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乐学园】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一
《识得庐山真面目》
识得庐山真面目
——扫除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障碍
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语文组 盖 妮 娜
识得庐山真面目
——扫除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障碍
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作文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要求学生有辩证思维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作文占六十分,发挥失误,就会影响全局,所以很多人都称作文是高考的第七科。
从零六年开始,“新材料作文”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何谓“新材料”,叙事相对完整,全文没有明确的主旨和倾向性的观点,内容有较大的阐释空间,虽然写作空间是大了,但审题难度也加大了。
就考场作文来说,审题可以说是作文的“根”,没有准确的审题,就不会有正确的立意;没有正确的立意,就不会有明白晓畅的行文。可以说,“根”之不存,文将附焉?
今天重点针对同学们遇到的审题障碍进行分别解析,一一扫除。 二.对常见的审题障碍进行实例解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个审题立意的障碍: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
提到作文,很多同学都有畏难情绪。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太难了还是我们不够用心呢?
先从最简单的材料入手,看看是否可以总结出一点审题经验。 【图例如下】:(三个和尚)
【分析提问】
①这则故事的主要对象是谁? 三个和尚
②他们的行为结果是什么? 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③说说这是为什么?(原因)
一个和尚没有依赖,凡事都要靠自己;两个和尚,谁也不想吃亏,为了公平起见,一起上,且在扁担中间划了一道分界线。三个和尚互相推诿,找不到合理的方式,干脆都撂挑子。 ④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不团结办不成事,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走向成功。
团队要有合理制度,否则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梳理思路】(看看我们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1. 明确主要对象:三个和尚
2. 抓关键信息:一个挑,两个抬,三个宁愿渴着也不去弄水。 3. 看结果:没水喝。
4. 找原因:自私自利,不团结,没有合理制度。
5. 定立意:团队要有合理制度;要齐心协力才能走向成功。 基本步骤(如图所示)
由易到难,掌握了这个方法,看看能否举一反三。
(碰到内容复杂的材料,不要害怕,我们把它的层次捋清,循着各自的结果去找原因,就能分别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2006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乌鸦的行为:
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
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 孩子的行为:
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
(4)“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这只是乌鸦被抓住的表面原因,透过这个现象,我们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他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牧羊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句话说明了他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 否定。
原因是什么?(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他是什么态度? 肯定。
你觉得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乌鸦有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6)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讨论,自由发言)
①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或从实际出发); ②摆正自己的位置; ③要有自知之明;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二
《待识庐山真面目》
待识庐山真面目
作者:李勤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25期
摘要:“学”和“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事件。但是,因“师教生学”、“重教轻学”的惯习影响,很少有教师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以及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关系等作系统深入思考。事实上,唯有对“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什么更有价值”、“怎样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等问题作深刻思辨和清醒认识,学校教育才能实现“重教”向“重学”转型、“为学而教”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学与教;主动学习;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9-0035-05
“教”和“学”,向来是学校教育教学最直接、最核心的概念,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耳熟能详、几乎天天直面、亲历其间的事件。但是,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教学实践的教师,大多习惯了“师教生学”、“师授生受”的教学程式,极少会去自觉追问:究竟何谓教?何谓学?学与教有着怎样的关联?学与教究竟孰主孰从、孰先孰后?学什么更有价值?如何学才能更好?……
在“十二五”省重点自筹课题“儿童主动建构学习生活的实践研究”推进之际,为更好地践行“为学而教”的课题理念,我阅读了《学习的革命》、《21世纪学习的革命》、《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学习的艺术》、《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等著作,以及《罗杰斯学习心理学》、《依据教育心理规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诸多文献,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关系等作出重新审视和梳理,现作分享如下:
一、 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
“重教”,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一直被视作天经地义的事。《牛津英语辞典》就这样定义,“教育,即滋养或养育的过程”。百余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强调“施教”、而非“重学”已然成为习惯。我们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教了,便是学生学了;教师教得多,便是学生学得多;教师教得认真,便是学生学得也认真。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也深深知道——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水跟前,却无法让它饮水。你可以将一个人带到教材跟前,但不能逼他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上最好的教师说到底也要受学生支配。
