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侠客的诗词

| 乐学园 |

【www.guakaob.com--乐学园】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一
《侠客行诗词赏析》

侠客行赏析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李白的描写和歌颂侠客的五言古体诗,全诗来看,这是李白抒发了他对侠客的仰慕,对拯救经济,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首先,前四句主要是描写侠客的装饰,坐骑,兵刃以及外貌的。赵客:自古的话,燕赵多是慷慨的悲壮之士。吴钩指的是宝刀,吴钩霜雪明,意思是侠客的宝刀锋刃像霜雪一样的明亮。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则指的是侠客的坐骑描写。

其次,第二个四句则是写的侠客的高超武艺以及淡泊名利的行为。其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是我全诗中最喜欢的一句,虽然仅仅是二十个字,但这里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也让自己深深的感到了对这种侠客的折服。其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源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其次,第三个四句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则是讲了个典故: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我个人觉得,这个典故表面上是对这种侠客的一种举例描写,其实,像闲过信陵饮,只不过是将侠客和明君联系起来了,而间接的抒发了李白也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这也是很多诗词中的借他人的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

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是扬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从整个全诗来看,先讲下写诗的时候的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因此,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前二十个字,通体都是写的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具有典型性的装扮,充分流露出了侠客的气势风貌,而且流露出了主人的豪放慷慨之气的。

诗人进而写了游侠的一些行为,诗人再也“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了侠客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这种理想人格的向往。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最后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然而,诗人再歌赞“二壮士”的同时,也对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杨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这首诗,虽然在歌颂侠客的,但是由于诗人本身就是崇尚侠客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露无遗,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希望碰上信陵君这样的明主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二
《游侠诗》

从曹植、阮籍到李白——游侠类诗歌传统的定型

功名之梦的醉与醒。

1、曹植开创的“功成”传统。

曹植是文人游侠类诗歌的开创者以及代表作家。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所谓游侠类诗歌,并不完全同于传统文学中所谓游侠诗,而是包括了典型的游侠诗,以及一些具有任侠尚武精神的作品,统称为游侠类诗歌。

所谓“一代之言,皆一代之精神所出。其精神不专,则言不传。 ”游侠是战国到汉初时期,礼乐制度崩溃、社会动荡的产物。而以曹植为代表的游侠类诗歌的出现,则与建安时期,士人们高昂的精神状态有关。一些士人希望能同《史记》、《汉书》中记载的著名侠客一样,以仗剑游侠这种方式来拯救弱小、酬答知己、干求功名。这是建安时期,士人强烈建功立业思想的有力表现,也和当时战争频仍、思想禁忌松弛的社会背景有关。

曹植的游侠诗,是建安时期此类诗歌的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从魏晋一直到唐代,《白马篇》和《结客少年场行》(“结客少年场”本是曹植《结客篇》的首句)开始成为写游侠的固定题目。相对曹植而言,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之类作品数量很少,更没有突出的作品。即便是曹丕、王粲也难与曹植比肩。曹植诗中一种少年诗酒的任侠精神、和慷慨洒落的意蕴,是曹丕王粲所没有的。

而曹植对游侠类诗歌的开创意义主要体现在诗中对于建功立业思想的强调。

曹植诗中的人物多为少年侠客。他们大都车马轻裘,被服鲜丽、纵酒游乐,然而,同时他们又是意气纵横,忧心忡忡,打抱不平,锄强扶弱。而这些不好诗书,甚至有些“游手好闲”的少年们,到了国家危难的关头,也会舍生取义、捐躯报国。《白马篇》、《名都篇》、《结客篇》中,少年侠客们任侠尚武的精神与忠君报国、立名扬声的思想结合得十分紧密,这一点为后世的游侠诗普遍继承。

曹植诗中的侠客们,豪气万丈,不象以往的游侠那样为个人恩怨所束缚,而是投眼于报效祖国,求取不朽的声名以及社会的认同。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游侠类诗歌、乃至整个游侠文化的精神品格。《史记》中的游侠或者刺客(游侠和刺客的精神有某种相通之处,某些游侠在受到“知己”恩惠之后,也可能成为杀人市中的刺客。)都还局限在一己恩仇之上。史迁对他们的赞美,是集中在快意恩仇,重义轻生、一诺九鼎的基础上的,这也和司马迁自己幽愤的心理状态、罹难时亲朋好友“不为一言”的悲惨经历有关。然而从儒家正统思想上,这些以武犯禁的侠客们是无法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根本认同的。史迁为游侠刺客立传也历遭诟病。然而曹植却将忠君报国,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和游侠精神完善的结合了起来。让这些本来纵情游乐的轻薄少年们,一朝醒悟,投身边关,杀敌报国,建立功业,这就符合了儒家对忠和义的追求,因此就有了极大的合法性。以至到了后来侠义作品中,也反复强调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并将之作为立身根本,从本原上说,正是受到曹植的影响。总之,曹植开创的将游侠与功名结合的道路,为文人游侠诗歌创作的兴起,以及游侠精神取得士人的认同打开了局面。

曹植将游侠精神与忠君爱国的思想紧密结合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因为曹魏政权代表的国家对于曹植而言,具有绝对的合法性。他虽然也遭到了统治者的猜忌和迫害,但是投身报国的激情直到晚年也没有消灭过,并且反复出现在其诗文之中。对于作为王室成员的曹植而言,曹魏政权代表的国家利益,就是他自身的利益,而报效这个国家和儒家道德中的最高标准——忠、孝是完全统一的。曹植不是没有提到隐退游仙的作品,然而赴身国难,报效祖国仍可以说是曹植心中最高的理想,而且这种思想是真实而纯粹的。这一点,和面对篡位而立的司马氏政权彻底失望的阮籍,是孑然不同的。

