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乐学园】
写雨的现代诗篇一
《韦庄作品中写雨的诗歌》
雨
卷695_8 「尹喜宅」韦庄
荒原秋殿柏萧萧,何代风烟占寂寥。紫气已随仙仗去, 白云空向帝乡消。濛濛暮雨春鸡唱,漠漠寒芜雪兔跳。 欲问灵踪无处所,十洲空阔阆山遥。
卷695_9 「途中望雨怀归」韦庄
满空寒雨漫霏霏,去路云深锁翠微。牧竖远当烟草立, 饥禽闲傍渚田飞。谁家树压红榴折,几处篱悬白菌肥。 对此不堪乡外思,荷蓑遥羡钓人归。
卷695_18 「梁氏水斋」韦庄
独醉任腾腾,琴棋亦自能。卷帘山对客,开户犬迎僧。 看蚁移苔穴,闻蛙落石层。夜窗风雨急,松外一庵灯。 卷695_19 「曲池作」韦庄
细雨曲池滨,青袍草色新。咏诗行信马,载酒喜逢人。 性为无机率,家因守道贫。若无诗自遣,谁奈寂寥春。 卷695_26 「登咸阳县楼望雨」韦庄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卷695_28 「听赵秀才弹琴」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 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卷695_30 「三堂东湖作」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景动新桥横螮蝀,
岸铺芳草睡。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卷695_35 「渔塘十六韵(在朱阳县石岩下)」韦庄 洛水分馀脉,穿岩出石棱。碧经岚气重,清带露华澄。 莹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巢由应共到,刘阮想同登。 壁峻苔如画,山昏雾似蒸。撼松衣有雪,题石砚生冰。 路熟云中客,名留域外僧。饥猿寻落橡,斗鼠堕高藤。 嶮树临溪亚,残莎带岸崩。持竿聊藉草,待月好垂罾。 对景思任父,开图想不兴。晚风轻浪叠,暮雨湿烟凝。 似泛灵槎出,如迎羽客升。仙源终不测,胜概自相仍。 欲别诚堪恋,长归又未能。他时操史笔,为尔著良称。 卷695_42 「耒阳县浮山神庙」韦庄
一郡皆传此庙灵,庙前松桂古今青。山曾尧代浮洪水, 地有唐臣奠绿醽。绕坐香风吹宝盖,傍檐烟雨湿岩扃。 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邢。
卷696_1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韦庄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 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卷696_10 「长年」韦庄
长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诗胜旧诗。十亩野塘留客钓, 一轩春雨对僧棋。花间醉任黄莺语,亭上吟从白鹭窥。 大盗不将炉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
卷696_52 「不寐」韦庄
不寐天将晓,心劳转似灰。蚊吟频到耳,鼠斗竞缘台。
户闇知蟾落,林喧觉雨来。马嘶朝客过,知是禁门开。 卷696_53 「赠武处士」韦庄
一身唯一室,高静若僧家。扫地留疏影,穿池浸落霞。 绿萝临水合,白道向村斜。卖药归来醉,吟诗倚钓查。 卷696_54 「题吉涧卢拾遗庄」韦庄
主人西游去不归,满溪春雨长春薇。
怪来马上诗情好,印破青山白鹭飞。
卷697_8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韦庄 嵇阮相将棹酒船,晚风侵浪水侵舷。轻如控鲤初离岸, 远似乘槎欲上天。雨外鸟归吴苑树,镜中人入洞庭烟。 凭君不用回舟疾,今夜西江月正圆。
卷697_17 「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韦庄
鹿巾藜杖葛衣轻,雨歇池边晚吹清。
正是如今江上好,白鳞红稻紫莼羹。
卷697_30 「对雨独酌」韦庄
榴花新酿绿于苔,对雨闲倾满满杯。荷锸醉翁真达者, 卧云逋客竟悠哉。能诗岂是经时策,爱酒原非命世才。 门外绿萝连洞口,马嘶应是步兵来。
卷697_34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韦庄
秋烟漠漠雨濛濛,不卷征帆任晚风。百口寄安沧海上, 一身逃难绿林中。来时楚岸杨花白,去日隋堤蓼穗红。 却到故园翻似客,归心迢递秣陵东。
卷697_36 「题貂黄岭官军」韦庄
散骑萧萧下太行,远从吴会去陈仓。
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卷697_39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韦庄 白云红树eryy东,名鸟群飞古画中。
仙吏不知何处隐,山南山北雨濛濛。
卷697_40 「送人游并汾」韦庄
风雨萧萧欲暮秋,独携孤剑塞垣游。
如今虏骑方南牧,莫过阴关第一州。
卷697_50 「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韦庄
南望愁云锁翠微,谢家楼阁雨霏霏。刘桢病后新诗少, 阮籍贫来好客稀。犹喜故人天外至,许将孤剑日边归。 怀乡不怕严陵笑,只待秋风别钓矶。
写雨的现代诗篇二
《什么是诗歌》
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开路先锋。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是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其他一切文体,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原始歌谣的不定型,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诗基本定型,又发展到宋、元的词和曲,以至于今天的新体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发展变化是相当大的,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诗歌的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写雨的诗歌
1.《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楚辞》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3.《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魏晋南北朝民歌何逊【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5.隋唐诗歌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宋词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7.元曲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8.明清两代
木兰辞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9.五四新文化运动
10.现当代诗歌
11.外国诗歌
蝴 蝶 [法国]拉马丁
乘着清风在纯净的天空畅游, 在绽蕾的花朵上晃悠,
陶醉于芳香、明耀和蓝天。
青春还在,就把双翼的粉尘抖动, 像一缕青烟飞上永恒的春天: 生同春光,死同玫瑰,
蝴蝶的一生不知忧愁。
她像人的愿望,在一切东西上转悠, 但从不停下,从不满足,
