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考】
创业太难了,其它远比你想象中更惨:刘强东24岁卖盗版碟、马化腾27岁陪聊、马云30岁卖袜子......
你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事情!
马云:创业失败4次,失声痛哭
● 2次求职,因相貌“超丑”被拒
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被拒绝。
99.9%的网友从颜值上
彻底击垮马云
● 搞“翻译社”生意惨淡,靠卖袜子补贴
翻译社是马云初次创业,当月营业额是200多块钱,可光房租就要700元。
马云为了支撑它,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还上门推销商品,学生们也帮他四处发传单做宣传,受尽白眼。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1994年,海博翻译社诞生所有员工加起来只有5人
● 逢人就讲互联网,被人当成“大骗子”
“中国黄页”业务开展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马云不断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众人不相信,就去打印网页证明,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人上网查证……
1995年上海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到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1995年亲戚朋友凑了2万块,创办中国黄页马云虽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还被人当成骗子
● 第4次连续创业失败,抱头痛哭
阿里巴巴团队曾在北京干过段政府项目,最后马云决定回杭州再次创业。在北京的14个月,也从没带团队一起去游玩。
在京最后一天,他们决定去长城。晚上,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饭店,天下着大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唱着《真心英雄》,众人抱头痛哭!
这也意味着马云30岁开始,连续第4次创业失败。
刘强东:34岁一夜愁白了头
● 从用奢侈品“大哥大”,到赔的底朝天
家境贫寒的刘强东刚进大学时,只带了亲戚朋友凑的500块钱,然而大三时,他已靠给别人写编程拥有了一部2.6万的“大哥大”。靠编程积累的第一桶金,刘强东开了一家小饭馆,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钱几乎被员工贪光了,最后亏损20多万。
1999年
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光碟,奶茶妹妹才6岁。。。。。。
● 京东面临倒闭危机,一夜白头
体现刘强东的“老板”气质,或许就是额前的小撮白发。2008年,第一轮融资用光后的京东面临着倒闭的危险,正值金融危机,没有人愿意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
那段时间,刘强东一天见五个投资人,说同样的话,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样:拒绝。“对兄弟们那种愧疚、和痛苦一拥而上”
▲一个月之间,刘强东便愁白了头直到现在也没有重新变黑
马化腾:27岁时创办腾讯,为拉到3w用户量,曾假扮女孩子陪聊
在香港大学举办的某论坛上,马化腾回忆艰苦创业:
“那时候要做到3万用户量,于是去学校一个个拉用户。凑到3万人可能要两年后,公司就死掉了。所以自己就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量上来了,但还是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嘛。”
▲不知道马化腾当年用哪个头像来“撩汉子”
▲腾讯最早的办公室,是借了朋友的舞蹈室还挂着80年代“迪斯科”风格的霓虹灯后来才搬去赛格兄弟们加班累了,还可以舞一曲儿放松心情
▲1998年,那年还不叫QQ,叫QICQ企鹅还是“瘦企鹅”
柳传志:在传达室创办联想,最艰难时夜夜失眠
● 40岁在中关村摆摊卖旱冰鞋,电冰箱
1980年代,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联想诞生在一间20平方米传达室里。
虽然政策给与的支持很多,但创业成立之初,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发展方向。
▲1984年,柳传志带着10名科研人员在传达室创业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 拿着板砖去讨债,蹲点等候
“如果在跟IBM订货之前,能打去100万美元,大概就折扣40%,那就可以大赚一把”
于是,柳传志找人担保后,跟银行借了300万。
经人介绍,柳传志找了一家进出口公司,让他们把这个钱换汇打过去。柳传志就回了北京,当时还留了个同事在那看着他。结果快一个礼拜也没消息。
柳传志急得连表都没戴,立刻飞到深圳,到那去找发现人没了,当时真吓傻了,“带着板砖在他家憋着,最后人家自个出来了,人家说你那钱我给你挪用了”,最后还是把事情给耽误了。
▲柳传志早年工作照片
潘石屹:家当只剩80块,连睡觉棉被也卖掉了
● 从铁丝网下面爬进深圳开始创业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1988年春节一过,潘石屹变卖全部家当,连睡觉用的棉被也一并卖掉了,毅然辞职南下深圳。当潘石屹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只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
由于没有特区通行证,潘石屹还不能直接进深圳。无奈之下,潘石屹还得在这笔少得可怜的“创业资本”中拿出50元找“蛇头”带路,从深圳海关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偷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 自荐海南当厂长,发电机一月被偷三次
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个砖厂,潘石屹出任厂长。管理起来却不容易。
“小偷经常光顾,夜里提供照明的小发电机一个月内被偷过三次,”
“人刚刚躺下,电灯突然灭了,那肯定是发电机被偷了,于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动了、弃机而逃。”
“更麻烦的是民工情绪问题,有一天,潘厂长正在自己的卧室(一个废弃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块砖头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谈工资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下去跟他们谈!