那么,究竟何谓教育?教育的本义和目的是什么?其实自古至今不乏追问和思考者——从教育的英语单词(education)的词源“educere”来看,其意为“领出来”、“带出来”、“诱出来”、“唤起”,可见古希腊哲学家所关注的教育的本义,乃是“一个唤起每个人全部内在潜能的终身过程”[1]。苏格兰女作家缪丽尔·斯帕克也有类似的表述:“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
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2]爱尔兰作家、诗人奥斯卡·王尔德则说过:“教育是一种令人钦佩的事情,然而需要时刻铭记在心的是: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3]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更是一贯强调教育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我不相信有人能把知识教给另外的人。我怀疑教育到底有多大用?我只知道只有一个人想学,他才会去学。老师能做的大概只是让学生学起来方便点:把食物放在学生面前,告诉他们这有多么鲜美,之后让他们自己去吃。”[4]美国思想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也有明确的表述:“人是内生的,教育是其外在的表现。跟我们内心发现的自然相比,我们从别处得来的帮助是机械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从前者学到的东西令人愉悦,而且效果长存。”[5]……
再看印度文化关于“教与学”的论述——“人在学习时,不是因为他被人施教,而是因为他自己在学习……印度宪法中使用14种语言,但没有一种语言中有„教‟这个字,而是有„学‟这个字。”“教师一旦拥有自我中心主义观念、认为自己能施教这种傲慢,就将永远不会理解教育的实质。”[6]
那么,中国文化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呢?——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潘光旦曾对儒家两部最重要的教育经典《论语》和《学记》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全部《论语》中至少有56个“学”字,而“好学”两字联用,则多至16处;《学记》全篇“教”字只有18个,而“学”字多至48个。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一再强调“为学而教”、“教学做合一”。“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将它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7]“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需怎样教。”[8]
看来,这种对“学”的关注和重视,是古今中外所有以“人是目的”为旨归的教育追求的共同特征。当下,我们由“重教”转向“重学”的教学改革,无疑是切近教育之根本的——学习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促进学习、改善学习、提升学习的品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何谓学习?似乎问得多余。然而,应该是人人能知、能懂的诸多关于学习的常识,却并不见得被我们重视并践行。追问并澄清什么是真正的学习,能让我们教的行为,更多依据和遵循学习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学更富成效。
观点一:学习并非纯智力活动,而是需要积极的情感去助推。
罗杰斯将只涉及心智的学习称“颈部以上”的学习,而且指出,仅仅把学习看作一种前后有序的认知活动、一种左半脑的以逻辑、线性方式发挥功用,而将人的右半脑——人的直觉、情
感、经验、意义、审美等潜能排除在外,忽视人的整体性,正是传统学校教育不能够成功的原因。
在现当代的众多论著中,关于情绪、情感、态度等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其实也经常可见:《学习的革命》一书,将“一种情绪性的东西”称为学习的“门卫”,称“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9]鲍比·迪波特在《定量学习》一书中称,“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10]沃尔特·皮特金《学习的艺术》中也说,思维就像机动车,要接受感情的燃料,推动学习者在文明大道上前进。并且提出:“没有哪种单一的情绪足以促进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这种阶段由好几种情绪一起促进。将以下三种情绪融合起来效果最好:其一,对学科及其价值相当强烈的激情;其二,坚信自己能完全领会所学内容;其三,不仅开明地顺从老师和课本作者,而且还顺从书中提出的主张(这里的“顺从”并非指“言听计从”,而是指一种思想开明的态度,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学习)。”[11]
观点二: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
学习愿望是一切技能和知识的开始。求知的愿望必须源于学习者的内心。
诚如《学习与教学策略》一书中表达的主旨那样: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牢牢地绑在凳子上,再往他们的脑袋里塞满那些没有用处的、得不到结果的、愚蠢的、很快就会忘记的东西。真正的学习就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真正在学的学生是从真实生活中有所发现,然后把这些发现变成自己的财富。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在《教师专业发展》等讲座中所言:教师引起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只会听课而不会主动学习的孩子将成为胆小怕事的精神侏儒。教学的最低标准是能说会道,最高境界则是推动学生自治、自学、主动学习。 观点三: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学习类型本身并无高下之分。
《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护照》一书,在谈及如何发现自己的学习类型并使用多方面的智力章节时,以爱因斯坦、丘吉尔、爱迪生、毕加索、莎士比亚、乔·路易斯(运动员)等为例,强调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学习类型,也都有自己的长处。”[12]“它就像一个签名那样有个性。”[13]“学习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14],“然而我们的许多学校却好像把每个人当作完全相同的人来对待,更糟糕的是:大多数学校的评估系统只能奖励很有限的一部分学生”[15]。“如果本书的作者必须选择一个能够改革世界上的,尤其是中学制度的措施的话,那么它将是: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类型和才能的综合状况——适应它;同时鼓励所有潜能的多方面发展。”[16]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倾向的学习类型、工作方式和气质性格。你或许倾向于视觉学习、听觉学习,我或许倾向于触觉学习、动觉学习,他或许倾向于读书学习、群体相互学
习,有些人或许适合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误认为缺乏光彩。”[17]
沃尔特·皮特金在《学习的艺术》中也有类似的印证:普通人通常能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然而有些人却是特例,他们的神经系统特别适应某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但其他方式却极为匮乏。这四种人分别是:用眼学习者;用耳学习者;用喉舌学习者;通过操作实践学习者。这些人只要找到适合发挥其特殊才能的领域,同样能取得相当惊人的成功——如达尔文对语言学习极不擅长,但却并不妨碍他成为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再如,植物分类学奠基人林内乌斯、伟大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镭的发现者皮埃尔·居里等,上学时都曾因其学习类型不被学校的评估系统认可,而被认为智力一般或低下。可事实上,尊重他们各自的学习类型,充分发挥其潜能特长,他们完全能在特定领域成就斐然!
