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作用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地笋作用(一)
《地笋》

地笋

地笋是中药材的一种,塔花族、薄荷亚族、属于唇形目(Lamiales)、唇形科(Labiatae)、地笋属(Lycopus) 植物。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苏联,日本也有。

分类地位

拉丁名:Lycopus lucidus Turcz.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 英文名:Rhizome of Shiny Bugleweed, Shiny Bugleweed

别名:地瓜儿、地瓜、地笋子、地蚕子、地藕、水三七、野三七、旱藕、银条菜、甘露子、泽兰、地参

科属:唇形科、地笋属

药材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根茎。

药材采收:地笋地上部分夏、秋采收干燥后作为常用中草药(泽兰),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地下部分干燥后入药,功能与冬虫夏草相当。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糖类:泽兰糖、葡萄糖、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等,另含虫漆蜡(lacceroic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7m。具多节的圆柱状地下横走根茎,其节上有鳞片和须根。茎直立,不分枝,四棱形,节

上多呈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有毛丛。叶交互对生,具极短柄或无柄;茎下部叶多脱落,上部叶椭圆形,狭长圆形或呈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枯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锐锯齿,表面暗绿色,无毛,略有光泽,下面具凹陷的腺点,无毛工脉上疏生白以柔毛。轮伞花序多花,腋生;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刺尖,较花萼短或近等长,被柔毛;花萼钟形,长约4mm,两面无毛,4-6裂,裂片狭三角形,先端芒刺状;花冠钟形白色,长4.5-5mm,外面无毛,有黄色发亮的腺点,上、下唇近等长,上唇先端微

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近圆形,2侧裂片稍短小;前对能育雄蕊2,超出于花冠,药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仅花丝残存或有时全部消失,有时4枚雄蕊全部退化,仅有花丝、花药的残良;子房长圆形,4深裂,着生于花盘上,花柱伸出于花冠外,无毛,柱头2裂不均等,扁平。小坚果扁平,倒卵状三棱形,长1-1.5mm,暗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各家论述

1.《纲目》:兰草走气道,地笋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斅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地笋、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2.《本草经疏》:地笋,苦能泄热,甘能和血,酸能入肝,温通营血。佐以益脾土之药,而用防己为之使,则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气。<日华子>《药性论》总其泄热和血,行而带补之能也。

3.《本草通玄》:地笋,芳香悦脾,可以快气,疏利悦肝,可以行血,流行营卫,畅达肤窍,遂为女科上剂。

4.《本经逢原》:地笋,专治产后血败、流于腰股,拘挛疼痛,破宿血,消症瘕,除水肿,身面四肢浮肿。《本经》主金疮痈肿疮脓,皆取散血之功,为产科主要药。更以芎、归、童便佐之,功效胜于益母。

5.《本草求真》:地笋,虽书载有和血舒脾、长养肌肉之妙,然究皆属入脾行水,入肝治血之味,是以九窍能通,关节能利,宿食能破,月经能调,症瘕能消,水肿能散,产后血淋腰痛能止,吐血、衄血、目痛、风瘫、痈毒、扑损能治。观此,则书所云舒脾和血,不过因其水消血除之意,岂真舒脾和血之味也乎。入补气补血之味同投,则消中有补,不致损真,诚佳品也。

6.《本草正义》:地笋,产下湿大泽之旁,本与兰草相似,故主治亦颇相近。《本经》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皆苦温胜湿之功效,亦即兰草利水道之意。其治金疮痈肿疮脓者,专入血分而行瘀排脓消肿也。惟《本经》所谓乳妇内衄,颇不可解,盖即后世新产通瘀之意。《别录》内塞,当亦以瘀露不通言之。甄权谓治产后腹痛,固苦温行瘀之功,又谓治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赢,妇人沥血腰痛,则以温和能利血脉言之。然通利之品,能走未必能守,此当以意逆之,而可知其非虚证久服之药矣。

7.《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8.《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

9.《别录》:产后、金疮内塞。

10.《药性论》: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赢,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

11.《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12.《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

13.《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散毒疮。

繁殖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耐寒,不怕水涝,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区生长茂盛,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燥、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 栽培技术:用根茎或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

根茎繁殖:在采挖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切成10-15cm长小段,按行距30-45cm,株距15-20cm,立即栽种,每穴栽2-3段,覆土厚5cm,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d左右出苗。每1hm2用种量750-900kg。种子繁殖:种子采收后,于3-4月间条播,行距30cm,播后覆土,稍加镇压。种子发芽率50%-60%。土壤温度在17-20℃左右,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约10d左右出苗。每1hm2播种量3.75kg。 田间管理:幼勒期注意除草、松土。当苗高30cm,封垄以后,可以不乾地除草,但此时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15cm及第1次收割以后,都应进行追肥,施用腐熟人畜粪水,或施用硫酸铵每1hm2225-300kg。种植2-3年后,植株丛生,应行翻栽。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可用敌锈钠200-300倍液,加少许合成洗衣粉,喷雾防治。虫害有尺蠖,6、7月发生,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紫苏野螟。幼虫为害叶部,北京于7-9月间出现,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残株,收获后翻耕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采收加工:夏秋季间,茎叶生长繁茂。在开花前,收地上全草。南方在4月上、中旬开始收获,一年可收2~3次。但对挖根状茎入药,以及作种茎用的留种地,生长期中不可收割地上部分。收后,切段晒平。根状茎采挖后,洗净、晒干或烘干。

应用价值

1.食用价值:地笋每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4.3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9克、粗纤维4.7克、胡萝卜素6.33毫

