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一
《描写爱情诗句》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二
《破译《诗经》中婚姻、情爱等男女两性诗的密码(一)》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三
《《风》中情色——《诗经》

《风》中情色

——《诗经·国风》之“淫诗” 论析

○赵羽

摘 要:《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的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已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作品的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向来评论者所谓的“淫诗”,进行了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关键词:《诗经》 《国风》 淫诗 情色

华夏先民的情歌声里,不仅沸腾着火红的爱情岩浆,而在这岩浆之下还有更加滚烫的欲望火焰在呐喊,《诗经·国风》中的情诗坦荡,真挚地歌唱出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性爱的渴望和冲动。

先秦时代,孔子、荀子都曾对“郑声”,也就是当时郑国新起之民间音乐,作过批评,《论语·阳货》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卫灵公》曰:“郑声淫”,《荀子·乐论》亦云:“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鉴于孔、荀并未明言“郑声”即《郑诗》,所以我们对孔、荀关于“郑声”的评论,姑且存而不论。值得注意的倒是《荀子·大略》篇所言:“《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所谓“好色”也就是男女之欲,“愆”即逾越,“不愆其止”,此即《毛诗序》所谓“止于礼义”之意,这一针对《国风》中的男欢女爱之诗的评论,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被进一步总结为:“国风好色而不淫”。荀子虽坚持“顺礼义”的原则,但也高扬了诗歌“盈其欲”的抒情作用,并以为《诗三百》所表现的男女情欲坦率真挚,“其诚可比金石”,正可以纳入宗庙乐章。

汉代学者多从儒家诗教出发看待《诗经》,取《春秋》,采杂说,把《诗经》

的表现内容与周代史实强加攀扯,说《诗》难免有穿凿附会之处,而后人对汉儒《诗》说又多深信不疑,习以为常,但偶尔还是有人能注意到《诗经》中的情爱作品。最早提出《诗经》里有“淫诗”者为东汉之班固,其《汉书·地理志》云:“郑土狭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郑诗》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又曰:‘溱与洧方灌灌兮,士与女方秉兰兮。’,‘洵訏且乐,惟士与女,伊其相谑。’此其风也。”东汉许慎更进一步说:“郑诗二十一篇,说妇人者十九矣,故郑声淫也。”①。

宋人富有疑古精神,在还原了《诗经》文学面目的同时,也看到了经典中大量的异端成分。鲁迅先生曾说:“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两宋之际,理学兴起,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对男女情欲的关注却一点也没有减少,对于《诗经》中的那些极容易感动人心的情歌的解读,居然又是道学家们最先看出了“淫”。有意思的是,《诗经》中“淫诗”的发现和对《诗经》文学价值的重新认识是同一个过程②,从宋代开始,《诗经》中那些炽热的情歌作为一道无法拒绝的风景重新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之中。

朱熹《诗集传序》云:“凡《诗》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作为一位富有文学修养的诗人,朱熹对《诗经》的文学性有着清楚的认识,但是他又震惊于《诗经》中男欢女爱的滚烫文字,理学家身份决定了他只能惊呼这些作品为“淫诗”。朱熹从儒家诗教传统出发,习惯性的认定《郑风》皆为“淫声”,其《诗集传》卷四注云:“郑卫之乐,皆为淫声。然以诗考之,卫诗三十有九,而淫奔之诗才四之一,郑诗二十有一,而淫奔之诗已不啻七之五。卫犹为男悦女之词,而郑皆为女惑男之语。卫人犹多刺讥惩创之意,而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是则郑声之淫,有甚于卫矣。”《诗经》中被朱熹《诗集传》斥为“淫诗”者共有二十八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郑、卫地区的民歌。实际上,《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篇章众多,单《国风》就远不止二十八篇,本文篇幅有限,实难以遍论其诗,在此仅择其有代表性

