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学森有感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读钱学森有感篇一
《读钱学森有感》

人民科学家----读《钱学森故事》有感

我读了《钱学森故事》,这本书描写了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荣光,,他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在钱学森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精忠报国,一切献给祖国----他对祖国的坚定承诺。

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深造,他心向祖国,放弃享有的优厚待遇,顶住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历尽艰险,毅然回国。当时美国国防部部长金布尔气急败坏低吼道:“绝不能放走钱学森!„„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可以看出他当时在全球物理学界是一个份量极重的人物,无论在哪里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但是归国心切的钱学森在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下,仍然不顾危险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回国后不久毛主席就接见了他。毛主席用欣赏的口吻对他说:“你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了!”

当时的中国刚刚建国,并不富裕,可是钱学森却不顾祖国的现状多么糟糕,也不管美国的条件多么优厚,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导弹的研制。因他的卓越贡献,被尊称为“中国导弹之父”。从新中国成立起,正是有像钱学森这样无数先辈和一代代建设者们,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甘于奉献,才使我们国家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攻关,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天,太空行走,圆满回归,成就中国又一壮举。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我们始终牢记是他为祖国开启了航天的大门。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德馨品高----他坦荡为人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50年代,明知国内一穷二白,物质严重贫乏,科学条件也不具备,钱老却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这是很多口头上说爱国的年青人做不到的。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的一生把金钱看得很淡。

钱学森在美国20年,36岁成为终身教授,作为一流的科学家,他得到了优厚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完全可以过一辈子富裕享受的生活,而新中国各方面都十分贫穷,他却想方设法要回到祖国来,他明知回国后的生活条件和科研设施肯定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但他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当时的国内一个一级教授一个月300多元,十几年都没涨过工资,他每个月的吃穿用度都要记在一个本子上,月底给钱老看完签字,再从他工资里支出,他不讲究吃喝,不吸烟也不喝酒,生活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公文包是从美国带回来的,一用就是40年,曾补过好几次,平时穿的衣服也极朴素,一件绿色军大衣,他在西北基地一披就是20年。他总认为自己的生活可以了,还有很多人更困难,他把所有的稿费都捐给了爱心。

1958年,他的《工程控制论》一书出版,稿费有1000多元,那时候是个不小的数字,他捐给了科大力学系学生买计算尺用,直到今天,当年科大力学系的一些学生还记得,他们一入学,系里就发一个计算尺,并特地说明,这是系主任钱学森送给大家的,虽然我不是力学系的学生,但我很荣幸,在科大学习过,想

到校园内钱老的雕塑时,我心里肃然起敬。1982年,钱老的《论系统工程》出版,他把稿费捐给了系统工程科研小组,1995年的100万港元,捐给了我国西部治沙事业。他一生的几笔大收入都捐出去了,除了捐赠,他还交了两次近乎天文数字的党费。

钱学森几乎没留下任何财产给儿女,正如他儿子说的:“我的父亲钱学森,我从很小就知道,他既属于我,也不属于我,他属于国家和人民。”

钱学森是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大科学家,但他却平易近人,尤其对青年人非常爱护。他总是鼓励青年人大胆发表意见,并且诚恳的说:“你们的建议如果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如果失败了,大家一起总结教训,责任由我来承担。”

我们要像钱老那样勤奋刻苦,努力成才,更要学习钱老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精神。

求实创新,精益求精 -----他对工作的追求。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天航空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钱学森在美国被以“掌握军方机密”为借口软禁时,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努力工作。他被软禁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在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学领域中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工程控制论》。当大师冯·卡门在翻看这部著作时,曾眼噙泪花说:“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我为你骄傲。”这充分证明了他在世界科学前沿领域的成就和地位,一个人要在短时期内放弃原先的科研方向,在其他领域开创奇葩,不仅仅要靠努力钻研,也同时需要他本身具备各方面知识的深厚基础。而钱学森在不到半年时间就在他原先的火箭研究方向之外的工程控制和物理学领域有如此惊人的建树,不得不叫世人刮目相看。

钱学森是中国导弹工程和航天工程的领路人,是系统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工程物理学已经走在世界科学的前列!他主持制订了我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直接领导并参与了一系列导弹的研制与飞行试验,直接组织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研制与飞行试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和卫星发展“三步曲”。他在艰难的科研环境中,仅用十余年时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奇迹。

“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这是他留给我们的,这是何等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钱老这种高贵的爱国情操以及对科学的毕生奋斗,像一座丰碑屹立在我们心中,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有志青年,继承和发扬钱老的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树立远大志向并努力实现它对我们航天人来说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要矢志不渝地以钱老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以超脱自我、勇

于担当的时代责任,努力使自己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好青年。 敬爱的钱老,您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您的精神将永放光芒,您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我们永远怀念您!

