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自主招生】
2015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时间:2015-01-17 18:14 阅读:1179次
方案一: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00年开通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
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2015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程序】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
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第一节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一)招标人提供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文件及施工图。
(二)国家颁发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材料规范、质量标准化、法规文件及强制性条文,地方主管部门有关文件。
(三)公司有关质量、安全及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等企业标准。
二、编制原则
(一)优化施工组织,全面规划,合理布臵,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科学组织,确保工程如若按质按量完工。
(二)采用现行有效的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施工方案,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水平,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强化管理,精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三)严格控制安全施工管理,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现场材料堆码整齐,作到文明施工。
(五)合理安排工期,为雨季施工作好部署。
三、工期要求和质量目标:
本工程工期要求180日历天,施工期间我公司将合理安排工序,充分发挥劳动力及机械效率,积极采取有利的保证措施,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工期计划。
质量目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四、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该项目工程的编制的,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工程、除险加固段基础混凝土浇筑工程、基础回填土方工程、河道清理整治挖淤泥工程、护坡预制混凝土块铺设以及施工导流工程等。
编制范围为: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和设计图所涵盖的内容。
第二节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内容:治理河道总长350米,新修河堤130米,除险加固河堤段45米,疏通整治河道长350米,护砌道路长515米。
计划工期:180日历天
质量要求:合格
第二章 施工组织机构
第一节 组织机构体系
一、现场组织机构
本工程的施工组织机构将由公司委派具有丰富河道整治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作为第一项目负责人而组建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管理,实施组织保证体系,履行合同事宜,同时由公司领导、工程部积极配合项目经理部具体协调有关工作。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
二、项目经理部机构成员主要职责(见下表)
项目经理部机构成员主要职责
(一)项目经理:是施工队伍的核心,其职能是按照业主和合同条款的要求、圆满履行施工合同,即指挥施工机械和人员在业主规定的工期,以优良质量完成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对外接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一切有关工程指令,对内则是协调和指挥各施工队顺利完成分项工程。项目经理原则上必须常住工地。不允许撤离施工现场,如有特殊情况离开项目经理部,必须将一切事务和权力暂移交给项目副经理,并征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二)副经理:职能是制订和下达施工计划、检查、督促各施工队,按时完成任务,每月对各施工队完成的施工任务计量计价,编制月进度、月计划文件,并报送监理和业主;协助技术解决各施工队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编制重大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队,进行详细地技术交底及跟踪技术指导、贯彻落实。
(三)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质量与工程施工技术,以及项目部的内务,如工程进度、工程计划、对外关系等工作,项目经理不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安置实施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方案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实施单位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人民政府 (四)项目主管单位 某某县发展和改革局 (五)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省某某县某某乡 (六)主要建设内容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计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70人。其中:曾胡湾1、2、3、4、5组60户,贫困人口236人,严家河6、7、8、组19户,贫困人口92人,张楼9、10、11组31户,贫困人口142人,将整体搬迁至该村集中安置区。
某某县某某乡某某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为:新建住房和附属设施8800平方米(110户贫困家庭,按每户平均60平方米,设计超出部分分年度实施,设计中用虚线表示),新建输电线路2000米,新建饮水塔一座,提水泵站一座,架设引水管道3000米,安装供水管道5000米,硬化通往移民点公路1.5公里,改造低产田【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程序】
59.5亩。同时,对迁出地进行恢复,退耕还林,栽植板栗、油茶、杉树等经济作物。
项目实施后,可使该村生活在贫困线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70人,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达到脱贫致富,并使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治理,增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377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37.16万元,占总投资的89.42%;其他费用21.96万元,占总投资的5.82%;预备费17.95万元,占总投资的4.76%。
建设投资构成见表1-1。
建设投资构成表
表1-1 单位:万元
(八)资金来源
工程总投资377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计划,确定该项目资金来源为:
搬迁户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折资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14%;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53%;申请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2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33%;
(九)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1年,搬迁安置自2011年10月开始,2012年9月全部结束。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某某县概况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北部,大别山西端,环水上游,东临红安,南接黄陂、孝昌,西连广水,北望河南省的信阳、罗山、新县。县域南北长48.8km,东西宽42.2km,面积1986km2。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溪涧、河流交错穿插,地形较为复杂,地形特征大体上是“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国家级贫困县。某某县现辖17个乡镇,359个村,15万农户,63万人。
某某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等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某某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某某也【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程序】
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
地处鄂北门户的某某县,北眺中原大地,南瞰江汉平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肩而过,横穿全境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大安线、黄土线、宋长线以及正在建设的石武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使某某的交通四通八达。
201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脱贫奔小康为统领,以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改革创新为重点,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各面经济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发展。
(二)某某乡概况
