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农广天地]根雕工艺(20120518)
根雕就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本期节目除了介绍根雕的制作工艺外,还介绍了根雕的选购与保养。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根雕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 绿檀木根雕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一般生长在平原或土层较厚山地的树根,因水和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如构思未成熟一时难以立断的根材,可搁置一段时间,常有经过一年半载后方能发现意外的收获。 《木棉树》根抱石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
根艺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到了隋唐时期,根艺发展已趋于繁荣。《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时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竹板画又叫花鸟鱼虫组合书法,是流传于我国民间远久,并且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画种之一。其形式是将汉字的一笔一画,采用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虫、鱼的图形表现出来,并巧妙地组合成看似画又像字,字画相融、相映成趣的一幅幅奇妙的艺术作品。
竹板画既有中国画的干净利落,又有西洋画的艳丽色彩,令人百看不厌。画一幅完整的画,整个绘画过程只需1~2分钟即可,因此,被人们称赞为“中华一绝”。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竹板画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不仅受到国内人士的喜爱,就连外国游客也争相购买。
【工具与材料】
书画笔、调色盒、颜料、画纸等。
【书画笔的制作】
准备一把宽4厘米、长超过30厘米的有机玻璃直尺(文化用品商店有售),用钢锯将其横锯成3厘米宽的块,用细砂纸将每块有机玻璃的锯口毛边磨光待用。用剪刀将毛毡剪成3厘米宽、3.5厘米长的块,把锯好的直尺块以2块为一组,斜口面向外合在一起,再把剪好的毛毡块夹在中间,毛毡长出的0.5厘米留在直尺块斜面口的一端作为画笔头,然后用透明胶带缠结实,用剪刀把露出的毛毡修剪成“V”形,这样一支竹板画专用画笔便做好了。
【调色盒及颜料的调配】
到文化用品商店选购一个型号为HT28的调色盒,将其中的小方格竖向处理成7个长方形大格,、按格子大小剪出7块海绵分别放入每个格子里,然后把广告画颜料中的大红、中黄、普蓝、翠绿、草绿、白色以及“一得阁”墨汁共7种颜色
【画纸】
用于画竹板画的画纸有三种:第一种是80克的双_多面胶白纸,裁成4开即可,可作为初学竹板画练习之用;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纸的基础上,自制暗纹花边进行装饰,可达到传统字画的高雅效果;第三种是100克以上的带装饰花边的铜版纸,所画出的作品艺术效果及经济效益会更理想。
【竹板画的绘画方法与技巧】
1.要想画好竹板画,首先要掌握要领和基本功,即把汉字中的点、横、竖、撇、捺等分别用蝴蝶、茴花、竹子、凤凰、龙等动植物的姿态表现出来。
2.花鸟鱼虫的画法。
(1)花的画法:先将画笔的中间蘸上白色或黄色颜料,两个角分别蘸上红色、蓝色或红色、绿色,用外角画出花瓣,用内角画出叶托。
(2)鸟的画法:画笔横放,往下起笔,向下、向左、向上收笔画出鸟的全身及尾巴,再用海绵软笔蘸墨汁画出鸟的嘴巴、眼睛和爪子。
(3)鱼的画法:画笔竖放,笔尖与纸面紧贴向左行走,边走边向左拐再向右拐收笔,画出反“S”形后,再用笔角画上金鱼的大眼睛即可。
(4)蝴蝶的画法:画笔竖放于纸面上,下角不动,上角右走,画出半个扇形,画笔接着向上推进0.5厘米,向右画出一个略大一点的扇形后收笔,用笔的任意一个角点上3~5个点,这样带有蝴蝶斑的翅膀就画好了,再用海绵软笔画上2根须即可。
以上基本功要在普通白纸上多加练习,等每个笔画都掌握熟练以后,再按照所要书写的汉字笔画位置组合在一起,便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出不同特色的花鸟字画了。
初春的一天,我在三号桥等车。
忽然一阵风起,簌簌掉下来许多似叶非叶,似花非花的东西,满地都是,衣裳上也掉了不少。
“黄桷树苞呀!”我仰头一看,心里暗忖。
黄桷树苞也就是黄桷树叶的苞衣。
黄桷树新芽呈花苞形,嫩红色,微微泛紫,俗称黄桷苞。苞叶裹着新叶,新叶长大,苞叶就掉落。苞叶掉落时很好看,随风飞舞,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就只有柳絮了。 黄桷苞叶还在随风飘飞,我看了好一阵,纷纷扬扬,感觉很有一种诗意。
一进入夏季,无须谁提起,就总是想起野外的荷,想起山坳上的黄桷树,闭上眼睛,就能感觉有一阵凉风,习习吹来。所以,黄桷树可说与夏天息息相关。
先说说重庆的夏天吧。
重庆的夏天,一曰初夏,插秧时节吧,东边日出西边雨,杜鹃声声,很美的季节,不冷也不热,人常处于一种心旷神怡的状态;另就是夹杂着出梅时落梅雨,又出大太阳的闷热天,令人窒息、难受,尤其是快落大暴雨前,地面泛水,冒出密密麻麻的水珠儿,人也一样,浑身上下,常是水淋淋的,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
说重庆夏天难受,就是指这种天气。
而最热,也是最残忍的夏天,就是重庆人说的“热登了”!即入伏后的三伏之夏,天天红火大太阳,晒得背上起泡,野地发白,生紫烟,苞谷秆叶哗哗响。且白天多热,夜里就多热,不退凉,人就仿佛呆在火坑或火蒸笼里。树上的蝉儿则扯起喉咙,声嘶力竭地叫。那声音,哪是叫,分明就是哭泣了。但重庆人似乎也热习惯了,依然过着自己该过的日子,小贩们,该做生意的,仍沿街做生意,泥水匠该砌砖仍砌砖,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没听说过热,就不兴做事了。
都说树大招风,夏夜,黄桷树下是绝好的乘凉之地,打牌、歇凉,喝老荫茶、摆龙门阵,一阵风起,树上便满是清凉之声,真是个绝佳的好去处。
而夏夜纳凉,重庆人叫歇凉,一壶茶,一把大蒲扇,无边无际的龙门阵,就算得是夏天的好故事。再有那绿豆稀饭,凉拌藤藤菜,外加凉面一碗,兄弟,你还要什么呢?