▲ 照片背后的故事:
1989年潘石屹去了海南。那时没光头,没黑框眼镜。刚到海南曾花光积蓄,经过一家理发店,店里小妹招呼他理发,花两元钱理了清爽的短发。
小妹问“别人都走了,你为什么还留下来?”,他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还留下来?不是在等机会吗?自此,他的“幸存者游戏”开始。
估值一夜2亿降到3千万 刘强东是如何挺过来的
作者: 创日报-肉肉 来源: 创日报
刘强东用了20年时间,迅速实现从零到万亿级资本积累,京东帝国估值460亿美元,刘强东个人身价达到590亿!
刘强东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被记者问到:这辈子得到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从小我的父母就一直跟我说,多流一滴汗就比别人多一分机会。 “我父母、爷爷他们都是抱着这条信念去做事情的。从太爷爷那一代,家里开始驶船,世代经营航运,我们整个家族一直都坚信,只要我的汗比你多流了一滴,就意味着我多了一次机会。”
所以,刘强东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求自己比别人更努力,努力做事、努力学习、努力挣钱、努力追女朋友。。。
上大学四年 拼命挣了20多万
1992年,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高分录取,带着76个熟鸡蛋就进京了,同学说一星期没见过刘强东进食堂。
这四年他时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下一顿饭钱去哪里挣?除了刚进校父母给的500块钱生活费,刘强东打算:我要挣钱养活自己,拼一把,不向父母要一分钱试试!
每天抄2000个信封1个给3分钱
大学四年,进了学校的刘强东就没闲着,除了要上课,课余时间抓住所有机会挣钱,大一的时候是给别人抄信封,一封信3分钱,为了多挣点钱,他每天要抄2000个,晚上十点钟关灯,别人都睡了,刘强东却搬个小板凳坐在地上报个箱子坐地上抄,一万个信封就是600块,大一的生活费就是这么抄信封抗过来的。
扫遍北京写字楼 靠卖书挣钱
大二每年暑假他哪都不去,利用同学们都放假的时间去扫楼卖书,每天一大早就骑个二八自行车挨个写字楼,挨家挨户敲门问人家要不要书,抱着二十多本样书跑上跑下,拿着书单让别人挑,他的暑假从来没有什么旅行,更没有宅在家里的沙发水果电视,暑假的日子里透着汗水的咸味,同学们一开学,就发现刘强东又黑又瘦。
熬夜自学计算机 靠编代码赚钱
后来,偶然听同学说自己的专业不好走仕途,大三的刘强东于是开始另想门道,他开始利用晚上课余时间自学计算机编程!别说当时是高科技,就是现在很多人也读不懂,人大当时还没开这门专业,他就抱着书在图书馆自学,95%的时间都花在了编程上。
后来大三期间他靠着“多流一滴汗”精神,学会了这门技术,开始接活儿赚钱,价钱是别人的十分之一,所以生意特别好,以至于这家伙天天熬夜写程序,最后他还参与了三个大程变成序,一下子赚了20万!!!
开饭店1年巨亏20万 通宵打工2年还清
赚了钱,大四又折腾起了饭馆,因为要上课,年纪轻也不懂啥管理,服务员厨师工资通通给双倍,但是人家不买账贪污腐败严重,直接把饭店搞垮了,亏了20万的债,20万相当于现在的200多万!天哪,一毕业就欠下巨债,这些钱都是借父母和亲戚的啊,刘强东同学当时真的快崩溃了!!
