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乐学园】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一
《从出乎意料之外谈语法规范》
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年第7期
从“出乎意料之外”谈语法规范
。李国英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摘
要]
平顶山467001)
本文从“……出乎意料之外”这句话的正误引起笔者对汉语语法规范的一点思考:现代汉语规汉语语法;羡余;规范
范化不仅指语音的规范化和词汇的规范化,而且包括语法的规范化;并应正确区分羡余现象和语法上的重复。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06)07—0093—02
里”一词实属多余。“诞辰”是“生日”的意思,作名词,句中误作了动词。“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了出来”的意思,与“笑”部分语意重复。
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有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等。“出乎意料”的意思是“超出人意料的范围”,那么,“出乎意料之外”=“出乎意料”+“之外”,从形式上明显表现为句子成分的多余,“超出意料范围之外”也容易使人产生理解上的不确定性。既然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不规范的,那么就应该纠正。前面所举三个例句中的“出乎意料之外”完全可以用“出乎意料”或“意料之外”代替,表达效果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变动的快出乎意料,那么,什么事都是可能的了,所以是他!
取出信纸一看,出乎意料,写信的竟是一个当时参加抄我家的女孩子,叫赵远虹。
所以,即便是名人大家,也要尊重语法规范。第二,正确认识羡余现象。一切自然语言都具有羡余性,现代汉语也不例外。现代汉语语言学的开山鼻祖赵元任先生举例说明羡余现象:“虽然”中的“然”,原来的意思是“如此”、“这样”,现在只作为后缀,因而有了“虽然这样”,“虽然如此”这样的羡余形式,这种形式现在已属正常,说或写的人绝想不到停下来注意一下其中的羡余现象而把它解成“虽然然”。具体地说,现代汉语羡余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有人认为“出乎意料之外”跟“出乎意料”一样,都是汉语社会普遍接受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还有人列举了以下例句加以证明:
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鲁迅《二十四孝图》
变动的快出乎意料之外,那么,什么事都是可能
的了,所以是他!——老舍《大悲寺外》
取出信纸一看,出乎意料之外,写信的竟是一个当时参加抄我家的女孩子,叫赵远虹。
——于光远《一件趣事》
由此得出,“出乎意料之外”是一种沿袭下来的惯用形式,是羡余现象的体现。
首先,现代汉语规范化不仅仅指语音的规范化和词汇的规范化,而且包括语法的规范化。凡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都应视为病句。但是,生活中常出现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
1.今天,为了庆祝第10个教师节的到来。2.她・e.g里一直耿耿于怀。3.纪念XXX诞辰一百周年。
4.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外国人突然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这些句子乍听没什么毛病,意思似乎也能为听者理解,但是,从语法的角度仔细去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破绽。
庆祝的宾语应是“教师节”,而不是“……的到来”,动宾搭配不当。“耿耿于怀”的意思是“指怀着心事,老不痛快”,已包含了“心里”的意思,句中“心
[作者简介]李国英,女,河南南阳人,平顶llJ:E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万方数据
一93—
锡交锯事李国英/从“出乎意料之外”谈语法规范
1.人们使用四字格的语言习惯,如上面所说
“虽然攻n此”。
第三,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道路还很漫长。现实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名人、大家,到普通百姓,
2.词义磨损后需要增加语言的明晰度,如“凯旋归来…‘悬殊很大”,因为“凯旋、悬殊”在口语中语义已经弱化,加上同义的强化成分是很正常的。
3.白话文学形式造成同义词语使用繁复,“现如今”、“一致公认”、“亲眼看到”等等。
羡余形式除了有利于复音化和弥补受损的词义外还可以起强调词义或加重语意的作用,并能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
但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羡余现象,不能把语法上的重复和多余的错误看作羡余,从而产生语法混乱。如“分道扬镳”是“各自分开”的意思,“各自分道扬镳”则是语意重复。“质疑”本来就表示“提出疑问”,“提出质疑”则为语意重复。同样,“出乎意料”或“意料之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出乎意料之外”既不是四字格又不是词义磨损,也不是白话文学形式造成同义词语使用繁复,所以不是羡余现象,而是病句。(上接第76页)