读钱学森有感篇二
《读《钱学森故事》有感》

读《钱学森故事》有感

钱学森是我敬爱的一名科学家,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这番话是钱老高尚心灵的真实写照,是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铭记在心的。

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深切的追思,我认真读完《钱学森故事》。再一次被他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所感动、所激励。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真实的钱学森,一个伟人同时也是一名凡人。钱学森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不需要去虚拟场景和情节。但正是这些朴实的人格、思想和情感,才更让我们感动。

抱着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钱老赴美留学,在美国科学界赢得了崇高地位,有最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富裕的生活。当钱老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毅然放弃自己正处于高峰的科学事业和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回国后,钱老不负重托、激情满怀、争分夺秒、忘我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拼搏奋斗,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创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使得中华民族的脊梁挺得更直、更硬,使得中国的声音更响、更亮。

钱老的精神,更让我们想起湖工的校训,“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钱老主持制订了我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直接领导

并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的研制与飞行试验,直接组织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研制与飞行试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人造卫星研究计划和卫星发展“三步曲”。在艰难的科研环境中,仅用十余年时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奇迹。

钱老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更是一位系统科学

大师。由他发展并建立的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在我国航天科技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等许多重大领域、国家重大工程的研究与实践中成功应

用,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 “月球探测”以及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等重大工程中,都是按照钱老创立的系统工程科学思想进行管理的。在南水北调工程、粮食安全工程、奥运安保科技系统等国家重大项目论证、规划和研发运行中,也都充分运用了钱老的系统工程科学思想,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

大国家。”这句钱老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学森爱国情怀不仅是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是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他曾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学森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据他的秘书兼学

术助手涂元季回忆,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学森就让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这是一位科学老人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钱学森以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热爱品质的高洁,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深情之中,闪耀着他把有限生命融入祖国和人民伟大建设事业的光辉一生。这就是贯穿于钱学森整个生命的主旋律,是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精神遗产,也是我们学习钱学森高贵品质的最本质之处。

读完这本书,我被钱老伟大的人格魅力所震撼。报效祖国、捍卫尊严,这是贯穿老一生的价值追求,也是激励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老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毕生的价值追求,孕育出先进的航天文化的灵魂。

读钱学森有感篇三
《读钱学森传有感》

读《平凡早就的伟大——钱学森传》有感

2011年春节期间,利用闲暇时间,我读了《平凡早就的伟大——钱学森传》。在这个网络风行的时代,能够坐下来读一本好书、品一杯铭茶,似乎早已是一种美好的回忆。《钱学森传》让我重温了久违的惬意时光。

这是一本写钱学森生平的人物传记。全书文字优美,脉络清晰,以顺叙的方法介绍了钱老先生的一生。钱老先生的不凡事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每次一翻开书就不舍得放手,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匆匆滑过。

全书从介绍钱先生的家族背景及他的父亲钱钧夫和母亲章兰娟开始,讲述了钱父的博学与广交,钱母的聪颖与善良,更讲述了钱学森的父母对幼子的一份良苦用心。父亲讲述的鲲鹏的故事让钱学森从小就志存高远,母亲在知识上的言传、在德操上的身教让钱学森享用一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文章继而介绍了钱先生从小学到大学的种种轶事,从小飞镖的游戏到上海交大的尖子生让我们看到了“英雄出少年”的钱学森。少年时代的钱学森已经显示出不凡的天资。如果说钱学森少年时代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天资聪颖,那么他留学期间的经历恰恰告诉我们“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即便节假日也不中断。这份坚持说明了先天的资质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超乎常人的努力和踏实的作风也不会有最终骄人的成就。也许正是他超乎常人的天分和勤奋,才使得他作为一名学生就有足够的底气去挑战学术权威、28岁完成卡门-钱公式、36岁成为麻省理工终身教授、回国后,创建力学研究所、成功打造了“两弹一星”。这些成功应该就是对他过人的智慧和勤奋学习、踏实工作的回报。