之数首,聊作解说。

《郑风》向以淫称,朱熹把《郑风》中的大多数作品都看作了淫诗,把《诗经》那些大胆追求或表露爱情的女子诋为“淫女”,斥其行为为“淫奔”。《诗集传》谓《褰裳》为“淫女语其所私者。”这是一首用女子口吻唱出的情歌,以戏谑之词示爱。《褰裳》诗云: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女孩子心上想情郎,她对向河对岸的情人大声唱道:“如果你想我,就撩衣涉水来见我,如果你不爱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喜欢我?”最后那句“狂童之狂也且!”,朱熹《诗集传》以为“亦谑之之词。”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祖妣考》考证:“土、且、士实同为牡器之象形。”李敖《中国性研究》亦以为,“且”字本义就是指男子之性器③,且所说更为直白,原来小姑娘在歌辞末尾骂了句粗话:“你这小子狂个鸟啊!”骂人的话都是假,女子心里真正企盼的是心上人作一点冒险和牺牲,涉溱,涉洧,赶快来见她,既然敢如此取笑男子,其亲昵之情可知。此诗可与《子衿》同读,一样是嗔怪男子的不主动,《子衿》歌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刻骨铭心的相思和淡淡的哀怨被含蓄委婉地表现出来,其缠绵悱恻恰好和《褰裳》中女子的大胆泼辣相映成趣。

《郑风》中的诗篇多为女子的爱情表白,她们热烈直率地歌唱爱情,即使是私情、幽约也毫不讳言;她们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毫无遮掩展现给恋人,无论是爱慕相思,抑或是感伤怨恨,都信口唱出,直言无隐。《郑风》明言性爱的是表现男女“野合”的诗篇,“野合”欢俗是男女婚姻礼仪之外,相对自由混乱的性行为,是原始群婚杂交的遗存,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仍然存在,在《诗经》时代尤其多见。而且“野合”作为一种习俗在先秦还受到官方的承认和保护,《周礼·地官·媒事》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溱洧》诗云: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

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此诗开篇即道:“溱与洧,方涣涣兮。”仅仅七个字便使人感觉明媚的春光扑面而来,暖日晴云之下,解冻的溱、洧河水带给卫国青年男女的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欢乐。《宋书·礼志》引《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祓禊不祥。”《溱洧》一诗之所以特别受到卫道之士的诟病,就是因为此诗描写了一个姑娘主动邀请小伙子去游玩约会,半是相劝,半是强求,表现了女性对性爱的大胆和热情。年轻的小伙和姑娘,清香的兰花拿在手,女子说:“观乎?”她想去看什么呢?《墨子·明鬼下》云:“燕之有祖也,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所谓“属”即男女交合,《周..

礼·地官》郑玄注释“属”云:“属,犹合聚也。”近人陈梦家进一步解释道:“属,合也,谓男女之合也。”④《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亦云:“桑林者,桑山之林,能兴作雨也。”,“此男女之所乐而观之。”可见祖、社、桑林、云梦皆为古代祈雨,祈子,祭祀生殖女神高媒之地,也是男女野合之所。《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云:“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鲁庄公“如齐观社”之所以非礼,是因为他实际上是要到齐国民间的男女社集上去观淫。可见《溱洧》诗中男子和女子所要“观”的也是郑国春会时,聚男女以游观的狂欢场景,一对对的情侣在河边的沙洲上,戏谑,野合,互相之间谁也不避讳谁,欢合之后,男女互赠芍药作为信物而私定终身。从《墨子·明鬼》篇的记载看,《溱洧》诗中所反映的这种集体性的男女野合的习俗在春秋战国之际仍然非常流行。

《郑风》中尚有另外一篇叙写男女野合的诗作,《野有蔓草》诗云: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毛序》解此诗曰:“《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 《诗集传》进一步说《野有蔓草》是“男女相遇于田野草露之间。”这首诗唱的是一个艳遇野合的故事:清晨时分,漫步在原野之

上,忽然自己日思夜想的那个女孩穿过稀薄的晨雾出现在诗人的视线里,她踏着沾满露珠的绿草向心上人缓缓走来。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神秘的气氛,田野浓浓的绿意好像是化不开的爱情,歌辞言语之间都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婉约含蓄地表现出压抑已久的炽热相思和本能欲望。“清扬婉兮”是乍一相见,而“婉如清扬”则是深情凝视,关于《野有蔓草》的最后一句,朱熹《诗集传》注曰:“与子偕臧,言各得其所欲也。”男欢女爱之后的快乐喜悦忍也忍不住地流露出来。