最后,到天上去寻找她的乐土。
当你老了 英国-叶芝
当你老了,两鬓斑白,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写雨的现代诗篇三
《古代诗歌的写景角度》
古代诗歌的写景角度分析
江西省乐平中学 饶春平
景物描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几乎翻遍每一首古代诗歌,我们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所以在高中生的诗歌考试题目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如此一类的题目: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描写特点如何?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④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如何写×种景的。⑤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⑦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在解答上述诗歌题目的时候,问到诗歌写了些什么景物,不少同学大多能答出来,只是有时概括的不完整,表述语言欠美丽;但一问到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或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的,是如何写×种景的),以及要求答出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不少同学就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一答就错。
应对方法:要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掌握写作时表现手法有哪些,常见的运用于如何写景方面的表现手法又有哪些。
归纳如下:
① 着眼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如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第二联“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上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从听觉角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这一联从视和听的角度将“西溪无相院”环境的清和静极佳的写了出来。
② 从空间(上下远近)角度写景。
如袁枚的《春日郊行》首联“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从远景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清明”远景,远处的“青山带雨”好像是一幅有意要画出的清明美景;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诗歌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春日图画,也于诗歌的结尾“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日相迎”中将对宦游奔走的厌倦很好的表达了出来。作者于诗歌中流露了两种主要情感,一是对田园生活的爱,一是对宦游生活的倦。
③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去写景。
如李商隐的《微雨》“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问:这首诗是如何去写雨的?答:四句诗没一句写雨,却处处写雨。诗歌没有从正面去写雨,而是从侧面,运用了侧面描写去写雨。写了刚开始下雨的时候,雨是随着林霭一起飘落的;后来,到了晚上,雨又随着夜色侵入人家里,将它的凉意同夜的凉意一起带给
了万千家;灯虽然离窗户很远,但因为天下了雨,人坐在灯边也感觉到了雨水带来的冷意;空荡的庭院中雨水掉落下来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近,那么清晰。
④ 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
如张养浩的《【中吕】朝天曲》“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看鸥鹭闲游戏。农夫渔翁,贪营活计”,运用的即是白描的手法写景,以简洁的景物刻画和堆叠,以及人物形象的简笔勾画,给读者描写了一幅闲适、悠远的乡村图画。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⑤ 运用虚实相生(结合)的手法写景。
如李商隐的《细雨》“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诗歌运用虚写,从想象的角度,将雨想象成了白玉堂前飘浮下的帷幕,天空这张碧牙床上卷下的簟席,更把雨想象成了楚女(神女)沐浴后飘散下的长发。整首诗歌想象奇特而切合雨的特点,把一场普通的雨写得浪漫而美丽。这是一首运用虚写手法写景的好作品。当然在有些诗歌中的写景,有时是既有虚写,也有实写的,往往虚实结合运用,这一点要同学自己去判断,并能指出诗歌中哪些句子是虚写,哪些句子是实写,以及它们带来的好处。
⑥ 色彩烘托、对比、渲染的手法写景。
如杨万里的《过杨村》中间两联“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诗歌从绘色的角度,运用色彩的对比,描写了田园风光中的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优美、静谧、绚丽的田园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⑦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
如范仲淹的《御街行》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诗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动的是“坠叶”,静的是“明月”。其实就全词来看,该词就在这动静的结合写景里于秋夜的寒冷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
⑧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
如左纬的《送别》“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漫天”中写杨花飘飞的景色,就用了拟人、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送别情极好地融入到了对杨花的描写中,说自己的别情就像那无赖的杨花一样充满了整个的天际。
古代诗歌的描写离不了景色,景色描写也往往在古代诗歌中很容易碰见,读懂了古代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在某种程度上同学们也就读懂了古代诗歌中的情感,因为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的情感古人也在诗歌中借用对景物的描写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出来。希望同学们能对古代诗歌多读多归纳,于学习中不断感悟我国的古代诗歌。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
