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壳功效

| 法国移民 |

【www.guakaob.com--法国移民】

篇一:《蛇的药用》

蛇肉的药用功效

蛇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可治病。蛇肉去皮后切丝,配以鸡丝、肉丝、笋丝、冬菇烩制成蛇羹。味美、易消化,对老人、体弱畏寒者尤为适宜。

以蛇肉配方,可治多种疾病。例如:1.用胡椒根煲蛇肉,可治风湿症。

2.用北芪煲南蛇肉,可治偏瘫,3.用蟾蜍、水蛇煲粥,可治湿毒。4.用丹参和乌梢蛇(干品)水煎服用,可冶皮肤瘙痒及荨麻疹。

此外,蛇胆也可入药。著名的蛇胆酒,有舒筋通络作用,对四肢麻痹,屈伸不利者颇有疗效。

蛇的品种多,疗效亦有不同,服用时宜加区别。乌骨鸡的药用价值乌骨鸡对各类虚证,如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心虚等均有较好疗效。对于小儿体质虚弱,年老体衰,特别是性功能障碍及妇科诸症,尤为有效。食用者自觉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睡眠良好,工作效率提高,各种症候减轻;一些老年性便秘者服后排便通畅,胃腹舒适,食欲增加,随之体力进步,效果明显。乌骨鸡作为传统中药,既可单独食用,又可配药,补气血,调阴阳,养阴清热,调经健脾,补肾固精,可用于妇科崩中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附件炎,以及男女生殖系统疾病;也常用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肝炎、糖尿病、腹泻、贫血等病,治疗范围相当广泛。龙眼肉的药用价值龙眼肉含维生素A、B、葡萄糖、蔗糖等,可治健忘、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或心跳不正常等病。干龙眼肉有很好的药用功能,比鲜果好得多。龙眼肉味甘而气香,液浓厚而甜润,为治心脾的要药。又能滋生心血,保护心气,滋补脾血,强健脾胃,对于思虑过度,心脾两伤的病者,或心虚怔忡,日久失眠,脾虚血少,消化失灵,而常致泄泻者,或因脾虚而两便下血者,干龙眼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为龙眼味甘,最能培补脾血,且能有益肺气,故又可治肺虚劳嗽,痰中带血的疾患。用龙眼肉治病,一定用瓷碟盛放,在饭上蒸过,或蒸两三次最佳,可以避免爆火,这是需要留意的;同时,只能少食常食,不可贪食多食。杏仁能降低血脂杏仁不含胆固醇,仅含7%的饱和脂肪酸,而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血脂在200~260 毫克的病人,若每天食100 克去毒的生杏仁,作为主要脂肪来源,3 周后,病人血脂平均降低率为10%,其作用可持续9 周。如果病人每天吃30 克杏仁,既可替代含高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又无需严格限制饮食。

蛇肉──近年来,食蛇肉已成为一种时尚。

当两条蛇交尾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蝮蛇可达 6 24小时 ),

食蛇肉能有效地使性生活的时间延长。 蛇:

《本草纲目》记载了17种蛇的形态和药用功效,"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间重疾"。

蛇 胆 - 清肝明目 去脂降压 降火除痘

蛇胆被奉为珍贵的中药,是因为它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它能祛风除湿、清火明目、止咳化痰。临床上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目赤视糊、咳嗽痰多、小儿惊风、半身不遂、痔疮红肿。内脏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引起的皮肤疾病、皮肤不适者。青少年假性近视,壮年、老年老视眼者。内火过旺、、咽喉肿痛、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鼻炎、哮喘者。面色潮红、血管稠样硬化、高血压者等均有疗效。蛇壳功效

三蛇胆之所以成为珍品,中医认为三种蛇搜风的部位不同,协同作用可收到更好的效果:灰鼠蛇胆能搜上部的风,眼镜蛇可搜中部的风,金(银)环蛇胆能搜下部的风。在治某些疾病时,一些特殊的蛇胆还具有特效,如用银环蛇胆治疗小儿惊风就是一例。

蛇胆的颜色以碧绿为佳,一般把淡黄或橙黄色的叫作"水胆",通常不入药。

蛇胆质量以冬季的为佳,秋末、夏初者次之。饮蛇的胆较好,因为胆汁在蛇饿时能有较多的积累,而蛇吃了食物就不同程度消耗了胆汁了。

蛇 蜕 - 祛风、解毒、明目、杀虫

蛇蜕又叫龙衣、蛇退、蛇壳等。蛇蜕是蛇在生活期中自然蜕下的体表角质层,含有骨胶原等成分。蛇蜕全年均可拾取,除净泥沙后晾干备用。蛇蜕入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祛风、解毒、明目、杀虫等功效。

蛇 鞭 - 壮阳补肾 填精益髓 强身固本

蛇鞭密布其刺,蛇的交配时间很长,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蛇鞭系温补佳品,对所有肾虚、阳气不足引起的病症都有较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

