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种植科技苑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篇一 梅花种植科技苑
和朱志奇一起探秘如何让梅花过长江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修剪梅花应该掌握一个横、斜、曲、欹,古、苍、雅、疏,应该以这8个字为构形要点。才能具备形、神、气、韵,情、意、妙、巧多维空间造型艺术。

  【解说】: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朱志奇的梅花造型设计讲究,既有别致的模样,又有苍古的意境,把莱州派造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南梅北移”至莱州,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盆景梅花见不得风雪,走不出温室。

  朱志奇尝试着训练梅花走出温室,发展北方园林用梅产业。

  这期间,他听说了“梅花院士”陈俊愉的大名。更听说他在北方把梅花驯化了,于是自己也搭了个棚子,一门心思驯化梅花。他并不知道,自己钱没少花,功夫也没少搭,可得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抗寒梅花。

  真正的抗寒梅花是怎么驯化的呢?陈俊愉用的是种子选育、“斯巴达”驯化的方法。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这个斯巴达驯化就是循序渐进,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钻那个空子,适当地改造它,它也勉强接受了。

  【解说】:梅花的斯巴达驯化就是一步步激发它的耐寒潜力,增加它的抗寒程度。这个驯化过程至少要四五年时间,才能有10度左右的提高。

  第一年,先保苗。种在北京的种子,能长出小苗的,就说明它有耐寒的潜质。这些小苗的根系比较浅,入冬前要进行埋土防寒保护。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我们就让梢朝南,这么埋过去,这样的话西北风这么过来,西北风过来的时候,它不会把它吹透,这样埋完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再把它扒出来。

  【解说】:第二年,练根。

  小苗长到第二年,秋天起不给它水肥。

  动物为了防寒,入冬前都要多吃多喝,让脂肪长厚一点。

  植物防寒要缺吃少喝的,通过干旱胁迫的方法,让根系自己去找水喝,这样根就长得长一点。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它在冻土层以下,它依然能吸收水分,地上散失的水分能补充上,它就不会受冻了。

  【解说】:第三年,练枝干。

  长到第三年的小苗水给得更少了,为的是防止细胞之间的水份结冰。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细胞之所以受冻,是因为它的胞间隙结冰,存水的话,0℃到-4℃就结冰。但是如果水分减少,含糖量增加的话,到-5℃它也不结冰。

  【解说】:第四五年后,让它自然生长,冬天能挺过来的,就能抗住北京零下10几度的低温了。

  【采访】北京市中山公园高级工程师张黎霞:存活得挺好,而且每年都开花,花开得也非常多,而且还能结果,就已经充分地适应了北京的这种气候了。

  【解说】:北京驯化成功的梅花种子再种到吉林、新疆、黑龙江,又经过几年的驯化,也都有几株到十几株的梅花活了下来。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我们做了50多年的试验,逐步地迁移,梅花可以抗-37~38℃低温,就是在中国境内什么地方它都可以栽。

  【解说】:从长江流域至黑龙江,亚热带的乔木向北移出了2500公里,这在世界引种驯化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中国梅花因此拿到了国际登陆权,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登录权的花卉。有了这个登陆权,简单地说就是全世界的梅花和果梅怎么分类,怎么定级,都由中国说了算。这对于将来的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可一说到北方的梅花产业,陈俊愉就有些着急了。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那太少了,不成气候,要真正做成这个文章,成为一个影响大家,影响一个城市的花,那至少几千棵上万棵才行。

  【解说】:驯化成千上万的抗寒梅花,谈何容易。梅花树是出了名的长得慢, 驯化成功的梅花苗要长成手腕那么粗的园林用树,还得10几年。按这样的速度,北方园林用梅还得再等上20 年!

  【主持人】:20年,中国园林界可等不起。因为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为了早春能看上花,已经大量引进樱花了,樱花可是日本的国花。怎样才能让梅花尽快开到北方去呢?梅花院士琢磨着,“梅痴”也在琢磨着。这两个人碰了面,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解说】:2005年,在一次梅花研讨会上,朱志奇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偶象,他把满脑子问题向陈俊愉请教。陈俊愉被他的一片痴情打动了。就这样,一位院士与一位农民成了好朋友。

  2006年,89岁高龄的陈俊愉到了莱州朱志奇的梅花园。可看到了朱志奇驯化梅花的做法,他心里凉了半截。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这样的老路搬过来,要么给它搭个棚,那不算引种驯化了,那是保护地了。

  【解说】:老朱对梅花的驯化,并不是科学的斯巴达驯化,出来的梅花不是真正的抗寒梅花。陈俊愉并没有因此对老朱失望。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他自己有好东西,他不知道那个该叫什么名字,但是栽培技术是很高,这个各有所长吧,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农民配合。

  【解说】:有了梅花院士的指点,朱志奇的梅花驯化如鱼得水。

  偶然的机会,老朱见到一批淘汰的大杏树要被砍了当柴烧,他突发奇想,让抗寒梅花开到大杏树上。老朱先在盆景梅花上进行了试验。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你看我这一棵树生长得很丰满,很苍老了,看起来好像是多少年的一个古桩,你知道什么秘密吗?实际我才培养了三年,三年的时间这个嫁接部位长得已经愈合得很丰满了,很顺和了,是吧?这一个点,这一个点,这一个点,你能看出它的愈合点来吗?外行人一般看不出来。

  【解说】:老朱的盆景梅花,之所以能做出横斜曲欹的意境,一个秘密的专利技术就是嫁接。

  用嫁接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梅花枝干的走向。而用杏树桩嫁接梅花,还能节省生产时间。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这个大杏树本身长了十几年,那要培养这么粗一棵梅花的话得50~80年。

  【解说】:老朱把要嫁接大杏树梅花的想法,告诉了陈俊愉。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梅、杏、樱、李、桃这些兄弟姊妹之间再嫁接可以的,它繁殖一个变十个,十个变一百,变成成千成万的,它出售,它推广。

  【解说】:成千上万的大树梅花,是陈俊愉所盼望的,更是北方园林急需的。北方抗寒梅花枝条,很快到了老朱手里。他先在几个大杏树的枝条上试了试,没成想,竟然接不活。

  得知情况的陈俊愉给老朱提了个醒。

  【采访】山东省莱州市梅花研究所所长朱志奇:这个树特殊,它已经是60多厘米粗,和一个老年人一样,应该很好地保护,让它恢复生机以后再嫁接,所以有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