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
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写雨的现代诗篇四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雨的诗句》
语文教师招聘诗歌整理—十首描写雨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7.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
写雨的现代诗篇五
《如何写好现代诗》
如何写好现代诗
一、现代诗的定义
现代诗要求诗人以饱和激情的想象创造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不讲究格律,诗的分段建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要求。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音乐动感取胜。
二、现代诗的形式和要求
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着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
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人生的„„就其情绪状态看:有愉悦的、哀伤的、昂奋的、低调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在哪里?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 创作实践论,在你的体验里。就上面两点,现代诗要求:①使用日常口语,务求准确,扬弃藻饰。②创造新的节奏。③要求绝对自由取材。④推陈意象、摈除含糊的 泛论,把握具体的细节。⑤追求诗的坚定与清晰、放逐混淆与笼统。⑥诗的本质要求高度集中。
三、感知
先谈谈灵感。所谓灵感是诗人、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创作者在丰富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思想豁然开朗,捕捉住富有创造性的构思,伴之而来的是创造力和创作激情的爆发。 诗人艾青认为:“灵感是诗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协调、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事物的禁闭之门的开启。灵感是诗的受孕。“可见诗的灵感的产生,虽然具有 很大的偶尔性,但归根结底是诗人、艺术家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的结果。
感知即直接、间接的生活感受与认识,是诗歌写作活动的基础, 也是写作过程的起点。没有对生活的感知,绝不可能进入诗歌写作过程和进行诗歌写作活动。即如一个从未见过葡萄尤其是没有吃过葡萄的人,绝不可能向人们道出 葡萄的甜美或酸涩。严格地说,一切诗歌写作,成败得失的关键在对于生活感知的广狭、深浅、新旧、精粗。作家赵树理说:“有了生活,就有了主题和人物。”不 过那有了生活的“有”就颇值得人们玩味与研究。说透了就是感知生活的广博、深厚、新颖、精神。毫无疑问,感知生活,是诗歌写作的第一道铁门槛。是有志于写 作的人必须用心地去跨越的基础。
四、提炼
提炼包含动笔之前的得意、凝意、立意的完整过程。它是继感知 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二步工作。尽管对于“提炼”这一术语,诗歌界尚无规范性的界定,但基本含义是明确的,它就是把来自直接、间接的生活的意,经过凝炼与加 工,使之升华为诗的主旨。写诗最要紧的是立意。立意贯穿在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思索以及命笔行文的全过程中,也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加工、改造的匠心与意趣。 “意义高低决定诗的社会价值和美学
价值,所以许多诗人都熬费苦心地在“意”上下功夫;同时诗的意在诗行中的体现,应是隐蔽而寓于形象中,多运用暗示、曲 笔、远距离比喻、没有规定性的象征手法。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优美难懂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 的梦”。由于诗中象征意义的正确定性和诗人主观感觉的个体性,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五、组合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十分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
诗是内视力特别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诗人用高度艺术的语 言,抒发他在某种境遇里对某些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思,用诗来袒露自己的心灵,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而感受是诗人对客观事物 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审美客体的直接把握。所以,我们应该在诗歌写作前,也就是说在诗还正在我们大脑里受孕前就要事先构思好写这首诗应怎样写,包括主题的 确定,生活素材的选择、诗体形式的选取、章法层次的安排等。一般来说,构思是在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世界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等一系列 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探索中,获得进展与成功。诗的主旨是开门见山还是平中见奇,是引而不发还是先设靶子,是凤冠猪肚还是一字经纬?下面简介几种组合方式的 技巧:
〈一〉过河架桥
过河架桥,是诗歌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技法。一首诗的层次之间,如果无过渡性的文字,就不能衔接贯通、浑然一体,好比过河要架桥。诗的各部分就要靠过渡来联缀组合。
〈二〉链式组合
链式结构即顺序结构或层层递进、层层剥笋。论什么事,抒什么情,总有本末始终,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无论任何人,总有生长发育过程和生老病死的变化,因而,写这类事和人的诗,最一般的方法就是用这种客观地反映事和人的内在变化的链式组合。 〈三〉意象组合