曹植开创的游侠诗传统深刻的影响了后世游侠诗歌的创作。在后人的拟作和仿作中,除了文

人们对少年游侠们自由洒落的生活方式、良马宝剑的光辉形象的艳羡和赞美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将游侠的精神最终提升到为王前驱,建功立业上边去。甚至轻薄的“恶少”,只要能投身国难,也可以如周处一般浪子回头,取得不朽的声名,和丰厚的物质报酬。

比如梁代萧子显《从军行》: “左角明王侵汉边,轻薄良家恶少年。纵横向沮泽,凌厉取山田。黄尘不见景,飞蓬恒滿天。邀功封浞野,窃宠劫祁连。春风春月將进酒,妖姬舞女乱君前。”

梁代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 “少年本六郡,遨遊遍五都。插腰铜匕首,障日锦图苏。„„千金募恶少,一麾擒骨都。„„昔为北方將,今为南面孤。邦君行负弩,县令且前驱。” 隋代王胄的《白马篇》:“白馬黃金鞍,蹀躞柳城前。问此何乡客,長安恶少年。结发从戎事,驰名振朔边„„不羨山河赏,唯希竹素传。”

这些作品中的少年侠客们,无不最终选择了投身报国,求取功名的道路。而以武艺在征战中建立边功,封侯拜相,而且可以直接获得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乐。(这点比曹植而言更为世俗。)这种方式有时是一种比士人们通过文章入仕更为迅捷,也更为畅快的道路,这不由不引起了独坐寒窗的书生们的羡慕和赞叹。这种思想在唐人那里发挥的更为淋漓尽致。如杜甫《后出塞》:“男儿生世间,及壯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因此,在大部分文人们创作的游侠诗歌中,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思想是起着主导地位的,诗作中那些少年侠客们,放弃了优渥的浪荡生活,投身军旅,最终的目的就是,“归报明天子。燕然石复刊。”(徐悱《白马篇》),“不羨山河赏,唯希竹素传”“邦君行负弩,县令且前驱”“勒石燕然道,凯归长安亭。县官知我健,四海谁不倾。”(孔稚圭《白马篇》其一)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追求功名思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游侠诗或者有着任侠尚武精神的诗歌的主导思想,而阮籍游侠类作品的出现,给这种主流的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2、阮籍——忠君爱国思想的破灭,对功名之梦的看破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少量几首是可以归于游侠类诗歌中的,这类作品中,最为典型的是其五“平生少年时”一首,其他还有其二十一、其六十一。其他零星提到拔剑、挥剑、拂剑、长剑等的,还有几处。从数量上来讲,并不是特别突出。而且作为游侠类诗歌,阮籍并非开创者,然而阮籍的游侠诗,相对于曹植、张华的作品而言,却包含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阮旨遥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对阮籍诗歌特征的一个总体概括。《诗品》称其为:“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文选引颜延之注云:“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由于阮籍的咏怀多随兴而发,可能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是作者总括毕生所作而来,所以,诗歌的排序难觅内在的逻辑联系,故“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 让人“难以情测”。 这种现象,和阮籍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阮籍在司马氏高压统治之下,那是一个“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阮籍的个性特征使他不可能像嵇康那样以生命为代价来激烈的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他既不肯同流合污,又无法超脱现实。他表面上放荡不羁,任情放达,而内心却痛苦不堪。惶恐,怀疑,忧谗畏讥恐惧、使他不得不终日饮酒昏酣,以躲避政治迫害。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比嵇康软弱,但也更为复杂和矛盾。

因此,时俗政治迫害下的忧生伤世之痛;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之哀;对人生困境的体悟、反思、抗争是贯穿阮籍《咏怀诗》的情感主线。由此引申而出的对现实人生的怀疑、对伦理纲常的失望,和对人生自由境界的向往、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则是《咏怀》呈示的主要精神面貌,《咏怀》诗中的游侠类诗歌可归于这个主线之下,而又包含着一些值得关注的特性。 若将这些特性放在整个游侠类诗歌的发展历史中去考虑,则可看出,阮籍此类诗歌中所表现了对游侠建立功名之梦的清醒认识,以及看破功名之后,退而在作品中,张显抒情主题的理

想人格和自由的人生状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阮籍的游侠诗发展、开拓了曹植以来的游侠诗传统,对李白的游侠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吴淇对“平生少年时”一诗评曰:“‘平生少年时’选诗中凡两见。嗣宗作倜傥不羁,开后来李太白一派。休文 作清洁无尘,开后来孟襄阳一派。”

阮籍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个性特征让他对儒家“三立不朽”之说产生了深深的幻灭感。 “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随波纷纶客。泛泛若浮凫。”(其四十一)“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正是诗人对被时俗压制,不得自由的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在诗人看来,人生在世上,不仅要受到来自世俗,纲常礼教的种种限制,还有无处不在的政治罗网,乃至小人谗臣的诬陷与迫害。立身正直的人生活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不仅毫无建立功业、永垂不朽的可能,甚至朝不保夕,连生命都不能保全。所谓“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其三十三)“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其四十一)要想苟活于世,只有随波逐流,有如水中浮凫。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求仙修道,采药养生,还是追求荣名声色,都无法摆脱这种不自由的困境。而阮籍的穷途痛苦、叹世无英雄的放旷举动之下,掩盖的正是对这种困境的深深忧虑和无可奈何。

另外,对于阮籍而言,“爱国”的信念已经动摇。司马氏篡汉而立,并实行高压统治,对不服从的名士们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阮籍的好友很多都死于政治迫害之中。因此对于阮籍而言,司马氏政权代表的国家,是不具备合法性的。

既然生命如此困顿压抑,此“君”又不足忠,此“国”又不足爱,那么杀敌报国,为君尽忠,从而取得不朽功名也就成了无本之木。阮籍对这些“为王先驱”、“建功立业”的游侠们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这些既快意恩仇、自由纵横,又能为国立功的侠客们的存在的。在他笔下,人生是如此困顿,有如罗网中的小鸟,建功立业和人生自由都只能是一种奢望。如果类比阮籍《咏怀》中大量的游仙诗,可以看出,阮籍对追求功名也好,追求长生也好,其根本上说是已经失望了的。他不会真的相信可以通过修仙采药可以得到长生,同样,他也不相信通过任侠仗剑,就能痛快淋漓的立下不朽声名。 如《咏怀》其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其六十一