某某乡位于某某县东北部,东与新城镇相邻,西与城关镇交界,北与东新乡、丰店镇相邻,南与阳平镇接壤,地跨东经11209′-20′,北纬31.30′-38′,乡政府机关驻地某某距某某县城11公里,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707人,农业人口39259人,劳动力19899人,城镇人口2448人,城镇居民1988人,全乡版图面积186.5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28194亩,水田面积18568亩,旱地9626亩。悟宣线、城高线、何姚线、汪新线连通四镇一乡,规划中的郑武高速线路、麻竹高速线路穿境而过,郑武高速还将在我乡建站,这使我乡的交通极为便利。
(三)项目所在地概况
×××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
×××发展和改革局
2015年8月
目 录
前言„„„„„„„„„„„„„„„„„„„„„„„„1
一、基本形势„„„„„„„„„„„„„„„„„„„„3
(一)“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 3
(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形势„„„„„„„ 4
二、总体思路„„„„„„„„„„„„„„„„„„„„6
(一)指导思想„„„„„„„„„„„„„„„„„„„6
(二)基本原则„„„„„„„„„„„„„„„„„„„6
(三)主要目标„„„„„„„„„„„„„„„„„„„7
三、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8
(一)实施区域与搬迁规模„„„„„„„„„„„„„„8
(二)搬迁方式„„„„„„„„„„„„„„„„„„„9
(三)安置方式„„„„„„„„„„„„„„„„„„„9
四、主要建设任务„„„„„„„„„„„„„„„„„„12
(一)住房建设„„„„„„„„„„„„„„„„„„„12
(二)配套基础设施„„„„„„„„„„„„„„„„„12
(三)公共服务设施„„„„„„„„„„„„„„„„„13
(四)土地整治„„„„„„„„„„„„„„„„„„„13
(五)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13
(六)迁出区生态恢复„„„„„„„„„„„„„„„„14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15
(一)资金需求测算„„„„„„„„„„„„„„„„„15
(二)资金筹措方案„„„„„„„„„„„„„„„„„15
六、政策保障„„„„„„„„„„„„„„„„„„„„16
(一)土地支持政策„„„„„„„„„„„„„„„„„16
(二)金融支持政策„„„„„„„„„„„„„„„„„16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17
(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17
(五)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18
(六)其他政策„„„„„„„„„„„„„„„„„„„18
七、组织实施„„„„„„„„„„„„„„„„„„„„19
(一)成立专班运作,加强组织领导„„„„„„„„„„19
(二)制定专项规划,指导项目实施„„„„„„„„„„19
(三)积极筹措资金,发挥投资效益„„„„„„„„„„20
(四)扶持后续产业,夯实发展后劲„„„„„„„„„„21
(五)部门协调配合,共促项目建设„„„„„„„„„„21
(六)强化实施管理,保证项目质量„„„„„„„„„„21 附件1××ד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区域分布图„„„„23 附件2××ד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统计表„„„„24 附件3××ד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摸底调查情况表„„„„25 附件4××ד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规划表„„„26 附件5××ד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任务计划表„„27 附件6××ד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投资及筹资方案表„28
前 言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经我省多次争取,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基本同意从“十三五”开始将××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范围。针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搬迁,通过改善安臵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搬迁群众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双重目标,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织编制好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对于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扶贫工作水平乃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切实发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作用,进一步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根据国家、省发改委通知要求,我县在摸清搬迁任务和安臵资源的基础上,编制了《×××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并力求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以期达到充分发挥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扶贫拉动作用,充分发挥综合使用效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新阶段。但是,目前农
村贫困人口依然量大面广,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深山、交通不便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村庄,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中最大难点,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一最大难点的治本之策,这项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搬迁群众的发展环境、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口与村镇布局、调整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扶贫投入效益,有利于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科学指导全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推进生存条件恶劣乡镇贫困农民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将廉租住房等31类点多面广量大单项资金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交由地方具体管理安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3]1238号)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区域实施范围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市xx县2016年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
2、建设单位:xx县高平镇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贫困搬迁
4、建设期限:2015年9月——2017年8月
5、搬迁与安置方式:整社搬迁本村内就近集中安置。
6、搬迁规模:拟搬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115户503人。
7、建设规模:本项目设一个安置区,新建住宅115户,户均建筑面积67.68平方米,新建人饮工程1处,埋设供水管道6.15公里;新建道路一条2.1公里;架设0.4KV低压线路3.2公里,安装变压器1 台,户表工程115户;新建果园230亩,改造果园230亩;迁出区生态恢复92亩,安置区绿化23亩。
8、项目投资:项目总投735万元,其中:人畜饮水工程15.2万元,农电工程18.44万元,道路工程16.76万元,产业开发工程25万元,住宅工程637.6万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10万元,其他费用12万元。
9、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3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151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万元,自筹537万元。
二、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县部分地区农村住宅处在自然环境差、地质环境恶劣的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为了确保这部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仅靠政府“输血式”救济只能是治表不治本,无法使当地群众尽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高平镇是我县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之一。大寺坳村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迁出区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均住在黑梁河流域的沟壑边缘地带,自然条件恶劣,道路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山地面积较多,受交通运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产业结构单一,无主导产业,群众生活困难,人口连年下降,2008年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80元,严重制约着高平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寺坳村罗家社群众的贫穷落后面貌,为人民群众创造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引导群众实现小康,国家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既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因此,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对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快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主导产业,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2、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好、引导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群众共同富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能够使当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为群众提供
