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自主招生】
那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受益匪浅,《乌塔》这篇课文主要写乌塔是“我”在罗马认识的,她独自一人去游欧洲,自已挣了一半的钱,爸爸又出了另一半。她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领悟。
当我读到“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她告诉我“„„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的时候,我就看见了一位热情、活泼,生活经验很丰富的小女孩。要是换作我,决不会与她一样,与别人交往,生怕别人会“吃了我”这种感觉。
我继续往下读:“哟,这么长的路程,我有点惊讶„„不到400马克。
从《乌塔》想到的
五年级七班 陈嘉音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它讲的是14岁的英国女孩塔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立自强、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乌塔与我同龄,但却和我不一样。我是家里的宝贝,我的家人都很爱我,但如果让我独自去旅游,我绝对不敢,无法离开大人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知如何应对将要发生的各种事情,在心理上有胆怯。但乌塔却没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她勇敢地独自游历欧洲。她做事情很有条理。出游前做好准备工作,计划好出游路线图,还要在当地查询警察局号码,以便遇到危险时求助。她很独立。为了这次出游,她用了三年时间筹备路费,通过周末发广告单,假期陪小孩玩来积攒旅行的路费,让我看到了她自食其力的优秀品格。而我呢,起个床都得妈妈叫两遍,上学车接车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都为我做好一切。
乌塔开朗又活泼,自信又独立,做事有计划有条理,热爱生活。我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而不武断,机灵又细心,自信又独立的孩子。【从乌塔想到的450字】
挣脱包办的束缚,飞上独立的蓝天
----读《应聘》有感
五年级七班 陈嘉音
读了应聘这篇文章,使我体会到了没有独立能力的可怕。
文中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应聘,但儿子填表潦草,需要妈妈帮填,面试题答不上,还要母亲圆场。应聘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可像这样处处需母亲包办的人,谁又会重视呢?我们不能变成那样,要学会独立。 仔细想,应聘的人却什么也没有做,如何能被录取?学会独立才能生存,这是永远不变的法则。无论母亲如何得有口才,有智慧,可未来要儿子自己去打拼,父母又如何能插手。而未来属于孩子,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如果家长不能够放手让孩子尝试,后果将不堪设想。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一定要体现在帮助,只有教会他生存才真正重要。 观察我们的学校。上学时送到校门口帮孩子系好红领巾,还嘱咐道,一定要喝水,书都给你带好了,工具在前兜里,放学我来接你!更有甚者,不顾门卫阻挡,将孩子送进教室,整理好一切,才告别离去。
家长有错,我们也要独立。妈妈帮背书包时拒绝,自己背;爸爸装书包时说,不用,我自己来。我们不能生活在包办之中,要学会独立。
我想对所有学生说:我们要学会独立,未来的祖国要靠新一代建设,成绩要与独立并存。让我们挣脱包办的束缚,飞上独立的蓝天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作文:从《乌塔》想到的
这个星期,我们学了《乌塔》这课。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
乌塔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却靠自己的能力挣钱去游欧洲,真是了不起!而我呢,却当家中的娇娇女,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她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中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想想我,除了读书,看课本,什么都要依赖父母。和乌塔的自理能力比起来,我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
从乌塔身上,让我懂得了,做一个优秀的人才,对未来有用的人才,能回馈社会的人才,不是光会死读书就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积累不是光看电视图片就能学到的。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乌塔的这句话,如雷贯耳!在我沾沾自喜自己能发表几篇作文的时候,乌塔已经在自费旅游多个国家了。
和乌塔比起来,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说,我们国家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们都在父母的爱护下娇养的有些软弱苍白了。其实,小孩子应该学会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总是一帆风顺的话,长大后走入社会,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就会很差。容易在困难前退缩。平时得到锻炼的人,面对困难时,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就能自信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会轻易言败。
亲爱的爸爸妈妈,多给我们一些锻炼和自由吧,让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让我们多一些自信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你们对我们的爱变成溺爱,过度的保护只会使我们丧失独立的能力。不要把我们当做小鸡护在羽翼下,我们要做的是雄鹰,展翅高翔的雄鹰!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动手干实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未来是我们的,请放开对我们过度的保护,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美丽的大千世界里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从《乌塔》想到的
今天,我学了《乌塔》这一篇课文,我很惊讶,一个14岁的小女孩竟然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谁会相信呢?可是,现实总是让人出乎意料的,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在中国,14岁的孩子是家里的宝贝,家人会带他们出去玩,一般都不会让他们自己出去玩;如果他们独自出去很远的地方,则被视为离家出走,最后被警察找到并带回了家,还不能免受一顿臭骂。可是在外国,像乌塔那样14岁就出国旅游并不称奇。我们要学习乌塔,学习她那种自立、勇敢的精神。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自主能力,为将来打下基础,不能一直依赖父母,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有一次,我在玩转轮滑,看到有个小孩撞倒了另一个小孩,被撞倒的小孩的妈妈找到了撞倒她孩子的小孩的妈妈,两个妈妈正在针锋相对地吵架,而那两个小孩正在一起玩耍。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想:这个小孩太依赖他妈妈了,一点小事都找他妈妈。
我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给自己的孩子自由,因为没有东西能够禁锢自由,只有愿意被禁锢的自由。
由乌塔想到的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从乌塔想到的450字】
这是我们第27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游历欧洲的经过。读完后,让我疑惑不解,讲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当我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时,我原以为是介绍什么地方有名的“塔”,“乌塔”就是一个塔名而已,待读完课文便知,原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就这个名字,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塔一样竖立在我的心中,年龄不大,可她的举动如此令人瞠目结舌。假如现在让我一个人出国旅游,我也得犹豫三分。就这个名字,让我产生了不少的疑惑,这么小怎么可以一人独自去旅行呢?难道家人就这么放心她出去吗?不担心她遇到坏人吗?一系列的问题向我抛来,可能还是由于我们中国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有关,我始终想不明白,所以,在备课时,我没有深入的去备,只想让他们看到外国孩子与自己现在的生活有所不同。【从乌塔想到的450字】
