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乐学园】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一
《暮江吟》
《暮江吟》
————续写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以往语文作业仅局限于一抄(抄生字词),二答(答课后习题),三背(背指定篇目),外加令人头疼的命题作文。如此单一,枯燥的作业反而降低了训练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彻底减去机械重复的题海训练,讲究技巧精心设计。力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技能的训练为一体。教完《暮江吟》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吟诵古诗,任选以下一题进行练习: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画;试着画出诗中的“新月夜露图”(即插图外一幅)。
2.唱:配上你熟悉的旋律唱唱这首诗。
3.说:展开想象,对别人描绘一下诗中的景色。
4.写:续写“有一天傍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漫步江边„„”
这样的作文,一改以往一课一练、一刀齐切的呆板、生硬,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调动了学生的各项素质、技能。四项选择看似要求颇多,但因为针对不同方面,学生各有对口,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反而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画: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唱: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增添审美的情趣。
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个性发展。 写:检验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准确表达、习作的能力。
这种作业形式活泼好奇,内容富有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提高创造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无论哪一项作业,认真完成后都可以做到:既能理解古诗也能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还能体会到诗的美好境界。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二
《暮江吟》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2.大家学过白居易写的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3.背诵古诗。
二、新授
(一)走进《暮江吟》
1.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 吟:吟诵。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二)欣赏《暮江吟》
5.读完这首诗,你能否用古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6.它的“可爱”表现在那里?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
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7. 下面让我们再来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用赞美的语气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暮江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已吟出优美的诗句,如果是你,此情此景最想做什么?
三.画中悟诗情
1、如果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呢?说说你的理由。——选择一幅画一画(音乐情境)。
(建议:画傍晚的选用黄色的纸,画晚上的选用蓝色的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展示交流:
①.第一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重点:“铺”字有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东西可以铺?
C.你能把你的画吟出来吗?——为什么这么吟?
点拨:
a.请同学们用比较法把“铺”换成“射”“照”“映”读一读,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b.你会做“铺”的手势吗?边做边吟,试试看。从这个手势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c.对呀,夕阳的余晖从地平线上一道道地射过来,几乎与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红地毯,非常壮观,而诗人用一个“铺”字就把这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边做边吟。
d.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你能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吗?
e.在夕阳的魔力下,整条江好像成了一大块美丽的玉石了!把你的感受吟出来。
D.还可以画些什么?
E.傍晚还有这么多的美景,诗人为什么不写呢?
②.第二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C.还可以画些什么?
D.能把刚才的理解、刚才的感受吟出来吗?可以边做边吟。——自由读、指读。
(朗读引导:诗人也用一个词表示了你刚才的这种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可怜”就是……?——再读。)
4.诗人描绘的第二句诗的时间是晚上,而第一句却是傍晚,为什么上下两句时间相差这么远,你能发挥想象把它补上去,编成一个故事吗?——交流。
6.现在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吗?——出示小资料。
小结:是啊,咱们的江南、咱们的家乡风景如画!也正因为大诗人白居易深深地热爱着咱们江南这一带,所以咱们的江南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
三、课堂小结
1.小结:你能想象的出作者流连江边,浅唱低吟时的感情吗?
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描绘着傍晚至深夜江边的景色,赞美了暮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我们也应该象诗人一样留心身边的一山一水,从中发现美,去讴歌美。
2、动笔写写此时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暮江吟》课堂教学实录
师:[音乐起播放《秋日的私语》钢琴曲]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落日的余辉静静地铺洒在江面上,江水红的红、绿的绿,多么柔美、多么平静啊,面对如此美景,刚离开朝廷,前往杭州任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不禁诗兴大发,吟道(示意学生闭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大家想像白居易那样感受感受这般美景吗?
生齐答(大声):想。
师:那么你们现在都是小白居易在吟诵美景,可以自由读。也可同桌对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特别是生字,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停顿,读出感觉来,现在开始读,(生齐读两篇。)
师(似陶醉状):你们读得多好啊,初读就读得这么流利,抑扬顿挫,相信多读几遍一定读得更棒!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诗的意思,体会当时作者有怎样的心情吗?