  【解说】:大树经过移栽,先得养树,让它休养生息好了,再嫁接,成功的概率就高了。

  老朱眼巴巴地等着树养好了,就把自己在盆景嫁接上的十八般武艺都使了出来。先接芽,后接枝。

  从抗寒梅花枝上切一个小芽,按到大杏树枝上,这就是芽接。长上一个月,脸绿了,芽就活了,多余的杏树枝就剪掉。

  大树有些地方需要丰满一些,老朱也有招,双面马耳式的枝接。

  把梅花枝条两面都切成马耳朵形状,插到杏树枝上,一个梅花枝就接好了。

  老朱磨刀霍霍,左一小刀,右一小刀,两年多的功夫,大杏树就变成大梅花树了。

  杏树不怕冻,我国北方的杏树又很普遍。利用黑龙江、新疆的抗寒梅花枝条,老朱把大杏树嫁接梅花技术复制到北京,一大树一大树的梅花开了。

  再到吉林,黑龙江,花都开了。每年,老朱都能让4000多株大树梅花在北方盛开,经受了北方的寒彻骨,那些大树梅花也都开得格外香气扑鼻。

  【主持人】:历经一番寒彻骨,得来梅花扑鼻香。好的科研成果,与合适的推广技术嫁接,就能成就一个新的产业。其实,我国的一些科研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问世,希望更多的生产者能够与他们联手,实现双赢。

上一页  [1] [2] 

篇二 梅花种植科技苑
果树嫁接,王修臣如何让老劣果树嫁接新生?

  老劣果树的新生?(2010.1.13)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说两种不受人待见的树,一种是老果树,像苹果树、杏树长到三五十年就开始老化了,体弱多病,甭想指望它们结多少果子。另一种是劣质果树,品质口感比较差,属于被市场淘汰的果树。遇到这两种树怎么办?一般的种植户会选择弃之不用或者干脆砍了当柴火烧。可是在山东省文登市葛家镇有一位叫王修臣的人,却把这些没人稀罕的果树当成了宝贝。果树嫁接,王修臣如何让老劣果树嫁接新生?

  每天,给这些果树修修剪剪,对王修臣来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8年前他承包了这片将近300亩的果园,当时园子里的树都是被种植户淘汰了的老劣果树,也就是说,这满园子的树都是老弱病残。

  年岁大了没产量,品种落伍又卖不上价,这样的老劣果树对普通种植户来说,没什么利用价值,砍了当柴烧都嫌费工又费力。可是这些树在王修臣心目中的价值却不一般。

  (采访)王修臣:这批老果树的身价是不可估量的。

  这些果树到底有什么价值,对王修臣来说又有什么用处呢?要想搞清楚这里面的玄机,还得从8年前说起。

  那个时候,王修臣在当地文化馆搞书画工作,经常以植物为素材搞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这片老果园,老树奇特的外形和沧桑的气质深深地把他吸引住了。而种植户们正要把这些果树都刨掉。看着满园子的老果树王修臣当时就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采访)王修臣:我想的是发展观光农业。

  原来,王修臣是想把老果园变成生态观光园,把果树改造成景观树。

  (采访)王修臣:这批老果树,非常有价值。它生长在大自然里面,经过风风雨雨,雷电劈,再有人为的损伤,病的损伤,自然形成一些疤瘤,弯弯曲曲的枝,病残枝,病残疤,还有都烂成洞了,正好园林的景树用这个东西。

  果树身上的伤病直接影响产量,没有效益的树难逃被刨掉的命运。但是从园林艺术方面来看,有时候老树残缺变形的骨架,枯干开裂的树皮反而成了它们美的资本。

  (采访)王修臣:艺术上,讲究瘦,露,透,丑,皱,这几个字,因为它一烂,就形成一个透。就透水,透大了以后背面就形成洞,说皱的话,皱皮,皱纹,皱皱巴巴,非常沧桑。在这个园林方面用古树,不怕千年以上的古树,古老是最好的。

  对王修臣来说,老劣果树身上的各项指标,都和艺术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宝贵的生态资源。说干就干,他当即就承包下了这座果园,周边其他种植户淘汰下来的老劣果树,他也照单全收!没过多久,园子里就种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果树。

  (主持人)原来,王修臣是想利用老劣果树身上的自然美、沧桑美来做文章,把没有产量的老果园变成生态观光园!想法不错,可真正实施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老树,劣树就像是残兵败将一样,奄奄一息,要想发展生态观光园,得先把它们救活啊,可当初老王对果树栽培一窍不通!

  王修臣一直都是搞绘画工作的,要说把果树当作模特画画儿还可以,种果树这活儿可从来没干过。于是,老王和妻子一起从头开始学习种果树的技术,从早到晚在果园里摸索经验。老王想,要让老劣果树起死回生,就得赶紧补充营养,补什么好呢?他从书中了解到,化肥的效果来得最快。

  (采访)王修臣:第一年有些树我就以氮肥为主,认为氮是速效的,施用以后就猛长,发挥生命力。

  吃上肥料的老果树开始恢复生长了,可是看上去还是病怏怏的。很快,王修臣发现,是果树吃的营养种类不全面,就像人光吃饭不吃菜一样。

  (采访)王修臣:氮肥虽然能猛长,但是里面一些微量元素太缺乏,铁、硼、锌啊,很少,体质虚。营养它不全面。

  于是,老王按照不同果树的需要,把微量元素当作副食给它们补充进去。按理说,一般的果树有了营养全面的伙食,体力很快就能恢复了,可是,这些老果树还是像霜打的茄子,发蔫儿。一头雾水的老王,天天在果园里转悠,终于在树底下找到了原因。

  (采访)王修臣:就是挖虫不及时。

  原来,是各种害虫在作怪。

  (采访)王修臣:没有经验挖,取不出来,结果虫子越来越大,越繁殖越多,整个这棵树全部都死掉。

  在果树上,像一些吃树枝树叶的虫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啃噬树叶,一打药它们无处藏身,只能乖乖受死。可是,有些虫子是在暗处作恶的,钻到树干里面专门啃噬树干和树皮,打药对它们根本不起作用。老王说的没及时挖出来的,就是这种害虫。

  我们知道,在树干的表皮之下,有很多组织,其中有专门供树生长的皮层,有给树输送营养和水分的通道,有支撑树身体的木质部等等,如果虫子严重的破坏了这些组织,树就会越来越弱,最终导致死亡。

  找到了“凶手”,老王就赶紧处理,可是在处理这些死树过程中,老王也意外的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

  (采访)王修臣:树死掉以后,我就挖出来,一去皮,我看,有些虫自然造出疤来了。

  在树的表皮之下,这种害虫的采食路线留下了坑坑洼洼的痕迹,严重的还出现很多小窟窿。老王想,对于观赏用的树景来说,这些天然形成的牙印儿有种沧桑的美感,可以为整棵树的观赏价值加分。

