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一
《解开诸葛亮借东风之迷》

解开诸葛亮借东风之迷

张志春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被毛宗岗、金圣叹评为天下第一才子书。经中央电视台将其搬上共屏之后,更足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妇孺皆知,人人争看。

三国人物成千上万,其中写得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写诸葛亮最精彩最引人人胜的故事,莫过于赤壁大战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特别是诸葛亮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读者和观众几乎无法分辩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借乐风的描写,到底是得是失,是凭空杜撰、神化夸张之辞,还是事有所本、言之有据,这一千古之谜无人解说。笔者不揣浅陋,试解这一千古疑案。

先让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第48、49回对这一事件的描写。曹操北军不习惯水战,得庞统献连环计,将战船尽皆连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破曹操。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晚上,月明星稀,曹操在战船上横槊赋诗,踌躇满志。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翌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矣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提备矣!”可见曹操对天时、地利是做了充分考虑的。

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南风、东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望后一倒, 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着实发起愁来。

诸葛亮前去探望,屏退左右,密书十六个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巳知我心事,只得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孔明曰:“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瑜闻言大喜,翻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拔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书中写得明白,诸葛亮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所谓八门遁甲天书,就是古代预测学中最高层次的“三式”之一“奇门遁甲”术。据今天学术界专家研究,奇门遁甲分两类,一类叫数理奇门遁甲,一类叫法术奇门遁甲。前者就是利用《同易》八卦、洛书九宫和六十甲子等天文历法知识,将时间空间、天地人结合在一起进行预测和选择有利时间方位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军事上行兵打仗,选择天时、地利、人和、帮助决策。后者与道家和种种法术比如念咒等纠缠在一起,迷信成分较重。

我们不妨用数理奇门遁甲的方法,对诸葛亮借东风一事进行剖析。幸运的是,作者在这里将东南风大起的具体年、月、日、时写得清楚,这就为后人进行验证提供了必备条件,因为奇门遁甲就是提取时间信息、纳入式盘中,通过系统辩识、五行生克、象数理的推导来进行预测的。

让我们根据东南风大起的年、月、日、时,利用奇门遁甲的方法,补测验证一下这时候长江两岸的天气状况吧!

查万年历,建安十三年为公元208年,年干支为丁亥,冬十一月为壬子月,二十日为甲子日,二十一日为乙丑日,二十二日为丙寅日。

第一天甲子日无风,第二天乙丑日,从丙子时末开始有风,到丁丑时即二十一日凌晨一点以后东南风大起。

按冬十一月二十一日乙丑,已在冬至节以后,符头为甲子,属冬至上元,应用阳遁一局来测算。丁丑时属甲戌旬,天芮星为值转到七宫,值使死门运转到五宫;天辅星到九宫,天英星到二宫,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

测天气,以天辅星为风,以天英星为火,二者旺相主风量。此时天辅星落九宫,为旺相,主有东南风;天英星落二宫,为旺相,主量大;离九宫又呈出现辛加乙的格局,这叫白虎猖狂,主有大风;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也主有东风。总之,综合这几点,此时应出现睛天、东南风大起的天气。

同时,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落空亡,为孤地。西北乾位所在六宫又出现丁加癸即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 再者,按阳时利客的原则,丁丑时为阳时,先动者有利,所以周瑜首先发起进攻,借助东南风,采取火攻,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诸葛亮筑七星坛施法术借东风,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形式,实际上他运用奇门遁甲的方法,早已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凌晨起,必须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当然,也不排除诸葛亮是将数理奇门与法术奇门综合运用,他本人确信法术奇门也是有效的。这一点,我们不可苛求古人,因为当时并没有预测天气的现代科技手段,他只能靠传统的天文历法知识甚至包括法术来行事。

为了验证一下建安十三年(丁亥)、冬十一月(壬子)二十一日(乙丑)、丁丑时,赤壁一带到底天气如何.我们不妨用直接源于《周易》的纳甲筮法测一测。

按邵康节创造的时间起卦法,得出《雷水解》变《地水师》卦:

《雷水解》(震宫)

《地水师》(坎宫)

六神

妻财戌土、、

官鬼酉金、、应

玄武

官鬼申金、、应

父母亥水、、

白虎

子孙午火O

>妻财丑土、、

腾蛇

子孙午火、、

子孙午火、世

勾陈

妻财辰土、世

妻财辰土、

朱雀

兄弟寅木、、

兄弟寅木、、

青龙

从此卦看,1、妻财辰土持世,虽囚于月令,但得日辰丑土、时辰丑土拱挟,为旺相,主睛天;2、四爻子孙午火,虽逢月破,但动而化生妻财丑土、也主睛天;3、应爻官鬼申金主雷霆,但它处休地,虽得日辰生助,但化空泄气,所以不会有雷霆;4、初爻兄弟寅木主风,它得月建子水生助,丑日丑时又为冠带之地,兄化兄,又临东方青龙,在震宫本位,可谓旺上加旺,所以必有强劲东风;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到寅时为临官,卯时为帝旺,必然风越刮越大;6、朱雀持世,青龙旺相,大利东南;西北戌、亥逢空,白虎、玄武空亡无力。

