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李白的诗歌篇一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第22卷第3期2006年6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GQIUTEACHERSCOLLEGEVol.22 No.3

June. 2006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王 增 文

(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

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

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其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李白;雄奇;飘逸;天真;清新中图分类号:I20612    文献标识码:A    :-)-04  李白上承庄、,、真率自然为主。平时谈,本文谨对李白雄奇飘逸的艺术风格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雄壮豪放

李白的诗歌往往给人一种雄壮豪放的美,这可能与李白好大言有关。李白在《上李邕》一诗中写道:“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种“大言”,实际上就是夸大的话,也就是说大话,常常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

(秋浦歌》)、量词进行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

(望庐山瀑布》)等,这样就容易给人一直下三千尺”《

种豪壮的感觉。这种好“大言”,还常常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的意象的追求。李白的诗,境界往往十分开阔。你看他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将进酒》),可谓气势浩荡,一泻千里;他海不复回”《

(望写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境界也十分壮美。再如庐山五老峰》《庐山谣寄卢

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特别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当然,李白好“大言”,自然也就常用大胆夸张的手法。他写《蜀道难》“:蜀

收稿日期:2006-01-20

作者简介:王增文(1955-),男,河南太康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燕山雪花大如

。”他写饮酒“:百年三万六千日,

(襄阳歌》)。他写大风“一日须倾三百杯”《:一风三日

(横江词〉)。这些极为大胆的夸张,往往能吹倒山”〈

形成磅礴的气势,给人以雄壮豪放的美感。

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明王世贞说“:五言古、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

[1](卷四)

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李白的诗歌确实带有一种雄壮之气。在创作的过程中,诗人的感情往往如喷涌而出的洪流,不可遏止地滔滔奔泻,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例如《蜀道难》感情就特别强烈,写到激情处,甚至当头棒喝蜀道上的行人“: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读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感情也十分强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豪壮的情怀,可以说正是李白诗歌的基调。李白这种豪壮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如《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些诗中,也都流贯着一种雄壮之气。正因为李白的诗常有一种雄壮之气,所以即使他的那些言愁的诗句,也让人感到很豪壮。李白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将进酒》“:君不见

36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五花马,千金李白也好写一些奇异的景物。如《蜀道难》写蜀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我们只要将道,它不仅写了神话传说,想像奇特,把人们带入了李白的愁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神话世界和

(虞美人》)、向东流”《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神奇想像中;

(雨霖铃》)作一下对比,我们就会感而且它把蜀道上的自然景物也写得非常奇异。写山堪冷落清秋节”《

觉到李白的愁,愁得有力,愁得健康,愁得有气派,它势高危,行路艰难,就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是一种豪情万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这就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更典型地表现出了李白诗歌雄壮的特点。援。”上有突兀而立的高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挡住

了太阳的运行;下有深不可测的河川,冲波激浪,曲折二、神奇瑰丽

李白的生平、思想及其创作,均可以一言蔽之,那回旋,展露骇人的声势。这两句融夸张和神话为一便是一个“奇”字。前人评李白,无论抑扬,均好用一体,直写山高川险,突出蜀道艰险难行。接着又借黄个“奇”字。如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鹤和猿猱来反衬山势高危,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铭》“: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

《蜀道难》杜。”白居易《与元九书》“: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雄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唐代孟《本事诗》,。蜀道之难

写古木参天,悲鸟飞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访之。既奇其姿,,,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空寂荒

悲凄恐怖的境界,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这种未竟,,。”,凉、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可谓奇而又奇。虽不言奇。

李白诗歌的奇还表现在它那大起大落的结构上。: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的想像,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并寄托着诗人清人方东树说“

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诗人常将想像与比喻、夸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

[2]”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张、象征、拟人等手法相结合,把现实与理想、人间与形。

幻境、自然与人事,巧妙地熔铸成篇,创造出神奇瑰丽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的艺术境界。李白诗歌的想像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

[3][1](卷四)

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势。”李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侧重

(西岳于抒写豪迈的气概和激昂的情怀,所以很少对客观物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云台歌送丹丘子》

(赠裴十四》)。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式的大起大落、大开

(将进酒》)。丝暮成雪”《“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大阖的结构。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往往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能将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急速变化的《

他的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而变化万端。一个想像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像之间,叔云》一诗,其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是抒发自己的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

李白还好写一些奇幻的境界。如《古风》第十九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写他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凌紫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写梦游天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姥山,却引出了一个虎啸鸾鸣、仙人纷至的神奇境界: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遽变化的感情。值得指出的是,李白诗的这种结构表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面上看来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实际上是天衣无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缝,不露痕迹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他仙之人兮列如麻。”这种境界可谓奇之又奇。的诗歌的结构不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而

 第3期                王增文: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37

是以情感的发展为线索来安排。由于诗人的感情激俊雅飘逸啊!昂奔放,起伏变化,因而形成跳跃的结构。如《将李白个性飘逸不群,他蔑视礼法权贵,追求个性进酒》《、行路难》等都是这样。自由。他的这种人格精神在对月亮的描写中也得到

三、飘逸洒脱了充分的折光反映。李白现存诗900余首,其诗作内杜甫《春日忆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容丰富,意象繁多。据前人统计,在李白诗中,明月意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象共出现76次,而提到月的诗句不下400处。在他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的诗中,明月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花间一壶酒,独酌