夜下,每当有一阵没一阵的风不意间吹来,人们就惬意地嚷叫:“哎哟哟,这杆风,好安逸!”人们不说一阵风,而说一杆,意思是说,这一阵风,就好像说用竹竿给赶来的。 儿时,夏天的夜晚,最爱听的是故事,尤其是鬼故事,骇人的那种,啥僵尸鬼、吊颈鬼、落水鬼,除此,还有精怪什么的。
僵尸鬼是啥?旷野荒坟中枯骨变成了鬼的那种,夏天的夜晚在旷野走,找东西吃。 吊颈鬼是吊死的人变的鬼,伸着一条长长的血红舌头,也在夏天的夜晚晃荡,专门捉细娃儿吃。听了这些故事,常是吓得四处张望,尤其是黑的地方,更是害怕。本想到野地去玩,捉点儿蟋蟀什么的,也只好变得乖乖的,把说故事的大人挨近,动也不敢动了。如果这时,头顶上的黄桷树忽然响起簌簌风声,惊动了什么夜宿的鸟,大家就自然会一阵起哄:“鬼来啦!鬼来啦!”然后就是一阵愉快的笑声。
落水鬼自然就是水大棒变的鬼了,什么是水大棒?就是河中漂浮的死尸。
大人们说到落水鬼的故事时,总是煞有其事说:“下河嘛,落水鬼在河中到处游呢,到时就来拽你的脚,把你拽到水底下去„„”
天啊,背心发麻,头皮子一阵阵绷紧,心想,以后再不下河了,落水鬼来拽脚,怎么办?心里这样想,可一旦太阳晃晃的白,该下河时,仍是下河去了。
除了鬼,还有精,一般说,儿时听的故事里,鬼多为阳,多为男的所变,女鬼也有,但很少,精则多为女人所变,女属阴,女人变鬼便成精。
一晚,歇凉差不多了,一大人突然神秘兮兮说:“娃儿家,千万不能对了黄桷树屙尿„„”
问:“为什么?”
大人回答:“听过树大成精的故事吗?就是妖精。黄桷树大啦,就成精了。你对着它屙尿,它就会在半夜来抓你,然后把你吸干,不信,哪个屙一泡尿试试?”
谁敢屙呀?小命还想不想要了?
说真的,这一辈子自听了那个故事,我还真没敢对了黄桷树屙尿,哪怕是一次,至今也没有过。害怕呀!记得听这故事的那夜,歇凉的人们散去,我还悄悄跑到黄桷树下,躲在暗处,看到底有没有像白影的精,从黄桷树里钻出来。后来回了屋,仍是睁着眼睡不着,脑子里晃来晃去的,全是黄桷树精。
儿时转眼即去,虽然贫穷、苦难,却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人想起时快乐。 其实,黄桷树是一种极普通的树,就像老百姓一样普通;又是一种极野性的树,就像山民,生命力顽强。
而黄桷树一生,似乎又都是与石头相生相伴的,它抱石而生,依石而长。离了石头似乎就难以成活。别看它树的枝桠很大,一根树就能遮一个球场,可它的籽却很小很小,小得肉眼稍不注意还看不见。麻雀子吃下黄桷树果,过些天,麻雀子拉屎,把籽拉出来,然后,籽随风轻扬,或落到野地的岩缝,或落到石壁上的石头缝,它都能生长,并在石壁上长满密密麻麻的根,树也郁郁苍苍,哪怕是六月毒日头,依然葱茏一片,风吹来,叶片哗哗摇响。 乖哉,美树也!
说来,黄桷树命贱、易活,随手扳一小枝条,插进石缝,糊一把稀泥,它就能活。如果植,就更简单了,碗口粗细的树,只要将枝干下方划一口子,塞进一块瓦片或石头,过不了多久,划开的地方就长出根须,枝梢就开始萌芽,芽嫩红。
它依着山岩,以石头为根基。它长得高大、壮伟,不但抱石生长,根在石缝中也扎得极深。河边的黄桷树,根甚至能扎过河。也唯这样,才能生长,不然,一阵风雨,它就倒了。这,或许也是黄桷树无山石难以生长,难以看到的缘故吧。
除了石头,黄桷树还天性孤傲,喜欢独生独长。它不像松柏,成片生长,多为独木撑局。不知道是它的天性如此呢,还是造物主有意而为之。
黄桷树远观尤见气势,一棵苍郁的黄桷树,远远看去,除了透显一种野性、伟岸的气势,真还有一种独担乾坤的大丈夫精神。让人心灵震撼、折服,感叹这人怎就不如一棵树呢? 黄桷树又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树,感觉就是一种家乡的树,除巴蜀,外地绝少见,它多生长于垭口、岔路口、石桥畔,烈日下,既为走长路的人歇凉遮荫,也为人指路。
抱石皴纵论
夏 普
中国历代的画家中,对近、现代画坛影响最大者当推石涛。
石涛堪称画坛奇才,他不仅以跌宕排奡、迈古超时、脱尽窠臼的画风于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以振聋发聩、超古绝今、独具只眼的画论于绘画理论领域高扬大纛(dào)。不仅在有清一代画坛上冠绝一时,而且对近现代画坛影响至深。诸多对石涛的推崇之辞不必在此赘述,从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对石涛的评价中即可见一斑:“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年只斯僧。焚香愿下师生拜,昨晚挥毫梦见君。”(1)三百多年来,学习与追慕石涛者不可胜数,即现代画家中成就卓著者就有齐白石、张大千、石鲁、傅抱石等。
而近现代画家中对石涛的学习研究最为成功者,我个人以为当推傅抱石。
傅抱石“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巳”(2),他对石涛非是一般的推崇喜爱,及入于骨髓。其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耗数年之光阴,倾心倾力投入对石涛的不懈研究之中,自1933年于日本东京发表《苦瓜和尚年表》后,又相继写出《石涛生卒考》、《石涛丛考》、《石涛再考》、《石涛三考》、《石涛画论之研究》、《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石涛年谱稿》及《石涛上人年谱》等,尤以《石涛上人年谱》倾注心血为最,其中一言一字,皆与石涛“清泪相揉”,“爱惜何异头目”!(3)精诚至矣,金石开矣,傅抱石不但深得石涛三昧,与石涛同嘘吸,共神游,且能遥接石涛心印,悟创出具足一切法又不拘一切法之“至法”——“抱石皴”。因此,“抱石皴”是傅抱石与石涛“以心印心”所成的美轮美奂之妙迹;是将绘画美学与绘画艺术圆融一体,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同时也是对石涛绘画美学思想最为成功的继承与发展。
