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上海各区未来5年新规划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第一篇

上海各区未来5年新规划

嘉定

1、11号线陈翔路站的建设,将与陈翔路下穿工程、周边商业综合体开发同步,最快今年年初开工。

2、嘉闵高架正在建设,今年年中基本可以通车。从嘉定新城到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最快只要15分钟,从南翔过去估计只要10分钟,计划启动宝山与嘉定之间S7快速通道。

3、十三五期间,嘉定下雨不再看海,河道黑臭基本消除,规划建造100个公园,86个已经规划和启动,14个在“十三五”落地规划。

4、扩建中心医院、建造瑞金北院的二期、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立全国首创医疗电子影像中心,中心医院医生可直接通过电子影像诊断开方。

5、规划建设66所学校,22所幼儿园,22所小学、22所中学;在南翔板块,引进世界外国语学校,建上师大附属小学,与中科院洽谈建中科院的附属中学、小学。

6、原齿轮厂附近,建设博物馆综合体—海上文博苑,总地块近100亩,其中5-6万㎡内建500-5000㎡左右的30个博物馆,集吃、喝、玩、乐、游、购、娱为一体,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

7、向汽车为特强产业的高端制造业的方向转型,延伸汽车产业链,包括制造、研发设计、销售贸易、文化体育博览、人才培养、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等。

8、向战略型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转型,重点包括集成电路与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与精准冶疗、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智能化、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9、向特色的生产型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型服务业转型。

浦东新区

1、浦东大道的修建是两个工程。一个是东西通道,东西通道是市中心主干道路井字型网络的组成部分,另一个项目是14号地铁线,计划2020年完工。

2、建设3个市级项目一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均为暂定名称)。

3、建设3个浦东的项目,浦东美术馆造在东方明珠和国际会议中心旁边,浦东群众艺术馆和浦东青少年文化中心给青少年和孩子们一个类似于浦西的小伙伴剧场一样的场地。

4、到“十三五”末,有一个指标来衡量文化布局做的成功与否:市区的居民十分钟能够走到一个文化设施,郊区的居民十五分钟走到文化设施。

5、新的政策和措施来帮助推动社区在家养老。

6、谋划打通从浦东到杨浦大桥指徐浦大桥所有的滨江段,全程20公里,同时规划建设一条在防汛墙外侧滨水区域的慢跑道,在防汛墙的内侧建立一条生态绿道,兼具慢跑和慢骑功能。

青浦

1、在嘉崧中路与318国道加立交,12月底前开工。

2、崧泽高架明年开工,往西拓展17.8公里。

3、朱家角、金泽、练塘三个古镇联动开发,打造世界著名湖区。

4、以“大旅游”、“大健康”、“大总部”为产业基础。

5、在2020年前,在184个村中实现80个区级“美丽乡村”。

6、举全区之力发展西虹桥,以青浦东部发展反哺西部地区。

7、与世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并签了个协议在徐泾建校,与中欧国际学校洽谈向西转移等,将优质资源嫁接到青浦。

8、非盈利性三级甲等医院一期年底开始启用,二期2017年投入使用。

9、力争到“十三五”、“十四五”,把盈浦街道所有村,加载城中的一些村,全部改造完毕。

闵行

轨道交通:

1、北部地区加快13号线延伸;

2、南部地区加快5号线南延伸和15号线建设;

3、东部地区加快建设8号线三期。

道路交通:

1.建成北青公路高架、嘉闵高架南二段、虹梅南路高架及越江、诸光路地道工程;

2、加快芦恒路越江、浦业路等干线路网建设;

3、推动S32申嘉湖高速增设昆阳路和浦星公路西向匝道建设;

4、推进浦星公路、昆阳路等改扩建工程。启动新一轮区区对接道路建设

商务区串联:

以轨道交通5号线和七莘路沿线规划轨道交通为城市联动发展轴,串联“大紫竹”、南虹桥等创新创业高地,连通虹桥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莘庄商务区、莘庄工业区沪闵路沿线、剑川路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

杨浦

1、杨浦的滨江分成三段:

 第一段式滨江南段,从秦皇岛路一直到定海桥;

 第二段是整个复兴岛;

 第三段是军工路沿线。

规划的推进由南向北一步步走,南段已列入开发日程。

2、争取能够再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能够把杨浦的中段和北段的规划定下来,为杨浦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旧区改造的思路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成片聚焦、凸显功能。

3、杨浦滨江的排水系统一共有四大泵站,定海泵站、丹东泵站、松潘泵站和民星泵站。定海泵站计划明年汛期前启用,其他三个排水的设施,力争在2017年的汛期来之前,使其具备排水的功能,首先解决一个不被水淹的问题。

4、开展“三区联动、三城融合”。

5、在淞沪路、三门路、和闸殷路上建设地下立交,工期约一年半左右,军工路将全线建成高架,总共7.8公里。

6、老厂房将改造成“创新区、科技区、产业区”。

宝山

1、轨交15号线将经过闵行、长宁到宝山,轨交18号线将至吴淞,力争轨交7号线从罗店延伸到罗径和宝山工业园区。

2、创建PPP模式,用社会资金、用企业资金来注入,政府来购买服务。在政府的公共资金一时不可能全覆盖的情况下,把社会资金,把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源结合起来,来改观现在的问题。

3、制定“区港联动战略”,用邮轮港的发展涟接上下游产业。

 上游打造中国的邮轮产业制造业和修造业;

 中游就是邮轮的旅游业,使得宝山的产业基地成为和邮轮配套,维修、建设、服务的重要的基地之一。

4、投资两个多亿,打通滨江大道,拓宽宝杨路,打造邮轮港“东方之睛”,把百年工业、码头等融人其中,形成游轮积极带动区域发展。

5、打造两条宝山旅游线:

 顾村公园樱花-北郊宾馆-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闻道园-宝山寺-美兰湖-高尔夫。