克、烟酸1.4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B2、C以及各种矿质元素、挥发油、鞣酸、酚类,泽兰糖、水苏糖、半乳糖、氨基酸等。春、夏季可采摘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地下膨大的洁白色匐匍茎鲜食或炒食,或做酱菜等,口味堪称野菜珍品。食用地笋有防治肝癌、胃癌、肺癌等作用。

2.园林用途:植株直立整齐,可植于湿地沟边观赏。

药用价值

性味:甘、辛,温。 ①<嘉祐本草>:"温,无毒。"

② <救荒本草>:"味甘。"

③ <纲目>:"甘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活血,益气,消水。治吐血,衄血,产后腹痛,带下。 ① <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地笋作用(二)
《泽兰》

泽兰简介泽兰,别名 地瓜儿苗、地笋、地石蚕、蛇王草、都梁香。【异名】虎兰、龙枣(《本经》),虎蒲(《别录》),小泽兰(《雷公炮炙论》),地瓜儿苗(《教荒本草》),红梗草(《滇南本草》),风药(《纲目》),奶孩儿(《纲目拾遗》),蛇王草、蛇王菊、捕斗蛇草(《岭南采药录》),接古草(《植物名汇》),地环秧、地溜秧(《河北药材》),甘露秧(《中药材手册》),草泽兰(《陕西中药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Iucidus Turcz. Var. hirtus Regel药用价值采制 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化学成分含挥发油黄酮甙、皂甙、酚类、糖类及鞣质。性味性微温,味苦、辛。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英文名】 HERBA LYCOPI【别名】地瓜儿苗、地笋、甘露子、方梗泽兰【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 var.hirtus Rege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晒干。【制法】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段,干燥。【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长50~100cm,直径0.2~0.6cm。 表面黄绿色或带绿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0cm;上表面黑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具腺点,两面均有短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花簇生叶腋成轮状,花冠多脱落,苞片及花萼宿存,黄褐色。无臭,味淡。【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用法用量】 6~12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摘录】《中国药典》泽 兰泽兰方茎节处红,叶片对生长椭圆,莫与佩兰相混用,活血调经散瘀肿。[来源]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笋(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 或硬毛地笋(毛叶地瓜儿苗)L.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全草。[产地] 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采收] 夏季当茎叶茂盛而花尚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去净泥土、杂质,晒干。[药材形状] 全长30-100cm,茎方形,直径0.4-0.8cm。表面黄褐色或微带紫色,有明显的节,节处紫色胆显,有白色茸毛,节间长2-6cm,每侧有一纵沟。质轻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瓤或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中脉明显,长5-6cm,暗绿色或微带黄色。质脆,易破碎。气微香,味微苦。以身干、质嫩、色绿、叶多、不破碎者为佳。

炮制泽兰 原药切除残根,拣去杂质,放清水中洗净泥屑,即捞起竖放,略润至梗软,切0.5-1cm段片,晒干。泽兰叶 仅摘其叶入药,拣去杂质,洗净,阴干。鲜泽兰 采集新全草,拣去杂质,洗净即可。功同干品,并有消散瘀滞、解毒止痛的作用。[成分] 含挥发油,葡萄糖甙,鞣质和树脂;还含黄酮类,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皂甙,多种糖类。[性味、归经] 辛,微温,入肝、膀胱经。功效[功用] 活血祛瘀,利尿退肿。用于血滞经闭、症癜、产后瘀痛,水肿,跌打损伤。[处方名] 泽兰 地笋 地瓜儿苗 泽兰叶 鲜泽兰。用量[用法] 3-9克,煎服。外用鲜品适量。禁忌[注意] 1.切片后,不宜曝晒或烘干。2.孕妇忌用。保贮放箱内或其它容器内,置干燥处,防霉、防蛀、防尘。按: 泽兰与佩兰存在混用情况,在湖南、福建、广东,贵州等省部分地区,以菊科草本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或泽兰(山兰)E. japonicum Thunb.作泽兰用,因二药功能主治不同,不宜混用。菊科佩兰与泽兰最易识别之处为草质茎圆柱形。

地笋作用(三)
《泽兰的功效》

地笋作用(四)
《泽兰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泽兰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伊力哈木·乃扎木1 阿依别克·马力克2 贾娜尔3 塔依尔江2

1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2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3 新疆化工学校,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泽兰(Lycopus Lucidus Turcz.ex Benth)又名为地瓜儿苗、地筝、甘露子,为唇形科地筝属植物(Lycopus Lucidus Turcz.ex Benth),分布于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深处海拔2 000~3 000m,是鹿最爱食的植物,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鹿草。在维吾尔医中主要用于治疗闭经,月经不调,水肿等,另外还有降血压、镇痛等功能,对跌打损伤也有治疗作用。泽兰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香豆素类、帖类和单宁化合物等。它在民间医学和近代医学中应用非常广泛〔1,2〕。

由于泽兰属于新疆珍稀植物,对于它的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等工作尚未见文献报道。为开发这一宝贵资源,我们对新疆产泽兰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在其开花季节采集到的地面部分中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经过理化性质、光谱测定,与标准图谱或标准品比较等方法鉴定它们为柯伊利素(5,7,4¹-trihydroxy-3¹-methoxyflavone,Ⅰ),木犀草素(5,7,3¹,4¹-tetra-Hydroxyflavone,Ⅱ),槲皮素(3,5,7,3¹,4¹-penta_Hydroxyflavone,Ⅲ),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Ⅳ),槲皮素-7-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side,Ⅴ),柯伊利素-7-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side,Ⅵ),槲皮素-3-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Ⅶ),芸香草(Rutin,Ⅷ)。化合物Ⅰ-Ⅷ 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和试剂