学生大声答:想
师:接下来老师就考验考验你们的读书能力,看看是否能够能读懂诗句的意思,注重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观察插图,还可参考字词典、唐诗三百首、课外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如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诗意)等,如确有不懂或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生自由学习古诗,师巡视指导,肯定部分能利用注释,插图等的学习方式)
师:怎么样,差不多吗?谁来说说第一、第二句的意思。
生:夕阳的一半照在江水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师(及时指出):是夕阳的一半吗?
众生齐说:是江水的一半。
师:对啊,是照的江水一半是红色,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夕阳的余辉照射在江面上,被夕阳照到的江水呈现红色,没照到的江水是碧绿色。
师:把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都讲清楚了,真会读书,说得真具体。
师:同学们这两句诗你认为哪些地方最难懂。
生:“瑟瑟”“残阳”。
师:谁能告诉他?
生:瑟瑟是绿色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
生:注释上有。
师:对啊,注释明确给了我们解释,这位同学知道利用注释理解诗意,做得很好,大家想想,要是没有注释,大家理解吗?
生(摇头):所以编书者这些都为我们小学生考虑了,谁再说说对“残阳”的理解。
生:就是残缺不全的夕阳,你看插图图画的只有一半的太阳露在外面。
师:这位学生想象力真丰富,或许诗人在选用这个“残”字确有这意思,但还不能考证,在课文残阳作夕阳讲(即傍晚快落山的太阳),知道吗。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句诗哪个字用得最好?
生:铺。
师:为什么?还可用哪些字表示相同的意思?
生:“铺”写出了夕阳的光是铺在水面上的,是要落山时的太阳,所以用“铺”。
师:那为什么不用同样表示照的意思的“照、射、洒”等字呢?
生:“铺”写出了太阳斜斜地照在水上面,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红的。
师:是啊!这时的夕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了,落日的余辉几乎是贴着地面射过来,就象铺地毯,卷草席般平铺过来(师作“铺”状),所以作者用铺而不用其它表示同样照射的字,可见诗人在用字上面非常讲究,不是信手拈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诗人面对美景,陶醉了,夕阳多么柔美!江水多么恬静!此时诗人的心情会怎样呢?好好体会体会把诗人的感觉读出来好吗?
(生举手,师指名读,生1陶醉状读。)
师:哦,老师有点感觉了,眼前仿佛出现了血般的夕阳,红绿交错的江水,谁还能让老师的这样感觉更清晰些呢? (生2更动情读)
师:老师看见了,看见了血红的夕阳只留了一半边脸在地平线的尽头,被阳光照到的江面是多么红啊,而没照到的江水都是绿的,比白天更为深绿了,好美啊!大家一起来感受感受!
(生齐读一遍。)
师:哇,这么多小白居易都感受到了美,来,再读一遍,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
(生带着喜悦读。)
师:真棒,你们愉悦的心情让老师也格外轻松了,再来一遍,闭上眼睛读,边读脑海中边浮现诗中的景色,来给点音乐(师放《秋日的秋思》钢琴曲)读。
师:漫步江边,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夕阳带着无比眷恋离开了江水,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此时作者又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生:看到露水、月儿。
师:你怎么知道?
生:从“露似珍珠月似弓”知道的。
师:那不是珍珠和弓箭吗?
生:不对,是露水、月儿。
师:书上不明明写着露似真珠月似弓(重读“真珠”“弓”)吗?
生:作者是用“真珠”和“弓”来比喻露水和月儿。
师:原来是这样,老师还以为是写珍珠和弓呢,那么是怎样的露水,又是怎样的弓呢?
生:露水像珍珠一样,月儿像弓箭一样。
师:大家见过露水吗?见过珍珠吗?它们是怎样的?
生:见过,露水是一颗颗大水珠,早晨上学时路边的草上都有。
师:那珍珠呢?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吗?
生:珍珠圆圆的,透明的很漂亮。
生:晶莹剔透。
师:这些同学说的真好,对,珍珠就是晶莹剔透的,大家想想,诗人被美景陶醉了,还在留恋逝去的夕阳,美妙的江水,此时一弯新月悄悄地挂在天边,才惊醒了他,看到了可爱的月儿,猛低头,发现脚下被月光映照的露水,更加晶蒙剔透,这么奇丽的景色,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生齐读“可怜九月初三夜”)感叹!