 玻璃傅物馆-智库创新基地-上海产业移动互联网基地-陶瓷博物馆-河口科技馆-炮台湾湿地公园红色经典路线。

6、未来5到10年计划建100所中小学幼儿园,扩大宝山优质教育,形成二中,或者附中或者实验学校。

7、推动医养护一体化、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筹划建设常驻在宝山的集国际民间艺术的音乐厅、大剧院,利用企业开发资源,将上海长滩35-40万商业建设与剧院建造相结合,7号线顾村路站将考虑建设艺术馆、音乐馆。

崇明

1、轨交19号线已完成规划,将经过崇明、长兴,年内或将上报审批。

2、崇明三岛将按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来打造,将崇明岛、横沙岛和长兴岛作为一体建立生态岛。

3、崇明岛东部的东滩、中部的森林公园、西部的西沙明珠湖作为三个重点功能区进行打造,长兴岛有郊野公园、工业旅游和水库和横沙渔港,横沙岛又圈围了近50平方公里,共近100平方公里。

4、建设生态农业科技中心,与国家实施工程中心结合在一起,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

5、崇明县级敬老院明年建成,长兴岛建二级乙等医院,崇明三大人民医院由三甲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新华医院、岳阳医院托管。

6、与黄浦和静安教育局的对接,将师范类学校在崇明开设分校。

奉贤

1、规划研究嘉闵高架延伸,连接奉贤境内的G1501,让奉贤居民去虹桥枢纽更便捷。

2、黄浦江上建一座昆阳路大桥,将闵行的昆阳路与奉贤的浦卫公路链接,向南再与金山相连。

3、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2017年建成,在奉贤境内一共设置8个站,全长19公里。

4、在奉浦大桥的东侧新建奉浦二桥,缓解S4莘奉金高速的拥堵问题。

5、正在建设的金海路随道,向北连接浦西的中环。

6、金海路向南延伸到奉贤海湾的上师大和华东理工的大学校区,方便师生出行。

7、上海第一条BRT快速公交,开通后从南桥新城到东方体育中心只需45分钟。

8、筹划在南桥新城国际园区里,打造50万㎡人才居住房,用于吸引人才。

9、三年时间里面解决奉贤动迁居民的居住问题,建造近200万㎡动迁配套房今年将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再分配入住一批。

10、未来要建三个1万亩的农田林网,利用现在的河道,在河的两岸再增加一万亩绿化和1万亩绿地,在不减少现有耕地的前提下,能够尽量地改善生态环境。

11、“十三五”规划当中,南桥新城将是具有特色的江南水乡。其特点就是一园、一湖、一中心。一园:把南桥中心7千亩林地打造成最大的市中心区可供市民参与的一个文化主题公园;一湖指南桥“上海之鱼”。

松江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第二篇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2011-10-23 07:09:39)

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

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

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

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

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

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

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五个次要新城:南桥新城北起黄浦江(西渡),南起平庄公路,西至浦卫公路,东至浦星公路,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金枫新城以南绕城高速为轴线,自亭林、朱泾至枫泾,另外包括一个吕巷机场辅助区,规划为商贸、航空服务综合区,总体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杭州湾新城东起海湾森林公园,经过星火、海湾、漕泾、金山卫地区,规划向海湾围垦,形成产业、教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180平方公里带状城市;

东滩-长横新城按照组团布局,规划为高尚居住、产业服务、论坛娱乐为主的区域,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不追求自体循环;城桥新城按照50平方公里,规划为崇明全岛的服务城市和启崇海地区中心城市。 上海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市中心区旧改动迁安置分配方向

黄浦区 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 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 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

闸北区 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 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 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 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 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 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 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四川北路地区;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青浦淀山湖——白鹤;奉贤南桥——奉城海湾;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 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完成竹南地块三合一项目建设以及塘东地块建设;加速软件园、民生路换乘枢纽、海事大学——铜山街、源深路南块、联洋山川置业地块、龙阳路综合交通枢纽地块、南洋泾路地块等的开发;尽快落实行政文化中心10号地块上海国际美术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浦明路、东方路至居家桥路滨江和洋泾、塘桥地区中心建设。

北外滩地块,要与大连路——渔人码头总部研发休闲综合区、苏河湾文化传媒综合区一体发展,形成"我们单位"商务区的重要负重功能混合街区;做好长治路以北第三界面区域的开发规划和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扬子江码头、上海船厂浦西厂区地块的整体设计,形成通透的四维街区界面。

第二商务区,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为站前141公顷一期以及诸光路附近130公顷二期,在嘉金高

速、青虹大道交汇处布置区域服务中心、大型会展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三期150公顷。

白马塘、凤溪、赵巷地区的购物、休闲、政务、文化中心作为整个上海西片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相当规模,联系整个青松嘉地区;青浦工业园区功能整体转换,结合青浦枢纽地下城铁站、重固香花桥组合西核"我们单位"商务区,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方案,远期发展为西部地区地标林立的"我们单位"商务区。

白鹤、湖区规划抓紧编制;苏州河上游两岸优化规划要在2012年底出成果。华漕、九富、华新市场、七宝外环、长宁临空等组合城市服务功能集群要在十二五期间优化发展,与核心区一同提升,形成鲜活成功的城市功能拓展极。

黄浦江两岸开发,包括浦东卢浦大桥以东的"会"园区主体,为文化会展和高尚居住、休闲商业中心;卢浦大桥至川杨河之间的190公顷土地,发展为耀华国际商务区;川杨河至中环线之间的280公顷,在济阳路枢纽和东方体育中心基础上,发展部分行政设施和外事设施,适当配置商业和居住功能。

三林滨江绿地,即卢恒路至中环线之间的区域,作低密度开发,发展为民俗文化旅游、"会"部分场馆保留体验的大型4平方公里城市绿肺。

浦西一侧,为黄浦、徐汇、卢湾三区牵头,开发中小型会展和酒店、科技研发总部、商业和高尚居住、游艇文化等一体的综合滨江区域。 该区段浦东浦西的城市设计、详控规划,应当在2011年底落实,2012年正式开始建设。