新的生存空间,创造新的发展环境;能够更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恢复和扩大生产能力,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适应性;能够品种单一、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现状,便于迁出区群众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能够发展多种经营,扩宽致富增收渠道,加快致富步伐;能够为移民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贫困地区人民的全面发展。
3、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迫切需要。高平镇大寺坳村罗家社居民住宅大部分在侵蚀残塬地带,房屋以土木结构依坡建设,窑洞依山开挖。易地扶贫开发试点工程拟对部分群众搬迁安置到生存环境比较优越的地方,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从而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4、实施贫困易地扶贫搬迁,是探索和实践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突出整体扶贫效益,对移民实行集中连片安置,统一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的要求,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凸显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变救济式单纯“输血”为开发式综合“造血”,可提高国家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有利于调动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近年来,xx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新建了移民农宅,配套了水、点、路及产业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为全县贫困山区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搬迁探索出了新路子,提供了新模式。
(三)易地搬迁的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112号)的颁发为易地搬迁提供了强大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2、资源可行性。大寺坳村坳心社安置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为易地搬迁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保证。
3、产业可行性。依托安置区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的优质果品产业,利用产业优势,能够引领和带动广大搬迁群众尽快建设产业集群,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三、项目县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xx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陕西省长武县接壤,南邻灵台县,西接崆峒区、崇信县,北靠甘肃西峰、镇原、宁县等区县。
2、行政区划。全县有1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476个自然村。人口密度238人/平方公里。全县有汉、回、蒙、藏、苗等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全县有6个乡(镇)102个村被省上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乡村。
3、气候。xx县地处内陆,系大陆性气候,属泾、渭河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全年日照为2315.4小时,日照百分率52%。≥0℃的日照时数为1769.6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6%。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532.32千焦/每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210.9千焦/平方厘米,热量较丰富,农作物一年一熟。全县年平均气温10℃,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都是因为各种贫乏的原因而书写的,一般都是因为情况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向国家政府等部门申请要求得到帮助。以下小编准备了两篇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可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下面两篇文章由资料站提供。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一
资料管理下载人民政府:
我家居住在资料管理下载村资料管理下载组,现有人口x人。其中:农业人口x人,非农业人口x人(详见下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由于地处高山峡谷、林区、水源匮乏,饮水困难,交通极不方便,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为改变恶劣生存条件,尽快脱贫致富,经全家商议。特申请搬迁到□XXXX;□XXXX;□XXXX,并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请予以批准!
申请人:资料管理下载
201x年x月x日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二
资料管理下载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
我是资料管理下载村资料管理下载组农民,全家现有x口人,承包耕地xx亩,由于我村地处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条件低下,在最近乡上、村上和组上的干部到户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我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大实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政策和很高的补助,实现了我们几辈人都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本人申请享受扶贫搬迁政策。
特此申请,请批准。
申请人:资料管理下载
201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
申请请示专题
方案一: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群众看病很不方便,缺医少药,有些病常常被耽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了群众负担,群众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另外,文化生活落后,电视、电话等通讯覆盖不到,与外界沟通困难,而且缺少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渠道,导致观念陈旧,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二、迁入地的基本情况
鉴于上述原因和实际状况,通过多次会议,集中群众意见,对我乡秦家后等7个村117户417口人实行易地搬迁,选择移民新区具有如下有利条件。
1、北社村移民新区
(1)地理位置。北社村新区位于北社村北楼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规划功能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符合入迁条件。
(2)建筑规模及占地。该安置点共规划117户417口人,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能容纳移民搬迁户。
(3)迁建新区的有利条件
北社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①交通条件优越,省道李东线和县道成小线穿村而过,群众出行及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②水电通讯设施功能齐全。该村现有50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水源来自平顺集中供水工程,可满足4000人正常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供电方面,本村现有500KVA变压器2台,100KVA变压器3台,可保证5000人日常用电。通讯方面,拥有移动、网通、联通基站各一户,有线电视2000年开通使用。完全可以满足移居之用。
③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合理。本村现有集水、电、暖于一体的中学一所,住宿制小学一所。可容纳1000名学生就读。图书室、仪器室、操场、食堂、宿舍、电教设备等教学设施齐全。2015年新建高标准,总面积1775.32平方米卫生院一所和村级卫生所一处,有医护人员14人,床位30张,配有B超、心电图、透视、胃镜、化验等医疗设施,为方便群众就医提供保障。
④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北社乡是文化大乡,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可以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建设规模内容和资金来源
1、建设规模内容
移民建设项目工程总占地33774.62平方米(50.66亩)。其中,移民搬迁户房屋及院落建筑面积40.66亩,巷道硬化、绿化、自来水管网、农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0亩,房屋建设标准分为2种户型。具体如下:
(1)住宅工程:
①建设74套三间两层移民住房,每户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居舍建设面积95平方米。大门、厕所及院落73平方米。
②建设一栋五层单元楼44户,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楼房占地面积1060平方米,院落面积1060平方米。
(2)街道工程:
硬化主巷道250米,宽5米;支巷道180米,宽4米;硬化面积1970平方米。
(3)供水工程:
供水主管道采用50PE塑料管,支管道采用40PE、25PE塑料管,每户安装立管龙头及水表。共安装供水管道5680米,水表井51个。
(4)配电工程:
架设高压变压器1台,低压输电线路及入户线路5680米,配套入户电力器材118套。
(5)村内绿化:
小区四周种树绿化671米,小公园绿化面积672平方米。
(6)场地平整:
由于现有宅基地参差不齐,需重新进行场地平整。共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
(7)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占地1512平方米。
2、资金来源
(1)投资预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562.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547.8万元,其他费用15万元,具体各项工程投资如下:
①住宅工程:74户三间两层楼房,投资1480万元,平均每户投资20万元;
②五层单元楼房44户,投资812万元,平均每户投资18万元;
③街道工程:硬化1970平方米,每平方米120元,需投资23.64万元;
④供水工程:5680米,每米45元,需投资25.56万元;
⑤高低电输配电工程:5680米,电力器材配套118套,需投资95万元;
⑥绿化工程:四周绿化641米,绿化小公园672平方米,需投资20万元;
⑦场地平整动用土石方10000立方米,每立方米16元,需投资16万元;
⑧地上休闲活动场,地下停车场1512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需投资75.6万元;
⑨其他费用15万元。
我们通过申请国家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外,移民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部分主要由群众自筹,自筹方式是:一是个人少量积蓄;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支农贷款;三是亲戚朋友资助和个人与村民相互投工投劳。
方案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宁县新庄镇颉家村地处董志塬南端,距县城45公里,镇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镇还有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生活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极差的沟、湾、梁、峁、掌等地方。这些区域是干旱山区,也是贫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下,难以摆脱贫困,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必须下决心实施以工代赈扶贫移民搬迁项目,这对改变生存条件,稳保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XXXX
二、项目概况
新庄镇位于宁县西南部董志塬南端,东涉马莲河,与中村分界,西南至泾河之滨,与陕西省长武县、宁县长庆桥镇毗邻,北靠太昌乡。海拔高度896—1213米,相对高差3170米。北纬35°20′,东经107°48′。年降雨量500—600MM,平均气温8.7℃,光照时数2365.7小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全镇共辖2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8616户,总人口36094人,其中农业人口35146人,非农业人口948人,人口窑度每平方公里282人,钱镇总土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67亩。
㈡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提供,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6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粮食总产量14200吨,人均粮食产量XX公斤。全镇通电户数户,街区及13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2975户,受益人口13388人。镇村道路总长52公里,柏油公路8.6公里,砂石路面67.5公里,全镇村村通车、通邮。7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全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758门,建有3个移动通讯基站。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1、搬迁原因
迁出区自然村均处于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山区,居民基本上都生活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沟、湾、梁、峁、掌等不利于人群生存的地形地貌上。农户居住极其分散偏僻,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经济收入低,极端贫穷,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普遍低,且呈下降趋势,居住条件落后等。总之,干旱缺水,无电无路,停息闭塞,上学困难,就医看病难,这些因素是我镇贫困移民搬迁的主要原因。
2、迁出方式
新庄镇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采取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迁出区不留一人一户,使迁出区域能够封山禁牧,植树造林,迅速恢复生态植被。
3、搬迁人员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XX村XX组XX户XX人;搬迁人员中老年人XX人,儿童XX人,劳动力XX人。搬迁人员花名册见附表。
㈠安置区基本情况
两个安置区共有土地面积XX亩,其中耕地面积XX亩,有撂荒地XXXX亩,复垦土地XX亩。
安置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作条件好,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域,学校、医院均有,电视、电话畅通,附爱吃有公路主干线通过,地下水资源能够保证人畜饮水,电力设施齐全,附近有砖瓦厂,水泥预制厂和养殖场,能够使一部分群众就近做工和进行家庭养殖。也可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接收区大量的可复垦利用土地,人均产粮XX公斤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元以上。
西南门村安置区。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青公路经过之地,全村有XX户,XX口人,当地人均耕地XX亩,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可为搬迁农户提供土地XX亩。周围水电路公用设施齐全,群众基础好,可为移民提供土地XX亩。
四、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
1、基础设施面。项目实施后,搬迁移民户均拥有占地亩,居住面积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XX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XX平方米的住宅一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
2、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增加校舍面积XX平方米,改造校舍XX平方米,新建卫生所两年,配备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证迁入农户的子女当年就可以入学教育,群众能够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3、经济目标:迁入农户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X元,人均产粮量达到XX公斤以上。
五、建设方案
㈠人员搬迁方案
20XX年计划搬迁人员共XX户XX人,具体是西南门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颉家村安置点接收XX村XX户XX人,接收XX村XX户XX人。
㈡安置区建设内容及方案
1、土地开发方案
为了解决迁入区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有保障条件,两个安置点共提供可开发利用土地XX亩,土方量为XX立方米。主要是复垦旧庄基和平整撂荒地,其中西南门村XX组提供开发利用土地XX亩。
2、供电
为了解决群众照明问题,需对迁入村安装30KV配变2台,10KV线路XX公里,0.4KV线路XX公里,户表工程XX户。
3、道路
计划修建农一级及住宅区道路XX公里,其中西南门安置点XX公里,颉家安置点XX公里。
4、人畜饮水工程
建人畜饮水2处,新打机井1眼,16米30立方米水塔1座及配套设施;建供水房间,检修井XX个,铺设供水管线XX米。
5、卫生所
为了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医疗保健需要,计划新建村级医疗卫生所两年,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每个安置点建设砖混结构瓦房XX平方米,分别设置门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
6、学校
为了使搬迁农户的子女能及时上学,按需要为两个安置点扩建校舍XX平方米,维修改造旧校舍XX平方米,购置桌椅XX台套。
㈦住宅
通过开发废弃庄基和撂荒地为移民提供农宅基地XX亩,修建占地XX亩的农户住宅XX套,建筑面积XX平方米,修建围墙XX米,并修建大门、厕所、猪圈等。
8、新建XX村村部,建筑面积XX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瓦房。
六、投资概算
㈠投资概算依据
1、《甘肃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1996年);
2、《甘肃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00年)居民建筑,水利、交通农电、卫生、教育等有关规定和定额,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
㈡投资概算
宁县20XX年共建立两个移民点,搬迁移民XX户,概算共需资金XX万元,人均XX元。其中:基本农田开发XX万元;生产基础设施XX万元;公共基础设施XX万元;建房XX万元;第一生产力补助XX万元;搬迁费XX万元;人员培训费XX万元,;勘察设计费XX万元;项目管理费XX万元(详见概算附表)。
㈢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为:需国家投资XX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XXXX万元,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农田水利、道路等方面建设;预算内专项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卫生所、学校、农电线路等方面建设补助;市级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主要用于生产生活补助及农民培训等方面建设补助;地方政府及群众自筹XX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