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在先秦典籍中已有:
都难免出现语法错误。1981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是新闻工作者的事,是领导带头的问题,号召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20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语言规范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进入21世纪,网络语言被传播,传统语言被代替,语言的规范化问题面临挑战,怎样丰富、创新祖国的语言,使它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是摆在每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凡言粤,皆在事端句首,未便言之,驻其言以审思之也。”本义为审度慎重之义。虚词“粤”是假借字。先秦多用“越”字,汉代以后多义“粤”字。可用作助词和介词。中古以后逐渐少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
显然“越”与“粤”下的两段说解是自相矛盾的,“越”下认为“粤”是本字,“越”是假借字;而“粤”下则认为“越”是本字,“粤”是假借字。我们考察一下这两个字的意义,会发现介词的用法是从“越”这个动词发展而来的,因为谈到“度过”、“跨越”都应该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介词用法产生的依据。它或是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或是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时间或处所。因此“越”是本字,它的介词用法不是假借来的,而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粤”的介词用法是假借来的,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取代了本字的地位。
鉴于以上各点,应该注意对虚词的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指导来编撰虚词词典。此外,注意有效的利用古代虚词专著,古代虚词专著目的在于解经和探讨特殊的虚词用法,不注重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所以有时在一个义项中也许是不同的词性,也许是不同的语法意义和不同的语法功能,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认真的辨别和考证。如果恰当运用,从中整理出掩藏在训
诂材料中的虚词各种不同的用法,相信会受益匪浅。
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尚书》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尚书》
肆予敢不越印宁王大命。——《书・大诰》
介词的各种用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彼此之间有着虚化引申的关系,因此,介词的各种相邻、相关的用法之间,都是相通的。所以要根据虚词的理论和规律来编撰虚词词典,才能编撰出一部完备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四、对个别介词的说解有误
介词多数是从动词那里虚化而来的,所以介词还残留着一些动词的特点,可以带宾语。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个别地方都误认为某些从动词发展而来的介词是假借而来的。如介词“越”字条下说:
《说文》:“越,度也。”本义为“度过”、“跨过”。虚词“越”是假借字。《说文》:“粤,于也。”段注:“《诗》、《书》多假越为粤。”《说文通讯定声》:“越,假借为与。”可作助词、介词和连词……
从这段说解中可见,编著者认为介词“越”假借为“粤”,“粤”是本字。而在“粤”下又言:
《说文》:“粤,亏也,审慎之词也。”徐楷系传:
.--——94...——
万方数据
从"出乎意料之外"谈语法规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国英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1语文学刊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2006,(7)1次
参考文献(2条)
1.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 20022.胡裕树 现代汉语 1991
相似文献(5条)
1.学位论文 朱燕 “差(一)点(儿)”研究 200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差一点”在现代汉语中实际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对现代汉语中“差一点”作为动宾短语的“差一点1”,形补短语的“差一点2”,形容词性的“差一点3”,副词性的“差一点4”的性质进行了论述。对“差一点没VP”句法分布的灵活性特点、语义特殊的否定性、肯定与否定的特点、过去时域性特点以及“差一点”对VP的选择限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本文重点分析“差一点没VP”句式中影响“没”羡余的因素和条件。分析时突破了前人的单因素分析方法,结合历时发展的情况,认为导致羡余否定的原因不但与前人提出的[一积极性]因素有关,还与[+程度强调]因素有关。同时,对提到的各种因素具体内涵进行说明和概括。