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乐学园】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一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我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动课文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去感受伯牙与子期相互理解、彼此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的无穷魅力。
自主学习:
课文我读了( )遍,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朗读小妙招: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恰当呦!)
按要求填空。
(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 )次,一种意思是“擅长、善于”,文中含有这个意思的“善”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意思是“太好了”,含有这个意思的“善”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绝弦”中的“绝弦”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乃破琴绝弦”中的“绝弦”意味着 _______________,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又把课文读了几遍,然后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出了课文的意思,现在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了。
合作探究:
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说说伯牙与子期为什么能成为知音?
2、子期去世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从“绝”字中你能读出伯牙的所思所想吗?
3、面对伯牙在子期去世后的表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达标测评: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
(1)伯牙弦( ) 。
(2)伯牙鼓琴。( ) 。
(3)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 )
。
2、想象一下,琴声还表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假如你是子期,会怎么赞叹?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1.我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我要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点:
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学习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要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 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过程
一、 回忆所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题目是《 》。文言文不仅语言精
练,而且寓意深远,是值得我们同学来学习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
《伯牙绝弦》
2、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先把课文认真读一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我要反复读课文,达到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语速适当。
3、课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我要与大家交流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句子同桌讨论或询问老
师,把句子的意思弄懂。
2、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知道“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伯牙
因为 而绝弦。
五.快乐检测。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善哉: 善听: 鼓: 若:
志在高山: 峨峨: 洋洋: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B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2.我能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学习重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伯牙和子期是 关系。从课
文 句子描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这种关
系。
二、再读课文,感悟知音。:
1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钟子期对伯牙鼓瑟的欣赏。
2 从 这句可以体会到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是互相理解和
欣赏的。
3 当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我能体会到两
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展开想象,深悟知音。
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试着仿
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
四、伯牙绝弦谢知音深深打动了我,我要读出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并把它背
诵积累下来。
五、拓展延伸。
这是由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
请你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名句名诗吧,要写明作者和出处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二
《伯牙绝弦》
泾 源 县 第 三 小 学 语 文 导 学 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课题:25 伯牙绝弦 书写课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巩 固 提 升 达 标 训 练 题
1、读一读,正确地写出汉字或拼音。
gǔ xī tài jué
( )琴 峨峨( ) 若( )山 乃破琴( )弦 善( ) 曰( ) 哉( ) 2、辨字组词。
鼓( ) 诲( ) 泰( ) 峨( ) 彭( ) 悔( ) 秦( ) 蛾( ) 3、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 ②穷尽 ③走不通的 ④独一无二的 ⑤极、最
伯牙绝琴(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善:①擅长、善于 ②好 ③善良 ④容易,易于 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 )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 4、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6、我会填空。
(1)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 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 《 》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2)由于《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 7、阅读回答问题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 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 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2) 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积累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和成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士为知己者死 莫逆之交 管(仲)鲍(叔牙)之交 刎颈之交 忘年之交 患难之交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三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积累文中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1、导入: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2、示标
一、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二、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同桌解决,5分钟后指生朗读。
1、学生自学
2、指生朗读
3、指生轮读
4、指生朗读,及时正音。
三、初解绝弦的意思
伯牙:即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绝:断
课文讲了因为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比喻知己死后,就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四、三读课文,理清词句意思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2、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师小结: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醉如痴)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的心里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一、揭示标题
1、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伯牙《绝弦课文》
2示标
二、品味知音
1、自学指导:默读课文思考:何为知音?
2、生自学
3、师生交流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就叫—知音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子期死,不复鼓"
1、自学指导
思考:这句话仅仅讲的是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的?