与《郑风》并称的《卫风》(包括《邶风》、《鄘风》),虽有“淫诗”之称,然其中言情者不足十篇,《谷风》、《氓》咏弃妇哀怨;《伯兮》叙思妇之离情;真正记幽会密约,男女私奔者只有《静女》、《桑中》、《蝃蝀》三篇而已。《齐风》虽不以“淫”称,但是《齐风》中亦有言情之作,《鸡鸣》写男子贪欢,留恋床笫;《东方之日》则记女子私奔至男子处缠绵幽会,《诗集传》云:“此男女淫奔者所自作,非有刺也。”朱子解诗,但信诗而不信序,他囿于儒家诗教,对宗周“二南”的态度就有所保留,虽然《周南》、《召南》中亦有“淫诗”⑤,但是《诗集传》仍然称“二南”为“得风诗之正者”。南宋末朱熹的三传弟子王柏终于在“二南”里也看到了“淫”,他曾作《诗疑》,极力主张删削《诗经》中所谓的“淫诗”三十二篇,其中《召南·野有死麕》冠其首。《野有死麕》诗云: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男子把打到的小鹿用白茅包了送给他所钟情的女子,而春情荡漾的少女也被男子的诚意感动;她随情人来到了密林深处,这里有杂乱的灌木,地上放着送给情人的礼物,猎物已经用洁白的茅草细心绑住,美丽的姑娘容颜如玉,小伙子大概发了呆,情之所至的动手动脚起来。《野有死麕》之所以被斥为“淫诗”,恐怕是因为诗歌的最后一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严重刺激了道学家们的脆弱神经。“你轻动手啊轻动脚,不要掀起我的围裙呀,不要惹得那长毛狗儿汪汪叫。” 《郑笺》、《孔疏》早在迂腐的宋儒之前就聪明地看出这句话“为贞女抗暴之词。”敏感的诗人欧阳修也觉得《野有死麕》是“卒章遂道其淫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四
《古诗词中的爱情》

专题二 春蚕到死丝方尽 --------古诗词中的爱情

一、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三大部分九个类型:

人与人之关系——爱情诗、友情诗、亲情诗

人与社会之关系——咏怀诗、咏史诗、时事诗

人与自然之关系——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

二、 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

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一词,而用“恩爱”: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 因为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爱情”不发达,先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中国不缺乏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作品,尤其是《诗经·国风》里关于爱情的诗篇很多。在后期的汉魏乐府、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里面也有大量的爱情诗。

讲到爱情,你的心中最先跳出的是哪些词汇或诗句?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约定。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以回家。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誓约竟成了空话。

一个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他的妻子的爱,沉默到连名字也没有。《击鼓》的忧伤弥漫了整部《诗经》,卫国的风,千百年来不停地吹,吹红了人们的眼,吹动了人们的心。(爱的无望,生的悲哀)

《诗经 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译: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类最朴素、最永恒的爱情誓言。  执手”或“牵手”成了一种美丽的状态。执手的双方,尽情享

受一份亲密,感觉着彼此手掌的温度,它是两心相许、情投意合的爱人间的默契和誓言。

 苏芮《牵手》:“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

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 《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诗经》305篇,表现相思相恋的,约50余首,占六分之一,另外还有表现婚姻生活的诗。

三、 《诗经》

《诗经》里表现纯真爱情的民歌,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

《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犹如山花般烂漫、赤子般无瑕。《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样简单明了,酣畅淋漓。

《国风》中传唱最多最广的是爱情:

1、有描写结婚之前男女间彼此爱慕、约会恋爱抑或失恋分手的情歌。

如《关雎》、《卷耳》、《汉广》、《草虫》、《摽有梅》(摽biào,落下)、《野有死麕》(麕jūn,獐子)、《静女》、《将仲子》、《蒹葭》等;

2、有描写男女间谈婚论嫁、结合生子、夫妻恩爱的情歌。如《雀巢》、

《殷其雷》、《绿衣》、《终风》、《硕人》、《木瓜》、《女曰鸡鸣》、《常棣dì》等;

【诗经·国风·卫风】

《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卫风·木瓜》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本诗在字面意思上并无晦涩难懂之处,虽有三段,但其实只讲了一个意思:你赠我木瓜,我还君美玉,不为答谢啊,只求情谊永久。值得玩味和深思的是本诗的结构和主题。

本诗的结构在“诗三百“中很有特色,从章句细节上来看,并没有采用《诗经》中最常用的四字句,而是以五字句和三字句来行文,利用句式的长短变化,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从文章整体上来说,三段句式完全相同,个别名词虽有变化,然而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木瓜”、“木桃”、“木李”也是同一属的植物,至于“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叠章易字,一咏三叹,情感的表达在此一步步加深,通过“义”和“音”的重复,达到“情”的深化,不可不妙,不可不赞!