钱老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世人皆知,钱老的民族气节亦让人感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想说的是:在钱老无数的光环、近乎完人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他勤奋好学、踏实严谨、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应该看到他为了祖国的兴盛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看到他热爱艺术、趣味高雅的情操。这也许正是我们现代的年轻人所缺少和值得反思的。

今后,我一定会重读此书,他的一生就是一本励志书,让人回味的太多,每次翻开应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落笔之际,已是深夜,抬头仰望夜空,星星寥寥……

读钱学森有感篇四
《读《钱学森传》有感》

平凡造就真正的伟大

“平凡造就真正的伟大!”这是在2009年的春天,在北京大学的百年纪念讲堂里,“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主办方全票通过把分量最重的奖项——终身成就奖颁发给钱学森时的颁奖词。已然,这句话成为形容他最贴切的描述了。

他以平凡之身造就真正的伟大!

科学巨匠,爱国典范;陨落星辰,华夏之悲。北京的气温在2009年10月的最后一天骤降,也就是在那个清晨,98岁的钱学森走了。我感性地认为大自然也是有灵性的,为这样一位大师的殒世。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火箭之父”、“航天之父”、“爱国知识分子”,人们以各种赞誉之词表达着哀伤之情。我要说:他不是清高的科学家,不是书呆子科学家,不是挂名的科学家,不是只懂一门学科的科学家,不是会唱高调的科学家,不是死要面子的科学家,不是“学霸”的科学家,不是让学生轻易毕业的科学家。他和很多普通的人一样,有他的童年往事、青春年少正当时、浓浓的家乡情,但和许多平凡不一样的是他以平凡人之躯铸就不平凡人生。“钱学森,无论走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这是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金波尔说的至今未世人所知的那句话,也是将钱学森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一句话。

在通读这本书后,对于他的成长环境及经理有了一定的理解。我始终认为钱学森留给后世的成就离不开家庭良好的言传身教。父亲钱均夫曾在日本留学,主攻教育学、地理和历史,以施展其“兴教救国

抱负”,待袁世凯窃取政权后,自感夙愿难偿,只好将精力转投于自己深爱的国学研究和对儿子的教育上。日后,他不仅致力于开启儿子的智慧,更致力于培养儿子的人生志向,可谓用心良苦。甚至于细致到亲自为儿子挑选画报、小儿书。帮其学,立其志,这为以后钱学森在科学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为钱学森的伟大成就报以钦佩与感叹时,我把深深的叹服留给了那个为儿子谋深远的父亲。

纵观历史,我发现中国母亲,尤其是那些大人物的母亲,总是在儿子的成长之路上扮演着灯塔的作用。钱学森的母亲便是这样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女子。母亲章兰娟,轻易温婉,喜欢诗词,聪慧善良,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很有数学天资。这样一个在清末时代凤毛麟角的女子,除了教儿子文化知识外,更知言传身教的道理。于儿子来说,母亲的言行举止一一刻在他的心头,引导鞭策着他的成长。

当然,钱学森成功的最大驱动力莫过于自身。除了他在科学上取得的骄人成绩,我最欣赏的是他贯穿始末的一股子爱国之心。在初到美国留学的时候,他的民族自尊心越发增强。他知道自己的国家落后,知道自己的国家正在饱受列强的侵犯,但不能这样不尊重我的祖国!在满是充满对中国人的蔑视中,在又一次羞辱中国人的时候,来自中国、个子不高、话语不多的钱学森终于忍不住了,倏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坚定地说:“作为一个国家,我的祖国正陷于列强的侵虐中:但作为个人,我可以和你们比。等到期末的时候,看谁的成绩最好!”我能想象出钱学森当时愤慨的模样,他的民族自尊心和对国家深深的眷念在这一刻深深地流淌出来。为了取得最好的成绩,钱学森憋着一

口气。面对陷入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他深知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个人微博能力改变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努力很快得到回报,没用一年时间,他就取得了麻省理工大学航空系的硕士学问。几十年后,当钱学森为了新中国的导弹事业“销声匿迹”、全身心投入研究时,他抱定的想法依然是这样:希望挖掘有限的自己,奉献出无限多的成绩。

纪伯伦曾有言:如果给一棵树立传的话,那么它的历史犹如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不正是钱学森一生的真实写照吗?他的一生,和祖国的成长紧密相连;而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从零到腾飞的大发展,和钱学森的名字息息相关。

