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志南绝句的赏析

| 法国移民 |

【www.guakaob.com--法国移民】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篇一)
《《绝句》》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篇二)
《绝句斋》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江南春绝句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中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中文

名:

外文

名:

别称: 绝句 形成时期: 常见形式: 分类: 魏晋南北朝 五绝、七绝 律绝、古

绝 Quatrains 绝诗、截句、联句

目录

简介

第一种

第二种

说明

分类

按格律分类

按字数分类

特点

古绝

例诗

七言绝句

六言绝句

五言绝句

书籍

基本信息

导言

作品信息

展开

简介

第一种

第二种

说明

分类

按格律分类

按字数分类

特点

律绝

古绝

例诗

七言绝句

六言绝句

五言绝句

书籍

基本信息

导言

作品信息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对于“绝句”的称谓,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首尾、前二、后二、中二)。

作品赏析

第二种

“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说明

绝句称谓的第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关于绝句是截取律诗之半的说法,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经指出过:“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

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有云,绝句或截取律诗一半,或截前四句,或截后

四句,或截首尾各两句,或截中两联。审尔,断头刖足,为刑人而已。不知谁作此说,戕人生理!”而《声调谱》作者赵执信也指出过:“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编辑本段分类

按格律分类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

《玉台新咏》

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按字数分类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编辑本段特点

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五绝

(1)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

(1)仄起式 两字压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 三字压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中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篇三)
《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绝句

(南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南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绝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清)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七

擐甲登陴大势危,戎装小像到今垂。 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

„„袁参政枢,以父宫保可立荫官部曹。公戎装遗像,烟墩帽,饰杂宝。绣花窄衫,佩刀而立,神彩尤动人。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八

炎荒万里客初归,前世邹阳梦岂虚。 不见石仙袁少保,抱孙小字号东居。

袁楚雄赋诚,参政子,袁可立孙,知广西新宁州。„„石仙,袁氏堂(袁可立堂号)名,苍古秀透,高六尺,阔杀其二。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岩凝碧,艮岳遗石”也。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二十六

金缕歌终撤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 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时。

袁氏“陆园”在鸣凤门内,有阜隆起,上有承露石盘、丹炉。„„晚相园地建道场,名“小蓬莱”。一时竟歌咏之,荟为集曰《蓬莱纪胜》。 六言绝句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律诗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篇四)
《古诗赏析》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径通幽。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咏风 唐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译文

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宿新市徐公店 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我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告别在那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柳絮如烟,他独自东下去往扬州。孤帆渐行渐远消逝在水天尽头,只留下滔滔江水向东边流去。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条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呢?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绝句 宋 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黎扶我过桥东。沽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

太阳照在清水冲洗着的沙滩上,清早的雾啊刚刚散开,淘金女们就结伴在江湾淘金来。贵州美人佩戴的金银首饰啊王侯的金印,全都是淘金女从沙里水里淘出来的。

庐山瀑布 唐 徐凝

虚空落泉干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译文

徐凝是中唐诗人。 “虚空落泉千仞直”,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更为震撼者是第二句“雷奔入江不停息”,从声音上写出了它雄伟壮阔的气势。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三四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如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

宿甘露寺僧舍 宋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译文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渔家 清 郑燮

买的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译文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篇五)
《临帖-僧志南-绝句(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是三行先生長青學苑書法臨帖:僧志南《絕句》

是志成 後製編輯 2015.06.14

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其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將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中。

宋人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僧志南【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 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父親是三行先生書法原作】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篇六)
《唐诗赏析》

七绝〃寒食夜

唐〃韩偓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这首诗描画的是一个春色浓艳而又意象凄迷的细雨尖风之夜。乍看,通篇只写景物,而景中见意,篇内有人。如果细加玩绎,它的字里行间不仅浮现着留连怅惘之情,还似隐藏着温馨缠绵之事。四句诗中,特别值得拈出的是第三句——“夜深斜搭秋千索”。这是一个点破诗题、透露全诗消息的关键句。施补华《岘佣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正是如此。

诗的题目是《寒食夜》,这第三句中的“夜深”明点夜,“秋千”则暗点寒食。《佩文韵府》引《古今艺术图》云:“北方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后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太平御览》、《事物纪原》、《荆楚岁时记》等书也有相似的引载。又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述,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这句诗就以秋千这一应景之物点出寒食这个节日

当然,诗人之写到秋千,决不仅仅是为了点题,主要因为在周围景物中对他最有吸引力而且最能寓托他的情意的正是秋千。但此时已“夜深”,又在“烟雨中”,不会有人在“为秋千戏”,如句中所说,只有秋千索空悬在那里罢了。而诗人为什么对空悬在那里的秋千索有特殊的感情并选定它作为描写的对象呢?这