《木瓜》一诗虽然简单,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却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其中占主流的,应该是“友谊说“和“爱情说“。我想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情感经历,来谈一谈自己对本诗主题的赏析。

第一次读到《诗经·木瓜》是在初中的课堂上,那时候只觉得这是一首写友谊的诗。朋友之间的感情,或者说付出,从来都不是追求等价的交换,而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在友谊中,这种回报绝不是单方的,君以此待我,我亦以此报君,以深情换厚意,不计较物质的得失,只求“永以为好也“。

此后青春渐长,一些感情开始萌发,再来读此诗,读出男女之情的意味。“木瓜“,“琼琚“,未必是实指,更重要的是一种信物,定情的信物。现代学者也多持此说法,认为这是一首男女赠答的爱情诗。然而,“诗无达诂”,关于爱情诗这个观点,我还有自己的另一种理解。“投木瓜”和“报琼琚”,代表的不仅仅是定情这件事,此外还表达了一种爱情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爱情的价值观。“爱情“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爱情不应该只是像蜡烛,靠单方面的完全燃烧来维持温暖和光明。如本诗而言,爱情应该是有“投“,有“报“,“木瓜“也好,“琼琚“也好,“匪报也”,爱情没有贵贱,没有亏欠,重要的是共同付出,以我的“好“,报你的“好“,“永以为好“。

其实,无论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人类一切高尚的情感都有着相同的一种表现:回报给他人的价值,要比自己受赠的大得多。但物质有价,情意无价,在这样的一种得到与回报的过程之中,对人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情感、精神的愉悦与满足。“木瓜”、“琼琚”仅仅是一种媒介,一种载体,其物质价值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人们所在乎的只是“投”与“报”之间所感受到的对彼此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

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诗以情动人”,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理解的感情可能也是不同,没有必要一定为本诗下个“爱情诗”或者的“友情诗”的定义。我现在再来看这首诗,倾向于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如果说从这首诗又得到什么新的感悟的话,那就是在与他人相处之时,珍视、理解他人情意,勿存计较,真诚相待。

3、还有描写婚后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分离,甚至走向感情破裂的离

妇、怨妇、弃妇之歌。如《汝坟》、《江有汜sì》、《日月》、《谷风》、《新台》、《氓》(氓méng,古代称百姓)、《采葛》、《小戎》、《东山》等。

这些歌词有着对人的自然的生命之美的亲昵、颂赞和歌唱,也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五
《古诗词中的爱情》

古诗词中的爱情、亲情与友情巩晓钰上海市新陆职校2008 年9月培训目标:通过对表现人与人关系的爱情诗、亲情诗、友情诗的鉴赏和积累,增加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训课时:4课时培训内容“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古代诗词概述“春蚕到死丝方尽”――古诗词中的爱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古诗词中的亲情“唯见长江天际流”――古诗词中的友情“留连戏蝶时时舞”――尾声“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古代诗词概述中华民族是注重情感的民族“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笔下的少妇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开始,经历了唐诗、宋词两个高峰;打开诗卷,情扑面而来,满纸、满眼、满怀;内容:爱情、亲情、友情,闲适之情、爱国之情;形式:借景抒情、景中含情、咏物言志、直抒胸臆、感时抒怀、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等等。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世事沉浮,抒发着他们的高贵气节与美好情怀。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春秋中,五百多年,305 首。《风》,160 首;《雅》,105 首;《颂》,40 首。楚辞:战国后,江汉一带,长短参差,用“兮”和楚国方言。屈原:《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汉乐府:“乐府”,音乐机关,后采集来的民间歌诗也称“乐府”。通俗易懂,长于叙事,一般篇幅短小。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长达353 句,1765 字,“长诗之圣”。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名家辈出,佳作如林,题材扩大,内容充实,体裁成熟完备,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创作方法多样化。近三百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李杜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全唐诗》48900 多首,作者2200 余人。宋诗:三百多年,诗人灿若星辰,名家辈出。《宋诗纪事》载,诗人3800 多家,诗篇数量远超《全唐诗》。宋词:兴于唐,发展于五代,至宋代全盛。《全宋词》载,近20000 首,词人1400 余位。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元曲杂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散曲:小令、套数。马致远《秋思》、关汉卿《不伏老》等。作家220 多人,作品有4500 多首(套、部),其中小令3800 多首,套数470 余套,杂剧160 余部(本)。中国古代诗歌分为三大

