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_阮籍_1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永怀_阮籍_1篇一
《咏怀(其一)阮籍》

永怀_阮籍_1篇二
《阮籍》

永怀_阮籍_1篇三
《阮籍》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内容摘要: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了五言诗的写作范围,在体例和技巧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三个方面对他的艺术成就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一、阮籍的《咏怀诗》忧愤深广,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二、阮籍的《咏怀诗》意旨隐微,寄托遥深,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三、它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关键词 :阮籍 咏怀组诗 忧愤深广 意旨隐微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阮禹之子。曾任步兵校尉等职,故世称阮步兵。他本有济世志,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天下名士少有全者。他只有酣饮以全身远祸,并常常做出一些越礼骇俗之举来表现自己对黑暗政治的反抗和对虚伪礼法的蔑视。他的代表作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咏怀诗》是魏晋易代之际险恶的社会现实政治挤压出来的以诗人血泪凝铸成的一曲社会人生的悲歌,是诗人痛苦心灵的回声。诗以“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寓意象征手法,抒发了阮籍的忧生伤世之痛,悲天悯人之哀和超尘脱俗之想,表现了诗人孤独、焦虑、苦闷、忧伤的内在思想感情,被誉为我国诗史上创作格调最高的旷世绝作。这无疑主要取决于阮籍《咏怀诗》突出的艺术成就。本文试图结合阮籍的具体诗作,对《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阮籍的《咏怀诗》忧愤深广,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

的人生悲哀。

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司马氏擅权,大肆屠杀异己。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之中,文人少有全其身者,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1)。活着的人,或放浪形骸,或寄情于山水之中,借以逃避祸端,或曲折为文,借以发泄不满。士人政治理想归于破灭,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诗歌表现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了正始诗风的独特面貌。

阮籍的一生是在矛盾和苦闷中挣扎的一生。他本有心用世,以才高自居,并登广武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在诗歌中也有表现。如《咏怀》三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慷慨昂扬及济世之志。又如《咏怀》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正所谓心强命不强。固然壮志满怀,却又无处可施。当时政治斗争的黑暗卑鄙使他十分鄙薄当道,司马氏的大杀名士又使他十分恐惧,所以采取了不积极合作又不坚决斗争的依违避就的态度。在生活

上,他纵酒佯狂,任性而行;在政治上,他十分谨慎,口不臧否人物;在思想上,他倾心玄学,崇尚老庄,追求理想的美好境界;在感情上,他痛恨虚伪的名教中人,感叹人生的悲哀和沉重。凡此种种,发之于诗,就形成了他独有的特点。试看他的《咏怀诗》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

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2)

他不是简单的慨叹人生短促,他比建安诗人感性的抒发人生苦短不同,他把人生的悲哀挖掘的更全面更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同时由于玄学的影响,也就写的更深邃。他同时也体会到了道之无穷。他认为明君圣人面对人生短促也是无可奈何。正因为如此,才以求仙来解脱生命苦短的悲哀,然而神仙之事是可信抑或不可信是十分渺茫难辩的事情。如《咏怀诗》五十五:

人言欲延年,延年欲焉之?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独坐山岩中,恻怆怀所思。

他认为不但自然规律使人生早早凋落,世事无常、社会险恶也给人以重重忧患。这又是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索比前人更为深刻之处。

正始时代黑暗恐怖的政治现实,和庄子的理论对他的熏陶,都在他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如《咏怀诗》之六;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

宠禄岂足赖?

膏火自煎,漆木招割,多才累身,都是《庄子》中常见的命题。在阮的诗中亦经常出现,这绝非偶然。正所谓枪打出头鸟,阮籍纵有满腹才学却是毫无用武之地,再加上司马氏的大杀名士,让他十分恐惧。不但外在的自然社会对人施以压迫,人心理中自身的矛盾、苦闷、焦虑也在戕害着人的灵魂和生命,《咏怀》三十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3)

尽管阮籍生活方式放达不羁,不拘礼俗,其实他的内心是异常痛苦的。这首诗就抒发了诗人孤独焦虑的痛苦和生命难保,处境险恶的哀伤。如此众多的人生悲哀,往往却不能与人诉说和宣泄,而且不被他人所理解,思想的先行者便又更添了一种人生的孤独感。知音也稀,莫与诉说,寂寞的悲哀也啮噬着诗人的心灵,史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辙恸哭而反”。《咏怀诗》十七即表达了这种生命孤独的思绪: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这首诗虚拟了一个除自己以外别无一人的空旷世界。自己独坐在一个空堂上,没有一个可以亲近的人,也看不见车马来往。这意味着在他的人生长途中,始终没有一个人可以交往。即使登上高处眺望九州,