在三个主核心区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张江科学城、莘庄、真如、五角场四个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应当有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五角场副中心基本建成,张江、莘庄、真如副中心进入功能开发阶段。 中环线沿线的金桥、御桥、漕河泾开发区、长风长征、桃浦、大宁六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南站、浦江高科技园、江桥三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实现项目覆盖。十二五期间将形成中外环地区现代服务业组合发展的总体形态。

市中心区的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汉中路——北广场)、四川北路——海宁路沿线、大田路——海防路、南京西路——威海路、建国东路——文庙、太平桥南块——老西门、天山虹古功能拓展(联建新村地块)、小闸镇——徐汇中心地块,仍将作为市中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黄浦区必须切实消除传统市中心区的二元结构,对天津路——宁波路、黄河路——新闸路、大沽路北块、金陵东路——广东路沿线和丹凤楼、东街地区改造拿出切实的整体城市设计方案来,同时深化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设计。

郊区新城建设,要重点推进嘉定、南桥的当前建设,和松江南区、临港北区的城市设计以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调整,衔接区域战略目标的提升需求。

十二五和2017年阶段目标分解以前,川沙迪斯尼乐园地块只做其本身内循环配套和外围工程,附近建设项目一律实行紫线限定。

十二五末期分阶段目标达成以后,应优先启动以产业结构调整、4503和2028工程的具体落实操作方案,复兴岛——庆宁寺——定海桥——杨浦大桥地区要实行优先的用地考虑;大场、高桥、吴淞、吴泾地区要结合高起点定位目标实施具体城市设计。同时优化浦东铁路客站地区规划,适时进行召稼楼地区副中心研究。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昆山太仓并入上海)!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第三篇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昆山太仓并入上海)!

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

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

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

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

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 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

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五个次要新城:南桥新城北起黄浦江(西渡),南起平庄公路,西至浦卫公路,东至浦星公路,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金枫新城以南绕城高速为轴线,自亭林、朱泾至枫泾,另外包括一个吕巷机场辅助区,规划为商贸、航空服务综合区,总体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杭州湾新城东起海湾森林公园,经过星火、海湾、漕泾、金山卫地区,规划向海湾围垦,形成产业、教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180平方公里带状城市;

东滩-长横新城按照组团布局,规划为高尚居住、产业服务、论坛娱乐为主的区域,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不追求自体循环;城桥新城按照50平方公里,规划为崇明全岛的服务城市和启崇海地区中心城市。

上海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市中心区旧改动迁安置分配方向

黄浦区 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 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 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 闸北区 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 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 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 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 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 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 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四川北路地区;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青浦淀山湖——白鹤;奉贤南桥——奉城海湾;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完成竹南地块三合一项目建设以及塘东地块建设;加速软件园、民生路换乘枢纽、海事大学——铜山街、源深路南块、联洋山川置业地块、龙阳路综合交通枢纽地块、南洋泾路地块等的开发;尽快落实行政文化中心10号地块上海国际美术中心项目。有序推进浦明路、东方路至居家桥路滨江和洋泾、塘桥地区中心建设。

北外滩地块,要与大连路——渔人码头总部研发休闲综合区、苏河湾文化传媒综合区一体发展,形成"我们单位"商务区的重要负重功能混合街区;做好长治路以北第三界面区域的开发规划和提篮桥历史风貌街区、扬子江码头、上海船厂浦西厂区地块的整体设计,形成通透的四维街区界面。

第二"我们单位"商务区,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为站前141公顷一期以及诸光路附近130公顷二期,在嘉金高速、青虹大道交汇处布置区域服务中心、大型会展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三期150公顷。

白马塘、凤溪、赵巷地区的购物、休闲、政务、文化中心作为整个上海西片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相当规模,联系整个青松嘉地区;青浦工业园区功能整体转换,结合青浦枢纽地下城铁站、重固香花桥组合西核"我们单位"商务区,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方案,远期发展为西部地区地标林立的"我们单位"商务区。

白鹤、湖区规划抓紧编制;苏州河上游两岸优化规划要在2012年底出成果。华漕、九富、华新市场、七宝外环、长宁临空等组合城市服务功能集群要在十二五期间优化发展,与核心区一同提升,形成鲜活成功的城市功能拓展极。

黄浦江两岸开发,包括浦东卢浦大桥以东的"会"园区主体,为文化会展和高尚居住、休闲商业中心;卢浦大桥至川杨河之间的190公顷土地,发展为耀华国际商务区;川杨河至中环线之间的280公顷,在济阳路枢纽和东方体育中心基础上,发展部分行政设施和外事设施,适当配置商业和居住功能。

三林滨江绿地,即卢恒路至中环线之间的区域,作低密度开发,发展为民俗文化旅游、"会"部分场馆保留体验的大型4平方公里城市绿肺。

浦西一侧,为黄浦、徐汇、卢湾三区牵头,开发中小型会展和酒店、科技研发总部、商业和高尚居住、游艇文化等一体的综合滨江区域。 该区段浦东浦西的城市设计、详控规划,应当在2011年底落实,2012年正式开始建设。

在三个主核心区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张江科学城、莘庄、真如、五角场四个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应当有突破性进展,到2015年五角场副中心基本建成,张江、莘庄、真如副中心进入功能开发阶段。

中环线沿线的金桥、御桥、漕河泾开发区、长风长征、桃浦、大宁六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南站、浦江高科技园、江桥三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实现项目覆盖。十二五期间将形成中外环地区现代服务业组合发展的总体形态。

市中心区的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汉中路——北广场)、四川北路——海宁路沿线、大田路——海防路、南京西路——威海路、建国东路——文庙、太平桥南块——老西门、天山虹古功能拓展(联建新村地块)、小闸镇——徐汇中心地块,仍将作为市中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黄浦区必须切实消除传统市中心区的二元结构,对天津路——宁波路、黄河路——新闸路、大沽路北块、金陵东路——广东路沿线和丹凤楼、东街地区改造拿出切实的整体城市设计方案来,同时深化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设计。