[4](诗评)

(月下独酌》之沉郁。”苏轼《东坡题跋・书李太白诗》也说: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诗飘逸绝尘。”所谓飘逸,既是指李白浪漫洒脱一)成了他旅游的伴侣“

(梦游天姥呤留别》)成了他送信的使者“:我寄愁心的风采,也是指其诗歌超脱、潇洒的一种艺术风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李白是一个才情浪漫、飘逸不群的诗人,杜甫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他的笔下,月色可以乘“:耐可乘明月,看花《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此寄》

(秋浦歌・)可以留“”《其十二》:长留一片月,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一种多上酒船。

(送杨山人归蒿山》)“”《:且就洞么飘逸的风采呀!他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天生我材挂在东溪松。

(将进酒》)这是何等的气,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清风明月魄呀!他可以潇洒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天借一明月,飞来对月”的程度,他整日幻想着那。

()在李白的笔下,月亮是那生活,、那样光明、那样令人向往。它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理想的寄托。天上事与人间事格。如他的《、梁园吟》等作品,以相通,月亮也具有了人的生命和感情,可以与人进行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像,虚情感的交流。明月与诗人的交流既体现了诗人的个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性特质,又是诗人表达飘逸情趣的载体。或者说正是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至由于李白那特有的诗人气质及超凡的想像,才使他的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诗带上了浓郁的潇洒飘逸的神韵。

四、天真率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

李白《古风》其一云“:圣代复玄古,垂衣贵清真。”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

《古风》其三十四云“: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杜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云“: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也内含飘逸潇洒的风神。甫

”李白论诗主张“清真”,反对字雕句琢,认为那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真。

“天真”之气,杜甫也称赞他“嗜酒里,就是飘飘欲仙、超尘脱俗、情韵隽永、与自然融为样便丧失了诗歌的

见天真”,可见李白具有天真的个性。一体的意象,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如: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的确,李白性格天真,灵魂透明。他胸无城府,襟

(独坐敬亭山》)有敬亭山。《怀坦白,敢讲真话。他是一个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人,因此,他的心极易与读者沟通。他的大喜大悲,他

(山中问答》)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喜怒哀乐,总是表露得淋漓尽致。他被朝廷征诏、

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世俗的污浊和春风得意之时,便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

(南陵别儿童入京》)仕途不如意时,他就说:混乱,看不到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肮脏和庸俗,所能蒿人!”《

(行路难三首》看到的只是安闲的山,悠然的水,淡泊宁静的心情,感“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之二)“安

(梦游天姥吟受到的是心随物化、心与物冥的潇洒与安然。在空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宣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明、澄净、悠然的意象里,渗透着诗人对世俗社会的否留别》

)他自负时,就毫不掩饰地自兆楼饯别校书叔云》定和批判,更传达着诗人个性的风流倜傥和浪漫洒谢月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脱。李白还有一首《下江陵》的绝句“:朝辞白帝彩云我夸奖说“

(上李邕》)“天生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将进酒》)“长风破浪重山。”这是多么壮丽的山川,多么畅快的归途,多么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行路难三首》飘逸潇洒、神采飞扬的诗句啊!它将诗人流放夜郎,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一)他忧

途中遇赦,返回江陵时的那种轻快喜悦表达得是多么愁难解时,便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

38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宣州谢月)他到别人家作愁!”《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客,却喧宾夺主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五花马,千

(将进酒》)他玩累了,便向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朋友挥挥手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他愤怒时骂那些权贵说“《:蹇驴

(答王十二寒夜独得意鸣春风”“,董龙更是何鸡狗!”《

)他悲哀时说:酌有怀》“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南奔书怀》)他的这些不加掩饰、《直出肺腑的快言快语,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其实,李白的诗歌,无论在语言上、手法上,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狂放不羁、傲岸率性的诗人形象,诗人不刻意追求什么语言和方法,在自由与放纵之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风,他的“天真”,是一种天然之真,是开朗与豁达,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是一种不受任何拘束的烂漫的心情。

五、清新自然

),月明镜中,明白鹭飞。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别储邕之剡中》)里香。”《“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玉阶怨》)这些由清溪、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诗歌的语言清新、明快,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他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称誉别人的作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好可用来说明诗人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

(襄阳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推。”《

(赠汪伦》)“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情。”《

(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朗月行》”《

(宣城见杜鹃“一回一叫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花》

(早发白帝城》)“耶溪采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莲女,见客棹歌还。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越女词》)这些诗句无不清新秀美,自然天成。李白《

还有些诗句写得很豪壮,甚至用散文句式入诗,但也同样非常自然,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等。

为什么李白的创作风格是如此的雄奇飘逸而又真率自然?文学风格形成的实质是诗人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成功体现,而作家的世界观是构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它在风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李白既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但更多地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因此,他的诗歌具有雄奇飘逸的风格。李白又喜爱击剑游侠,游侠思想使他重诺轻物,轻视传统,追求个性的张扬,、飘逸洒,而且影响了。李白经历过开元、天宝的太平盛,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李白一生志向远大,却怀才不遇,所以他对现实不满,尤其是痛恨权贵,常有愤激之语,但他毕竟主要是生活在太平盛世,所以他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反抗行为,而是通过奇特的幻想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所以李白诗歌具有雄奇飘逸的浪漫主义特色,词章超凡脱俗,语言豪爽奔放,飘逸洒脱。至于李白“天真”的来源,一是由于性格心理方面的原因,也含有先天禀赋的因素;二是因为盛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开放,对个性压抑较少;三是因为传统文化中的诗性成分在诗人心里的聚合与影响。所以,李白的“天真”在个性的纯净之中也包含着盛唐气象的时代特色和传统文化的诗性意味。

参考文献:[1]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M].[2]昭昧詹言:卷十二[M].[3]瓯北诗话:卷一[M].[4]严羽.沧浪诗话・诗评[M].