部分九个类型:人与人之关系――爱情诗、友情诗、亲情诗人与社会之关系――咏怀诗、咏史诗、时事诗人与自然之关系――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古诗词中的爱情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一词,而用“恩爱”: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因为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爱情”不发达,先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中国不缺乏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作品,尤其是《诗经??国风》里关于爱情的诗篇很多。在后期的汉魏乐府、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里面也有大量的爱情诗。讲到爱情,你的心中最先跳出的是哪些词汇或诗句?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约定。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以回家。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誓约竟成了空话。一个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他的妻子的爱,沉默到连名字也没有。《击鼓》的<a name=baidusnap0></a>忧伤</B>弥漫了整部《诗经》,卫国的风,千百年来不停地吹,吹红了人们的眼,吹动了人们的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人类最朴素、最永恒的爱情誓言。“执手”或“牵手”成了一种美丽的状态。执手的双方,尽情享受一份亲密,感觉着彼此手掌的温度,它是两心相许、情投意合的爱人间的默契和誓言。苏芮《牵手》:“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诗经》305 篇,表现相思相恋的,约50 余首,占六分之一,另外还有表现婚姻生活的诗。《诗经》里表现纯真爱情的民歌,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犹如山花般烂漫、赤子般无瑕。《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样简单明了,酣畅淋漓。《国风》中传唱最多最广的是爱情:有描写结婚之前男女间彼此爱慕、约会恋爱抑或失恋分手的情歌,如《关雎》、《卷耳》、《汉广》、《草虫》、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六
《中国古诗词中的爱情》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七
《古诗词中的爱情》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八
《古诗与爱情》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九
《诗经中的爱情》

诗经中的爱情

●前言: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选集,并且为我国古代北方文学之代表,对后世文学发展趋势亦有什大关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其中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一十一篇,而有六篇有题无文,剩三百零五篇取整数,故又喊为诗三百。

人云:『文学作品会反映时代背景』,这句话的确是不错的。 诗经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反应当代社会状况,文学之外,另有其社会意义。 当然这些社会意义不只在描述下层人民生活、阶级所带来的生活水准差异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见,在以描写爱情、历史为主题的诗篇里面也可以发现某种程度的现况反映。

而此论文著重在诗经中的爱情,透过古代男女之于爱情、古代男女的爱情命运、古代男女在文学中可见到的对爱情的表现来探讨诗经中爱情部分反映出的社会性和其代表意义、文学价值等等。 也因为诗经中以爱情为题材书写的诗大多都收录在《国风》中,因此取材用来讨论的范围也都在诗经中文学价值可说是最高的《国风》里。

论文内容几乎都以书籍为主要撰写依据,然后再参考过各家翻译、释义、赏析、评论而完成,不过因为还是以探讨诗经的文学面和爱情之关联为主旨,因此对诗中的爱情、情感人物的意境终究着墨较多。

●正文:

一、社会性

风即民歌,原来是风俗、风土的意思,因为从《国风》里的这些歌谣可以观民风,故称之为风。 透过《国风》,我们当能了解到诗经那个时代--在上古时代人民群体聚居所组成的原始公社演变到奴隶制度社会甚至是封建社会的时候--平民爱情的真正面目,纵使有少数人认为诗经应该是士人所写(注一),不过究竟养尊处优的士人写不写得出如此贴近生活的东西,想来看完诗篇后真相就自然大白了。

01.个人之于爱情

A.羞涩犹疑

虽然是向往爱恋的,不过青年中的男女面对自己喜爱的人儿总是羞涩而不知如何是好,《陈风》中的<月出>一篇就把这样又尴尬又欢喜的时刻写得很逼真:「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可见在有好感的对象面

前我们很容易手足无措这回事,可不是现代人才有的毛病呀!