他的一生,枝繁叶茂;

他的一生,精彩辉煌。

读钱学森有感篇五
《读钱学森有感》

读《钱学森故事》有感

“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了3~5个师”,金贝尔对钱学森的评价,是我在读《钱学森故事》之前,对钱老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钱学森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斯人已逝,音容宛在。《钱学森故事》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纪录,将钱学森的一生呈现在我的面前,对我们年轻一辈有深远的影响和鼓舞作用。从少年时代起,钱学森就抱定了科学兴国的志向,留学期间,作为一名年轻的科学家,他对真理的执着坚守,对科学创新的不断追求,一个又一个故事深深打动着我的心。在钱学森的心里,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对同事下属的关心,让我对这位充满智慧的老人更多了一份敬意。

《钱学森故事》带给我们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的,是他爱国主义者的情怀及其铸就的高尚境界。1955年,当他作出回国决定之时,包括美国政府官员都不敢相信,一个事业如日中天,极有发展前景的科学家会选择回到既没有先进科研装备和雄厚科研资金支持,也不会获得丰厚物质待遇的贫穷的祖国。正是这种令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深刻展示出一位爱国主义者的高尚情怀,同时有效诠释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当回到祖国的那一刻起,钱老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老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新中国成立后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卓越的研究成果和领导,使我们的祖国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局面。

他领导的科研队伍用十多年的时间,就使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铸就了中华名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历史丰碑,为今天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钱老对新中国的突出贡献,让我们每一位年轻人都感到震撼,也是对每一位年轻人的鞭策,激励我们发奋图强,争取在新时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钱老先生谦逊质朴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大家的风范,他把自己真正看成是人民的公仆,以实际的行动和真诚的心,打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当钱老向党组织递交了长达7页纸的“思想检查”后,1959年11月12日,他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钱老后来说,他一生中仅有三次激动,其中一次就是正式成为共产党员那一夜,他激动的彻夜不眠。这个事情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再一次的震撼,经过了那个时代风雨的人们,对我们党的向往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一点也更加坚定了我作为党员,为党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一切成就归于当,归于集团。我个人不过适逢其会,做了一点点事:自己想来,也很内疚,因为做的太少了”,钱老的这段话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高尚的人格和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细细想来,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在深受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和审视着自己的言行,在新时代,太多的人追求个人利益的欲望使自己泯灭了起码的良知,很多共产党员也在利益和权力的诱惑下,放弃了自己坚守的信念。如何不被腐朽的思想侵蚀,保持住自己的立

场,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钱老先生一生为祖国的需要不辍耕耘,为人民的利益不停的思考。在《钱学森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特别善于交流,涉猎广泛的人,他的科学思想既是在辞去国防科研一线领导职务后,依旧活跃,不仅是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领域,思维科学、科技学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方面,钱老都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除了科研以外,他关心国际国内大事,以及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尤其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相关的科学领域,更是密切追踪、潜心研究。他的目光早已超越了航天,超越了自然科学,超越了现实的今天。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不能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应该像钱老先生一样,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

钱老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会寻着钱老的足迹,继承他的优良传统,争取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二党支部 韩 祎

2011-5-18

读钱学森有感篇六
《读钱学森有感》

理想铸就伟大

——读《钱学森》有感

正值学校读书节开办,我拜读了孟宪明先生的著作《钱学森》。读罢,意犹未尽,有感而记之。

孟宪明,河南杞县人。1955年生,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为河南文学院一级作家、民俗学家。中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河南民俗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代表作有《民间服饰》《爱因斯坦传》《双筒望远镜》等。

孟先生著过多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泰斗人物的传记,对伟人们的成长成才之路有着独到的见地。阅读孟先生的《钱学森》自然也带给我很多启发。

《钱学森》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钱学森的峥嵘一生。钱老自小时候在父亲的影响就一直心系祖国坎坷多难的命运,立志要学习实业,报效祖国。因而他学习认真刻苦,成绩自然也优异。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中国,钱学森从北京到上海,一路风雨兼程,日夜苦读,终于怀揣着“学习西方,为我所用”的伟大理想出国留学麻省理工学院。