2、生思考
3、师生交流
子期死后,伯牙又回到了过去没人知省,无人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现,破琴绝弦,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出对子期的思念,向世人宣告彻底放弃弹琴。
五、背诵课文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四
《伯 牙 绝 弦》
伯 牙 绝 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1)(指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资料,谁来说说。(抽生汇报)
(3)理解“绝”“弦”“绝弦”。大家对伯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绝” 是什么意思?“弦”指什么?“绝弦”的意思是——,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抽生读课文。(读通顺就行)同学们都读通顺了,好,我来检查一下,请(某某)同学你来读一读。师评价。
3.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1)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求读出文章的节奏,古文节奏要根据意思来划分,来,我们试着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峨峨兮若泰山)。抽生读,评价。(要读出
韵味,不要完全断开,藕断丝连似的。)听听老师怎样读的。(课件出示:峨峨兮∕若∕泰山)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2)再指导读2个句子。
(课件出示: 洋洋兮若江河)读读这个句子。再读(课件出示: 洋洋兮∕若∕江河) (课件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3)再自由的读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会读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屏幕读。(课件出示全文)
(4)抽读。评价。再齐读。
四、读懂课文,再解绝弦
(一)感悟知音。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借助课后注释读懂每一句话。
2、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谁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就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
再考考你,“善”是什么意思?(善于、擅长)
“伯牙”“善鼓琴”(板书)指什么?(生:就是伯牙擅长弹琴)对,因为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善听”指什么?(板书)抽生说。也就是说钟子期对音乐会欣赏,会鉴赏。
3、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伯牙善鼓琴?
学生找句子(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
伯牙弹琴,心里想到了高山,于是就用美妙的琴声表达出来了。伯牙琴声里表现的是什么样的高山?谁能用四字词来形容?
志在流水,伯牙琴声里表现的流水又是什么样的,谁能用四字词来形容?
是呀,伯牙琴技高超,他能用琴声表达出自己像高山一样远大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所以说——(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所以我们说——(指板书)伯牙善鼓琴。
4、理解钟子期善听。
(1)师:我们再来看看钟子期善听,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钟子期善听?
学生找句子。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师:这两个句子什么意思?
生:好啊,高峻巍峨的样子像泰山!
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
(3)出示练习,理解“善”的不同意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表达赞叹,“善哉”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样说?
生: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4)谁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钟子期的称赞?
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读句子。
(5)钟子期只听出了乐曲中的高山流水吗?(远大的志向,宽广的胸怀) 当伯牙听到钟子期这样的赞扬,他的心情会怎样?(兴奋、激动)为什么会激动?(生:
因为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更听出了他的志向和胸怀)是啊,钟子期听懂了他内心深处的琴声,他能不兴奋、激动吗?
作为“琴仙”,在遇到子期以前,伯牙缺少赞扬吗?(不缺)以前的人们是怎样赞扬他的呢?(生:你弹得真好!你的琴声真美!„„)这样的赞美听懂了他心中所想吗?这样的赞美有价值吗?
这样的赞美是肤浅的,空洞的,当伯牙听见别人这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1失望。2寂寞。3 忧虑。4渴望。„„
师:是啊,他失望,没有人能听懂他的心声;他寂寞,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高处不胜寒。知我者——子期也。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哦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兮若江河。
师:子期听懂了伯牙的琴声,子期是最了解伯牙的人,(板书 ↑ )所以,子期是伯牙的——生:知音。(板书:知音)
让我们读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吧。
指导朗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5)善鼓琴的伯牙,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他的琴声里仅仅只有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吗?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什么内容呢?
(生:还会有鸟语花香、春天百花盛开、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若( )” 你能用课文格式来赞叹吗?
出示图画:明月皎皎,学生练说。
再出示多幅图画,学生练说。
师生对说。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指板书:点知音) 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出示)
伯牙的琴声里,有泰山、江河;有清风、明月;也会有悲伤、寂寞。高兴时,他们分享彼此快乐;痛苦时,他们共度难关。此时,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上的知音吗?
生:我认为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
师:他们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他们是世上难得的——知音。
师;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生读)
知音,可遇不可求,真是太少了,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柔情。
指导朗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二)知音之死。
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板书:之死)伯牙——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的意思是说——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他的知音?