  受到这个启发,王修臣决定先不把这种虫子赶尽杀绝,留下一些好好利用一下。

  (采访)王修臣:我就看如果这棵树生长很旺,在主干上侧面有几个虫子,暂时我不挖它,让它在里面挖挖洞,等到合适的时候,等洞有美感的价值了,我再把它挖出来

  可是虫子藏在树干里,看不见摸不着,这王修臣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虫子已经完成作品,又不至于威胁到果树的生命呢?老王的办法是,根据虫子的大小,来决定是杀还是留。

  (采访)王修臣:利用虫子粪,就能掌握虫子长得多大,一般呢,它这个粪,颗粒很粗糙的时候,它的虫子很大了,

  虫子一般把粪便和木屑一起排到树下,粪便越多越粗,说明虫子的个头儿越大,这时候就得赶紧把它挖出来。如果虫子钻得太深,挖不出来怎么办呢?

  (采访)王修臣:挖不出来,我就把那块树皮扒掉了,露出洞来,搞点药棉,把它塞进去,虫子就在里面憋死了

  用棉花堵住洞口,虫子就无处可逃了。同时棉花上的药水会渗到树干的组织中,只要虫子再啃噬树干,就会被杀死。王修臣用上这个办法,虫子是被消灭了,可树经过这么一折腾,还能活吗?

  

  (采访)王修臣:把虫子挖出来,剩下的这块皮层仍然可以供给营养,这时候加大肥水,利用现有的这个皮层继续供给营养。

  被虫子毁掉的部分皮层和木质部,已经没用了,严重的还会腐烂成窟窿,但由于面积不大,老树依然能照常生长。也就是说,没有被害虫侵袭的皮层组织生命力依然旺盛,能完成运输营养和水分的任务。

  (采访)王修臣:这个东西是即时生长的,有生命力的地方越长越粗,越厚,只要根系供给上营养了,上面的叶和枝子别招病虫害,就长得旺盛。

  做景观的树就是用来观赏的,只要能顺顺溜溜的生长,对王修臣来说它们就算符合要求了。老果树的长势有了明显的好转,死气沉沉的老果树园子慢慢有了生机。

  (主持人)在王修臣的努力下,老劣果树重新焕发了青春,原来的死园子变成了活园子。不过,对于王修成来说,这才刚开始,在他眼里,这些老树虽然具备了美的基础,但是要想成为美的景观,还差一大截呢!接下来,他的目标是要给这些老劣果树塑身整形!!

  要给这些老劣果树塑身整形,就得靠修剪!王修臣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可是修剪果树的行动刚迈出第一步,就跌了个大跟头。

  (采访)王修臣:死了很多很多,砍的太狠了,一次砍的太狠了。

  王修臣以前没种过果树,哪里懂得修剪的门道?他当时关心的只是怎么能让树更好看,所以一上来,就把那些杂乱无章、影响美观的树枝全都砍了。

  (采访)王修臣:开始把大骨干枝都截了,想一次性,大刀阔斧给它卸桩。

  老王说的卸桩就是截掉老树的胳膊腿,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他几乎给每棵树都做个大手术,影响美的枝干,一个不留。一鼓作气,他卸掉了200多棵果树的胳膊腿。园子里是看着清亮了,可是树承受不住了,一下子死了一大批。是什么原因呢?老王请教了当地的技术员,这才搞明白。

  (采访)王修臣:这一卸枝,从植物生长上就不行了,根系需要很多叶子制造营养,供给根生长,根再通过有机质吸收,供给枝叶生长。结果呢,我突然不让长枝长叶,根系没有营养,根就憋死了。

  根系吸收不到叶片合成的营养,死掉了,树也就没法活。王修臣明白了这个道理,决定改进修剪方法,这第一步是先给整棵树定造型。

  (采访)王修臣:主要还是因树造型,原来老树什么样,大体上利用老树构造,像这棵树,就是贴着水面长,适宜浮水式造型就造浮水式,像这棵树,适宜盘龙回首造型就弄盘龙回首。

  按照整体的构思,王修臣理出了整棵树骨架的脉络,树就保住了大的骨干枝。在这个基础上,他才开始第二步修剪,就是剪掉造型之外的枝子。

  不过,这些枝子也不能一刀切,老王先把长势比较旺盛的枝子剪掉,不让它们跟骨干枝争营养。而那些比较弱的枝子,可以暂时留在树上,让它们充分合成养分,给骨干枝和整棵树供营养。等第一批剪掉的枝子的伤口愈合了,再剪第二批,依此类推。这样轮着剪,老树身上不会同时留下太多的伤口,也就不会为愈合伤口消耗太多的体力。

  (采访)王修臣:整骨架的时候,考虑到现有的骨架,定个什么样,3年以后,外放这个枝,能长出多少,长成个什么形状,你脑里都得有,因为植物它是即时生长,它不是塑料花,我刻出来定出型放模子,十年二十年永远是那样。

  树的生长存在很多变数,不可能一下子成型。所以,老王一年四季都在小地方修修改改,随生长随修剪,这样才能保证整体造型不走样。

  这么一塑身,老树有了精气神。可是,老王还不满意,他觉得要让苍老的树看上去更有生命力,得结出果子才算数。要想让这些年近古稀的老果树能结果子,多结果子,就得给它们嫁接新枝。那么,嫁接什么品种好呢?老王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新枝的品种必须和老树的品种相匹配才能嫁接成功!

  (采访)王修臣:不是同棵属的不能嫁接,得同科同属,它才能愈合的好,生长正常。

  王修臣的果园里大多是苹果树和杏树,都属于蔷薇科,所以老王选择了同为蔷薇科的梅花和长寿海棠来嫁接。而且,梅花树叶的颜色丰富,长寿海棠挂果时间长,各有特色。

  品种选好了,王修臣开始着手给老树嫁接。嫁接果树一般都是根据树的大小和嫁接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老王用的最多的是芽接。

  (采访)王修臣:这就属于芽接,带一部分木制部,在砧木上也是削这么个角度。把接穗插在上面,生长层对准了,马上用塑料膜封起来……芽眼就顺着缝隙长出来了。

  选择芽接的方法,王修臣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芽接留下的伤口比较小好愈合,不会给老树的身体造成负担。另外一方面是考虑到造型的需要,嫁接上小芽子,新枝可以在老树上从头生长,这样就可以趁着枝条比较嫩的时候用来造型了。