所谓意象,是我国诗歌界批评传统用法,指诗歌形象构成的基本 元素,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的物相感应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是一首诗中具体的单一的或片断的形象。庞得说:“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在一刹那时 间里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一个被描述的意象,可能是:任何一种内心冲动所获得最充分的表现或解释。意象又是一个辐射系„„一个旋涡,从这里面产生观念,观 念从意象中通过并且不断冲击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不达意和传统的隐喻构成。如冷热感、音乐动感等。诗人看重表现自己瞬间的获得的印象,用暗示的手法传达感情,以描绘意象为目的,在寻求属于独创性的隐喻时,独意求新。
现代诗在创作中使用这种技巧时,应表现为一种并置和叠加的组合。
〈四〉出人意料
事物的好坏、变化、情状等等,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也叫出人意外,出人意表。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情的发展有波澜起伏,使读诗者有始料不及的结果,这样就能引起读诗者的兴趣。
〈五〉绕山绕水写内心
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而有损于诗的余味,也难于表现出细腻复杂的感情来,于是写诗常常不要正面进攻,而应采取迂回手法,通过一些似乎关系不大的细节,来进一步暗示、提示自我深层的心理活动,从而收到“传难尽之意于字行间”之效,使心理描写更有余味。
〈六〉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依据现有材料和显示独立地创造出形象的过程,一 般的想象它塑造出的形象只是记忆表象的复活,受着生活原型的制约。感情的投入也不那么强烈,形象也就无法谈得上崭新。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归”是靠新奇大胆,不受生活原型的约束而取胜的,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共鸣。“黄河之水天上来”与生活经验是不相符的。但由于作者投入了强烈的感情,我 们便感觉到那滚滚奔海的黄河之水,伴随着诗人那波翻云涌的感情狂潮,铺天盖地来,气魄何其宏大。如果局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把诗句改成:“黄河之水青海 来”,就只是措绘了一种现象,平淡无奇了。创造想象要以奇取胜,更要以饱满醇浓的感情取胜。三者缺一不可。
〈七〉看似平常,实为合寡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人的思想感情也是丰富而复杂的。在生 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长歌当哭”、“喜极涕零”、“大智若遇”、“大巧若拙”等现象。这类现象我们初看起来似乎很反常,不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我们仔细地琢 磨。就会发现其实是很正常的。这种反常之中富有正常的现象,为我们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表现生活的多彩色调的有效艺术手段。假如我们运用这种反常合寡的 艺术手段,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其作品新奇感人、趣味深厚、曲尽其妙的有着极强的艺术吸引力。
〈八〉创造意境
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主客观和谐统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巧妙地运用,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艺术美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诗的意境是情、理、形、神在一首诗里融合一致而引起读者联想 和想象的境界。在诗歌美学中,它是一个关于艺术整体及其美学效果的专门术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突出生活图景的客观反映方面。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创 造方面。同时要二者有机的统一、达到浑然交融、妙合无垠的境地,才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在创造意境时,首先要明确意境是由艺术形象的比喻、象 征、暗示等作用的充分发挥而造成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本身是更加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我们创作的意念、情趣以及心中无用的语言、物象等是具 体表达出来的感受、体会、认识都有会得到比艺术形象本身的内容更充分的呈现。
其次要明确意境是实境地与虚境的结合而产生的融切之美。实境 中的“实”是艺术的“真”,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地研究、分析、概括集中而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化了的“实”,而不是任一真实景象或情感所能奏效的。我们只有 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对它作出真实而生动的描写之后,使“实境”与“虚境”有机结合才能构成意境。
第三要明确创造意境是用典型的景物来抒写独特的情思,只有化景物为情思,才能形成生动的艺术意境。
六、构思
构思对于每一个诗人、每篇作品来说都绝对必要的,只是因其技巧的精粗,造成了作品的优劣,对此谢冕有一段话说得形象而在理,“超凡的构思可能造成华美的殿堂,平庸的构思只能产生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这种“超凡”是指新颖、独特和深刻,是一种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其一是:平中见奇。就是说诗人要有洞幽擦微的感受与目光,在常人焉不察的平凡事物中去发现和挖掘那些新奇闪光的东西。
其二是“同中寻异”。就是说处理其相同相似的题材时要寻求 “不同”,要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本来诗人在艺术构思中,用想象去补充,增添他所创新的甚至是幻想的结构来重组感情映象与记忆表象。由于有此增添 和创造,题材到了不同诗人那里就会发生某种“质变”而出现审美意象物化成形象时的差异性。诗人的责任正在于这种发现,增添创造。
其三是:“由表及里”。就是说在抓到有意义的题材时,不要只 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要往深处开掘,以揭示更内在的东西。我们有些诗作,往往还套用一种“色点密集表现法”,以为诗的丰富和华彩只是各种表色的集合和相 加,不去深入一步透视蕴藏其间的搏动着的有机的杂多化,这样,我们就得考虑抓到了题材,不马上“带热地”使用,而是想深、想通以后,真正找到了突破口才运 思谋篇,写出新意来。
四是:“独辟蹊径”。在别人尚未注意的地点,善于敏感锐地感受新生事物的潜滋暗长,开拓我们的想象域,包括提炼出深刻独到的真知灼见,艺术手段和艺术情感上戛戛独选的运用。
七、意语言贫乏
写诗,不论壮物抒情、言志,诗人对世界的体察和对心灵的揭示无一不是通过语言传递和显现的,很多学诗的人,并没有认识到语言在诗中的地位,他们很随便地、漫不经心地使用语言。
在语言运用上,常见的有两面三种通病,一种是大量捡拾现成的、陈旧的、乏味的词汇、词组或句子,另一种是扭捏作态、滥用词藻、搞出许多“学生腔”来。