总之,用六爻法按时间起卦预测,也是睛天,大刮东南风。

这说明,在隆冬十一月,长江赤壁一带,一般规律是刮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而在二十一日凌晨到上午这一段时间却出现了特殊情况,即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精通天文地理和传统预测学的诸葛亮就抓住了这一有利天时,协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由此,也可明白所谓草船借箭,也是诸葛亮事先预测出那夜江上必有大雾,所以才采取这一措施的。只是《三国演义》中没有写明具体时间,故而难以验证之。 这时,有读者会提出质疑,《三国演义》只是历史小说,并非信史。考诸历史,究竟如何?

查陈寿所撰《三国志》等史料,所记赤壁之战的大体时间和主要情节,均与《三国演义》一致,在《周瑜传》中不仅有黄盖诈降的情节,而且说:“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明确记载有东南大风相助。只可惜没有具体月、日、时辰,也没有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 古人评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历史是“七分实三分虚”,即七分是事实,三分是虚构。火烧战船的时间写得如此具体详尽,而且与实际天气气象相符合,因此,我认为,单就是环境和天气气象这一点上,罗贯中肯定是经过考证,言之有据的,并非凭空杜撰。至于诸葛亮借东风的细节描写,读者认为是我或他的写实,那只好悉听尊便了。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二
《《出师表》》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三
《第二章2.3大气环流第二课时》

第二章2.3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________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__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

(1)A地受热较多时,近地面形成____气压,其高空形成____气压;同时B、C两地受热较少,空气冷却下降在________形成低气压,在__________形成高气压。____________出现弯曲。 (2)水平气压差异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造成空气的________运动:在高空,空气从A地向B、C两地________;在近地面,空气则由B、C两地流向A地,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方向:由 力、 力、 1、基本力三个力共同作用 要素风速: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2

探究点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应用 【探究材料】

实验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学生课前在家中完成或小组在学校探究完成)

1.实验器材:长方形的玻璃缸1个(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胶合板盖一个(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黄沙、一盆枝叶茂密的草皮、一束香、一个打火机、两个1 000瓦的电灯、电源。

2.实验步骤

(1)将一盆黄沙和一盆草皮分别放置在玻璃缸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把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4)将电灯打开。 3.实验探究

(1)观察烟雾的飘动情况,绘制出其简明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原理。 (2)利用这一原理,谈谈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改善大气质量。

(3)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能理解巴山为何多夜雨吗?

【规律总结】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图a)。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近地面气压比海洋高,使近地面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b)。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c)。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d)。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下图)。

针对练习: 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探究点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探究材料】

2009年由吴宇森担任导演的《赤壁》(上、下)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播,影片的中心是魏、蜀、吴三个诸侯国发生在赤壁的一场战争。蜀吴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是诸葛亮(金城武饰)借来“东风”火烧曹营。

1.此次战争时“东风”难借,说明当时正值________季(季节),赤壁地区盛行________风。

2.从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成功,可知两军中________军位于赤壁东侧。 3.试分析火烧赤壁当天赤壁附近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走向。(选做)

【规律总结】

针对练习:

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 C.低气压带压是由空气遇热膨胀上升而形成 D.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巧学速记】

如何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 ①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②判断风向可用画图法。首先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相对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右偏,南半球左偏,然后画出实际风向。也可以用手势辅助法。(如上图所示) 针对练习:画出北半球近地面与高空的风向简图。

近地面 高空 当堂练习:完成学法大视野 页,五分钟练习题。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 ③气压 ④低 ⑤高 ⑥高空 ⑦近地面 ⑧等压面 ⑨水平气压梯度力 ⑩水平 ⑪扩散 ⑫热力环流 ⑬水平气压梯度 ⑭地转偏向 ⑮摩擦 ⑯水平气压梯度 ⑰地转偏向 ⑱成一夹角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本题组以实验的形式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应用。实验中1 000瓦的电灯相当于白昼的太阳光照,香烟的飘动方向即为热力环流方向,因草皮的热容量较大,所以其升温较慢,气温相对黄沙偏低,附近气流下沉,气压偏高;黄沙相反,故会形成顺时针热力环流。城市和郊区有类似情况,也会形成城市风,所以在布局时应加以考虑,并试图减弱其影响。 3.(1)烟雾顺时针方向飘动,如下图所示:

成因:黄沙比草皮的比热容小,增温快,温度高。附近的气流膨胀上升;草皮增温慢,温度低,附近的气流冷却下沉;底部气流从草皮流向黄沙,顶部相反,进而带动烟雾顺时针飘动。 (2)措施:①增加绿地面积,减少水泥地面的比重; ②减少人为热源,减轻热岛效应; ③有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远郊地区。

(3)巴山地区谷地众多,晚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山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到高空,受冷凝云致雨。

考例探究1 (1)④ ⑤ (2)B 膨胀上升 A 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A→B,高空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 (4)B B地受热,空气上升,为市区。 (5)白天

解析 思考时可按下列思路进行: 越向高处气压越低,同一等压面上

气压相同↓

①~⑤气压大小为④>③=②=

①>⑤↓

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 ↓ ↓ ↓

B地为A地冷却,白天吹

城市B地受热海风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四
《三国乱世霸歌(读后感)》

三国乱世霸歌 这个暑假,在强大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阅读了我国文化的瑰宝、家喻户晓的历史着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写了从黄巾军起义到群雄割据再到三国鼎立、最后魏蜀吴三分归晋的长达80年的漫长历史长卷中英雄们壮怀激烈的英雄故事,验证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自然道理。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雄辈出,书中描述了自黄巾军起义后,先后涌现的曹操、刘备、孙权、关羽、诸葛亮、赵云、周瑜、吕布、司马懿、貂蝉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我感叹于关羽的忠义,又震撼于诸葛亮的聪慧,也叹息于五虎上将及刘备的殒命,更敬佩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一个强国需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且才华横溢的臣子的辅佐。无疑,这就是卧龙诸葛亮——诸葛孔明了!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毛扇,一股神仙般的气概。说他卧龙,实不为过。仅赤壁之战,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智借东风、火烧曹营„„赫赫功勋永留青史。刘备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司马懿云:“真乃天下奇才也”“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康熙帝云:“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三国时期的贤主和才臣以及大清王朝的一大皇帝都如此称赞他,更何况还有诸葛亮当时的头号大敌司马懿呢!“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想想,刘备对他多么信任,以至于能把自己一生搏命而得的江山托付于他,而他没有半点不臣之心,忠心耿耿、死而后已,临终之际还想着魏延会起义,特意留了锦囊;料定司马懿必回来追杀,便制作了木偶,吓退曹军。

现在,每当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都无比激动、感叹,在那遥远的三国时代怎么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神奇的人物?他让我懂得什么是忠诚、什么是道义、什么是自省自律。

那么三国里的另一个大人物曹操呢,曹操无疑是一生有着雄才大略的霸主,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明知错了,还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就不会出现在历史舞台了。看来,要想成就一番霸业便需要执着的努力,当然曹操的奸诈,也让他失去了许多东西,成了“一代奸雄”。

再说说少年英才周瑜吧,他有着英俊的外貌、过人的智慧却恃才傲物、心胸狭隘,诸葛亮明明对他有恩,他却心生妒忌,想要杀诸葛亮。其实我觉得,周瑜的才华绝对不在诸葛亮

之下,而他却三番五次地败于诸葛亮。就是因为他骄傲自负、气量狭小,最后过早的逝去,没能实现他的一腔宏愿,看来谦虚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昨晚,梦里我又回到了三国,那一个个熟悉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又出现在眼前,而我也变成了策马扬鞭的英雄,和他们一起去追逐着那未完的英雄伟业„„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五
《语文探究作业》

赵信

赵信,西汉名将,原为匈奴人,后由于与匈奴军臣单于结仇,遂降汉朝,在武帝时期的多场战争中立过战功。他惯用长枪3下一挑便是敌人丧命之时。 赵信是匈奴人,本来是匈奴人的小王,后来战败投降,改名赵信,封为翕侯。 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军臣单于死,其弟伊稚斜单于继位。军臣单于太子於丹耻屈其下,逃奔于汉。汉封之为陟安侯。伊稚斜单于因怨汉收纳於丹,屡遣兵至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寇掠。而右贤王又以汉略其“河南地”,也屡将兵侵袭汉朔方郡(郡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南)。时汉方强盛,兵精将广,遂决定出兵反击,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元朔五年),汉使卫青、苏建、李沮、公孙贺等将兵10余万人击右贤王,右贤王败,损失男女15000余人,裨王10余人,牲畜“数千百万”。次年,汉复乘胜发兵出定襄北征。双方发生鏖战。汉军虽取得了斩杀19000余人的战绩,但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所率3000余骑,几乎全军覆没。赵信被迫投降匈奴。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备很重视诸葛亮,当年周瑜曾叹:既生瑜何生亮!刘备临终前把刘禅托与诸葛亮,历史说:捧不起的刘阿斗。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周瑜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

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成吉思汗 铁木真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农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

唐僧 唐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祎,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朱元璋