一
傅抱石1939年入川,蜀中八年,是傅抱石艺术历程中的关键时期,“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孕育和诞生了散锋笔法和抱石皴,这已是研究者们的共识。但我却发现,傅抱石作于1936年的《写关雪意》一图,将散锋笔法的出现时间至少提前到1936年。
傅抱石作于1936年的《写关雪意》一图,现藏于台湾蔡辰男先生处,是110×34.5(cm)的竖幅山水画,取材于赤壁舟游的内容。画的下部是水中乱石,自下而上至画的三分之二处为浩渺的水面,上有一舟,舟中五人,其中一着白衣者坐于船头吹洞萧,水面的渲染显出月光效果,最上方三分之一处为空白,自是夜空无疑了。左上角题款为“丙子六月抱石写关雪意”,“丙子”为1936年,“关雪”即日本著名画家桥本关雪(1883——1945)。桥本关雪也是一个石涛迷,对石涛深有研究,著有《石涛》一书,并收藏有石涛名作《万点恶墨图卷》。
桥本关雪所作《赤壁前游图卷》是横幅的手卷式,傅抱石“写”其“意”时,只是舟船人物略似,其他内容则与原画无关,且将其手卷形式变为狭长竖幅。更为独到之处是,下方的乱石乃用散锋乱笔画出,洒脱率意,水波亦以稍散之锋干笔拖出,灵动松活,绝无关雪作品的严谨细腻之风。虽云“写关雪意”,实则全是己意,尤其是散锋笔法的运用,颇能显出傅抱石胸中勃发的雄豪之气。当时的他深恶国内山水画坛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虽在日本感受到了绘画革新的风尚,但日本绘画的拘于形似、细润妥贴而失之于板刻的画风,又令他十分失望,傅抱石留学日本期间的绘画作品并无一幅受到日本画的影响,足见其对日本画风是持保留态度的。这幅仿桥本关雪之作品,虽无关雪意,但又特别点明是“写关雪意”,我以为正是其对“关雪意”的不满,而欲以“己意”来力挽中国绘画的颓势和矫正日本绘画的偏狭。这一点,在傅抱石另一幅《仿桥本关雪访隐图》中有更为突出的体现。这幅画我估计是作于1944年或1945年(画集中注为1940年,实不妥),随着傅抱石散锋笔法的成熟,他以更为恣纵洒脱、奔放不羁的笔势写出树、石、人物,将关雪原作中写实周祥、细匀妥贴、渲染精微的画风彻
底予以改变,画中一股豪气扑面而来,绝无原画纤弱柔靡之风。
看上去,傅抱石1936年对散锋笔法的偶一为之,是出于胸中勃发的激情,是“气”之所致,或曰“使气”,其实是基于他对艺术的大美境界之独特领悟。他说:“我以为画面的美,一种自感而又感人的美,它的细胞中心不容有投机取巧的存在,它虽然接受画家所加的一切法理,但它的最高任务,则绝非一切法理所能包办,所能完成!当含毫命素水墨淋漓的一刹那,什么是笔,什么是纸,乃至一切都会辨不清。”(4)为了画面自感而又感人的美,他作画时,往往不拘于一切法理,什么中锋、侧锋、破锋等等,都可能成为束缚感情的绳索。一旦灵感突现,激情爆发,手中的笔便如骏马脱缰,任意驰骋,从而冲破中锋、侧锋等固有笔法的防线,散锋笔法即由此自然生成。
对美术史论了然于胸而又独具只眼的傅抱石,没有因偶然发现了散锋笔法而大喜过望,也不是从此便一直使用起散锋笔法来。他深知,在中国绘画的传统中,笔法尤其是中锋用笔的数千年一贯性,自有其独具的民族精神和深刻的美学内涵,传统笔法的合理内核决不能丢弃。因此,在发现散锋笔法后的五六年中,傅抱石对散锋笔的运用是审慎的,他是将散锋笔法放到数千年传统用笔的大背景下,去反复比较、思考和慎重抉择的。因为自1936年所作《写关雪意》到1940年,傅抱石以散锋笔法画成的作品便不易见到,特别是有明确纪年的这一时期的作品,更难得一见。因战乱而颠沛流离,以及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史论的研究和著述方面,画画很少,固是原因之一,但傅抱石在哲学思辨与美感认知先于技法实践的“知而后行”观念指导下对散锋笔法所采取的严肃而审慎的创新态度,却是主要原因。
1939年4月,傅抱石辗转入川,到重庆后的前三年,一方面在三厅忙于抗战宣传工作,一方面忙于美术史论的著述,发表论文、专著不少,而作画并不多。但他分别作于1940年和1941年的两幅《云台山图卷》,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作于1940年4月的《云台山图卷》,是以破锋干笔为主,既苍且润,甚有垢道人程邃笔意,又由于弱化了轮廓结构,又颇具戴本孝意趣,但并没有使用散锋笔法。距上幅《云台山图卷》整整一年后的1941年4月,傅抱石又画了一幅《云台山图卷》,不仅同一题材,而且构图相同,只是后者更狭长些。前者着色,后者水墨,但后者却使用了散锋笔法,特别是图卷首段的平峦和尾段的峭壁,不是像前图那样仅用一般的破锋勾皴,而是以散开至笔腹的散锋笔法迅疾写出,尤以尾段之峭壁的用笔,其纵情挥洒的笔势,已显示出散锋笔法的基本风神。
