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咏雪的诗句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写咏雪的诗句(篇一)
《关于咏雪的诗词》

关于咏雪的诗词雪,洁白无瑕,粉妆玉琢,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在《诗经》中就有关于不少对雪花的描写:“上天同云,雨雪雾雾”,“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特别是《小雅、采薇》的末章几句,是几千年来传诵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雪花满天飘落,素雅柔媚,景象万千,引起多少诗人遐想,唐代诗人岑参《白雪赠送武判官归京》诗以梨花喻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陆游在《夜大雪歌》中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元代乔吉的《咏雪》散曲连用四个俗喻,咏雪为“灰泥子”(石灰)、“面儿”、“盐儿”、“粉儿”,可谓俗中寓巧。雪花飘落景象万千,但使人赞美的还是雪花本身的艺术。雪花其所以被称为雪花是因为它有花的千姿百态,假如我们把雪花放在放大镜底下,就会看到每一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而精美的图案花纹。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爱好者,收集各种各样的雪花,发现有六千种彼此都不一样的雪花,甚至有人以毕生精力拍摄各种雪花照片,直到死前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大自然落到手中一部分雪花而已。尽管雪花的形态千姿百态,奇妙各异,却都离不开它的基本形状--六角形。我国早在二千年前西汉时期韩婴诗作《韩诗外传》一书中就说过,“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南北朝诗人庚信在诗中还咏道:“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在当时没有放大镜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是很不简单的,欧洲直到公元1611年才由德国刻卜勒在他即兴之作《六面形雪》一文中,记述雪晶是六角形,比我国晚一千多年。唐宋也有咏六出雪花诗,如唐代武将高骈《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韩琦《咏雪诗》:“六花耒应腊,望雪一开颜”。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形呢?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有一段解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这当然不能算什么道理。宋代朱熹在他《语类》中解释道:“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缵开,成棱瓣

也。又六者阴数,太阴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这种解释也没有说出什么科学道理。为什么雪花是六出呢?大家知道,雪花是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它在冰晶的基础上由水气凝华长大而成的。而冰晶是一种晶体,其分子排列规则,具有六角形的结构,所以形成的雪的结晶也呈六角形。雪花有多大多重呢?李白《北风行》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自然是文学的艺术夸张。据科学测定,现在测的最大雪花直径是二十厘米,有人计箕过,一立方米的雪,就含有数十亿颗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天平上才能称出雪花的重量。一般雪花3,000个到10,000个才有一克重。由于雪花密度小,重量轻,受空气阻力大,因此降低时常轻飘飞午,碰到其他雪花时,还常常附在一起,成为直径达几厘米的鹅毛大雪。由于凝雪时放出热量,溶雪时吸收热量,因此溶雪时比下雪时更冷。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就写出这种情景。这和民间流传的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一致的。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写出雪中环境的幽寂,同时也映证了“麻雀屯食要落雪”这句谚语。严冬雪飘,对于鸟雀是一场灾难,每每大雪到来之前便开始屯食,待到大雪寒江,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了。不同地区降雪时间有早有迟,积雪时间有长有短。北方和西部地区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甚至第二年五月仍然是“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而中原地区却是“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而南岭以南终年无雪。人们喜欢雪,更主要的是它能为人们造福,陆游《立春》和《初春》诗中有“年丰腊雪经三百,地暖春郊己遍青。”“且欣一雪压灾瘴,不怕连阴咽管弦”诗句,“瑞雪兆丰年”更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农谚,表达人们对瑞雪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渴望。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1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16.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7.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8.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9.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22.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3.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24.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2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终南望残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梅花》王安石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训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将登泰山雪满山(李白)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写咏雪的诗句(篇二)
《咏雪的诗句》

咏雪的诗句

关于雪的古诗句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大须《暮雪》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惠洪《题李愬画像》 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吴文英《无闷·催雪》 春思淡,暗香轻。——孔榘《鹧鸪天·却月凌风度雪清》 雪香浓,檀晕少。——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踏莎行》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南秦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上林春令》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转应曲》 投宿侵侵征骑,飞雪满孤村《南浦·旅怀》 少壮从戎马上飞,雪山童子未缁衣。——刘商《赠头陀师》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张孜《雪诗》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歌云坠、依然惊觉。——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吴文英《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 玉尘生风,貂裘明雪,幕府英雄今几人。——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辛弃疾《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温庭筠《拂舞词》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孙道绚《清平乐·雪》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吴文英《无闷·催雪》 无人处、数蕊弄春犹小。——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张可久《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想恁时,小几银屏冷未了。——施岳《解语花·云容冱雪》 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吴文英《无闷·催雪》 谩道广平心似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月落乌啼何处,点飞英如雪。——刘翰《好事近·花底一声莺》 车声渐共歌声咽。——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王建《辽东行》 霜雪不知年,真吾岁寒友。——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胡秉正《咏贺兰山》