观点四:学习不会永远保持平均加速度。
在人的学习过程中,通常一开始都进步较快。接着,便要经历进展缓慢或者毫无进展的阶段。起码表面看来,甚至连似乎完全掌握的知识也会忘掉一些。这种速度延缓现象是正常的,一段时间的继续学习后,又会取得快速进展。因而,当我们在学习中遭遇到进步不大的“高原现象”时,不必垂头丧气,而应懂得“放下”的艺术。
三、学习什么更有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即时通讯时代。世界已经发展了一种惊人的能力,它能储存信息并能马上以各种不同形式把它展现给几乎是任何一个人。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学习什么更有价值?
《21世纪学习的革命》将学习的内容分为五个级别:数据、信息、知识、理解和智慧。并以一则箴言揭示这五者的不同价值:一盎司的信息相当于一磅的数据;一盎司的知识相当于一磅的信息;一盎司的理解相当于一磅的知识;一盎司的智慧相当于一磅的理解。多么形象的比较!价值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但是,我们的现状却是,在激励智慧的开发方面所做的努力极少。“当前教育的核心是信息——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被认为是知识的最精华部分,而知识本身受到高度尊重。理解偶尔会被考虑一下,而智慧却根本无人顾及。这是一种重大的失败。”[18]
可见,止于知识的学习肯定是不够的。然而,“智慧”又是什么?智慧可教吗?我在《为学生智慧的生长而教》一文中谈过这样的观点:“智慧≠知识。智慧需要知识,知识可以生成智慧,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能自然生成智慧。即使是很博学的人,也不一定是很智慧的
人。”[19]“智慧≠智力。智慧包含智力、技能、能力等因素,但智力能力却不是智慧的全部。智慧是关涉智力、能力、人格、精神等整体生命的一种存在。”[20]“智慧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教会的,而是个体内在生长的。知识可以传授和记忆,可以教给和转让,而智慧则不能。智慧必须
是个体凭借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等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顿悟、去生成的。”[21]
如果说,上述对智慧的表达尚显抽象,那么,以下观点表述就更为清晰、具体:
优秀科学家卡尔·皮尔森在他的《科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说:“我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至少有90%现在都不记得了,但老师在希腊语法中传授给我的学习方法,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在校教育中真正让我终身受益的最有价值的部分。”[22]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学习的革命》一书也提出:学校应该教什么?——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即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要让“学习如何去学”成为每门课程的核心[23]。
其实这些观点并不矛盾,学习怎样去学和怎样思考,本身便是学智慧的具体体现。相比较于知识的获得,学习方法的获得、思维方式的形成等这些内隐的智慧更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怎样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
观点一:让学。
海格德尔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他得学会让他们学”。海德格尔的“让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一个是让实践。[24]
“让热爱”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实践”则是要让学生亲历充分的学习实践。“让实践”做好了,反过来又会促进“让热爱”。
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
一是要充分顺应和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凡事总想问个为什么。随着知识的增长,其实他们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也会更多。教师应珍视和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并积极诱导,使之转化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其二,要改变“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代之以让学生亲历形式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进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激活思维,迎接挑战,理解感悟和探索表达。
其三,教师还要善于给学生指点学习实践的门径和方法,即“授之以渔”,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中走向新的成功。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三
《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四
《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
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
作者:郑发健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10期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有一篇文章叫《甜甜的泥土》,是台湾作家黄飞写的。
翻开教学参考书,根据文章内容,编者是这样解读文章内容与主旨的: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因为教参在解说这篇文章时,说此篇立意如何新颖,选材如何独到,结构如伺严谨,情节如伺曲折,语言如何细腻,结尾如何惊奇,主题如何感人,以至于在全国各地的公开教学中,有些语文老师就经常选取此文进行公开教学,我也有幸多次参加并听了多节《甜甜的泥土》的示范课。
可我听下来始终觉得怪怪的,老师条分缕析文章内容,但最终不能对文章主旨自圆其说。为什么呢?
