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每一集的佳句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篇一:《《三国演义》每集经典台词》

三国演义每集经典台词

第一集《桃园三结义》

1.黄巾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2.张飞: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反在此长叹,何为大丈夫?

3.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4.董卓:多谢三位相救,卑职铭记不忘……敢问三位英雄现居何职?

刘备:我等俱是白身

董卓:白身?哼……

第二集《十常侍乱政》

1.张让:何后有皇子辩,太后不是也有皇子协,何后有她哥哥何进,太后你难道就没娘家人?依小臣看赶早不赶晚,明日早朝,太后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封皇子协为陈留王,再加封国舅董重为骠骑将军,给他来个平分秋色。

董太后:好,就来个垂帘听政。

2.董太后:提醒?哼,我清醒得很,当初你妒忌王美人,将她毒死,今日你难道要害我不成?你若再敢胡言乱语,我让骠骑将军取尔兄妹之命。

何后:我以好言相劝,母后为何不同清理?

董太后:你?哼哼哼,你也敢妄谈清理二字?哼……笑话笑话。

何后:你……

董太后:哼

3.何进:哦……我想起来了,孟德乃宦官之后,必怀有私情。哈哈哈哈哈哈…… 曹孟德:你……

4.曹操: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5.郑泰:大将军,董卓乃豺狼也,引他入京,必要吃人。

何进:你太多疑,不足以谋大事。

5.卢植:大将军,我素知董卓为人,其人面善而心狠,一入京城必生霍乱,不如阻止他入京,免生霍乱。

何进:哼,尔等皆书生之见,不必多言,老夫注意已定。

6.何进:我掌天下大权,张让段圭等人,把我怎样,把我怎样。

第三集《董卓霸京师》

1.董卓:我久在西凉,这朝中之事如何能在极短之日,树立权威,立于当朝,我想无过于废旧帝、立新君之举了!

2.李儒:昔日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皆成千古名相、一代人杰。今日主公效法先人,必定名垂青史,此一利也!此次救驾大功,使公威著君臣之上,此时公若立新君,谁敢不从?新君既立,公可挟天子以令群臣,进而以谋天下,此二利也。

3.李儒:虽有二利,却又一害。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在朝中掌大权者,诸如窦宪、邓骘、阎显、陈蕃,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杀之大将军何进,未有一人不遭横死暴亡。请主公恕我直言,拥立皇帝者,固然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但是也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此一害,愿主公思之、慎之!

董卓:温故而知新!好!你这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然而我董卓并非窦宪、邓骘等人,更非何进屠夫之辈,既是有二利仅一害之举,何乐而不为?

3.王允:唉!国家都难,社稷多灾,十常侍方除,又来,又来了董卓……

4.丁原:你是何人?敢发此狂言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并无过失,何得妄仪废立?此举行同篡逆!

董卓:哼!今日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5.卢植: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天子虽幼,但聪明仁智,并无丝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尹霍光之大才,怎可妄谈废立之大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为篡逆也!

6.丁原:奉先,何故变心……

7.董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哼,天下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你?只不过是一篡逆之辈!又待怎样? 董卓:尔要试试我宝剑是否锋利吗?

袁绍:我剑也未尝不利!

8.董卓:你敢谋反?

伍孚: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有之?你罪恶盈天,人人愿得尔诛之!恨不得将汝宰割,以谢天下!

董卓:哼哼哼哼哼哼哼……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伍孚:匹夫!奸贼!逆臣!遗臭万年!

9.李儒: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仰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慌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修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宏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位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第四集《孟德献刀》

1.曹操:满朝宗亲,夜哭到明,明哭到夜,岂能哭死董卓?

王允:曹孟德,你祖宗也食汉禄,今不思报国,反讥笑我等,是何道理?

曹槽:我非笑其他,而是笑诸位无一计诛杀董卓

王允:哼!你有何计?

曹操:哼!某虽不才,愿计断董卓之头,悬之东门,以谢天下!

