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考】
“掉转车”与“挤破头”
□一考生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上卿蔺相如出行,在巷子中远远望见大将军廉颇,竟似遇到“煞星”,立即命令车夫掉转车头回避。蔺相如门客不忿,纷纷向蔺相如表达不满,蔺相如回应: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众人敬服。
蔺相如这一“转”,转出的是磊落胸襟与爱国大义,在两千多年里散播芬芳。
反观今日一些国人将要和别人“撞车”时的做法,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他们似乎瞬间成了无比勇敢的战士,勇敢地冲向“敌人”,互相拼杀成了一团。最终的结果呢?挤破了头,很受伤!2015年5月16日广西柳州市两辆河池号牌大巴车因抢道引发斗殴,两名大巴司机化身斗士,竟扭打至路边绿化带,最终两败俱伤,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人生正如行车,多有和别人“撞车”的时候,那么如果即将“撞车”,一个人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呢?是像蔺相如那样“引车避匿”,还是正面迎上呢?抑或还有别的选择?
我以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蔺相如式”。“蔺相如式”就是一个人为国家大义而做出让步。这种方式我以为并不是人生中的常态,因为我们普通人没有蔺相如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我大中华生机勃勃、国泰民安,我们不太容易有表现的机会。当然,如果哪一天因为祖国的利益,需要我做出任何牺牲,我都愿意,何况只是一时的避让而已?!
其次,我以为可以“偏过去”。就如我要走的那条“路”,别人故意“横着”,不给我任何空间或者留的空间小到我根本无法通行,而此时我发现还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行,那么我何必逞一时意气,去碰个头破血流而不选择这条羊肠小道呢?至少我能通过这条小道获得前进啊!德国小说家孚希特万格不也说过“最曲折的路有时最简捷”吗?前人说的“曲线救国”,其内在精髓恐怕也在于此吧?!
最后,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不妨先停下,和对方沟通、商量。就像日常生活中面对一辆不讲规矩的车突破红灯而来,我们可以鸣笛、开双闪、开大灯,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对方撞上的处境。当然,如果已经尽了人事,还不能改变被“碰撞”的命运的话,只好听天由命了!
车来车往,车内的人儿为着各自的目的有时在同一条路上奔忙着;正如我们每个人在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拼搏的时候,难保不会干扰到别人,干扰到别人并不要紧,只要我们不是抱着伤害别人的目的,而只是做别人生命中一个微笑的佳客,那么在面临“撞车时”,是“掉转头”,还是“挤破头”,抑或是采用其他方法,自然会有正确的选择!
【阅卷专家解读】
这是一篇十分理性的议论文。之所以被评为一类文,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借鉴:
1.对举式标题,引发阅读兴趣。首先标题的前一半与后一半在内容上形成对比,而文章究竟会作何选择,引发人的阅读兴趣;其次,标题就紧扣文题材料,突出了“车”的元素。
2.语言冷静,富有理趣。无论是对蔺相如掉转车头的评价,还是对今天的部分人毫不谦让、挤破了头的评价都入情入理,有强烈的“分寸感”。
3.结构清晰,思路明朗。文章整体可看作三个部分:一是列出古人的事迹与今天部分人的事迹;二是从古人与今人的对比出发,理性思考在“车来车往”中与他人产生“碰撞”的矛盾时该有的做法;三是回应前文的问题,表明在人生路上应友好对待他人,做一位佳客。
考场得分:内容24分+表达25分+发展20分=总分69分
下一篇:宁夏二本录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