先说前一种,此种是语言贫乏,心中无词,他们的表现是思想上 的懒汉,爱坐享其成,以写雨为例子,他们总喜欢用“淋淋沥沥、淅淅沥沥“这样陈旧的象声词,真不明白,离开了这种原本就让人很难体味出是什么声音的词,就 不可能有什么办法告诉人们下雨了吗?他们的不幸,恰恰相反在于忘记了诗人的义务和要把对雨的感受生动细腻地用高尔基说过的那种“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到的语 言艺术表现出来”。我想到一位诗人写雨的诗句与之对比一下,不仅可以和“淅淅沥沥”之类作个对比,而且是希望有志者从诗中悟出一些写诗(当然包括创造性地 运用语言)的奥秘。
微雨是胆怯的/甚至不敢惊动一粒尘埃/当它凑近你的耳轮时/它没有鲁莽的舌头/没有暴雨的雄辩/(绿原《微雨》)
我们在欣赏这些新鲜、生动的诗句时,大概不会仅仅停留在“写 得好”这样的赞叹中,透过诗句,我们不能不叹服诗人真切、细致的体察和灵性、独到的感悟,也是这种体察和感悟,使他的诗句具有了生命;再说第二种,即语言 中的“学生腔”,当然所指并非是指学生的语气,它是指那些不是来自生活、拿腔拿调、生编硬凑、故弄玄虚的语言。这类语言,大都词不达意、含混艰涩、不合语 法修辞。诗的语言,不论明朗朴实、还是含蓄华丽,起码应该把意思表达清楚,你让别人百思不得其解总不能说是成功的吧!一位同学的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八小时 以内浑圆的疲乏”的“浑圆”来修饰“疲乏”不能说想得不奇,但谁知“疲乏”“浑圆”以后是个什么样子。对于爱用“学生腔”写诗的人,希望能够记住“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对我们的告诫。 写诗所犯的这类毛病,当然不止上述两种,常见的还有:不精炼、缺少形象、空泛、爱用怪字冷词、不注意节奏感和韵律美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丰富的语言,产生于丰富的生活经验。语言贫乏,是生活和知识 贫乏的必然反映。所以,我们不能把诗的语言艺术仅仅理解为一个遣词用句的表达问题,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思熟虑、没有超群的想象力和善于发发现 的创造力、没有从群众口语中采集、提炼生动语言的功能、没有斡天觅地博取语言精英的习惯。便无字可遣、无句可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是世界文化的宝库,我们应 该继承这笔财富,为纯洁和发展祖国语言而奋斗。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石。
写雨的现代诗篇六
《杜甫写雨诗的艺术特色》
杜甫写雨诗的艺术特色
【摘 要】杜甫风雨漂泊的一生,写了很多关于雨的诗句,他笔
下的雨千姿百态,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朝雨、夜雨、山雨、
峡雨、楼雨、江雨、飞雨等等,不论哪种雨,杜甫都能抓住其特点,
或细笔刻画,或大笔渲染,描形摹态淋漓尽致,具有很高的艺术造
诣。
【关键词】杜甫;写雨诗;艺术特点
杜甫一生创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其中写到雨的诗句约二百多
处,试题中出现“雨”字的达五十多首,这与杜甫漂泊的生活经历
有着很大的关系。安史之乱前后,杜甫长期过着流亡生活,常常奔
波于路途之上,雨给逃亡中的杜甫带来许多麻烦。后来流寓蜀中、
渝州、夔州、湖湘等地,都是潮湿多雨的地方,杜甫又患有疟疾、
消渴等疾病,身体孱弱,阴冷潮湿的雨天会加剧身体不适,所以比
较关心天气情况,因此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写雨诗篇。
1.体物工细
杜甫在表现小雨、细雨的形态上常常采用细笔工描,突出刻画雨
的细微特征。如最著名的《春夜喜雨》,写春雨“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只闻风声不闻雨声,春雨如丝,借着夜幕暗暗随风而
来,可见其轻巧,滋润万物,却悄然无声,毫不张扬,将春夜丝雨
的轻柔可爱用一个“潜”字刻画出来了,形神毕肖。《杜诗详注》:
“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见造物主发生之妙。” [1]p799《晨
雨》一首也写得曼妙无比。“小雨晨光闪,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
地,风逆旋随云。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
全分。”这首诗写清晨微雨,突出表现晨雨至细小。晨光熹微中的
小雨,丝丝泛光,落在木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颔联写晨雨动态,
极言雨丝轻细,借着雾的湿气才能落地,一有风便旋即飘向空中。
颈联写晨雨润物之景,“暂”、“轻”二字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尾联由近及远,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突出晨雨之
小。《杜臆》:“小雨晨光映之,最为分明,初来时木叶上即闻其声,
必雾交才能洒地,风一逆而旋以随云,皆状小雨之景象也。”
[2]p332又如《醉时歌赠郑广文》中的“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
雨檐花落。”两句,细雨之中,屋檐落水,灯光映之犹如银花闪闪
烁烁,春夜的细雨,在杜甫笔下是如此的有声有色。王嗣奭亦赞曰:
“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银花,余亲视之,始知其妙。” [2]p23《雨
不绝》中“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小雨如同细丝一
般,被风轻轻地舞弄着,如此轻柔。后面“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
莫自湿仙衣。”两句,用“石燕将子”“仙女湿衣”两个典故引发读
者对细雨绵绵密密,轻柔纷飞景象的联想。此诗对细雨的之细、之
轻、之不绝,不但正面描绘,更充分调动读者联想,让读者对细雨
有一个更为真切的感受。杜甫表现细雨的诗句还有“野云低渡水,
檐雨细随风。”(《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随风”两字,不仅使
雨动态化,更突出的雨之轻细。“入空才漠漠,迥洒已纷纷。”(《喜
雨》)两句更是巧妙,来不及思考,就感觉雨已经漫无边际的扑面
而来了。
另外,杜甫的体物工细还表现在写雨时能够注意到常人不太注意
的景致,使其写雨诗别有情致。如《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中的“骤雨落河鱼”句,下雨了,连鱼儿都潜入了深水去躲雨,可
见这骤雨来势凶猛,王阮亭云:“骤雨落河鱼,亦是即目妙境。”
[3]p5恐怕这种妙境也只有杜甫才能捕捉得到。还有《水槛遣心二
首》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诗详注》:“诗语忌过巧。
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
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
有‘轻燕受微风’之句。” [1]p812杜甫对客观事物有着敏锐的洞
察力,捕捉到不易被人发觉的却最为自然的现象,再用精妙细致的
语言将各种合乎逻辑、基于情理的意象组合起来,表现在诗中,让
我们恍然领悟出自然之曼妙。
2.雨景宏阔
