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一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思想内容的方法技巧
一、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是: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该考点的能力层级为“E”级。我们在诗歌鉴赏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读不懂诗歌的内容,无法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如果“读懂”的要求都达不到,那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等其它要求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读懂”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⑴ 这首诗从哪些表现诗人与故人相会的喜悦之情的?在表达喜悦之情的同时,作者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从这样几个方面表现喜悦之情:①回顾过去与故人相逢的乐事,回忆过去种种美好的情景,当然是令人喜悦的,②描写现在相会时“情如旧”的“欢笑”,这是直接表现喜悦之情。③从留连秋山景色、不愿归去的描写中,看出了作者的喜悦。当然,在这首诗中,作者还表达了伤感的情怀。因为与朋友一别,相隔10年,虽然也像10年之前那样痛饮,但是10年的漂泊生涯,人已经是“鬓已斑”,漂泊的悲情尽在不言中。
⑵、“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尽管阔别10年,相逢时欢笑如旧,但是10年的别离,使人衰色尽显,这两句诗,一喜一悲,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漂泊动荡的悲凉感慨。
[思路点拨]从题目看,诗人在淮上遇到梁州故人,一个“喜”字将诗人与故人相遇的喜悦之情表露无疑。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个“喜”字,就武断地说这首诗全都是抒发喜悦之情的。因为这首诗毕竟还有“悲喜交集”的因素在。
总结方法(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例二]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于一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游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2)请分析“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乐观主义的斗争精神。
[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是完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刻画基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有尾联这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
[例三] 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明什么哲理?
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
(2)试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在诗歌结构方面的作用。
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用疑问的方式,引起了读者的悬念;同时它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形象刻画,又引发了下文的理性思考。
[思路点拔] 从诗作来看,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这个基本内容,读 者一般能根据字面推断出来。但是,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知作者想通过这种生活现象来总结一种读书的道理。如果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这首诗的本质。当然,读者也可以从诗中所提供的形象和所阐述的思考中,联想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引申出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
总结方法(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对于以景结句的诗歌,我们应该学会从结句所描写的景物中,揣摩景物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从中发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当然,以景结句,往往有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以乐(哀)景写乐(哀)情,一种是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如: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景结句的典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最后托出了一个以景结句的镜头:孤帆已经从视线中消失,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到滚滚长江不尽流淌。这是景,其中也蕴含着不尽的情:诗人送别朋友,朋友已经远去,而自己依依不舍,仍然伫立远望,把满腔友情也托付给滚滚而去的长江水。结句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令人赞叹。
以问结句是一种很独特的结尾,它可以达到一种欲说还休的艺术效果,许多诗人特别钟情于此。 如: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题目中的“泊”和诗中的“客”字,都表明了作者是漂泊在外,是羁旅游子。而“客”与“对愁眠”中的“愁”结合,就成为了“客愁”,这就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第一句、二句都借景抒情,这两句的景有什么不同?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第一句写景,“月落”、“乌啼”、“霜”这些景物,都带有凄凉的特点,从所见所闻所感的心情,
正面衬托了作者的“客愁”。
第二句写景,“江枫”、“渔火”这些景物,在月落乌啼这种幽寂的背景下,多少现出了些亮色和暖意,让作者似乎忘记了孤独伤感,但是,作者写如此景象,恰恰是为了反衬羁旅的客愁。
[思路点拨]题目已将所要叙写的主要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枫桥”点明泊船之地,“夜”点明时间,“泊”是事件,人物当作是作者自己了。你看,题目简直就是一篇微型记叙文。既然是“泊”,当然是飘泊在外的意思,没有谁是在自己的家里“泊”船吧,与此类似的有很多,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那么,张继在夜泊时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促使他写下了这千古的佳句呢?