StylisticFeaturesofLiBai’sPoetry

WANGZeng2wen

(ChineseDepartment,ShangqiuTeachers’College,Shangqiu,HenanProvince,476000)

Abstract:ThestyleofLiBai’spoetrydisplaysindifferentdimentions,butitischieflyofmagnificenceandgrace.Tobeexact,thestyleofLiBai’sPoetryismagnificent,boldandunrestrained,simpleandnatural.AffectedbythethoughtofConfucianism,Taoism,andtheprosperityofTangDynastyandhisfrustrationsforallhistalents,LiBaiformshisstyleofhispoetry.KeyWords:LiBai;magnificent;elegantandfree;simple;fresh

李白的诗歌篇二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诗歌今存近千首,内容相当广泛。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天马来出月支窟„„神行电迈蹑恍惚。”(《天马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渴望建立惊世骇俗的功业。他要仿效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希望像“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的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驰骋才能,然后追踪鲁仲连“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赠张卫尉卿》)但那时的唐玄宗,已不再励精图治。李白报国无门,理想破灭。他强烈抗议社会的不公:“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2);尖锐地揭露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15);愤怒地控诉奸邪当道:“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劳”(《古风》其37)。《行路难》其一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交织着失望和自信,既有愤怒的抗争,又有执着的追求,是他的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相撞击后发出的电闪雷鸣,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特色。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榆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邵元参军》)他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12)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或学道求仙:“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归来广成子,去人无穷门。”(《古风》其25)他“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峨嵋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赵少府粉图山水歌》)“西岳峥嵘何壮哉„„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谣》)那是诗人凌云壮志的象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李白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玄宗:“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古风》其51)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古风》其14)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同上)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古风》其24)

虽然宦官擅权迟至中唐才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而其祸根则是玄宗天宝年间种下的,李白则是最早予以揭露、讽刺的。玄宗晚年服食求仙,废弛政务。李白在《古风》其3、43、48及《登高丘而望远海》中,以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为例,借古讽今,予以针砭规谏。

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如在《远别离》中,他提出“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的警告。在《古风》其53中,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这一史实,隐喻现实。“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云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草莱,豺狼尽冠缨。(《古风》其19)

他愤怒谴责战乱造成的浩劫:“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扶风豪士歌》)“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表达了他报国杀敌的志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2)“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在水军宴》)这使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李白对王侯权贵傲岸不屈,对他们的骄奢淫逸,予以揭露抨击,而他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则深表关心同情。“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丁都护歌》)“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宿五松山下苟媪家》)他用诗歌表现他们的劳动生活:“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14)。歌颂他们深明大义,勇赴国难:“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诚石没羽,岂云惮险艰。”(《豫章行》)在饱尝了官场的世态炎凉之后,他深为劳动人民粗茶淡饭相待所表现的真挚淳朴所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对于广大妇女的命运李白寄予极大关注和同情。他在诗中成功塑造了许多身分、性格各异的妇女,有宫女、使女、织衣女、采莲女、当垆女、商妇、思妇、怨妇、女冠、村姑等。诗人描绘她们的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赞美她们的纯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其3)歌颂她们的刚勇:“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东海有勇妇》)同情她们的悲苦:“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亦绝,悲心夜忡忡。”(《怨歌行》)揭露和谴责统治者对她们的玩弄和摧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妾薄命》)对朋友,李白任真纯情,《沙丘城下寄杜甫》、《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等诗,都写得情真意挚,深切感人。

李白的思想极为复杂,情绪起伏宕荡。他的诗歌也充满着矛盾,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当然这不是主要方面):“一忤容色,终身厚颜,敢昧负荆,

请罪门下”(《上安州李长史书》)。“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李白的诗歌篇三
《李白经典古诗》

李白经典古诗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的诗歌篇四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

1、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句注释

⑴天门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白话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两岸边高耸的

[2]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创作背景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

[2]门山时有感而发的。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huai)”。 “月黑风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huai)”这样读起来才押韵。

因此在《回乡偶书》中的两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五种说法。

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

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 一种坐具)。[4]

李白诗《长干行》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如果是绕着大床转,这个床就不能顶着墙放,解释不通。白居易《咏兴》:“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躺在床上喝酒不大舒服,还是指马扎。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句注释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⒀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4-5]

4、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缘:因。2.个:这样。3.秋霜:形容发白如霜。

此诗的倒装句法和夸张手法历来备受称誉。夸张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李白最善用之。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作者运用了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衷,属于抒愤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词语注释

⑴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⑶辞:辞别。

⑷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⑸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⑹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白话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3创作背景编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4作品鉴赏编辑

文学赏析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向往去广陵(即扬州),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

[6]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6、古朗月行

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⑵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⑴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白话译文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7、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创作背景编辑