在美国这片相对安静而又条件更好的土壤上,钱学森更加努力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然而,在麻省钱学森遭到了冷遇。钱学森拿到了航空系的硕士学位,却由于国籍的原因不被飞机制造厂所欢迎。他难以忍受美国人的这种排外和歧视,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证明自己,证明中国!于是钱学森带着梦想来到了另一所高校——加州理工学院,并在这里遇到了世界最著名的力学大师冯·卡门。钱学森很快同冯·卡门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成为冯·卡门最喜爱的学生之一。在这位大师的教导,钱学森的学业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始进入到航空领域的最前端和最顶尖的水平。而此时,钱学森牵涉了一项导致其日后归国困难的研究——火箭。可钱学森一心扑在研究上,哪里考虑过这些政治的阴谋?他的前进,无人可挡。火箭研究的步步推进都有钱学森的贡献,即便被禁止研究火箭,一篇《工程控制论》依然足现科学大家的风采。

一封家书,一声炮响。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国。钱学森欣喜若狂,却很快又一落千丈。“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毙了,也决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的研究使他知道的太多,美国如何肯放?为此钱学森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抗争。直至中国政府出面,周总理亲自过问,美国政府才得以让步,停止此前的无赖之举,批准了钱学森的归国。

漫漫求学路,坎坷归国路。钱学森回到阔别多年的母亲的怀抱,百感交集。而他却没有以归国大学问家自居,而是立即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钱老不计名利,克己奉公,默默无闻地隐身大西北,进行着最重要的“两弹一星”的研究。他终于实现了儿时就立下的远大理想——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报效祖国。

我读钱学森,佩服他勤学苦练的精神,而不羡慕他的成就与名誉;感动他热爱祖国的激情,而不惊叹他在中国科学界的权威。我折服于他的求知不分国界,用知须效祖国。当今,人们都在探求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纠结于理想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家人的期望和国家、社会的需要。对此,钱老的理想与现实选择就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钱学森是其父母的独子,而他的理想恰好符合父母的期望。钱父是个心系国家命运的爱国志士,但自己却能力有限,于是便对从小就展露聪慧的钱学森抱有很大的期望。而令钱父欣慰的是,钱学森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十分喜欢读书,对父亲的小书房更是喜爱有加。小学的钱学森就是个积极发问、有着探索精神的“小问号”。但另一面,钱学森也是个爱玩的孩子,喜欢恶作剧,并因此而导致成绩的一落千丈。可是钱父并没有再打小学森,他认识到应该教育钱学森了。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小学森低下了头,也升起了理想。从

此,钱学森心无旁骛,一心向学。后来钱学森又为理想出国深造再到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无不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满足父母的期望。

其次,钱学森是一个学子、科学家。他出国深造,在美国习得许多新知识,也研究出许多新理论。所幸他的导师冯·卡门不计国籍人种之别,对这位超群出众的得意门生甚为喜爱。钱跟从他认识了许多科学界的泰斗,自然也就能涉及很多前沿科学领域。钱学森的刻苦是美国人所不及的,甚至是敬佩的;他的才学更让老一辈惊叹后生可畏,新生代惊叹望尘莫及。钱学森对科学的追求是其作为科学工作者的当然想法,而他在美国数十年的积淀,更为日后实现终身理想报效祖国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力量。

最后,钱学森是一个中国人。钱学森不留恋于美国的优厚待遇,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决然地要求回国!面对美国人的利益诱惑与暴力恐吓,钱学森始终无改初心,坚持抗争,最后赢得胜利。回来后,钱学森不耍“海龟”脾气,不摆科学家架子。面对外国的核威胁、核垄断,毛主席大手一挥:“我们也要搞核武器!”作为当时中国科学界的权威人物,钱学森自然而然被邀请参与主持“两弹一星”的研制——这就意味着大西北的艰苦条件,意味着大戈壁的默默无闻。但钱学森不图名利,不怕困难,胸怀着“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的伟大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接受了祖国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后来,我们知道,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帮爱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付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为新中国的崛起做出巨大贡献——这正是钱学森儿时以来的理想的最终实现!