方案三: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及农民工公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搬迁安置总体情况
(一)搬迁安置范围及对象
金城江区、罗城县、环江县、南丹县、天峨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大化县等10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而且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或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农村人口,以及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农村人口。
(二)搬迁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以县为基本实施单位,实施县内或乡镇范围的搬迁工程,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依托县域经济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按“无土安置”的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依托县城周边城郊结合区域进行搬迁安置;二是依托小城镇发展,结合乡镇扩容的需求进行搬迁安置;三是把居住环境分散、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状况较差的农村人口搬迁安置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
(三)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20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约3.3万户15万人,同时吸引部分生活相对富裕、相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创业能力和就业条件农村人口搬迁到乡镇、县城或项目园区周边,涉及总人口预计达6万户30万人。“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7208户81450人。其中: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577户26140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4338户20451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88户17744人;
2015年计划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05户17115人。
(四)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2015-2015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需要进行住房及附属设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土地开发和调整、水利渠道、入户沼气池及通电项目建设,共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计划从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资金、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等五部分筹措。
二、各县(区)“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
(一)金城江区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为579户2456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58户1106人;
2015年搬迁安置122户557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4户411人;
2015年搬迁安置95户382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房屋建设:2015-2015年共需搬迁579户2456人,按照户均120m2的标准计算,以砖混结构为主,共需建房69480m2。
人畜饮水:安置区要达到农村安全饮水的标准,概算共需新建人畜饮水45处,其中蓄水池830m3,输供水管道47.34公里。
道路建设:新建泥结碎石乡村公路18.8Km,按四级下限路面设计;安置点的屯内道路硬化46666平方米。
沼气池:为解决搬迁贫困户的生活能源问题,结合条件适宜与群众需要,共需新建沼气池249座。
通电工程:400V低压输电线路架设30.5公里。
由于金城江区实施的都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采取的是屯内安置方式,可以利用原来的公共基础设施,不需要配套建设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3、资金筹措
(1)资金来源
估算总投资1244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560万元,占12.5%;地方配套投资352万元,占2.8%;整合其它资金及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0540万元,占84.7%。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二)环江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985户4324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235户1024人;
2015年搬迁安置275户12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50户11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225户10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07250平方米;农田水利设施42公里;修建通村公路46公里;卫生院1000平方米;村级公共设施8600平方米;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生态建设项目。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环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97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4015万元,整合中央相关支农投资1200万元,中央扶贫资金860万,地方政府投资48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14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三)罗城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3677户16988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1277户5788人;
2015年搬迁安置1000户45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800户4000人;
2015年搬迁安置600户2700人。
2、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住房和附属设施面积145600m2,其中住房建设面积89600m2,附属设施建设面积56000m2。
改扩建农村公路94km;新建人饮工程25处数,解决移民饮水人口1120户4790人。
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1300亩,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修建渠道67km,田坎硬化等工程,开发和调整农田面积500亩。
新建沼气池800个,容积6400m3。
3、资金筹措
(1)投资来源
“十二五”期间,罗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0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2000万元,国家、自治区财政扶贫配套资金5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5000万元。
(2)资金投向
中央补助投资用于建设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设施和必要的生活设施,包括住房、基本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中央补助投资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性项目,包括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等,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
(四)巴马县
1、搬迁安置任务
2015至2015年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72户9492人,其中:
2015年搬迁安置863户43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429户1945人;
2015年搬迁安置322户1466人;
2015年搬迁安置358户1715人。
方案一: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宁县位于庆阳市的南部,是甘肃省东南边境县份之一。东与正宁县和陕西黄陵县毗邻,南与陕西咸阳市为界,西与平凉市泾川县接壤,北与西峰区和合水县相连。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辖18个乡镇,257个行政村。总面积26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6万亩,人口54万。县委、政府所在地的新宁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县境内电网现有良平33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4台,容量652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2条长度162.5千米,10千伏线路长度1958千米,0.4千伏线路2604.2千米。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关于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关于编制扶贫攻坚实施意见及方案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大扶贫”工作思路,按照“三年攻坚、一年完善”的总体部署,结合《宁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根据宁县电网实际现状,制定《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为总目标,消除农村电网低电压、网架供电瓶颈、配变过载运行等问题,改变村组单电源、提高主网架结构建设标准,打破乡域供电界限,缩短农网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