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此诗的主人公,或少年时代轻薄任侠,最终不仅没有能建立功名,而且“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只能面临沉痛的失路之悲;或仗剑投军,在“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的壮烈背景下,感情却突然由状而转悲,发出了“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的感叹。

这两首诗作可能是游侠类诗歌中较早对少年任侠的生涯表现追悔之意的作品。后来,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 中描写了一个少年杀人而远避他乡,垂老回到都城,看到世事变异,无可作为的侠士,可能正是受了阮籍这些诗作的影响。

然而,阮籍在另一些诗歌中,又以高度的热情,赞扬了这种张扬激烈的任侠精神,而且其中也提到了“功名”、“令名”。比如:

其三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对这一类诗歌,史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诗继承了建安风骨的精神,“可合子建《白马篇》同诵” 。另一种观点恰好相反,认为这些诗根本上而言,仍然是对建功立业的否定,甚至有“屈原远游之志,高举出世之想。”,还有一些认为,这些诗作的思想和其五、其六十一是不太吻合的,从而反应了阮籍本人以及《咏怀》组诗的复杂性。 其实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方面,但也有其局限。都没有能将这些游侠类诗歌放到阮籍《咏怀》诗的思想主线中来考虑。我们前边说,这条思想主线既包括了现实人生的不满、对伦理纲常的怀疑,对国家政权的失望,也包括了对个体的人生自由境界的向往、对自由人格的追求。

因此,阮籍对建功立业这一价值取向持有深刻的怀疑,而且当时天网漫布的社会背景,既让战国汉初那些纵横的游侠们失去了生存的现实基础,也使建安时代,建功立业的高昂理想失去了昔日辉煌的色彩。然而,阮籍对建功立业的俗世理想失去了信心,并不代表阮籍放弃了对精神自由以及完善人格的不懈追求。正是对在《咏怀》中游侠类诗歌的仔细阅读中,我们看到了阮籍“痛哭回车”的另一面,他忧郁而伤感的心灵实际上并未冷却,在那战战兢兢,欲言又止的软弱的表象下,暗藏着一个充满了追求个体生命自由,豪情激越、意气宏放的高大灵魂——至少是这个灵魂的一面。而这一面又集中的表现在《咏怀》游侠类诗歌之中,充分展示了阮籍复杂而矛盾的心灵,以及阮诗“深遥”、“渊放”的艺术特征,也正是此类诗歌在《咏怀》中独特的价值所在。

《晋书》本传云“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吊邻家夭女,回车痛哭,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些倜傥磊落、放诞不羁的行为和诗歌中所表现的对生命自由的热烈豪迈之情是一致的。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其五十八)的豪迈张扬的侠客,正是那个时代里最缺乏的人格光辉和个性内容的具体体现。在这激扬张烈的人格魅力的衬托之下,现实中那些“夸毗子”、“繁华子”、“闲游子”、“工言子”以及“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的虚伪的礼法之士便显得如此渺小。这正同于《大人先生传》中的“大人先生”,具有“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的光辉形象,“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颺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隤策,流盼乎唐、虞之都”的高洁、自由的人格,正好反衬出俗世小人如“虱之处於褌中”“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的卑微萎缩的形象。

生命的自由,和完善独立的人格,是那个黑暗的时代缺乏的,也是不可容纳的,因此,诗人便将这些形象用诗歌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诗歌中描写、赞扬这些理想自由的人格个体。用侠客,用神仙,用大人先生,乃至用自己偶一为之的纵情歌哭来表达自己对完善人格的追求。可以说,阮籍从曹植的为国建功立业的梦想中退身出来,转而面向一个可能更为狭窄,但是也可能更为深远的层面——追求个体自身的精神自由和完善人格。

因此,返观开始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咏怀》中那些对求取功名的否定与对游侠激昂意气的歌颂并不矛盾,而是和谐的统一在阮籍对精神自由、完善人格的不懈追求中。阮籍诗中的侠客,并非真是存在的,也不是求取功名的主体,而是如“大人先生”一样,作为诗人理想的寄托而存在,也是对俗世黑暗的鞭挞和嘲讽。通观八十二首《咏怀》之作,我们可以说,《咏怀》中游的仙,并不是真的仙,而是阮籍的一种与世无争,逍遥物外的理想;阮籍游的侠,也不是真的侠,而是阮籍心目中,对自由酣畅的个体人格的追求。同样,我们似乎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陶渊明集中《饮酒?刑天舞干戚》、《闲情赋》这样一类作品,其中的天魔、美人,何尝不是对人生自由的一种寄托?

若将阮籍游侠类诗歌放到整个游侠诗发展的历史上考虑,我们可以说,从曹植对功名的渴求,

转化为阮籍对功名失望,退而追求个体自身的生命自由、人格完善。从而丰富了游侠诗的精神内容,是阮籍《咏怀》对游侠诗歌发展的一大贡献。

然而,在游侠诗的历史上,曹植一体可谓正体,在后世尤其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阮籍一体乃是变体,和阮籍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以及独特个性密切相关,因此后世继承者并不多,江淹的这一首仿作:“少年学击剑。从师至幽州。燕赵兵马地。唯见古時丘。登城望山水。平原独悠悠。寒暑有往來。功名安可留。”(《效阮公诗十五首》其十)是较为准确的把握了阮诗的精神的。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曹阮两种不同的游侠诗的精神内涵,那么,曹植追求的是功名的成就,是“功成”的一面;而阮籍则是一种貌似退避的办法,从功名之梦中脱身出来,而去追求个体的、自身的自由精神状态,可谓“身退”的一面。而将两种思想互相融合并再度深化,以“功成身退”的思想为主导,并以天才的创作,将游侠诗歌推到后世不可企及的高峰,这个任务是由伟大的天才诗人李白最终完成的。