郊区新城建设,要重点推进嘉定、南桥的当前建设,和松江南区、临港北区的城市设计以及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调整,衔接区域战略目标的提升需求。

十二五和2017年阶段目标分解以前,川沙迪斯尼乐园地块只做其本身内循环配套和外围工程,附近建设项目一律实行紫线限定。

十二五末期分阶段目标达成以后,应优先启动以产业结构调整、4503和2028工程的具体落实操作方案,复兴岛——庆宁寺——定海桥——杨浦大桥地区要实行优先的用地考虑;大场、高桥、吴淞、吴泾地区要结合高起点定位目标实施具体城市设计。同时优化浦东铁路客站地区规划,适时进行召稼楼地区副中心研究。

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第四篇

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

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 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

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

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

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

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

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五个次要新城

南桥新城北起黄浦江(西渡),南起平庄公路,西至浦卫公路,东至浦星公路,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金枫新城以南绕城高速为轴线,自亭林、朱泾至枫泾,另外包括一个吕巷机场辅助区,规划为商贸、航空服务综合区,总体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杭州湾新城东起海湾森林公园,经过星火、海湾、漕泾、金山卫地区,规划向海湾围垦,形

成产业、教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180平方公里带状城市;

东滩-长横新城按照组团布局,规划为高尚居住、产业服务、论坛娱乐为主的区域,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不追求自体循环;

城桥新城按照50平方公里,规划为崇明全岛的服务城市和启崇海地区中心城市。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上海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市中心区旧改动迁安置分配方向 

 黄浦区 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 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 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 闸北区 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 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 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 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 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 浦东陆家嘴 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

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

 

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

 五角场、 张江科学城中区、

 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 

 长风 梅陇新都会 大宁北中环 七宝 金桥 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 长征 桃浦 江桥 杨行 曹路 九亭【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

 唐镇、

 周浦、 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 

 临港 松江 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

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上海2030市区规划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第五篇

上海2030市区规划

一个主城区

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

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

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

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

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五个次要新城:

南桥新城北起黄浦江(西渡),南起平庄公路,西至浦卫公路,东至浦星公路,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金枫新城以南绕城高速为轴线,自亭林、朱泾至枫泾,另外包括一个吕巷机场辅助区,规划为商贸、航空服务综合区,总体按照150平方公里规划;

杭州湾新城东起海湾森林公园,经过星火、海湾、漕泾、金山卫地区,规划向海湾围垦,形成产业、教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180平方公里带状城市;

东滩-长横新城按照组团布局,规划为高尚居住、产业服务、论坛娱乐为主的区域,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不追求自体循环

城桥新城按照50平方公里,规划为崇明全岛的服务城市和启崇海地区中心城市。

十二五规划-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十二五规划-市中心动迁安置

黄浦区 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 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 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

闸北区 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 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 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 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 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 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 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十二五规划-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世博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十二五规划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青浦淀山湖——白鹤;奉贤南桥——奉城海湾;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2015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第六篇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与经济高度融合的新型现代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文化既可以给旅游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也能展示一个地方的独特所在,而旅游则可以将文化具象的传递,文化和旅游二者彼此约束彼此促进。

近几年,我国把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由此我县与时俱进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积极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也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纵观目前我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尤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本文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剖析,就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县特色旅游业有所帮助。

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及相互融合现状

1.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县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关**通往西域古丝绸之道必经之地,人文古迹众多,有古人类遗址、古石窟石雕等106处,馆藏珍贵文物30余件。关山40万亩原始森林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着名的**景区距县城38公里,有观赏、保护价值区域约120平方公里,景区内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文化遗迹丰富,有大小景点100多处,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现存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有"秦皇祭天第一坛"之美誉,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避暑采风的理想之地。在民间,马尾荷包、藤编、刺绣、剪纸、根雕、陶瓷等民俗艺术独具特色,洋芋搅团、罐罐茶、核桃饺子、玉米糁饭、凉粉鱼鱼等风味饮食远近闻名,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曲子戏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药王撒籽"、"双凤献宝"等美丽传说增加了游客的趣味性、神秘性。

2.当前文旅深度融合情况。我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前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日益重视下,文化与旅游正日渐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规划编制进一步科学合理。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科学编制了《**县旅游业发展规划(2015-2025)》和《**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提出我县旅游开发必须挖掘和融入**地方文化,并对文化旅游相关产品、重点项目以及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编制完成了《关山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区(**片)建设性详细规划》、《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和《全县城市亮化造景总体规划》,《米家沟生态园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也已启动实施,进一步凸显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思路。

二是城市文化旅游初具规模。近年来,全县倾力投资过亿元,打通了**旅游专线,相继完成了秦皇祭天广场、**景区综合开发、南汭河风情线、雷神山生态园工程和黎明川农业旅游观光带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规划任务。实施四馆两中心、人民广场、**影剧院等12个大型公共文化场所,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星级旅游厕所12座,在建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5家,商贸步行街、大型购物场所4处,客运公司3家,旅游商品定点销售点2处,开通20条环县城县内公交车,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相继对社会免费开放,城市文化旅游格局初具规模。

三是对外整体形象进一步树立。主要是坚持每年组团参加西安、**、**、**等国内旅游交易会、旅游宣传推介会,开发活性炭雕**、滋补中药材和工艺玻璃等系列旅游商品,举办了**各类旅游摄影大赛,征集**主题歌曲、形象宣传口号,印制了手提袋、招贴画和地图册等宣传品,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演唱会、**新貌摄影大赛及中国摄影家大PK**站采风活动、"诗画关山山水**"全国摄影大赛及金秋关山文化旅游节,在全国知名媒体上,对全县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域文化进行了广泛宣传。