既然傅抱石1936年就曾使用过散锋笔法,为何1940年弃而不用?又为何在1941年的作品中再次出现?我以为,正确的答案仍如以上所说,是傅抱石于此期间正在对散锋笔法进行慎重抉择和小心求证,他是以对艺术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重大使命感,在做着这样的抉择和实验,决非率而为之的文人逸情雅兴的抒发。而且,这种抉择和实验直至1942年仍在进行中。这一年,傅抱石留有较多的绘画作品和一篇绝妙美文《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1942年10月,傅抱石在重庆举行的“壬午画展”震动了山城的艺术界,引起人们的空前关注。画展共展出作品100件,其中“约十之三四是抗战以后逗留江西新余故里、湖南东安、广西桂林的作品,十分之六七是成自重庆西郊金刚坡坡脚之下”(5)。据此我们可知,这批展品的创作时间为1938年至1942年间。这些作品,除了我们熟知的一些代表作如《大涤草堂图》、《初夏之雾》、《对牛弹琴图》、《石涛上人像》、《屈原》等,尚有从其他画册、资料中可见的作品,如《送苦瓜和尚南返》、《入眼荒寒一洒然》、《望匡庐》、《深山有怪松》等,这些作品,多是破锋笔法为主,注重墨色渲染和明暗对比,画面丰满,整体感强,豪迈而雄壮,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确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如徐悲鸿在《傅抱石先生画展》一文中所言,是“应用大块体积,分配画面”,确实道出了傅抱石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这其中有徐悲鸿画法的影响,而主要是傅抱石对日本画注重渲染及明暗关系处理的活用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这批画中为数不多的以散锋笔法出之的作品表明,傅抱石没有停止对散锋笔法的探索、实验,而且将其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初具“抱石皴”面目。
见之于《朵云》总第46期的《拔颖众山响》(画题为笔者依画中诗句而取,原标题为《山水图》)是傅抱石于1942年春以散锋笔法所作的山水画,不知是否曾参加“壬午画展”,颇与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壬午画展”中的大部分作品不同。此画中、下部分的山岩虽是以大笔侧锋“刷”出大的体面关系,再以破锋简略勾皴,与画展中多数作品的画法相似,但上部分的正面主峰却是用散锋皴出,萧散率意,轻松洒脱。虽不及以后作品中散锋笔法与山石皴法的成熟、微妙,但和画展中大部分作品相比,此画则挥洒多于勾勒,率意多于整饬,是傅抱石这一时期尝试散锋笔法和探求“抱石皴”的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画中题识有云:“壬午立春病中写此”。可知此图是1942年中最早的一幅画。又知是其带病作画,可见傅抱石治艺的勤奋与坚毅。
另一幅题为“壬午立冬后一日抱石蜀中写”的山水画,见于“朵云轩‟94中国字画拍卖会”拍品画册,这幅作品较上幅更具“抱石皴”的特色,也是考察“抱石皴”发展、演变的重要作品。可惜此作的藏主及拍卖情况皆不得而知。此画尺寸不大,为86×28(cm)的立幅山水画。近景巨岩上立一巨松,中景为凌空巨峰,远景为泼墨没骨云山,松、石、峰皆以散锋乱笔写出,气足神完,撼人心魄,较“壬午画展”中所作有作品更具萧散洒脱、淋漓奔放与微妙空灵之神韵,洵为精品。
从以上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傅抱石自1936年至1942年的六年中,对散锋笔法的不断尝试与审慎探索,从破锋笔法到散锋笔法的过渡,以及从散锋笔法向“抱石皴法”初步演变的诸痕迹。尽管这种痕迹尚不明显甚至不易察觉,但却是为后来的突变、质变所作的大量铺垫。表象上的数量不算多,而深层的内涵、理性的深思、严密的求证,不仅建构起抱石画风的基本框架,而且一项伟大的艺术工程即将竣工。
1943年,真正意义上的“抱石皴”终于问世了!它如雨后的新笋,拔地而出后,即快速成长起来,傅抱石于1943年(癸未)所作、具足“抱石皴”意义并有明确纪年的作品如《夏山图》(癸未立夏后二日作,赠与周恩来)、《石公种松图》(癸未夏六月作)、《高人读书图》(癸未九月作)、《山水》(癸未十二月作,赠蒋碧微)、《赤壁舟游》(癸未岁暮作,赠与郭沫若)、《策杖行吟图》(癸未岁暮作,台湾蔡辰男藏)等,这些作品中的山水皴法较之1942年之作品,明显地成熟了,尤其是《夏山图》和《石公种松图》,其独特皴法益显得散笔纷披、纵情恣肆、意气勃发、酣畅奔放,虽蕴含传统笔法之精粹,但又与传统笔法迥异其趣,堪称非古非今、亦古亦今,前无古人而囊括古人,后启来者而沾溉来者的旷世笔法。
1943年的作品已不像1942年那样,多以大笔刷出块面,再略加勾皴;或是略为勾勒即以大笔渲染,注意明暗对比,而是以散锋线条为主进行勾皴斫拂,强调运笔时机势的贯穿,气息的运行。因此,线条较长,用力刚猛,如长枪大戟,威风凛然。到了1943年年底和进入1944年后,至1949年间,傅抱石又在这种以刚劲为主的用笔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圆润、柔细的线条,使之富于变化和含蓄微妙。又适当以淡墨渲染后再着色,或在色中调墨,增加了厚重感,收到了刚柔相济、阴阳相生、气韵兼备、神完意足的艺术效果。如《万竿烟雨》(1944年)、《巴山夜雨》(1944年)、《潇潇暮雨》(1945年)、《风雪夜归人》(1945年)、《唐贤诗意图册》(1948年)、《山雨图》(1949年)、《满谷泉声》(1946年)、《山城风雨》(1947年)等,这些作品中无穷的艺术魅力,皆与“抱石皴”的独特表现力分不开。