也只有失群的鸟和离群的野兽。这个境界是很奇特的。无人可亲,鸟兽又不能为群。这就更突出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孤独和寂寞。

正是因为阮籍是用深刻的哲理思索观照人生,所以他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更深入,写得就无比沉痛无限悲慨,他不是如李善所理解的个人命运的“忧生之嗟”,而是理性思索后对普遍人生悲剧的阐发,所以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他已经超越了个人生死,而是面对广大人生,所谓“情伤一时,心存百代”,所以显的忧愤深广。

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阮籍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试看他的《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惟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幽思独伤心。

不眠的诗人在清风明月中弹琴徘徊,除了孤鸿哀号翔鸟悲鸣,一无所见。这种凄清悲冷的景象气氛,是对历史社会的深广忧愤,是对人生悲哀的无限悲哀,是无与言说的孤独痛苦的传神写照。

时事造英雄,时事造士人。阮籍正是当时那个社会的产物。他的矛盾,他的焦虑,他的苦闷亦是当时那个社会所造成的。过去还从未有人把人生描述的如此孤独、悲凉。现实的无法解脱,让他只有在理想中向往一个自由之乡,那是诗人精神自由驰骋,摆脱世俗束缚的一片辽阔天地。所以在阮籍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如《咏怀》四十三: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

永怀_阮籍_1篇四
《阮籍课件 ying (1)》

永怀_阮籍_1篇五
《阮籍咏怀(精华版)》

永怀_阮籍_1篇六
《阮籍》

试论阮籍与《咏怀诗》

摘要:诗人阮籍虽然表面放浪行骸,纵酒任性,但内心却始终处于矛盾痛苦的煎熬之中。这种意识不经意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这就是其抒发情志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诗歌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了五言诗的写作范围,在体例和技巧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咏怀诗》进而研究诗歌中所流露出的阮籍在特定时代中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孤独;彷徨;济世;逃世

魏晋时期在中国文化史上算得上是独具特色的一段。在社会动乱,生民涂炭的历史条件下,在整个社会被悲剧意识所笼罩的情况下,当时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解脱苦难,获得人生的自由。因而透过弥漫于魏晋时期的种种迷雾,可以看出人们对外在束缚的抵制与否定。这标志着他们内在人格的觉醒,尽管这种觉醒蕴含着深深的无奈与苦痛。

阮籍可以说是这一时期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他在目睹了司马氏集团的血腥

[1]屠杀之后,终于由一个充满济世之志的儒者变成了一个“口不减否人物”,终

日与酒为伍的“名士”。他在经历了痛苦追求、穷途而哭之后,终于踩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既不完全出世,又不彻底入世。他把儒道兼宗的玄学思想融在酒里,化在诗中,为自己构筑了一座在全身与全节之间平衡能力极强的路桥——据于儒,依于道,亦儒亦道,儒道互补。在他的思想意识中,道家思想被巧妙地当作了实现儒家理想的特殊手段。这使阮籍不仅在当时人的心中,而且在后代人的眼里都是一个十足的“怪人”。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禹之子。“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等职,故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在魏晋以及整个南朝时代,都是一个有名望的家族。阮籍生当曹魏政权由盛转衰,司马氏代魏,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极为激烈的时期,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和社会思潮的迅猛发展对阮籍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他反抗礼教,归趣老庄。《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2]但“酣饮”只是表面形式,阮籍的内心深处并非真是那么想的。他处于这一时期只有酣饮以全身远祸,并常常做出一些越礼骇俗之举来表现自己对黑暗政治的反抗和对虚伪礼法的蔑视。

这一时期的诗歌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

[3]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和“忧生之

[4]嗟”。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

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咏怀诗》是魏晋易代之际险恶的社会现实政治挤压出来的以诗人血泪凝铸成的一曲社会人生的悲歌,是诗人痛苦心灵的回声。诗以“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5]的寓意象征手法,抒发了阮籍的忧生伤世之痛,悲天悯人之哀和超尘脱俗之想,表现了诗人孤独、焦虑、苦闷、忧伤的内在思想感情,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创作格调最高的旷世绝作。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后如左思《咏史》,陶渊明《杂诗》、《饮酒》,庾信《拟咏怀》,陈子昂、张九龄《感遇》,李白《古风》等,均受其沾溉而蔚为大观。