我认为要想读透一篇小说,应该具备四个基本阅读要素:一查,二读,三品,四悟。 一查,即查基本字词,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尽可能查找到作者写作的相关背景。唐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文章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写文章都有其目的,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例如曹雪芹在写《红楼梦》巨著时,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又例如蒲松龄在写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时,是由于当时的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人情的淡漠,作者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地批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因此阅读此类文章,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甜甜的泥土》作者的写作背景,据相关的资料考证,此篇小小说,是台湾作家黄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当时台湾虽然经济发达了,但人情随之淡薄了,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也多起来了,其中家庭的离婚率届高不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作者想通过此文以唤醒为人父为人母的良知与责任(但也并不是有些人理解为是在嘲弄所有的后妈)。如果我们读者了解到了这个写作背景,这对于帮助我们解读主旨作用是相当大的,而不会仅仅停留在“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被动愿望上,更不应该主观臆断说“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二读,即通过细读文本,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读懂文意,这样才能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确实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我们现在就《甜甜的泥土》的相关思路(根据情节)作如下思考:
1 母亲送糖时,母亲为什么不能见到亲生儿子?
2 小亮分糖时,为什么“老师悄悄背过了身去”?
3 小亮回家前,为什么他“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 4 小亮回家前,为什么脑海里会浮现出“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的情景?
5 小亮回家前,为什么他“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而不敢把糖堂而皇之带回家?
6 小亮为什么会“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7 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亮“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这一情节?
8 当“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时,小亮为什么会“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汩来”呢? 9 当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为什么“又笑了”?而且觉得“那泥土会甜丝丝的”?
从上面设置的九个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要表达这么一个主旨:作者想通过家庭的离异,给“王小亮们”带来的的痛苦遭遇,呼吁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思考并做好以下工作: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作为亲生父母,应该对自己的子女担当起一份责任,应该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而我们的阅读者决不能草率理解为:人间至爱无处不在!假如这样归纳主旨,就显得离谱了。
如果主旨定位准确,我们在教学中,也就不会在开头设置这样的场景:请听《人生第一次》或看相关的“母爱”图片(注:主要的目的是,创设“母亲把我们带来人间,是母亲给了我们无尽的关怀与温暖,是母亲含辛茹苦哺育我们成长的情景;导出 “母爱恩重如山”之意)。这样的误导,真的还不如不导!
如果主旨定位得当,我们在教学中,也就不会分析出最后一句“那泥土,甜丝丝的。”是诗化的语言,从而这样去赏析:那甜甜的泥土包含了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那甜甜的泥土包含了学校、老师、同学以及传达室的老大爷对小亮的爱心;那甜甜的泥土是我们这个充满爱心社会的象征……而我们应该通过写作背景及相关材料,这样去解读:面上虽是诗的语言,但它是以美写哀,更具悲情色彩!以此呼唤天下每一个亲生父母,都要担当起爱的责任!从而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
三品,就是品析在选材、结构、语言等表现手法上的作用。因为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能增加故事的生动性、人物性格的鲜明性、主题的深刻性。
我们先从选材上看,如果我们在阅读中思考这些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亲生
母亲送糖和“后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为什么两个妈妈对王小亮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王小亮埋糖前后的心态为什么不同?……
我们探究一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强调了生母的爱和后母的凶恶,进而突出了小说的主旨:原来家庭的和睦是多么重要!而绝对不会生发出“人间处处有爱”这一不着边际如同捕风捉影的主题来。
我们还可以从人物描写角度去品析。例如: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去”?我们可以这样去探究:老师悄悄背过了身去,抓住了动作描写,极其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看到小亮因为没有母爱而难过的心理,表达了老师对小亮的同情与无奈,这样写更能表现出主题:缺少母爱的孩子可怜的,希望我们的家庭能和和美美。
四悟,就是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何感想。这可以从作品的内容主旨去感悟,也可以从写作特色去感悟,也可以从人文关怀去感悟,我以为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性,它更多的是应该具有人文性。具有人文性的关怀,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人文关怀是我们语文的最大优势,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鉴于此,学了《甜甜的泥土》,对于我们每一个学生(当然包括为人父为人母者)而言,他们肯定会产生联想:假如现实的家庭和和睦睦,他们会倍加珍惜拥有家庭的幸福,他们的幸福指数会更高;假如现实的家庭处于即将离异的边缘,他们会思考如何回去与他们的父母沟通,以维系家庭的完整;假如他们的家庭已经离散,那么这篇文章也会唤起身边有爱心的同学,去关爱离异家庭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还有老师同学的爱在!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篇寓言故事叫《郑人买履》,郑人因为没带尺码,从而错失了买鞋的机会,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下,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我们有些老师与此有些同类:宁可相信教参,也不相信自己的阅读力和判断力,从而导致了歪曲作者的本意。
虽然我们也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一定要依托文本,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断章取义,捕风捉影。
综上所述,在小说阅读中,如果我们心中具备“一查、二读、三品、四悟”四个基本阅读要素,我们就能识得庐山真面目:把握主旨也就十拿九稳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五
《我的庐山真面目--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
【教学理念】
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许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而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因此,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即要让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一般来说,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这样方面:一是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三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四是借助活动成果来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想比较准确地认识自我,最好能结合多方面的途径来全面了解。“我是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利用自我填充“我是„„”的自我检查方法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观察与评价,帮助学生完善和增进自我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掌握认识自己的主要方法。
2、态度与情感目标:培养敢于自我分析的勇气,并能以真诚的态度接纳同学的看法与评价。
3、能力或问题解决目标:学会利用自我测查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我。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如何认识自我?