按照交通、水利、产业建设规划,积极争取电力设施配套项目。规划建设长庆桥33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县城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22千米。
按照政府需求计划逐年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用电问题,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村组,到20xx年彻底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三、项目规划
随着长庆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解决园区配网需求,预计20xx-20xx年规划建设330千伏长庆桥变电站一座,建设规模2×240兆伏安主变。新建330千伏丰乐变—长庆桥变送电线路34千米,配套建设110千伏线路29千米。
按照庆阳市电网滚动规划方案,预计20xx-20xx年在宁县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宁县县城送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两台2×20000千伏安,新建丰乐变至宁县县城线路16千米,导线型号为LGJ-300。
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湘乐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盘克至湘乐35千伏线路15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南义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宁县至南义35千伏线路20千米,导线采用LGJ-15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政平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中村至政平35千伏线路12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35千伏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19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解决金村变电源单一现状,实现环网供电,提高供电质量。
按照项目逐年推进计划,预计20xx-20xx年共投资9259.88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94.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配变190台,户表改造7048户。其中:解决三相动力用户3186户,累计涉及60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3862户,累计涉及5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焦村、湘乐、春荣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2.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新建配变60台,农户2638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97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1741户,涉及2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盘克、和盛、九岘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4千米,0.4千伏线路120千米,新建配变50台,农户180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901户,涉及12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899户,涉及14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米桥、早胜、焦村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78千米,0.4千伏线路85千米,新建配变50台;户表工程160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65户,涉及13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735户,涉及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新宁、南义、瓦斜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50千米,0.4千伏线路46千米,新建配变30台,户表工程101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提高部分村组低电压,同时为该区域农户的种植、养殖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523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487户,涉及8个自然村。
四、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
1、导线选用10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0/70、JKLGYJ-10/95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0.4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50、JKLGYJ-10/70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导线参数详见下表)
2、配电线路的档距导线的适用档距是指导线可以使用到的最大档距,其适用档距不超过80米。导线的适用档距,安全系数及允许最大直线转角角度(见下表)。
10千伏线路导线采用三角排列,特殊地形的档距采用水平排列。0.4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采用水平排列。零线应靠近电杆和靠近建筑物侧。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3、配电线路线间距离的确定配电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参见下表所列数值:(m)
五、投资估算
330千伏变电站造价1400万元/座,110千伏变电站造价1200万元/座,35千伏变电站造价600万元/座,330千伏线路造价70万元/千米,110千伏线路造价50万元/千米,35千伏线路造价30万元/千米。共计投资9592万元。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702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568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96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2250万元。
10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0.4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配变造价6万元/台。共计投资9259.88万元。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3312.88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3136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767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044万元。
六、技术经济评价
该工程实施后,将使这些乡镇、村组供电设施进一步改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损耗进一步下降,彻底解决“低电压”、“卡脖子”及村组三相动力用电问题,完成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目标,全面保障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生产用电,预计每年可节约电量29.8万度,为农民减负15.18万元,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农村电网改善,供电得到保障,必将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乡镇饮食、娱乐、大棚蔬菜种植、农村禽畜养殖以及旅游业、服务业等富民措施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2、促进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电费负担减轻,供电质量保证,电能方便清洁安全的优点,加上家用电器的普及,可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使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同时改变消费观念,逐步养成使用电能习惯,节约社会能源。
3、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速度。配合政府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一批新农村电气化村,必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4、提高供电企业运营效益,使企业社会均从中受益。配电网络完善和设备技术水平提高,使电网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高,加上售电量增长,使供电企业运营效益改善,经济实力增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社会都将从中受益。
方案二:西乡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为实现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根据中省市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20xx—20xx年,实现3.49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脱贫。计划投入资金1.2亿。远期目标:20xx—20xx年,完成新一轮扶贫任务,解决80%以上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达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有效改观,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贫困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工作重点