朱元璋,大明太祖高皇帝,姓朱,名元璋,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

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王朝。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然而,他为巩固君权,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令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而臣下权力分散,进而导致明朝后来内臣宦官乱政的局面。

朱元璋出身贫寒,也没有很高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传奇皇帝。

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雍正帝第四子,清朝第六位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崩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乾隆帝与康熙帝统治的这一时期,又被称

为“康雍乾盛世”。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裕陵。

姜子牙

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六
《第二章第5节 天气预报》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七
《多变的天气》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八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案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

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①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信息运用FrontPage技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进入网络,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天气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成了课件,教学活动有五个模块:课前热身、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延伸拓展、反思。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九
《13-01-04高一地理《第三节大气环境4》(课件)》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篇十
《读写大赛试卷》

连云港市小学语文四年级读写大赛试卷 (满分为100分,比赛时间为90分钟)

一、填空题。(30分 每空1分)

2. 春天到了,大地一片绿意盎然,是人们踏青赏景的好季节,因此也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杜牧写道:“千里莺啼绿

映红, 。”(《江南春》);程颢写道:“ ,傍花随柳过前川”(《春日偶成》)杜甫也写道:“黄四娘家花满蹊, ”。(《江畔独步寻花》)(水村山郭酒旗风 云淡风轻近午天 千朵万朵压枝低) 3.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的《 》诗中的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他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的强烈愿望。“ ,

五千仞岳上摩天”出自他写的《 》。(《示儿》八万里河东入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天对地,雨对 ,大陆对 。(风 长空)

5.花萼楼间, ,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起边风”指 。(仙李盘根调国脉 安禄山叛乱)

6. 《草房子》的作者是 ,他是我们江苏 人(填城市名)。他的纯美文学系列还有《 》、《 》等。(曹文轩 盐城 《根鸟》 《山羊不吃天堂草》《青铜葵花》等,后两个答案不固定,属纯美文学系列均可)

7.《草房子》中有个热爱大地的秦大奶奶,她与油麻地小学作战

时,她的战士是 。她有两次落入河水里,第一次是因为 ,第二次是因为 。(鸡鸭鹅 救落水女孩乔乔 油麻地里的一个落水的南瓜)

8.一只雌性美洲蟑螂能活 年,在此期间,它能产下 枚

卵。(《昆虫记》) (2、 2000)

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

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三国演义》)

10.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 借东风——巧用天时

(2) 借荆州——有借无还(3) 进曹营——一言不发(4)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

顶个 (诸葛亮 刘备 徐庶 周瑜 诸葛亮)

二、选择题

1.王翰写有《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慷慨悲壮,广为流

传。被明代 王世贞推为唐代 的压卷之作( )。 ( D )

A 五言 B 七言 C 五绝 D 七绝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佳节”是指( )。 ( B )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3.下面四人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 )。(D)

A 陈子昂 B 贾岛 C 白居易 D 杜甫

4.《笠翁对韵》中“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

霜锁道马行踪”中“板桥路”从( )化用而来。(C)

A郑板桥 B 木板做的桥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板桥体

5.《笠翁对韵》中“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用兵”,讲的是历史

上有名的( )故事。( )(A)

A纸上谈兵 B指鹿为马 C望梅止渴 D负荆请罪

6.纸月从板仓小学转到油麻地小学来读书,后来跟慧思和尚去了

江南小镇。纸月临走前,送给桑桑的礼物是 ( )(B)

A一包糖果 B 绣着红莲的书包 C一只鸽子 D 一本书

7. 《昆虫记》里讲 天气寒冷的时候,萤火虫( )过冬。( B )

A飞到南方 B躲进巢里 C钻进枯叶堆 D钻入地下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熬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

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 D )

A.草船借箭 B空城计 C火烧赤壁 D青梅煮酒论英雄

9.下列故事中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D)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10.《苹果树上的外婆》荣获1965年奥地利国家儿童与青少年文

学奖,它是( )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一部,成为世界各国孩子们都爱读的故事。( )( A )

A米拉〃洛贝 B肯尼斯.格雷厄姆 C曹文轩 D伯内特

三、简答题(20分 每题5分)

1.在我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很多与儿童有关的诗句,请你试着列

举三句。

(1)

(2)

(3)

(答案: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等)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

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说说诗人透过“泪尽”“望”“又”等字表达的感情。

(答案要点: “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 《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

性格怎样? (刘备 忠厚善良、礼贤下士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 张飞

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4.“‘这地是我的地!’她用手抚摸着地,就像那天她抚摸桑桑

的脑袋。经常被父亲认为是‘没有是非观念’的桑桑,忽然觉得秦大奶奶也是有理的。”(《草房子》)你认为秦大奶奶“有理”吗?联系《艾地》这一章的内容说说理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1625.html

    【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感想】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