对阳萎、早泄、勃起不坚等生理隐症有奇效。 腰酸膝软、体力不支、肾虚耳鸣、慢性睾丸炎、目眩、盗汗、妇女宫冷不孕等症状的肾虚患者宜长期服用。

蛇鞭再加上补益药制成的蛇鞭丸,具有补血养精的作用,对男性精液少、精子少、精子成活率低和活动力低所致的不孕症、女性内分泌紊乱和经量少所致的不孕症,。

蛇鞭含有雄性激素、蛋白质等成分。有人做过试验,认为蛇鞭的补肾物质比鹿鞭高10%以上。

蛇 血 -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患者

以蛇血治病,我国南方民间有很久的历史,在外国也有应用。印尼人认为饮蛇血有利于保健,可使皮肤光润细腻;泰国人认为眼镜蛇血是一种"最猛烈的催情药",具有极强的促进性机能的作用。蛇壳功效

在南方广东等地,民间想念饮蛇血能治病。饮法是将活蛇洗净挂起,将蛇尾剪去约3厘米,吸血者嘴对蛇尾剪口处吸血。另一种用法是将鲜蛇血冲酒饮服。

有一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患者以饮血治病,结果病症有所减轻。

蛇 油 - 柔嫩肌肤 去皱防衰 防冻治烫

蛇油,是剖腹时从蛇体内剥离的脂肪,在锅中熬炼所得。据蝮蛇油分析,它含有12种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其他脂肪酸有甘油棕榈酸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亚油酸,它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蛇油脂摩着物皆透也”,即蛇油有超强渗透力,可直接渗透人体皮肤,营养调理、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抑制皮肤表面有害细菌生长,增强皮肤自身的生理功能。

蛇油腥味很浓,一般人不爱吃,多作外用药,在国外,运动员喜爱蛇油膏擦身。将蛇油脱色、除腥、脱脂后加入"珍珠霜"、面油等护肤品,可防止皮肤开裂,止痒及治疗冻疮。

蛇油可增强皮肤抗皱防衰功能,使皮肤嫩白细腻,富有弹性光泽。

可消除脸部细皱纹和妇女产后腹部妊娠纹。

身体局部干燥和冬季手足皲裂患者,连续涂抹蛇油一个星期后,干裂处皮肤会恢复正常。

蛇油对冻疮、烫傻、皮肤皲裂、慢性湿疹等,疗效颇佳。

蛇 卵 - 治疗麻风病

蛇卵入药,古代医书籍记不多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只提及将乌梢蛇卵配以其他药物制成药丸,可治疗麻风病,功效和蛇肉相同。

蛇 毒 - 治疗瘫痪、小儿麻痹症

毒蛇的毒液,可制备特效药抗蛇毒血清,还可制备镇痛剂和止血剂,效果胜于吗啡、度冷丁,无成瘾性。蛇毒还可治疗瘫痪、小儿麻痹症等。近年来蛇毒又被用以治疗癌症。因为蛇毒由34种蛋白质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专门破坏细胞和细胞膜的毒素叫"溶细胞素"。如把它分离出来注入人体杀死癌细胞,那么,攻克治疗癌症就大有希望了。蛇壳功效

蛇 酒 - 肿痛风湿 通栓降压 舒筋活络

各种蛇酒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腰膝酸痛、四肢麻木等慢性病症有显著效果。

五步蛇蛇毒具有抗凝、抗栓、去除纤维蛋白元、降低血液粘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的作用。

蛇酒亦是传统的保健酒,长期饮用可滋补身体、增益健康、延年益寿。

纯蛇粉 - 嫩肤养颜 去皱除斑 强身健骨

青春期脸部青春痘、暗疮严重者;妇女产后皮肤松弛,产生色斑者服用蛇粉效果极佳。

夏季炎热、潮湿、儿童皮肤娇嫩,易生痱,服用蛇粉有显著的治疗、预防效果。

全身骚痒、皮肤不适、各类皮炎患者,服用蛇粉有治疗和辅助治疗效果。

蛇粉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功能,均衡人体内分泌,体弱多病者服用可增强人体各器官功能,强身健体、增益健康。

蛇 参 - 滋阴补阳 祛病强身

由于蛇体中含丰富活性物质,蛇干被誉为“动物人参”,对年老体弱、产妇体衰、大病初愈、长期头痛、神经衰弱、体弱多病有明显作用

蛇肉的医疗价值十分广泛,现仅举例如下:水蛇粥可治小儿热痱、皮肤生癞。水蛇粥的制作方法:取米仁或糯米50克,放水炖,直至米粒爆开。将l条-2条水蛇净肉切片加入其中共煮20分-30分,加调味晶即成。②水蛇清炖服用后可治风湿骨痛。③水蛇肉500克,加入适量淮山药、杞子、桂圆肉,加水炖服,可治糖尿病。④取1条海蛇,热水泡死,用姜粒从蛇口塞入,自头到尾方向挤压,使姜从肛门出来,反复几次,加药材、瘦肉同炖,可驱风去湿。⑤乌梢蛇肉60克,淫羊藿3克,桑寄生6克,钩藤6克,加水炖服,每天1剂可治小儿麻痹症急性期及后遗症。⑥乌梢蛇1条,剖腹去肠杂,去皮、头、尾,用砂锅炖,酌加食盐、酒、姜等调味晶,可治风湿性关节炎,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二三个疗程即可治愈。