除了对雨的形态作极致的细巧描绘之外,杜甫还善于大笔渲染,
烘托出宏阔的雨景图,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雨宏大的气势。如《村
雨》:“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不从正面写雨,而是通过听觉,
夸张的渲染雨声盈耳两夜不绝,烘托出雨之大之久,次句点出雨寒。
这两句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寒冷、连绵不绝、声势浩大的雨景
犹在读者眼前,王嗣奭亦云:“‘声传两夜’,咏雨亦奇。” [2]p203
《种莴苣》也是大笔描绘,“云雷欻奔命,师伯集所使。指麾赤白
日,澒洞青光起。雨声先已风,散足尽西靡。山泉落沧江,霹雳犹
在耳。终朝纡飒沓,信宿罢潇洒。”诗歌极力表现风雨来得急促,
气势汹涌,云、雷、闪电搅和在一起,奔命一样滚滚而来,雨师竭
尽力量来指挥这大自然的运转,瞬间乌云就遮天蔽日,紧接着狂风
大作,雨声滂沱,大雨一泻如注。雨势凶猛,让人心惊,直至雨停,
那炸耳的雷声似乎还萦绕在空气中。大笔渲染风、云、雷、日的变
化和人的感受,侧面突出暴雨的宏大声势。《白帝》诗中描写的雨
更是滂沱,“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高江急峡,云雨翻腾,江因骤雨而暴涨,水流
更加湍急,发出雷霆一般的声响,雨借水声轰鸣而气势更盛,这翻
盆大雨使日月无光,天地混沌。整个雨景场面非常壮阔,但色彩阴
翳,让人悚惧。
3.工细与宏阔完美结合,意境优美。
杜甫根据不同雨的特点,有时将工细的笔法与大笔的渲染完美结
合,展现给我们最自然最美妙的雨景图。如《梅雨》,“湛湛长江去,
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描写蜀中四月的梅雨,
长江的壮美与梅雨的纤丽形成对比,细雨濛濛,湿雾弥漫,江上空
中,一片浩渺,意境非常壮阔优美。再如《雨》:“万木云深隐,连
山雨未开。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
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首联从大处落笔,极言云厚,绵延不
绝,山都被这云粘连在一处,可见这雨势头之大。颔联从细处着手
写风,通过“扉”和“水鸟”的动态表现狂风,为雨助势,颈联更
是细致地从侧面刻画雨势,《杜诗镜诠》:“鸣杼,伐牧,皆,形容
雨声,以极写雨势之猛。” [3]p782大笔渲染,为雨铺垫气势,细
笔工描,突出雨势猛烈,整个境界细致生动又气势不凡。
4.语言曼妙,擅传雨“神”
杜甫写雨诗语言十分曼妙,他笔下的雨不单形态生动,而且富于
生命的灵动性,各具神采。如《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
遇雨二首》中“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一个“催”字,传出
雨匆匆而来的神态。《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更写出了春雨应时而来,善解人意的可贵,后面“晓看红湿处,花
重锦官城。”两句更是盛赞春雨润泽之功,花红柳绿的清新丽景,
更让诗人喜不自禁,如浦启龙所说:“‘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4]p414《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中的“风
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江雨乘风,一泻如注,势如悬瀑,发出
轰鸣声,这雨肆无忌惮的神态暴露无遗。
【参考文献】
[1]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王嗣奭.杜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杜甫.杨伦.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写雨的现代诗篇七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
写雨的现代诗篇八
《怎样写现代诗》
怎样写现代诗
一、 现代诗的定义
现代诗要求诗人以饱和激情的想象创造出赋予典型化的意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不讲究格律,诗的分段建行、每行的字数没有固定要求。主要以诗意和语言的内在音乐动感取胜。
二、 现代诗的形式和要求
诗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着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
就其意识归属分析:有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人生的……就其情绪状态看:有愉悦的、哀伤的、昂奋的、低调的、爱的、憎的、愤怒的、恬适的、抑郁的……
一首诗的最佳动情点在哪里?从艺术欣赏看:在你的认同里;以创作实践论,在你的体验里。就上面两点,现代诗要求:①使用日常口语,务求准确,扬弃藻饰。②创造新的节奏。③要求绝对自由取材。④推陈意象、摈除含糊的泛论,把握具体的细节。⑤追求诗的坚定与清晰、放逐混淆与笼统。⑥诗的本质要求高度集中。
三、 感知
先谈谈灵感。所谓灵感是诗人、艺术家创作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创作者在丰富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思想豁然开朗,捕捉住富有创造性的构思,伴之而来的是创造力和创作激情的爆发。诗人艾青认为:“灵感是诗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协调、无比欢快的遇合,是诗人对事物的禁闭之门的开启。灵感是诗的受孕。“可见诗的灵感的产生,虽然具有很大的偶尔性,但归根结底是诗人、艺术家长期生活积累和艺术准备的结果。
感知即直接、间接的生活感受与认识,是诗歌写作活动的基础,也是写作过程的起点。没有对生活的感知,绝不可能进入诗歌写作过程和进行诗歌写作活动。即如一个从未见过葡萄尤其是没有吃过葡萄的人,绝不可能向人们道出葡萄的甜美或酸涩。严格地说,一切诗歌写作,成败得失的关键在对于生活感知的广狭、深浅、新旧、精粗。作家赵树理说:“有了生活,就有了主题和人物。”不过那有了生活的“有”就颇值得人们玩味与研究。说透了就是感知生活的广博、深厚、新颖、精神。毫无疑问,感知生活,是诗歌写作的第一道铁门槛。是有志于写作的人必须用心地去跨越的基础。
四、 提炼
提炼包含动笔之前的得意、凝意、立意的完整过程。它是继感知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二步工作。尽管对于“提炼”这一术语,诗歌界尚无规范性的界定,但基本含义是明确的,它就是把来自直接、间接的生活的意,经过凝炼与加工,使之升华为诗的主旨。写诗最要紧的是立意。立意贯穿在诗人对生活的体验、思索以及命笔行文的全过程中,也反映诗人对生活的加工、改造的匠心与意趣。“意义高低决定诗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所以许多诗人都熬费苦心地在“意”上下功夫;同时诗的意在诗行中的体现,应是隐蔽而寓于形象中,多运用暗示、曲笔、远距离比喻、没有规定性的象征手法。卞之琳的《断章》是一首优美难懂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由于诗中象征意义的正确定性和诗人主观感觉的个体性,给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五、组合