  (采访)王修臣:春天嫁接了,长了一个多月,长到30多厘米长,半木制化的时候,这么一扭,别在这里,正好长一段时间,长出来一个弯,美就美在这个地方。

  扭出来的疙瘩和像帘幕一样的新枝条给老树增添了美感,可是用这种方法给树造型,得花不少时间,没有三五年达不到效果。于是,老王就琢磨,与其等枝子长大再把它扭下去,那能不能在嫁接的方向上做些变化呢?就是来个倒接芽!让新芽直接朝下长。这要是能成的话可是一举两得事啊。即省时间又省下了扭枝的工序!于是,老王尝试着做了,结果事与愿违。

  (采访)王修臣:按照植物生长的特性,这个芽倒了,先向下长,再向前长,植物有个特点,长来长去主稍儿还是往上,

  也就是说,用倒接芽的方法嫁接的枝子,刚开始是往下长,可就长一小截,然后又往上长了。因为植物生长的特性决定了枝子是朝前朝上生长的。这个特性可是人改变不了。

  虽然倒接芽的方法没能按老王的设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份尝试让他有了个更大的收获。

  (采访)王修臣:形成一个勾,先向下再向前,最后向上,自然而然就造了这么个型。

  老王发现,倒接芽的嫁接方式使每个新枝的生长轨迹都留下了一道弯,形成了天然的景观,同时也打破了千篇一律的人工扭枝的造型,给每棵景观树都增添了个性美。

  王修臣放弃了画笔,拿起里剪刀锄头,经过他鬼斧神工般的精心打造,老劣果树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身价倍增,活下来的老果园如今已经变成了金园子。

  (采访)换了个思路,换个方法,废弃的老劣果树变成了宝,而且越老的越值钱。王修臣从老劣果树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商机。而在把握商机的整个过程中,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始终是他最强大的支撑。

篇三 梅花种植科技苑
科技苑蔬菜种植菜里鲜花盛开

[科技苑]蔬菜种植菜里鲜花盛开

[科技苑]让每道菜鲜花盛开(20140822)

节目导视:植物为了传宗接代,把最好的营养集中给了花朵;正因为花有营养,人们一直在开发花的食用价值。

那么,花儿究竟能不能吃?鲜花儿是什么味道?怎么吃才吃得科学呢?

一直以来,人们食用的主要是植物的根茎叶果,但很少食用植物的花,其实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花卉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色香兼备。 在专家看来,果实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在它的花里面,表现更优异。可是人们要食用花卉,却不容易。鲜花娇嫩,传统的煎炸炖炒,不仅破坏了花卉的形,而且营养物质流失严重。 本节目将探寻花朵的秘密,探索花中的营养和食用的历史。表现人们是怎样对花进行科研探索和品种改良,给人们以新的美食享受。

时下将鲜花变成一道佳肴食用正成为一种美食时尚。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可用于餐饮的鲜花品种有近千种,已被搬上餐桌的就有上百种,其中有玫瑰、菊花、玉兰、荷花、牡丹、桂花、梅花、丁香、梨花、槐花、夜来香、百合花等。

食用鲜花主要是取食鲜花的花瓣。鲜花的花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其色、香、味、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

【梅花种植科技苑】

随着鲜花消费浪潮的到来,农民朋友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时,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种植一些食用鲜花,其前景十分广阔。

一,食用花卉木槿特征特性

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linn.为锦葵科木槿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在南方能长成小乔木.原产于印度和我国中部地区.分枝较直立,叶卵形,先端三裂,有明显三主脉,叶缘有锯齿.花单生于叶腋,有短梗,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蒴果卵圆形,成熟种子黑褐色.作蔬菜种植以纯白色,淡粉红色,重瓣种为佳.木槿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耐热又耐寒,较耐干燥和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尤喜光和温暖潮润的气候.

二,食用花卉木槿栽培技术

1.选地 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山坡地,边角地,也可在菜地,果园四周单行栽植充作篱笆用,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

2.繁殖方法木槿可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栽培上一般采用春季扦插繁殖,当年夏秋开花.其扦插方法是: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5℃以后,选择1-2年生健壮未萌芽枝条(若扦插时木槿枝条已萌芽长叶,应将新长的叶片摘除),截成长15-20cm的小段.扦插时备好一根小棍,按株行距预插小洞,再将木槿枝条插入,入土深度以10-15cm为好,即入土深度为插条的2/3,压实土壤,插后立即灌足水.注意扦插时不必施任何基肥.

3.扦插密度扦插密度依育苗移栽或直接插植而不同.育

苗移栽:为便于操作按连畦带沟宽130cm,高25cm作畦,株行距15cm×30cm扦植.直接插植:可按畦带沟60cm,高25cm作畦,株距50cm,单畦单行插植;也可按畦带沟90cm,高25cm,株距60cm,单畦双行“品”字形插植.栽培上可利用扦插苗当年开花的特性,按育苗移栽密度扦插,第2年后每年春季萌芽前按一定的密度进行间苗,保证木槿当年生长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夺取鲜花高产.

4.田间管理木槿移栽定植时,定植穴要施基肥,一般施以垃圾土或腐熟栏粪配少量的复合肥,以后一般不需施肥.但为了提高鲜花产量与品质,在夏季开花前,应对树势较弱的进行追肥,用垃圾土拌适量的复合肥,并结合除草培土施于基部.木槿的生长期要进行2-3次的除草培土,注意雨季排水防涝,开花期天气干旱要注意灌水.秋季末应把迟秋梢,过密枝及弱小枝条剪去,有条件的秋后灌水1次,增强木槿的抗寒能力.木槿生长期病虫危害较少,主要易受蚜虫,毛毛虫及蚂蚁的为害,要注意早期防治,避免在开花采收期使用农药.【梅花种植科技苑】

5.鲜花采收 木槿花期长,在我区从5月始花开始可一直开到10月份,约有半年的花期.但就一朵花而言,于清晨开放,第2天枯萎.因此作蔬菜食用的花朵采摘宜在每天早晨进行.如加工晒干,应于晴天早上采摘后即晒干,干后置于通风干燥处,要防压,防虫蛀.