翻开阮籍的《咏怀诗》,我们读到最多的便是那些充斥着悲伤、孤独、忧惧、

[6]凄怆等感情的诗句,如“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咏怀诗》第7首)“感

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第14首),“殷忧令志结,怵惕常若惊。挥涕怀哀伤,辛酸语谁哉?”(第37首)等等,而阮诗中真正震撼人心,使人感觉凄怆伤神者也正在于此。黄侃先生谓阮籍有“大哀在怀,非恒言之所能尽,故一发之于诗歌”

[7]。正是这无法排遣、无处诉说的大悲哀造就了阮诗玄深渊默的独特意境。并由

魏晋时代是一个人的自觉的时代,魏晋间的士人也是一个富于深情的独特群此揭示了孤独与彷徨这两大人生的困境。 体。东汉以来勃发的生命意识以及对于自然情感的认同在此时期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深情的一个时代。”[8]阮籍作为竹林名士的翘首,魏晋风度的代表,更是一个有着至性深情的人。据《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自得,任性不羁,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魏晋士人多受玄学影响,以旷放无情相尚,但是我们看阮籍在母死的时候“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吐血数升”,乃至达到“毁瘠骨立,殆至灭性”的境地,这哪是一个无情之人,而分明是一个一往情深的人,外表的旷放掩饰不了内心的深哀!“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第45首),这些凄怆伤神的咏怀诗何尝不是阮籍至性深情的明证?

阮籍同时又是一个富于智慧,长于理性思辨的人,他从小“博览群籍,尤好老庄”,正始之后更对玄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世说新语》载,阮籍、嵇康等人相与作竹林之游,清谈析理,遗落世事,交相辩难,玄风大畅。“玄学标举‘玄远’、‘虚胜’,讨论诸如‘圣人体无’,‘言意之辨’,‘才性之论’等问题,

[9]皆具抽象思辨非世俗性质,可以显示清高神韵风致”。又如我们读阮籍的诗文:

“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智巧万端出,大要不易方”(第53首),“灰心寄枯

宅,曷顾人间姿。始得忘我难,焉知默自遗”(第70首)等等,无不弥漫着一股玄学思辨的味道,更有论者指出阮籍诗实是开了玄言诗的先河。

由此看来,阮籍既是一个一往有深情的性情中人,又是一个长于理性思辨的哲学家,一方面最富于智慧,另一方面又最浓于热情,可知阮籍乃是一个意志力异常强大的人,一个欲望非常强烈的人。《咏怀》第十四:“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第三十九:“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又如广武原上仰天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等等,无不彰示了阮籍乃是一个以济世为心,胸怀大志,意欲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宰辅式的人物。但是意志越强大的人,当面对黑暗的现实,欲望得不到满足,意志得不到伸张的时候,其人生也就越痛苦。

而阮籍所遭遇的恰恰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异常黑暗的时代。阮籍生活的魏晋易代之际,一方面孱弱无能的曹魏政权如大厦之将倾,一方面阴险狠鸷的司马集团已成篡权禅代之势,双方进行着最后的激烈较量。作为社会舆论中心的名士阶层则成了这场较量的受害者,掌握实权的司马氏集团对那些拥护曹魏政权或特立独行、公开拒绝合作的名士,进行了无情的杀戮,何晏、夏侯玄、李丰、张缉、嵇康、吕安等人纷纷被杀害,以致造成了“名士减半”的恐怖局面。这样一来,非但阮籍的人生理想得不到实现,个人意志得不到伸张,就连他的生命存在都成了一个令人提心吊胆的问题,“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第33首)实在是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刻骨铭心的焦虑。因此阮籍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当强大的个人意志遭遇更加强大的外部力量以及无所作为的社会现实而不得不改弦更张、强自扭曲时,个人的痛苦也就异常的强烈和深广。夫言为心声,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恰恰是这种个人痛苦的写照。阮籍的《咏怀诗》充满了苦闷、孤独的情绪,而第一首中的“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可看作全部组诗的注脚总纲。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