2、难点: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
【教学方法】1、讲述与讨论
2、填句型
3、反馈策略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ppt课件,留言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师: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这是一个有关西方的故事,据说在西方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他说众神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同时也创造了一把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后来他们决定,不要让人类轻易地得到这把钥匙,于是他们就聚在一起商量讨论,把这把钥匙放在哪里好呢?有的神就说把它放在高山上,有的神说把它藏在太阳的中心,但是他们知道人类是很有智慧的,他们总会有一天会找到一种办法去拿到这把钥匙,最后一位最有智慧的神就说,把它放在人们的心里,因为人们都习惯于在外面去寻找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去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但是恰恰忽略了真正地停下来,去向内去探索,去寻找自己生命中真正的力量。 现在我们来想一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新的学习环境,面对陌生的同学,产生适应不良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去心理咨询室找老师倾诉,帮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很少真正地停下来,去认真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平时的这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是什么样的动机在驱使你,一直以来在自己生命中间,困扰自己的这些模式到底是什么,我们想要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我们怎么去调整这些内在的模式呢?
下面,我们要去开始一个心灵的探索过程。
(二)为什么要认识自我?——3分钟
师:在揭开神秘的“自我”世界,进入“我是谁”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有什么用呢?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关于成功的一条公式?以前我们知道的应该是爱迪生的成功=99%的汗水+1%的天赋。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成功的公式已经被改写。1993
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福特博士等人提出这样的一个全新的公式:成功=自我认识+动机。这个公式说明什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 师:说明一个人的成功要以良好的自我为基础,当一个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时候,那么就能够更好的抓住成功的机会。成功=自我认识+动机这条公式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也有很多人在几次失败之后就认为“天生无才”,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才能判断错误,一直在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痛苦,还要没有成就。这些都是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看不清楚“我是谁”的人。
过度:既然自我认识那么重要,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游戏来探索自我。老师手上的纸是给我们玩游戏用的,等一下发下去,人手一张。
(三)自我探索—我是谁?----15分钟
师:大家都拿到纸了吗?既然大家都拿到纸了,那么我们就事不宜迟,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就是探索自我-----我是谁?这个游戏怎么玩呢?非常简单,同学们,只要拿起手中的笔和纸,动动你们的脑袋,结合自身情况,以“我是„„人”的形式,朝着20个句子这个目标去写,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大家放心写,这些句子是为你们自己写的,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同学们最好多加思考,想一想自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大家清楚明白之后就开始写。时间限定为7分钟。
师:时间差不多了,同学们写完没有?没有写完的也没有关系。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
生:„„
师:谢谢同学的分享(如果没有人愿意的话,就自己和自己分享)。其实,同学们刚刚玩的那个游戏就是塞斯顿人格测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对自己的认识情况。下面我们来对这些句子做一些简单的点评,可参考下面内容1.答案的数量和质量。一共写出了几个答案,答案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为多。如果能写出8~10个答案,则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特别的障碍。如果只能写出7个或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
2.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有两种情况:符合客观情况的,如“我是大女儿”、“我是小学生”等。主观解释的情况,如“我是老实人”、“我胆小”等中性的情况.即谁都不能作出判断的情况。如果主客观评价都有,可以认为取得平衡了。如果倾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不能取得平衡。
3.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哪怕只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如“我是未来的大学生”),也说明自己有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生机。如果没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则可能说明自己对未来考虑不多。
4.回答的内容涉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才智、情绪等)、社会关系状况各有几项?
5.评估一下你对自己的陈述是积极、肯定的还是消极否定的。其中,表示积极和消极的句子各有几句。如果表示积极的句子多于表示消极的句子,说明你的自我接纳状况良好。相反,你的消极陈述的句子将近一半甚至超过一半,这显示你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你的自尊程度较低,这时你需要内省一番,寻找问题的根源。如哪一方面过低评价了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没有改善的可能?