根据新时期农村扶贫工作的新特点,重点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移民搬迁、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小额信贷资金投放、贫困村互助资金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20xx—20xx年,全县计划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41个,全面完成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1、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工作:20xx至20xx年,全面完成新阶17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规划的建设任务,20xx年启动新阶段扶贫开发摸底调查中未被列入《规划》的88个重点村。
2、扩大扶贫移民搬迁规模:努力争取资金支持,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20xx—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分别达到202户854人、200户800人和210户860人,通过移民搬迁使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3、管好用好信贷扶贫资金:每年投入信贷扶贫资金1000万元,小额信贷项目每年扶持贫困人口0.4万人,三年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计划30个村,每年扶持扶贫龙头企业1至2家,龙头企业每年带动贫困户500户。三年共解决全县剩余3万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三年间每年扶持贫困户1500户。20xx年—20xx年再争取信贷扶贫资金1亿元,积极实施“1万贫困户增收工程”。
4、加大扶贫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对全市农村贫困家庭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少年进行脱贫致富知识技能培训,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每年培训210人。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次。20xx—20xx年,全县“雨露计划”培训2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扶贫开发总缆农村工作全局,用大扶贫的理念统一思想,继续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扶贫机构和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加强扶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2、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做好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认真落实县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强化扶贫资源整合措施,坚持“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按照“资金整合、县为平台、明年计划、今年研究、政府协调、部门上报”的要求,整合资源,确保每个新启动扶贫重点村资金投入不低于150万元。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升扶持效益。
3、加强基础建设,增强发展活力。以完善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进一步提高扶贫重点村项目建设整体质量,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面貌,不断扩大贫困人口受益面,为贫困地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奠定基础。
4、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全面建立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机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作用,大力扶持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大户。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引导贫困户发展,确保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5、实施“安居工程”,改善生存环境。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认真落实“安居工程”有关政策,加大扶贫移民政策宣传力度,坚持移民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产业开发、退耕还林、小集镇建设、防病救灾等相结合。鼓励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向城镇转移,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6、坚持社会参与,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并坚持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扶贫工作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局面,为贫困村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物资扶持。同时,加大对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继续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加速贫困乡(镇)、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方案三: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全力做好我县新一轮扶贫攻坚,依据《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扶贫攻坚的意义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我县地处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地带,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也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面临困难最多的旗县之一。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就是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头号民生工程,通过集中攻坚,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xx—20xx年)实施意见》,把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坚持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发展农业、以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以减少农民富裕农
民,全面实施“三增三减”战略, 按照“532”扶贫人口分流规划(即:全县50%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30%从事农牧业产业化开发和高效种养业生产、20%就地集中养老),夯实“三农”基础,强化惠农措施,增强科技支撑,推进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目标任务
1、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xx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5200元以上;
2、建设38个中心村,撤并整合空心村、老龄村144个;
3、建设扶贫移民楼6800套,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
4、建设村级养老互助幸福院55所,集中养老6648户、1.1万人;
5、培育种养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建设高效种植基地28.6万亩、高效养殖企业20-50个,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吸附1万人;
6、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草场植被覆盖率保持在53%以上。
四、扶贫现状及分区规划原则和重点区域规划
依据自治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现有贫困人口5.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6.6%。为统筹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分区规划的原则,将全县农村分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两大重点区域。
(一)分区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围绕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和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自然、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生产力分布状况、人文发展现状及生态屏障功能体现),编制重点区域规划。
1、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化”互动的原则。
3、坚持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5、坚持“收缩转移,流转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
6、坚持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二)重点区域规划
1、限制开发区:即西起长顺镇向阳村,沿省际大通道,东至七号安业村一线以北风蚀沙化地区和西起***村,沿****、****、****,东至七号****一线以南荒漠化丘陵地区。该限制区域内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差,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主要包括****乡、***乡、***镇大部分风蚀沙化地区,区域面积15.8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2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7.4万公顷。包括51个行政村、274个自然村,涉及10665户、2.9万人。