现实生活中的阮籍为了明哲保身而“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他的诗中同样充满着一种无人理解、无可告诉的孤独感,例如第七首:“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第十四首:“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这一方面固然出于现实的原因,迫于政治的高压而只能噤口不言,另一方面恐怕更多是出于阮籍对孤独这一人生困境的深切体认。再加上“亲昵常反侧,骨肉还相仇”(第72首),“声色为胡越,人情自逼遒”(第77首),世态炎凉,人情浇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处在这样的境地中自然不得不三缄其口,谨小慎微,以至于被司马昭称为“天下至慎之人”。我们因迹求心,知人论世,千载之下尚可想见其幽独之苦。但是《咏怀》诗中出现得更多的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体意义上的孤

独感,不论是第十六首中的“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还是第四十八首中的“焉见孤翔鸟,偏偏无匹群”,也不论是第十八首中的“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还是第三十七首中的“挥涕怀哀伤,辛酸语谁哉”,似乎都在诉说着一种莫可名状、无法排遣的孤独以及孤独带来的辛酸与悲哀。更有甚者如第十七首:“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这首诗写独坐无人,出门无人,登高无人,所见仅为孤鸟、离兽,凄惶无主之情溢于纸上。读来直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给人一种绝对的孤独、彻骨的悲凉!在这种局面之中,诗人进而感到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咏怀诗》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层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写凤凰的悲剧,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简直是阮籍的自况。《咏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正体现了他忧愤深广的情怀。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孤独和苦闷的心情。

诚然,阮籍的诗中除了上述无法排遣的孤独感外,还到处洋溢着一种彷徨失路,日暮途穷的悲哀。例如第五首中的“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第五十七首:“世有此聋聩,茫茫将焉如?”第六十四首:“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等等,仿佛在追问自己:你要到哪里去呢?前方是否有你要的未来?这既是一种对于人生道路难于抉择的苦苦思索,更是对于前途命运无从把握的深深忧患。

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生活中,他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诗歌中,他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咏怀诗》中这类追求游仙的诗歌展现了阮籍的矛盾心理和无路可走的悲哀。在魏晋时代,服食求仙和饮酒纵乐一样蔚为风气,成为魏晋风度的表现,体现了士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认可和自身生命的珍视。嵇康即有服食之好,阮籍在他的诗中同样表达了对于长生久视和神仙世界的向往:“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独有延年术,可以慰吾情”(第10首),“愿登太行山,上与松子游”(第32首),“愿揽曦和辔,白日不移光”(第36首),“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第24首)等等,可是作为具有高度理性的哲学家的阮籍,神仙和长寿充其量只能当作现实生活之外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安慰,而不能真正付诸实践,钟嵘用以评价郭璞游仙诗的“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同样可以用来评价阮诗。阮籍在精神的世界里畅游了一番之后,马上又意识到“天阶路殊绝,云汉邈无梁”(第36首),延长生命的长度自不可能:“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第18首),

“泽中生乔松,万世未可期”(第49首);即便延长了生命也将无可奈何:“人言愿延年,延年欲何之?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第55首);而神仙的世界也更其渺茫:“可闻不可见,慷慨叹咨嗟。自伤非俦类,愁苦来相加”(第78首),“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第41首);再加上“朝为美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长美好”(第4首)的残酷现实,使得阮籍又一次失去了精神的依托,退回到彷徨失路的状态:“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第41首)。

鲁迅先生说过,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梦醒了之后无路可走。深于情感,富于理性的阮籍“危冠切浮云,高度跨一世”,感受到了一种具有广阔历史意义的悲哀,并且终其一生咀嚼着作为先觉者的痛苦,因而在《咏怀诗》中形成一种强烈的生命孤独感和彷徨感。

从阮籍的咏怀82首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歌中有两种截然相悖的倾向:一种是强烈的济世倾向,另外一种是逃世求隐的倾向。

首先我们来看关于济世倾向的诗。《咏怀诗》其十五云:“昔年十四五,志向好书诗。被褐怀金玉,颜闵相与期。”作者是以儒家的诗书教化、道德和贤人自比。其六十一:“少年学击刺,妙技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旌旗何翩翩,但闻金鼓鸣。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这是写军旅生活的。其三十八、三十九更是抒发自己雄心壮志和爱国热情的杰作。“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驱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第三十九首)