3、李白的继承和发展

(1)、 唐初功名意识的复兴

唐代被史家称为“中华国史第三次民族‘大混合’之时代”,国家统一强盛、开疆拓土、思想解放融合,以及统治者唐太宗尚武好侠的情趣 都直接促使了初唐诗歌中尚武任侠风气的勃兴,士人们普遍表现出一种对开辟纪元的骄傲感和对风云际会、建功立业的欣喜与渴望。曹植开创的以忠君报国、求取功名为主要精神内容的游侠诗歌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挥。 这些诗作中无不充满宏大壮伟的“意气”,倡导赴边关、报君恩,鄙视书生的迂腐无用,颂扬仗剑从军、封侯拜相的人生模式。这种社会风气也激发了青年诗人的万丈豪情,再也无法安坐书斋,从而写下一篇篇意气纵横之作:

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陈子昂《感遇》其三十五:“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骆宾王《从军行》:“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 ,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 杨炯《出塞》:“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辛常伯《军中行路难》:“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凭深负固结妖氛。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授律动將军„„绛节紅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在这里,报君恩的“忠义”与侠之义气一脉相通。侠的英雄之气继续归正、服务于为国杀敌、建立功业,并且并唐人发挥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地步。而阮籍诗中那看破功名之求,一心追求人格完善的传统,渐渐在这高昂的大合唱中变得衰微。

而李白的出现又使这种创作倾向得到了再次深刻的变革。

(2)、功成身退——李白对两种传统的继承及融合

不可否认,李白和生于初盛唐的士人一样,有着强烈的功名心。并且向往着范蠡、谢安那样平步公卿,而后功成身退。

这种人生模式,和曹植作品中表现的以昂扬精神面目追求建功立业的思想,以及阮籍退而反诸个体自身,追求精神的自由状态都有不同。这种思想有着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要 “功成”即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树立不朽的声名;而后,就要“身退”,断然从荣华富贵、高名令誉中脱身而出,弃之如敝履,转而追求个体的完善与逍遥,追求出世的精神自由。这样的人生,在李白心目中才是最完美的,是李白吸收了儒家、道家乃至纵横家的思想,对自己的人生模式作出的一个定位。

结合李白一生的沉浮际遇、思想变化来看,我们发现李白的功名之心与追求高官厚禄、良田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三
《赞美南京的诗词》

赞美南京的诗词

南京赋

时序三月,岁在丁亥。江南正值草长莺飞之际,游人已入魂牵梦绕之境。遂践揽胜之约,成此采风之行。朋侪三五,行程千余。游溧高之固城、石臼,访浦六之石林、汤泉,攀钟阜之层岩、绝岭,步石城之清凉、莫愁。所闻所见,似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盛况盛景,如入芝兰室中,心为之醉。“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恐为“绮靡”之诗但发幽思,欲作“浏亮”之赋以畅壮怀。

美哉南京,人居天堂。三江首府,十代名都。名自楚王,曾埋金以镇王气;地扼天险,始建业而称名区。东向大海,西临荆楚,南屏皖浙,北接江淮。处暖温兼亚热之双带,有雨顺更风调之四时。文明历史久远,汤山猿人可证;开国立业辉煌,东吴孙权堪称。豪华六代,帝王之乡,盛名显乎天下;东南半壁,富饶之壤,菽粟同于水火①。建三百年集权王朝,朱元璋操独裁之巨柄;葬数千载封建统治,孙中山开民主之先河。逐日挥戈,丹心已许百千万;渡江易帜,青史永铭四二三②。

美哉南京,河山壮丽。悠悠淮水,阅尽千年兴衰;峨峨钟山,铸就旷代雄杰。吴宫花草,迥忆英豪大略;晋代衣冠,长缅王谢雄才。有情数台城,依旧三春杨柳;无赖是东山,占尽九秋明月③。青溪九曲,隔不断痴情一片;竹林七贤,衬映出风韵六朝。狮岭伫立阅江之楼;鸡笼高矗凌云之塔。鼓楼乃杰阁胜景,栖霞为巨刹名蓝。长江万里,横贯东西而入海;南唐二陵,历尽沧桑以至今。乌衣巷,白鹭洲;瓦官阁,石头城;鸡鸣埭,凤凰台;清凉寺,劳劳亭;胭脂井,朱雀航;长干里,水西门;桃叶渡,莫愁湖;王导墓,周处台;江令宅,谢公墩;征君碣,孙楚楼……真个是:秦淮碧,钟山青;帝王宅,龙虎盘!

美哉南京,人文渊薮。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停艇听笛”,桓伊擫笛留韵事④;翔鸾翥凤,羲之书法精妙谈。谢玄晖诗开山水一派⑤,顾恺之画为古今宗师。祖冲之精历算,蒋子文入《搜神》。山中宰相陶宏景,天上谪仙李青莲。刘彦和《文心雕龙》,开文学批评之先;吴敬梓《儒林外史》,陈科举礼教之弊。两辞相位,王安石乃变法首辅;七下西洋,郑三保为航海先驱。龚半千为“金陵八家”之首;袁子才实骚坛一代之宗。李笠翁芥子园中精研戏剧理论,孔尚任桃花扇底论说朝代兴亡。陶行知兴乡村教育,杨仁山创“金陵刻经”。叶圣陶、朱自清文光射斗,刘海粟、傅抱石妙笔生花。