方法总结(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几个字特别有助于把握思想内容,第二句中的一个“愁”字,感情显豁,似乎让我们摸到了一些门路。但是,这份“愁”属于那种类型呢?我们继续寻找。第四句中发现还有一个“客”字,“客”,飘泊、客居之意。将“愁”与“客”合在一起,就显示出了这首诗的主旨――游子飘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客愁。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⑴、“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请分析“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艺术特色。
这两句诗的最大特色就是数字的重叠使用,加强了情感的表达。“一叫一回肠一断”表现杜鹃鸟叫声的凄惨,使人肠断,而“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出在美好的季节中,自己对故乡美好的思念。 [思路点拨] 这首诗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自然,诗句明快,读来没有一般的思乡之作那种凄苦沉重之感。子规鸟这个传统意象,在这首诗中具有引发作者思乡之情的作用。 方法总结(四)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性意象”。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诗词中有哪些较为常用的传统意象呢?
植物类:一般有松、竹、梅、兰、菊、柳、桃花、海棠、牡丹、杜鹃花、梧桐、枫叶、落花等。 动物类:一般有鸿雁、孤鸿、鹧鸪、燕子、杜鹃鸟(子规、望帝、杜宇)、蝉等。
器物类:一般有羌笛、芦管等。
景物类:一般有浮云、霜月、夕阳、绿窗、字楼、西楼、东篱、南浦、新亭、关山、烟花等。 [例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渚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边”、“不尽”、“萧萧”、“滚滚”形象地描绘了林木无边、秋风吹拂、落叶萧萧的情状和长江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奔泻而下的气势。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已经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也暗含羁旅之愁、孤独之感,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滚滚不尽。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思路点拨]
这首于夔州的七言律诗,形象鲜明,语言凝炼,描写曲折变化,思想容量大,是杜诗中的精品,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联系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忧思仿佛无边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样无边无垠。
方法总结(五)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
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的味道。
就个人风格而言,李白的诗中往往流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诗风多以浪漫飘逸为特色。
杜甫的诗中处处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心志,风格多为沉郁顿挫。
就时代风貌而言,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这一时代的诗人所写的边塞诗,往往表现了人人志有沙场建功立业、视死而归的英雄豪迈气概,体现了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
宋朝是国家在民族的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说某一作家具有某种风格,并不意味着这位诗人的所有作品都具有这种格调。
比如,苏轼这位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悼亡词《江城子》悲戚哀婉感人至深,应不在李清照《声声慢》之下,反过来,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绝句》(生当人杰)所展现出来的雄奇豪放,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慨。这一点在鉴赏时应加以注意。
方法总结(六)巧分类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抒怀诗、边塞征战诗、即时感怀诗等。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了。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怀古”二字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诗,那么作者在这首词中是侧重于借古讽今还是借古言态呢?从下阕作者对周瑜的描写赞美中可以发现,原来作者咏史,想要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经固亭怀古》则既有借古讽今之意,又有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之心。 马上操练
[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字眼来表达的?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抒发作者搬家时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通过“移家别”、“系离情”、“相识”、“欲
别”、“频啼”等字眼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移家别”点明搬家的事实;“系离情”抒写不愿离去之情,正好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相识”点明与黄莺熟悉,更舍不得离开;“欲别”点明离别事实;“频啼”语义双关,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群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⑵、这首诗主要的特色是采用了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童话般的意境。请对此分析。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至于在他眼里,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那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例如,“系”字抒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也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啼”字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思路点拨]这首诗的情感关键字分别有“移家别”、“系离情”、“相识”、“欲别”、“频啼”这些字眼都把感情指向了“一离别”。实际上,这首诗作于搬家时,作者以此抒发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移家别”点明搬家的;“系离情”点明不忍离开;“相识”点明与黄莺很熟悉,更舍不得离开;“欲别”点明离开事实;“频啼”语义双关,一方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叫。理解这些词语,也就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新酿的酒没有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之为“绿蚁”。)
(1)前两句描写新酒的清醇,火炉的暖意,这样描写有什么用意?