一毕业,他二话没说就去了一家高薪日企打工,白天上班,晚上干老本行继续写代码,就这样没日没夜拼命干了两年,拼了命省吃俭用还完了所有的款。
折腾创业 什么苦都能吃
无债一身轻后,他转身炒了老板鱿鱼,老板留都留不住,他说“自己创业当过一次老板后,就再也不想给别人打工了。”
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骑着二八自行车,揣着12000块钱就来遍地都是机会中关村创业了。
遭人白眼 站在街上发3个月传单
初生牛犊不怕虎,刘强东身上有一股匪气和一种异于常人的拼劲,他可以在
中关村大街上一溜达就是两个月,就为了寻找商机,也会站在自己3.3平方米租的柜台的楼下,印上一万张传单见人就发,一发就是三个月。
通宵泡论坛 为招生意不睡觉
03年非典,好不容易扩张到12家连锁门店的生意瞬间冷了下来,每天的净亏损就是800万,刘强东扛着压力每天就在各大网站和论坛灌水,很招别人烦,但他依然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发帖回复,通宵达旦和客户沟通,坚持了3个月生意就上来了。
女朋友嫌他瞎忙 提出分手
后来,这个工作狂很快就丢了女朋友,女友看不起他,嫌弃他又穷又不务正业,还整天瞎忙!
没女友的强哥往后的日子更拼了,凌晨三点睡仓库,3天三夜加班、通宵达旦盘货。。。
当他事后回过头回想创业前三年所受的苦时,他说:“不是站在马路边上发宣传单遭白眼,不是挨冷受累,而是感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哪怕第一年就赚了三十多万,我在他们眼里依然是下三烂。”
不过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几年后,强哥现在成了当初前女友的老板,
龚小京在京东打工。
融资困难 每天见四五十个投资人
2008年金融危机时,多少家公司都倒闭了,但是刘强东活了下来,因为他就没服过输。
那时候刘强东就开始坚持自建仓储物流,刚花完第一轮融来的钱,可谁知道,金融危机来了。华尔街不行了,恐惧蔓延在整个创投界,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投资了,何况还是一个还没找到盈利模式的京东!
一夜之间京东的估值从2亿降到了3000万!
一天见42个投资人 同样的话都话说吐了
恐惧之下,他开始打起精神每天见投资人找融资,一天最少四五个,一个星期能见42个,同样的话,早都说吐了。几乎把中国创投圈里人都见一遍了,还是没人愿意要京东。
34岁的刘强东,额头上方生了一撮白发。
刘强东那段时间,面对员工时,总是热血沸腾地说:“钱马上要来了!”但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总是一个人躲在咖啡店里喝闷酒解压。
企业生死关头 拿下投资人
喝完以后第二天继续找钱,最后还是投资人徐新帮了忙找到了一个香港的投资人,巧妙安排了次偶遇,当时还有苏宁等竞争对手也在场,但是最后是被强哥给拿下了。
就这样,在刘强东的不放弃下,京东终于完成第二轮2100万美元的融资,其中雄牛资本领投1200万美元,今日资本跟投800万美元,梁伯韬以个人名义投了100万美元。这笔钱被刘强东有条不紊地用在京东的物流平台、服务技术等方面。
创业14年 每天8点半开晨会
在京东工作的与管理层没有一个敢睡懒觉的。因为只要没出差,刘强东每天都会在8点30分准时到公司,和大家一起开早会。
在一个周五的例行早会上,京东第四届管理培训生正在公司接受培训,按照制度他们需要轮流来早会旁听。
在一帮人结束旁听,而另一拨人正要进入早会的时候,刘强东对管培生们说:“也许你们会觉得高兴,因为终于可以在早上晚起半个小时了,甚至你们还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你们坚持了足足6个月的时间,但你们能想象有个人坚持了13年吗?这个人就是我。”
强哥在自己的自传中也提到:“这些年来,不管晚上工作到多晚,哪怕两三点钟,第二天一早8点钟的时候也会准时坐到会议室里面去,除了外出出差这两种情况不能参加除外。”
回忆起创业前十年,刘强东说:“我们过去第一个十年做了很多傻活、笨活、
累活、难活、重活,受到无数人的耻笑,别人都看不到,别人不愿意做。当他们有一天明白过来时再想来做,根本达不到我们的高度,我为我们而骄傲!”