熔点用XPR-2型熔点偏光显微镜测定,温度计未校正;紫外光谱用PL-8800型分光光度仪测定;红外光谱用Perkin-Elmer 783型红外光谱仪测定,KBr压片;核磁共振光谱用ACF-300,ACF-4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DMS-DX300型质谱仪测定。UV-254标准薄层层析及柱层析用硅胶(100-120目,青岛产),葡萄糖凝胶(50-60目,Sephadex LH-20,新西兰产)和聚酰胶(上海产)。

2 提取和分离

将于开花季节在新疆天山东北斜坡上采集的干燥又未经处理的地表面部分泽兰为原料(2.0Kg),用50% 的乙醇在室温下提取5次,每次(6L×6)浸泡3d.。回收乙醇得浓浸膏,浓浸膏中加入适量蒸馏水(1:2 v/v)混匀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回收后,得石油醚部分约19.0g,乙酸乙酯部分约27.0g,正丁醇部分约42.0g,余下水层部分约120g。乙酸乙酯部分分别经反复硅胶柱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98:2~85:15)洗脱并进一步经葡萄糖凝胶LH-20柱析,以80%甲醇洗脱得Ⅰ(118mg),Ⅱ(222mg),Ⅲ(308mg),Ⅳ(81mg),和Ⅴ(213mg);正丁醇部分分别经反复硅胶、微晶纤维柱析,以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95:5~80:20)洗脱并进一步经葡萄糖凝胶LH-20柱析,以80% 甲醇洗脱得Ⅵ(96mg),Ⅶ(53mg)和Ⅷ(74mg)。 

3 鉴定

化合物Ⅰ:(m+300),mp336~337℃(dec.),UV (EtoH,λmax,nm):254,270,350。¹H NMR(300MHz,DMSO-d6 +CCI4,δ,ppm,J/Hz):3.70(3H,s,OCH3),6.15(1H,d,J=2.0,H-6),6.40(1H,d,J=2.0,H-8),6.70(1H,s,H-3)6.90(1H,d,J=8.0,H-5¹),7.47(2H,dd,J=2.0andJ=8.0,H-2¹,H-6¹),9.50(1H,br.s,4¹-OH),10.35(1H,br.s,7-OH),12.80(1H,s,5-OH)。经与文献〔2-4〕对照,鉴定化合物Ⅰ为柯伊利素(Chrysoeriol)(5,7,4¹-trihydroxy-3¹-methoxyflavone),C16H12O6;  本植物由新疆新源县的植物化学教授阿卜拉先生采集并认定其品种。

化合物Ⅱ:mp329~331℃(dec.),UV(EtoH,λmax,nm):260,273 sh,355。MS(m/z):286〔M〕+,258,29,213,153,149,137,129,107,91,81,69。¹H NMR(300MHz,DMSO-d6 +CCI4δ,J/Hz):

6.12(1H,d,j=2.0,H-6),6.37(1H,d,J=2.0,H-8),6.47(1H,s,H-3),6.85(1H,d,J=8.0,H-5¹),

7.38(2H,dd,J=2.0 and J=8.0,H-2¹,H-6¹),9.20,9.35(1H,br.s,each,3¹-OH,4¹-OH),10.35(1H,br.s,7-OH),12.82(1H,s,5-OH)。经与文献〔2,3,6〕对照,鉴定化合物Ⅱ为木犀草素(Luteolin)(5,7,3¹,4¹-tetrahydroxyflavone),C15H10O6;

化合物Ⅲ:mp312~314℃,UV(EtoH,λmax,nm):257,268,370。IR:3320Cm-1(羟基),1665Cm-1(羰基),1618,1575,1520Cm-1(芳香烃双键);MS(m/z):302〔M〕+,273,262,153,141,137,128,110,95,69,57。H NMR(300MHz,DMSO-d6 +CCI4,s,J/Hz):6.12(1H,d,J=2.0,H-6),6.35(1H,d,J=2.0,H-8),6.85(1H,d,J=8.0,H-5¹),7.52(1H,dd,J=2.0 and J=8.0,H-6¹),7.67(1H,d,J=2.0,H-2¹),8.75,8.87,9.08(1H,br.s,each,3-OH,4¹-OH),10.35(1H,s,5-OH)。经与文献〔2,3,5〕对照,鉴定化合物Ⅲ为槲皮素(Quercetin)(3,5,7,3¹,4¹-pentahydroxyflavone),C15H10O7。

化合物Ⅳ:mp240~242℃。UV(EtoH,λmax,nm):256,268,350。IR:3500-3200 cm-1(羟基),1665 cm-1(羰基),1560,1510 cm-1(芳香烃双键),1095,1030 cm-1(葡萄糖的C-O键)。¹H NMR:(300mMHz,DMSO-d6 +CCI4,δ,J/Hz):3.10-3.90(糖基质子),5.02(1H,d,J=7.0,H-1″),6.40(1H,d,J=2.0,H-6),

6.58(1H,s,H-3),6.75(1H,d,J=2.0,H-8),6.85(1H,d,J=8.0,H-5¹),7.36(2H,dd,J=2.0 and J=8.0,H-2¹,H-6¹),12.87(1H,br.s,5-OH)。酸性水解得到木犀草素和一分子D-葡萄糖。乙酸酐吡啶溶液中回流得到熔点为114-116℃ 的含有7个乙酸基的衍生物,MS(m/z):分子离子峰为742,其他4个强基峰为:

〔2,3,5〕331,271,229和169。经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Ⅳ为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Cinaroside)(luteolin-7-O-

β-D-glucoside),C21H20O11;