首句写新酿米酒,细如绿蚁的浮渣尚未滤去,味美醉人。第二句温酒和取暧用的小火炉,渲染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有新酿好酒,有暧暧的好氛围,在这样的烘托之下,惟一缺少的就是两个好朋友举杯小酌。这两句表达了主人邀请朋友喝酒的诚意。
(2)结尾采用问句的形式,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结尾的问句,朴素自然,没有任何的矫饰没有虚情假意,是一种发自真心的诚挚的邀请,反映了作者与朋友之间亲切真挚的情意和坦诚。朋友收到这封邀请,酒未喝,心肯定先醉了,为这份真挚的友情而醉。
[思路点拔] 这是一首以诗代柬、邀友聚饮的诗篇,写得短小精悍。结尾的问句,实际上是对朋友发出的邀请。不管朋友来还是不来,作者真挚的心意,在这种质朴清新的询问中,已经表露无遗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之后,独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桃花”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作者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村的眼前实景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结合,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强烈愿望,作家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⑴、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征尘表示作者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了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⑵、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 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第四句转而写景,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二
《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中常见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 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但陈子昂《感遇》(其二)咏兰:“兰若生春夏,苹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凤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写兰叶的茂盛,领联叙兰花兰茎的艳丽,须联述兰在秋风中遭到打击,尾联叹兰的一生劳意无人理解。诗人通过对兰的咏叹,寄予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
3..写景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⑴写法:
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
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特别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
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后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表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想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于是喜悦之情随着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故乡。最后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⑵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
① 田园诗
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如东晋陶渊明一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表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典型的耕读生活。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代汉语词典》“田园诗”词条解释:“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动为题材的诗”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描写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表现盛唐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男丁戍边,田里只有妇孺老人耕种,土地荒芜,揭露战争带给农民的深重灾害。 ——反映了农村凋零残破的情景。
——闵农、怜民的思想感情。即对农民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官府的赋税徭役繁重,残酷剥削农民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示强烈的不满。
——对比农民的痛苦生活,为自己过着不劳而温饱的生活表示疚愧和自责。 ——讽刺嘲笑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识的城里富贵人家。
——把农家苦与王孙乐对比,表达希望农民与王家“不饥不寒,上下一般”的美好理想。 写田园诗的主要有:晋代陶渊明,南朝的鲍照、江淹、沈约、谢脁南北朝的庾信,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有王维、盂浩然,此外唐朝诗人张籍、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李绅、元稹、姚合、温庭筠、司马札、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杜荀鹤、颜仁郁、可朋、韦庄、王驾等。李白、储光羲、高适、杜甫、元结、袁高、戴叔伦、韦应物、孟郊、王建、颜仁郁都留下田园诗达到佳作。
② 山水诗
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
曹操《观沧海》——汉以前唯一完整的山水诗,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是汉以前所未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主要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唐代的孟浩然、王维、李白,宋代的杨万里和范成大等。唐代诗人几乎都写有山水诗,杜甫和宋代的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③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
——希望、喜悦之情 ,热爱大自然之情。
——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
——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
——怅恨离别,思念家乡。
(想象诗歌画面,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从动静、虚实、形、声、色、点线、面对比等去欣赏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和意象美,抓住诗眼挖掘深意)
4.边塞诗和战争诗:
诗文思路: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5.赠别诗和悼亡诗:
两类诗共同点:
① 较其他类属作品,情感更为挚厚、强烈。
——古语: “悲莫悲兮生离别。”