里,不禁令人联想到吴文英《风入松》词中“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两句。看来,诗人在深夜、烟雨中还把视线投向秋千索,也正因为它曾为“纤手”所握,不禁想起日间打秋千的场面和打秋千的人。

韩偓《香奁集》共收一百首诗,其中写到寒食、秋千的诗竟多达十首。如《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又如《想得》:“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再如:《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往年曾在弯桥上,见倚朱栏咏柳绵。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料得它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从以上这几首诗,依稀可见诗人与一位佳人在寒食佳节、秋千架边结下的一段恋情。联系这些诗,再回过来看这首《寒食夜》的第三句,可以断定它确是一个见景思人、托物记事的句子,尽管写得尽曲折含蓄之能事,而个中消息是仍然可以参破的。

如果从整首诗来看,这第三句又是与上、下各句互相依托、融合为一的。全诗四句,组成为一个整体,诗的前两句可以说是为第三句布景设色的。首句“恻恻轻寒翦翦风”,先使诗篇笼罩一层凄迷的气氛;次句“杏花飘雪小桃红”,更为诗篇涂抹一层秾艳的色彩。有了这两层烘染,才能托出第三句中“那人”不见的空虚之感和“纤手香凝”的绮丽之思。至于诗的结句“楼阁朦胧烟雨中”,更直接从第三句生发,是第三句的延伸,是把诗人的密意

温情推向夜雨朦胧的楼阁之中,暗暗指出其人的居处所在以及诗人的心目所注,从而加深意境,宕出远神,使人读后感到情意隐约,余味无穷。没有这样一个结句,当然也托不出第三句。就通篇而言,应当说,这首诗既以第三句为中心,而又靠上、下烘托,才成为一首在艺术上臻于完美的作品。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释】: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赏析】: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篇七)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唐诗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 弹泪: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颗颗雨滴似泪珠满挂。○清·郭《积雨》 3.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南唐·冯延巳《蝶恋花》 4.东风夜放花千树 花千树:指元宵夜晚,彩灯用竹竿挑出半空,远近高低,灿烂绚丽,好像千树花发。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生:生长,实:结实。○宋·欧阳修《秋声赋》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7.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8.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愆qi1n阳:过于温暖。伏阴:夏寒。凄风:寒风。苦雨:久下不停的雨。 ○《左传·昭公四年》 9.惨惨寒曰没,北风卷蓬根 ○唐·戎昱《塞下曲》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11.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唐·李益《度破讷沙二首》:“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12.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碛q@:本指水中乱石,后引申为沙漠。梦犹懒:沙漠过于荒凉,梦中都不愿见到。 ○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1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笛曲有《折杨柳》。 两句意谓北地无柳可折,只能从乐声中听折柳调,因而也没有春天的景色可看。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1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李颀《古从军行》 15.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蓬:蓬草。 ○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曰圆 大漠:广大无边的沙漠。孤烟:烽火与狼烟。大漠无边,远看烽烟格外直,故云“孤烟直”。 ○唐·王维《使至塞上》 17.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 鳜gu@鱼:亦叫桂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 ○清·孙原湘《观钓者》 18. 曰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蓝:像蓝靛的颜色。 ○唐·白居易《忆江南》 1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田田:莲叶茂密的样子。 ○汉·乐府古辞《江南》 20.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2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 2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河:指黄河。三万里:极言黄河之长。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极言华山之高。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城西南长江边上,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名三山。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清楚。二水句:《太平御览》卷六九引山谦之《丹阳记》说:白鹭洲在江宁县西大江中;据史正志《二水亭记》载,秦淮河横贯金陵城中,由金陵城西流入长江,白鹭洲横截于其间。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丝竹:弦乐器和箫笛之类,泛指音乐。 ○晋·左思《招隐二首》 2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两句取《管子·形势》“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之义。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乾坤句:大海似把天地一切融为一气。双丸句:太阳、月亮映于大海之中,似双丸浸在水内。 ○清·张照《观海》 27.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无边:水一望无边。 ○清·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 28.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唐·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29.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 汴biàn水:通济渠东段。泗水:出山东泗水县。汴水、泗水都流入淮河。 瓜洲:在大运河入长江处。 ○唐·白居易《长相思》 3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连海平:长江下游,江面宽阔,与海相连,江潮高涨,江海不分。 共潮生: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花》 31.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源:水之源。流:水的下流。 ○《荀子·君道》 32.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灭:分辨不清,意为只见一片葱绿色。 ○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3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大自然的一切变化。常:常规,一定的规律。为:因为,由于。 ○《荀子·天论》:“~。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34.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战国鲁·尸佼《尸子》 35.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迥jiǒng:远。 ○唐·王勃《秋曰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36.誉天地之大,褒曰月之明 誉:夸赞。褒:宣扬。 ○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 37.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杂然:形容正气充满宇宙的样子。赋体现于。流形:万物形体。 ○宋·文天祥《正气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曰星。” 38.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暮霭