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8、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词语注释

⑴发:启程。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⑷江陵: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⑸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⑹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⑺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白话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3]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3创作背景编辑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文学鉴赏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

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作文素材 初识李白,是那首响彻千古的思乡之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情系千载,从此,我与李白有了解不开的情结。

在虚度光阴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在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会想起李白,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李白的诗句永远吸引着我,李白的思想永远激励着我。在每一次花开花落、每一个阴晴阅缺,我都会想起李白,走进李白的世界。李白是“诗仙”,也是旷世名人。 感怀李白

眼前,一首首唐诗装饰了一个画面,而你——李白,却装饰了整个唐朝„„你写下千言诗篇,你曾抒发万千感慨,读不完的诗,读不尽的情„„

你身处异乡,却不忘故乡。那江水啊,寄托了你怎样的情呢?哦,是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离乡之情!虽遥隔千里,你却以月传情,你曾仰望明月,轻轻吟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的思乡之情我能读懂,就是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更有那天穹上挂着的一轮明月!

你虽与官场无缘,但你却与诗有缘。你的诗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你用它描绘了整个唐朝,你用它支撑了整个中国,它成了你的灵魂。你将盛唐精神推到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你远离官场,却一生也没有离开过诗,我能读懂你,你就是“诗仙”„„你看透官场,不畏强权。你明知当今天下已被杨家掌权,却还让杨国忠为你磨墨,你明知高力士是皇帝身旁的红人,却还要让他为你脱靴。你的一身正气,坚贞傲骨我能读懂,就是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傲岸!

你一生安闲自乐,号青莲居士,结一方好友,交天下知己,虽没有上阵杀敌,你一身的高风亮节足以让人五体投地。你曾昂首云天,高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配合时代的最强音,唱出了千古气势。在你一生中,“义”字写得“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就情谊浓浓,寥寥几笔,却重于千斤!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谊世人皆知,我能懂你,就是那“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愉州”的思念和友情!

你虽无权,但胸中已有百万雄兵,“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豪言壮语惊天地,泣鬼神,你虽身居陋室,却志在天下,那段动荡的历史便寄托了你的情怀!奸臣贼子的狡诈,你能看透,官场的勾心斗角,你能明白,虽被贬官,但是你仍未放弃国家。虽一生不得志,但你仍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的自信!你用诗描绘了那一段动荡的国家时局,你用情书写了一章又一章的千古名诗。我能读懂你,你是一代志士!

酒,喝进你嘴里,澎湃在你的胸中,那激荡的酒啊,掺和着你那滚滚热血,它占了你生命的一半,你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与酒又不可分割的缘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赞叹一点也不假。当你苦闷时,是酒陪伴你走过了那段孤寂的时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诗句是你与酒一次真实的见证!是你那五分酒意,五分诗意铸就了一个顽强的灵魂,一页千古的诗文,一位古老的诗仙„„我能读懂你,你就是酒!

六十几载生命却成就了一个灵魂,一位诗仙,一段历史,当你笑问天下有谁懂你时,有一个从远方传来的声音正在回答你:我心里一直都懂你……

李白的诗歌篇五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李白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希冀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及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后又有在居之不易的长安的光荣历史与痛苦回忆,最后被迫离开了繁华的帝都,走向民间,使他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以至度过了漂泊流离与沦落不遇的不幸的晚年,带着深深的遗恨而又留下光耀千古的优秀诗篇,离开了人世。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我把李白诗歌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二、李白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三、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四、李白诗歌壮美和优美的意象;五、李白诗歌具有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李白 浪漫主义 艺术特色

每每和学生讲到李白的诗歌,都不约而同都记起的是《静夜诗》、《赠汪伦》、《行路难》等诗歌。如果要同学们介绍下李白,都会同声响起: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诗仙”。

今天,在和同学上课讲到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要掌握这篇文章就不得不讲到李白的身世和此诗歌的背景材料,以及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浪漫注意特点,李白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叫同学们写与李白有关的词或叫同学们画自己印象中李白的画像。看着眼前学。生们对李白的了解,我的思绪更不可收拾,于是,写下了这篇小论文,我也想谈谈李白及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

唐代的诗歌有着独具魅力的时代风格与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崭新的生活体验,以及壮阔为美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唐代诗歌与其他朝代诗歌的区别特色。礼拜的诗歌美丽就一这样的一种力量征服了当时以及后世许多的读者的心。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从公元 712年到年,即唐玄宗初年到唐代宗初年这半个世纪,历史上称为盛唐。这一时期诗的创作十分繁荣,杰出的诗人如杜甫、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多人,都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而李白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伟大的浪漫主义杰出者,被尊为“诗仙”。“昔年有狂客,号为谛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名声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喔,流传必绝伦。”(《寄李白十二韵》杜甫)则既是对李白的积极称赞,又对李白诗歌的后世影响做了预言。明代诗人方孝孺更是把李白推向了极致:“泰山高兮高可兮,沧海深兮深可涸;惟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人孰的窥其作?我言李白无古双,至今采石生辉光。”李白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正是站在这顶峰上的一颗奇松。