②展现出主体意愿与严酷现实的矛盾,前者 “欲留不能,欲舍不忍”,后者 “抚存感往,物是人非”,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 ⑴送别诗:
①重团聚、怨别离,诗中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思想感情:
A.建功立业的豪情 B.壮志难酬之惆怅 C.被贬之愤懑 D.忧国忧民之情.E.男女之情爱 F连年战争,有家难归之悲愤
②注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所蕴含之感情。
古人送别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
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
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 “人化的自然”,———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
③领会诗中典故含义。(注意注解提示或联想已学过的诗歌。)
④化用前人诗文,如:
萧萧斑马、携手相看泪眼——写离别 六郡良家子、霍去病、魏大——表为国立功之志向
⑤注意细节描写。
⑥注意谐音——“柳”谐“留”,“秋”谐 “愁”,“丝”谐“思”。“晴”谐“情”, “莲”谐“怜”,爱怜,借以表达爱情。
⑵悼亡诗——多是感怀亡妻之作。从魏晋南北朝潘岳悼亡妻的三首代表作起,后人感怀亡妻的作品多沿袭之,用"悼亡"为题。——悲叹“双栖一朝只”、“比目中路析”——表达悼亡的痛楚和哀伤。
①诗中所写地点或物象:
【地点】
⑴闺阁庭院———亡妻生前所生活的空间。——“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黯然伤神。
【物象】苔径凉阶、弱蕙衰兰、芜闺尘窗、孤帐空床、长簟床空、室虚悲风、残灯虚座、余墨遗芳、翰墨馀迹、遗挂在壁、朗月胧胧、针线犹存————物是人非,凄寂而清冷、衰颓而黯淡。
⑵墟墓间——怅恨阴阳两分隔,表现“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的伤逝之情。
【物象】坟、墟墓、落叶、孤魂、凄凄朝露、烈烈夕风。
【其他词语】茕茕 徘徊、踟蹰、不忍、未忍
②历代著名诗人如潘岳、鲍照、韦应物、孟郊、元稹、李商隐、梅尧臣、苏轼、黄庭坚,一直到明代的于谦和清代的吴嘉纪、厉鹗等,都有悼亡诗流传。
6.乡思诗、.行旅诗、记游诗。——表现愁肠百结,思乡怀人的主题。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②乡思诗还有写节日之乡思。如佳节、重阳、寒食。
构思上“以超极表至极”——把乡思之情推到极点之后,又往前推进,超过极点——虽有悖常规,却合情理。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书朔方》)划线句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乡思之情得到超强表现,微妙真实。
7. 咏怀诗——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也有的咏怀诗叹世道不予我生、伤夫妻离别、苦人生短暂(人生若尘露)、哀朋友遗弃,即抒发嗟生、忧时、愤世、疾俗等思想感情,如阮籍的咏怀诗。
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
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咏怀名作。
8. 游仙诗
——历代文人被压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平则鸣的文艺成果。在浪漫的想象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建构理想中的仙境,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表达对时局的无可奈何与失望之情,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和离经叛道的气质。 (也有写道家求仙求长生不老的游仙诗。)
9.悯农怜民诗——讲农民劳作之苦,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或苛捐杂税政策,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0.家庭生活、亲情之乐或.农家、渔家乐与苦
11. 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运用含蓄的手法,往往是同讽刺相结合在一起的。
12. 闺情诗———是以女性为主题的的描写女性心理情感的诗篇。——归结“怨”字。 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
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
13.干谒诗——为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而作,诗中表现自己的才华,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含蓄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
传统的主题(思想感情):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生活杂感 长亭送别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登岳阳楼》、《阁夜》。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李白《蜀道难》、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出塞》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离骚》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三
《表达情感诗句》
表达情感诗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
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 题春綺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啟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 黄景仁 綺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谁风露立中宵。
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1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悵望江头江水声。
22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
30 苏軾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裡孤坟,无处话凄凉。
31 佚名 诗经·唐风·绸繆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為连理枝。
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閬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36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39 佚名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鳩,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2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3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7 苏武 结发為夫妻 结发為夫妻,恩爱两不疑。
48 聂胜琼 鷓鴣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
明。