美哉南京,文脉流徽。巍巍雨花台,烈士鲜血化碧;高高渡江碑,英雄浩气摩天。梅园新村,红梅花冲寒报春香透骨;中山伟陵,先行者遗嘱警世意远深。一朵茉莉花,开向全世界;万匹彩云锦,衣被大中华。鳌山龙海,火树银花,秦淮河畔乃灯会佳处;婉转清柔,抑扬顿挫,甘熙宅第诚京昆世家⑥。崇尚教育,“南大”“东南”,陶铸多少雄才英物;弘扬文化,诗书画印,折射不尽汉韵唐风

作者:刘禹锡 [唐] 772-842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临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约1151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渔家傲

作者:苏轼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细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淩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南乡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八声甘州

作者: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钓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

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

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晋家南渡日,次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我最喜欢的元代诗人萨都剌的《满江红 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涉及景点:王谢故居、石头城、胭脂井、紫金山、秦淮河

yinhao兄还漏了一首最著名: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还有李白的《长干行》,“青梅竹马”典故的出处。长干里在南京城中华门城墙内。

再过金陵

【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金陵晚眺

【唐】崔涂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比来身世只如浮。

金陵

【唐】杜牧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 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

【唐】韩偓

风雨萧萧,石头城下木兰桡。

烟月迢迢,金陵渡口去来潮。

自古风流皆暗销,才魂妖魂谁与招?

彩笺丽句今已矣,罗袜金莲何寂寥。

金陵怀古

【唐】李洞

古来无此战争功,日日戈船卷海风。

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

【唐】皎然

君说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

千年秋色古池馆,谁见齐王西邸春。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白下亭留别 【唐】李白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金陵白杨十字巷 【唐】李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其一 【唐】李白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金陵其二 【唐】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金陵其三 【唐】李白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四
《燕赵豪侠地_慷慨赋诗篇_论唐代河北诗人咏侠诗》

2008年1月第21卷第1期

保定学院学报

JOURNALOFBAODINGUNIVERSITY

Jan.2008Vol.21No.1

燕赵豪侠地,慷慨赋诗篇

———论唐代河北诗人咏侠诗

新,高

(保定学院中文系,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有唐一代,社会上任侠思潮盛行,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任侠”、“悲歌慷慨”的传

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命,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咏侠诗篇,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美学风貌,为唐诗“风骨”质性特征的成熟注入了刚健浑厚的内蕴,在唐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唐代;河北诗人;咏侠诗;任侠精神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2008)01-0103-04

多以讴歌侠士气概豪迈、武功卓绝、仗义守信为主题,并且诗中更多地体现出燕赵大地现实中的豪侠人物,如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诗中所写之“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蓟门行五首》其二),“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邯郸少年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营州歌》),还有赵郡(今河北赵县)边塞诗人李颀之“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古意》),以及范阳(今河北涿州)诗人卢象之“死生辽海战,雨雪蓟门行”(《杂诗二首》其一),河间(今属河北)诗人张仲素之“三戍渔阳再渡辽,騂弓在臂剑横腰”(《塞下曲五首》其一)等等,诗中之游侠子弟纵横燕赵,气宇豪迈,栩栩生动,如现目前,多为写实之作,远非空穴来风、闭门造车之作可比。

早在战国时期,“侠”之为物,首先必备者,勇武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即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可见好勇尚武乃为“侠”者先决之标志性特征。在唐代河北诗人的咏侠诗作中,亦以诸多笔《古意》诗中描写的墨渲染燕赵侠士的高超武艺,如李颀

幽燕男儿之豪侠勇武:“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疆场赌胜,轻身搏命,须毛怒张,人莫敢前,显见其“艺高人胆大”,身负非凡武功。还有其《塞下曲》:

少年学骑射,勇冠并州儿。直爱出身早,边功沙漠垂。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膂力今应尽,将军犹未知。

该诗即引用了建安文人曹植的《白马篇》之语典———“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借古比今,叙写游侠

燕赵之地,自古民风剽悍,任侠尚武,如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

[1]3263

戏,悲歌慷慨。”又说:“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

也。北通燕、涿,南有郑、卫。郑、卫俗与赵相类,然近梁、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鲁,微重而矜节。

[1]3264风也。”他以“好气任侠”、“悲歌慷慨”对河北地域

的风俗民情做出了准确的概括。至唐时,世人尤以尚武好勇、从军边塞为荣,毗邻边地的燕赵之地,本就多任侠好武之士,幽并二州自古即以“游侠窟”著称,加之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马背文化之习染,更是侠风蔚然,正如盛唐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诗中所云:“渔阳豪侠地”(《后出塞五首》其四)。渔阳,即今天津市蓟县一带,唐时属河北道。中唐诗人韦应物亦称:“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送崔押衙相州》)其地豪侠之风,由此可见一斑。当地这种“好气任侠”的人文传统,影响所及,也使得燕赵诗人自不同于传统文人那般温文尔雅,其作品亦不再奉守自孔子以来儒家所倡导的“温柔敦厚”之“诗教”(《礼记・经解》),而代之以“悲歌慷慨”,如中唐韩愈所称:“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送董邵南序》),钱起诗亦云:“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逢侠者》),正所谓“文如其人”。有唐一代,河北诗人以任侠立世,在他们的创作中,也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咏侠诗,以慷慨豪迈的诗风,雄踞于唐代诗坛。

一、仗义勇决的侠士情怀

在唐代河北诗人咏侠诗所表现的题材内容中,大

收稿日期:2007-09-25作者简介:李新(1980-),男,河北保定人,讲师,文学硕士。

李新,高琴:燕赵豪侠地,慷慨赋诗篇

[1]2377-2378

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而后侯嬴为之

少年之武艺超群,勇冠三军。

又如高适之“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蓟门行五首》其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马蹄经月(《东平留赠狄司马》),赵郡(今河北赵窟,剑术指楼兰”

县)诗人李嶷之“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希”(《少年行三首》其二),广平(今河北永年东)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之“射禽风助箭,走马雪翻尘”(《公子行》),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诗人张祜之“臂挂捎荆兔,腰悬落箭鸿。归来逞馀勇,儿子乱弯弓”(《猎》),“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从军行》)等等,均可见诗中燕赵之士自幼便长于弓马骑射,武艺超绝,具备有“侠”之表象特征。