课堂伊始,理解字词之后,我便当上的记者,采访这些“小乌塔”,其实也就是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读一读,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有的学生不屑一顾地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才手忙脚乱地翻书找答案,看到这样的场面我已经火气不打一处来,知道他们昨天预习课文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好好读文。但是,我压住了自己的火
气,平和地给他们时间去找答案,去读课文。采访到此结束,再让孩子们谈谈自己从乌塔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起来,不过都比较空洞,比如:学到勇敢、大胆、热情、活泼、做事有计划等等,基于此本课教学似乎也该画上句号了,但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总要在下课的时候也总是要唠叨上几句。
我说:“你向往乌塔的生活吗?现在如果让你去独自旅行你敢吗?”一句话出口,原本沉闷的课堂此时炸开了锅,只听见异口同声之音“最向往乌塔的自由了”。我分别叫几名同学来说一说,只见:
纪沛岑说:“我真羡慕乌塔的自由,不想让别人成天管着我。” 贺萌萌说:“我估计我可以自己独自去旅游,如果爸爸妈妈同意。” 崔晔阳说:“我肯定不敢,就算敢,爸爸妈妈也不放心。” ……..
还有好多同学说了,我有点记不太清楚了,总之,孩子们一个意见,不希望爸爸妈妈及老师天天去管着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这不得不让我也来宣泄一下我的想法了,我给孩子们讲了自己从小到现在经历的事情,以及自己在学习中看到的一些现象。高谈自己自己小时候读的独立,其实那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忙顾不上管我们,自己不得不去干本该属于自己的事情,就这样的环境逼迫的自己自理能力比较强,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不差,之前,说实话,也怨恨过父母,不管我们,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如果不是那时的磨练也不会今天微小的成就。
孩子们,听得入神,投来羡慕的眼光,一阵一阵的喝彩声,有同
学悄悄地说:“刘老师真厉害!”呵呵,看来,今天这样也收到学生的赏识。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对比中外两国的教育,其实我更赞同的是外国的教育,我们相夫教子的传统文化是不能丢掉,可是现在我们的教育成什么了,为了迎合社会教育这个大环境,家庭教育走向偏激,学校教育走向歧途,我们这些做教育的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有时候看着这些
孩子们关在一间屋子里,一关就是十几年也为他们的身心而感痛心,可又能怎样?今天这些未成年人道出了自己心声,向往乌塔的生活,也希望自己能够游历名山大川,走出国门,环游世界,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纪沛岑“口出狂言”自己能挣钱,可真正有几个父母能忍心让孩子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家里,多做一份家务家长还心疼的不得了呢!
有些时候自己也想改变点什么,可是毕竟要顺应这个大环境,不得以而为之。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乌塔教学反思一:
《乌塔》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 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当学生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再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林洪伟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关天乐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俊潮反驳。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锦晴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乌塔教学反思二: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的性格特点,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最后以“一个小女孩该不该独自出游”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刚开始,课堂教学按照我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想到,到了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辩论时,课堂却变得混乱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双方争执不休直到下课铃响,也没有辩论出个之所以然来。结果,这堂课在我的懊悔中,在学生的满头雾水中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就有同学提出了“法律规定,不准不满(十八岁的参加工作,为什么乌塔能够打工赚钱去旅游呢”这一疑问。如果我能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那么对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就有很大帮助了。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乌塔教学反思三:
《乌塔》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次教学面临的又是回民二小这一群思维活跃又敏感的孩子,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采取了很宽泛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根据教参和自读提示的问题,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当我的问题刚一出来时,便有学生举起了小手,这让我很惊讶。在我的预设中这一问题的时间是五分钟,那时我便不断的问自己,还要不要给充足的时间来读文。要知道我在学校试讲时我们的孩子很难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来的,为了不让学生复述课文我还采取了填空的形式,后来我才发现在这里,这些都是多余的,他们的回答简练而完整。
我设置的第二个问题是勾画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吃透课文,所以我预设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可在实际操作中我才发现,如果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谈的话,二十分钟还不够,他们对每句话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尽相同。第三个环节,也就是设计中最出彩的这一环节:辩论赛。针对乌塔的说法和做法,你认为她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在这一环节的实际教学中让我一惊,因为认为不好的,也就是反方只有两个人。在我的启发引导之下终于又有两名同学加入了进来,这样就形成了四对六十几的形式。然而令我欣慰的是这几位辩手思维相当敏捷,语言表达也非常流畅。在激烈的争辩中将乌塔的特点挖掘的更加细了,同时也完成了略读提示中第二个问题,整堂课设计思路清晰流畅完成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习,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然而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辩论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将学生的一些精彩的观点没有捕捉到。
乌塔教学反思四:
《乌塔》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自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
上一篇:国产车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