49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0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1 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52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4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61 温庭筠 杨柳枝 玲瓏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63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 曹雪芹 终身误
士晶莹雪;终不
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65 周邦彦 玉楼春
66 曹雪芹 红豆词
67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68 冯小青 怨
69 朱彝尊 高阳台
黄泉,两处难
寻。
70 贺铸 横塘路
雨。
71 张泌 寄人
72 刘禹锡 竹枝词四首其二
73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74 范仲淹 苏幕遮
75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76 苏武 结发為夫妻
77 陈蓬姐 寄外二首其二
78 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餘黏地絮。 滴不尽相思血泪拋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 若问閒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為离人照落花。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儂愁。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生当復来归,死当长相思。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79 韦庄 女冠子二首其一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80 佚名 涉江采芙蓉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1 秦观 八六子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裡柔情。
82 晏几道 鷓鴣天三首其一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83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4 晏殊
85 元稹
86 韦庄
87 卢仝
88 卢仝
89 晏几道
90 欧阳修
91 辛弃疾
92 曹雪芹
93 晏殊
94 白居易
95 陈端生
96 苏曼殊
97 温庭筠
98 晏殊
99 李煜
100 晏殊 玉楼春 遣悲怀三首其三 应天长 有所思 楼上女儿曲 鷓鴣天三首其二 踏莎行 鷓鴣天 红楼梦引子 鹊踏枝 长恨歌 寄外 本事诗 南歌子四首其二 鹊踏枝 清平乐 清平乐二首其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开辟鸿蒙,谁為情种?都只為风月情浓。 明月不諳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泪纵能乾终有跡,语多难寄反无词。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终日两相思,為君憔悴尽,百花时。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悵此情难寄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四
《分析古诗思想感情十法》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
余立正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要倾注作者深挚浓烈的感情,但比较起来,以诗歌为最。《虞书》中说:“诗言志”。《毛诗序》是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诗。”所谓“志”就是思想感情。感情是诗歌的生命。然而诗歌在中考或高考都尤显重要,那么作为中学生来说如何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呢?
赏析某一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十种方法中的某一种方法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一、有的诗歌可以从了解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由于时代孕育了诗人,诗人因生活而产生灵感。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静夜》写于他赴日本留学时期,当时祖国处于黑暗之中,作者盼望光明,渴望祖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写了这些诗。另外还有冰心的《纸船》,闻一多的《色彩》,艾青的《黎明的通知》,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等都可以从时代背景或生活环境出发,就不难把握其思想感情了。
二、有的诗歌可以从作者的生活志趣着手,把握其思想感情。如众所周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生活的六十年中,已经历了三次改朝换代。他早年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黑暗现实使他多次碰壁,最终退隐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他虽处尘俗之境,而能感受到超尘脱俗的情趣。正因如些,他爱好恬适、幽雅的田园生活。如他写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表现了他欣赏自然景物的情趣,又展现了他恬静、愉悦心情。另外还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瞑》等都可以从作者的热爱生活的志趣着手把握其思想感情。
三、有的诗歌可以标题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题眼是反映内容的窗户,往往从题眼出发,能更好地把握其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中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中“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君”指的是谁呢?通过标题可知:“君”指的是入京使者。那么这首诗不难看出其感情是: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绪。
另外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令的《送春》臧克家的《老马》„„等诗歌。都可以从标题着手,把握其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诗歌可以从描写景物的角度着手(即借景物抒情)体会其思想感情。
很多诗歌作者借助景物描写才能更好地达到抒发其感情的目的,如:冰心的《繁星》“小小的花也想抬头来感情谢春光的有---然而那浓厚的恩慈,反使它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吗?我就是那小不的花。”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花”、“春光”、“母亲---春光”、“我---小花”由此景物,我们可知“花儿想报答春光的爱,儿女盼望答父母的深恩。
另外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辛弃疾的《西江月》;李靖照的《如梦令》;《已亥杂诗;沙欧的《新月》„„等诗歌可从景物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五、有的诗歌可从借助想象(虑写、烘托、反衬、象征等手法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