化合物Ⅴ:mp249~250℃,UV(EtoH,λmax,nm):258,371;Sample + CH3COONa:259,371。¹H NMR(300MHz,DMSO-d6 +CCl4,δ,J/Hz):3.05-3.90(糖基质子),5.00(1H,d,J=7.0,H-1″),6.38(1H,d,J=2.0,H-8),6.85(1H,d,J=8.O,H-5¹),7.55(1H,dd,J=2.0 and J=8.0,H-6¹)7.70(1H,d,J=2.0,H-2¹),9.05,9.15,9.26(1H,br.s,each,3-OH,3¹-OH,4¹-OH),12.45(1H,s,5-OH)。酸性水解得到槲皮素和一分子D-葡萄糖。乙酸酐吡啶溶液中回流得到熔点为192-194℃的含有8个乙酰基的衍生物,MS(m/s):分子离子峰为770,其它4个强基峰为:337,271,229和169。经与文献〔2,3,7〕对照,鉴定化合物Ⅴ为槲皮素-7-葡萄糖(Quercimeritrin)(quercetin-7-O-β-D-glucoside),C21H20O12;

化合物Ⅵ:mp173~175℃(dec.),UV(EtoH,λmax,nm):255,269,349。IR:3270,3460 cm-1(羟基),2930 cm-1(甲氧基),1665 cm-1(羰基),1615,1505 cm-1(芳香烃双键)和1090,1035 cm-1(葡萄糖C-O-C)。¹H NMR(300MHz,DMSO-d6+CCI4,δ,J/Hz):3.05-3.85(糖基质子),3.95(3H,s,OCH3),5.00(1H,d,J=7.0,H-1″),6.45(1H,d,J=2.0,H-6),6.65(1H,d,J=2.0,H-8),6.80(1H,s,H-3),6.95(1H,d,J=8.0,H-5¹),7.48(1H,d,J=2.0 and J=8.0,H-6¹),7.80(1H,d,J=2.0 and J=8.0,H-2¹),9.25(1H,br.s,4¹-OH),12.85(1H,s,5-OH)。酸式水解得到柯伊利素(5,7,4¹-trihydroxy-3¹-methoxyflavone,C16H12O6,m.p335-337℃,M+300)和一分子D-葡萄糖。经与文献〔2-4〕对照鉴定化合物Ⅵ为柯伊利素-7-葡萄糖苷(Chrysoeriol 7-O-β-D-glucoside),C22H22O1;

化合物Ⅶ:mp236~238℃,UV(EtoH,λmax,nm):255,265,360;Sample + CH3COONa:272,378;Sample + CH3COONa/H3BO3:260,374;Sample +:272,434;Sample+AlCI3/HCl:267,402;Sample + CH3OONa:271,410。IR:3350,3450 cm-1(羟基),1665 cm-1(羰基),1590,1550,1510 cm-1(芳香烃双键)和1095,1045,1020 cm-1(葡萄糖的C-O键)。¹H NMR(300MHz,DMSO-d6+CCl4,δ,J/Hz):3.05-3.90(糖基质子),5.15(1H,d,J=7.0,H-1″),6.35(1H,d,J=2.0,H-8),6.85(1H,d,J=8.0,H-5¹),7.55(2H,dd,J=2.0 and J=8.0,H-6¹,H-2¹),7.70(1H,d,J=2.0),9.15,9.26(1H,br.s,each,3¹-OH,4¹-0H),12.45(IH,s,5-OH)。酸性水解得到槲皮素(3,5,7,3¹,4¹-pentahydroxyflavone,C15H10O7,m.p312-314℃M+302)和一分子D-葡萄糖。乙酸酐吡啶溶液中回流得到熔点为200-202℃的含有8个乙酰基的衍生物,MS(m/s):分子离子峰为770,其它4个强峰为:31,271,229和69。经与文献〔2,3,6〕对照,鉴定化合物Ⅶ为槲皮素-3-葡萄糖苷(Miquelianin)(quercetin-3-O-β-D-glucoside),C21H20O12;

化合物Ⅷ:mp193~195℃,UV(EtoH,λmax,nm):259,267,360。Sample + CH3COONa:271,390;Sample + CH3COONa/H3BO3:260,383;Sample + AlCl3:273,430;Sample + AlCl3/HCl:270,

401;Sample + CH3ONa:272,411。¹H NMR(300MHz,DMSO-d6 +CCl4,δ,J/Hz):1.12(3H,d,J=6.0,CH3),3.00-4.20(糖基质子),5.03(1H,s,J=7.0,H-1″),5.23(1H,d,J=7.0,H-1″),6.16(1H,d,J=2.0,H-6),6.36(1H,d,J=2.0,H-8),6.83(1H,d,J=8.0,H-5¹),7.53(2H,dd,J=2.0 and J=8.0,H-6¹,H-2¹),9.15,9.26(2H,br.s,each,3¹-OH,4¹-OH),12.46(1H,s,5-OH)。酸性水解得到槲皮素,一分子D-葡萄糖和一分子L-鼠李糖。90%的甲酸和环己醇混合溶剂水解得到异槲皮素。经与文献〔2,3,5〕对照,鉴定化合物Ⅷ为芸香苷(Rutin)C27O30H16。

参考文献

〔1〕 Plant Resources of the USSR. Flowering Plants,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Use. Hippuridaceae-Lobeliaceae

Families 〔in Russian〕, Nauka, St.Petersburg (1991).

〔2〕 L.K.Klyshev, V.A.Bandyukova, and L.S.Alyukina, Plant Flavonoids〔in Russian〕, Nauka, Alma-Ata (1978).

〔3〕 T.J.Mabry, K.R.Markham, and M.B.Thomas, 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Spri Nger-Verlag, Berlin

(1970), Chap.V and IX.N.Sh.. Kattaev and G.K.Nikonov, Khim.Prir.Soedin., 115 (1973).