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的701年,唐诗的代表人物甚至也是中国整个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诞生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众所周知的故事,这也就是李白悟出的深奥道理。据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这都说明,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但由于蜀地边境,接受的并非正统儒家教育,而掺杂有道教等其它思想。文化环境及其早年所受的教育对李白神仙道教的信仰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大约在其18岁时,他曾隐居大匡山读书,并师从赵蕤学习纵横术,因此,在李白的思想中,我们还可看出其纵横家思想的一些痕迹。

由于他不满足于向书本学习,所以他还重视向社会学习,他一生出三峡,入湖北,游洞庭,登庐山,下扬州,防东鲁,走山西„„走遍了祖国大多数省份,寻访名胜古迹,开拓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的诗篇提供了书写不完的素材。这样的漫游使得李白有着经济天下的志向,抱负远大。当时的李白不屑于走科举致仕的常规道路。他希望以“终南捷径”致仕,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其中最大目的就是结交权贵,希望得到权贵荐举。甚至,他与故相李圉师孙女结合,也可能有其政治动机。

李白的四处漫游终于使他名动京师,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李白。也就是在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召他入京,供奉翰林。让他专门在宫廷里作诗文。李白本以为他那治理天下的宏伟意愿很快可以实现,但腐败的朝政使他清醒的认识到,皇帝根本没有认真的听讲过他的治国策,只把他作为“帮闲”文人对待罢了。那些达官显贵更是把他当作眼中钉,处处与他作梗,李白极为失望,主动要求离开朝廷。于天宝三年(744)年被玄宗“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和创作生涯,由此,为他写下了许多脍制人口.万古传涌的诗篇打下了基础。

李白曾经两次与杜甫相遇,两位伟大诗人的友谊,也促使了他们诗风的相互感染,李白为长辈(长11岁)还不觉明显,而杜甫为晚辈,对这位诗坛泰斗“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魏颢《李翰林集序》),因此诗歌创作情感更为激愤。

后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辚的幕府,蒙冤入狱,流放途中遇赦返回。宝应元年(762)中秋,他便一病不起,在瑟瑟寒风中,一代诗仙凄凉地离开了人世。李白对于自己的政治才能,李白是到死都没有怀疑过。李白的自信造就了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和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尽管李白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纵酒欢歌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得的主旋律。

从李白创作的诗歌来看,主要表现为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同时,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有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与世俗的高洁人格。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

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对他影响更深的却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李白和屈原有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同样有着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天才。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在表现手法上,他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在描写对象上,他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更为广阔,因之,他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就是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他是通过这样的幻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敌人残暴、丑恶的憎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李白有壮浪放旷的青年时代,在青年时代,沐浴的盛唐时的时代氛围,具有豪迈、乐观、昂扬的感情,同时,李白又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完成平生的远大抱负。但是由于后来长期的云游又在居之不易的长安的光荣历史与痛苦回忆,最后被迫离开了繁华的帝都,走向民间,使他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度过了漂泊流离与沦落不遇的不幸的晚年,带着深深的遗恨而又留下光耀千古的优秀诗篇,离开了人世。李白的一生是浪漫的。他张扬自我,豪放不羁,洒脱乐观,如一位飘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浊世而不染。无论有几多矛盾几度挫折,他仍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等待着“大鹏飞兮振八裔”。享受长安城的锦绣繁华要以摧眉折腰为代价,可李白还是愿意钟情于:“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可他的一生又是怀才不遇的,以至于浪迹天涯,抱酒而歌。也许就象财富容易招来盗贼,过多的才华免不了挫折和落魄 --------但如此丰富的生命,却如此狼狈的生活,不免让人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白的心很大,诗绝不是他心目中人生的主题,诗只是他人生的一种品质。“五岳归来不看山”的人当然不会真正爱山,李白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或许其中也有些许无奈,于是乎发出“余风激兮万世”的感慨了。李白一生思想上渴求入仕做官,人事上却几次难以遇合,在行为上功名强烈直至乞求权贵,在情感上凹凸不平愤世疾俗。在他留下的 1000多首诗歌中,充满了浪漫气质的夸张之词,豪言壮语中时时表现出“平交王侯”的幻想,对现实不满集中于从政之志无法实现上,痛恨厌恶的只是阻塞了他上进之路的小人,而对皇帝、权贵则是慧眼没识他的才干。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蔑视和抨击;他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和追求,却又无法与腐朽势力及利欲之徒同流合污。因为李白浪漫,所以他的饮酒诗句中总洋溢着劝饮行乐,开朗乐观的情调。可铁的现实总无法成就浪漫的理想,不痛苦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饮酒时。诗人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可以让人看到他压抑在内心的苦闷挣扎。即使是轻松自娱的“对影成三人”也蕴含了一份孤独与无奈。李白与酒是他生命的真实写照 ,只有“醉”才能使他忘记自己的命运多舛、

痛不欲生;进入醉酒的幻境才能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诗人浪漫而坚强,饮酒时总会含笑而歌,但真感情在不经意间的流露使他本欲掩饰的痛苦欲盖弥彰了。在我看来,他作饮酒诗,在诗中他仰天大笑,他越纵情欢歌,这些都是诗人埋葬痛苦的坟墓。

二、李白诗歌以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绝无仅有的。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李白的诗篇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极高的感染力。另外,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手法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其风格有的清丽宁静、有的洒脱自然,有的俊逸爽朗。不论何者,大都能以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