写诗除了要认真遣词用语,讲究文辞外,还必须十分讲究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结合方式。诗是内视力特别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诗人用高度艺术的语言,抒发他在某种境遇里对某些事物的所见、所感、所思,用诗来袒露自己的心灵,传达自己的心灵信息,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感受。而感受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审美客体的直接把握。所
以,我们应该在诗歌写作前,也就是说在诗还正在我们大脑里受孕前就要事先构思好写这首诗应怎样写,包括主题的确定,生活素材的选择、诗体形式的选取、章法层次的安排等。一般来说,构思是在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世界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等一系列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探索中,获得进展与成功。诗的主旨是开门见山还是平中见奇,是引而不发还是先设靶子,是凤冠猪肚还是一字经纬?下面简介几种组合方式的技巧: 〈一〉 过河架桥
过河架桥,是诗歌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技法。一首诗的层次之间,如果无过渡性的文字,就不能衔接贯通、浑然一体,好比过河要架桥。诗的各部分就要靠过渡来联缀组合。 〈二〉链式组合
链式结构即顺序结构或层层递进、层层剥笋。论什么事,抒什么情,总有本末始终,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无论任何人,总有生长发育过程和生老病死的变化,因而,写这类事和人的诗,最一般的方法就是用这种客观地反映事和人的内在变化的链式组合。
〈三〉 意象组合
所谓意象,是我国诗歌界批评传统用法,指诗歌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的物相感应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是一首诗中具体的单一的或片断的形象。庞得说:“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在一刹那时间里理智与感情的复合。”一个被描述的意象,可能是:任何一种内心冲动所获得最充分的表现或解释。意象又是一个辐射系……一个旋涡,从这里面产生观念,观念从意象中通过并且不断冲击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不达意和传统的隐喻构成。如冷热感、音乐动感等。诗人看重表现自己瞬间的获得的印象,用暗示的手法传达感情,以描绘意象为目的,在寻求属于独创性的隐喻时,独意求新。
现代诗在创作中使用这种技巧时,应表现为一种并置和叠加的组合。
〈 四〉 出人意料
事物的好坏、变化、情状等等,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也叫出人意外,出人意表。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情的发展有波澜起伏,使读诗者有始料不及的结果,这样就能引起读诗者的兴趣。
〈五〉 绕山绕水写内心
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而有损于诗的余味,也难于表现出细腻复杂的感情来,于是写诗常常不要正面进攻,而应采取迂回手法,通过一些似乎关系不大的细节,来进一步暗示、提示自我深层的心理活动,从而收到“传难尽之意于字行间”之效,使心理描写更有余味。
〈六〉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依据现有材料和显示独立地创造出形象的过程,一般的想象它塑造出的形象只是记忆表象的复活,受着生活原型的制约。感情的投入也不那么强烈,形象也就无法谈得上崭新。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是靠新奇大胆,不受生活原型的约束而取胜的,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共鸣。“黄河之水天上来”与生活经验是不相符的。但由于作者投入了强烈的感情,我们便感觉到那滚滚奔海的黄河之水,伴随着诗人那波翻云涌的感情狂潮,铺天盖地来,气魄何其宏大。如果局限于生活经验的限制,把诗句改成:“黄河之水青海来”,就只是措绘了一种现象,平淡无奇了。创造想象要以奇取胜,更要以饱满醇浓的感情取胜。三者缺一不可。
〈七〉 看似平常,实为合寡
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人的思想感情也是丰富而复杂的。在生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长歌当哭”、“喜极涕零”、“大智若遇”、“大巧若拙”等现象。这类现象我们初看起来似乎很反常,不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我们仔细地琢磨。就会发现其实是很正常的。这种反常之中富有正常
的现象,为我们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表现生活的多彩色调的有效艺术手段。假如我们运用这种反常合寡的艺术手段,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使其作品新奇感人、趣味深厚、曲尽其妙的有着极强的艺术吸引力。
〈八〉 创造意境
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主客观和谐统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巧妙地运用,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艺术美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诗的意境是情、理、形、神在一首诗里融合一致而引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境界。在诗歌美学中,它是一个关于艺术整体及其美学效果的专门术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突出生活图景的客观反映方面。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创造方面。同时要二者有机的统一、达到浑然交融、妙合无垠的境地,才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在创造意境时,首先要明确意境是由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作用的充分发挥而造成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本身是更加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我们创作的意念、情趣以及心中无用的语言、物象等是具体表达出来的感受、体会、认识都有会得到比艺术形象本身的内容更充分的呈现。