〔4〕 Sh.V.Abdullaev, A.Sattikulov, E.Kh.Bairov, Yu.V. Kurbatov, and V.M.Malikov, Khim. Prir. Soedin., 104 (1983). 〔5〕 I.Ichemesova and A.L.Budantsev, Khim.Prir.Soedin., 287 (1994)

〔6〕 T.K.Chumbalov, O.V.Fadeeva, and T.K.Nikishchenko, Khim.prir. Soedin., 89(1974).

作者简介 伊力哈木·乃扎木(1962-),男(维吾尔族),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从事生物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Tel: (0991)3813437,E-mail:ilham.n@eyou.com

地笋作用(五)
《紫茎泽兰的危害与开发利用》

草地保护

CAOYEYUXUMU

2009年第3期总第160期

草业与畜牧

紫茎泽兰的危害与开发利用

陈永霞

()四川省西昌学院动科系,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紫茎泽兰作为外来物种,给当地的农业、林业、畜牧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综述了紫茎泽兰的危害,以及当前在饲料、生物农药、能源、有机肥、建材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紫茎泽兰;危害;生物农药中图分类号:S8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03(2009)03-0044-03

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是菊科泽

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1]。紫茎泽兰于20世纪40年代由中缅边境传入我国云南,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播扩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目前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重庆、西藏等3省2区广泛发生,其中,云南最为严重[2],并仍以每年大约60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传播扩散[3]。紫茎泽兰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无论是在向阳开阔的山坡,荫蔽的林下,还是潮湿的沟边,都可见到它的踪影[3]。国家环保局首批定为最重要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中,紫茎泽兰名列首位,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生态灾害物种之一,给我国部分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1紫茎泽兰的危害

1.1对农业和林业的危害

紫茎泽兰侵入农田,与农作物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养分,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农作物种子的萌发、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4]。据资料统计,紫茎泽兰入侵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56%~96%、46%~53%和6%~33%,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可耕性受到破坏[5]。紫茎泽兰对林业的危害是侵占宜林荒山,影响林木生长和采伐林地的天然更新;侵入经济林地,影响茶、桑、果的生长,使管理强度和成本成倍增加,且严重威胁经济作物的发展[6]。1.2对畜牧业的危害

收稿日期:2008-01-21

基金项目:院级研究生项目课题()5063作者简介:陈永霞(1978-),四川西昌,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草地生态学。紫茎泽兰侵入草场,常形成单优势群落,占据空

间,使草场退化,牧草产量降低,造成牲畜饲草料缺乏。经测定,紫茎泽兰入侵天然草地3年后,盖度就达85%~95%,牧草减少70%~79%[6]。紫茎泽兰中的化学物质对牲畜有毒害作用,牲畜误食或吸入紫茎泽兰的花粉后,能引起腹泻、气喘、鼻腔糜烂流脓等病症[7]。

1.3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紫茎泽兰的迅速蔓延侵占了大片的土地,对周围植物和其他物种的生长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和抑制,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物种的和谐发展。1.4对微生物的危害

直接用紫茎泽兰作原料进行沼气发酵,会引起发酵微生物群慢性中毒,使沼气池不能正常运转[8]。2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

作为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在北纬37°至南纬35°的广大范围内泛滥成灾,虽然众多学者对其防除进行研究,但就目前的人工防除、机械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替代控制都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紫茎泽兰仍在不断地向周边扩散。要想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除了积极的防治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变害为宝。2.1作动物饲料

紫茎泽兰含有有毒成分,不能直接用来饲喂家畜[9~11],但幼嫩紫茎泽兰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粗蛋白占干物质的20%左右,氨基酸种类齐全,达16种之多,总量为12.491%,超过许多禾本

13]

,而且紫茎泽兰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科植物[12,

强,生物产量大,可产紫茎泽兰鲜草4150t/hm2以上[14],是丰富的潜在饲料资源。紫茎泽兰经复合菌种

44

草业与畜牧

2009年第3期总第160期

CAOYEYUXUMU

草地保护

处理,好氧发酵后,能显著降解其有毒物质,作为饲料原料配成配合饲料喂猪,猪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且日增重均达到国内日增重500g的一般水平[12]。周自玮的研究也表明,紫茎泽兰采用微生物发酵后,适口性得到改善,饲喂山羊无不良反应且增重良好[11]。此外,紫茎泽兰作为沼气发酵原料,发酵后彻底变为无毒可食性饲料,可作为草食性动物豚

16]

。通过对猪、山羊、豚鼠等动物的饲养鼠的饲料[15,

有关的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脱毒过程并不会破坏紫茎泽兰中的营养成分。尽管紫茎泽兰是一种有毒的恶性杂草,但按照这些新的饲料开发思路,所增加的饲料资源是很可观的,这为饲料业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2.2作生物农药

近年来,紫茎泽兰中的化学物质是研究的热点,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紫茎泽兰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作用于病虫害,取得较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有研究者利用紫茎泽兰的提取液和40%的氧化乐果对柑桔全爪螨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提取液比氧化乐果的杀卵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对全爪螨的天敌无害。据调查,氧化乐果施药区未发现桔全爪螨的天敌,而在喷洒紫茎泽兰提取液的区域内,每株树平均有捕食螨918头,食螨瓢虫413头,草蛉319头[17]。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在稀释1000倍后,对柑橘全爪螨仍有73.53%毒杀效果,对二斑叶螨也有29.17%的毒杀效果,对二斑叶螨的卵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18],因此紫茎泽兰提取液可作为很有前途的杀螨剂来进行推广使用。