刘强东这些年来,始终坚持着父辈那里学到的一个最朴素的生存法则:多流一滴汗就比别人多一分机会!”父辈的奋斗经历告诉我,真的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让你将来摆脱贫穷,摆脱艰苦。”
“你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或者想要自己的未来,
你唯一靠的就是拼,
没有别的捷径。
多流一滴汗就比别人多一分机会!
你今天付出了多少?”
电商资讯第一入口
关注电商新闻 直击电商圈实时大事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龙源期刊网 .cn
刘强东 创业路上 只想争第一
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03期
他是京东刘强东
刘强东长了一张朴实的脸,扔在人堆里辨识度很差。但只要一开口,即使说一口宿迁味极重的普通话,说话时的自信也会把他和一般人区隔开来。
他有理由自信。1996年才毕业的刘强东,1998年在中关村创办了京东公司,代销光磁产品。2004年,他放弃实体店面,开始在网上卖IT产品。此后销售数字像滚雪球一样扩大,2010年销售额已突破百亿。最近一则关于京东即将启动规模50亿美元IPO的新闻,更是将他变成未来的“中国首富”候选人。
有人说他强悍、偏执、激进,视他为“要速度规模不要命”的草莽之徒。
过去10年,他的商业帝国跨界扩张,多半是以挑战巨头的方式完成:2010年与当当网、2012年与苏宁先后挑起的价格大战,让电子商务领域硝烟弥漫。
也有很多人说他直率、诚信、谨慎、保守。
每年,他至少有一天穿上工作服去做送货员,他说,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了解配送人员的艰辛,掌握配送当中不好解决的问题。
他是京东CEO刘强东。
2012年,《财富》发布40岁以下商界精英,刘强东名列榜单第26位。《财富》杂志这样评价他:“刘强东把中国的电子商务带到了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目前,京东商城规模仅次于阿里巴巴的在线商城,排在中国的第二位。”
在外界看来,他俨然已经逐渐成为新生代的商业领袖。
当年7月29日,京东CEO刘强东在京东首届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大会上露面,大谈“反垄断”。虽未直接点破所指对象,却已明确在向行业老大天猫发起挑战。他熟悉而久违的“杀气”成了那次会议的高潮。
近一年里,刘强东悄悄收敛了张狂、高调的姿态,人们极少见到他亲自出席公众场合、于微博上隔空“开炮”。
刘强东娶个老婆居然省了一个公关部!
商界导读:刘强东娶奶茶根本不是给自己找媳妇,而是为京东娶了一位不收代言费的最佳代言人。他如何借奶茶上位的?
文丨左方
双11临近,各大电商企业,为了博取消费者的眼球,也是用尽了各种营销手段,包括对轰的公关战。阿里京东的“鸡鸭战”,苏宁发动“平京战”,电商们为了抢占双11,已经不能用“蛮拼的”来形容了。
这是11月4日,苏宁派出清一色的黄色大面包车车队,一字排开,围攻京东大楼,场面确实很壮观。不过,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一种已经被玩烂了的把式。
于是,不甘心的苏宁,于11月6日放出了让人震惊的大招——调侃文案。
阿里刚调侃玩京东的碰瓷、炒茶,苏宁就过来戳刘强东痛点,真够齐心协力的。 对此,朋友圈呈现出以下两派:
刘强东:我靠这四点判断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
2016-01-11
日前,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发表演讲,与创业者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与对创业的看法。 刘强东表示,团队、用户体验、成本与效率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这四点基本上能够判断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你的团队有没有比别人强一点,你的用户体验有没有比别人好,有没有降低行业成本,有没有提升行业的效率,四点都做到了,我告诉你,终究会成功!”