需要指出的是,傅抱石有些作品因为没有明确纪年,后被画集发表时标错了创作时间。看起来这不算大问题,但对研究“抱石皴”而言,却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某些被视为1940年的作品,更应予以辨别和厘正。如《仿桥本关雪访隐图》、《今古输赢一笑间》、《虎溪三笑》、《日暮归庄图》、《观瀑图》、《风雨归庄图》、《柳溪渔艇图》、《渔父图》等,皆被某画集标为1940年的作品,我认为确系有误,应是1943年至1946年间所作,决非1940年。 如果对“抱石皴”进行分期的话,各个时期的时限及其境界是这样的:
1936年至1942年,是散锋笔法与“抱石皴”法的酝酿探索期;
1943年至1946年蜀中四年,是“抱石皴”的成熟期;
1947年至1949年则是其稳定和巩固期;
50年代至60年代初,傅抱石的访欧写生、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国画及二万三千里壮游写生,使傅抱石的艺术影响遍及海内外,“金陵画派”、抱石画风为画坛所称道,“抱石皴”也同时进入它的辉煌期。
1961年至1965年的五年中,年岁并不算太大的傅抱石尽管接近其生命的终点,但他的艺术生命却更加旺盛。分别作于1961年的《待细把江山图画》(中国美术馆藏)、1962年的《满身苍翠惊高风》(傅抱石家属藏)、1963年的《溪亭观瀑》(荣宝斋藏)、1964年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南京博物院藏)、1965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赠莫愁湖公园胜棋楼)等作品,是傅抱石晚年即生命中的最后五年中的代表作,以“抱石皴”为主要特色的傅抱石艺术进入它的鼎盛期,而此时的傅抱石和“抱石皴”已人画俱老矣。诚如傅抱石所言:“人生各时期,各有独自之价值。”故少而壮,一存在形也;老年,一生成形也。非既成形,而以成形之存在者,此所谓嗜欲消而聪明生也。”“西洋文化,少壮为重;东洋文化,则重在老。东洋非无少壮也,但决不以之占艺术上思想上之顶点。是故少壮在东洋文化中,仅视为未熟之果。若以永远之青春为西洋之要求,则东洋之要求唯永远之老境耳。”(6)以此观之,傅抱石晚年之艺术追求乃在于“老境”之美。此“老境”之美,正是因画家“嗜欲消而聪明生”,能澄怀味道,直抉艺术无上之秘,进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艺术上的炉火纯青之大成境界。
二
中国山水画技法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技法形式,即皴法而言,在历代画家的努力创造下,就多至三十种左右。现代画家又在传统皴法的基础上,创变发挥,更是蔚为大观。这些皴法形式的发展演变,基本都是增构式的“加法”,且多是一法一义,一法一用,故愈多则愈具体,愈具体则局限性愈大,并存在着某些皴法在形式感及表现力上的极端矛盾性、互斥性,不但弱化了对自然山川的丰富表现力,也对山水画法的学习平添了更大的难度。
但是,“抱石皴”在形式构成和技法美学上,却是运用了解构式的“减法”,它通过对传统山水皴法构成定式(即程式)的消解,对过分形象化的皴法表象的遣除,以彻见皴法美学之真义本原。当我们面对“抱石皴”这一独特的山水皴法形式时,会惊奇地发现,透过这一不似任何自然山川,又不似任何传统皴法的笔墨意象,却在如梦如幻般的抽象肌理中捕捉到了自然山川的真实结构,体会到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真实亲切之感受;在传统皴法程式被解构后无比自由的笔墨挥洒中,窥见到极为丰富的皴法图式,比之任何的传统皴法更为丰富灵变,而且在恣情率意中寓含着理性的深沉,在浑化无方中显示着通脱圆润,体现了诗情与哲思交辉圆融的最高审美境界。
“抱石皴”看上去像是某些传统皴法的综合,实际上并非传统皴法的再现和拼凑,或只是以散锋笔法去画某些传统皴法,而是“抱石皴”这一独特技法形式中就蕴含有近似于传统皴法属性的天然之法。如石涛所云:“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7)
散锋笔在纵横驰骋地挥洒中,若以逆笔迅速勾斫,长线短线斜劈而下,便似传统的斧劈皴、荷叶皴和乱柴皴,可表现山势的峻险嵯峨。将笔锋提起,横向勒出,力送数笔,转锋折下,便如马牙皴及折带皴,能刻画山岩的错落嶙峋。若腕部如波浪状运力于毫端,令笔锋在纸上蜿蜓逶迤,拧旋走转、左右奔突、上下腾踔,其短线如屈铁劲抛,长线如惊蛇夭矫,则极类披麻、解索和游丝袅空等传统皴法,表现出群山的奇诡耸峙。再轻提笔峰,用圆转缠绕的行笔,如霞舒云卷、螭走龙蟠,可描绘出山峦的回环之势,此则近乎传统的卷云皴。若轻提微扫,或以细线缠绕连缀,纵横编织,不厌繁缛,惟密是求,又极似牛毛皴、乱麻皴和破网皴,颇有蓊郁葱茏之趣。而以散锋纠缠盘结勾勒,再飞掷数点,则浑似传统的矾头皴和鬼面皴、
骷髅皴。将笔锋揿倒,重按疾擦出的墨块,杂以提笔扫刷出的朦胧直线,间以侧锋横刮,则如传统的雨淋墙头皴、拖泥带水皴及刮铁皴。至于散锋干笔迅即挥洒所造成的富于节奏感的飞白,和铺天盖地、迎头劈面的破笔点苔,又简直和雨点皴、豆瓣皴有异曲同工之妙,至此,已有二十种所谓的传统皴法撞到了散锋笔下。试问,这随意生发、变幻无方的皴法大交响,是简单地作传统皴法大拼盘所能奏效的吗?