研究发现,紫茎泽兰中的亲脂性物质对蚜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19],王一丁等从紫茎泽兰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出紫茎泽兰素A,并用2.0mg/ml溶液处理棉蚜,校正死亡率为81.3%,12h后,棉蚜体内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仅为对照组的21.60%,紫茎泽兰提取物对Na-K-ATPase活性的抑制可能是棉蚜致死的主要原因[20]。紫茎泽兰的发酵液对甘蓝蚜也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和拒食作用,1∶1浓度的发酵液24h对甘蓝蚜的致死率为73.28%,喷洒发酵液体3天,施药区虫口减退率达到70.67%,校正防效达72.17%[21]。紫茎泽兰具有很高的灭蚜活性,可作为生物灭蚜剂进行开发利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米象、玉米象、绿豆象和蚕豆象4种储粮害虫进行杀虫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提取物对4种储粮害虫的成虫均具有很强的熏杀活性,不同的熏蒸浓度下死亡率不同,在44.44mg/L的浓度下,4种供试虫48h的死亡率均高达100%,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玉米象和蚕豆象表现出最高熏杀活性。

紫茎泽兰的地上部分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的杜松烷类型的倍半萜化合物(2-acetoxy-3,4,6,11-)对小菜粉蝶幼虫的拒食性最tetrahydrocadinen-7-one

)为强,24h选择拒食作用的拒食中浓度(AFC50

964.6mg/L,完全拒食作用的AFC50为1011.1mg/L。紫茎泽兰的乙醇提取物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云南师范大学利用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对十几种植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紫茎泽兰对百合镰刀菌抑菌效果良好,而且能加强沼液对该菌的抑制,这些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杀菌剂提供了基础和根据。中国农科院对紫茎泽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得到43种化学物质,紫茎泽兰挥发油中的许多萜类成分对昆虫、螨类和真菌具有毒性及抑制作用,如樟脑、冰片、乙酸冰片酯对仓谷象鼻虫有毒性,α2萜品醇对松毛虫有驱避作用,对蜘蛛螨类有很强的毒性,氧化石竹烯和芳樟醇有抑菌作用,大根香叶烯有抑制杆状菌和葡萄状球菌的作用等。

另外,紫茎泽兰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以止咳、止血,可进行医药的开发;还可利用所含的一些芳香物质,提取香精。2.3作能源

紫茎泽兰具有比其排挤的植物更强的生长优势和固定太阳能的能力,当光照强度在35000~40000Lux时,其净光合速率达21186mgCO2/dm2·h。云南师范大学对脱毒后紫茎泽兰进行产生沼气实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产气稳定,甲烷含量较高,并且相对稳定,一般在48.58%~53.39%之间,无任何中毒表现。每千克紫茎泽兰干物质产甲烷量为32.62L,甲烷的发热量为35822KJ/m3,紫茎泽兰沼气连续发酵所利用的热能为1168.5KJ/kgTS,紫茎泽兰的干物质的总能量为17220KJ/kg,沼气连续发酵对紫茎泽兰的热转换效率为6179%[14]。云南省紫茎泽兰的年生物产量按1亿吨计算,即使只利用该资源的1%,每年都可生产沼气7700万立方米,相当于517万吨标准煤。因此,充分利用紫茎泽兰蕴藏的能量,不失为一种有前景的研究方向。2.4作有机肥料

45

草地保护

CAOYEYUXUMU

2009年第3期总第160期

草业与畜牧

紫茎泽兰营养成分齐全,含全氮0.372%、全磷0.062%、全钾0.580%、钙0.478%、镁0.059%、铁0.017%、硫0.069%、硅0.279%、铜2.459mg/kg、锌10.139mg/kg、锰29.527mg/kg、硼5.259mg/kg、钼0.204mg/kg,是一种很好的野生有机肥料。在生产中可作绿肥、堆肥,也可作沼气肥原料。有人用紫茎泽兰栽培田头菇,与稻草、棉子壳相比,产量增加80%以上,成本降低38%[32],另外,紫茎泽兰可用于栽培平菇15号、金针菇Fv48、柳松茸、香菇261、鸡腿

系)也可获得高产[33]。菇Cc-033等5个菌株(

2.5用于建材工业

紫茎泽兰的粗纤维含量约为17%,可用来生产装饰性材料。云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经过3年多的攻关研究,2001年1月建成年产7000m3的紫茎泽兰高压微粒板(非木质刨花板)生产线一条,生产线运行一年来,生产紫茎泽兰高压微粒板6500多立方米,产品性能稳定,达到国家GB/T4897-92标准一等品,该研究成果目前已申报国家专利。另外,杨亚峰在对紫茎泽兰化学组成、纤维形态和表面自由能研究的基础上,对紫茎泽兰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工艺参数和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制造的紫茎泽兰中密度纤维板,经适当调节工艺条件,其MOR、MOE和IB3项性能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室内型中密度纤维板的要求,利用现有的木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生产紫茎泽兰中密度纤维板是可行的。因此,有效利用此项技术可以提高板材的质量和拓宽其应用领域,降低目前市场生产板材的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6用于造纸工业

研究表明,除去叶的紫茎泽兰茎秆粗纤维含量为39.11%,木质素含量为17.29%,可作为造纸原料,采用KP法和Soda-AQ法蒸煮获得的未漂浆具良好的强度,经过HHP漂白,白度可达73%(Soda-AQ法),能保持较高的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紫茎泽兰是一种潜在的造纸原料资源,其在造纸工业中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尚待进一步研究。3小结

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给所到之处带来了极大的生态威胁,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对紫茎泽兰认识的逐步加深,人们已经意识到紫茎泽兰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对其初步开发利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鉴于紫茎泽兰强大的破坏性和综合利用前景,在防治的同时,应加强对其活性物质46

的研究,研究其在植物病虫害方面的抑制杀灭作用,开发新型的生物农药,另外进一步加强其在饲料、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新产品,变害为宝。

参考文献

[]强胜.世界性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的研究历史及现状[J]1.