同时,刘强东透露,京东内部在讨论O2O模式时,自己也曾是“怀疑派”,并不看好烧钱买用户,然后疯狂融资的一些O2O公司。
“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有问题,短时间可能很好,有一天出问题会更快,很显然已经违背了常理,这就是我们今天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已经有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模式是严重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常识的。”刘强东说。
以下刘强东演讲实录:
我从2004年做电商到今年已经快12年了,过去这么多年,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未来不管是互联网怎么发展,出现什么样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概念,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和国家可以打破经济的基本规律。【刘强东卖光盘挣一千万】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根据我12年创业经历发现的一个基本规律,叫“一拖三”。不管是在哪行哪业,一家创业公司能够取得成功,有四点最重要,而且这四点基本能够判断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
一、团队
人确实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做企业的想法都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有的是为了好玩儿,有的是为了养家糊口,老潘出的书我也看过,最早创业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
大学毕业到工作两年之后,我的创业原因也非常简单,我的外婆那时候生病在床,需要很多钱治病,钱都要靠自己家人筹集。其实每家都没钱,我们那儿除了米和面没有别的,为了给外婆治病,基本就是舅舅家、姨家卖粮食。农村一旦一个家庭有老人生病,特别是卧床不起,三年五年需要打针吃药,老实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就是想着赶紧创业,赶紧赚钱,不用让家里卖粮食,让外婆有钱治病。所以都是非常简单的目的。
一直到2004年做了电商之后,自己开始了解什么叫商业模式,一直到2007年,我才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才拿到第一笔融资。
2004年前,我们做了六年的传统零售,那时候内部制定了一个“倒三角”的体系。今天在座的创业者可能看到过这个图表,京东商城用了十几年的体系,最底下的是“团队”,是最基础的。
今年,我们投资了几十家企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了。昨天,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关闭了,当然,并不是这个创业者自己的能力问题,确实是行业选择,对融资的把握,现金流的控制等等因素影响。
作为一个初创企业,缺乏一些经验,我们相信,如果再有投资,我们会坚定再给他钱,因为我们看好这个团队,看好这个人,都是一帮很聪明的80后,很能吃苦,很有激情。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团队都是最重要的。比如IT行业,我们都知道IBM,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时候,IBM卖一台电脑/PC机净利润可以赚到一万块钱,它主要卖大型机、小型机,卖一个都可以赚几十万美金。
但是90年代 PC机还是暴利的时代,所有包括咱们中国联想、宏基、戴尔等等都在纷纷做PC机的时候,IBM居然说要转型,要做服务,做软件。而且大家可以看到,转型了之后,整个IT行业就只有IBM,虽然最近半年IBM也遇到了新的困点,我想他们还需要一次转型。
任何一家企业,一般7年-10年都会遇到一次大的转型。至少IBM在90年代,整个PC行业非常有利润的时候,他就预见到了未来,转型做了软件和服务,这奠定了IBM过去20年,在80年代做IT的那一拨厂商里面,只有IBM市值维持了20年的高利润,为股东提供了丰厚的回报。
为什么?核心就是IBM的团队在适当的时候提前能够做出转型,找到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发现IT行业开始从这个硬变软的过程。
如果说创业失败了,只有一类企业,就是跟政策高度相关的一些行业,靠政策吃饭的行业,失败了可能确实不是因为团队。
大部分企业死掉基本都是因为自己团队不行。我们中国很多企业经常会说,我这个企业困难是市场不好,消费转型等等,其实核心还是团队没跟得上。