篇四 梅花种植科技苑
[科技苑]蔬菜种植菜里鲜花盛开

[科技苑]让每道菜鲜花盛开(20140822) 节目导视:植物为了传宗接代,把最好的营养集中给了花朵;正因为花有营养,人们一直在开发花的食用价值。 那么,花儿究竟能不能吃?鲜花儿是什么味道?怎么吃才吃得科学呢? 一直以来,人们食用的主要是植物的根茎叶果,但很少食用植物的花,其实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花卉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色香兼备。 在专家看来,果实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在它的花里面,表现更优异。可是人们要食用花卉,却不容易。鲜花娇嫩,传统的煎炸炖炒,不仅破坏了花卉的形,而且营养物质流失严重。 本节目将探寻花朵的秘密,探索花中的营养和食用的历史。表现人们是怎样对花进行科研探索和品种改良,给人们以新的美食享受。 时下将鲜花变成一道佳肴食用正成为一种美食时尚。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可用于餐饮的鲜花品种有近千种,已被搬上餐桌的就有上百种,其中有玫瑰、菊花、玉兰、荷花、牡丹、桂花、梅花、丁香、梨花、槐花、夜来香、百合花等。 食用鲜花主要是取食鲜花的花瓣。鲜花的花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不仅其色、香、味、形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 随着鲜花消费浪潮的到来,农民朋友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时,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种植一些食用鲜花,其前景十分广阔。 一,食用花卉木槿特征特性 木槿学名hibiscus syriacuslinn.为锦葵科木槿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在南方能长成小乔木.原产于印度和我国中部地区.分枝较直立,叶卵形,先端三裂,有明显三主脉,叶缘有锯齿.花单生于叶腋,有短梗,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蒴果卵圆形,成熟种子黑褐色.作蔬菜种植以纯白色,淡粉红色,重瓣种为佳.木槿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耐热又耐寒,较耐干燥和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尤喜光和温暖潮润的气候. 二,食用花卉木槿栽培技术 1.选地 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山坡地,边角地,也可在菜地,果园四周单行栽植充作篱笆用,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 2.繁殖方法木槿可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栽培上一般采用春季扦插繁殖,当年夏秋开花.其扦插方法是: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5℃以后,选择1-2年生健壮未萌芽枝条(若扦插时木槿枝条已萌芽长叶,应将新长的叶片摘除),截成长15-20cm的小段.扦插时备好一根小棍,按株行距预插小洞,再将木槿枝条插入,入土深度以10-15cm为好,即入土深度为插条的2/3,压实土壤,插后立即灌足水.注意扦插时不必施任何基肥. 3.扦插密度扦插密度依育苗移栽或直接插植而不同.育

苗移栽:为便于操作按连畦带沟宽130cm,高25cm作畦,株行距15cm×30cm扦植.直接插植:可按畦带沟60cm,高25cm作畦,株距50cm,单畦单行插植;也可按畦带沟90cm,高25cm,株距60cm,单畦双行“品”字形插植.栽培上可利用扦插苗当年开花的特性,按育苗移栽密度扦插,第2年后每年春季萌芽前按一定的密度进行间苗,保证木槿当年生长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夺取鲜花高产. 4.田间管理木槿移栽定植时,定植穴要施基肥,一般施以垃圾土或腐熟栏粪配少量的复合肥,以后一般不需施肥.但为了提高鲜花产量与品质,在夏季开花前,应对树势较弱的进行追肥,用垃圾土拌适量的复合肥,并结合除草培土施于基部.木槿的生长期要进行2-3次的除草培土,注意雨季排水防涝,开花期天气干旱要注意灌水.秋季末应把迟秋梢,过密枝及弱小枝条剪去,有条件的秋后灌水1次,增强木槿的抗寒能力.木槿生长期病虫危害较少,主要易受蚜虫,毛毛虫及蚂蚁的为害,要注意早期防治,避免在开花采收期使用农药. 5.鲜花采收 木槿花期长,在我区从5月始花开始可一直开到10月份,约有半年的花期.但就一朵花而言,于清晨开放,第2天枯萎.因此作蔬菜食用的花朵采摘宜在每天早晨进行.如加工晒干,应于晴天早上采摘后即晒干,干后置于通风干燥处,要防压,防虫蛀.

篇五 梅花种植科技苑
科技苑数九寒天摘葡萄

数九寒天满树葡萄;冬天里收葡萄他是怎么做到的?整个大棚一共结了三万六千穗葡萄。《科技苑》为您讲述。 数九寒天摘葡萄 主持人:在山东寿光有这么一件新鲜事:大冬天里葡萄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新鲜葡萄而做成这件事的人叫何涛。 解说:这个小伙子就是大棚主人何涛。往大棚里搬冰块的时候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蜇气温开始转暖种大棚的人正忙着给大棚增温而何涛却带着人把冰块搬进了大棚里。 把冰块放进大棚里还不算又把大棚的保温被放下把整个棚捂得严严实实的。这是为啥呢? 采访山东省寿光市侯镇草碾村葡萄种植户 何涛:这是我种葡萄的方法之一这个彭种植面积是4亩能产2万斤葡萄实现40万的收入已经不是问题。 解说:这个棚是何涛几个葡萄大棚中最小的棚。 山东寿光是蔬菜之乡但种植葡萄的也不在少数。 采访山东省寿光市侯镇草碾村农业综合服务站高级农艺师 方川西:一种是早春大棚栽培十二月份发芽四月份收获一种是大田栽培四月份发芽八九月份收获。 解说:这样算来一年当中葡萄的收获期都集中在四至九月份之间而每年的十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是新鲜葡萄收获的空档期市场上买不到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葡萄。 采访山东省寿光市侯镇草碾村葡萄种植户 何涛:我就让大棚里的葡萄在十一月下旬成熟一直采收到第二年的春节正好填补了每年的十一月份到第二年三月份没有新鲜收获葡萄的空当。 解说:这不是夸张人家何涛已经做到了。你瞧这大冬天里大田露地葡萄叶已落尽大棚早熟葡萄还没有发芽而何涛的大棚里却挂满了沉甸甸的葡萄。 采访: 顾客:这葡萄甘甜甘甜的大冬天吃这个葡萄特别舒服你这含糖量是多少? 何涛:咱们摘个粒子可以现场测一下糖度23度。 顾客:你的是多少? 何涛:现在采摘是30一斤 顾客:还可以能接受。 解说:乡亲们说 别看何涛平时话头不多蔫不唧儿的可种起葡萄来比谁的点子都多。人家不哼不哈地把自己的葡萄种得能在数九寒天里采收上市了。 实际上头些年,何涛也是种大棚早熟葡萄的收入也还不错。后来专家的一句话把何涛引向了葡萄种植的另一个方向。