于此我们看到,钱学森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受世人敬仰,即在于他从小就立下的崇高理想,即在于他实现理想途中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我们回顾钱学森峥嵘的一生,不禁要感叹:

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读钱学森有感篇七
《读《钱学森传》有感》

读《钱学森传》有感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位伟人,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钱学森?他带给中国的是仅限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吗?带着许多对于他的疑问,我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读了这本书,也想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钱学森。

关键词一:爱国

虽然书中说钱学森是因为美国的对于他的不接纳才被迫回国的,但我仍然相信,钱学森是爱国的,他对祖国抱有无比的忠诚和热爱。他放弃了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金钱、地位、名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人笑他傻,认为他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和资质,还遭到了美国当局的迫害,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报效自己祖国的决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感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有着黑

头发黄皮肤的华夏儿女,都应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二:勤学

有一句话说的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成的。钱学森在上学的时候被认为是天才,后来更是被誉为航空界的稀世之才。然而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大家对于他最多的评价却是:极其勤奋。不论是假期的充分利用,就连工作日也常常学习到深夜。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请教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他回国时携带的大量书籍、论文、笔记等就是他勤学的最好证据。

感悟:现在已经工作的我们,是否就该放弃学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一名三支一扶的志愿者,来到我们并不熟悉的乡村,更应该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农村工作的广阔天空之中。

关键词三:做自己

有时,我觉得钱学森有些孤独,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然而,在这孤独的背后,我看到了他的敏锐,严谨,深谋远虑。“为国家富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这朴实的愿望中,我看到了他最殷切的期盼。他严谨的思维方式,敏锐的视角,在任何时候都能绽放

最明亮的光辉。不受世俗的影响,不看众人的眼光,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孜孜不倦地学习,最终使自己成为伟大的人,并引领着身边更多的人不断前进。

感悟:有时,我们会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我是不是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顾虑太多以致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其实大可不必。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四:老师

我不得不说,钱学森并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沉默寡言、举止怪异,对于那些无法理解他课程的学生,他更是难以忍受,他无法接受别人的无知。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一点点耐心和帮助,甚至希望即使他真的如别人所说的是个后进生,他的老师也能给予他同等的尊敬和鼓励。如果他能把与学生共进晚餐时的和蔼可亲带到课堂中去,那么钱学森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感悟:我也曾是一名学生,我深知,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多么大的作用。不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他们成为课上的伙伴、课下的朋友,耐心和宽容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天赋,是罕见的天才,有着超高的智商。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勤勉,对于知识的

渴求以及比常人付出的更多的努力。还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家境,优越的条件,让他可以更好地学习,甚至在那个年代到国外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我看来,他很好地利用了身边的一切条件和资源,他的家庭、他的天赋和他的努力。想要解读这位伟大的人,仅仅上面这四个词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阅读、品味这本书中为我们讲述的钱学森才行。

钱老对于推动中国的进步不仅仅在于增进我国的国防军事力量,为我国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研究型人才,更加在于他对于我们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关心。钱学森本身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他热爱科学,同时也对艺术情有独钟。钱学森曾经为国家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并且亲自拟好了方案,将全面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他在病榻上依旧关切中国科技未来的走向,向总书记提出了自己对于教育制度的看法,可谓是殚精竭虑。而他的一生也在传奇中缓缓谢幕。2009年10月,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钱老并不孤单,因为有鲜花,祝福一路伴随着他。老的精神依旧留在每一个有志青年的心中,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他曾经可以留在美国,但是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赤子之心,天地可鉴。作为后辈的我们,应当继续着前人的事业,发挥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继往开来,不遗余力地建设祖国。

如今,在我心中,钱学森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一位满怀赤子之心的伟人,而是一种精神,象征着爱国、勤奋、严谨、敏锐的榜样精神!钱学森的爱国之心,爱国之情,爱国精神,鼓舞千千万万的人。尽管钱老已经辞世,但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高尚的人格品质将与世长存,影响每一位中国人。他的这些高尚品质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指引我们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努力。

读钱学森有感篇八
《读《钱学森传》有感》

《钱学森传》读书小报

1.读后感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位伟人,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钱学森?他带给中国的是仅限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吗?带着许多对于他的疑问,我利用寒假之余的空闲时间,读了这本书,也想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钱学森。

虽然书中说钱学森是因为美国的对于他的不接纳才被迫回国的,但我仍然相信,钱学森是爱国的,他对祖国抱有无比的忠诚和热爱。他放弃了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金钱、地位、名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人笑他傻,认为他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和资质,还遭到了美国当局的迫害,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报效自己祖国的决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有一句话说的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成的。钱学森在上学的时候被认为是天才,后来更是被誉为航空界的稀世之才。然而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大家对于他最多的评价却是:极其勤奋。不论是假期的充分利用,就连工作日也常常学习到深夜。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请教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他回国时携带的大量书籍、论文、笔记等就是他勤学的最好证据。

2.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出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婿。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2009年10月31日早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读钱学森有感篇九
《读钱学森有感》

读《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有感

当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升空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钱学森。

这个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人的一生可以用十个字来形容:“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的祖国——中国!

