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动作描写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篇一:《动作描写片段》

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

二、人物动作描写五种方法

1、 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用连续动作写董存瑞炸暗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通过对董存瑞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2、间隔地写好连续动作。

对人物的连续动作,有的文章不是连贯地写出来,而是间隔地写,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所写的扫地、打开鸡窝门、和鸡食、喂鸡,本来是一连串的动作,但没有连续地写下来,而是间隔地写:“我拿起笤帚扫地”这一节写了扫地,插入了心理活动;“我打开鸡窝的门”这节,写了放鸡,插入了鸡争先恐后往外挤和挤出后找食的情景;“我拿食槽去和食”一节,写为鸡和食,插入了当时鸡的表现和“我”的语言;“我把食槽放下”插入了鸡吃食的情景。这样间隔地写连续动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 要写好动作的细节。

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写好动作的“细节”。如果丢掉细节,就使文章显得不具体。下面两节都是写修理三角板,一个注意了细节,一个没有注意细节,你看哪个好呢?

“我来到教室,从讲台下面找到裂开的三角板,平放在讲台上,把裂开的地方对好,再用小木片蘸点乳胶,仔细地涂在三角板的裂隙里,使劲用双手挤紧,又用小刀轻轻地把挤出的乳胶刮掉,在接缝处压上一块砖,过了一会,拿开砖,三角板就完好如初了。”

“我来到教室里,把裂开的三角板对好,涂上乳胶,就把它粘好了。”

4、 要写好“怎样做”。

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写“怎么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就拿“走”这个动作来说吧,可以用“慢慢地朝前走”、“大步溜星地朝前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懒洋洋地在江边走”、“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不同的走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没有“走”前的修饰语,读者就不知道怎么走法。

5、 要精选动词,把动词得准确。

动词运用得好,人物的动作才能写得准确。例如:《忆铁人》一课中的一段:“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发现娃已经洗了脸,坐在凳子上,抱着球玩呢。他一把举起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作者精选了“闯”、“找”、“搂”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铁人因错怪了那位阿姨而产生的懊悔心情。也表现了铁人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的高贵品质。

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

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小练笔:课间,你在玩跳绳。听到上课铃声之后,你的连续动作怎样写。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停止了跳绳。小红说:“记住,我跳了102下,你跳了99下,咱们再下课接着玩。”

我一边缠绳子,一边往教室跑,绳子不听话,缠着的那一头掉了下来,拍拍地打着我的鞋跟,绳子越来越长,我一不小心,踩到了绳子,差点摔了个跟头。我赶紧提起绳子,使劲往兜里揣。我喘着粗气,站到排里,用手摸摸绳子,心里对它说:“小东西,还敢和我捣蛋,好好听我的话,再下课让我多跳几下,胜过小红!”

上课了,那条绳子安静地躺在我的兜里,我也认真地学习了。

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第一点,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下面的总述句写一段话,并用上“先”、“然后”、“最后”四个词。《我和陈明一起修课桌》

班级有几个桌椅坏了,我约陈明星期日一起到学校修理。陈明高兴地说:“我也正想和你说这件事呢,好吧,星期日我一定去。”我和陈明来到教室,先把坏桌椅挑出来,把好桌椅挪到一边去,把坏桌椅放在中间,查看坏在什么地方。然后,该钉的钉,该补的补,教室里响起叮当的锤子声。我和陈明累得汗流满面,汗水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一边说着,笑着,一边热热闹闹地干着。只听陈明一声尖叫:“哎呀呀,”原来他的手被锤子砸了一下„„最后,我们把修好的桌椅摆好,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篇二:《动作描写训练》

动作描写训练

——人物描写系列之二

备课人:刘芳连续动作描写

教学目标

一、教会学生什么是动作描写

二、了解动作描写对表现鲜明的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懂得如何正确的使用动作描写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徕说话,令顾客信服。”

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例如: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们的情节。这样写太概括,太笼统,动作不具体,因而不生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修改为:“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就‘咕噜咕噜’喝起来。”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因而形象生动传神。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

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有些同学认为人物动作难写,原因是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既难观察又难描写。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例如: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这个片断中的一连串动作可以分解为三步:1、把爆竹放在地上;2、伸长胳膊往前凑;3、手打哆嗦,扭头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长、凑、打哆嗦、跑”等五个动词,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既具体地写出了“他”放爆竹的经过,又生动地表现出“他”胆小、谨慎的性格特点。