武汉植物学研究,(4):1998,16366-372.

[]段惠,强胜,吴海荣,等.紫茎泽兰[J](2):2.杂草科学,2003,

36-38.

[]向业勋.紫茎泽兰的分布、危害及防除意见[J]3.杂草科学,

(4):1991,510-11.

[]侯太平,刘世贵.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研究进展[J]4.国外畜牧

(4):学—草原与牧草,1999,876-8.

[]马建列,白海燕.入侵生物紫茎泽兰的危害及综合防治[J]5.

农业环境与发展,(4):2004,33-34.

[]李丽,张无敌,尹芳.紫茎泽兰的各种利用研究[J]6.农业与技

术,(4):2007,2751-54.

[]何永福,聂莉,陆德清,等.紫茎泽兰的防治研究现状[J]7.贵

(增刊):50-52.州农业科学,2005,33

[]江蕴华,余晓华.用紫茎泽兰生产沼气的研究[J]8.太阳能报,

(3):1986,7288-291.

[]郭于瑜.家兔“紫茎泽兰”毒性试验[J]9.中兽医学杂志,2002,

(1):21.

[]李福章.家兔食用紫茎泽兰引起中毒死亡的报告[J]10.贵州

畜牧兽医,(2):2001,2518.

[]周自玮,段新慧,徐驰,等.紫茎泽兰饲喂山羊试验研究[J]11.

饲料工业,(19):2006,2725-28.

[]杨发根,段家锦,朱桂玲.紫茎泽兰脱毒作猪饲料原料的研12

(5):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8,19-20.

[]张无敌,江蕴华,余晓华,等.紫茎泽兰作饲料的研究[J]13.云

南农业科技,(2):22-24.1993,

[]胡觉,张无敌,尹芳,等.紫茎泽兰连续发酵产沼气实验研14

究[J](4):.农业与技术,2006,2633-36.

[]张无敌,杨发根.紫茎泽兰沼气发酵后作饲料喂养豚鼠的15

研究[J](8):.粮食与饲料工业,1997,28-29.

[]张无敌.紫茎泽兰沼气发酵后做饲料养猪的研究[J]16.新能

源,):1999,21(1121-23.

[]李小平,胡学兰,罗兴毅.紫茎泽兰提取液防治柑桔全爪螨17

田问药效试验[J](1):.贵州省农业科学,1995,49-50.[]张其红,侯太平,侯若彤,等.紫茎泽兰中灭蚜活性物质的18

初步研究[J](3):.四川大学学报,2000,37481-484.[]王一丁,高平,郑勇,等.紫茎泽兰提取物对棉蚜的毒力及灭19

蚜机研究[J](4):.植物保护学报,2002,29337-340.[]徐锐,吴迪,杨松.紫茎泽兰发酵液对甘蓝蚜的防治效果及20

):对天敌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671-73.[]李云寿,邹华英,佴注,等.紫茎泽兰精油各馏分对四种仓21

库害虫的杀虫活性[J](4):.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

331-332.

地笋作用(六)
《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

学名: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科名:Compositae

英文名:Crofton Weed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

种,排在第一位。

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解放草,属菊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或亚灌木。原产美洲的

墨西哥,因其茎和叶柄呈紫色,故名紫茎

泽兰。

特征特性 茎紫色、被腺状短柔毛。叶对生、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头状花序,直径可达6毫米,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三四层,小花白色。株高1米~2.5米。有性或无性繁殖。每株可年产瘦果1万粒左右,藉冠毛随风传播。根状茎发达,可依靠强大的根状茎快速扩展蔓延。适应能力极强,干旱、瘠薄的荒坡隙地,甚至石缝和楼顶上都能生长。

危害性 1935 年我国在云南南部首次发现,随河谷、公路、铁路自南向北传播。侵占农田、林地,与农作物和林木争水、肥、阳光和空间,能分泌化感物,排挤邻近多种植物;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更糟糕的是,紫茎泽兰的种子上面有很多细毛,牛吃了消化不了,会得严重的胃病,变得越来越不健康,危害畜牧业等。

控制方法 ①生物防治。泽兰实蝇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野外寄生率可达50% 以上。②替代控制。用臂形草、红三叶草、狗牙根等植物进行替代控制有一定成效。③化学防治。2,4-D、草甘膦、敌草快、麦草畏等10多种除草剂对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其根部防治效果较差。 紫茎泽兰系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下部茎老化变硬,呈半灌木,高0.8-1.2m,最高可达2.5m,茎暗紫褐色,被灰色锈毛,叶对生,叶片棱形,头状花序,瘦果五棱形,具冠毛。每年2-3月开花,4-5月种子成熟,种子很小,有刺毛,可随风飘散,种子产量巨大,每株年产种子1万粒左右。

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大约20世纪40年代紫茎泽兰由中缅边境传入云南南部,至目前为止,云南80%面积的土地都有紫茎泽兰分布。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等地都有分布,大约以每年10-30公里的速度向北和向东扩散。

紫茎泽兰具药用价值

紫茎泽兰可以用于以下常见疾患的治理,并有较好的疗效,现收集整理如下:

1. 对蚊虫叮咬引起的搔痒、肿块,香港脚、稻田性皮炎、疮疖,取紫茎泽兰鲜叶适量揉出汁液涂抹患处,可起到消肿止痒之功效。

2. 不明缘由皮肤寻麻疹,取紫茎泽兰鲜茎叶500g,煎水清洗患处,一般2~4天可痊愈。

3. 消炎止血。对于一般简单外伤性创伤出血,取紫茎泽兰鲜叶适量揉绒敷于创口,用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可起到消炎止血之功效。

薇甘菊

学名:Mikania micrantha

英文名:South American

Climber,Mile-a-minute Weed

分类:属菊科(compositae)、

假泽兰属(Mikenia)多年生草本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

入侵物种。

特征: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

本。其茎细长,匍匐或攀援,多分

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花白色,管状,檐部钟状,有香气,五齿裂;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常排成复伞房花序状,花序梗纤细。薇甘菊兼有性和无性两面种繁殖方式。在秋冬时温度低於20℃就会进行有性繁殖方式,冬天开花植物不多,薇甘菊在此季节成为重要的蜜源植物.其籽料相当微小,瘦果黑色,冠毛白色,每籽粒不过0.1毫克,可随风飘流迁移到遥远之地。乘风传播扩散其种子是薇甘菊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薇甘菊的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枝株,故薇甘菊的英文名称又叫“一分钟一英里”。这形象比

喻了其快速的生长和扩散。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阳光充足的生成环境中,薇甘菊特别易于生长。薇甘菊常见于被破坏的林地边缘、荒弃农田、疏于管理的果园、水库和沟渠或河道两侧。薇甘菊的源产地在中美洲,在那里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薇甘菊入侵后,因无天敌制约而造成祸害。

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尼泊尔、菲律宾,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印度洋圣诞岛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包括斐济、西萨摩亚、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大约在1919年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现在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该种已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薇甘菊是喜阳性植物,喜生长于光照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年均温度在21℃以上,其以土壤生态环境的要求很低在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喜欢攀援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之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并能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全部覆盖其他植物后,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使该植物窒息死亡。薇甘菊对于6~8米高的天然次生林、人工速生林、经济林、风景林的几乎所有树种都有严重威胁,运用攀援全部覆盖限制光合作用以及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又重手段来杀死其寄生的树木,造成成片树林枯萎死亡。典型的入侵事件是薇甘菊侵袭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中伶仃岛,使该岛自然保护区内460公顷林木中80%受到薇甘菊的危害,造成严重灾难性危害的面积高达80公顷。该自然保护区里生活着600多只猕猴以及穿山甲、蟒蛇等重点保护动物,这些猕猴赖以为生的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橘以及一些灌木和乔木都被薇甘菊大片覆盖,难以进行正常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危及到岛上红树林、狒猴以及鸟类的生存。世纪之交,广东省、深圳市和珠海市多次组织人工拔除薇甘菊,但收效不大,薇甘菊往往失而复来。现在试图开展化学防治和寻求薇甘菊天敌来综合治理。

在薇甘菊横行的树林里引种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让它寄生在 薇甘菊的嫩枝、嫩叶、嫩茎上面,汲取薇甘菊的营养供它自己生长。最后的结果 是树林里

有少量的薇甘菊存在,也有少量的菟丝子存在,但对森林不构成危害。 深圳的科研人员经过5年科研攻关,找到了抑制薇甘菊蔓延的有效方法。

薇甘菊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外来入侵害草之一。专家估算,我国珠三角一带每年因为薇甘菊泛滥造成的生态经济损失约在5-8亿元。近几年,薇甘菊在深圳的内伶仃岛、红树林保护区等地蔓延。由于对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还 不十分了解,人工清除后薇甘菊又不断生长,没有好的办法对其进行根除,如深圳内伶仃岛大片树林被薇甘菊覆盖,导致树木枯死,栖息在树林中的猕猴因此而受到威胁。

现在科研人员用田野菟丝子抑制薇甘菊,内伶仃岛上的薇甘菊 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专家在对珠三角本地植物普查过程中又意外发现,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黄伞枫也可以有效抑制薇甘菊蔓延。黄伞枫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来 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在内伶仃岛上,通过种植这两种植物,并配合专用农药的使用,薇甘菊危害的面积已由原来的5.54平方公里缩减到现在的 3.3平方公里。

水葫芦

【学名】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Solms

【别名】水葫芦、凤眼莲

【分类】雨久花科,凤眼莲属

危害: 凤眼莲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不仅如此,凤眼莲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凤眼莲死后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正可谓三位一体式的灭绝战术!

入侵状况: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在原产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敌的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种群零散分布于水体,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

花冠”。自此以后,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现已在亚、非、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造成危害,在北纬40(葡萄牙)至南纬(新西兰)之间的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在分布,并形成患害。19世纪期间引入东南亚,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严重,并已扩散到温带地区,如锦州、营口一带均有分布。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虽然有多种野生、家养动物以其茎叶为食,但取食量较小,与其庞大的生长量相比毫无影响),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凤眼莲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凤眼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它的自然选择进化,其危害区有向北拓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有这种水葫芦184万吨,其中,为了防止水葫芦的危害加强,政府投资数亿元捕捉水葫芦,捕捉出了60多万吨。

入侵最严重的地区,最早被报道的有滇池,其它还有太湖流域等。 治理措施

可以引进儒艮,用儒艮来治理繁殖力强的凤眼莲,相比除草剂有污染,费用高,且不稳定(有可能增强凤眼莲的抗药性),用儒艮治理无污染,又很便宜,控制效果好。

实例:二十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战胜了所有的水生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河上游1500km的河道上蔓延,阻碍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后来请来海牛(儒艮),一条每天能吃掉40多万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67064.html

    上一篇:关于奋斗坚持的说说

    下一篇:克雷洛夫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