创始人对这家公司是要承担绝对的责任,所以我也常说,如果有一天京东的业绩和增长不好,涨不上去了,业绩大幅度下降,往往都是我们核心管理团队,特别是以我为首的核心管理团队出了问题,跟不上发展的节奏。
任何一个人的资源、能力是有一个极限的,每一家公司都有发展瓶颈的时候,团队很重要。
二、用户体验
不管做产品还是做服务,做硬件还是做软件,是在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最核心比拼的是你的用户体验。
经济发展了几百年,全世界任何一家公司成功的过程中都是因为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IBM就是如此,转型成功是IBM找到了大企业有一个软件和服务巨大需求,它的用户体验会做得更好,所以成功了。【刘强东卖光盘挣一千万】
微软也是如此,苹果公司更是如此。
三、成本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够把这个行业的成本降低,最后都是有问题的。
大家可以看看,最近二三十年以来,全球不仅仅是互联网,就拿传统的行业比如航空公司来说,十几年来,航空公司几乎在任何国家都变成了包袱,投资航空公司的很少,航空公司资源很多,但是市值很低,大部分是亏损的。结果美国出来一个新的航空公司,最近十几年,除了中国之外,全球航空公司70%~80%的利润被一家公司拿走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别人玩儿了四五十年的航空业之后,通过他的管理,把航空的运营成本大幅度下降,给以票价很高的竞争力。
全世界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的第一个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京东集团做的商业模式——零售。贝壳的交换,物品和物品的交换,就是社会交换的过程,也就是零售的过程。
大家知道,最近一二十年,美国有一家Costo,今天,我看到我们中国有家媒体报道这家公司为什么成功了,标题写的是Costo把毛利率压到了10%。这点跟我们过去资本市场很多投资人的理念是相悖的。
从第一轮融资到上市,我有几个原则,首先一点,成本比毛利率更重要。当然很多人不明白,他们认为,所有公司毛利率最重要,谁的毛利率高就投谁,谁毛利率低就不投谁,看到我们商业模式毛利率这么低就全跑了。
其实核心不应该是看一家公司的毛利率,而应该看这家公司的成本。为什么把毛利率做到10%还赚钱,而沃尔玛今天是24%~26%的毛利率,因为Costo把毛利率压到了极致。如果把其它所有的新兴业务与零售无关的业务全剥离,这家公司的费用率不到10%,因为他有巨额的会员费收益,他公司在全球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会员费。
Costo的成功是因为把零售行业的成本,过去整个行业需要15%~22%的成本一下子降到只需要10%就可以了,去销售产品,而且能够获取利润。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四五年前,在微博上有很多人耻笑我,我那时候说过一句话:"京东成本比毛利更重要。"
我希望能够把京东的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因为自己的成本降低之后,才有持续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低价,如果成本没有下降,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低价,最后注定是死路一条。
四、效率
四五年前,我说公司现金流比利润重要,核心说的就是效率。
现在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成本,如果把京东金融、京东智能、京东到家,把云的投入,所有跟京东商城无关的新兴业务剥离的话,京东的成本也是不到10%。
大家看所有的零售行业,比如,国美、苏宁、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等,他们的费用率至少是15%。如果京东把食品、书籍这些低值的东西去掉,只看电子产品的综合成本加起来不到8%,跟国美、苏宁相比,我们成本降低50%~60%。
看一家零售公司最核心的效率就是库存周转天数。国美、苏宁大概是一万多个到两三万的品种,他们的库存周转大概是60~70天,京东在库管理的200多万个品种,品种数量是国美苏宁的100倍,但是去年,我们的库存周转天数却是30多天。
所以大家按照这个原则,你可以说,今天市场上成功的公司都是做到了四点,在优秀的成功的团队基础之上,你只要把用户体验,成本或者效率三者,至少做到一点,同时另外两点又没有减损的情况下,基本上就可以算成功。什么叫没有减损,千万不要说只要用户体验好了,你一定能成功。
我们最近内部在分析最火的O2O项目,很长时间内部一直是两派争议,我当时也是“怀疑派”,因为我一直算不过账来。