然而,唐代河北诗人咏侠诗所展示的,更在于“侠”的质性特征———“士为知己者死”(《战国策・燕策》),即仗义守信、扶弱除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知遇之恩,敢于舍身以酬。如“初唐四杰”之一、范阳(今河北涿州)著名诗人卢照邻的《刘生》一诗:

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诗中的侠士刘生,仗剑横行,豪侠重义,为答知遇之恩,不惜百死以报,正是《孟子・告子上》中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2]

义者也”。其《结客少年场行》诗亦云“横行徇知己”,

出谋盗得虎符,引军救赵;却因年老不得相从,“北向自刭”,以谢知遇之恩。李诗以至淳至朴的词句,讴歌了侯嬴那种以死上报主恩、下拯黎民的侠义之行,连河北儒士尚如此尊崇侠义精神,更可见燕赵大地侠风影响之深远。

还有李颀的“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古意》),“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缓歌),亦尽显任侠少年意气。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人行》

物,河朔(今属河北)诗人刘叉,其咏侠诗更将侠者的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嘲荆卿》:白虹千里气,血颈一剑义。报恩不到头,徒作轻生士。

:烈士或爱金,爱金不为贫。义《烈士咏》

死天亦许,利生鬼亦嗔。胡为轻薄儿,使酒杀平人。

第一首在怀古中叙志,尽管嘲荆柯刺秦不成,报恩未果,徒为豪侠,但“白虹”“血颈”、豪壮之语,也刻画出了侠士荆柯舍生取义、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第二首更是申明了侠士非同市井无赖之辈,乃轻利重义之士,大雄有为“侠”正名、立传之意;颇有韩孟诗派慷慨不平、奇之风。而博陵(今河北安平)诗人崔涯,则直接在诗中明志:

太行岭上二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借太行山厚重积雪起兴,表达自身愿效豪侠之士,袖三尺龙泉,寻知己相随以报,毫无儿女情长,语虽浅近,情意尤真;身虽一介文人,却有侠者之志,豪情伟哉!

由上述诗作可以看出,唐代河北诗人身处侠风蔚然之燕赵大地,受其地域文化及民风的熏染,自是侠心

[4]

豪气充溢胸膛,慷慨歌之,“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形

实为豪侠本色。

初唐名相、巨鹿(今河北晋州)诗人魏征,在其早期“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人生感的《述志》诗中,也称意气,功名谁复论”,诗中用典,古楚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传》)侯嬴亦言出必行,曾为魏公子无忌出谋划策,盗得兵符,救赵邯郸之围(《史记・魏公子列传》)。二位古人皆为守信重义、有诺必践的豪侠之士,正如《论语・子路》中所谓“言必信,

[3]

行必果”。魏征藉此言志,自比古人,表明己身惟重信

诸篇什,便自然而然成为了讴歌侠士情怀的咏侠诗篇,此正所谓“地灵人杰”。

义,而轻功名之心。而高适《邯郸少年行》中“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之句,亦为借古咏今,抒发了希望得“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名主赏识,而以一腔肝胆相报效之心,亦以“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东平留赠狄司马》)相期,其言坦荡慷慨,颇具侠者风范。

此外,像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诗人、散文家李华那样倡导崇儒宗经,开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先河的一代大儒,也在诗中赞美过“重然诺、轻生死”的古人侯嬴:“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奉寄彭城公》)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侯嬴者,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

二、豪迈阳刚的审美意蕴

唐代河北诗人的咏侠诗作,与其讴歌侠士的题材内容相适应,在其艺术表现上,更多以豪迈的气势与阳刚之美见长,诗中塑造侠士形象亦神似胜于形似,如前文所提及的高适那首《邯郸少年行》,全诗如下: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如云屯。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激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以纵横跌宕的笔墨,刻画出一个仗义行侠的邯郸游侠少年形象———“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

104

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死”,重义轻利、舍身行侠,虽未有一笔摹形,但主人公任侠之风神立现目前,全诗亦一气而下,昂扬豪迈。历代的后人均对此诗有过高度评价,如明人周珽评曰:“写尽侠肠侠气,造语多奇”(《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清“画出一个轻侠少年,人王士禛《唐贤三昧集》称此诗:

[5]……句有远神,最为宕逸”,还有诸如“英气棱棱,溢

吟诗人贾岛,亦有豪气纵横的咏侠诗,如其《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一改其往日雕琢辞句、“有句无篇”的作法,以持剑侠客自喻,寄情于剑,气韵昂扬通脱,言辞质朴,声情壮烈,堪为晚唐咏侠诗之绝唱!

并且,在这些河北诗人的咏侠诗作中,常常使用“顶针”的语言表现手法,如“烈士或爱金,爱金不为贫”(刘叉《烈士咏》),“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郭震《宝剑篇》),“壮士不曾悲,悲即无回期”(贾岛《壮士吟》)等等,运用这种近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使得诗篇读之琅琅上口,气韵通畅,有直抒胸臆之率然,慷慨豪放。

唐代河北诗人的咏侠诗在艺术表现上另一大显著特征,则是大量使用象征手法,藉咏物以咏怀;众所周知,如同文人以笔墨为自身标志一样,侠士则以所配刀剑为其身份的代表,正所谓“宝剑送侠客,脂粉赠佳人”,因此河北诗人咏刀剑的诗篇比比皆是,如初唐时期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诗人郭震的代表作《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全诗以“赋”法铺叙宝剑遭际,实则以剑自喻,愿寻得知己,慷慨报效之,———“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之宝剑,正是“士为知己者死”之侠者的象征。与他同时代的“文章四友”之一的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诗人李峤,也有同类型的作品:

《剑》: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弹》:侠客持苏合,佳游满帝乡。避丸深可诮,求炙遂难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谁知少孺子,将此见吴王。

二诗亦以“昆吾剑”、“苏合弹”等侠客手中之良器作比,欲求一展身手、报答知音之明主,这正是任侠者之风范。

盛唐诗人李颀的《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也是借咏物以抒侠气:

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握中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

出眉宇”(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兀傲奇横”(王安石《唐百家诗选》)、“风流豪迈”(焦袁喜《此木轩论诗汇)、“慨绝古今”(李攀龙《唐诗广选》)、“气骨高凝”编》

(叶羲昂《唐诗直解》)等评语,皆对高诗中纵横之侠气颇为叹服。还有其《蓟门行五首》其二: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精通骑亦以寥寥数笔,将幽燕任侠少年武艺卓绝、射、慷慨从戎、报效主公的勃勃英气展露无遗,纯以豪迈阳刚之气质见长,不事辞藻雕琢。其诗直抒胸臆,一任感情真实流露、宣泄,正如盛唐时期的诗歌理论批评家殷璠曾在《河岳英灵集》中所评:“适诗多胸臆语,兼

[6]有气骨。”

而在诗中以刻画人物形象见称的边塞诗人李颀,其《古意》诗中所描绘的游侠形象,更为鲜活生动: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亦如后人所评,此诗仅以数笔白描,便绘出了幽燕男儿的“壮士生气”(《唐诗训解》),并且长于气势,读之(《唐贤清雅集》),成就实不下于高诗。盛唐“奇气逼人”

诗人李嶷,亦写有《少年行三首》的乐府组诗以寄托其任侠豪情:

其一:十八羽林郎,戎衣侍汉王。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傍。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

其二:侍猎长杨下,承恩更射飞。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希。薄暮随天仗,联翩入琐闱。

其三: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在这组诗中,作者借用金殿、玉舆、春风、长杨、马影、雁行、玉剑、金杯、凤凰等铺排华丽的辞藻作衬托,对“十八羽林郎”高超的骑射武艺,给以了形象而细致地描绘,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尚武好勇、任侠使气的少

[7]年形象,正如后人所评“:词虽不多,翩翩然侠气在目。”

还有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诗人刘叉,其咏侠诗更是气势雄浑,如《偶书》一绝: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老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中的自我形象脱略使气,仗义行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将一腔侠气尽情倾吐于诗中,颇有雄奇飞动之势。到了晚唐,范阳幽都县(今属河北)工于五言的苦

李新,高琴:燕赵豪侠地,慷慨赋诗篇

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

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诗篇前半集中笔墨描绘乌孙佩刀的质地精良、锋利无双,为之一唱三叹,最后则归于尾联“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由观宝刀而激起了诗人欲纵横江湖、仗剑行侠的豪情意气,并以侠士自命,表现了诗人自身的英雄气概和任侠精神。

另如卢照邻之“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长安古意》),崔宗之“担囊无俗物,袖有匕首剑”《赠李十二白》,司空曙之“剑锋将破虏”(《送王使君赴太原拜节度副使》),张仲素之“骍弓(《塞下曲五首》其一)等,俱皆侠客之兵刃在臂剑横腰”

锋利,托喻侠者之豪气;还有像“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卢照邻《刘生》),“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李嶷《少年行三首》其三),“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李端《度关山》)等,以精工的对仗形式描摹侠客兵刃,更加突显诗中意象之阳刚,愈发衬托出诗篇气势的豪壮!

早在初唐时期,宰相魏征就曾提出了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刚贞,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他所说的“河朔”,就是指黄河以北地区。由上可见,唐代河北“词意刚贞,诗人咏侠诗的艺术风貌,是与魏征所言之重乎气质”相吻合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有唐一代,社会上盛行着任侠思潮,并且渗透到整个思想领域,与儒、道、释三大思潮并存,如“这类重义轻财、陈伯海先生在《唐诗学引论》中所说:好勇尚武、脱略使气的心性,唐代文人身上是普遍存在的。……唐诗倡导‘风骨’,崇尚宏大的气魄和刚健的笔力,抒写英雄怀抱,追求个性解放,跟任侠思潮是一脉

[8]

相承的”;与之相适应,河北诗人依托燕赵大地“好气

任侠”“悲歌慷慨”的传统风俗底蕴和地域文化优势,、“热烈赞美任侠精神,以好勇重义、脱略使气的侠士自

[9]命,创作出一大批讴歌燕赵任侠之气的优秀作品”,

更以其豪迈的气势和阳刚的美学风貌,为唐诗“风骨”质性特征的成熟注入了刚健浑厚的内蕴,因此,河北诗人的咏侠诗在唐诗发展史上,也是占有着重要地位的。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2]杨伯峻.孟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3]杨伯峻.论语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4]刘

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

[5]王士禛,张明非.唐贤三昧集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0.

[6]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7]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8]陈伯海.唐诗学引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9]韩成武,李

新.盛唐河北诗人群与“燕赵文化精神”[J].

河北学刊,2006(4):208-213.

Yan-ZhaoRegionHadManyHeroes,Hebei’sPoetsWroteThem

Generously:

TheResearchonthePraisingHeroesPoemsintheTangDynasty

LIXin,GAOQin

(DepartmentofChinese,BaodingUniversity,Baoding071000,China)

Abstract:InthewholeTangDynasty,theideologyofbecomingherowaspopularinthesociety.Hebei’sPoetsde-pendedonthetraditioncustomandregionsuperiorityofreveringmartialandhero,withsingingsadlyandgenerously.Theypraisedheroicspiriteagerly,lookedthemselvesasheroeswholikebraveryandmoralfreely,thentheywrotemanyexcellentpraisingheropoems,whichgivetheunrestrainedandmasculinespiritnucleustotheDemeanourofthepoetryoftheTangDynasty.InthehistoryofthedevelopingofthepoetryoftheTangDynasty,thesepoemsoccupiedveryimportantposition.

spoets;thepraisingheropoems;theideologyofbecomingheroKeywords:TangDynasty;Hebei’

106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五
《赞美大雁的古诗词》

赞美大雁的古诗词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六
《赞美教师的诗词》

赞美教师的诗词

★★赞美老师诗一:★★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赞美老师诗二:★★

我爱我师

老师就象红烛,

燃起了学生心中的火把, 却燃烧了自己,

直到红烛成灰。

老师就象园丁,

养育着我们这一株株花朵,

却辛苦了自己,

直到体力耗尽。

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啊!老师就是这么无私! 啊!老师我们爱您!