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同时,对“差一点没VP”中“没”羡余时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表达功能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没”的羡余度越高,两种格式差异越小;随着羡余度的降低,两种格式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由于“没”主要是一个主观性的标记,所以,两种格式的主要差异是否定形式的主观性更强,而肯定形式的接近义则更明显。羡余度的高低与影响羡余的因素有关。此外,对“没”的羡余程度从连续统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同时,特别论述了“差一点”实际使用中的变式“差一点”和“差点”的不同。两者不但使用频率不同,语法功能的倾向也有了不同。另外,两者羡余与非羡余的条件也有所不同。
最后,从共时和历时结合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差一点1”“差一点2”“差一点3”“差一点4”的形成、词汇化、副词化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尤其对于“差一点”副词化过程中羡余否定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没”在“差一点没VP”句中羡余时作为一个主观性的标记而非实现体的否定标记可以和“了”共现。这与“差一点”句式自身的特殊性有关,也与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其他“没”和“了”共现现象的影响有关。
2.期刊论文 曾少波 肯定、否定和羡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24(2)
从认知角度研究汉语语法,肇始于朱德熙,展开于沈家煊、石毓智,等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一步步走向深入.其前景是乐观的,但问题及困难也逐步显现.就特定的肯定、否定句式以及否定的羡余而言,并以"没有VP之前"为例,认为这一有否定标记的句式比没有否定标记的另一句式,即"VP之前",仅仅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这样的分析未免简单."没有VP之前"的句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它与汉族人民谦恭、内敛、守常等社会心理息息相关.
3.学位论文 许霞 从《左传》《史记》看上古汉语称数法 2007
称数法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左传》、《史记》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二书中的称数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描写与分析,然后比照前人对甲骨文、金文、《尚书》、《国语》等先秦文献中称数法的研究成果,勾勒出上古汉语称数法的面貌及其发展演变的轨迹。
绪论回顾了汉语称数法的研究历史;第一章根据中数词与量词、名词、动词等的组合方式,归纳了《左传》和《史记》中称数的基本方式;第二章探讨了定数表示法,分析了特殊系数词“两”、“双”、“再”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复合数词的构造特点;第三章从“数目形式”、“表不定数的他语词”、“不定数表达的羡余形式”四个方面介绍了不定数表达的多种形式;第四至六章分别讨论了二书中序数、分数、倍数及疑问数量的表达法;最后总结全文。
4.期刊论文 陈伍香 语言教学中的羡余否定现象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10)
在考查汉语的否定结构时,我们会遇到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有些否定结构与其相应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的意义,即我们所说的羡余否定现象.这一汉语语法的不对称现象已被许多语法研究者所注意.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一些羡余否定现象作一番整理与补充,简要说明它们的语义和用法特点.
5.学位论文 赵兵 甲骨文修饰语研究 2010
修饰语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句法研究的发展而兴起、深入。三个平面理论将语法、语义和语用三者结合起来,它的提出和深化使汉语语法研究有了新的突破。<br>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语言研究理论,对甲骨文修饰语作了系统整理研究。过去对甲骨文修饰语研究多限于语法层面,而将语法、语义及语用结合起来研究则相对欠缺,基于这一点,用三个平面理论研究甲骨文修饰语将有着重要意义。<br> 全文共有五章,分别为:<br>
一、概述修饰语研究的概况和选题意义。说明用三个平面理论研究甲骨文修饰语的意义。<br>
二、甲骨文修饰语的构成及偏正短语的语法功能。主要从语法角度探讨甲骨文修饰语的构成,以及偏正短语的语法功能。<br>
三、甲骨文修饰语的语义分析。主要从语义角度分四个方面对甲骨文修饰语进行探讨,分别对修饰语的表义类型、修饰语的语义范畴、修饰语的语义指向指量指域、修饰语的羡余现象进行分析。<br>
四、甲骨文修饰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与句法之间的关系。分别对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修饰语与句法之间的关系、多层修饰语的序列进行了探讨。<br>
五、甲骨文修饰语语用的考察。从语用角度考察甲骨文修饰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价值。<br>
