、荷花映日、红绿相间、美不胜收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和描写,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画面色彩淡雅渲染,虚实相衬,学生在诗画的对照中,引导心灵奔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3、师生同画。

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品味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3步读诗作画。第1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 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2步,读完第

1、第2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3步,读3、4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

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4、学生自画。

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峰回路转,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2、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现感情,诗尤其需要。我国古代作家、评论家观点也非常鲜明:《毛诗序》的作者说:“读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蹉叹之,蹉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是有名的“诗言志”的主张。这里所说的“志”就是“情”或“情感”。因此,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所以在古诗教

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做:

一、从主题展开。面对奇特的自然景观,变幻的社会生活,曲折的个人经历,无论谁都不禁心生感慨,嗟叹不已。于是,面对同一轮圆月,多少诗人写下自己心中情;面对同一处庐山,多少诗人表达出心中感慨;面对一次次朋友的分别,多少诗人描绘了对友情的眷恋。这种围绕同一主题而抒写的诗作,在诗歌的宝库里比比皆是,只要加以恰当的运用,就会对学生情感的触动作用巨大,意义明显。如教学《村居》这首古诗,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2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醉”的理解是“让人陶醉”,究竟是哪些景物让人陶醉呢?结合学生学过的描写春光的诗句,学生纷纷回答,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黄柳绿时”„„对春天赞颂的情感,一触即发。在诗句诵读中一次次撞击儿童的心胸,以一首整合多篇的呈现方式,让生情与诗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从作者展开。一篇诗作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时空情绪的宣泄,而诗人情感的河流前后绵延,终其一生。苏轼在人生各个阶段写给弟弟苏辙的诗无不体现他与弟弟之间的

兄弟情深。因此,古诗教学中,可以抓住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相关诗作,凸现诗歌的情感基调。教学陆游的诗作《示儿》,我将陆游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数首相关诗篇一一引导学生诵读,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尽管诗句内容学生不能逐一细致入微的领悟,但诗句中蕴涵的强烈的忧民爱国的情感,高亢激昂的基调深深感染了学生的心灵,在一遍遍诵读中,诗人“长夜不眠”的爱国形象在学生眼前高大起来,与诗人内心深层情感的碰撞,让学生尤为投入,直至心潮澎湃,情感激荡,无法平息。不管是从作者出发还是从主题出发,起着精读一首,解读一组的作用。

3、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4、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6430.html

    上一篇:经典感伤语录

    下一篇:悲伤的诗词

    【表情松树打头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