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考】
北京市朝阳区2017高三地理期中考试分享,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北京市朝阳区2017高三地理期中考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页,共8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点49分,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拍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同年,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在火星上首次发现了存在液态水的强有力证据。据此,回答第1、2题。
1. 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时
A.脱离了太阳系 B.到地球的距离大于到火星的距离
C.美国正值日落 D.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如果火星上存在液态水,说明火星
A.有生命存在 B.表面的平均温度高于地球
C.有雨雪现象 D.可能为登陆者提供水资源
2016年9月30日,北京某校召开运动会,学生早上集体乘车去体育场。图1为某学生在车上画的素描图。读图,回答3~5题。
图1
3.图示时间汽车的前进方向为
A.东 B.西 C.南 D.北
4.王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上发了运动会开幕式的照片,9点看到在美国洛杉矶(118°W,34°N)的好友李同学的点赞,此时洛杉矶采用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小时),李同学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是
A.10月1日0点 B.10月1日1点 C.9月29日17点 D.9月29日18点
5.该日,北京比洛杉矶
A.白昼时间长 B.日出时间晚 C.地球自转速度快 D.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图2为北京某同学连续两日在手机上查询的当地天气状况。读图,回答6~8题。
图2
6.图中日期为
A.春分前 B.夏至前 C.秋分后 D.冬至后
7.图示期间雾霾较重,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A.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 B.白天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
C.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 D.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
8.导致本次雾霾天气结束的原因是
A.高压控制 B.锋面过境 C.台风影响 D.寒潮来袭
图3为某半球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表示不同的风带。读图,回答第9、10题。
图3
9.图中
A.甲为南半球信风带 B.乙的性质寒冷干燥
C.甲为东北风 D.乙为西北风
10.下列各地气候特征的成因与乙风带相关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区 B.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
C.新西兰南部地区 D.美国大西洋沿岸地区
图4示意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一年两个时期同一河床的断面形态,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读图,回答第11、12题。
图4
1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中,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流速减慢 C.含沙量增加 D.侵蚀增强
12.随着该河流所在山区植被的恢复,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减缓,这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径流 B.降水变率减小
C.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D.河道加深拓宽
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图5示意该石林的不同形成阶段。读图,回答第13、14题。
图5
13. 图中岩石的成因是
A. 变质作用 B. 溶蚀作用 C. 岩浆活动 D. 风化作用
14.花岗岩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回答第15、16题。
1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我国下列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是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6.直接以岩石风化物为物质基础而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图6为某年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7、18题。
17.甲地与乙地的入春时间可能分别是
A.2月20日 5月15日 B.5月15日 2月20日
C.3月18日 2月25日 D.2月25日 3月18日
18.导致图中各地入春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 ④地表植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7为中国贫困县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9、20题。
19.东部季风区中贫困县空间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有
①黑吉辽 ②渝东鄂西 ③甘南 ④云贵 ⑤青海南部 ⑥苏皖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20.我国贫困县的分布特点是
A.东南多,西北少 B.内流区多,外流区少
C.主要分布在山区 D.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区
图8为某大洲部分地区地形示意图。2016年7月16日至8月26日,某考察团对图示地区进行了考察。读图,回答21~25题。
21. 考察队员在甲、乙、丙、丁四处看到的典型自然景观依次是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B.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22. 考察期间,队员们最可能
A.在甲地看到满地的落叶 B.在乙地遇到连续的晴朗天气
C.在丙地看到成群的牦牛 D.在丁地看到大片枯黄的牧草
23. 经考察发现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该现象的产生
A.主要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 B.主要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C.会导致自然带出现垂直地域分异 D.会导致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分异
24.图中最可能看到浮冰的是
A.甲地临近海区 B.丙地临近海区 C.己地所在海区 D.庚地所在海区
25. 图中
A.西部因板块张裂形成高大山系 B.中部地形阻挡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南下
C.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飓风影响 D.东北海区因上升补偿流形成大型渔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4道题。
26.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展现自身风貌的机会。2016年8月5~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大西洋沿海城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图9为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分布示意图,图10为北京和里约热内卢的气候资料图。
图9
图10
(1)说明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分布特点。(2分)
(2)与东京相比,说明里约热内卢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的昼长情况。(3分)
(3)与北京相比,说明里约热内卢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6分)
27.图11是2016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11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5分)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4分)
(3)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并列举其带来的危害。(4分)
28.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12
(1)分别说出甲地以上河段和以下河段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2分)
(2)指出乙、丙两地的地貌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7分)
(3)说明图中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对发展地面交通的不利影响。(5分)
29.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图13为环尾狐猴,图14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
(1)指出M河的流向并说出判读依据。(2分)
(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D D C B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B C C B C C C
21 22 23 24 25 D B D D C
二、综合题
26(11分)
(1)(2分)
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美洲)。
(2)(3分)
与东京相比,里约热内卢白昼短,且昼短于夜,昼逐渐变长。
(3)(6分)
降水特征:里约热内卢年降水量约1200mm,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雨季时间长(降水集中在9月至次年5月)。
原因:里约热内卢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时间长(或受副高影响时间短),加之沿岸暖流的增湿作用。
27(13分)
(1)(5分)
冷锋 出现大风、降温、阴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4分)
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
(3)(4分)
寒潮 农作物遭受冻害;建筑物受损;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28(14分)
(1)(2分)
冰雪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
(2)(7分)
乙地为峡谷 丙地为三角洲
乙地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峡谷。
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5分)
图中北部地区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造成地面交通建设成本高,且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9(12分)
(1)(2分)
流向:自南向北流 依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
(2)(6分)
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
(3)(4分)
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
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
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高草为主,适合栖息;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试题解析部分
1-2.