结语:总结甲骨文修饰语的特点及其状况,提出应将甲骨文修饰语研究和金文修饰语及上古汉语修饰语研究贯通起来,以期对修饰语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br>
引证文献(1条)
1.张卫东 现代汉语中羡余现象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08(3)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日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二
《大作家的小老师》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三
《大作家的小老师》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2、这个题目中包含了两个人。大作家就是——(板书:萧伯纳),小老师就是——(板书:娜塔莎)外国人名要读准、试着读得好听一些。
3、你知道“大作家”中的“大”是什么意思吗?(名气大,成就大)圈出“大” “小老师”的“小”呢?(年龄小)圈出“小”
4、初读这个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吗?(萧伯纳为什么要称小姑娘为老师呢?)是啊,这些都是有趣的问题,让我们记住它们。
5、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检查预习。(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第一组:苏联小姑娘 白白胖胖 可爱极了
(1) 读得很准确,你来当小老师。
(2) 读的准还不够,词语也是有感情的,谁能读出自己的情感。
(3) 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第二组:世界大文豪 出乎预料 为之一震 深有感触 教育
(1)你读得也很准确,你也来当一回小老师。(有字音要纠正的吗?提醒注意)
(2)出示“世界大文豪”,一起读。什么叫大文豪?是的,具有杰出才能的作家被称为大文豪,那文中谁是大文豪啊?你还知道哪些大文豪?(刚刚我们说的这些可以称作是知名的作家)出示,读一读。
了解了文豪这个词,我们再来看看“豪”这个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得美观呢?习字册打开,描一个,写一个。
(3)我们再来看这个词,读:出乎预料:“预”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声旁,给予的“予”,右边形旁,页。
料:出示:“料”的甲骨文,看着这个图,你能猜猜这个字深什么意思吗?(用斗把米舀出来称量重量,看看跟预想的是否一样。)
文中是谁“出乎预料”?找出这句话。(出示:可是,出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
那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啊?(完全没有想到)是啊,萧伯纳没有想到小姑娘学着他的口吻说话。
这里还有哪个字也表示出乎预料的意思呢?竟。读好这句话。
提示语能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情感或内心世界,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多使用提示语。
(4)萧伯纳对此是深有感触,感触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感想、触动、感受„„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深有感触”也就是极大的触动。读好这个词。
7、生字词我们都过关了,下面老师请5位同学合作读一读文章。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思考:文章写了娜塔莎和萧伯纳之间的什么事?
(1)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2)交流:文章写了娜塔莎和萧伯纳之间的什么故事?谁能填一填?先跟同桌说一说。(萧伯纳有次在苏联访问时与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玩了很久。临别时,他告诉了小姑娘他大文豪的身份,小姑娘出乎预料的回答让他为之一震,这件事情让他深有感触。)
(3)出示: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她是我的老师。”一起读。
8、大作家
(1)“她是我的老师。”(标红)这里的她就是——娜塔莎;而“我”是?(大作家——萧伯纳)
(2)课文中有三处告诉我们萧伯纳是大作家,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并用直线画出来。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3)补充:除了课文中的介绍,你对大作家萧伯纳还了解多少呢?(评价: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真不错)
教师相机补充:。。。。。。1925年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4)男生齐读。
9、小老师
(1)下面,我们来认识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出示)
从外表看,这个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漂亮)
(2)文中有一处刻画了娜塔莎样子的话,请你找出来。