2、优化开发区:即为限制开发区两条线之间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主要以*****间宽谷区、****盆地、****河谷一带以及省际大通道路边村庄为主。区域面积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5.9万公顷。包括34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涉及9723户、2.7万人。
五、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式
(一)转移式扶贫。在限制开发区,通过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民转移进城,依托重化工、服装产业以及城镇服务业,变为产业工人。“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在长顺镇规划建设占地20万平方米的移民小区,分四期建设移民楼6800套,有组织地就地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20xx年,计划新建扶贫移民楼22栋,转移贫困人口1300户、4290人。通过限制区人口收缩转移,有计划地实施撤点并村,及时对撤并村落进行生态恢复,发展草原旅游业和限量性高效畜牧业,达到“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的目标。20xx-20xx年全县撤并自然村144个,其中20xx年撤并“空心村”、老龄村40个。
(二)开发式扶贫。在优化开发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整合扶贫、农牧业等项目资金,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建设,全力打造中心村,推动人口和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集中。一是抓好中心村产业支撑。重点抓好以***盆地、***河谷、***丘间宽谷区为主的高效种
养产业基地建设,涉及***、***等2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围绕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和高效畜牧业几大主导产业,吸附周边劳动技能和种养积极性高的人员,到农牧业生产条件好的区域,从事高效农牧业生产。大力发展以省际大通道为平台的路域经济,涉及长***、****等15个自然村。二是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林、水、电、路、气、文化、教育、卫生、通讯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依据集中连片扶贫规划,在优化开发区坚持以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以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以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牧业,以现代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以培养创新型农民发展农牧业的理念,按照“扶贫开发带动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工商企业领军农牧业发展,”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连片实施,组装配套,整体推进。20xx-20xx年全县扶贫开发涉及整村推进项目的中心村有33个,其中20xx年重点建设****等中心村9个。
(三)保障式养老。继续把幸福互助院建设与调整优化村镇布局、建设新农村、盘活闲臵集体资产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四三三”发展思路,争取利用三年时间让全县60周岁以上、伤病残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全部入住幸福院,并纳入低保、新农保、扶贫直补等社会保障体系范围。20xx年重点在*****、朝阳****、****等村建设幸福院22所,保障贫困人口1584户、3600人就地集中养老。
六、政策支撑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动、乡村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帮扶的“大扶贫”格局。
(一)严格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无论是转移进城,还是进入中心村,就地保障养老,原先在农村享受的各类权益和各项惠农政策保留不变。
(二)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明确所有权、流转经营权,确保收益权,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化水平,促使农村土地、林草地资源成为固定资产,增加农民的资本性“租金”收益。
(三)加快林草确权到户,夯实流转基础工作。积极推进林草权制度改革,确立林权、草权,落实草牧场奖补资金,建立政策引导、补偿治约机制,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鼓励草牧场、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实施高效产业化经营,奠定清晰的产权基础。
(四)加大扶贫直补力度。将60岁以上、未享受低保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一次性纳入直补范围,从20xx年开始每人给予定额生活补助,以后逐年增加,到20xx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00元。
(五)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xx年,要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农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人均领取养老金900元。对已享受农村低保的贫困人口,加大提标幅度,保持逐年递增。同时,对五保、优抚、“三民”等其他保障对象,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每年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政府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把扶贫攻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几大班子领导全力抓,各部门承担任务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二)整合资金、确保投入。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攻坚投入体制,大幅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捕捉信息,千方百计争资金、跑项目。20xx年,全县争取上级相关资金不低于1亿元。二是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今后县财政将逐年增加扶贫和各项惠农资金投入。同时,将涉及扶贫工作的全部项目进行组装配套,坚持扶贫项目集中,项目资金集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组装配套、整村推进、各司其责、各计其功”的做法,合理整合农牧业、交通、水利、民政、建设、文广、卫生等各类专项资金,并将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向重点贫困乡村,努力实现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扩大社会筹资渠道。建立健全“企业带、群众投、社会筹、单位帮、银行贷”的多元投资机制,多方式、多渠道聚集资金。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制度,适当放宽扶贫贴息贷款条件,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为扶贫对象发展生产提供资金需求,确保扶贫攻坚资金足额投入。要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确保资金规范运作,使用透明,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三)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立体大扶贫格局。农牧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涉农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水利、电业、交通、通讯等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村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二是动员引导企业、团体组织、爱心人士、机关干部等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建立扶贫资助专帐、专户,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要建立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结对子帮扶机制。整村推进的中心村要实现“四有三带动”(即:每个中心村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有一个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有一名驻村干部包扶,有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党员带动的方式), 扶持贫困村整体脱贫,确保整村推进工程取得实效。
(四)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讲政治和关注民生的高度来认识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重要性,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做好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报》和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扶贫攻坚政策方针,充分展示扶贫攻坚成就和经验,及时报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攻坚的情况,全面反映我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创新发展的精神面貌,加强对扶贫先进典型的宣传,增强全县广大干部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创业热情,为我县的扶贫攻坚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