篇六 梅花种植科技苑
科技苑四大奇招种冬枣

  解说:既然给枣树补钙没错那为什么之前李沁洲施了那么多含钙的肥料防治裂果的效果并不好呢?   采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教授 吴国林:施肥在土里钙很容易被土壤固化失效。   解说:把含钙肥料撒到地里不行可之前李沁洲也曾把含钙肥料喷到叶面上防治裂果的效果也不好都直接喷到枣子上了怎么还补不上钙呢?   吴国林告诉李沁洲液态肥料里的钙也不行因为这种钙几乎都来自矿物质是跟很多物质糅合在一起植物很难吸收得到。   那怎么才能枣树补上钙呢李沁洲有个刚两周岁的孙子小孙子每天都要吃奶补钙看着孙子李沁洲一下子找到了灵感。   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冬枣种植户 李沁洲:小孩喝奶能补钙我觉得给枣喷奶也能补钙刚开始在超市买的袋装奶喷了以后裂果率下降了很多。   解说:喷奶防治裂果很有效李沁洲的这个发现让大枣专家吴国林非常惊喜因为十几年来吴国林一直都在寻找一种能给枣子补上钙的好办法可总也不理想直到亲眼看见李沁洲喷奶的做法吴国林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这不正是自己一直都想要的方案吗?   采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教授 吴国林:奶里的含钙量很高在奶里是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容易吸收可以给枣补充钙素可以提高枣抵抗裂果的能力。   解说:这下李沁洲算是明白了:奶的含钙量越高防治裂果越有效于是李沁洲跑到了奶牛场专门买新鲜的牛奶回来喷他觉得鲜牛奶的含钙量总比袋装奶高些吧回来一试好了裂果率又少了。   解说:那还有没有比牛奶含钙量更高的奶呢李沁洲开始盯上了专门给小孩补身体的羊奶一问专家羊奶的含钙量比牛奶高30%左右呢就是羊奶了一喷李沁洲乐坏了。   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冬枣种植户 李沁洲:羊奶的补钙效果比牛奶好喷奶可以减少60%以上的裂果率。   解说:今年枣熟的季节又下雨了可李沁洲心里却很踏实因为喷了羊奶他的冬枣几乎没裂。   并且喷羊奶一点都不贵因为要兑水稀释所以算下来一亩地还用不了一斤奶十几钱的事。   要说喷羊奶奇还有更奇的为了能让冬枣卖价高李沁洲专挑盐碱地种冬枣。   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冬枣种植户 李沁洲:有了碱蓬这个东西说明这片地就是盐碱地H值在8.5左右就计划在这片滩涂弄一个万亩枣园。   解说:土壤H值达到8.5是什么概念呢重度盐碱地这么说吧种苹果种梨都得死就连耐点盐碱的玉米都长不好在这种重度盐碱地上种冬枣还不是死一条?   其实在枣林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李沁洲早已熟悉了枣树的习性之所以敢专挑盐碱地种冬枣是因为在他心里

藏着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冬枣种植户 李沁洲:我有两块地一块是耕地一块是盐碱地在产枣以后发现盐碱地种出来的枣要比耕地种出来的好吃盐碱地的枣吃起来要脆要甜。   解说:正是李沁洲有了“盐碱地种出好冬枣”的秘密他才敢在盐碱地上种万亩枣园而且盐碱地的承包费非常每亩每年只要两钱而正常的土地至少得600成本差了300倍。   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冬枣种植户 李沁洲:种的枣好吃承包费还。   解说:孬地种出好冬枣这真是让人难以理解按理说好地才能长出好作物可冬枣怎么偏偏是盐碱地里长出的好呢?   吴国林来到盐碱地一看就明白了李沁洲的发现正好跟自己的研究结论相吻合盐碱地确实是种冬枣的好地方。   采访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教授 吴国林:盐碱地含有丰富的钾素结出来得枣口感就好。   解说:因为盐碱地里里种出的冬枣口感好所以卖价也比正常耕地里的高不少。   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冬枣种植户 李沁洲:种上冬枣一亩地收入一万块钱左右比耕地的多卖四千块。   解说:一亩盐碱地一年承包费只要两钱而种上了冬枣收益就有一万多钱这就是李沁洲从盐碱地里挖掘出的商机。   之后李沁洲把这个商业秘密无偿地汇报给了当地的主管部门冬枣也成了当地的主要致富项目。   采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党委书记 王志峰:盐湖区有个132平方公里的大盐池周围都是盐碱地长期以来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法按照盐湖区的整体规划要把盐碱地全部发展成这样的大枣解决这一地区人民的吃喝问题。   主持人:如果说“喷羊奶防治裂果”是被逼出来的而“盐碱地里挖商机”则是自己在生产中摸索出来的接下来李沁洲要主动出击把他满脑子关于冬枣的奇思妙想都转化成提高冬枣身价的生产力于是就有了第三个奇招让“甜冬枣长出酸味道”。

篇七 梅花种植科技苑
[科技苑]节本增效种养新招(2)创新手段种蘑菇(2010.3.11)

[科技苑]节本增效种养新招(2):创新手段种蘑菇(2010.3.11)

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的农户从60年代就开始种植蘑菇,悠久的栽培历史让菇农积累了不少的种植经验,模式尤其是近几年姚庄镇种蘑菇更是发生了大变化,可让人不解的是,当地的种植规模是越来越大,可蘑菇棚里长蘑菇的栽培床却是越种越小。

(采访)曹引根:本来这个床架就是还要宽一米五零的,现在和这个比起来就是差距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常见的就是一米二零左右。

曹引根和当地菇农种的都是双孢菇,这些长蘑菇的栽培床,宽度由一米五减到了一米二,面积小了,这长蘑菇的地儿自然比过去少了,那蘑菇产量还能有保证吗?

(采访)曹引根:传统那个模式的菇长得比这个还要稀一点。

(采访)顾小弟:原来的,我们的模式是面积大,就是不能高产。

过去不少菇农之所以建一张大面积的栽培床,就是为了要产量,可偏偏事与愿违。

(采访)顾小弟:我们原来的就一米五左右的就是菇出在两边,两边相当多,中间比较稀、比较少。

曹引根也发现,这蘑菇都爱集中在床边上长,床中间的蘑菇出的很少,有很多菇还没来得及出就已经死掉了。 (采访)曹引根:菌丝它死掉以后,这个菌丝黄的,刚刚死掉这个它是和一样的萎缩了,就是它慢慢的慢慢的变萎缩了,没有了。

出菇的好坏关键是看有没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温湿度条件适合,菌丝体成熟后就会发育成子实体,也就是这些长出来的蘑菇。条件一旦不具备,菌丝长不好或提前死掉,就会造成出菇困难或不出菇的情况,即便出了菇,菇体也会变色发黄,品质下降。