2.孟德:我除董卓不用一兵一卒,我听说司徒大人有七宝刀一口,此宝刀吹发得毛削铁如泥,锋利无比

王允:你要效法伍孚行刺董贼?不成不成,前车之鉴呢

曹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王允:你笑什么?行刺老贼谈何容易?老贼出入皆有铁甲护卫,吕布那厮又片刻不离左右,难,难

曹操:司徒大人所虑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全对,董卓为人粗犷有余而精细不足,前者有伍孚于朝堂之上行刺不成,身遭残害,董卓以为杀一儆百,他人就不敢效法伍孚,然而事各不同,前番不成此次则未必不成

3.曹操:皇天后土,汉臣骁骑侍卫曹操杀奸贼董卓,上安朝廷社稷,下谢天下黎民,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三国演义每一集的佳句

4.孟德:我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我所以栖身于董卓门下,只想寻机刺杀老贼!谁知谋事不成,前功尽弃,这也是天意……

陈宫:噢!但不知你此去将欲何往?

孟德:我将归故里,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讨董卓! 陈宫:共讨董卓?

曹操:共讨董卓,匡扶汉室!

5.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篇二:《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

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

刘关张三人奋力救了董卓,但是当董卓得知三人都是平凡百姓的时候,竟然流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态。作者不禁发出感慨:自古至今人们都是很势力的,他们从来都是以你的地位,势力,名望来揣度你、对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能够慧眼识英雄呢?

3、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进行重大的政治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密,如果不慎泄密,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还会祸及自己。

4、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比喻友谊无比可贵,但是反映了刘关张“家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国家利益和兄弟恩仇之间,他们把后者放在前面,这显然是轻重不分,公私不分。刘关张三人以义气起家,可以说也是因为义气落败。

5、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枳棘是一种多刺的灌木,古人因此视之为恶木,由此“枳棘丛中”便被引申为环境恶劣的意思;鸾凤,是两种高贵而吉祥的鸟,常用来比喻有政治高尚的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高尚品德和突出才干的人,是不应该在恶劣环境的地方生存的。

6、彼一时,此一时也。---《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随着时间的改变,情况发生变化了,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也要跟着改变。

7、倒持干戈,授人以柄。---《三国演义》第二回

解释:由于方法不对,反倒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自己遭到了“收拾”。

8、名正言顺,大事可图。---《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有有利的理论依据,这样有利于成就大事。三国演义每一集的佳句

9、扬汤止沸,不如去薪。---《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做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忠”,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之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存在着模糊的实用性原则,即“变通”,变通是对传统教义的一种修改和对抗。

11、几番不听忠臣兼,难免宫中受剑锋。---《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听不进别人的良言苦劝,很可能会招来祸害。

12、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皇帝被视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众,慢慢的人们学会了顺从皇帝,皇帝也就越发独裁。“顺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为了独裁者深存内心同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了。

13、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是在讨伐董卓之前,伍琼形容董卓的话,它告诉我们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虑周密,还要行事果决。

1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条。曹操生性多疑,他误把别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杀错了人,却偏偏不承认错误,反而将错就错,斩草除根,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杀害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了曹操那种极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条。

1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第五回

解释:赤兔马和武艺超群的吕布相映生辉不禁让人感慨,后世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一个领域内十分杰出的人才。

16、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三国演义》第六回

解释: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采纳了李儒的意见,决定将国都由洛阳迁往长安。杨彪对此持反对意见,并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封建独裁者罪恶之一斑,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角度出发,根本不考虑普通百姓的死活。

1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三国演义》第八回

孙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亲孙坚之后,“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放下架子,礼貌待人,这样才能招来贤达有本事的人。

18、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三国演义》第九回

解释: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用女儿貂蝉的美色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后来,吕布果然为争夺貂蝉而将董卓刺死。

19、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解释:当陈炜用“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这句话描述孔融的时候,孔融当即反驳“想君小时必当聪明”。陈炜不得不惊叹“次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虽然陈炜被孔融反驳的五体投地,但是“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作为一个常识,对今天的家长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20、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解释:当陶谦死前将荆州让给了刘备,谋士荀彧变向曹操进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夺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创业初期必须经营好自己稳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势力。

21、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当刘备终于做成了徐州牧的时候,曹操用了”驱虎吞狼“之计,使刘备失去徐州。刘备为了稳定军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忧“这句话安慰大家,其实刘备还是很在意徐州的。这句话也只不过是刘备收买人心的一小计而已。三国演义每一集的佳句三国演义每一集的佳句

2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解释:刘备出战袁术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张飞,可是张飞酒后误事,失去了徐州。张飞羞愧难当,与拔剑自刎。刘备抢下他的剑,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时刘关张兄弟情谊的体现。同时,他的话带有明显的贬低女性的色彩。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人对兄弟的仗义,是建立在轻视妻子孩子的基础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这样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残忍?他还能有多少人性?