出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谁来读一读?(评价:你把小姑娘的可爱读出来了,谁再来!你把小姑娘的大眼睛读得那么有神,真不错!我们读书时就可以抓住特点来读,还想试试。)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听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来读一读好吗?女生一起读。
10、作者用笔不多,几个短语便勾勒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活泼可爱也是小女孩留给萧伯纳的印象。那么,初次见面,萧伯纳的外形给小女孩留下什么印象呢?想必,小女孩一回到家,就会迫不及待地向妈妈介绍一下萧伯纳的外貌。
出示:今天,我在街上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高高瘦瘦,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真是慈祥极了。(提示:头发、胡子、眼睛、穿着) 思考、动笔写一写、全班交流
11、出示: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齐读第一小节
12、如此喜欢孩子的大作家萧伯纳和小姑娘娜塔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大作家称这位小姑娘为小老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四
《大作家的小老师》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五
《综合填空》
综合填空——模拟试卷(一)
--------------------------------------------------------------------------------
一、除学习时间外,自己安排活动;二、我在家时,(131)我的房间必须先敲门;三、未经允许,不许(132)动我的东西;四、我外出时,不必告诉去哪里,只需要告诉何时回来;五、必须(133)尊重,不许麻仁、打人;六、……
131 A 进出 B 进来 C 进去 D 进入
132 A 随手 B 随时 C 随便 D 顺便
133 A 相对 B 相同 C 互相 D 双方
131(B)
进去:从外面到里面去
进入:进到某个范围或某个时期里
进来:从外面到里面来
进出:进来和出去
在这里,()后边有“我的房间”,给出了一个范围,所以应该选B。“进来”、“进去”中的“来”和“去”都有方向性,所以在这里不合适;“进出”中的“出”,不对,因为“出”房间的时候不用敲门了。 132(C)
随手:顺手
随时:不拘什么时候;有需要或有可能的时候
随便:任凭,无论
顺便:乘做某事的方便
在这个题中,前边有“未经我的允许”,所以未经允许做的事,就是“随便”做的事。“随手”和“顺便”都有“乘方便”做事的意思,在这里,父母要动孩子的东西,不是“顺手”做的,而是故意的行为,所以不正确。“随时”强调时间,这和整句的意思不相符。
133(C)
相对:依*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
相同:一样,没有区别
互相:副词,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
双方:在某一事情上相对的两个人或集体
“互相尊重”表示“双方彼此同样的尊重对方”,这是正确的。“相对”有对立的意思,用在这里不合适;“相同”没有彼此双方的意思,不对;“双方”只是“在某一事情上相对的两个人或集体”,没有互动的意思,在这里也不合适。所以正确答案是(C)。
这是一个14岁的男孩交给自己父母的一个“平等(134)”,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尊重的愿望是多么(135)!然而,许多成年人却很容易(136)青少年的对尊重的需求,他们总是想,既然自己是父母,是老师,就有权力支配孩子的(137)。他们甚至往往不惜损害孩子的自尊,以成年人的(138)地位来迫使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
134 A 宣言 B 宣告 C 宣传 D 宣布
135 A 激烈 B 强烈 C 强大 D 强调
136 A 无所谓 B 不注意 C 轻视 D 忽视
137 A 全部 B 一切 C 所有 D 整个
138 A 优良 B 优越 C 优胜 D 优秀
134(A)
宣言:宣告,声明
宣告:宣布
宣传: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
宣布:正式告诉(大家)
在这个题里,容易混淆的是“宣言”、“宣告”和“宣布”。“宣告”和“宣布”用作动词,“宣言”为名词。“平等宣言”是一个定语中心语的短语,是固定搭配。
135(B)
激烈:(性情、情怀)激愤、刚烈:壮怀激烈
强烈:强硬激烈:强烈反对、强烈的要求
强大:(力量)坚强雄厚:强大的国家、阵容强大、国力日益强大
强调:特别着重或者重提出:不要强调客观原因
“愿望”只能用“强烈”来形容。
136(D)
无所谓(wu2suo3we4i):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今天去还是明天去,我是无所谓的、大家都替他着急,而他自己到好象无所谓似的。
不注意(bu2zhu4yi4):(注意: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
轻视(qi1ngshi4):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忽视(hu1shi4):不注意,不重视
“无所谓”是副词,在这里要填入的是动词,所以不合适;“容易”后面一般不加否定词,所以“容易不注意”是错误的;“轻视”有知道但是不重视的意思;“忽视”表示根本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没有意识到孩子对尊重的需求。所以答案应该是“忽视”。
137(B)
全部(qua2nbu4):整个部分的总和;整个:全部力量;整个工程已全部竣工