“抱石皴”能化生出具足各种传统皴法神髓的“诸法”,并能将诸法水乳交融地协调于一幅画中,如《待细把江山图画》、《满身苍翠惊高风》、《镜泊飞泉》、(横幅)等。而若以其他画法那样将几种传统皴法如斧劈、披麻、荷叶、卷云、乱柴等集合拼凑于一幅画中,必将格格不入,冲突抵牾,极不协调。以此,“抱石皴”乃具有非常特殊意义的技法形式,实在没有最恰当之名命之,因曰“抱石皴”。
诚然,“抱石皴”的载体是“散锋笔法”,傅抱石是先创“散锋笔法”,又由“散锋笔法”化生出熔铸古今而又非古非今的“抱石皴”法。某种意义上说,“抱石皴”法即“散锋笔法”,舍“散锋笔法”则无“抱石皴”法。问题是,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导致了人们将二者合而为一或混为一谈,直接影响到对“抱石皴”的真正理解。而要想厘清二者的特殊关系,又要先将“散锋笔”和“散锋笔法”的关系搞清楚。
对于“散锋笔”的认识,似乎很简单,将毛笔的笔毫散开,不使它像个“毛锥子”似的抱在一起,就是“散锋笔”的笔形了。这个基本认识无疑是对的,这属广义上的“散锋笔”。问题是在于散开的笔毫濡墨触纸后的基本形状如何。这是一个关键所在。散开的毛笔蘸水濡墨后,尤其是水墨充足时,笔毫又会拢在一起。此时将笔锋在调墨盘中或画纸上按倒捻转一下,笔毫即会自然散开,分成大小、疏密不等的数簇笔锋,这即是散锋笔形。但特别要注意的是,散开的笔毫要有疏密聚散的变化,这样的一管散锋笔即相当于数支大小不等的中锋笔,此乃狭义的、特定意义的“散锋笔”,运用起来方得其妙。若笔毫虽是散开,但形状像扫帚或刷子,没有成簇的疏密聚散变化,则运用起来不甚如意,故而用旧了的毛笔反而比新笔好使唤些。这是作为工具的散锋笔之外观造型,它与“抱石皴”所使用的散锋笔形是一致的。
散开的笔锋触纸作画时的运笔方法,即是“散锋笔法”。它同样也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内涵,狭义的方面,运散锋笔时,以中锋为主,顺、逆、提、按、勾、皴、擦、点,于墨象上具浓、淡、干、湿;于构成上具疏、密、虚、实;于节奏、力度上具疾、徐、轻、重;于线型上具粗、细、刚、柔、长、短、曲、直、方、圆、顿、挫;并能具足几乎所有传统皴法之形神的绘画综合技法,此即“抱石皴”。也就是说,狭义的散锋笔法就是“抱石皴”。广义的方面,虽将笔锋散开,但运笔方法不限于中锋,而是侧锋、卧锋并用,以侧锋卧笔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点排,如米点落茄法;而提笔以中锋勾皴时,并不追求锋毫的聚散、疏密变化而形成线型的丰富多姿,而是出现众多平行线条,与油漆刷子走过的痕迹相似。曾见有人将两三支散锋大笔握在一起,在纸面上侧卧横扫,或将笔立起来刷、扫、勾、勒,或以均匀的速度震颤点排,连缀铺衍,种种手法,不一而足。因为都是用散锋笔所画出,皆可目之为散锋笔法。自傅抱石之后,不少画家(不知是否受到傅氏影响)都会这样画,亦皆自称为“散锋笔”、“开花笔”,或自诩是从傅抱石发展变化而来的独特风格,这些虽然都可划归广义的散锋笔法名下,但其决非真正意义上的与“抱石皴”同一血脉的“散锋笔法”。
三
以上是从“抱石皴”的形式构成进行技法层面的初步分析,而“抱石皴”在哲学、美学方面深层次的真实内涵,却是其实质所在。又由于傅抱石受到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尤其是“一画”论的影响极大,故于石涛“一画”论的深入探讨,则是将“抱石皴”乃至傅抱石绘画美学的研究引向纵深的先导。
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散见于他大量的题画诗跋,而集中体现在其晚年定居扬州后所著之《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画语录》立论精辟,体系完整,钩玄抉奥,独抒胸臆,发前人之
新江苏凤凰少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复习提纲
1、黑色深沉厚重 白色纯洁轻盈 浅灰高贵优雅 深灰朴素沉郁。
2、现代设计中黑白灰给我们简洁、爽朗、悦目的感觉,画面中有了黑白灰才能够避免沉闷、平板和含糊 。
3、齐白石是我国现代画家,他最擅长的是国画《虾》动物而闻名。
4、现代招贴画手法多样,包括手绘、照片、拼贴、运用电脑特技制作等,招贴画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轻松幽默、奇异动人,不仅有效的传达某种内容,还能提升人们的审美趣味。
5、招贴画用鲜明醒目的色彩,概括有力的图形,巧妙奇特的创意,加上富有号召力的文字,鼓动起人们的兴趣和激情。
6、招贴画是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宣传品,包括商品招贴画、公益招贴画、文化活动的招贴画和政治宣传招贴画。
7、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8、原始人将自己崇拜的动物演变成一种神圣的禁物,成为整个氏族的象征和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将图腾刻在柱子上就是图腾柱。
9、画脸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京剧、川剧的脸谱精彩迭出。
10、画脸色彩和图纹复杂,不同的色彩和图纹能显示剧中不同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性格品质,如红色表示忠诚、黄色表示干练、白色表示阴险,黑色表示憨直、绿色表示凶狠等。
11、非洲、大洋洲的土著民族在庆典或举行宗教仪式时,常在面部或躯干上用白色和其他鲜艳的颜色画出各种漂亮图案,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美丽和魅力。
12、我们在画海洋怪兽的时候,常常把几种不同的动物的各个部位用自己的想象力重新组成一个不一样的怪兽,用这种方法叫拼凑法法。
13、能画出轻重、粗细、浓淡、枯润、虚实不同的线条最适合用毛笔来表现。
14、戏曲有动人的故事、神奇的化装,美妙的唱腔,优雅的身姿,都比平常的生活鲜明、强烈、夸张。
15、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
16、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科学家说,地球上80%的氧气是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17、古代鱼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鱼的纹样来美化生活用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
18、用泥皮将废纸包裹在中间,可以做成空心的泥工作品,空心作品烧制时不会炸裂。鲨鱼是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大约4亿年,比恐龙还年长
1.4亿年。海中生物的数量总和超过了陆地生物数量的总和。
19、有的线条短促激烈、有的线柔美舒展,有的线粗犷有力,有的线沉静迟缓,
不同的工具画出的线给人不同的美感。
20、傅抱石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画家。
21、《秀石疏林图》国画 赵孟頫 元代书画家。【凤凰根抱石】
22、《演奏》 钢笔速写 凯文 欧森 美国当代画家。
23、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最能体现诗画合璧的表达形式是用水墨画的方法。
24、把性格转换为色块和点线,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轻松柔软的曲线——显示出温和 ,涌动喷发的色块——象征着暴烈。作文插图可画单幅插图,也可画连续的几幅插图。
25、寓言用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重要的道理。我们用幽默的画面,让故事更有趣,道理更有力。
26、书的装帧设计主要包括封面、封底、书脊设计和内页设计。封面上一般必须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名等文字内容。
27、一个精美的封面,会让一本好书更易引人注目,产生美好的感觉,他还暗示书的内容,牵惹起人们的悬念,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28、中国是桥的国度,三千多年前,就有建造浮桥的记录。古代桥梁丰富多彩,主要有;梁桥、拱桥、吊桥、索桥、浮桥等,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为隋代李春设计。