师:上述的点评只是供大家一个参考。所以大家不必太在意。
师总结:有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但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让大家进一步地去分析自己、看清自己,接纳自己。
(四)别人眼中的我----15分钟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通过自己来发现自己,会存在片面性,但也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要想对自己更加了解,还需听听别人的意见,说不定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别人眼中的我。 游戏规则:现在翻到纸的背面,在纸的最上方写下自己的姓名,并写一句对留言者的话,比
如“谢谢你为我真诚留言”,前后桌四个同学为一组,然后把写有自己名字的留言纸给其他三位组员,让他们在你的纸上留言,也就是说每位组员都要给其他三位组员留言:可以写对这个人的认识,包括优点、缺点以及建议,还可以写上了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
大家都希望得到真实、诚恳的评价,那么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大家一起约定:本着真诚、客观、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个活动。明白后请大家开始,限时10分钟。
师:写完后,大家拿回自己的那张纸,看看同学给你们留了什么言?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分享在活动中的感受,或者是看完留言后的感受。
师:大家都看完了吗?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的?
生:„„
师:你觉得同学给你的留言与你自身情况相符合吗?
生:符合。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同学的留言与自身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如果有发现不相符合的话,我们就需要对这些留言辩证地看待,结合自身情况,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行为让留言者误解了。
师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借用别人的眼睛,我们会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
(五)老师总结----4分钟
从古至今,认识自我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 “认识自我”又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而且是一生都应该做。认识自我虽然不容易但是很重要,也是我们必须去做的。
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对自己有全面地认识,不是说上了这一节课就完事了,它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希望每一位同学通过这一节课,在这一条路上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进一步认清“我是谁”,既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并因此而感到自豪而自信;也了解自己跌缺点何在,并且不要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否定自己,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美好。
贝内特说:你不是宇宙的主宰,你是自己的主宰。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自己的主宰,但是请记住:真正地主宰自己要从认识自己开始。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知道如何做自己的主宰。
最后播放歌曲《相信自己》。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六
《识得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七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4》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四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zhì huì róng qià ɡuī lǜ mǐn jié
( ) ( ) ( ) ( )
二、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线。(3分)
1. 枝(拆 折)花落 (心 欣)喜若狂 屏息(凝 疑)神
2.血(xuè xuě )脉 给(ɡěi jǐ)予 空旷(kuànɡ ɡuǎnɡ)
三、根据句子的意思用“爱”字组成不同的词填到括号里。(4分)
1.周总理生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了全国人民的( )。
2.人人都要( )花草树木。
3.我们应该( )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
4.祖母( )地抚摸着孙子的小脸蛋。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并任选一个写一句话。(6分) 无论„„也„„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 )会停止前进, )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
2.( )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你的 )会非常愉快。
造句 :
六、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大雪飘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2.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高兴极了。(改成反问句)
3.昆明湖静得像 ,绿得像 。(补充句子)
4.春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改错)
5.“骄傲”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自以为了不起 B.自豪。
请你用“骄傲”一词写两句话,表示不同的意思。
积 累 运 用
一、成语填空。(3分)
突( )其( ) 调虎( )( ) 枯( )败(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她的全部生命力(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 )。那翠绿的颜色,( )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
三、读读填填。(10分)
1、盛年不再来, 。 2、 ,近水遥山皆有情。 3、不识庐山真面目, 。
4、没有大胆的猜测就 。(牛顿)
5、为 而读书。(周恩来)
阅 读 训 练
(生活(
课内阅读:
秦兵马俑(节选)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12分)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精美—— 庄重—— 凝视—— 2、这段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A.比喻 B.排比 C.比喻和排比 3、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2分) A.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B.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C.秦兵马俑类型众多
4、“走进他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准确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呼吸声
B.形象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仍有生命力。
C.运用想象,生动地表现了秦兵马俑惟妙惟肖的情态,高超的雕刻艺术。 5、仿写句子。(3分) 有的„„有的„„有的„„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
茫茫的太平洋上,“实践号”耕波梨浪,航行在赤道海域,使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了那里的风光。赤道的风光确实是奇特的。那里四季如夏,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气温一般在摄氏三十度左右,昼夜温度差只有两度。
赤道海域降水频繁。有时一边是晴日当空,一边却是 。有时太阳出得好好的,不一会儿,海面上天连水,水连天,黑压压的一片,一场暴雨哗哗倾泻。一道道垂天而下的雨帘,如同瀑布一般,撒落在海面上,看去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
赤道上空的云变幻莫测。举目望天空,有时彩云如孔雀开屏,有时细云如一条条缓缓的小溪。最美的要算色彩艳丽、斑斓绚丽的彩霞了。你看,当火辣辣的太阳落向西边天际的时候,天空中的朵朵白云被染成紫红色衬托在蓝天上,显得分外美丽。不一会儿,太阳接近水天相交处,天边顿时像烧起一片火。通红的云霞,如同万面红旗招展。眺望远方,一片灰、白、蓝、红色交织在一起的云彩,宛若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
遥远神秘的太平洋赤道,给我留下了多么美好的回忆。 17分)
1、给短文加个标题。再把第二段中画 处补充完整,注意字数相当。(4分)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分) 3、按要求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4分)
形容颜色多: 表示看: 4、文中引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可以体会出 (2分)
5、这篇短文主要通过写 和 来突出赤道风光 。全文采用了 的段式结构。(4分)
习作天地 (20分)
二 题 任 选 一 )
1、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你是否曾生活在自己美好的想象中?