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 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写好人物的举止动作,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鲜明个性与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例如:《景阳冈》一文中描写武松打虎那一节,通过劈下来,抱起,跳、退、丢、揪、按、踢、揪住、只顾打等一系列动作,把武松打虎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具

体生动。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习作训练:

一、按照下面的步骤,把下面颠倒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好,整理成一篇短文。

第一步,看。先看一看这篇短文有几句话,每句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想。要先想想这篇短文说的是什么事,想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三步,排。按照想好的顺序,依照每句话的内容,依次把句子排列好。 第四步,验。把排列好的句子读几遍,看看前后句子之间是不是连贯、通畅,如有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

炒鸡蛋

①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

②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

③只听嗞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

④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

⑤很快,端起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依据训练内容提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 例如1: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连续动作描写

写具体:小松开始爬竿啦。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例如2:中心句:小红走出教室,奔向雨中

写具体:小红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抬起头,望了望越下越大的雨,猛地缩起胳膊,踮起脚,向雨中奔去。连续动作描写

例如3: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把这句话改得更具体些吗?

写具体: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位盲人老爷爷一只手拿着竹竿,不停地敲打着地面,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训练内容:

第一段:妈妈开始做饭啦。

第二段:弟弟在打乒乓球。

第三段:奶奶在给花浇水。

第四段:小明认真写作业。

第五段:小芳低头画图画。

三、请阅读对话,合理想象,为人物动作补充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说。

约翰尼看着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

“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走上门廊。连续动作描写

约翰尼跟在后面。在他刚到达前门的时候,他听到一声尖叫,立刻转身就跑。 “快点,约翰尼,我们进去。”比利估计他不敢进去,故意招手叫他。 约翰尼来到比利身后,用手拉拉他的衣角,脸色苍白,甚至说话声都在颤抖。“我听说这儿闹鬼,人们说他们看见过幽灵。” “啊噢,根本就没有什么幽灵,那些都是吓唬人的话。”比利大摇大摆地走上台阶,他用挑战的目光瞥了瞥站在门外的约翰尼。 约翰尼往比利的肩后扫了一眼,终于又往前挪了挪。他强装大胆,却在前门不停地发抖。这时候,他听到了一声尖叫,一声恐怖的尖叫。他飞快地跑下台阶,冲出了大门。

注意:1、抓住动作过程

2、写出人物个性

3、如能配合联想与想象,使用适当修辞更好。

四、成语表演

• 怒发冲冠(指愤怒提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 翩翩起舞(形容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篇三:《作文 动作描写》

一、动作描写的作用

性格外向开朗,动作风风火火;性格温婉绵柔,动作慢条斯理。高尔基说过,为了使作品具有说服、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这就是强调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其实,动作就是人物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如“一路上他又蹦又跳”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向前扑去”中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坚强勇敢的品质等。

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练,并且要很好地为表现人物特点及中心思想服务,否则就会变得罗嗦多余,画蛇添足。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看同样是吃西瓜,动词使用的不同,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小妹妹抓起一块西瓜就往嘴里塞,吮着、嚼着、咽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

这里战士们的动作写出了一种自豪感,而小妹妹却被表现成了个“小馋猫”。

二、人物动作描写五种方法

动作是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人物的动作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写人物动作常用以下五种方法。

1、 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行动,往往是前后连贯的。写好人物的连续动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用连续动作写董存瑞炸暗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通过对董存瑞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董存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2、间隔地写好连续动作。

对人物的连续动作,有的文章不是连贯地写出来,而是间隔地写,例如:《今天我喂鸡》一课所写的扫地、打开鸡窝门、和鸡食、喂鸡,本来是一连串的动作,但没有连续地写下来,而是间隔地写:“我拿起笤帚扫地”这一节写了扫地,插入了心理活动;“我打开鸡窝的门”这节,写了放鸡,插入了鸡争先恐后往外挤和挤出后找食的情景;“我拿食槽去和食”一节,写为鸡和食,插入了当时鸡的

表现和“我”的语言;“我把食槽放下”插入了鸡吃食的情景。这样间隔地写连续动作,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 要写好动作的细节。