四是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了**省**山(**)历史文化暨旅游开发研究会,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先秦文化、齐家文化和祭天文化,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研究文集》、《**揽胜》、《**诗话》、《聚焦**》等宣传文献与书集。及时加固修复上关石拱寺石窟,及时成立保护机构,积极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组织举行曲子戏调演、"非遗成果作品展"、"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等活动。至目前,全县共有包括曲子戏、陶瓷工艺、打乐架在内的各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2个。

五是特色文化旅游探索起步。整合我县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资源,建成了石堡子三线文化主题展览馆。以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开发为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农家乐58家,正在创建农家乐专业村2个。发挥工业产业优势,在安口正在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积极探索开辟工业旅游线路。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县旅游业仍处于观光型的初级层次,"重山水轻文化"现象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旅游主体文化特色不明显。风光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如各大景点的导游解说词仍以介绍自然造型为主,缺少对景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宣传;部分历史名人和山水文化资源虽已出书成册,但缺少宣传与应用,仅成为摆设,鲜为人知。二是文化体验活动匮乏。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缺乏有轰动效应和市场带动力的产品。三是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欠缺。对能体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街(店)建设几近空白,直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四是实施品牌化战略不到位。近年来虽然也举办过多次节事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促销作用,但由于后续跟进工作不到位,以至于使"办节"成了"一办就结",变为短期行为,没有形成叠加品牌效应。

三、对策及建议

(一)系统研究,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叠加,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市场价值、同时具备在旅游产业上发光发热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建议组成专门队伍,系统整理研究我县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对秦汉祭**历史史实,上关石拱寺、铜厂沟等文物古迹资源,曲子戏、陶瓷工艺、打乐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找准与具体旅游景点、项目的结合点,做好包装策划和市场营销研究,为推动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层次融合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打造精品,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围绕打造"诗画关山山水**"的形象定位和建设"中国西部生态旅游休闲养生基地"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叫的响、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一是加大精品的开发力度。加强煤陶文化、祭天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以打造"诗画关山山水**"旅游品牌为抓手**、雷神山、双**"一点十线"旅游景点,积极培育休,依托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乡村旅游、演艺摄影、文物博览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加大产品的创意力度。加快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以文化提升旅游的魅力,快速推进书画、摄影点建设,集中力量建好三线文化、陶瓷文化展示等一批特色园区。三是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根据城市文化底蕴和旅游发展的要求,按照建设"中等工业化现代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将城市作为一个文化旅游产品来经营,在新城建设中,加强旅游功能的提升,规划城市休闲街区、旅游体验区,精心策划包装"一轴四片"城市发展新格局,城市功能有效弥补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数量少、配套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带动县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县城成为融文化展示、民俗体验、休闲观光消费购物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经济带。

(三)创新营销,进一步树立整体形象。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消费,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媒介和其它手段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一是注重文化资源的灵魂作用。在宣传**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凸显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以"祭天文化"、"生态文化"的鲜明文化吸引游客,让旅游推动**文化的传播。二是把旅游要素作为文化旅游的宣传点。要将能够体现**文化特色内涵的宣传口号和标识融入各个旅游景区。在景区(点)道路标识、导览牌以及景区入口处和景区内部重点突出**旅游口号和标识;在餐饮(吃)、住宿(住)、交通(行)、景区(游)、购物场所(购)、娱乐场所(娱)等服务场所重点体现**文化相关内容和特色,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文化旅游形象,让游客在接受服务到参观旅游的任意一点感受到浓郁的文化,使**文化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三是重视**文化的节庆活动,深度融合**旅游。进一步办好金秋关山文化旅游节、全国知名书画、摄影家采风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表现**特色文化内涵,做到既有亮点,又有规模,以此吸引媒体和游客的眼光,进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力。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演艺及旅游纪念品市场。依托**艺术团,从乡镇和三支一扶中选拔有文艺特长的干部,组建高水平的演艺公司,在景区定期演出,开发陶瓷、玻璃、砂器、药材、核桃等一系列融纪念性、收藏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四)突出特色,大力丰富文化体验活动。如今的旅游,已经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游客更多是追求玩得开心、游得舒适,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到一个地方。一是围绕旅游业"娱"字要素,让游客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利用天然的大量丛林地带,开辟狩猎场所,让喜欢狩猎的游客过一把瘾,同时开辟诸如攀岩、速降、漂流、探险等娱乐项目,让大量游客参与其中,即可增加游玩内容,还可以增加景区收入。二是整合芦苇画、粟贴画、制陶等工艺资源,组织游客参观各类艺术作品,现场展示并体验制作过程。三是打造一批文旅结合的特色业态集聚区,如集中建设特色工艺品一条街、特色餐饮一条街、酒吧茶楼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和民俗一条街等,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活动内容,使游客完成日间游览后能有另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

2015市体育发展专项规划
环人民广场文化圈规划图 第七篇

**市体育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年)公示

2015-2020年,是**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转型升级、推动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幸福**的重要时期,也是**市体育事业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为目标,实现内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市体育事业发展既面临着人民群众体育需求日益增长的挑战,也将迎来城市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加快落实《河南省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推进**市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全局和长远发展战略出发,根据新时期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和**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市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一)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群众健身意识逐渐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占全市总人口的35%;健全了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市现有群众性体育单项协会15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3600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1156个;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先后争取和利用国家、省支持资金以及市、县体育彩票公益金配套投入3000万元,对全市1000多个有条件的行政村、生态文明村、新型农村社区扶持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为23个南水北调移民村配备了体育器材,在市区卫河公园、牧野广场等多处配备健身器材,争取了**县列入河南省首批乡镇综合文体活动中心试点工程,并争取资金160万元,对全县所有乡镇配备建设了体育设施。“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5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8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个,生态文明村健身篮球场500个,极大满足了我市城乡群众的健身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群众健身活动达200余次。通过举办元旦迎新年群众长跑活动、“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万人健步走活动、“全民健身月”系列展示活动、老年人运动会、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周末篮球联赛、市直工委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满足了广大群众体育健身需求。2015年我市全民健身组织活动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优秀组织奖”。