写一写自己畅想的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奇异变化。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题目自拟,字数350字左右。
2、美好的寒假即将开始,你就要开始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心愿?最想对谁说?
请你给最想与他(她)交流的人写一封信。注意书信的格式,署名一律用“李小兰”,不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智 力 冲 浪
★古诗新用:
☆朋友离别,设宴相送。这让人想起了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 (2分) ※正在我悲观失望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真是
“ , ”啊!(2分)
◇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通过这句话中引用的诗句可以体会出 (2分) ★评论台:
下面是借助成语所做的广告,请你标出混用的字,并改过来。对此现象,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是什么看法?用几句话写出理由。(4分)
服装广告:百衣百顺 ( ) 蚊香广告:默默无蚊 ( )
我的看法: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八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这包含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九
《识得庐山真面目》
识得庐山真面目
——“认识自我”小组活动计划书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征服高山,也不是探索遥远的星空,而是认识!你觉得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吗?
你也许会说,认识自己有什么难的,对着镜子一照,自己的相貌不就一清二楚了吗?至于身高、体重嘛,一测便知。然而这些只是认识自己的外表,并没有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很不全面的。大家都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吧。盲人由于看不见大象的全貌,仅凭借自己对大象的局部感知就认为大象是自己认为的样子,你是不是觉得那些盲人很可笑?其实,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有时就像摸索的盲人一样,有很大的局限性。
认识自己,不仅是认识自己的外观,更要认识自己的性格全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等。下面这些小小的游戏如同镜子一样,会让你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 画自画像
活动目标:
1、通过“画自画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展示一个“内心的我”。
2、通过交流,让学生读懂你、我、她,促进彼此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活动时间约20分钟。
2、活动场地以室内为宜
3、准备彩色笔、A4大小的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主持人发给每个参与者一张A4大小的白纸,把彩色笔放到场地中央,供需要者自由取用。
2、在8-10分钟内,没人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
3、小组内交流“自画像”的含义,同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
4、主持人发现典型的案例做全体分享。
温馨提示:
1、主持人暗示大家,“自画像”可以使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可以是一色笔完成,也可以是多色笔画成。
2、有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绘画技能差而感到为难,主持人要提醒大家本游戏不是绘画比赛,只要求大家的“自画像”能形象地反映出对自我的认识。
3、主持人可根据“自画像”的大小、位置、色彩和内容,或学生画“自画像”和交流时的神情,寻找典型案例在全班分享。
二、 我要……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否有把握机会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愿望。
2、理解“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学会把握机遇,不留遗憾。 活动准备:
1、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
2、活动场地以室内为宜。
3、事先准备一份精美的礼物。
活动过程:
1、全体学生围坐成一大圈,主持人出示精美礼物,并做适度的描述与诱导。提问:谁想得到这份礼物?
2、想得到礼物的人举手,主持人从举手的人中,产生6名入围者。
3、让6名入围者走到圈中央,面对主持人一排坐好,在6名入围者中自愿产生1名裁判。
4、裁判产生后,主持人把权力交给他,5名入围者分别想裁判陈述自己希望得到礼物的理由,最后由裁判决定礼物归谁所有。
5、礼物送出后,主持人请裁判、礼物获得者和4名入围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温馨提示
1、如果第一轮举手想获得礼物的人很多,主持人要注意考验他们,明确人人都有机会,但不是人人都有结果。对举手者可以试问:你对争取礼物真有勇气?你对获得礼物真有信心?你有信心就往前走一步。加入走前一步的人还是很多,继续考验,直到只剩下6-7人为宜。
2、当裁判听取了5名入围者的陈述后,可以追加提问,如:“你认为这礼物具体是什么东西?”“你得到了礼物准备如何处理?”“假如得不到礼物你的态度会怎样?”等
3、假如出现6名入围者都不愿意做裁判的情况,主持人可以在场外聘请1名裁判。(可以由助手担任)
三、 留舍最爱
活动目标:
1、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通过对留与舍的决定,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
2、在交流分享中,学生之间彼此启发、相互学习,完成价值观的重组。 活动准备:
1、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
2、活动场地以室内为宜。
3、准备水彩笔若干,每人一张A4纸。
活动过程:
1、将全体同学以6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人发一张纸、一支笔。
2、主持人要求大家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下来,在小组内做交流。
3、请每个学生想一想,假如要从五样中划去一样,你首先划去哪一样?划去的理由是什么?就这样依次再划去一样。。。直到最后还剩下一样。
4、小组交流划去的顺序和理由,分享自己作出留与舍决定时的心理感受。 温馨提示:
1、创设一个严肃、安静的氛围,主持人要做好前期的引导,让每个人能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留与舍的决定,避免轻率和随意。