生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生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师:他们是亲人、是挚友,子期是唯一能听懂伯牙心声的人。然而,子期死了,从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善哉,峨哦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他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生1:断了他的前程。生2:断了他的心弦。生3:断了他的希望。„„
师:伯牙断弦的时候,把自己的美好、快乐也断绝了,他对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留给他的是无边的孤独、寂寞。让我们带着悲伤的情感再读读这句话。
五、深悟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惜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要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俞伯牙、钟子期的友情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它像一曲高山流水在我们心中荡气回肠,久久挥之不去,友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让我们珍惜友情,学会理解,让友谊地久天长。
七、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补充课外资料: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板书:
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绝弦
知音
子期 善 听 之死
刘 欣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五
《语文《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注意停顿。
2、初步运用借助注视,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3、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己的故事,知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来历,感受知己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美好感情,体会音乐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视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酒逢知己千杯少”
(二)引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诵读的都是我国古代关于交友的名言名句,我们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朋友之间的感情。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朋友、知己的故事。
出示课题,一起读,注意“弦”的读音。你知道伯牙是什么人吗?理解“绝”的意思。 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文言文、古诗,你对学习这些课文有什么方法?
(三)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味道。
1、初读
(1)自由读课文,把每个字读正确,争取把停顿也读恰当。
(2)指名读,评价。
句子:
A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两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的呀、啊。读的时候把声音啦长。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理解句子中的“谓”,“乃”解释并注意读的停顿,“复”与现在的意思相同读好停顿。整句话的意思)
(3)再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停顿和节奏。
(4)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出示图片
故事中两个人物
伯牙 钟子期
此人乃俞伯牙,此人乃——
伯牙鼓琴,钟子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理解“善”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交流:
(1)伯牙善鼓琴
理解“志在高山”
理解“善”与前面的“善”的不同。(一字多义)
(2)读读这两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从钟子期的话里还能读懂什么?(钟子期仅仅是听懂了吗?)
读好钟子期的话,读出赞美、陶醉、欣赏、感慨„„
引读。
男女生合作读。
伯牙的琴声一定不仅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
引导说话: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志在( ),钟子期曰:( )
(3)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念,和上文的“志”意思相同)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明月,志在清风,钟子期不仅能听懂,并且欣赏,并且陶醉,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4)可是,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也许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可是课文为什么不写别的,偏偏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呢?这是有原因的。
出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宽厚仁爱的热喜欢山,聪明智慧的人喜欢水,做一个宽容仁爱智慧的人是自古以来很多中国人人生的追求和志向。(板书:追求、志向)
从这里可以看出,伯牙的琴声仅仅是在表达高山、流水、清风、明月吗?不,他是在表达他的人生追求、志向。钟子期理解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不理解的还有,伯牙的志向和追求。 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4)伯牙就这样遇到了知音,两人结为兄弟,并约好明年中秋在汉阳江边再见。谁知,世事难料,第二年,伯牙再去等钟子期的时候,怎么也等不到他,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经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的时候,再听一听俞伯牙的琴声。
课件:音乐《高山流水》
想一想,伯牙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想?怎么做?