其次要明确意境是实境地与虚境的结合而产生的融切之美。实境中的“实”是艺术的“真”,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地研究、分析、概括集中而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化了的“实”,而不是任一真实景象或情感所能奏效的。我们只有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对它作出真实而生动的描写之后,使“实境”与“虚境”有机结合才能构成意境。
第三要明确创造意境是用典型的景物来抒写独特的情思,只有化景物为情思,才能形成生动的艺术意境。
六、构思
构思对于每一个诗人、每篇作品来说都绝对必要的,只是因其技巧的精粗,造成了作品的优劣,对此谢冕有一段话说得形象而在理,“超凡的构思可能造成华美的殿堂,平庸的构思只能产生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这种“超凡”是指新颖、独特和深刻,是一种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其一是:平中见奇。就是说诗人要有洞幽擦微的感受与目光,在常人焉不察的平凡事物中去发现和挖掘那些新奇闪光的东西。
其二是“同中寻异”。就是说处理其相同相似的题材时要寻求“不同”,要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本来诗人在艺术构思中,用想象去补充,增添他所创新的甚至是幻想的结构来重组感情映象与记忆表象。由于有此增添和创造,题材到了不同诗人那里就会发生某种“质变”而出现审美意象物化成形象时的差异性。诗人的责任正在于这种发现,增添创造。
其三是:“由表及里”。就是说在抓到有意义的题材时,不要只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要往深处开掘,以揭示更内在的东西。我们有些诗作,往往还套用一种“色点密集表现法”,以为诗的丰富和华彩只是各种表色的集合和相加,不去深入一步透视蕴藏其间的搏动着的有机的杂多化,这样,我们就得考虑抓到了题材,不马上“带热地”使用,而是想深、想通以后,真正找到了突破口才运思谋篇,写出新意来。
四是:“独辟蹊径”。在别人尚未注意的地点,善于敏感锐地感受新生事物的潜滋暗长,开拓我们的想象域,包括提炼出深刻独到的真知灼见,艺术手段和艺术情感上戛戛独选的运用。
七、 意语言贫乏
写诗,不论壮物抒情、言志,诗人对世界的体察和对心灵的揭示无一不是通过语言传递和显现的,很多学诗的人,并没有认识到语言在诗中的地位,他们很随便地、漫不经心地使用语言。
在语言运用上,常见的有两面三种通病,一种是大量捡拾现成的、陈旧的、乏味的词汇、词
组或句子,另一种是扭捏作态、滥用词藻、搞出许多“学生腔”来。
先说前一种,此种是语言贫乏,心中无词,他们的表现是思想上的懒汉,爱坐享其成,以写雨为例子,他们总喜欢用“淋淋沥沥、淅淅沥沥“这样陈旧的象声词,真不明白,离开了这种原本就让人很难体味出是什么声音的词,就不可能有什么办法告诉人们下雨了吗?他们的不幸,恰恰相反在于忘记了诗人的义务和要把对雨的感受生动细腻地用高尔基说过的那种“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到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我想到一位诗人写雨的诗句与之对比一下,不仅可以和“淅淅沥沥”之类作个对比,而且是希望有志者从诗中悟出一些写诗(当然包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奥秘。
诗歌的标准应该没有变: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好的诗歌应该用语言吸引人,用节奏与音韵感染人,用意境去溶化人。但现在的好多所谓好诗歌是把完整的句子弄残废,把顺溜的句子变的拗口,把明白的句子让人看不懂。
好诗应是:辞近旨远,真情实感,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明理为文,秀气成采”。且诗歌诗歌,既要诗,还要歌,诗歌不仅要有韵律节奏,还要朗朗上口。整体来看,诗要让人在其中陶冶性情,学到知识。文学,尤其是诗,绝对没有自然成采可言,一定要有人加工而成的。“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不是诗所应遵循的规律。
诗是一门藏的艺术。好诗,就是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深最美最多最能点击人心灵冲击人视觉美感的与音乐有关的语句!
我们这个时代在共同期盼完美诗人的出现,她应该同时具备古典美感、现代哲思、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方才能盖过古今中外的经典而荣升为经典,这是一个极限,只有跨越才能被广泛地接受和承认。
诗歌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写作手法”,尤其是现代诗歌.写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结构”、“修饰”等等,这方面古诗词也好,新诗也罢,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区别,其它无一不是这样.
以下是一种参考: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
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很简单吧,让我们将技巧进行到底,我再做一首:
你静静走在我的心里
没有告诉我你的到来
在荒芜的心灵中
我一直在等待这她的到来
现代诗是以现代的方式表现现代人的诗歌形式。
一、现代诗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生动的语言。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
第五,跳跃式结构,讲求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口。
第六,诗贵含蓄。讲求意境。使人回味无穷。
既按照诗歌特点要求,又大胆动笔写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二、那么,该怎样下笔写诗呢?(情感、想象、修辞、反常、点面) 1、写诗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感而发(情感)
诗言志。首先你心里必须要有一种思想或者情感想要表达出来,如果这种感觉非常强烈,我就建议你,写诗吧,你已经具备了诗人最重要的素质。世界上爱情诗为什么特别多、特别感人?大概就是因为热恋中的人情感特别丰富吧。
2、写诗的第二个条件是有艺术感觉(想象)
思想和情感要表达,必须通过诗歌语言来表达。什么是诗歌语言?这种诗歌语言必须是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来自于作者本人的艺术感觉。
艺术感觉是和自然感觉相比较而言的。
做一个练习:以你的感觉和窗户为对象,写出你能够想到的词语、句子,或者一段话、一个故事、一句诗、一种色彩、一个场景等等,想到什么写什么。
“自然感觉”这样表达:“我的思绪穿过窗户飞向白云深处”、
“心在胸膛里跳动”。 这种表达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存在,是符合科学的。 写诗却最忌讳
写雨的现代诗篇九
《2014版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语文总复习课件(第1轮)第3章 第2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写雨的现代诗篇十
《诗歌的描写手法》
上一篇:关于美女喝酒的句子
下一篇:做爱时怎样抚摸女人让她们想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