丰富的想象是诗歌的一大物征,很多诗歌从想象内容出发就能把握其感情。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是环境描写:“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想象,也是作者情之所在。“梦”字尽得风流,幻化出诗人魂牵梦萦的情景,深夜的风雨作响,好像是披着铁甲的战马飞踏在北方的河上。由此可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处迈体衰仍然心系边疆的爱国情怀。
另外,还有李贺的《南园》;杜甫的《春夜喜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冰心的《成功的花》等都可借助诗歌中的想象体会其思想感情。
六、有的诗可从叙事的角度着手,体会其思想感情(即:托事寄情)往往作品中所描述的事是为抒发感情作基础的,我们只能把事与情联系起来体会,才能准确地把握其感情。如《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悉也满。”这首诗通过三十前,三十年后的比较描述,将时空跨度很大的画面连接,以三十年前的乐景衬托三十年后的忧愁产生对比,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回故乡的痛苦和无奈。
像这类诗还有孟郊的《游子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等诗歌,通过诗歌中所叙之事,体裁会其感情。
七、有的诗歌可以根据具体人物于具体时期出现不同情况着手,体裁会其感情。如:《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藏。”这首诗里,诗人强调的对象是祖孙三代。内容是:祖孙三代同泥土的关系,这正是旧中国家民的缩影。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家民的深切同情。
象这类诗还有《人生》:《还是你吗?老师》等诗歌根据具体人物具体时间的发展所出现不同情况着手,把握其思想感情。
八、从诗歌的修辞(比喻、夸张„„)着手,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作喻,表达两人爱情坚贞,寄托至死不变的深情.现用以赞扬革命者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像运用修辞的诗还有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赠汪伦》等诗歌分别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从体会诗歌中的典故入手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由于典故能从少数文字表达丰富意思,给人以具体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因此,我们从诗歌中的典故入手,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以吕尚在渭水垂钓被周文王重用,伊尹梦见经过日月旁边,后来爱受成汤重用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也能七遇明主施展宏图,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另外还有苏轼的《密州出
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希望为朝庭重用,这国家杀敌的雄心壮志。别外还有完淳的《别云间》中的“今日又南冠”等。
十、以赋予哲理的警句着手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以这赋予哲理的诗句,道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另外,还有苏轼的《明月儿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渴求和对弟弟苏轼及人世间的美好祝愿„„
总之,体会诗歌思想感情可从以上十种方法着手,把握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达到体会诗歌思想感情的目的。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五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把握古诗的思想感情
1. 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2.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近义词辨析(六)
1. “作客”与“做客”
前者指客居他乡,后者指当客人。“客”在文言中有两大义项:一是指寄居或迁居外地,如“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客家人”等。“作客”的“客”继承此义。二是指在别人家当客人。“宾”和“主”语义相反,“宾客”指客人,“宾”和“客”语义相同。“做客”的“客”继承了此义。
2. “食言”与“失言”
食言:说了不算,不兑现。失言:无意中说了某些不该说的话。
3. “附议”与“复议”
附议:同意别人的提议,因而在议案上加上自己的名字,作为共同提议人。复议:对已作出决定的事作再一次的讨论。
4. “就诊”与“应诊”
就诊:就医,找医生看病。应诊:是接受病人,给予治疗。
5. “致病”与“治病”
致病:招来疾病。治病:医治疾病。
6. “启事”与“启示”
启事:一种文体。启示:一种启发。
7. “志哀”与“致哀”
志哀:强调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致哀:强调向死者家属表示哀悼。
8. “侦察”与“侦查”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以及其他有关作战情况而进行活动。与军事有关。侦查: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与案件有关。
9.“鲸吞”与“侵吞”
鲸吞:多指吞并土地。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财物。
10.“树立”与“竖立”
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土里。对象多是具体事物。
●常见易混淆的成语(六)
1.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动词性短语。亦作“杞人之忧”,名词性短语。
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2. 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雄伟。
3. 威风凛凛: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
气势汹汹:汹汹,声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4. 想方设法:积极动脑筋,想尽各种方法。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
5. 前车可鉴:比喻前人失败的教训可作鉴戒。动词性短语。
前车之鉴:比喻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名词性短语。
6. 敲诈勒索:倚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
巧取豪夺:指用巧妙的手段骗取或凭武力强夺他人的财物。
7. 聚精会神:会,集中。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起。形容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8. 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一般作谓语。
全心全意:用全部精力。一般作状语。
9. 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
10.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重点虚词“所”
1. 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3.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 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文中常见。“所以”这一凝固结构表达的意思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