(二)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市各级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竞技体育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开展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游泳、射击、网球、垒棒球、柔道、拳击、举重、跆拳道、武术、摔跤等15个运动项目的业余训练,运动员达450余名、教练员48名;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105名优秀运动员;参加省以上比赛227次,取得奖牌515枚;争取国家、省奖励和扶持资金约500万元。在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参加了青少年组16个项目和成年组5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以金牌总数123枚列全省第五名,综合排名比上届提升三个位次,并荣获省十一运会“贡献奖”、“输送奖”、“进步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团”等荣誉称号,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保八争六”任务。在业余训练体制上,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模式,构建多元化业余训练模式和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网络,建立了国家级排球训练基地、国家级田径训练基地和射击、柔道、排球、篮球等项目的省级训练基地;组织评选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同时加强对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考核。截止“十一五”末,我市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总数达到50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24所、市级25所。

(三)体育产业全面启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体育消费需求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体育投资开始升温。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稳步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体育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近12亿元。适时编制了《**市体育产业核心功能区规划》。与县区政府合作共建**体育产业园,目前广州爱奇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的运动场人造草项目已作为体育产业基地首个项目落户**。

(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速度加快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386万平方米,人均0.64平方米。近年来**将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全民健身场地上。2015年以来,先后争取和利用国家、省资金支持,投入1500万元对全市1000多个有条件的行政村、生态文明村、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扶持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各县自建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延津县投资2800万元修建了综合体育馆,长垣县投资1500万元修建了体育馆,获嘉县投资70万元修建了乒乓球训练馆,**县投资230万元修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

二、**市体育事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目标的提出,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市体育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意识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对体育功能认识不断深化、对体育工作日益重视。《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市关于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规划等政策的贯彻实施,为**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挑战

未来十年,**市体育事业既处于城市发展的有力机遇期,但也面临发展环境和内部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一是体育资源相对不足,区县、城乡体育发展还不平衡、不协调,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二是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纳入”工作实施不到位,多数区(县)未能将体育事业费、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三是群众健身场地设施水平较为落后,尤其是室内体育场馆比较缺乏,区(县)“五个一工程”尚未达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群众体育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群众健身科学指导有待加强。四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业余训练投入不足、设施落后,在训人数呈递减趋势,后劲乏力,个别优势项目后备人才断档断层;市级业余训练缺少“龙头”,体教结合的业余训练模式尚不够完善,与教育系统的沟通合作有待加强。五是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市场规模偏小,整体产值低。高端体育经营人才缺乏,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企业集团。缺乏体育产业基础数据。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竞技体育实力增强为重点,以体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为主线,以体育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推进全市体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市”,为建设中原宜居城市和文明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总目标

经过5-10年的努力,促进**体育又好又快发展,体育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列。全民健身场地、活动、组织、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民健身长效机制逐步健全,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逐步满足,体质、生活质量状况和幸福指数显著改善,群众体育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传统优势项目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基础大项发展水平有新的突破,后备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体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体育市场进一步规范,人均体育消费明显增加,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稳步增长。加快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变体育设施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体育事业长远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城乡、区域及群体间体育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初步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四、主要任务

(一)努力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

全面贯彻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5-2015年)》,以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城乡居民健身参与程度和体质健康水平为三大目标,逐步实现场地便民化、组织网络化、活动系列化、健身科学化、服务均等化、体育生活化、体质优良化,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促进文明城市、健康城市的创建。

2015-2015年为全民健身四大网络建设阶段。一是逐步健全以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基础,行业、单位、学校、社会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的体育场地设施网络。二是不断健全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完善“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三是建立纵横交错的全民健身活动网络,广泛组织面向基层、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逐步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化、生活化。四是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长效机制,设立市、区(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完善市、区(县)、街道(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城市街道/农村乡镇体育组织覆盖率为70%,县/市/区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年均60次,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为60%,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0%。2015-2020年为全民健身繁荣发展、均等化全面实现阶段。全民健身四大网络继续完善,区域、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跨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行列。

(二)加快提高竞技体育整体水平

以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为目标,加强运动员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展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软实力中的独特作用。科学调整项目布局,适当增加项目设置,“十二五”期间增加自行车、水上项目、体操三个项目,使在训项目达到17项,“十三五”期间力争达到20项。到2015年,业余训练运动员人数、教练员人数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分别达到700人、70人和75所以上。到2020年,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人数到达1000人、教练员人数达到100人、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数达到100所,重点项目组建专业运动队。努力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十年向国家队和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80名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输送40名以上,“十三五”期间输送40名以上,实现“奥运见人,全运见金”。积极备战2015年省十二运会和2018年省十三运会,力争省十二运会取得“保五争四”的成绩、省十三运会进入前三甲。

(三)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以增强体育发展活力和后劲为目标,建设体育产业基地,提高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加快将体育产业纳入**新型产业体系,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主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体系。鼓励社会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和经营,积极扶持体育企业,培养特色体育产业服务品牌。

2015-2015年为加快建设步伐,扩大产业规模阶段,主要任务:一是实施以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带动战略,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特色体育产业基地申报和建设,争取将**体育产业园、辉县万仙山攀岩公园、平原体育会展中心建成河南省体育产业基地。二是引入和培育8-10家全国知名的休闲健身用品、运动食品饮料、户外运动装备类的生产、销售、研发企业,初步建成若干有特色的体育用品和运动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三是成立1-2家职业体育俱乐部,有选择性地吸引5-6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在**建立连锁店或加盟店,引进和培育2-3家体育娱乐公司、体育经纪公司、体育广告公司等体育中介类企业。四是争取承办2-3项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单项体育比赛和10项以上省级体育比赛,加强赛事的商业化运作,培育1-2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五是保持体育彩票销售的稳步增长,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5%,销售额达到4.3亿元。六是开展全面的**市体育产业现状调查,获得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数据。