师:可怜什么意思?可怜不是像张芬同学(刚在校运会400米跑休克)晕过去可怜的样子吗?
生:不是,是可爱的意思。
师:那初三夜到底可爱在哪里呢?
生1描述:月儿弯弯的高挂在空中,露珠晶莹剔透在月色照耀下,像粒粒珍珠,美丽极了。
师:诗人此时的心情被这奇特的美景深深迷住了,由衷赞叹道——(生齐读“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生兴奋地读一遍)
师:把诗人的心情准确表达出来再读。
(生带着喜爱语气再读一遍)
师:闭上眼睛,浮现画面读。(生闭眼声情并茂读)
师:是啊,老师前面介绍过诗人看不惯朝廷生活,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此时离开朝廷前往杭州,看到如此美景,心情格外愉快。来我们整体把诗感受感受(出示小黑板《暮江吟》全文)
(生兴奋大声齐读一遍)
师赞道:真不错,老师眼前隐约浮现残阳铺照江水,红绿交错的美妙景象,也仿佛看见弯弓似的新月,珍珠般的露水,还能让老师头脑的画面更真切些吗?
(生更加动情读第二遍)
师:老师看见了这美妙奇特的景象了,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感受,闭上眼睛,给点音乐(师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齐声吟诵。
(生如痴如醉地读)
师:多深情啊!你们现在体会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吗?
生:陶醉、留恋、喜爱、赞美、可爱„„
师: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啊,大家真会读诗,不仅理解诗句的意思,还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学到这里,我们这首诗也就学得差不多了,但这里还有一项这篇课文也应掌握的内容(师指向田字格的生字:吟、残、瑟),学习这三个生字(师指“吟”),相信这几个生字在刚才的诵读中都会读了,谁能给“吟”组些词。 生:吟诗、吟唱、吟诵。
师:文中的“吟”应是什么意思?
生:是吟诵,吟读的意思。
师: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吗?
生:吟诵暮江的景色》
师:暮江是地名吗?
生:不对,暮是傍晚的意思。
师:那该怎么讲?
生:吟诵傍晚江水的美丽景色。
师:说得真棒,对啊,古诗常常为了押韵或其它的需要常常把语序颠倒,如我们刚学的枫桥夜泊,我们理解的时候应该是夜泊枫桥,这点在以后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应该注意。
师:古诗中像这样写景的古诗很多,这些诗人往往在写景的过程中,表达了某种心情,抒发了某种感情,或寄寓了某种道理等等,这叫借景抒情,老师这也搜集到一篇像课本诗中写的一样,也写傍晚,也写夕阳的诗(出示小黑板《乐游原》),你们学习学习看看这首诗怎么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本诗相比有哪些异同? (生借助师已注明的注释自学,教师指导)
师:哪位同学说说?
生:这首诗是讲诗人在傍晚时候感到不愉快,乘车去古原山,看到美妙的夕阳景色,感叹夕阳美好,却好景不长,我体会到诗人似乎在感叹自己像夕阳一样,时日不多,却不能施展抱负无比遗憾的思想感情。
师:体会得太棒了,你怎么体会的?
生:我查了古诗上的对诗人的介绍。
师:真能读书,知道利用工具书,还能查找资料,那么你能不能说说这与今天我们学的《暮江吟》有哪些异同呢? 生:它们都是写景,都是写傍晚写夕阳,可它们又不同,《暮江吟》除了写夕阳傍晚外,还写了晚上的夜景,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暮江吟》是表达诗喜欢、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而《乐游原》却是感伤的思想感情。
师:哇,快要成了老师的老师了,老师都没能体会到呢,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来用掌声鼓励鼓励。学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理解了古诗吧,的确古诗内含丰富,博大精深,老师这还收集了一些都是写夕阳的诗句,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填,看看谁能填写,下节课告诉老师好吗?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附题)
将几个表达夕阳的词填下列句子中读一读。
夕阳 残阳 斜阳 落日 白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合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 )如血(毛泽东《忙春娥·娄山关》)。
2、浮云游子意,( )故人情。(王维《使至塞上》)
3、( )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三
《暮江吟(优秀教案)》
暮江吟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二、: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
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理解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四
《暮江吟》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 一道残阳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
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 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
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残阳 铺
江水 瑟瑟 红
可怜
露珠 真珠
月 弓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五
《暮江吟》
让读有效 让情飞扬
六年级上册《暮江吟》案例与反思
邾城街第六小学刘晓琳
学习内容简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通过对两组景物的吟咏,率真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并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
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领悟并想象、描述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准备:课件 课前搜集有关白居易的资料和其写景的诗。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解读诗题
师: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天空中最璀璨的星星,今天我们先走近白居易星座,摘几颗我们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我说诗题,你们吟诗,行吗?《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吟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送别情。
师: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的传世佳作,还记得他写的《大林寺桃花》吗? 生:(吟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师:白居易一生留下近三千多首诗,成为继李白、杜甫之后唐朝三大有名诗人之一。你知道白居易的奇闻轶事吗?讲讲其人其事吧!