【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解析】1.根据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位置,B选项正确。美国时间分为东部时间和西部时间,7月14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如果火星上存在液态水,说明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可能为登陆者提供水资源。
【答案】1.B2.D
3-5.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3.9月30日太阳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落下。早上太阳从东南向正南方向移动,汽车迎着太阳的方向前进,即向南前进。
4.北京时间9月30日9:00,洛杉矶西八区为9月29日17:00,由于洛杉矶采用夏令时,所以李同学的手机显示为9月29日18:00。
5.该日太阳折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的地理纬度高于洛杉矶,所以北京比洛杉矶白昼时间短。自转速度分线速度和角速度,角速度两地相同,北京线速度慢于洛杉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于洛杉矶。
【答案】3.C4.D5.D
7-8.
【考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6.北京时间17:58日落说明北京昼短夜长,第二日夜更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南移。又因为昼夜长短变化小,所以该日为秋分后。
7.图示日期雾霾较重加重了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白天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
8.两日出现气温下降,降雨等天气状况,推测有锋面过境结束雾霾天气。
【答案】6.C7.B8.B
9-10.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9.图示甲、乙交界纬线处为高压,甲、乙表示不同的风带,那么根据风带的偏移方向,可以判读出图示为北半球风带,则甲为东北信风,乙为西南风,温暖湿润。
10.乙风带为盛行西风温暖湿润。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
【答案】9.C10.A
11-12.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11.河床断面乙时期高于甲时期,说明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12.山区植被恢复起到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的作用。
【答案】11.B12.A
13-14.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解析】13.该石林为花岗岩体,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所以推测该地有岩浆活动。
14.根据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和山体外部的侵蚀程度可以推测花岗岩石林的形成过程为乙-甲-丁-丙。
【答案】13.C14.B
15-16.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
【解析】15.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
16.岩石风化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答案】15.C16.C
17-18.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17.甲地位于青藏高原,全年低温,入春时间比较晚。乙位于四川盆地,入春较早,日期跟周边接近。所以选项B最合适。
18.图中纬度位置相同,影响入春气温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和海陆位置。
【答案】17.B18.C
19-20.
【考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解析】1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再叠加中国的行政区划,可以得出C结论。
20.图中显示我国贫困县的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以山区为主。
【答案】19.C20.C
21-25.
【考点】北美和拉丁美洲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解析】21.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每种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正确的为D选项。
22.考察期间为北半球的夏季,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晴天多。
23.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的主要原因是洋流,降水的不同使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分布。戊与丁之间陆地较窄,海拔较低,山地自然带出现垂直地域分异不明显。
24.最可能看到浮冰的是较高纬度的暖流,庚地所在海区。
25.北美洲东南部墨西哥湾易受飓风影响。西部因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系。中部地形有利于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南下。东北海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大型渔场。
【答案】21.D22.B23.D24.D25.C
26.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1)历届现代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分布从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大洲大洋位置分析。
(2)8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与东京相比,里约热内卢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
(3)里约热内卢为热带雨林气候,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里约热内卢比北京年降水多,雨季长,降水季节变化小。
【答案】(1)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或欧洲和北美洲)。(2)与东京相比,里约热内卢白昼短,且昼短于夜,昼逐渐变长。(3)降水特征:里约热内卢年降水量约1200mm,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雨季时间长(降水集中在9月至次年5月)。原因:里约热内卢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影响时间长(或受副高影响时间短),加之沿岸暖流的增湿作用。
27.
【考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1)考查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
(2)天气状况主要从阴晴雨雪、风、气温、气压等方面回答。
(3)考查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答案】(1)冷锋 出现大风、降温、阴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2)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3)寒潮 农作物遭受冻害;建筑物受损;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28.
【考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1)甲河为雅鲁藏布江(流经国外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其上游河段位于青藏高原河谷,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下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2)乙地为峡谷,其成因为板块断裂,流水侵蚀。丙地为三角洲,流水沉积而成。
(3)图中北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广布,生态脆弱,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频发,造路成本高,难度大,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答案】(1)冰雪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2)乙地为峡谷 丙地为三角洲乙地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峡谷。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3)图中北部地区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造成地面交通建设成本高,且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9.
【考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解析】(1)根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和地势,得出河流流向。
(2)考查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以及气候垂直差异的影响。
(3)主要从气候、地形、植被(食物来源)、生活区域、天敌等角度回答。
【答案】(1)流向:自南向北流 依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2)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3)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高草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下一篇:北京市高二数学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