比如上门洗车的例子,三个人,骑个小三轮,弄水骑到你家里去,弄半天,洗完走了,三个人大概一天只能洗两三辆车,本来你开到店里洗车的时候10~20块钱就洗完了,结果跑到你家里三个人,成本大幅度提升,效率大幅度下降了。
有人说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了呀,但是你的好的用户体验是建立在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基础之上的,即使带来了一些利润,但是这种商业模式也很难成功。
投资人看京东成长:08年最难 刘强东
为融资熬白头
[摘要]过去多年,京东一直被认为是行业异类,在电商行业左右冲杀,却陷入巨亏,随着面临倒闭境地。刘强东更被视为一个草莽创业英雄。
腾讯科技 雷建平 5月24日报道
鲤鱼跃农门!随着京东CEO刘强东带领京东高管团队一起敲响纳斯达克上市钟,刘强东正迎来人生中最辉煌时刻。京东估值近300亿美元,在已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腾讯和百度。【刘强东卖光盘挣一千万】
刘强东本人身家超过50亿美元,晋升到亿万富豪行列。京东在这一轮上市和腾讯股份增持中,一共筹资32亿美金,短期内已不再需要融资。
京东已成功到达安全边际,在B2C领域与天猫形成两极。用京东投资人、雄牛资本合伙人李绪富的话讲,至少京东以后再不会碰到资金链的状况,现在各地政府都恨不得
支持。
相比今天的辉煌,京东也有过很长一段苦涩时光。过去多年,京东一直被认为是行业异类,在电商行业左右冲杀,却陷入巨亏,随着面临倒闭境地。刘强东更被视为一个草莽创业英雄。
京东最苦是时候是2008年,发展进入最关键阶段,资金却面临枯竭。早期投资京东,并伴随京东一路走过来的今日资本总裁徐新对腾讯科技表示,刘强东一度为融资急得白了头发。
刘强东曾为融资愁白头 与阎焱结怨
京东路演过程受追捧,开盘股价也高涨,占在响纳斯达克上市钟现场,刘强东与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不过,刘强东身上已明显留下岁月痕迹:消瘦的脸颊让刘强东头上那些白发分外清晰。而这些白发就是08年金融危机期间,京东资金链面临断裂,刘强东寻求融资时急出来的。
京东开始融资是2007年,当时年销售过八千万,刘强东觉得靠自有资金不行。京东几乎快到山穷水尽时,今日资本找上门来,在2007年3月和8月,分两次向京东注资共1000万美元。
当时一块鼓噪中,京东很快浮躁,大笔花钱,但一千万美金融资很快花完,到2008年10月想再拿钱时金融危机就很重。刘强东和助理有半年跑着见40多个VC,最多一天见过5个VC,结果所有人都说不,而京东如果再拿不到钱,只能过桥贷款,每年利息是20%,相当于放高利贷。
徐新回忆说,今日资本第一轮投资京东后,京东成长非常快,本来目标翻一倍,结果翻了两倍,但这笔钱完全不够,再去融资时是08年,金融危机来了。曾有几个机构带着京东和今日资本为京东寻求新一轮融资,许诺融2亿美金,大家喜出望外,结果见了十几个投资人,都不肯投。
金融危机下恐慌情绪蔓延,投资人心态大变。徐新说,京东估值不断下降,从2亿美元降到1.5亿美元,降到8000万美元,记得谈了一个投资人,从6500万美元降到4500万美元,徐新给刘强东打电话,说价格虽然不好,但第一次创业成功非常重要,京东得要这笔钱。
当徐新和刘强东勉强同意时,投资人却变卦。最终今日资本追加800万美元,另一机构投资1200万美元,京东共融2000万美金。徐新说,形势的骤变让刘强东吓坏,几个月时间刘头发已白。
刘强东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也感到后怕,称那个年代所有人都不敢投,雄牛资本投京东1200万美元,今日资本跟800万美元,另一VC投100万美元,京东得以扩大,要不然京东就完了。
在如此艰难时间,刘强东与软银赛富的阎焱也结下“梁子”。当时为京东提供财务
顾问服务的是汉能资本,具体负责人为时任汉能投资执行董事唐凯南及时任汉能投资高级经理刘浩飞。
筹钱过程中,唐凯南和刘强东找到软银赛富,软银赛富方面则是阎焱和羊东,几个人在个小屋中聊了半个小时。投资圈人士透露:“阎焱风格是提问直截了当,口吻非常强势。阎焱甚至直接表达对京东不感兴趣,并抨击京东毛利低、运营效率差。”
阎焱的这种态度让刘强东深感不满,并认为未受到应有尊重,双方会谈不欢而散。参与该项目的投行人士透露,错过这笔投资使软银赛富非常后悔。
有段时间阎焱多次想见刘强东,继续探讨投资事宜,均被刘强东拒绝。刘强东明显“受伤”很深,在后来的雷士照明风波中,刘强东还公开挺吴长江,斥责阎焱撒谎,违背投资人职业道德。
霸气刘强东获理解:VC称真理在少数人手中
刘强东一向自认为是改变行业规则的人,对待投资人态度强硬,从首轮投资京东的今日资本开始,刘强东就在合同中约定,“我要控制董事会,这句话我非常赤裸裸说出来了,不会跟你隐瞒。”
刘强东甚至几番对投资人说不,在投资人反对自建快递,京东建了。所有投资人主张京东赶紧加入团购行业,把配送队伍转变成营销团队时,刘强东并未赞同。
刘强东能“冷淡”阎焱数年,并在雷士照明风波中公开斥责阎焱,也能看出刘强东很多时候并没有把投资人放在眼中。即便京东股权经过多轮稀释后,刘强东仍掌控京东83.7%的投票权。