2、每个学生写完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后,安排小组交流,让学生之间有一个相互启发,自我澄清的过程。 ,允许学生修改自己的“生命
中最重要的五样”。
3、全体分享时,主持人一定要关注学生在作出留与舍决定时的心理感受,即是轻松、果断、明确的划去,还是犹豫、痛苦地划去,因为要求最后只留一项,对有些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四、 背后留言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培养学生客观地对待他人评价的积极心态。
2、通过背对背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整合及完善自我。
活动准备:
1、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5分钟左右。
2、活动场地以室内为宜。
3、准备A4白纸每人一张、大头针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主持人首先公布活动规则:“每个人一张A4白纸,在纸的上方写下自己的姓名和对留言者说的一句话,然后相互帮助,用大头针把纸固定到自己的后背上。
2、接下来学生们彼此在后背上写留言。
3、10分钟后,主持人示意大家停下,学生们再次围坐在一起,项目帮忙摘下背后的纸条,看看大家对自己的评价。
4、团体分享“背后的留言“
(1) 人们因为什么欣赏你?因为什么不欣赏你?对别人的反映你认同
吗?
(2) 那些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
(3) 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
人的眼中可能是那么明显。
(4) 这个游戏还给了你哪些其他的感受?
温馨提示:
1、在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要强调对待这次活动的态度:真诚、客观、负责。
2、在留言过程中,学生们不能说话,要用非语言形式进行交流,留言内容是你对这个人的认识,包括优点、缺点以及建议,还可以写上自己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不用留名。
3、在不同的班级,活动气氛可能会有所差别。如果班级内部同学关系融洽,做这个游戏应该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4、在活动中,有一个细节需要主持人及时作出调整。有的班级男女同学关系放得开,在活动中男女生会打破界限,让异性为自己写“留言“,他们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事,不会大惊小怪。但有的班级男女同学关系比较矜持,就会出现男生只找男生写,女生只找女生写,都不好意思让异性写。这时候需要主持人打破这个单调的局面。因为不找异性写”留言“,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世界,失去了一半的建议。
结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诗句让我们感慨自己对自己认识的局限性,希望通过这次的小组活动,对于大家认识自己有更好的帮
助。
庐山真面目造句篇十
《四年级语文(已打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桃源镇四年级语文科期中调研题
(全卷共10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60分)
一、听写词语。(10分)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fèng xì lǒnɡ zhào róu ruò fâi tãnɡ ɡuī lǜ ( ) ( ) ( ) ( ) ( ) Jūn yún zhào yào xuǎn zã suí yǜ ãr ān ( ) ( ) ( ) ( ) 三、辨一辨,再组词。(6分)
待( ) 豪( ) 贪( ) 匀( ) 律( ) 历( ) 侍( ) 蒙( ) 贫( ) 勺( ) 津( ) 厉( ) 四、想一想,补一补。(8分)
龙( )凤( ) 调( )离( ) ( )若( )鸡 如( )如( )屏( )凝( ) 风( )浪( ) ( )声( )沸 群( )无( )五、用“ ”画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花圆里尝年羊益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 ( ) ( ) ( ) 六、用“ ”给带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4分)
步调.急速(tiáo diào) 风号.
浪吼(háo hào) 1
扮演角色(jiǎo juã ) 枝折花落(zhã shã) ..七、按要求做一做。(18分) 1、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分)
(1)今天是第一天开学,他穿戴的都是新衣服。 (2)不一会儿,乌云和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王芳样样都好,就是不能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1) ,天连水尾水连天。 (2)不识庐山真面目 。 (3) 头上戴, 靠短墙。
3、造句。(4分)
休想: 慎重:
4、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他们挖开了堵在泉口的小树杈和烂在水里的树叶。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
改为拟人句:
第二部分:阅读(15分)
蜗牛的荣誉
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
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用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冠军。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洋洋 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晚上,蜗牛怕别人偷去奖杯,它就睡在奖杯里。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
2
来。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 申)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竟 竞)成了蜗牛的负担。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汉字。(2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害怕( ) 困难( ) 重要( )
3、依照画线词语的格式,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2分)
4、你认为蜗牛错在哪三个方面?(6分)
a、 b、 c、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第三部分:作文(25分)
题目: 就是我的爱好
横线上可以填上看书、唱歌、画画、下棋……。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准备。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