23、无谋之辈,见利必喜。---《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解释:这时曹操谋士荀彧评价吕布的话。没有谋略,看不到长远利益的人,见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高兴的不得了。

24、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解释:当刘备被吕布逼迫的无路可走,最终投靠曹操的时候,荀彧向曹操建议”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必有后患“,可是郭嘉却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心。“这样宝贵的意见,而曹操也采用了郭嘉的见地。由此可见曹操的深谋远虑,谋划的长远,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气度和风范。

25、

篇三:《三国演义(每集详细名称)》

第01集 桃园三结义 第02集 十常侍乱政 第03集 董卓乱京师 第04集 孟德献刀 第05集 三英战吕布 第06集 连环计 第07集 凤仪亭 第08集 三让徐州 第09集 孙策立业 第10集 辕门射戟 第11集 宛城之战

第12集 白门楼(上) 第13集 白门楼(下) 第14集 煮酒论英雄 第15集 袁曹起兵 第16集 关羽约三事 第17集 挂印封金 第18集 千里走单骑 第19集 古城相会 第20集 孙策之死

第21集 官渡之战(上) 第22集 官渡之战(下)

第23集 大破袁绍 第24集 跃马檀溪 第25集 刘备求贤 第26集 回马荐诸葛 第27集 三顾茅庐 第28集 火烧博望坡 第29集 携民渡江 第30集 舌战群儒 第31集 智激周瑜 第32集 周瑜空设计 第33集 群英会 第34集 草船借箭 第35集 苦肉计

第36集 庞统献连环 第37集 横槊赋诗

第38集 诸葛亮祭东风 第39集 火烧赤壁 第40集 智取南郡 第41集 力夺四郡 第42集 美人计 第43集 甘露寺 第44集 回荆州

第46集 卧龙吊孝 第47集 割须弃袍 第48集 张松献图 第49集 刘备入川 第50集 凤雏落坡 第51集 义释严颜 第52集 夺战西川 第53集 单刀赴会 第54集 合肥之战 第55集 立嗣之争 第56集 定军山 第57集 巧取汉中 第58集 水淹七军 第59集 走麦城 第60集 曹操之死 第61集 曹丕篡汉 第62集 兴兵伐吴 第63集 火烧连营 第64集 安居平五路 第65集 兵渡泸水 第66集 绝路问津

第68集 出师北伐 第69集 收姜维 第70集 司马复出 第71集 空城退敌 第72集 司马取印 第73集 祁山斗智 第74集 诸葛亮妆神 第75集 六出祁山 第76集 火熄上方谷 第77集 秋风五丈原 第78集 诈病赚曹爽 第79集 吴宫干戈 第80集 兵困铁笼山 第81集 司马昭弑君 第82集 九伐中原 第83集 偷度阴平 第84集 三分归晋

篇四:《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好段》

1、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好段。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2、曹操追至南皮,时天气寒肃,河道尽冻,粮船不能行动。操令本处百姓敲冰拽船,百姓闻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斩之。百姓闻得,乃亲往营中投首。操曰:[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百姓皆垂泪而去。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好段

3、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

4、正走之间,5、留郭嘉于易州养病,求向导官以引路。人荐袁绍旧将田畴深知此境,操召而问之。畴曰:[此道秋夏间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楫,最难行动。不如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前近柳城,掩其不备:蹋顿可一战而擒也。"操从其言,封田畴为靖北将军,作向导官,为前驱;张辽为次;操自押后:倍道轻骑而进。

6、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献帝也;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7、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8、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9、正言间,百姓发喊,又撞出一枝军来。赵云拔枪上马看时,面前马上绑着一人,乃糜竺也。背后一将,手提大刀,引着千余军。乃曹仁部将淳于导,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献功。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直取淳于导。导抵敌不住,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向前救了糜竺,夺得马二匹。

10、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11、李

篇五:《三国演义的好词佳句》

1、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三国归晋、火烧连营

2、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

3、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三国演义的好词佳句。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4、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7、曹操兵近濮阳,8、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三国演义的好词佳句。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9、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张超自刎,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10、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

11、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12、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13、张飞见了,更不打话,直取于禁。两马相交,战到数合,玄德掣双股剑麾兵大进,于禁败走。张飞当前追杀,直到徐州城下。

14、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15、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16、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孔融、田楷亦各相别,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17、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

18、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19、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20、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21、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

22、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

23、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24、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68696.html

    【三国演义每一集的佳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