2016-2020年为打造强势品牌,提升整体效益阶段,具体任务:一是力争再增加1-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并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二是着力打造体育企业、体育赛事、体育产品品牌,培育3-4家实力雄厚、效益良好的大型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力争有1家体育上市公司。三是承办或协办一次国家级综合性运动会。四是体育产业对**市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所占GDP比重超过1%,体育产业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四)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登上新台阶

以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年)》的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和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以五处市级体育用地为中心、以十二个区(县)级体育设施为节点的市域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和“两核(平原体育会展中心和**市体育中心)五心(五个区县级体育中心)多点(多个居住区级体育设施)一环(南北环路两侧的城市绿道体育设施)”的中心城体育设施规划布局,使全市大型体育场馆基本达到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要求,最终形成以区县为中心、街道乡镇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方便群众日常锻炼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2015-2015年为近期规划阶段,一是全面推进**市平原体育(会展)中心、**市全民健身中心、**市体育中心、**市业余训练中心、**市游泳池等五个市级体育场馆的新建和改扩建。二是在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县等区(县)修建羽毛球、网球培训中心,满足后备人才培养和群众高水平体育消费需求。三是加快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建设,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修建体育健身设施,推进学校等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面向大众的体育设施网络化格局。四是严格落实城市新建社区和旧城改造社区体育用地指标。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室内或室外,室外用地面积与室内建筑面积控制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人均室外用地面积0.30-0.65m2,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0-0.26m2。二是根据不同的人口规模,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项目室外用地面积与室内建筑面积应符合表1的规定。旧区改建中应考虑安排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其面积指标可以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表1中规定面积的70%。

表1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分级面积指标

人口规模(人)

室外用地面积(m2)

室内建筑面积(m2)

1000-3000

650-950

170-280

10000-15000

4300-6700

2050-2900

30000-50000

18900-27800

7700-10700

注:1、较大人口规模的指标均包含较小人口规模的指标。

2、在30000-50000人规模的社区中宜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中心,其面积指标为10300-13600 m2(室外)和3600-4900 m2(室内),已包含在本表的指标中。

3、当室外项目设置于室内时,用地面积指标相应减少,室内建筑面积指标相应增加,反之亦然。

2016-2020年为远期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市卫北体育公园、**市牛村全民健身公园、**市老君庵全民健身公园、**市五一全民健身公园、**市中心体育场、凤泉体育健身中心、**工业园区体育健身公园、红旗体育健身中心和卫滨体育健身中心,到2020年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基本实现“城市10分钟体育圈”和“农村5公里体育圈”。

(五)积极构建体育文化新平台

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目标,搞好体育文化的传承、光大与交流,努力建设体育城市,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和幸福**贡献力量。充分发挥体育在引领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中作用的作用。加快**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打造**体育文化品牌,扩大**体育文化产品的影响力。2015-2015年为**体育文化基础建设阶段,重点在平原体育会展中心修建**体育文化长廊,修建万仙山攀岩博物馆和**体育名人堂,举办寻找黄河--黄河故道定向越野赛,办好中原岳飞武术文化节,将**腰鼓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撰《**体育志》和《**体育年鉴》,凝炼**体育精神。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体育学院。2016-2020年为提高**体育文化影响力阶段。重点任务是筹建**体育学院,将寻找黄河--黄河故道定向越野赛和中原岳飞武术文化节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文化体育盛会,将**打造成体育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原体育文化强市。

五、主要措施

(一)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育体制创新

强化市、区(县)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切实将体育事业纳入市、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体育工作纳入市、区(县)各级政府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确保体育事业各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明确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政策。

创新体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各级体育部门从“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按照“实施事业分类管理、分清投资责任主体、吸引社会多方参与”的原则,强化体育行政部门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深化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建立“行政机构-协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注重发挥体育行业协会的自律组织功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体育协会、中介机构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的作用,积极推动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

完善体育事业发展投入机制,建立健全体育事业发展财政保障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体彩公益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要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长逐年增加;要重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市设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强市建设,捐助或自建设非营利性公共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各种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

(二)更新体育发展观念,转变体育发展方式

遵循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全面准确把握国家和河南省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的主题和建设体育强市两个层次目标,加强**体育发展的长远谋划、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带动的体育发展格局,体育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育发展管理从经验决策型向科学决策型转变。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等相关政策,逐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体育政策体系。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实行《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等法律规章,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程度大的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管,确定并执行规范的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加强体育执法和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体育行政执法体系。

努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和紧缺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较强科学决策能力的高素质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经济专业知识背景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队伍以及一支具有较高执教水平的优秀教练员人才队伍。

(三)以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群众体育大发展

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工程,加强全市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加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力度和规范管理,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加以实施;创造条件,组织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继续扩大学校场馆开放范围;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

大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和竞赛,按照“管办分离”工作原则,全面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各级体育职能部门、各行业体育组织、各类体育社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发动各行各业、社会各层面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横向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教育局、旅游局、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共同举办市级以上群体活动,实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场场有特色”;纵向指导各区(县)体育局、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以实现“一区(县)一品”。利用全民健身日、传统节日以及法定节假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大力弘扬优秀的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和特色项目。积极推广时尚新颖的健身活动,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基层体育健身团队。办好全民健身日等传统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品牌。

全面构建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健全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单项体育协会为主力,体育俱乐部和区域站点为基础,学校、社区、乡镇为重点,基层专(兼)职群众体育干部、国民体质监测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三支队伍为骨干、全民健身服务志愿者为辅助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着力发展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积极扶持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和全民健身指导站等新型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加强行政村综合文化体育站建设,巩固全民健身组织基础。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吸引体育明星、专业体育工作者和其他社会体育骨干成为社会体育志愿者,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健身社会公益活动,让体育志愿服务成为活跃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动力量。组织开展评选优秀体育俱乐部活动、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志愿者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全民健身组织和骨干的积极性。