当我有幸读到《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这本书后,我对钱学森爷爷更是钦佩不已。

1932年,钱学森爷爷远赴美国,他在美国的时候,时时刻刻思念着祖国,就在他想要回国时,却被软禁了。理由是:钱学森不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于是,钱学森爷爷遭受了五年的软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回国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研究导弹,成为了“两弹一星”工程的元老级人物。我不禁被钱学森爷爷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所打动。我多想对着全世界呐喊:“钱学森爷爷,您是我们中国永远的骄傲!”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上学了这么多年,从没认真注重过升旗仪式,还经常在升旗仪式上偷偷地说话,做一些小动作。现在想想,我真是感到汗颜啊!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升国旗唱国歌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比起钱学森爷爷的所做,我连最起码的爱国之心都淡忘了呀!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像钱学森爷爷那样,有一颗坚定不移的爱国之心,那么,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做起,为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好好努力吧!

六(1)中队 吴硕

读钱学森有感篇十
《读《钱学森传》有感》

读《钱学森传》有感

高洁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仅限于他是一位伟人,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钱学森?他带给中国的是仅限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吗?带着许多对于他的疑问,我利用寒假的短暂时间,读了这本书,也想跟大家说说我眼中的钱学森。

关键词一:爱国 虽然书中说钱学森是因为美国的对于他的不接纳才被迫回国的,但我仍然相信,钱学森是爱国的,他对祖国抱有无比的忠诚和热爱。他放弃了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金钱、地位、名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人笑他傻,认为他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和资质,还遭到了美国当局的迫害,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报效自己祖国的决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献。

关键词二:勤学 有一句话说的好,“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学问不感悟: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有着黑头发黄皮肤的华夏儿女,都应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是一朝一夕就可做成的。钱学森在上学的时候被认为是天才,后来更是被誉为航空界的稀世之才。然而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大家对于他最多的评价却是:极其勤奋。不论是假期的充分利用,就连工作日也常常学习到深夜。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即请教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问。他回国时携带的大量书籍、论文、笔记等就是他勤学的最好证据。

感悟:现在已经工作的我们,是否就该放弃学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教育之中。

关键词三:做自己

有时,我觉得钱学森有些孤独,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然而,在这 孤独的背后,我看到了他的敏锐,严谨,深谋远虑。‘为国家富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这朴实的愿望中,我看到了他最殷切的期盼。他严谨的思维方式,敏锐的视角,在任何时候都能绽放最明亮的光辉。不受世俗的影响,不看众人的眼光,时刻保持敏锐的头脑,孜孜不倦地学习,最终使自己成为伟大的人,并引领着身边更多的人不断前进。

感悟:有时,我们会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我是不是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顾虑太多以致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好。其实大可不必。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四:老师 我不得不说,钱学森并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他沉默寡言、举止怪异,对于那些无法理解他课程的学生,他更是难以忍受,他无法接受别人的无知。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一点点耐心和帮助,甚至希望即使他真的如别人所说的是个后进生,他的老师也能给予他同等的尊敬和鼓励。如果他能把与学生共进晚餐时的和蔼可亲带到课堂中去,那么钱学森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感悟:我是一名老师,但我也曾是一名学生,我深知,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多么大的作用。不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他们成为课上的伙伴、课下的朋友,耐心和宽容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品质。

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天赋,是罕见的天才,有着超高的智商。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勤勉,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比常人付出的更多的努力。还有人说,钱学森的成功在于他的家境,优越的条件,让他可以更好地学习,甚至在那个年代到国外去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我看来,他很好地利用了身边的一切条件和资源,他的家庭、他的天赋和他的努力。想要解读这位伟大的人,仅仅上面这四个词是不够的,只有自己去阅读、品味这本书中为我们讲述的钱学森才行。

如今,在我心中,钱学森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一位满怀赤子之心的伟人,而是一种精神,象征着爱国、勤奋、严谨、敏锐的榜样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6765.html

    上一篇:尼克胡哲观后感

    下一篇:消极的句子

    【读钱学森有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