关于教师节的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

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灾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

教师节的来历

(9月10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 感恩教师节 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世界教师节

( 10月5日 ) 为纪念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颁《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七
《诗词大全(含爱国、赞美高尚品质、赞美坚韧品质、赞美真善美、时间、亲情、梦想、成长等分类)》

诗词

爱国诗句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5.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明·戚继光《马上作》

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7.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8.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9.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唐•柳宗元《韦道安》

10.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1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2.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13.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14.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

15.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少年行》

16.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17.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清·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18.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清·龚自珍《漫感》

19.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瑾《对酒》

20.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2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22. 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毛泽东

23.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24.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

25.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

26.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27.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泽东

28.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9.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洪秀全《吟剑诗》

30.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31.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2.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3.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34.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3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6.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37.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8.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9.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40.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宋•陆游《关山月》

41.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宋•陆游《关山月》

42.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

43. 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44.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宋•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45.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陇头水》

46.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宋•岳飞

47.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8.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失题》

49.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50.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唐•李梦阳

51.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52.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53.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赞美高尚品质

坚韧品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宋)王安石《咏梅》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宋)陆游《梅花绝句(之二)》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宋)陆游《梅花绝句(之三)》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南朝)谢燮《早梅》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李公明《早梅》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贡性之《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赖以正书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刘禹锡《浪淘沙》 磊落百看玉冰清,柔韧不阙自悦鸣。——(唐)周濆《山下水》

18.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19.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0.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劝世贤文》

21.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

2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

2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荀况《劝学》

奉献:

2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5.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6.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27.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9.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30.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南宋)柳永《蝶恋花》

31.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清廉:

32.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33.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34.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35.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唐)王维《杂咏》

36.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唐)崔道融《梅花》

37.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夫》

3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9. 早把浊情葬泥里,唯开廉洁在花中。——杨华《莲花赞》

40.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包拯《拒礼诗》

41.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棉。——蔡信芳《离任诗》

谦虚:

42.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清)郑燮《竹》

43.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清)郑燮《竹》

44.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清)郑燮

45.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46.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47.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其他:

48.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4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50.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5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孟子

赞美真善美

美德:

1.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盐铁论•孝养》 桓宽

2.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3.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唐)白居易

4.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5.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

6. 凡作人贵直,而作文贵曲。——(明)袁枚

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8. 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增广贤文》

9.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1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战国)庄子

11.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12.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13. 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14.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15.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16.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17. 赠人与梅,手有余香。

1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美景:

20.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22.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

24.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5.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26.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2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9.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3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31.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2.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33.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34.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5.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3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38.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39.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40.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绝句》

4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僧志南《绝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时间

时间流逝: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3.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

4.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5.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移越少年。——高明

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丘

7.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李白《古风》

8. 日过境迁触物伤,时间流逝泪成行。——《中秋遗拾》

9.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10.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1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2.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相逢行》

13.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14.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李商隐《谒山》

1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6. 未透祖师关,时光如箭急。——(宋)释道宁《偈六十三首》

17. 绮陌香飘柳如线,时光瞬息如流电。——(唐)程长文《春闺怨》

18.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唐)白居易《三月三日忆微之》

19.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唐)韦庄《关河道中》

20. 当时光景应如昨,绿鬓治中八十余。——宋 陆游《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

21. 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海。——(唐)白居易《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

游》

22. 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

2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4.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清)王九龄《题旅店》

25. 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唐)白居易《杂曲歌辞·浩歌行》

26. 光阴不可留,生世如转蓬。——(唐)李白

27.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28. 年光弹指如飞电。——(清)董思凝

29.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颜氏家训·勉学》

30.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八
《有关描写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词等》

有关描写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词

2009-10-30 09:27:38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1479次 评论:0条

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柳永)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苏东坡)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吹来忽不见,

望湖楼下水如天.

(王瀛)

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张宁)

杨柳满长堤,

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

侧枕听莺啼。

(林洪)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孙锐)

平湖秋月

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

一色湖光万顷秋。

[明] 钟禧

万顷西湖水贴天,

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

每个峰头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

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

还向望湖亭上飞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

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

一声声在画桥西

院风荷

[清]许承祖

绿盖红妆锦绣乡,

虚亭面面纳湖光。

白云一片忽酿雨,

泻入波心水亦香。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

一声啼过苏堤晓。

夜泛西湖

[明]史鉴

西湖湖上水初生,

重叠春山接郡城。

记得扁舟载春酒,

满身花影听啼莺。

西湖柳枝词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湖心亭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饮龙井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九
《赞美老师的古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桃礼不言,下自成蹊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谆谆如父语

殷殷似友亲

轻盈数行字

浓抹一生人

寄望后来者

成功报师尊

酬问师 唐 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远师 唐 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赞美侠客的诗词篇十
《赞美雪的诗词集锦》

赞美雪的诗词集锦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12.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13.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叫:风声如吼。1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1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高骈《对雪》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7.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18.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19.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元•黄庚《雪》玉:喻白雪。21.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22.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23.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4.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1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5.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26.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2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28.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29.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30.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3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3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回风:回旋的风。33.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指直:手指僵直。34.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无行:不成行列。35.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36.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37.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新浪吧圈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84584.html

    【赞美侠客的诗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