京东投资人中均是知名投资机构,类似老虎基金、高瓴资本、DST全球基金、雄牛资本、今日资本等,但面对刘强东这个强势的创始人,很多时候也无可奈何。
跟刘强东打交道8年的徐新说,刘强东非常强势,但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当时今日资本刚投资京东时,京东在做IT产品,5000万的销售收入,50个员工。刘强东拿到融资的首件事情就是扩品类,坚持要大量的扩,如大家电、小家电,一开始就建仓促物流。
“那时很亏钱,每建一个城市,要有车,养很多人。”徐新说,有的城市可能要九个月,有的要两年才能赚钱。当从一个城市扩展到30个城市时,亏钱很多,投资人很不理解,但刘强东就很坚持,作为一个领袖,最关键就是洞察力气,且能坚持去做,最终证明刘强东都是对的。
某种程度上,强势也是很好的优点。徐新说,老板多半是强势的,自己看了亚马逊CEO索贝斯的书,从文字中可以看出索贝斯相当的强势,如果一个CEO不强势,公司反而很难做好。
凯鹏华盈创投基金合伙人周炜说,企业家强势不是错,有能力就该强势。作为投资人大家自己定位要很清楚。企业家早期需要指导就需要多发言,后期企业成熟了,让企
业创始人再听投资人的话就不对,因为已没有能力再指导他,可能更多是在资本市场给企业多建立关系和联系。
雄牛资本合伙人李绪富则指出,这些年外界对刘强东有太多误会,尤其是纸质媒体。自己曾经跟朋友讲过,刘强东是见过最阳光的企业家。所谓阳光,第一个是对所有的人都非常真诚。做企业来说,是用透明方式做企业,对社会、对股东、对员工都是透明的。
李绪富说,刘强东的阳光还体现在对员工的关怀,可能媒体没有关注,今年春节时,安徽有一个小孩子母亲因为他不回去过年,自杀了。刘强东得知这样的信息后,要求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快递员们,要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接到身边,所有路费由京东公司出,另外每个快递员额外奖励补助3000。“这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所以我觉得刘总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企业家。”
强东2.0:开始放权 让高管成长
京东上市后无疑与阿里巴巴的竞争会继续,且会更加直接。不过,周炜指出,淘宝和京东定位很不一样。京东用户要离开京东到淘宝会很不习惯。因为淘宝要等5、6天才能收货,京东早上下单晚上下班时间就能拿货,且用户对京东和淘宝商品的放心度也很不一样。
“我认为京东下一步可能不是价格战的做法。”周炜说,马云试图建立物流,从投资锦程再到菜鸟,到今天也没看到结果,京东物流依然是其他企业很难逾越的一个竞争力。往下走,再到三、四、五线城市可能会面临同质竞争,但在一、二线城市京东优势非常明显。
京东上新阶段同时,刘强东却“变”了,2013年京东业务基本是交给京东COO沈浩瑜、CMO蓝烨等,刘强东突然淡出“江湖”,跑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还跟奶茶妹妹谈起恋爱。
即便是回国后,刘强东工作状态似乎也跟以前也“很不一样”。周炜说,上周刘强东连续一个礼拜,电话都不接,手机关掉,经常还到山里开越野车,信号也没有,去哥伦比亚学英文那么长时间,还完全脱离管理。“我是做企业出身的,我自己很难想象,唯一一个能够这么长时间,这么大、这么高速增长的一个公司,他能离开这么长时间不管,公司还运行的这么好。”
徐新也感同身受,称过去一两年刘强东已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到美国读完书后。“我感觉他更加淡定,更加稳健,更加胸有成熟了。他还是挺坚持的,他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很淡定。”
徐新说,刘强东去美国后学会了在管理上放权。感觉京东各个“O”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高兴就是CFO、COO、CMO,他们真的是担肩更多,也都真正成长起来。” 李绪富则表示,京东高层能成长重要原因是刘强东的放权。京东很大特点是授权体系明确。授权就是有权利,就意味着有责任,所以每个人的责任心也特别强。整个公司
管理体系,每个人的责、权、意特别清晰。公司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得到锻炼特别好。
刘强东看似“轻松”背后也有很深忧患意识。就在上市当天,刘强东对腾讯科技表示,京东今年第一季度招聘了1.2万名员工,最大挑战是如何有效管理,使物流建设速度跟得上公司增长。
刘强东说,高速增长的创业公司,最大风险是内部失控。京东也不愿意将时间花在跟投资人内斗上。这使得创始人必须对公司有控制,才能一心一意的发展公司。 文章来源于:/article-17316-1.html
上一篇:女博士种地
下一篇:找暑假工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