可栽培“床”的大小怎么也和出菇好坏扯上了关系。

(采访)顾小弟:我们这个菇床,太宽了以后通风不足,氧气就是不足的话,中间容易要就是这个料,就是这个菌丝要死掉,死掉就出不出菇来,所以那个产量不高。

蘑菇和人一样,生长的时候需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尤其是菌丝生长的阶段,更离不开充足的氧气。可过大的栽培床,导致中间密集的菌丝很难吸入充足的氧气,所以栽培床中部的菌丝和蘑菇不是长不好就是会死掉。 三年前,曹引根和当地菇农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大棚里的栽培床进行了改进。

(采访)顾小弟:那么现在我们这个窄了,就是通风比较足,在中间等边上的菇都是一样的,死菇也少所以产量都拿出来。

曹引根和当地菇农在把床变窄的同时,曾经固定床架的铁丝也有了替代品。

(采访)曹引根:现在我们用了尼龙绳以后牢固的固定性一样的,那么减低了我们农户的成本,就比方我自己搞的,成本要降低3/1主要就是。

因为床的面积小了,八层的床架和以往比负重小了不少,所以只要用尼龙绳就能固定的很结实。通过改造床架不光省了菇农的成本,大家采起蘑菇来也比以前要省事多了。

(采访)菇农:中间一块,我们爬上去那么在这里,这样子头这样子伸进去的,要伸到里边去了,不伸到里边够不着的,是这样的。

现在床窄了,菇农不管在下层还是在上层,很轻松就能采到中间的蘑菇。既省事又省钱,蘑菇产量比也以前翻了一番。

(采访)曹引根:现在我们这个面积改少了,这个产量已经上去了,那么一般的话,我们那个棚子,一茬菇估计6000斤左右,这个棚改进以后,产量比本来这个要起码增加一倍,一倍左右。

(主持人)几年下来,曹引根和当地菇农发现,栽培床的面积小了,反而却增产不少。少投入还能高产出,尝到甜头的曹引根和当地不少菇农,在设施上不光改进了棚里的栽培床,连菇棚也进行了改进。

曹引根他们的蘑菇棚都是用稻草搭建的,棚子里面覆盖着一层塑料膜,这样的蘑菇棚,秋季和春夏出菇都没有问题,到了冬季就不行了。

(采访)曹引根:到冬天,现在温度在零上5度、6度根本不会出蘑菇了。

双孢菇属于中、低温型的菌类,一般在13~16℃才会出菇,可浙江嘉善县的姚庄镇虽然地处南方,到了冬春季,冷的时候也在零度左右,这样的低温根本就长不了蘑菇。为了延长生长季,让冬春季也能出蘑菇,曹引根他们很容易就想到给蘑菇棚加温的方法。

(采访)曹引根:我们本来到冬天的时候,就是用蒸汽现加温,就是一种加温利用蒸汽加温。

【梅花种植科技苑】

烧锅炉,架管道,菇棚的温度是上去了,可曹引根一算,这开销上去的更快。

(采访)曹引根:这个就是一个成本高,为什么呢?这个锅炉要烧煤的嘛,煤价格大了,这个锅炉烧起码三百斤煤,这个蒸汽要烧出来。

既想冬春季能出菇,还要考虑成本提高温度,当地的技术人员尝试着在棚外又加盖了一层塑料膜。 (采访)顾小弟:我们以前这个棚都是一层膜,到了冬天的时候是双膜覆盖。

草棚里盖一层塑料膜,草棚外再盖一层塑料膜,就形成了双膜,稻草棚子像夹心饼干一样被两层膜紧紧包裹了起来。可他们发现,这么严实的棚子,温度还是升不上去。

(采访)顾小弟:就是这个原来我们把这个菇棚全部包起来了,包起来以后保温起到了一点作用,就是几天以后,后来又温度又低了,没有办法里边温度就升不高,那么后来这个办法不妥。

两层膜紧包着的稻草棚,的确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可唯独不能提升温度,当地技术人员联想到,冬天大棚里之所以能长出瓜果蔬菜,就是因为搭建的大棚利用了太阳能,很快,他们对覆盖的塑料膜进行了调整。

(采访)顾小弟:南边一定要拿出一个空间,北边的不用北边没有太阳的,南边的都要有空间,拿出来以后太阳一晒以后,里面的温度相当高了。

因为南边向阳,当地菇农把朝南的塑料膜用毛竹撑了起来,让塑料膜形成一个斜面,增大了采光的面积,这样太阳晒过来,菇棚南边的空间存上的可就是热空气了,不过要想让整个菇棚热起来,只打开菇房的门窗可不够。 (采访)顾小弟:就是空气热了,热了以后我们后面就是用一个换气扇,换气扇没有的话也不行。

在晴天的中午,只要打开两个小时左右的换气扇,就能把菇棚前晒过的热气抽进棚里,这太阳能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姚庄镇的菇农不用花什么钱就能把菇棚的温度给提上去。

(采访)顾小弟:现在我们从十一月到下一年的五月份,我们就没有断过蘑菇,就是冬天也能出菇的。【梅花种植科技苑】

(主持人)通过对栽培设施的小小改进,拉长了双孢菇的上市期,让双孢菇的产量翻了一番,而且还节省了不少的成本。种蘑菇还有一项比较大的花费就是培养料,怎么让培养料也能省出点儿效益来呢,姚庄镇的菇农们又在这上做起了文章。

姚庄镇种植有大面积的水稻,稻草成了曹引根种植蘑菇的宝,以稻草和菜饼为主的培养料,不仅能发酵充分,而且营养高,很适合蘑菇的生长,可让曹引根等不少菇农犯嘀咕的是,这几年菜饼的价格是越来越高了。

(采访)曹引根:这个菜饼子就是价格大就是我们那边可以卖到一块钱一斤,那你如果放一千斤的话,一个平方尺放一千斤、五百斤的话,那这个价格很昂贵的,就是价格太大这样子的。

通过专家曹引根了解到,其实双孢蘑菇是腐生真菌,它喜欢腐熟的粪草培养料。说到粪,在姚庄镇就有不少养牛场,这里每天都会产出大量的牛粪。菜饼是肥,牛粪也是肥,这又臭又脏的牛粪成了曹引根种蘑菇的“香饽饽”。

(采访)曹引根:那么现在我们就是把这个牛粪利用起来,现在我们用这个便宜,一个棚搞来一车就可以了。 曹引根和当地菇农用牛粪取代了菜饼,按1000平方尺计算,蘑菇的培养料里有稻草2250千克,牛粪1250千克,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牛粪的肥力也不比菜饼差。【梅花种植科技苑】

(采访)顾小弟:我们就是说肥力比较足的,就是在蘑菇上放上去以后。就是这个蘑菇长得很壮的。 现在用牛粪替代了菜饼作陪养料,又给菇农可省下了不少的钱。接下来能省钱的地方还有呢。

让菌丝体变成蘑菇,就必须在培养料上进行覆土,因为双孢菇的子实体是在覆土层中扭结长大的,所以如果不覆土就不会出菇。其实,草炭土是最好的覆土材料,它持水量高,通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就是价格太贵。 (采访)顾小弟:成本比较高的,每一平方尺要一块多钱,一平方尺就要一块多钱。

那么如果放弃高价的草炭土,还有什么材料能给蘑菇覆土呢?