【更多推荐】

>>>描写雪的句子

>>>描写雪的段落

>>>关于雪的诗句

>>>描写雪的诗句

>>>有关雪的诗句

写咏雪的诗句(篇三)
《咏雪的好诗句》

咏雪的好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写咏雪的诗句(篇四)
《描写雪的古诗句欣赏》

描写雪的古诗句欣赏

在北方人看来,冬季如果看不到雪,那是令人既扫兴又很遗憾的事情。今年天公作美,有幸在入冬不久就下了一场厚厚的大雪。虽然它给人们带来了出行的不便,但更多的还是喜悦。春天有花儿的鲜艳美丽,冬天有雪的洁白漂亮。下面我选出一些古人描写雪的诗句供我们欣赏雪的奇观妙景。

1.晋·谢道蕴《咏雪联句》: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2.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唐·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宋·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5.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6.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7.宋·杨万里《观雪》: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8.宋·辛弃疾《和廓之雪》: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

9.唐·元稹《南秦雪》: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11.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12.元·华幼武《春雪》: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13.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14.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15.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

16.元·白朴《天净沙·冬》: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

17.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手、掌、席“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8.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

19.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0.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盐、尘、柳絮“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1.唐·元稹《南秦雪》: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22.唐·李咸用《大雪歌》:雨、酥、叶、藻“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23.明·徐渭《梨花》: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24.宋·范成大《雪后雨作》: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天气寒冷,雪干如粉。在前几天下雪时,我进行了一次浪漫的雪中漫步,傍晚,亲身感受雪花在迷蒙的灯火里蜂拥而下,景象颇为可观,我于是想起唐代那些咏雪的名诗。

首先想到的是张打油的《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据宋人钱代易所著《南部新书》,张打油是唐代人,会写诗。大概是一位民间通俗派诗人。我们现在知道这一首诗,大概都是通过明代人焦循编辑的杨慎文集《升庵外集》的。因为,《全唐诗》里并没有收录这首诗。“打油诗”的鼻祖张打油的这一首打油体名诗,从诗歌艺术角度讲,的确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它直白形象,相当有趣,易于记忆,因而广泛流传。

当然,我也想起了几位唐代皇帝曾经写过的咏雪诗。这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望雪》和唐玄宗李隆基的《野次喜雪》,写得相当不错。李世民《望雪》诗是这样写的:“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入

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这首诗,雪天晨夕,色、光、影、风,交织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读起来真有置身冰天雪地之感。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树独飘花”一句,将雪花比作花瓣飘飞,不但强过“空中撒盐”,也比“柳絮因风起”更有美感。

李隆基《野次喜雪》诗是这样写的:“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这位让人爱恨交加的开元天宝皇帝,这一首咏雪的诗写得相当典雅。从最后两句看,他还算是一个比较称职的皇帝。至少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头脑是清醒的,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

唐朝乃诗歌国度,诗人辈出,佳句如云。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那些咏雪的名句,也如同那些雪花一般翩翩而来。李世民的“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王维的“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诚如明代李东阳所言“天文惟雪诗最多”(《麓堂诗话》)。

雪中漫步的时候我也在想:唐代咏雪的诗,哪几首写得最好?恕我孤陋寡闻,祖咏《终南望余雪》、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柳宗元《江雪》应该点为咏雪诗前三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这三首诗歌,虽然都不是专为雪景而写的,但都很好地表现了雪天的特征,再现了一个纯净洁白、凄清萧杀的世界。

写咏雪的诗句(篇五)
初中古诗词欣赏-咏雪篇》

写咏雪的诗句(篇六)
《咏雪》

清水县第五中学 语文 学科导学案备写活页

课题: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课型: 预习·展示·反馈 备课者 语文教研组 分管领导评价:

写咏雪的诗句(篇七)
《咏雪古诗7首》

《苑中遇雪应制》 唐·宋之问

赏析

《苑中遇雪应制》中说:“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雪梅》 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上林春令》北宋·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

“蝴蝶初翻帘绣”三句,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比喻,可以比声音、比形象、比情态、比心情、比事物,但都要抓住两者之间的可比之处。这首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就为歇拍的抒情句“长忆著、灞桥别后

”作了铺垫,从而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浓香斗帐自永漏”一句,写梅花在雪后深夜之时开放,清香从窗外飘入室内的斗帐中。“浓香”代指梅花。“永漏”,意夜深。“任满地、月深云厚”一句,既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衬托着洁白的雪更加光洁隽美了。歇拍“夜寒不近流苏,后庭梅瘦”,又是一个抒情句。赞美雪中梅花不畏寒冷,不同流俗,不趋炎势,只在冰清玉洁中独弄清影。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

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彩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南宋·吕本中《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

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咏雪联句》 东晋·谢安 谢朗 谢道韫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清平乐》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中说,分别以来,此时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象肝肠都快要断了。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撒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两句,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大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作者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作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更不叫人更思念万分。这就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怀着这种心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品的艺术魅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71422.html

    【写咏雪的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