生1: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他写完诗后,总要读给老百姓听,看老百姓听不听得懂。
生2:白居易晚年受佛教影响深,最后闲居洛阳,自号香山居士。
师:白居易一生与诗有着不解的情缘,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什么诗呢?请看老师写诗题,注意:“暮”的写法,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注意“吟”的读音,一起正确地读诗题。
生:读诗题
生:从“暮”字我知道这首诗写太阳落山后,作者在江边吟诗。
师:白居易吟了一首什么诗呢?请看——(出示全诗)。
二、初读正音 自学知意
师:你能正确地读出这首诗吗?自由练习一下。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诗)
师:(以评代讲)她的“残”、“瑟”、“似”平舌音读得准,我们也能像她那样正确地读一读吗?
生:(齐读全诗)
师:古诗词最讲究韵律美,对仗工整,节奏分明,我们能读出诗的韵味吗?我们首先要知道诗中讲了什么,才能正确断句,同学们我们以前用些什么方法来理解诗的大意?
生:看插图学习,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资料等。
师:我们就用这些方法先试着理解一下诗中讲了什么,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交流。
师:(巡视,指点学习方法)
师:你们自学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1:我不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残阳”是什么意思?
生2:太阳快落山了就称为残阳。
生3:“九月初三夜”是什么意思?
生4:是我国农历九月初三的夜晚。
师:我国古代人习惯将每月的上旬称为初几,习惯说法沿用至今。你们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情景?
生1:刚要回家的太阳,斜照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镶嵌在草上,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生2:他讲得很清楚,我提出一点异议:江面真的是平均分吗?一半呈红色,一半呈绿色吗?
生3:不可能分得那么平均,应该是受光多的呈红色,受光少的呈绿色,用“半”是讲究对仗工整。像第一行的“一道”也不是“一道”,是虚指的。
师:一个会讲,一个会听,一个会评,你们都会学习。我们再来正确断句吧,试试看读出诗中的韵味来吧!
生:(练习)师:谁来勇敢地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诗。
生:她节奏把握得准,读出了诗味。
师:我们一起来有节奏地吟诗吧!
生:(吟诗)
师:听着你们吟诗,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唐朝。但仅仅读出诗味还不够,我们还要像白居易一样吟诗,吟出诗人的情,先还是来看看诗人笔下的景吧!这景中有几幅图?
生:两幅图,一幅是夕阳沉,晚霞映红图;一幅是新月初升,露珠晶莹图。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再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 生:从“九月初三”、“露”可见是深秋时节景。
师:这深秋的景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吗?
生1:美!
生2:美不胜收。
三、精读品美,美读悟情
师:你真是白居易的知已呀!景美,美在哪?我们还是一句一句地品品吧!像品茶一样,需要细细品,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你从哪儿品出了“美味”?
生:我从“一道残阳铺水中”的“残阳”、“铺”品出了景美。“铺”字仿佛说我看到了柔和的阳光安闲地照过来。
师:(出示第一行的诗)能给“铺”字换个词吗?
生:照、射……
师:做做“铺”、“照”、“射”的动作,从中你明白了什么?(生做动作) 生1:“铺”可见太阳是靠近地平线是平铺在水中的。
生2:“铺”可见阳光柔和。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生2读第一行诗)
生3:“铺”可见阳光铺过来的动作舒缓,照在身上很舒服。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吧!
(生3读第一行诗)
师:一个“铺”字形象地写出了残阳是贴近地面照过来的,像“铺”在江面上,还写出了光线柔和,动作舒缓,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吧!