李白诗主要是“以气为主”,气奇、气逸、气壮、气骨、气象、气势。 尽管古人对气的理解和用法不完全相同,但大致说来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艺术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心理准备。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这方面的。我们读李白的诗都有一种与云比天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使人不得不镊胜于他的力量。李白的诗,总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析而论之,有气骨,有气象,有气势。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次寄》 他把自己的心想象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这显示了李白诗歌非凡的创造力,是多么新奇,这种写法是前人不敢想象的。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飘逸不群,他的情怀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在《上李悒》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殊调”二字正好可以说明他不受世俗观念束缚,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个性。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李白在山水诗中表现也很突出,他笔下那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培养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就是有力地证明。李白经常写自己的愁,写愁疾、愁颜、愁容、愁心、愁发、愁肠,也写愁猿,愁云。但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比一比,和宋词里那类锁在小楼深院中的闲愁比一比,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有一般浩然壮气充溢其间。

李白的气骨一向为人称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瘦。”“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都鲜明地

表现了他的气骨。蔑视权贵,从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以桀骜不逊的态度向社会的庸俗挑战,显示了其人格力量。

李白是一个满腔济世之志的具儒家思想的人,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等人自许,要求自己像他们那样施展才能“济苍生”,“安社稷”。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他一生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也没有丧失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东山高卧时起来”,这种强烈的自信心和使命感,使他的诗气象非凡。他的诗歌还有一种突出自我,张扬个性这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他的诗篇《江上吟》中,李白写道:“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突出自我,张扬个性这种强烈的主观色彩。很多诗歌都是重激昂豪迈而少细致描述,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蜀道难》大气磅礴, 一气呵成,而又回旋往复不能自己。《将进酒》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头,整首诗势如万里黄河奔流不息,每次诵读总是荡气回肠。

三、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

李白的一生是孤独的。因为他一生都处在一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景况中。因此他的的诗歌总是伴随着是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李白少时就有很强的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所写的一首记梦游的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虽在东鲁家中居住,怡情养性,虚度时光,但李白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所以在诗中发出那样激越地呼声。而诗中的求仙访道,正是他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来表示对权丞贵戚地鄙视和不妥协,是他不肯趋炎附势的高贵品格的体现。

如果说政治上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的孤独心境,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冲突所造成的话。那么,李白阳春白雪、旷世无知音的寂寞与孤独感,则只能说来自诗人主体、诗人性格的本身。这是诗人孤高傲世、目中无人、不愿与世同流的孤独,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放逐的孤独。自我放逐的孤独,尤其能显示出诗人性格的力量与光辉。李白具有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又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年;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李白的一些诗里,还表现初一种天地过客的悲。“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他的内心深处,常有无法派遣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直接影响到它的诗歌,给他的诗带来崇高感和悲感。虽然李白诗风格豪放已成定论,然而孤独意识给其作品带来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当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见孤独,豪中见悲的风格特点。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一发而不可节制。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李白的诗歌篇六
《李白诗歌ppt》

李白的诗歌篇七
《李白的诗歌成就》

李白的诗歌成就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就是盛唐诗人中杰出的一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长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上,达到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对唐代以及后代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唐代的韩愈就已经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代以后的很多作家,如宋代的苏轼和陆游,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他的影响并取得不同的成就。本文试就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发表一点浅论,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在李白的诗歌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总揽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在他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为

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李白的上述创作风格生动地体现在他的绝句、律诗以及乐府、歌行等诗歌中。

1、绝句。

李白在绝句创作上,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无不令人神往。《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大自然的山水在李白那开阔的胸襟、浪漫的情怀浸润下越发显示出豪放壮阔的神奇。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是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第一、二句便已经把夹江对峙、巨浪奔腾的雄奇信手展现,末两句亲切而灿烂的秀景,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全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

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诗人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将感受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 。庐山自古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诗人在《望庐山瀑布》中描写的只是庐山香炉峰侧的一道瀑布,但在作者笔下,庐山“紫烟”笼罩,红日映照;瀑布飞流直挂,宛若银河,何等神奇壮观,又是何等自然纯净秀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将诗人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江陵时的轻快喜悦表达得是多么俊雅飘逸啊!

李白的七绝是唐人七绝中的冠冕,同样,李白的五绝也堪称无人匹敌。在盛唐诗人中,见长五绝和七绝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做到既自然又含蓄,既真实简练又内涵丰富,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如《独坐敬亭山》《劳劳亭》等。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全都灵感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

2、乐府诗和歌行体

李白不仅绝句的成就卓越,而且乐府和歌行体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绩。如乐府诗《蜀道难》。本诗是李白的成名作。诗人初到长安造访贺知章,以此诗示,贺看后赞叹不已,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李白为“谪仙”。《蜀道难》全诗大致可分三段。

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段。“噫吁 ,危乎高哉!”先声夺人,凌空起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想落天外,闻之耸人。接着追叙秦属开辟道路之苦,使蜀道之难笼罩一层浓重的神秘而雄齐的悲壮色彩。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第二段,具体描绘青泥岭的艰危以及悲苦的氛围、险绝的景况,令人如临其境。从“剑阁峥嵘而崔嵬”至结尾为第三段,写剑阁险要、蜀地险恶,规劝友人早返长安。开始、中间、结尾,三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唱三叹,令人荡气回肠。全诗句式错落有致,变化多端,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将他诗歌创作的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再如《将进酒》。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也获得了新的生命。本诗虽似“拟古”,却处处有“我”在,突现出他人无法模拟的鲜明个性,把乐府诗歌创作推向无与伦比的高峰。当时诗人纵剑长安,本想施展才华,济世当代。但长安之行,政治失意,理想空落,于是诗人遂寻仙学道,访朋会友,饮酒放歌,借以排遣忧愁。诗的发端连用两组排比长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呼告而出,气势酣畅,一泻千里,抒发了浩茫遥深的人生感慨。继而似乎由“悲”一下子翻跌入“欢”“乐”。其实,“尽欢”“为乐”的狂放里,激荡着的是诗人满腔慷慨不平的郁闷悲愤。末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回