一切(yi2qie4):全部的事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所有(suo3yo3u):一切;全部:把所有的力量都献给祖国
整个(zhe3ngge4):(~儿)全部:整个上午
“全部”、“所有”、“整个”都作形容词;“一切”指全部的事物,可以做名词使用。在这里,“支配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后面应该家名词“一切”。
138(B)
优良:(品种、质量、成绩、作风等)十分好:优良的传统
优越:优胜、优良:优越的条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优胜:成绩优异,胜过别人:他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优胜奖
优秀:(品行、学问、成绩等)非常好:优秀作品、成绩优秀
“地位”一般用“优越”来形容。答案为B
心理学家(139),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自信、更有能力的。(140),当人缺乏自尊时,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容易(141)心理疾病。因此,成年人在高喊“人人平等”时,不要忘记未成年人也需要平等(142)。
139 A 认为 B 以为 C 想象 D 看来
140 A 相反 B 相对 C 反而 D 反正
141 A 引进 B 引出 C 引导 D 导致
142 A 对立 B 对话 C 对待 D 待遇
139(A)
认为: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我认为他可以担任这个工作
以为:认为: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你
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不难想象
“以为”、“想象”、“看来”都有一种凭自己臆断的意思,科学依据不足;在这里“心理学家”是通过
科学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所以应该是“认为”。
140(A)
相反:在下文句首或句中,表示跟上文所说的意思相矛盾: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倒,相反地,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相对:依*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
反而: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
反正:副词。表示一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
在这道题里,空格前边说了有自信的人的情形,后边要说没有自信的人的情形,“相反”放在下文句首,表示跟上文所说的意思想矛盾。“相对”、“反而”、“反正”不能放于句首。
141(D)
引进: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人员、资金、技术、设备等):引进人才、引进外资
引导:带领:主人引导记者参观了几个主要车间
导致:引起:由矛盾导致决裂
在这里“导致”是正确答案,“导致”通常指引起不好的结果。“导致疾病”和“引起疾病”都正确,但这里“引起”没有,所以选D,“导致”。
142(C)
对立: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对立面、对立物
对话: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两国开始就边界问题进行对话
对待: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朋友要真诚
待遇:对待人的情形、态度、方式;物质报酬
“未成年人也需要平等对待”,这句其实是一个被动句,未成年人也需要被以平等的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他们。“待遇”是名词,用在这里不合适。“对立”、“对话”用在这里和句子的整体意思不相符。所以正确答案是“对待”。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博物馆事业发展(143),现在全市拥有的反映历史、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内容的博物馆90余座。为了更好的(144)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最近有关部门决定博物馆(145)对大、中、小学生减免门票办法。办法中(146)了中小学生休息日及寒暑假可免费参观、部分学生可全年免费参观、教师可全年半价参观等。
143 A 迅速 B 快速 C 高速 D 加速
144 A 发生 B 发扬 C 发挥 D 发展
145 A 进行 B 实行 C 实用 D 实现
146 A 决定 B 确定 C 规定 D 制定
143(A)
迅速:速度高,非常快:动作迅速、迅速前进
快速:速度快的,迅速:快速照相机
高速:高速度:高速发展、高速公路
加速:加快速度
在这道题中第四项“加速”可以先被排除,剩下的“迅速”、“快速”、“高速”的意思虽然很相近,但搭配有区别:只能有“发展迅速”、“高速发展”、“快速发展”这几种搭配,所以应该选A。
144(C)
发生:原来没有的事情出现了
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发挥积极性、发挥模范作用
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事态还在发展
“发挥功能”是固定搭配。其他的“发生”、“发扬”、“发展”都不能和“功能”搭配使用。
145(B)
进行:从事(某种活动)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行改革
实用:实际使用:切合实用