浙江省的姚庄镇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到整个面积的15%左右,因为河道多,清理淤泥也成了当地的一项大工程。

(采访)陈镇长:那么河道里面我们每隔三差五我们会要去清淤,不清淤的话影响到我们防洪、河床抬高所以这个水位也要抬高,那么我们河床要给它清淤,清淤呢会花很多的钱。

正是这些开销大又没有用的河泥引起了当地技术人员的注意,河沟里有不少水生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逐渐腐烂分解,使得河泥成了一种“泥肥”。据测算,河泥里平均有机质5.09%,除了有机质还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等成分

(采访)顾小弟:肥力足就是这个菇长的比较壮的,就是我们

刚才这蘑菇厚度比较厚,就是要肥力来。

曾经要花钱才能清除的河泥,现在反倒成了菇农们必不可少的覆土材料。

(采访)曹引根:挖河泥我们现在这个废物利用,最便宜的,这个泥拿起来就好用了,还有一个清理河道,还是一种清理卫生了。

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就进行覆土了,可曹引根挖上来的河泥并没有直接往料层上盖。 (采访)曹引根:要现在还要放这个砻糠,砻糠就是我们那边就是稻谷的谷皮,就是我们吃饭的,米饭的谷皮,一般他们都知道的,就这样子一种。现在把它搅一下,让它均匀一点撒在上面,把这个砻糠放上去以后就好使用了。

因为河泥粘性强,透气性就会差些,为了让蘑菇在覆土层里更好的呼吸和生长,就需要往河泥里掺一些砻糠,这样河泥就能产生大量的孔隙,增强了它的透气性。

曹引根把加上砻糠的河泥盖在了料层上,手里的小工具可帮了他大忙。

(采访)曹引根:这个叫耙子,就是自己发明的一种工具,能够把河泥松开来。

过去,像曹引根一样,很多菇农都是用手直接覆土,一个棚里二三十张栽培床,手指头难受不说,工作效率也很低。

(采访)曹引根:如果你用手把它搂的话,一天肯定干不好,就是起码要两天左右。

为了更容易的覆土,让活干得更快些,当地菇农制作了这种像梳子一样的覆土工具。

(采访)曹引根:现在用这个耙子耙的话,我这个一个棚子,两个人可以一天能够干好的,因为这个很快,快的不得了,面积大,我们手只有四个„„肯定这样子快。

有小耙子帮忙,是又省工又省时,这覆土的活曹引根是干得更麻利了,覆土后大约20天左右就出菇了,可给菇农服务的技术人员却发现,这长出来的蘑菇却变了形。

(采访)顾小弟:瘦,就消瘦,这个菇就小,架子很长这个菇就不行的、质量不行的。

本应该大头架子小的双孢菇,竟然瘦了不少,经验丰富的顾小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采访)顾小弟:如果说砻糠太多了,泥性太少了这个菇比较瘦。

原来,一些菇农担心河泥透气性差,加上了过多的砻糠,河泥的量少了,营养也跟不上了,蘑菇自然就会变瘦,所以河泥和砻糠的比例是个关键。

(采访)顾小弟:比例一般说一百斤河泥,就是用15斤砻糠给它拌起来就可以了。

曹引根和当地菇农杜绝了覆土材料“比例失调”的问题,这长出来的双孢菇不仅坚实,而且圆正,品质更好了。

蘑菇是长得越来越好,可让人头疼的事儿也接踵而至。

(采访)曹引根:一个大棚我们算起来就是要十车,拖拉机十车,一车拖拉机是估计在三吨左右,就是三十吨这一个棚子,等于这个一个棚子三十吨它的废料怎么办就是送人家都不要。

(采访)菇农:这个废料都是倒到路边,地里去了倒掉了是吧。

让菇农头疼的就是菇床上的培养料,采收三茬菇以后这些料就成了没用的废料。大量的蘑菇废料长期堆积在路边,不仅会滋生有害病菌,更重要的是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不过,现在在姚庄镇这些废料都派上了用场。

(采访)

芦笋基地负责人:像这种都是蘑菇废料,这种都是。

记者:这是你几月份施的?

芦笋基地负责人:这是我在六月底,六月底施进去的,六月底施进去,用那个耕机把它耕耘了,耕耘了那么现在我反正耕耘了之后,统一再安上一批,安上一批保温松土都有好处的,对芦笋都有好处。

原来,当地技术人员对蘑菇废料进行了成分检测,里面有机质达31.24%,还含有有机磷、速效钾、全氮等营养物质,算是比较好的有机肥。当地的芦笋基地率先用上了这些废料。

现在,芦笋基地成了蘑菇废料最大的消费者,菇农除了赚足了蘑菇钱,还多了一份意外收获。

(采访)菇农:这个废料以前是没人家要的,现在这个废料也可以挣钱了,一个棚子挣两百到两百五块一个棚子这样一个棚子,那我们这个四十三个棚子要一万多钱了是吧,这个是另外的收入是吧。

利用稻草牛粪充当蘑菇的培养料,河泥成了蘑菇的覆土材料,蘑菇的废料又成了有机肥施给芦笋,这样的链条经济让嘉善县的姚庄镇得到了不仅仅是更高的经济效益。

(采访)县长:那么通过这样一条链条,通过这样一个资源的不断的循环的利用,排道河道里面也好,留在土壤里面也好,有些有害的因子在循环的过程当中,把它去掉了。那么这样的话,就是生态效益好了。

循环经济上的发展,菇棚设施上的改进,姚庄镇的菇农投入低了,效益却更高了。现在浙江省嘉善县蘑菇种植面积有1936万平方尺,总产量达1.5万吨,成为浙北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

(主持人)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的菇农利用本地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就地取材,在省工省成本的情况下,得到了更高的效益。节本增效不仅让菇农有所收获,也带动了循环经济链条上的其它环节,给当地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3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