(小练笔: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墓前,——)
交流。学生读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读出悲伤,读出痛苦,读出决心)
4、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古诗写到,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到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交的动人古诗一直流出至今,后人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这也正是所谓的“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的由来。让我们读读课文,回味这知音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美好情感吧。
5、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六
《伯牙绝弦》
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设计说明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概括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编排,选择了四篇文章《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我的舞台》,这四篇文章选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伯牙绝弦》是一篇古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甘山六水与指引的故事,伯牙种子期的真挚情意令人动容;《月光曲》叙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兄妹俩而为他们探亲,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得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告诉我们美好音乐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在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再“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整单元的学习后,希望每位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艺术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口语交际”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话题是“身边的艺术”,联系生活,从“艺术形式大观园”、“艺术展览馆”、“艺术故事大联播”等,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回顾拓展八”中的“交流平台”,一是在课文中找出些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二是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日积月累”安排的是16个成语。习作编排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以此作为感性的材料,撰写作文。
二、单元训练点落实
本单元四篇课文均与艺术有关,其中两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把看见的和想象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对于这一训练重点,我们可以层层深入,从“指导学习——自主学习——模仿写话——自学研讨”四个步骤进行学习内化。
指导学习——《月光曲》通过贝多芬创作过程的描写,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了音乐的联想,如果取代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平时的观察中的左肩所文要写得具体,就应该恰当的加上合理的想象,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情感就更深刻。
自主学习——《蒙娜丽莎之约》,则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那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作者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模仿写话——在学习了这一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自己发现文章写作方法,把《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写生动;把一段描写荷花的段落,加上合理的想象写具体。
25 伯牙绝弦
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 王春华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媒体播放)这首曲子名叫《高山流水》,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它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两个主人公。
2、简单介绍伯牙和钟子期: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是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3、(媒体出示)课题: 伯牙绝弦
齐读课题,指导“弦”的读音,读“xián”,不能读“xuán”。
媒体出示:古琴
简单介绍:七弦琴,也叫瑶琴,中国古代乐器之首。
4、理解课题。
绝——断绝。
伯牙绝弦——伯牙剪断古琴的琴弦。
说明:通过对文中两位人物——伯牙和钟子期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人公。在导入课题时,指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关键字“绝”,进而理解课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哉——zāi 兮——xī
2、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及节奏。
(媒体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说明:在整体感知的环节,重点进行朗读的指导。“书读百遍,而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朗读时,断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通过“/”的符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及节奏,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一)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理解古文不能生搬
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3、检查自学,理解词句。
(1)(媒体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①理解字词。
善——擅长。
鼓——弹。
②理解句子。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媒体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理解字词。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善哉——太好了。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洋洋——广大。
②理解句子。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
(3)(媒体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①理解字词。
念——想。
得——了解,知道。
②理解句子。
伯牙心里想到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知道他的心意。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七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课前操练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蔼蔼云雾 袅袅炊烟 依依杨柳 青青草色„„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贵啊!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教师在黑板中板书:“知音”),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教师在黑板中上板书课题,生食指书空。)
2.齐读课题。
教师加节奏,再读,注意节奏。
“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要“绝”?什么时候“绝”?„„)
是呀,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一)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3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可带读(视情况而定)。
3.教师范读课文。
4.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教师在黑板右板书“/”) (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
5.学着老师的样子,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全班齐读,教师评价。
(二)读懂课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你们看,这位同学,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再读全文。
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好!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学们,刚才老师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板书:子期 欣喜万分 伯牙 悲痛欲绝
2.默读全文。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派生问题思考: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想象说话)
3.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教师引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5.“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来,让我们伴着《高山流水》的乐曲,轮读课文的1—4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若狂。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1.配乐,教师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2.请读最后一句。
3.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
4.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入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五、课外作业,巩固运用
1、听一听乐曲《高山流水》。
2、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3、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八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吕春霞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二.设计意图
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比起第一篇——五年级时学过的《杨氏之子》来讲,长些,难些。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应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感悟,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教学准备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弦”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理解“谓”、“乃”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打开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理解句子意思,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厚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②江河在古文里边特指“长江”和“黄河”。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
2.体验“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钟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渐进地感受体味“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钟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 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纵情朗读。
借助情感错位,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提领一顿——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
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九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2、读完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画出节奏。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师范读,生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
1、解说课题。
(1)“绝”是什么意思?
(2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问题:你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他们的什么情况?(预设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预设学生画出的句子: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4、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得出知音:出示课文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6、出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
不复鼓。”学生读并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
3、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五、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 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 听 必得之 死
伯牙绝弦全文的的意思篇十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说课稿
德铜一小 姜晓萍
一、文本解读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
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
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教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拉近了文本和学生
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鼓琴,善听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善哉 ”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了解了“念”在本文中表示想的意思,再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找和它意思相近的“志”字。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既抓住了善字同字不同意的特点,又理解了志和念的同意不同字。重复中有对称,凝炼里有变化,古文就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峨峨”的重音和“洋洋”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善哉,依依兮若杨柳”理解所念的还有美好动人的事物后,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 知音!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看视频,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上一篇:被朋友欺骗的伤感句子
下一篇:男女之间拍拖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