实现:使成为事实:理想实现
本题的固定搭配是“实行办法”,其他的“进行”、“实用”、“实现”都不能和办法搭配。 146(C)
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确定:明确地定下
规定: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定宪法、制定学习计划
“规定”前面接“办法中”,后面接规定的内容。“决定”、“确定”、“指定”都是由人作出的,所以只有“办法中规定……”是正确搭配。
现在有许多人经常不吃早餐,有的是多年(147)的习惯,有的是早上没有时间。专家认为,不吃早餐缺乏营养,将使学习工作(148)降低。长期下去,将对身体非常有害。
147 A 训练 B 练习 C 培养 D 养成
148 A 效率 B 效果 C 成果 D 成就
147(D)
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练习:反复学习,以求熟练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养成:培养:他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养成习惯”是固定搭配。由上边的释义可以看出“训练”和“练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六
《大作家的小老师》
《大作家的小老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萧伯纳和娜塔莎。
教学准备
生搜集一些有关萧伯纳的资料。师做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读)
2、读题质疑
课件出示:大作家是谁?(萧伯纳)小老师是谁?(娜塔莎)
谁介绍一下萧伯纳?(师补充介绍)学习“纳”字“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里面。造字本义:将布料缝在里面。”组词:纳鞋底、纳闷、纳凉。学写生字“纳”。
过渡:大作家为什么会有小老师呢?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也许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读顺句子,注意读准画出的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词典上的解释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指明读每个自然段,相机出示“莫斯科”,了解意思。
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
指名读第二段 豪,名词:有威力、有影响力的人。 豪党 豪士 / 富豪 土豪 文豪 英豪 指名读第三段 预
,篆文
(予,通过)(页,头脑),表示让想象情景过脑。造字本义:情况发生前在大脑里模拟、构想。 予,既是声旁又是形旁,表示通过。“预料”在文中指什么?“出乎预料”什么意思?“口吻”指什么?
联甲骨文(耳)(丝,系),表示系挂耳饰。造字本义:系在两耳上的耳链。籀文
将甲骨文的(丝)变成(丝),强调两两相连。 像是在耳朵两侧系连着饰品 。籀文
②动词:连接,结合。
“意识”什么意思?
请教(多音字)教育,管教;教书
(4)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让学生造句。
例:我听了这个故事后深有感触。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那些自然段分别写了相遇——临别——事后这样一个过程?
第一段(第1节):萧伯纳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与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玩了很久。
第二段(2—4):写临别是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但小姑娘出乎意料的回答使萧伯纳为之一震。
第三段(第5节)写萧伯纳对这件事深有感触,并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并认定那个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5、课文读通了,你能用文中的词句向我们介绍一下“大作家”和“小老师”吗?
生先介绍萧伯纳。
萧伯纳是一位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请看老师收集的萧伯纳的两个小故事。
萧伯纳的小故事: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的信,信中说:“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做我小狗的名字。不知您同不同意?”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我觉得很有趣,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狗商量一番哦,看它同不同意啊!” 这是一位怎样的萧伯纳?(幽默、风趣)
不幸的骑士:一天,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街上散步。倜然以为冒失的摩托车骑士驾车闯了过来,猛地把萧伯纳撞倒在地。骑士赶忙下车吧萧伯纳扶了起来,并连忙向萧伯纳道歉。幸好萧伯纳没有受伤。他对着骑士微微一笑说:“我觉得很遗憾,您太不行幸了,假如您把我撞死了,明天您就能成为闻名天下的摩托车骑士了。”
师:关于萧伯纳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来阅读阅读。 2、读出名气。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小老师是谁?