写人物动作时,要善于把一个动作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写好动作的“细节”。如果丢掉细节,就使文章显得不具体。下面两节都是写修理三角板,一个注意了细节,一个没有注意细节,你看哪个好呢? “我来到教室,从讲台下面找到裂开的三角板,平放在讲台上,把裂开的地方对好,再用小木片蘸点乳胶,仔细地涂在三角板的裂隙里,使劲用双手挤紧,又用小刀轻轻地把挤出的乳胶刮掉,在接缝处压上一块砖,过了一会,拿开砖,三角板就完好如初了。”

“我来到教室里,把裂开的三角板对好,涂上乳胶,就把它粘好了。”

4、 要写好“怎样做”。

写人物动作,不仅要写好“做什么”,还要写好“怎样做”写“怎么做”就是在动作前面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就拿“走”这个动作来说吧,可以用“慢慢地朝前走”、“大步溜星地朝前走”、“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懒洋洋地在江边走”、“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不同的走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如果没有“走”前的修饰语,读者就不知道怎么走法。

5、 要精选动词,把动词得准确。

动词运用得好,人物的动作才能写得准确。例如:《忆铁人》一课中的一段:“一下车,铁人就闯进门,四下找,发现娃已经洗了脸,坐在凳子上,抱着球玩呢。他一把举起小娃,看着看着,紧紧地搂在胸前。”作者精选了“闯”、“找”、“搂”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铁人因错怪了那位阿姨而产生的懊悔心情。也表现了铁人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的高贵品质。

三、如何写好人物动作

写好动作(一)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准确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李老师,我用

第2/6页

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写好动作(二)

在介绍第二种方法之前,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敲门,注意是“敲门”,而不是“拍门”或“推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要把它写好,其实包含着“大玄机”。什么玄机呢?这就是李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

篇四:《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1、他一进门就扔下书包,还没换鞋就去开冰箱找冷饮。

2、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3、他拉开椅子,坐了下来,舒服的伸了个懒腰,开始看书。

4、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5、女儿看见妈妈,立刻叫着跑了过去,抱住她的脖子,6、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7、我打开门,脱下球鞋换上拖鞋,走进厨房去喝水。

8、士兵发现目标,马上举起枪,瞄准,扣下扳机,硝烟中目标应声倒下。

9、他弯下身子捡起钱来递给我。

10、春天一到,大地便穿上绿装,小鸟们敞开喉咙放声歌唱,()花儿们也毫不逊色,也跟着摆弄起自己的裙姿,春风温暖着大地,美丽的蝴蝶也伴着风儿翩翩起舞,四处充满着一片新的气息。

11、老师抱着书推开门走进教室。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12、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13、他拿起筷子,用左手捧着碗,细细地咂了咂嘴,眼睛紧紧盯住前方的饺子。突然,他毫不犹豫地伸出了筷子,想准确地夹到饺子,可惜由于心太急,饺子一连滑下去好几次。

篇五:《动作描写的句子》

1、枪声一响,两个姑娘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她们动作协调有力,在冰面上轻快地飞驰,仿佛两只飞燕,在紧贴地面飞翔,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在教练员和观众热情的加油声中,两人几乎同时像一隈旋风冲过终点。

2、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动作描写的句子

3、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4、奶奶将右脚绷着,5、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6、小伙子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刺进入途中匀速跑。他像一匹马驹昂头急奔: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腰肢放松--整个动作显得优美而富有弹性。

7、老人的双手很灵巧。动作描写的句子。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8、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9、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10、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11、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12、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13、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14、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15、施轩的脚步很均匀,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跑到终点线处,她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16、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17、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18、轻飘飘的一根针,在我手里好像很重很重似的,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儿,刚缝了几针就累得我开始冒汗了。

19、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20、近了,更近了,组长终于来到他的身边,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业,快交作业!”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21、在郎平排球生涯的头一次冬训里,教练们开始给郎平吃“小灶”。长跑--郎平围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头好胀啊,胸口生疼,腿已经抬不起来了,停下吗?不!大脑清晰地发出指令,步子继续向前迈……汗水早把头发湿成一缕一缕,汗珠从额上流到嘴里又苦又涩。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摊开四肢放松啊!突然,一丝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盼着尝尝再跳不动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尝到了,又苦又涩。

22、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72594.html

    【连续动作描写】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