另外还有一些刺世讽政的诗作,也凸显出济世的倾向。如其十二“丹青著明

[10]誓,永世不相忘。”陈沆说:“‘丹青明誓’,慨托孤寄命之难。”黄节注引陈沅

[11]曰:“丹青明誓,指司马懿受魏文帝明帝两世托孤寄命之重,不应背之。”另

外如其十六、其五十三、其十一等等都有讽世之意,饱含着作者对社稷民生的关注和担忧之情。

关于逃世倾向的诗笔,如咏怀其三中“驱马”四句明确地道出了归隐的愿望,其中“西山”乃伯夷、叔齐之所居,诗用此典故,隐隐表达了不食周粟之意。又如其六虽是咏史诗的形式,表达的依然是归隐遁世的愿望。《史记·萧相国世家》:“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善,世俗称之‘东

[12]陵瓜’。”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宁为布衣的倾向。另外,其七十四表示要学

巢、由遁隐河畔,其七十六要效渔父泛舟江湖,等等。除此而外,还有前面我们所谈到的游仙诗,也可归入逃世之作的行列。这些都表达了阮籍强烈的逃世思想意识。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永怀_阮籍_1篇七
《阮籍》

阮籍

目录

一、人物小传

二、著作

三、晋书· 阮籍传

四、与阮籍相关的胜迹、遗址

五、阮籍对后世的影响

六、鲁迅对阮籍的评价

一、人物小传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

孙位《高逸图》之阮籍

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

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二、著作

1、咏怀诗

(一)、四言咏怀 三首

其一

天地絪缊,元精代序。清阳曜灵,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郁高松,猗那长楚。草虫哀鸣,鸧鹒振羽。感时兴思,企首延伫。於赫帝朝,伊衡作辅。才非允文,器非经武。适彼沅湘,托分渔父。优哉!游哉!爰居爰处。

其二

月明星稀,天高气寒。桂旗翠旌,佩玉鸣鸾。濯缨醴泉,被服蕙兰。思从二女,适彼湘沅。灵幽听微,谁观玉颜?灼灼春华,绿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华繁! 其三

清风肃肃,脩夜漫漫。啸歌伤怀,独寐寤言。临觞拊膺,对食忘餐。世无萱草,令我哀叹。鸣鸟求友,《谷风》刺愆。重华登庸,帝命凯元。鲍子倾盖,仲父佐桓。回滨嗟虞,敢不希颜!志存明规,匪慕弹冠。我心伊何?其芳若兰。

(二)、五言咏怀 八十二首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其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从风翔。交甫解佩环,婉娈有芬芳。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其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其四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其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其六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其七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愿 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其八

灼灼西隤日,馀光照我衣。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其九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鸣雁飞南征,鶗 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其十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轻薄闲游子,俯仰乍浮沈。捷径从狭路,僶俛趋荒淫,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独有延年术,可以慰我心。

其十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其十二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流盻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夙昔同衾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其十三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其十四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其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後,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其十六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其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君子在何许?叹息未合并,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其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脩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颜云霄闲,挥袖凌虚翔。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其二十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其二十一

於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其二十二

夏后乘云舆,夸父为邓林。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凤皇鸣参差,伶伦发其音。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

其二十三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寝息一纯和,呼 成露霜。沐浴丹渊中,炤燿日月光。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其二十四

殷忧令志结,怵愓常若惊。逍遥未终晏,朱阳忽西倾。蟋蟀在户 ,蟪蛄鸣中庭。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其二十五

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但畏工言子,称我三江旁。飞泉流玉山,悬车栖扶桑。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势路有穷达,咨嗟安可长。

其二十六

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鸾鹥时栖宿,性命有自然。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其二十七

周郑天下交,街术当三河。妖冶闲都子,焕燿何芬葩。玄发发朱颜,睇眄有光华。倾城思一顾,遗视来相夸。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盛衰在须臾,离别将如何。 其二十八

若花燿四海,扶桑翳瀛洲。日月经天涂,明暗不相雠。严达自有常,得失又何求。岂效路上童,携手共遨游。阴阳有变化,谁云沈不浮,朱鳖跃飞泉,夜飞过吴洲。俛仰运天地,再抚四海流。系累名利场,驽骏同一辀。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 其二十九

昔余游大梁,登于黄华颠。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幽荒邈悠悠,凄怆怀所怜。所怜者谁子?明察自照妍。应龙沈冀州,妖女不得眠。肆侈陵世俗,岂云永厥年! 其三十