至于暗自欣赏对方却迟迟不敢说出口来的也是大有人在,家喻户晓的诗经名篇<蒹葭>就把这样的情怀写得入木三分:「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渲染得极为神妙,并且意境优美得风致嫣然,让人爱不忍释。

这样的诗在诗经中篇幅所占甚多,可知在传统的束缚之下青年男女是压抑情感多于表白心意的。 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上礼教已有慢慢成形的趋势,并且规模大到能够影响个人。

B.大胆热烈

当然在一片内敛的情感里,还是有热烈地追求情人,毫不避讳别人言语的声音出现。 从《郑风》中<叔于田>大胆赞美异性威武雄壮的文字:「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到热烈追求爱情,坚贞得叫人动容的<大车>中女子澎湃奔放的誓言:「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都看得出纵使是在重重阶级跟礼教的严格管制下,爱情还是给了无数男女勇敢地挺身争取幸福的力量,这股魔力,是再多教条也难以轻易磨灭的。

C.真挚淳朴

诗经中很多作品都是自平民生活中取材,所以对于平民青年淳朴而毫不做作的爱情也有什多描写,<采葛>中男女对答的情歌「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就很鲜明地呈现出古人爱情浓郁可是不做作的质朴感。 (注二)而《桧风》中的<隰有苌楚>就更简洁明快的表示出自己对同年纪异性的欢喜:「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通篇用字浅白流畅且情感显而易见,毫不掩饰的欣赏之意文字中俯拾皆是。

这样的作品在诗经里多的是,另一篇作品<静女>就更进一步地描绘出这种感情的相处细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经文字仔细咀嚼而来,可发现这样坦率诚挚的情感实在是细腻有味极了!

02.社会之于爱情

A.保守传统

相较于个人,整体社会还是对自由恋爱多所限制的,这种限制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严格,直到现代才大有改善。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

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就是描写一位少女纵使深爱着情郎,却在家庭、社会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委婉地劝戒她的情人不要爬过墙过来相会,以免引起麻烦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怎么是跟人说教呢? 根本就是礼教的现实写照! (注三)

也因为这种要不得的礼教跟传统的影响,导致许多女子过门之后才知道所嫁非人,大势却已然难以挽回。 也是反映社会的一面吧,诗经中也有关于女子被丈夫始乱终弃的篇章,这方面以<氓>和<谷风>最具代表性。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真真是打入读者的心坎,让人不禁也要为古代女子悲惨而难以预料的终身感到哀伤。

B.纯真朴实

不过也不是都这样,还是有少数几股开放让男女自由择偶,自己选择终身幸福皈依的清流。 <木瓜>就是描写关于男女自由选择对象的篇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全篇给人快乐温馨的情致,读来也洋溢着一股仿佛恋爱的暖和感觉!

二、文学价值

虽然是几千年前古老人民的作品,但是透过文字的描写和意境的铺陈我们依然可以轻易地见到古人在当代让人惊讶赞叹的文字功力。 而诗主要又可以分为情感、意境、书写技巧等几个部分,所以这里就分成情感上、意境上和技巧上三部分简略论述。

01.情感

A.淡远有味

诗经中许多描写爱情的作品都是淡雅宜人的,纵使轻轻几笔,但却丝毫不差地描述出隽永的味道来。 《郑风》中<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勾勒在风雨交加而且心情本来不甚愉快的时候看见情人出现的欣喜;<出其东门>里「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对情人的一心一意都是最佳例子。

另外<绿衣>中睹物思人的悲伤也是淡淡的愁:「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即使人家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是抚衣长叹的作者却总念旧的无法忘记那做衣服的人在生前对待作者的种种好处。 物在人亡的情感虽然哀伤,却也是感人而长怀心中的小小叹息。

B.甜蜜清新

当然也有甜蜜清新画面的写照,试看<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就是一派的新婚情调,甜蜜温馨得让人不由得对小夫妻彼此珍惜爱护的融洽气氛会心一笑。

C.缠绵入骨

『小别胜新婚』这句话一点也没错,离别的确是让思念转浓、让爱情更加缠绵多情,而<伯兮>正是这样的作品。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几句真是写得恰如其分,将妻子因为跟丈夫远别引起的相思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模样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好似在眼前。 相思刻骨,岂是我们才有的体悟呢?