大力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登记、上岗制度,加大对公益性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提高上岗指导率,为群众提供科学、优质的健身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长效机制,设立市、区(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完善市、区(县)、街(镇)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并公布国民体质状况,科学分析监测数据,全面客观了解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和效果。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健全国民体质测试技术队伍,建立市民体质健康档案,强化国民体质监测对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保障平台,建立以传播体育健身科学知识、教授运动健身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服务系统。实施科学健身宣传工程,推行“体育健康直通车”计划,广泛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活动,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四)以提升竞技体育竞争力为重点,实现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突破

全面启动和部署新一轮省运会周期备战工作,转变备战方式,走精兵之路,从依靠规模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训练和精细管理。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完善、保障有力、奖惩严明、运转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认真总结**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运动项目制胜规律以及运动训练规律、运动队管理规律和备战参赛规律,切实解决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整合科研、医疗康复资源,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协作攻关,全力推广先进的教学训练经验,不断改进训练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训练水平和竞技成绩。

科学调整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综合评估竞技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坚持以缩短战线、突出重点、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原则,做强做大排球、田径等传统优势项目,提升射击、柔道、篮球、游泳等潜优项目水平,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品牌项目,提高非奥运项目竞技水平,夯实**竞技体育整体实力。

完善业余训练管理制度,建立市体育管理部门为主导、市中心业余体校为龙头,各区(县)业余体校为基础、全市各级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的层级训练网络体系,形成一、二、三线衔接贯通、运转高效的业余训练管理和工作体系。各项目运动队实行主教练负责制,给主教练放权的同时,细化量化运动成绩和输送人才指标,制定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体教结合新机制、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学校或俱乐部。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全面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鼓励运动员参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拓宽运动员就业空间。建立运动员保障体系,解除运动员后顾之忧。

完善竞赛制度,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提高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建立符合青少年成材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制度。改革市运会的竞赛办法,以培养重点项目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以青少年为主要参赛对象,项目设置突出我市优势,年龄层次与省运会挂钩,加强梯队建设;改革市常年赛竞赛办法,小年龄组的比赛加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测验,以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选材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搞好传统校年度比赛和活动,鼓励和协助市教育局举行综合性中学生运动会。

加大竞技体育投入。运动员文化教育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必要的训练和参赛经费。加大对训练场馆设施建设和重大竞技体育项目的经费投入,积极改善业余训练场馆和训练设施落后的状况,确保训练场馆和器材符合训练要求,保障各级运动队必要的训练条件。引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才。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兴办竞技体育事业,多渠道增加对竞技体育的投入。

(五)以加快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实现体育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坚持特色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建立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龙头,以健身休闲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业为支柱的体育产业体系。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体育竞赛业。大力引进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赛事落户**,培育万仙山国际攀岩挑战赛等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的高端体育赛事。培育若干个拥有多个全国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销售额大的大型体育用品企业。利用**物流产业发达的优势,把**打造成为辐射中原地区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做大做强体育彩票业,推动设立彩票自助销售终端,完善创新营销手段,稳步扩大体育彩票发行量。加强体彩销售资金监管,确保安全运行。

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成立以市政府有关领导为主任,各相关局委办参与的**体育产业基地领导小组。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在建立体育企业相对集中的**体育产业中心园区,形成空间聚集效应的同时,又在周边的各区、县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基地,形成点面结合、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的**体育产业基地空间布局。尽快完善体育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严格的基地管理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将**体育产业基地打造成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产业园区,积极申报河南省体育产业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推动体育产业统计常态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认真开展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掌握体育产业发展动态,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服务,为体育产业及相关的重大决策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

(六)以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做好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遵循规划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建设的实用性、功能的多样性、管理的科学性、使用的效益性为原则,制定并实施《**市健身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及《**市农民健身工程规划》,进一步完善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四级体育设施网络。严格执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批准发布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制定《**市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指标》,划定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控制线,并纳入市、区(县)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建立由市、区(县)体育、规划、文化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体育设施建设协调机构,协调体育专项规划实施问题。新增、改建体育设施,应由市、区(县)体育管理部门参与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拓宽体育场馆建设资金来源,开辟多渠道、多层次体育资金来源,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辅、体彩公益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两级设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专项资金。采取市财政支持、区(县)财政补助和受益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或资助、共同兴建和经营各类公共体育设施。

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将各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积极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体育场馆或参与运营管理。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出台《**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和维护办法》,完善体育场馆设施挂牌公示制度,对城乡体育设施实行动态监管。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改造和修缮力度,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资金中切块单列做好保障。挖掘潜力,积极推动社区辖内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加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体育设施供给,形成形式多样、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加强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逐步实现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强化公共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体为本,实行多元化经营,提升场馆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七)以构建体育文化平台为重点,通过扩大宣传和对外交往力度,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

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纳入城市文化发展大战略,努力挖掘和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过程中的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积极倡导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培育新时期**体育精神。积极推进体育运动与文学、艺术、影视、动漫、传媒等文化元素的融合,广泛采用信息化、娱乐化的手段,扩大体育运动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重视对岳家拳、**腰鼓等**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万仙山攀岩博物馆、平原体育会展中心体育文化长廊、名人堂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市场运作等方式积极举办寻找黄河-黄河故道定向越野赛和中原岳飞武术文化节。加大对刘国梁、张立、葛新爱、王勇等**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宣传,推进体育运动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加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重要法规、政策和条例的宣传,及时报道**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进展、新事迹、新成绩。加强“**体育网”建设,全方位宣传**体育事业的发展动态,搭建**体育事业发展与交流的平台,为**体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加强国内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市体育文化团体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体育的良好形象。积极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各单项运动协会的沟通与联络,加强**与国内体育发达城市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科学谋划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亚洲国家城市尤其是周边国家城市的体育交流。

(八)以规划落实重点,加强规划实施的考核

区(县)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各自的十年规划,分解目标、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区(县)体育部门要制定本地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与本规划的有效衔接,确保条线之间、层级之间目标一致。各级政府及体育部门要建立落实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尤其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要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人、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表2 2015-2020年**市体育专项规划指标(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6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