应篇首,戛然而止。全篇情极悲凉,以豪语出之;态极狂放,实则苦闷无奈。李白素有“酒仙”之称,他的饮酒诗很多,本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而李白的歌行创作成就比乐府高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作品,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时而顺流而下,时而逆流而上,时而大跨度的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李白式的抒情表露无疑,好似暴风骤雨,骤起骤落,如水银泻般,仿佛从胸中直接奔涌而出。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诗歌篇八
《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篇九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倍受赞誉的朝代之一,气象万千、开放自信的盛唐文化孕育出了天才诗人——李白,他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以下是我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富于自我表现,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

李白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诗篇中激荡着火焰般的情感,感受到诗人活跃的自我形象,这种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于自我表现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亲切、热情。从李白诗中我们不仅看到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也看到一个傲岸自信、狂放不羁、旷达乐观、天真深情的诗人形象。例如《蜀道难》这首诗里极力描写蜀道的奇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回旋往复,带有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然而这首诗的气势却是豪放的,感情是激昂的,使人读了以后心情振奋,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读者读之则有神驰八极,心怀四溟的感觉。这正是因为诗中融合着李白的豪放性格的缘故。这是讲李白笔下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的色彩。即使是在《蜀道难》这样的诗里,描写蜀道的艰险,可是也融入了李白的豪放的性格。

再如《南陵别儿童入京》末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将要仕宦京都的狂喜。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在写景叙事中,给人以豪迈俊爽、气势飞动的感觉,灌注着诗人遇赦的喜悦和重履康庄的快感。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的诗句,更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借“梦游”的形式,驰骋想象,描绘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梦境,从而提示现实的残酷,抒发了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情怀。诗人开始时所作的描述就带有很大的虚拟成分,例如“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些是诗人在写胸中丘壑,不能当作真山真水看待的。 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以下,诗进入了神话般的世界,自在遨游的神仙激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热情,终于迸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反抗呼声。诗人是通过幻想的境界来表现自己对权贵的决绝态度的。

另一方面,李白善于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去描写客观世界。如《蜀道难》,风格雄奇奔放、淋漓酣畅,矫变莫测。全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

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作者凭借传说想象落笔,自己的胸怀、性格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夸张随处可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我们说李白诗歌的夸张是最大胆的,但他的夸张又最容易为人所接受。比如他的《秋浦歌》的第十五首:“白发三丈千,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写自己满头的白发,说 “白发三千丈”,这是极度的夸张,谁有过这样长的白发?谁又见过这样长的白发?可是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并不感到李白这样的描写不能接受,不可信,我们反而感到很自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什么这样长呢?是因为我的忧愁太多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当时李白正在照镜子,一照镜子,看到镜子里面是一片秋霜似的白发,他就问:明镜里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秋霜呢? “白发三千丈”,这是乍对明镜时的一种惊呼和感叹:我头发这么白得这么了,真似乎有“三千丈”长了!像这样的夸张只有李白才能,也才敢于这样写,而且写出来很能够被读者所接受。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像《北风行》里,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当然很冷,有雪,雪花也很大,但是怎么大也不会像席子那么大吧?可是李白敢这样写:“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们读了以后觉得并不突兀,而且感到很好。关于这句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是并不离开真实,燕山的确寒冷,的确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不真实了。鲁迅的意思是说,夸张不能离开真实,像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是夸张,虽然夸张得很大胆,但是它还是真实的。类似的例子还有《横江词》里的“一风三日吹倒山”,《蜀道难》里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些例子都是明显的夸张,而又不险怪、不真实。

四、李白诗歌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朗,带有民歌特点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的最形象、最生动的概括。他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一切统一于自然。如《听蜀僧浚弹琴》中的“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首诗语言写得极其清新明快,即使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毫无痕迹。又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但是语言自然奔放,脱口而出,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李白的诗歌也注意学习民歌的语言和吸取当时的口语。比如《长干行》,多是受了《孔雀东南飞》和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的影响,《江夏行》则带有南朝民歌“西曲”的情调。

另外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用很简单纯自然而又豪放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前二句语带夸张,但纯然白话;后二句形容轻舟之快,亦明白如话。《早发白帝城》诗是用了《水经注、江水注》的典故的,可是我们读起来,并不感觉李白是在用典,他的自然就能达到这种地步。

总之,李白诗歌的艺术表现风格豪放飘逸,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及至后代,也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创作走向。

李白的诗歌篇十
《李白经典诗词总汇》

李白的著名诗句(经典中的经典)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哈萨克境内),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岁。大约五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

作文。那时,苏 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大约二十五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别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酒隐安陆」,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可见其生活的一斑。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艺术才华。天宝初年,他应召八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后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山,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从来,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补,理当杀头,由于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