ǎi:傍晚的云气。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9.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 小立:暂立片刻。 ○宋·陆游《东村》 40.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唐·杜甫《西阁夜》 41.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斫zhuǎ却:砍去, ○唐·杜甫《一百五曰夜对月》 42.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千声: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43.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无赖:即无奈。诗人本因见明月而思念意中人,但又不能见,故有抱怨明月之意。两句写天下明月共有三分,而扬州独得其二。 ○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4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 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宋·晏殊《寓意》 45.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意谓月色皎洁,微风清凉,这么好的夜晚怎么度过呢? 宋·苏轼《后赤壁赋》 46.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 ○宋·贺铸《江城子》 47.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冰轮:形容皎洁的满月。镜天:如镜的圆天。意谓圆月斜转,仿佛把明净的圆天辗长了,像一匹白练铺在江面上,隐映着一片寒 光。 ○宋·陈亮《一丛花》 48.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寒砧zhēn:寒夜捣衣声。砧:捣衣石。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 49.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溶溶:月光荡漾的样子。寂寂:寂寞冷落。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50.曰往月来,星移斗换 斗:北斗星。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51.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磊落:错落众多。 ○唐·杜甫《发秦州》 52.疾雷不及掩耳,疾霆不暇掩目 不暇xiá:来不及。霆tíng:雷。 ○《淮南子·兵略训》 53.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南朝齐·谢《移病还园示亲属》 5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李白《听蜀僧弹琴》 55.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唐·李白《晓晴》 56.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斯须:一会儿。苍狗:黑狗。 ○唐·杜甫《可叹》 57.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58.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唐·杜牧《江上逢友人》 59.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 起曰沉阁,~。” 60.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意谓禾苗因天气久旱而快要枯尽了,但天上的云却悠闲地变幻作奇峰异秀,毫无雨意。 ○唐·来鹄《云》 61.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晦明:阴暗和光明。俯仰:瞬息。 ○宋·苏轼《放鹤亭记》 62.如何得与凉风约,不

与尘沙一并来 一并:一同。 ○宋·陈与义《中牟道中》 63.飞霞半缕,收尽一天风和雨 ○宋·王灼《减字木兰花》 64.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 蹴cù:踏,此处形容浪花高掀。 ○宋·陆游《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潮》 65.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元·图帖睦尔《途中》 66.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红枫叶:秋风吹红了枫树上的叶子。白人头:秋风吹白了人的头发。 ○清·赵翼《野步》 67.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秩秩:流动的样子。斯:这。干:溪涧。幽幽:深远的样子。 ○《诗经·小雅·斯干》 68.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曰迟 木落:叶落。山长:山高。 两句说因叶落知秋天已到;山高遮住曰光,早晨很晚才能见到太阳。 ○唐·孙逖《淮阴夜宿二首》 69.山荒人民少,地僻曰夕佳 ○唐·杜甫《柴门》 70.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形容山势奔腾。荆门:荆门山,在长江三峡以东。 明妃:王昭君。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即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唐·杜甫《咏怀古迹》 7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萧森:萧条衰落。 ○唐·杜甫《秋兴八首》 72.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73.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74.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曰忆山中》 7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7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77.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 ○唐·温庭筠《题望苑驿》 78.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79.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8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曰偶题》 8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2.闾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闾庭:闾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8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鹜wù: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开成一色。 ○唐·王勃《秋曰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84.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8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

唐·杜牧《秋夕》 8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曰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句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声: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 8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h4n d4n:荷花的别称。 ○南唐·李《浣溪沙》 88.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宋·柳永《八声甘州》 89.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宋·柳永《八声甘州》 90.孤村落曰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残霞:晚霞。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飞鸿:大雁。 ○元·白朴《天净沙·秋》 91.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yǒu: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9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93.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9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95.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之作《雪》诗 9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yāo夭:茂盛貌。灼zhuó灼:鲜明貌。 ○《诗经·周南·桃夭》 9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98. 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宋·欧阳修《舞春风》 9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0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释志南《绝句》 10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02.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曰忆山中》 103.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0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张籍《春别曲》 10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6.弱柳千条杏一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78627.html

    【释志南绝句的赏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