29、光影绘画是用照相机的B门将光源(如:电筒、银光棒)在夜晚或黑暗中移动绘制产生的图像和画面拍摄下来的摄影作品。
30、铸造是人类较早掌握的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中国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达到鼎盛。
31、古代青铜器陶范铸造工艺简单步骤:(1)根据烘干的泥质青铜器物翻制数块外范。(2)设法在外范和泥模间留出青铜器厚度空间。(3)再将青铜器泥模和外范合起来。(4)烘烤温度至600—900度后浇注铜水。(5)冷却后除去外范和泥模,取出青铜器,进行精细加工。
32、考古学家将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33、铜是人类认识的第一种金属。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凤凰根抱石】
34、中国古代青铜器融合了绘画、书法、雕刻、图案和设计等元素,是世界公认的艺术瑰宝。
35、伦勃朗——荷兰 珂勒惠支——德国 关良——中国
穆勒——德国 莉丝——意大利 泰戈尔——印度
卡夫卡——奥地利 安徒生——丹麦
建设抱石(攀岩)馆的草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体育休闲运动,而体育休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攀岩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冒险挑战和创新精神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喜爱。攀岩运动因其自身的特点日益发展,在很多国家地区已成为现代人们健身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国内的旅游资源的情况是“绝对资源丰富,相对资源贫乏”,即景点多,但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而旅游、休闲形式的多样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攀岩运动是这几方面的完善结合,它对推广全民健身及推动当地旅游、休闲、娱乐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多山,地理资源丰富,可供攀岩的悬崖峭壁比比皆是;中国人比较灵巧、轻捷,天造的身体结构,更适合攀岩运动,只要多搭建些推广的平台,中国的攀岩运动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起源
攀岩运动源自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悬崖峭壁的绝顶上,生长着一种珍贵的高山玫瑰。相传只要拥有这种玫瑰,就能获得美满的爱情。于是,勇敢的小伙子便争相攀岩,摘取花朵献给心爱的人。攀岩是从登山活动中派生出来的一项运动,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登山者即使选择最容易的路线攀登几千米的高峰,在途中也免不了要遇到一些悬崖峭壁,所以说攀岩也是登山运动的一项基本技能。攀岩运动就是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本能,借以各种装备作为安全保护,攀登一些岩石所构成的峭壁、裂缝、海触崖、大圆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岩壁的运动。由于攀登者在岩壁上稳如壁虎又矫似雄鹰,是一项极具美感和观赏性的运动,被誉为“岩壁芭蕾”。由于登高山对于普通人来见机会很少,而攀爬悬崖峭壁相对机会较多,且更富有刺激和挑战,所以攀岩作为一项独立的、被众人所喜爱的运动迅速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魅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攀岩运动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无数爱好者。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来的新项目,也是登山运动中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既要求运动员具有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拼搏进取精神,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节奏感及攀岩技巧,这样才能娴熟地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陡峭岩壁上轻松、准确地完成身体的腾挪、转体、跳跃、引体等惊险动作,给人以优美、流畅、刺激、力量的感受。
惊险刺激是攀岩运动最根本的特点,并能充分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寻求刺激、从中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欲望,这是它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源。
人工岩壁的出现,使攀岩已发展到既是一项运动又是一项娱乐。目前在国外,各种攀岩俱乐部到处可见,每年举办大型、小型、室内、室外、成年、青少年、男子、女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攀岩比赛和娱乐活动。另外,在一些体育中心、军警训练基地以及一些特种部队中也开展了这种训练。
按地点分类
1.自然岩壁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
定义:在野外攀爬天然生成的岩壁;一般是开发和清理过的难度或抱石路线,也称为传统攀登。 优点:可以接近自然,充分体会攀岩的乐趣;岩壁角度、石质的多样性带来攀登路线的千变万化;由于岩壁固定,路线公开且可长期保留,所以自然岩壁的定级可经多人检测对比,成为攀岩定级的主要依据。 缺点:野外岩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时间和金钱花费都较大;路线开发也比较费力。路线开发时间长后会老化。
2.人工岩壁攀登(Sport Climbing)
定义:在人工制造的攀岩墙上攀登,包括室内攀岩馆和室外人工岩壁,多为训练和比赛使用的攀登方式,因此又称竞技攀登; 优点:对攀岩者安全性较高;交通方便,省时省力;不可预见因素少,可以定期训练或进行专项训练;人员密集,便于
交流切磋;另外,人工岩壁可以对路线进行保密性设置从而成为攀岩比赛的主要形式。 缺点:缺少特殊地形,创意性少,自由发挥余地小;支点的可调性使得人工岩壁路线常变,定级主观性更强,准确度偏低,相对自然岩壁线路问题会比较尖锐,人工线路难度越大对力量要求高
提升人的核心价值
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它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但更需要你顽强拼搏、知难而上。攀岩不是人类征服自然,而是战胜自我。初学攀岩的人往往对高高的岩壁充满畏惧,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而一旦战战兢兢上到岩壁,在他人的激励和自己的心理暗示下,一步一步知道触摸到岩壁的上沿时,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终于认识到‘原来我可以’。当今天攀到这个高度时,明天你就有想逾越的冲动,在攀岩中,你会体会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在坚持和努力中达到成功。其实攀岩的每一个难点都是人生的‘坎’,攀爬岩壁就是经历挫折,考验意志。许多人尤其是新生代的年轻人都像是温室的花,没有经历过‘风雨’,一旦遇到挫折,就像霜打的茄子,萎靡不振,精神失常。通过攀岩的学习、挑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自我评价,增强信心,从而以更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攀岩不是简单、机械的身体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岩点之间蕴藏着无数条通向胜利彼岸的路线,如何选择与取舍,取决于你的相象和创造,真正的攀爬高手不是用手脚攀爬而是用大脑,攀岩更像是一门艺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这也是它被称为“岩壁上的芭蕾”的魅力所在。一条难度赛的路线通常会被设置很多难点,主要是考察选手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解决不好,不但消耗体力,而且离脱落也就不远了。因此,经常练习攀岩,尤其是高难度路线,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全