驱车出门去,意欲远征行。征行安所如?背弃夸与名。夸名不在己,但愿适中情。单帷蔽皎日,高榭隔微声。谗邪使交疏,浮云令昼冥。嬿婉同衣裳,一顾倾人城。从容在一时,繁华不再荣。晨朝奄复暮,不见所欢形。黄鸟东南飞,寄言谢友生。 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其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其三十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其三十四

永怀_阮籍_1篇八
《咏怀(其一)阮籍》

永怀_阮籍_1篇九
《浅析阮籍》

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摘要: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的代表作之一,是吟咏并抒发诗人抱负和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渴望和追求。是他一生思想情感的总结。它主要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失意,揭露与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与腐败的政治,以及诗人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阮籍生活的那个时代,政治上的黑暗造成了他内心悲愤,在诗中多方面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他的内心积郁、无处发泄的痛苦与愤懑均通过其诗文表达出来。本文从阮籍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揭露现实的黑暗、批判政治的腐败对《咏怀诗》思想内容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人生;政治;思想

一、阮籍和《咏怀诗》

阮籍是魏末的著名的诗人,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小就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他志向远大,但性格任性不羁。阮籍自幼受儒学熏陶,有济之志,所以他年轻时比较热终于功名,希望能够参与政治,以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由此可以看出,阮籍身上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气质。但是随着政治形势的转变,他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恶政治。在生活中步步谨慎,并常以喝酒来应付日常交往与政治生活。他“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1]

“阮籍的咏怀诗流传至今共有八十七首,其中有八十五首诗题名为‘咏怀’。在这八十五首咏怀诗之中,有两种不同的体式,其中八十二首是五言的咏怀诗,另外有三首是四言的咏怀诗。”[2]阮籍的这八十二首咏怀诗以表现内在情怀为主要内容,以抒发苦闷的心情而见长,所以题材也并不是丰富多样的,多以借景抒情为主,以此来揭示其精神内涵。除此之外,咏怀诗大多都是随兴而发,而且这八十二首咏怀诗也并非一时一地所作,诗的排序很难发现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所以沈德乾曰:“阮公咏怀,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其中,令读者莫求归趣。”[3]阮籍的咏怀诗还大量运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来抒情咏怀,这种手法的运用造成其诗含蓄难懂。所以读阮籍的诗“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4]诗中还运用了很多意象,如孤鸟、桃李、佳人等,既给人以无限遐想,又让读者很难明白其诗真谛所在。所以,要想完全把握《咏怀诗》思想内容绝非易事。 '

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一)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阮籍本有很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在《咏怀诗》中可以看出,如“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

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其三十八)“岂为全去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其三十九)“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其六十一)从这些诗句中犹可见阮籍那慷慨激昂的报国壮志,他想把自己毕生所学的技能与才华都奉献给国家。并用自己的忠肝义胆来报效国家,从而成就国家的百世之荣。然而他的一腔热血在魏晋那个多事之秋将付诸东流。“内怀悲天悯人之心,而遭时不可为之世” [1]魏末世途多艰,政局一片混乱,即便阮籍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没有清明的政治做后盾,个人的力量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侧身政治者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阮籍在《咏怀诗》第十一首中写道:“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但是阮籍的诗往往“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5]所以这首诗也有更深层的意思在其中。这首诗也是在借景物来做比喻。枫树得到江水湿润的的润泽,长得这样茂盛。可是,有些臣子他们没有受到君主的任用,壮志难酬,反而被忽视了。那么,这些臣子还比不上一棵树吗?枫树能生长在这样一个好地方,长得如此枝繁叶茂,可是那些可怜的臣子们,他们生不逢时,没有遇到一个好的时代,更没有遇到一位贤明的君主。“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 (其四十九)高鸟自由自在地在高空翱翔 ,在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展示自己,那份自信与洒脱的快乐是令人非常羡慕的。而阮籍看看自己的处境,精神受到禁锢,言语不得自由,仕途受到阻碍。这让他产生无限的悲哀。综上所述得出,阮籍在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但是我们用旁观者的眼观来分析一下,阮籍因报国无门而悲愤的原因就在于“强烈的忧患与建功立业意识,助成一种在估价自我时虽基于自励却不免属望过高的倾向,从而造成实际经邦济世才干与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理想抱负之间的严重脱节。”[6]