3.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园序:本文选自李太白集,虽名为序,但与序跋不同,应属杂记类古文。李白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往往独辟蹊径,颇具特色。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宴酒咏诗的寻常场景,但李白却下笔不凡,于诗情画意中别见一番豪迈之气。

文章开篇,既不写春,也不点宴,而是宕开一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两句整饰工丽的骈文,抒写天地之博大,光阴之永恒。「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如梦之人生,面对着永恒的时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将人们从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园纵情欢娱的场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揽月,赏花咏诗,高谈畅饮之际,更当如惠连、康乐一般述志写情,一泄胸中奇才壮采。全文明快欢畅之音转为泪扬奔放。「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诗人们任兴所趋,尽情地诉说自己生命的美丽、信心和渴望。充满了对自我豪迈的肯定。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长相思:

『长相思』,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着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这首诗描写思妇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深沉含蓄,韵律参差错落,艺术上很有创造性。同时,又采用典型景物的烘托、渲染,很好地表达了思妇的离别之苦。

【关山月】为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多写离别的感伤,李白此诗沿用乐府古题,反映战士们戍守边疆、思念家乡的心情。气象雄浑,令人赞赏。

赠孟浩然;孟浩然(六八九——七四O),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是盛唐著名诗人。隐居当地鹿门山,在四十岁时才出游京师,很受当时上层人物的赞誉,但终未出仕。这首诗赞扬孟浩然不愿仕宦、醉酒隐居、风流儒雅的个性和生活。从中二联看,本诗当是在孟浩浩然离开长安归襄阳后所作。

《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辞旧题。齐梁以来,诗人多以此题描写蜀道的艰险。李白此诗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同类作品。它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路线,抓住沿途各处的景色特点来展示蜀道之难和山势的高危;用泼墨山水式的笔力,酣畅淋漓地描绘出山川的壮丽;以丰富的想象,将神话、传说与现实融为一体。诗人还设想,万一有人据除险守关,便会为非作歹,从中寄寓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全诗句式长短错落,音节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堪为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

《清平调》是唐代大曲名。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命写了这三首诗。诗的内容是歌咏名花与美人。第一首赞颂贵妃美如仙女。第二首写贵妃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第三首说名花与美人为君王带来了愉悦。全诗构思精巧,写得清丽自然,咏花咏人,难分难辨,表现出诗人极高的描绘能力。

行路难: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均写于天宝三载(七四四)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天宝元年(七四二),李白满怀豪情来到长安。唐玄宗叫他供奉翰林,诗人得到的不过是御用文人的待遇,宏大的理想和热切的期望都化为泡影。诗人又受才言离间,被迫离开长安。

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风景幽美秀丽,山上旧有敬亭,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吟咏处。此诗写得平淡如水,若秋云行空,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态度。

早发白帝城:干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流夜郎,行至 州奉节县白帝城,遇赦得释,回到江陵。本诗就是途中所作。诗中抒写了他遇赦后欣喜的心情。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东。

4.轶事:

皇帝「御床赐宴」

李白初到长安时,是十分荣耀的。据说,他面见皇帝那天,玄宗降辇步行迎接他的到来。一见面,玄宗就说:「你没有官职,而我竟能知道你的名字,可见你一定是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在交谈中,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写的诗篇绚丽多彩,人又长得仪表非凡,甚为高兴。他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款待他,这叫做「御床赐宴」。由于有一碗汤太烫了,玄宗还亲自拿起汤匙,为他调凉点,这叫做「御手调羹」。

宠奴才脱靴

李自不仅看不惯宫中的生活,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只顾谋求个人私利的权贵,甚至连皇帝及其身边受宠的「红人」都不放在眼里。时间一长,有些人便制造谣言,在皇上面前大讲李白的坏话。其中说李白坏话最多的两个人,是高力士和杨贵妃。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皇太子管他叫「阿哥」、王公大臣管他叫「阿爹」。朝中的许多大官都是靠拍他的马屁才爬上来的。然而,李白却十分鄙视他。有一天,皇上想让李白写些东西,正赶上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内侍们急忙把他弄醒,扶入宫中。李白坐下来,伸出脚,对高力士说:「脱靴!」由于玄宗在场,高力

士只好耐着性子给他脱了。这件事可把高力士气坏了。因此,他伺机要对李白进行报复。有一天,他见杨贵妃正在兴冲冲地吟唱李白写的《清平调词》,她唱到「可怜飞燕倚新装」这句时,高力士乘机在一旁煽动说:「这李白真是胆大包天,他竟敢在词中将你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那赵飞燕虽然才貌出众,但后来由于作风放荡,被皇帝废黜了。李白的这种比喻,显然是别有用心的!」这样一来,杨贵妃也恨起李白了。从此以后,他们串通起来,经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如何如何不好。玄宗也慢慢对李白冷淡了。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深知,长安已不是他所能待的地方了。他上书皇帝,请求离去。玄宗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送了他一些钱,就把他打发了。李白也不在乎,「高歌大笑」着走出了长安。

5.评价: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性地运用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抒发个人的种种感受,歌颂中国的壮美河山等等。正如一位诗歌史专家所说:在中国诗歌史上,还没有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像李白那样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艺术上,他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从而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李白的诗歌成就对唐代及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3671.html

    【李白的诗歌】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