攀岩 - 咋听之下,好像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运动。利用双手双脚在垂直的岩壁上攀爬,万一不小心手酸或脚软,不就一下子从空中直接摔到地上吗?即使没摔死,至少也会半身不遂。没错,攀岩可能会有这样的结局,但那不是攀岩运动,那是攀岩特技表演。【凤凰根抱石】
任何一个从事攀岩运动的人,假如他能遵守安全规定并且使用合格的器材,基本上这项运动是没甚么危险的,当然在天然岩场有时会传出攀岩者遭到落石击伤,或因天
气突变而产生灾害,但1980年代人工攀岩场发明后,这类型的危险就完全排除了。
因为人工攀岩场的这些优点,让攀岩运动近10年来在欧美国家有长足的发展,根据美国运动器材协会(National Sporting Goods Association)的统计,它是近年来参与人口成长最快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欧美,人工攀岩场已成为许多学校的标准体育设施,一些公共运动场馆也将它列为优先增设的项目,若它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必定不可能受到教育主管当局如此的垂青,事实上经过多年的统计,攀岩所造成的运动伤害远低于其它运动项目。因为从事攀岩运动的人,必须在身上穿着一件安全吊带,吊带连结于登山绳的一端,然后绳子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穿过岩壁上端的一个确保点,再垂到地面后,由一位确保员利用一个挂在身上的特制器材,做绳子的收放工作。也就是说当攀登者在岩壁向上攀爬时,地面上的确保员就开始收绳子,所以即使攀登者失手,最多滑落10公分左右,就会被登山绳拉住而不再往下掉落,这就是攀岩运动最基本的上方确保攀登法(Top Roping system)。至于这些器材是否能承受攀登者墬落所产生的重力加速度?这点可以完全放心,只要器材上有UIAA的标志,通常都可承受2000公斤以上的拉力,这个数据远大于一个人体墬落时的重力加速度所产生的力量。根据攀岩安全规定,任何人只要攀登高度超过3公尺以上,都必须要穿安全吊带,并且利用各种绳索安全确保系统,作为预防墬落的保护装置,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徒手攀登是完全严格禁止的。因此之故,攀岩运动绝不会有人从岩壁上端跌落地面。
就我公司建立攀岩(抱石)设施的可行性
攀岩运动适合于各类人群,相对于其他大多数运动项目,没有过分的身体要求及限制,只要有兴趣就可以融入其中。因为攀岩运动没有过多的伤害性危险性,并且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所以应该会受到广大职工朋友喜爱。除了职工朋友本身,其亲朋好友更可以有机会体验享受这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尤其对于青少年朋友,攀岩运动不仅能很好的锻炼身体,更是能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激发自我挑战精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和途径。
我公司职工文体中心有很优越的建馆条件,人工攀岩(抱石)占地小、投资少、维护成本低,易于管理。
就当前形势,攀岩运动在西安发展相对滞后,原因主要在于多数人没有太多的认识及尝试,没有机会感受攀岩的魅力。在欧美、美国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攀岩运动已相当流行,是未来大都市必备的场馆设施。攀岩运动有很好的社会价值,未来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公司若能建立开展这项新兴的运动项目,就能够应着国际时尚健身的潮流,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
方案建议
作为攀岩爱好者,无论任何年龄,只要你仍然有面对艰难的勇气,都可以尝试不同难度的室内外攀岩运动。室内攀岩以及场地介绍室内攀岩,是通过攀登人工设计高度、难度不等的岩壁(通常6—8米高)来完成攀岩的体验。室内岩壁上布满可以随意改变位置的岩点,这些人工岩点形态和大小不等,初练者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岩点,而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可以选择那些小岩点以增加难度,进行挑战。
人工攀岩墙表面采用仿真岩材料制作,充分展现自然纹理特征。设计完善,安全性强。在攀岩墙制作之前,均由甲级设计资质的专家亲赴现场,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设计岩体结构,以满足高品质的安全保证。造型多变,适应性强。由造型专业设计师根据现场环境和整体条件设计造型,使之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完工后的人工攀岩墙壁除需要经常检查安全装备和调整攀爬支点外,只有清洁工作了。
抱石 是指攀登者在无绳索的状态下,只靠攀登者自身力量完成攀登。抱石是攀岩的一种,但抱石的特点是不用绳索等器材确保安全。抱石的装备较简单,必须的只有攀岩鞋、镁粉袋和抱石垫。抱石与攀岩的区别是: 1. 不用设置绳索、安全带、快挂等其它装备保护,只需在所攀墙壁下方铺一张30-50公分厚的海绵垫以防脱落。 2. 容易被攀岩爱好者所接受。一双攀岩鞋、一个镁粉袋即可满足攀登者的需求。 3. 抱石运动适应人群广泛,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都可以参加抱石运动抱石活动由于目前安全措施都十分完善,因此安全性相当高,在欧美国家攀岩活动基本上就像上健身房一样,是一项时尚流行的健康运动。
抱石馆 室内人工岩壁攀登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这种岩壁是用现代科技材料模拟峭壁的形状制成的,它的出现不但为攀岩爱好者创造了极方便又良好的健身和训练条件,也标志着攀岩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人工岩壁比自然场地更惊险和难以攀登。而且它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极大的安全性、攀登的支点和路线可根据运动员的水平任意设定、对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人都很适用。
目前全国已有40多座高校抱石馆,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有不同形式的抱石馆供爱好者训练及休闲娱乐。
由于抱石馆的特点,它越来越成为一项流行且方便的锻炼、娱乐、竞技运动。其特点有:1. 安全。不需采用特殊安全装备,简单易行。
2. 投资小。面积可大可小,个人投资和学校投资均可。
3. 占地小攀爬效率高。一块100平米的天然攀岩场只能容纳最多10-20人同时攀登,而100平米的抱石馆则可以提供40—50人一起活动。
4. 更为实用,且具一定娱乐休闲性,可以对外营业。
5. 是现代时尚健身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攀岩运动的正规化制度化普及化,抱石馆越来越成为城市必备的场馆设施。
场馆建设
因为抱石的形式的灵活性,决定了其场地要求比较宽松,从只需占地十几平米左右的抱石墙到占地一座体育场的攀岩馆,形态和大小非常丰富灵活。一般而言,可以利用闲置不规则场地建设抱石馆,以增加场地使用率节约场地,如体育场或礼堂的主席台看台背后斜面空间,风雨球场的一面墙壁等。人工攀岩场大致由钢架、岩板、支点、安全装备4个部分组成。
合作岩馆场地要求:室内层高5米左右,占地100平,建设岩壁面积80平米左右,通风良好,地理位置位于城区,交通便利,或地铁及主要公交沿线。
投资总额:5-20万
上一篇:树桩盆景用什么包裹
下一篇:西安超人高仿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