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的埙的读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读音:xūn
埙属吹孔气鸣乐器。是中国古老的吹孔乐器,用陶土烧制而成,又称陶埙。它可能来源于古代人民狩猎用的投击鸟兽或摹仿鸟类鸣叫,诱捕鸟兽的工具石流星(一种能发出哨声的球形飞弹)。以后有了制陶工艺,石器工具逐步为陶器工具所代替,石流星逐步发展衍变为陶埙。
近代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无音孔埙和1音孔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1音孔埙,山西万荣县、甘肃玉门火烧沟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经考古测定均为距今6700~7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产物,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墟出土的埙,已发展到5个音孔,能吹出一个完整的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制作材料有石、骨、玉、象牙和陶土等多种,形状有球形、管形、鱼形和梨形等。以陶土烧制的梨形埙最为普遍,且已逐渐规范化。在可考的文字之中,我们可以确认埙在战国初就广泛应用于宫廷的祭祀活动中。秦汉以后,埙成了宫廷雅乐乐器大家族中重要的成员。埙以它那特有的神韵,独占八音之土,曾在普通百姓中广为流传,
埙,见于史书记载的有:“烧土火之,大者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秤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尔雅》)“大者为雁卵曰雅埙,小者如鸡子如颂埙。”(《礼图》)“埙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乐书》)周代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8类,土类乐器即指埙。古时埙常与篪配合演奏,诗经中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之说。
殷以后的1000多年中,埙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至汉代才出现了6音孔埙。宋代曾有过7音孔的木埙,但没有流传下来。清代,埙仍保持在5音孔上。光绪十四年(1888年)吴渌源曾编有《棠湖埙谱》,是迄今仅有的一本埙谱。
传统埙(殷埙)的形制为圆形、上尖、削肩、腰粗、平底、内膛空、形似鸭梨,顶端开1吹孔。它曾经是宫廷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合奏或独奏。然而到清朝末年,只有宫廷雅乐时还可偶或一闻埙乐外,几乎已经听不到埙这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
20世纪80年代,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改革,放大了体积和肩部,扩展了内膛,使音量增大;音孔增加到8--10个,扩展了音域。音孔的排列接近于笛、箫的次序,都能吹出两个八度和一个泛音,并可以转调。改革后的埙,音量较大,穿透力强,音色低沉苍劲,醇厚悲壮,很有特色,非其他乐器可代替。既能用于独奏,也可与乐队合奏。
1983年,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首次用埙在《编钟乐舞》中演奏《哀郢》,乐曲虽仅仅一分钟,但那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特殊表现力,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轰动国内乐团。1984年,演奏大师杜次文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奏埙曲《楚歌》,这是埙乐首次登上世界舞台。动人的旋律在广场上空回响,人们吃惊于一个以土为之的乐器,竟有如此丰富动人的表现力。
近年来,埙越来越多地出现于正式的演出舞台。我国许多著名音乐家开始为埙作曲,如谭盾的《乐队剧场Ⅱ:埙》。人们对埙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93年,刘宽忍与当代作家贾平凹出版了<<废都>>的埙乐专辑。这次音乐家与作家的联袂,让更多的人首次通过文学作品认识埙,了解了埙,影响深远。1997年,张维良出了第一张埙的CD专辑《问天》以后,部分演奏家陆续都推出了埙的独奏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