(1) 意义比较具体,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凭借、工具、方法等,可译为“用来„„的”“凭它来„„的”等。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 意义比较抽象,用以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可译为“导致„„„的原因”“这就是„„的原因”。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5. 约数词。此时接续在数量词后,表示大约的数量范畴。可译为“左右”“前后”等。如: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李将军列传》)
●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九)
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3.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4.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7.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论积贮疏)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1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字形速记
不计其数 不即不离 不假思索 不卑不亢 不胫而走
既往不咎 不刊之论 不可思议 不名一文 不求甚解
宁死不屈 麻木不仁 不祥之兆 步履维艰 雄才大略
才疏学浅 自学成材 才华横溢
●表现手法辨析(一)之“对比与反衬”
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但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托部分),具体可分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次,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
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写作素材
感动中国的人物——段爱平
段爱平,女,58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前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话题】无私奉献;尽职尽力;热爱故土。
1. 忽视诗歌“字”“词”“句”“联”“阕”等五种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
2. 不会多角度分析诗歌整体方面的感情,不能从题材、标题、作者、意象、语句、注释等方面分析与归纳诗歌的思想感情。
3. 分析空泛,套用术语,要点不全。
一) 整体感知,把握题材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从题材角度分,常见的古诗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咏物诗、闺怨诗等。以怀古咏史诗为例,它往往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把握题材还不够,有时还要注意结合时代特点,知人论世。
典例1 (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送别
万 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杪: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 词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再次渲染出词人的词愁;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词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首词是写送别的,其感情不外乎依依不舍、珍惜友情、担忧友人等。做题时,要结合语句,分析全文内容,概括思想情感。审读题干,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分析词人为何“怪”?“怪”什么?“怪”的情感怎么一步步展开?
二) 找好切入,体察情感
所谓“找好切入”,就是从几个点切入去体察诗人情感:题目披沙拣金,诗题暗藏玄机,选准关键字词,尾句直捣黄龙,注释泄露天机。也就是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人物的某个动作,可以是诗后的注解。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从诗歌的意象、景物出发,体悟其中蕴含的感情。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和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能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分析景中情,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另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上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典例2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 郎 归
①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②③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① 作者一作秦观。② 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 劫:围棋术语。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三) 准确、全面概括诗歌内容主旨,规范答题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这里要提示两点:分析“物”中情、“典”中情。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能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其深刻的主题。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
典例3 (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解析】 此题考查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读懂诗歌,全面理解诗歌内容;二是要会逐联分析,抓住重要意象(比如诗中出现的多个凄清的意象)、意境、某个典故或某种手法作简要分析。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六
《鉴赏古诗中的内容感情》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七
《古诗鉴赏(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四讲)》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八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
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禁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
