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 英国移民 |

【www.guakaob.com--英国移民】

篇一:《望洞庭诗意解释》

本县有个王姓的读书人,(在家里)排行第七,是一个世代做官的人家的后代。他从小爱慕学习道术。听说崂山有许多仙人,他就背着书箱出门访道。(他)登上山顶,看见一座道士祀神的庙宇,十分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草编的圆垫上,白头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超。(王生)恭敬地问而道士回答他,(道士的回答)深远高妙不易领会。(王生)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只怕你娇贵懒惰不能作艰苦的劳动。”(王生)回答说:“我可以(吃苦)。”道士的徒弟十分多,在天色临近昏暗的时候就全都到齐了,王生和他们全都向道士叩头。(王生)就留在观中(学道)。

将近天亮的时候,道士把王生叫去,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徒弟们一起上山砍柴。王生恭敬地接受(师父)命令。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脚磨出了很厚的硬皮,(他实在)不能承受这种苦楚,暗自有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傍晚回来,(王生)看见两个人和师父一起喝酒。天色已经昏暗,还没点灯烛,师父就剪了像镜子一般的纸贴在墙壁上。不一会儿,如同明亮的月亮照耀屋内,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各个徒弟环绕着道士听他差使,为他办事。一个客人说:“这样美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可以不和大家一同享受。”于是拿在桌上的一壶酒,分别赏赐给各个徒弟,并且嘱咐徒弟们尽情痛饮,一醉方休。王生心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都供给到呢?(各个徒弟)就各自找来盛酒的器具,争着喝酒,只怕酒器中的酒喝完。但是酒倒了很多遍,(酒)竟然不减少。(王生)对此感到奇怪。一会儿,另一位客人说:“承蒙主人赏赐明亮的月亮的照耀,(我们)却这样寂寞的喝酒(也未免太无趣了),为什么不把嫦娥请来(助兴)呢?”(师父)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抛去。看见一位美人从月光中走出,最开始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与常人一般高了。她腰肢纤细,面容秀美,轻盈地跳起霓裳羽衣舞。不久又歌唱道:“仙哪,仙哪!还会回去吗?还会把我禁闭在广寒宫吗?”她的声音清脆高扬,响亮得如同洞箫中吹出的声响。歌唱完了,(嫦娥)轻盈旋转而上,一跃登上了桌子,大家正对嫦娥感到惊奇时,(嫦娥)已经又变成了一支筷子。三个人大笑起来。又一位客人说:“今天晚上真快乐,可是我不能再喝酒了,希望你们到月宫为我送行好吗?”于是三个人离开酒席,渐渐进入月中。众徒弟看三人坐在月光中喝酒,胡子眉毛全都看得很清楚,像在镜子里的人影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月亮渐渐变暗。一个徒弟来点蜡烛,却只见道士一个人坐在桌旁而客人不见踪影,桌上菜肴果品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徒弟:“喝够了吗?”(众徒弟)回答:“足够了。”(道士说:)“(既然)喝够了,就早早睡觉,不要耽误(明天)砍柴割草。”众徒弟答应并且退了出去。王生私下里欣喜羡慕(师父的道术),回家的念头就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忍受不了这个苦了,可是道士却仍然不传授(给他)一点点法术。(他)心急不愿意再等待了,(向师父)辞别说:“弟子从几百里外来受业于老师,即使不可以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小的法术就传授教习(给我),也可以安慰我这颗求教的心。现在已过了两三个月,(我)每天不过是早早的上山砍柴到天色昏暗才回来,弟子在家时,没受过这种苦楚。”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吃不了这个苦,现在果然发生了。明天早上就打发你动身回家吧。”王生说:“弟子(在这里)劳动几个月了,请师父传授点小法术给我,也不辜负此行了。”道士问:“你想求教什么法术?”王生说:“(我)每次看见师父走到的地方,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隔,只要学到这一法术就足够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就传授给他咒语,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喊了声:“进去!”王生脸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进去。”王生果然不慌不忙地进去(墙里),到墙根边却受到了阻碍。道士说:“低着头猛然朝里进,不要徘徊犹豫不进!”王生照着师傅说的话做,离开墙几步,奔向墙壁并且进去了。到了墙边,就像什么东西也没有似的,回头一看果然已经站在墙外了。(他)心中十分高兴,进去谢过师父。道士说:“回家之后,应当洁身自守,不然(咒语)不灵验。”于是送给他路费,打发他回家。

(王生)到家,自夸遇见了仙人,(学到法术)就是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信(他的话),王生模仿在劳山的作法,离开墙几尺处,向墙奔去,一头碰到了坚硬的墙壁,一下子就倒下了。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鼓起一个大包。妻子嘲笑他。王生又惭愧又不平,骂老道士的不善。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篇二:《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套朗读磁带、插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

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汇报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联系词义,结合插图,同桌互说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把湖面比作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学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 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 课后描红。

五、作业。

1、 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 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4、你还能找出描写洞庭的其他诗文吗?摘抄几句,并试着背诵一下。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篇三:《古诗《望洞庭》》

5、古诗三首

《望洞庭》

执笔者: 小组审核: 审核人: 执教者:

[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

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品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导 学 过 程]

一、预习指导或检查

1、谁能背一背《望洞庭》

2、师生共同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

之句

3、观察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二、自主学习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请教同学或老师,做到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填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山水,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

庭湖秋月图,试找出以下运用比喻的诗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1“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 )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

镜;

4“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 ),作者同时把( )比喻成一只小

小的青螺。

四、精讲点拨

(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教学“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指导朗读: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3)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指导朗读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五、当堂检测

1、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清螺。

“遥望”的意思是( ),“银盘”

的意思是( ),“青螺”在这里指

( )。

2、遥望洞庭湖与近看洞庭湖有什么区别?

3、背诵《望洞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布置

默写《望洞庭》

七、教学反思: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菊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学会本诗中的生字会认“舍”,会写“菊、舍、遍、渐、偏”。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是什么

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要结合起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指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唐代诗人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

二、自学古诗

1、同桌互相读读《菊花》。

2、比一比,再组词。

菊( ) 偏( ) 渐( )舍she ( )

鞠( ) 遍( ) 斩( ) she(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秋丛: 似陶家:

日渐斜: 更:

三、整体感知。

1、观察插图,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诗句描绘

的画面。

2、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四、重点探讨:

1、小组汇报:

(1)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诗句意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句意思:

这两句诗点明诗人喜爱菊花的( )

(2)小结古诗大意: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

有其它花了。

2、提出问题: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

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

5、有感情地朗诵。

(1)、教师范读。(2)、指导学生怎样停顿,带着赞美的语气去朗诵。

(3)、学生试着读。学生评价读的情况,指出优点与不足。

五、课堂检测

1、背诵《菊花》

2、填空:

《菊花》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之情。

六、布置作业:默写古诗《菊花》。

七、教学反思:

枫桥夜泊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要结合起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指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枫桥夜泊》

2、给下列的生字组词。

霜( ) 愁( ) 眠( ) 苏( ) 寺( )

( ) ( ) ( ) ( ) ( )

3、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枫桥夜泊》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 ”这句描写景物的诗中可看出来。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乌: 啼:

江枫: 渔火:

诗句意思:

篇四:《古诗望洞庭的诗意_作者刘禹锡》

<望洞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词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前言]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古诗望洞庭的诗意_作者刘禹锡。<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古诗望洞庭的诗意_作者刘禹锡。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篇五:《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望洞庭古诗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望洞庭古诗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72718.html

    【望洞庭古诗的诗意是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