(二)明哲保身的思想

魏晋之交,正当黄巾起义和董卓大乱以后,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很多志士仁人由于对现实的不满,经受着精神上极大的折磨。阮籍也是其中一位,他在当时社会中是很有名气的人物。因国家动荡,政治混乱,他报国的雄心也被消磨殆尽,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保全自己,所以他说话需要再三斟酌。为了避嫌远惑,也只好酣饮为常,他看似在借酒消愁,实际上也是在用酒作为掩护。司马懿想与阮籍结亲,他却一醉六十天,使对方无法开口,所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阮籍不大谈论有关时局的问题。所以没有让那些拥护司马氏的人抓住话柄。“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1]何晏曾再三怂恿司马懿杀阮籍而没有被采纳,主要也是因为他常常饮酒,终日昏昏沉沉,对司马氏集团前

途未构成严重危害的缘故。

为了保全性命,阮籍被迫在司马氏统治之下做过一些散官,但任官时间都不长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阮籍内心有那种委曲求全地保全性命的悲哀和痛苦。有的时候,人之所以肯于委曲求全,还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并不是阮籍贪生怕死而委曲求全,更多的是为了对自己亲属、家人的一份深爱之意。因为,有的时候会因为自己而连累到整个家族。所以他发出了“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其三)的悲叹。从阮籍的身上可以看出他对待司马氏的态度。他既不会与他们同流合污,也不会公开与他们争锋相对,始终与他们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那种社会中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对生命短促的悲叹

阮籍常有忧生之嗟的情感,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感,一是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环境险恶,常常担心会大祸临头;二是由于壮志未酬,报国无门,而岁月流逝,盛年已逝,不免为人生的苦短而感到悲伤。除此之外,世事无常,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人不能永葆生命的存在,转瞬即化为土灰。在阮籍的《咏怀诗》中也能看到一些感叹生命短促的句子。如在《咏怀诗》其四中云:“天马岀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此诗借客观自然现象说明了富贵无常,人生短暂。天下有很多事情你是不能保留住的,像天马这样的好马,也不能长久地留在故乡而不离开。如花草,春荣秋凋,有必然的规律。人生也是面临不可抗拒的由少年到暮年的规律。对于人类来说,一个人当他年轻的时候,正是血气方刚,看起来真是如此的美好。正是“朝为媚少年”,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快就会“夕暮成丑老”。当然人的生命还不至于像花草一样如此短暂,只有一天的生命力。可是,有一天当你到了迟暮之年的时候,你猛然回首当年,你会觉得这一生的变化也不过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而已了。所以,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也曾有“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的诗句。此外,阮籍又在《咏怀诗》第八十二首中写道:“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荣好未终期,连飚损其葩。岂若西山草,琅玗与丹禾。垂影临增城,余光照九阿。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此诗首先写了目前的木槿花,是如此的鲜艳美丽,但是很快就在狂风中凋落了,后面又写了仙境中生长的玉树、丹禾,永远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光辉四射。诗对两者作对比之后,在末句中感慨人生短暂、好景不常、青春难驻,只能面对黄昏落日,感叹生命的苦短而已。“世务何缤纷,人道苦不遑。壮年以时逝,朝露待太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其三十五)除上一首诗外,这首诗进一步感叹人生苦难,生命无常。世间的事物再吩咐多彩,都会转瞬即逝。阮籍多么希望日月停止交替,白昼永驻,这样他就在这无限的时光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干出自己的一

番事业。可是,岁月就是这样的无情,人的一生在无限的时光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在人生的整个过程的当中,真正用旺盛的精力去干事业的时光也就那么短短几年,而阮籍恰恰在这个人生最宝贵的年龄阶段遇到的却是国家动荡,社会黑暗的形态。这对他这样一个心怀壮志的人来说,是一种最沉重的打击。

(四)对人生理想的不断追求

在阮籍的一生当中,经历着国家动荡不安,生灵涂炭的世态。阮籍就在曹魏和司马氏政治斗争的漩涡里应付、苦苦挣扎。他的内心充满积郁、愤懑和一腔无人诉说的悲伤。但是,好在他的意志还没有完全消沉下去,他还有理想在衬托着他的灵魂。从阮籍的《咏怀诗》中可以看出,他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过。如“岂安通灵台,游漾去高翔。”(其二十三)“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其二十一)“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其二十四)“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其五十八)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阮籍在向往并追求一种自由、美好、安宁的生命形态。他渴望和谐、美好的人生境界。在身不由己,如履薄冰的恶劣生存环境中,他渴望着一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安然高翔的生存环境。