02.意境

诗经描写意境是十分高明的,以《唐风》里的<绸缪>为例:「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短短几句开头就把洞房花烛夜里喜遇佳偶的快意写得淋漓尽致,真的是字里行间都焕发出得意新婚的光彩色泽! 《唐风》中的作品多写灰暗面,这或许正是乱世中遇到良配而喜上加喜的写照吧! (注四)

03.技巧

A.修辞技巧

在为人所知的赋比兴三种手法之外,诗经还有许多精妙之处,例如动词的掌握技巧诗经就十分高明。 以<木瓜>的开头两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为例,作者在此,用投和报这两个动作鲜明地展示出这幅生动的图画。 这个『投』字把姑娘的大胆劲儿一下子显露了出来,如果换成『递』或是『赠』,则诗味就寡淡了不少哩! (注五)

B.人物刻划

诗经中很多作品在人物刻划方面功力都甚高,诗经首篇<关雎>里几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把青年男子对漂亮女孩展开热烈追求却苦于始终掳获不了佳人芳心的懊恼状连同绞尽脑汁的样子描绘得有趣鲜活,让人仿佛身历其境地留下深刻印象。

C.情节铺述

诗经对有层次的层层递进手法最是拿手,一层逼近一层地切入诗的主旨,精华

之处绝无遗漏。 而这样一唱三叹的格式所用甚多,在后世的山歌、文章体裁里也时常能够发现这样的笔法。 至于诗经中,<风雨>、<采葛>、<叔于田>、<桃夭>等等都运用了这样的递进方式,虽然呈现的主题不尽相同,难得的却是都把情节铺述的委婉有味,令人不禁吟之再三。

三、时代背景

诗经比起我们较为熟悉的唐诗宋词,在时代上的确是离我们比较有一段距离,除了文字上阅读的困难之外,也有风俗民情等等人文上的了解障碍。 或许爱情的本质是没有差异的,但是文章所表现出的面貌可能有出入了。 而透过时代背景这个角度,我们当能更进一步了解诗经的真正面目。

01.风俗民情

<木瓜>诗中提到的女子掷瓜果给喜欢的男子,男子若有意则回以玉石就是周代某些地方的风俗,<丘中有麻>也有提到类似的行为。 而这样可爱的习俗是有流传下来的,《晋书》中就有描写美男子潘岳出门常常满载瓜果而归的叙述:「岳美姿仪……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载而归。」(注六)可见六朝时仍有此周代古风。

当然后来这也演变成典故,投桃报李就是类似的引申词。 晋朝诗人陆机诗曰:「敢忘桃李陋,侧想瑶与琼。」其中描写的,正是这样美丽动人的习俗!

02.传统观念

透过诗经中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古人的传统观念,<桃夭>一篇就层层递进地完整勾勒出新娘的美好。 全诗以桃花做比喻,象征新娘的种种好处,并且自新娘显而易见的外表艳丽迷人赞美到难以观察到的内在贤淑和睦。 从这首诗我们就能够明白或许漂亮是择媳的重点之一,但是古人更重视的却是新娘的德行和行为,毕竟家是组成国的基本单位,必须尽到生儿育女、让家族昌大和谐的义务,才真正能够算个好媳妇啊! (注七)

●结论

诗经中大部分的篇幅毕竟属于一般劳动阶级的老百姓之作,因此透过诗经中的篇章我们除了能够看到社会人文以及文学之美,也能闻出些无意间隐含的乡土味儿。 而诗经能够熬过代代的历练终于流传至今,可见就算到现在诗经仍有其不可抹灭的价值--历练过几千年的诗经现在不仅是文人的必读,甚至也是融入生活里成为随口引用的句子了。

至于爱情,那就更是永远不变的了。 『爱情是文人永恒的主题』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爱情都会发生,并且成为生命里最璀璨的焦点。 或许平民限于现实条件而在爱情上没有士人的风花雪月,不过只要保存着那份最初的温柔美好情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冀望应该就能轻易地在每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篇十
《诗词中的爱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0350.html

    上一篇:霸气语言

    下一篇:万众一心造句

    【关于男女情爱的古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