1、过渡:这么有名的大作家,却拜了一个小老师,这位小老师是谁呀? 出示:娜塔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课件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A、指名读
B、她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加着重号) C、怎样读出她的可爱呢?试一试。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有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齐读第一小节。 4、萧伯纳和这位小姑娘“玩了很久”,从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童心)
师:这样一位著名的大作家为什么要把小姑娘娜塔莎当做老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看看这个小老师到底教会了他什么。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做ppt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生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大作家是——萧伯纳(引导学生说),他是——英国著名作家(生说),我们还了解到萧伯纳是怎样的一个人?——幽默风趣、有童心(引导学生说),小老师是——娜塔莎。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熟悉一下著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
二、精读课文
解决问题——为什么拜小老师,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和宽广胸怀
过渡:上节课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其中的两个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为什么著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要把小姑
娘娜塔莎当作老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5小节。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2—5小节 2、指名回答 (一)精读感悟第2节
过渡:说不好没关系,我们来读读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说的一段话。 课件出示第2节: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
(1)自由读,想想萧伯纳会怎么说呢?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或神情? (2)出示填空:„„萧伯纳( )对小姑娘说„„ a、指名填空。(自豪、神秘、摸了摸小姑娘的头„„) b、师:你怎么想到填这个词的?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能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萧伯纳说这句话来表明自己是世界大文豪的身份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给小姑娘和她的妈妈惊喜,让孩子高兴,他很善良)
(二)精读感悟第3节
1、师:如果是你,你遇到了像萧伯纳这样的大文豪,你会有什么反应?比如你遇到杨红樱、郑渊洁„„
2、小姑娘是什么反应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第3节: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 (1)“预料”是什么意思?“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竟) 小姑娘说了什么让大文豪出乎预料的话?谁来读一读。 (3)师: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真可爱、有礼貌、聪明机智„„)
(4)师:小姑娘是在和这位大作家逗着玩呢,还是品出了大作家话中的“自夸”意味?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去理解领会。 (5)学生说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段话。
3、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可爱又聪明!多么有趣的一段对话!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 (1)同桌练习。
(2)男生扮演萧伯纳,女生扮演小姑娘,老师读旁白。
4、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为之一震,萧伯纳为什么震惊了?是什么震撼了萧伯纳的心,让他为之一震呢?
马上意识到自己刚才太自夸了
小姑娘的话就像一面镜子,让他看到了自己骄傲的样子。
师小结:正因为这句话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
(三)精读课文第5节
过渡:这次在莫斯科与一个苏联小姑娘的偶遇,给萧伯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有了这样一段感触, 出示第五节: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1、指名读。
是啊,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板书:不能自夸,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2、“她是我的老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佩服、感激、尊重„„
3、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尊称为自己的老师。从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
——谦逊自律,胸怀宽广„„
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
4、现在,你明白“大作家萧伯纳为什么称小姑娘为小老师”了吗?用自已的话说一说。 a、小姑娘让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b、什么道理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道理吗? 5、师总结:平等待人,永远谦虚就是小姑娘带给萧伯纳的启示,所以萧伯纳把小姑娘称为老师。
6、齐读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三、升华、拓展。
1、同学们,现在我们再一起回过头来看看课题,你觉得大作家的“大”仅仅指的是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是呀,萧伯纳不仅仅有着出众的才华,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而且能够严于律己、知错就改,有着宽
广的胸怀,真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作家、大文豪!
2、不要忘记这位大作家还有一个小老师呢!再来看看这个“小”字,除了表示年龄小外,它还包含着一种什么情感啊?
——是呀,小姑娘虽然年龄小,但还真是可爱,真是聪明,令人佩服呢!
师:学了课文,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更深了。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3、大作家从一件小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你们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的老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你细心去寻找,去发现,你一定会从各种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你也必将成为生活中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4、谦虚方面的格言
(1)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 安徒生 (2)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莎士比亚 (3)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 泰戈尔
(4)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 斯宾塞
(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毛泽东 谦虚方面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七
《大作家的小老师》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八
《大作家的小老师》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九
《大作家的小老师》
出乎预料的意思篇十
《大作家的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