人世间很多人都以都以追求富贵利禄来作为自己追求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阮籍却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其四十二)他认为一个人一味地追求利禄,反而被这些东西所牵连。正所谓,“膏火自煎熬,多财为祸害”(其六)所以他所追求的就是“布衣可终生,宠禄岂足赖?”阮籍认为,一个人何必去追求那些富贵和利禄,我们只做一介布衣平民,就可以安度终生了。他是如此甘心,如此之安心。以布衣平民的身份度过这一生,这是多么快乐安详的一生。所以,可以看出,安分守己,自由自在做一个布衣平民也是阮籍对人生理想的一种追求。

除了追求平民生活之外,阮籍很向往那种“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其十)的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阮籍的艰难处境使他对归隐生活充满了热切的渴望。他看透了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无奈于政治的黑暗。他多么希望能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像伯夷和叔齐那样在首阳山上,过上那种清净自然,让心灵释然的生活。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追求隐居生活也是阮籍人生理想中的一大追求。

三、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政治的腐败

(一)抒发黑暗现实中作者孤独、忧伤、恐惧的情怀

阮籍生活在一个朝代更替,政治环境极度黑暗的社会当中,处境十分艰难,始终过着一种如履薄冰的生活,其痛苦、孤独、恐惧的心情在咏怀诗中表现了出来。正如黄侃说阮籍

“大哀在怀,非恒言之所能尽,故一发之于诗歌。”[7]如《咏怀诗》其一中云:“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清风吹拂,明月高空的夜里,因孤独苦闷而无法入眠的情形。在如此危亡,如此衰乱的魏晋之时,诗人那一份孤独寂寞,那一份哀伤,就像孤雁一样。明月、清风、孤鸿更加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无法带给诗人任何的心理安慰。他只有满怀的忧愁和烦乱的情思,只能独自忧伤。而且,这一份伤心是无法向他人诉说的,在那个人言可畏的时代里,他也不能随便将自己的心声说给他人听,他只有“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此外,这种忧伤、孤独的情绪在《咏怀诗》第七首中表达的更为深刻。在诗中他感叹道:“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诗人通过对外物的感受,从而触及到了他内心的忧伤。只有微风吹动着他的衣襟,只有明月在闪耀着它的清晖。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知己,不用说没人能理解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就算是有人理解,阮籍又如何敢直言,因为不能说,也不敢说。此时此刻,他的孤独与忧伤的情绪放大到了极点。用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的话来总结,就是:感伤、悲痛、恐惧、爱恋、焦急、忧虑,欲求解脱而不可能,逆来顺受又不适应。”[8]

在当时黑暗统治之下,阮籍也表露出了他在恐怖政治之中难保生命的忧惧心情。“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国家动荡,政治黑暗,导致世事变化无常,时时都有危及生命的危险,处处谨慎小心,如临深渊。因为他担心自己无法应付复杂多变的形势,招来杀身之祸。

(二)对曹魏集团的复杂感情

曹魏末年,朝廷内发生了四次巨变,即正始十年春的高平陵事件;嘉平六年曹爽余党被诛;嘉平六年秋魏少帝曹方被废;以及甘露五年高贵乡公曹髦被弑。这四次巨变,导致曹魏集团一步步走向衰亡,而司马氏集团的势力逐步强大,两股势力兴衰的交替导致整治一片黑暗,曹魏统治下的国家走向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对此,阮籍感慨极深,他对曹魏集团的感情十分复杂。事实上,阮籍与曹魏集团不存在对立关系。但是阮籍又看透了曹魏集团在国务政事上的懈怠和他们自身人格修养上的致命弱点。当年曹魏的齐王芳,常追逐于宴饮享乐的生活,却不知道司马氏父子正是有窥窃篡魏的野心。他知道眼前的这种浮沉享乐,享受他所认为的盛世繁华。为此,阮籍在《咏怀诗》第十一首中感叹道:“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就是说,黄雀耽于享乐,不知道公子王孙来伤害它,蔡灵侯耽于逸乐,不知道楚国将派大将来攻打他。那么现在呢?曹魏也不知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7999.html

    【永怀_阮籍_1】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