(生齐读第一行诗) (出示画面)
师:请看这幅夕阳图吧!我们再来读第一行诗,读出诗中美来。
(生读第一行诗)
师:一个“铺”字残阳铺过来让人觉得真舒服,生活多么安闲呀!我们再来带着这种感觉读。
(生读第一行诗)
师:读诗就要抓住关键字来品读,真不错。残阳铺在江面上,江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看第二行诗,用学习第一行诗的方法来品读,看你从什么地方品出景的美?
(出示第二行诗)
生:我从“瑟瑟”、“红”中读出江面上颜色美。
师:江面上泛起了细小的微波,在残阳的斜照下,受光多的地方变成了红色,受光少的部分呈现出深绿色,多么像什么?请用比喻句描述。
(出示画面)
生: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
师:闭上眼睛走进这画面中去:柔和的残阳平铺在江面 ,江面上微波粼粼,像铺上了玛瑙,像铺上了碧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请同学们对照画面读读这一行诗吧!(出示夕照图)
(生读第二行诗)
师:景物的变化多么让人惊叹呀!我从你们读中听出来了。我们来读第一、二行诗,女生就是那残阳,男生就是江面。(男、女生接读)
师:我们就是白居易,看到这景心中怎样?
生:我心中喜之不尽。
师:读出这种情来吧!再来接读。
(男、女生读第一、二行读)
师:诗人就这样站在江边赏景吟诗,不知不觉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他又看到了更新的景,请看新月图,你从哪儿读出了景美?我们用学习第一、二行诗的方法:抓住关键字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1:我从“真珠”、“弓”中品出了新月图美。
师:诗人把露水比作真珠,把新月比作弓,可见露水、新月有什么特点? 生1:露水很圆润,还闪着光芒。
(出示第四行诗)师:是呀,圆润的露水被新月的清辉一照,显得多么晶莹,在草叶上滚来滚去多么可爱呀!读出这种感觉来。(学生读“露似真珠”)
生2:新月很弯,像一把弓。
师:九月初三是月初,此时的月是上弦月,很弯很弯,像一把精致的弓挂在天空。(边描述边画简笔图),读出这种感觉来吧!
(生读“月似弓”)
师:圆润的露水借助新月的清辉发出光芒,我们来读第四行诗,读出景美来吧!
师:小声点!别把露珠震落下来,再读——
(生再读第四行诗)
师:多么安静的夜晚,多么和谐的画面,请看图——
(出示新月图)为什么诗人只写“露”、“月”?
生1:这是深秋有代表性的景吧。
师:杜甫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也写了“露”。今年九月初四是寒露,寒露节意思露气寒冷即将凝结,寒露节气到来意味着北方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出现露水。“露”是深秋最有代表的景,而月呢?
生2:月是诗人最爱写的对象,是诗人的最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 师:圆润的露珠似真珠,精美的月亮似弓,于是诗人赞叹道:可怜九月初三夜(生吟诗,出示句子)。
师:把感觉放进去赞美这夜吧!
(生再读)
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生:可怜。
师:在诗人眼中的这露水,这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爱,不自由主地赞叹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那诗人对这景的爱仅仅是景美吗?请看补充资料边读边想。
(出示补充资料)(生读)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31岁时步入仕途,当时朝政昏暗。宰相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贬或罢,白居易也因上书极言不当被贬,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陷入政治斗争中。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因为克尽职守,屡陈时政,使皇上、权臣对他不满,“终日多忧惕”,他恐再遭权贵谗害,不敢久留在朝中,便请求离京,于公元822年去杭州上任,以避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六
《暮江吟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学设计
建瓯市迪口中心小学 叶桂兰
教材理解:《暮江吟》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课题。
师:古典诗歌当中,写景的诗很多,同学们都记得学过哪些写景的诗?能不能给咱大伙背几首吗?
(学生背已学过的写景诗)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19课的古诗三首的第三首《暮江吟》(教师板书,出示课件《暮江吟》的内容)
二、解诗题,了解作者
1、学生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吟”的意思的吟诗)
3、诗人是在傍晚江边吟诗的,是谁啊?请学生简单地介绍白居易。
三、录音范读,学生初读古诗。
1、师:那么这首诗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呢?这还要回到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这一天,他一个人来到江边,此时正是傍晚,他看到红日落下,江面光色瞬息变化的亮丽景色时,陶醉其中,当下吟诗一首便是这《暮江吟》。
2、出示课件范读《暮江吟》
3、师:同学们看了,听了有什么感受?