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集锦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考语文阅读题和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满分公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答案见资料P50)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
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九
《古诗感情基调》
古诗感情基调解
一、审视诗题
诗题对诗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领功效,因而许多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诗题即可略见一斑。诗题中的一些诸如“怨、哀、恨、喜、送、别、忆、赠、答、吟、怀”等字眼,就有明显的点睛作用。例陆游的《书愤》,这首诗从诗题上就可品味出作者抒发的是感慨与忧愤之情。例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题运用了起兴手法,暗示恩爱夫妻离别悲哀之情。
二、熟识诗人
诗言情,又言志。诗人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于自己的诗文中。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含蓄、深邃的蕴藉,把握其情感基调提供了依据。如杜甫诗《蜀相》,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安史之乱年代,为国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得不到如愿,创作此诗正处于他人生最困苦的晚年,借游武侯祠,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感伤、叹忱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感。
三、捕捉形象
古诗塑造的人、景、物等物象,其所蕴含的“冷、热、哀、怨、悲、愁、忧、喜、伤”等人格化的情绪,往往就是诗人情感的“晴雨表”,即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而古诗意境含蓄,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我们可借助直抒胸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的情与景的对应规律,借助联想、想象、涵咏意会,获得身
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分析推理出诗中的物象所折射出的感情色彩、观点态度。如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塑造了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的景象图画,透过这幅画面,我们可以品味出诗人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惜别情怀。
四、抓关键词
(1)找准诗眼 诗眼就是集中体现该诗情感和特色的字词句,有了诗眼,诗的形象会更鲜明,韵味更浓郁。因此,找准了诗眼,也就找到了理解该诗的一把钥匙,即打开该诗思想情感和意境的一把钥匙。如孟郊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二字即为该诗的诗眼,其情感基调为诗人科举考中之后的无比喜悦。
(2)找感情词 感情词是理解某一句或某一联诗的中心字词。根据古诗结构的起、承、转、合模式,阅读古诗时,只要抓住了诗句中情感色彩很浓的字词,读者就能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的思想内容。如杜甫诗《登高》,只要读者抓住首联中的“猿啸哀”,颔联中的“落木萧萧下”,颈联中的“悲秋”、“多病”,尾联中的“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那么就很容易品读出诗人所抒发的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情感。 (3)发掘典故 古诗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起到以少数字表达丰富内蕴,给读者具体鲜明形象的作用,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袁枚诗《马嵬》(莫唱当
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这首诗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二是杜甫诗《石壕吏》中所反映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根据这两个典故,读者可品味出诗的主题是揭露战争给人民造成夫妻离散,团圆无期的痛苦,感悟出诗人那无限感伤与同情之心。
五、明辨手法
古诗情感的抒发是把生动、具体、鲜明的物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以语言为媒介,又常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并使用各种抒发情感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诗人的想象,表达含蓄丰富的内心情感。如李白诗《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国的胜利、欢乐、荣华、美丽、喜庆热闹的场面,诗人运用了铺陈、夸张、比喻手法渲染昔日的繁华,让人渐感乱花迷眼。然而结句笔锋突然一转,极写今日之荒凉衰败,使古今对照极为强烈。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即乐景哀写,强烈突出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咏叹和嘲讽。此外,诗的结句写了“鹧鸪”,这既是比兴手法又是借物抒情之笔法,“鹧鸪”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鸟,其声哀婉,诗人用此鸟而不用其他的鸟,足可断定诗人之用心在于哀叹感慨之情。
古诗中表示,感情最深的诗句是。篇十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
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全诗通过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以及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又是多么可怜的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观当时形势,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作于闲居带湖时。语浅意深,今昔对比,将一首小词写得曲折多变,娓娓动人,高度概括了词人大半生的感受。上片写少年时乐观单纯,登楼玩赏,为文造情,无愁寻愁。下片"而今"力折,写历尽沧桑后情郁于中,有志难伸,对"愁"体验透了,但深沉之痛却在结处用"吞咽式"抒情,以淡语出之,极耐寻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词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的怀抱。词中描写战地的雄奇景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风格豪放。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也很突出。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
《涉江》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涉江》通过对诗人被流放江南的历程和感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楚国统治集团黑暗腐败的愤恨和对故国无限热爱眷恋的深情,反映出诗人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一首五律,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
上一篇:求好友去空间留言的话
下一篇:美不胜收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