4、师:哦,也就是说其实诗里描写的境界是多么美丽啊!(板书:美)这么美的一首诗你们爱读吗?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要读准诗中的生字。
6、请个别学生读古诗。
四、自主学习,悟古诗
1、师:究竟是何番景色如此吸引大诗人白居易?现在同学们找一找自己要好的伙伴,借助文中注释,帮助自己去理解诗中的内容,在讨论当中去领悟一番,你们认为诗里面最美的地方在哪儿?(板书:悟)(课件放出古筝乐曲)
2、学生交流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3、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用“铺”字好在哪里。
4、引导学生练读第一句
5、学生交流: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儿?
①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
②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想象,江水一半是怎样的红,一半又是怎
样的绿,用“像、仿佛”等字说说(板书,瑟瑟、红、夕照)
③欣赏“露似珍珠,月似弓”
④出示课件,(一弯如弓新月挂在天空,草丛上颗颗像真珠的露珠)(板书弓、真珠、月夜)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回答,理解“可怜”领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7、引导学生练读诗的最后两句。
8、学生品读整首诗。
9、老师范读这首诗。
10、创设情境,学生配乐读古诗。
五、自主交流,赏古诗
1、师:这样一首诗学下来之后,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触,现在咱们说一说,评赏一番,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可以随便说说(板书:赏)
2、引导学生读网上一些朋友对《暮江吟》这首诗的评价。
六、加深印象,背古诗
七、课外链接,学习另一首写景佳作《忆江南》
八、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悟、赏领略了古代诗歌中的写景诗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生从今天开始,继续用这样的热情去学古诗、爱古诗,成为宏扬祖国古典文化的最出色的人才。
板书设计:
读 瑟瑟 红 夕照
悟 美
赏 真珠 弓 月夜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七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八
《优质公开课《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 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 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 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 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
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
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 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 江水红得像什么? 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 一个“瑟瑟”, 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 那种鲜明的色彩美, 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 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 用他手中的彩笔, 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 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 《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 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 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 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读三、四句。PPT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 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 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 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 )月似( )PPT
( )似( )( )似( )
(露:宝珠、玛瑙、水晶 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 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 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 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 远处的残阳美, 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 天上的新月美, 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PPT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九
《暮江吟教案》
商丘兴华学校成功导案
《暮江吟》 初审:
主备人 :陶旭 审核人
一、成功学习 班级 姓名: 时间:
成功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看到美丽
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成功自学:
1、 第一遍读诗歌,我要做到正确。(第一遍读古诗语速要慢,读不
懂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①下列字的读音要读准:n 瑟sè 露n 吟yín 残cá lù 怜 liá
②我能正确书写:
2、第二遍读古诗,我要读准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它的朗读标准是读完前四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五个字要读重音,声音也要拉长些。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3、第三遍读古诗,我要读出感情。(借助图画,想想诗的意思,争取把蕴含在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成功合作:
1、和同桌互读课后生字并口头组词。
2、借助提示,结合图画和同桌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残阳:夕阳,即将西沉的红日。 瑟瑟:在诗中形容江水的碧绿。 铺:铺展。 可怜:可爱。 似:好像。
商丘兴华学校成功导案
真珠:即珍珠。 暮:傍晚。 吟:歌颂。
3、感受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时的景象,同桌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诗句中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成功量学:
1、小组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比比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
2、读古诗,想一想:《暮江吟》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读古诗,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并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赛一赛谁知道得多。
二、成功展示
三、成功检测
★基础题:默写古诗。
暮江吟
___________________铺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半江红。 可怜九月_________________,露似真珠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题: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是( )代诗人( )。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 )西落到( )东升时江上的景色,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 )的心情。题目的意思( )。这首诗运用了( )的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 ★拓展题:写出至少两句有关月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成功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江吟的作者是谁篇十
《六年级语文暮江吟教案》
20 —20 学年第 学期 年级 学科集体备课记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