篇二:《乌梢蛇功效与作用》

乌梢蛇功效与作用

乌梢蛇又名乌风蛇、乌蛇、青蛇、剑脊蛇、黑乌蛇、黑花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乌梢蛇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作用。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证。本品特点性缓无毒,能内通经络,外达皮肤,以除内外风湿之邪,凡风湿为患,不管内侵筋脉关节之痹痛,或外致皮肤之顽癣及肝风内动之中风等症均可应用,但较白花蛇力逊,用量宜重。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牛皮癣,肺脓肿,烧伤等。

(1)医师处方用量9~12克。

(2)乌梢蛇1条。将蛇置适量菜油内浸15日以上,愈久愈佳,取蛇油外涂患处。用于牛皮癣。

(3)乌梢蛇头数个。焙干,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1日2~3次。用于脱骨疽(坏死性脉管炎)。

(4)乌梢蛇15克、僵蚕9克、地龙9克、黄蜡60克。先将前3味药共研为细末,再用黄蜡制丸,共做5丸,1次服1丸,温开水送服。

用于肺脓肿。

(5)乌梢蛇1条、赤链蛇1条、蝮蛇1条、虎杖100克、锦鸡儿根100克。将上药泡入1500克白酒中,10天后服药酒,每次30ML,1日2次。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锦鸡儿又名土黄芪,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

(6)乌梢蛇20克、青竹标15克、透骨草15克、乌龙过江20克、四块瓦20克。将上药泡入1000克白酒中,半月后服药酒,每次5ML,1日2次。用于风湿性肢体麻木(青竹标为天南星科植物下延崖角藤的根茎;乌龙过江为菊科植物美形金钮扣的全草;透骨草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茎叶;四块瓦为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的全草)。

(7)乌梢蛇1条、黄鼠狼1只。共泡入1000克白酒中,半月后服药酒,每次10ML,1日1次。用于风湿性腰痛。

(8)活乌梢蛇1条。先将其置清水中养3天以后,漂洗干净,再置入3倍量白酒中浸泡半月,取药酒内服,每次10ML,1日2次。用于风湿痹痛。

(9)乌梢蛇1条、白酒500克,泡7天后服,每次—小杯,每日2次。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10)乌梢蛇150克、大白花蛇20克、脆蛇10克、生地50克、冰糖500克、白酒10K克。3种蛇均去头部,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生地洗净泥沙切成碎块;冰糖置锅中,加入适量水置火上加热溶化,待糖汁成黄色时,趁热用—层纱布过滤去渣;白酒装入酒坛,3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每天搅拌1次,10~15天后开坛过滤,加入冰糖汁充分拌匀后再过滤1次即可服用。用于祛风湿,通经络,散淤肿,定惊搐。

(11)乌梢蛇15克、伸筋草15克、舒筋草15克、软筋草15克、大血藤15克、小血藤15克、油麻藤15克、破骨风15克、老鹳草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舒筋草为石松科植物石子藤石松的全草;软筋草即玉带草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油麻藤为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破骨风为木犀科植物破骨风的根及茎;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小血藤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的根)。

(12)乌梢蛇粉4.5克、金银花藤30克、蒲公英30克、络石藤30克、苍耳草30克、两面针30克、竹黄9克、当归9克、伸筋草15克。后8味药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冲乌梢蛇粉服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13)乌梢蛇60克、制附子30克、麦冬30克、蜈蚣20克、制半夏12克、全蝎12克、制南星60克、白矾60克、僵蚕90克、朱砂10克。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1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癫痫。

(14)乌梢蛇3克、水牛角6克、僵蚕6克、制南星3克、制半夏3克、制白附子3克、全蝎3克、明矾3克、雄黄2.4克、朱砂2.4克。先将朱砂研为细粉备用,再将余药共研末,制成糊丸,上朱砂衣,每次3克,1日2次,温开水冲服。用于癫痫。

(15)乌梢蛇1.5克、蜈蚣1.5克、全蝎1.5克。共研细粉,每晚睡前用温开水1次送服。用于皮肤瘙痒。

(16)乌梢蛇(制)10克、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用于盗汗,淋漓不止。

(17)乌梢蛇(酒浸炒焦)10克、鸡蛋2个。将乌梢蛇研为细面,与鸡蛋共炒熟食之。用于瘰疬。

(18)乌梢蛇适量。焙干,研为细末,再加入冰片少许,用香油调成糊,外涂伤面。用于烧伤。

(19)乌梢蛇30克、蜈蚣10克。共研为细末,1次4克,1日2次,黄酒送服,连服2周。用于牛皮癣。

(20)乌梢蛇30克、全蝎30克、白芷30克、人参30克、酒大黄30克。

共研为细末,每次3克,1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麻风。

(21)乌梢蛇60克、制马钱子4克。共研为细末,6个月至1岁小儿1次0.6~0.9克,2岁1次1.5~2.1克,3~5岁1次3克,1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小儿风痒。

(22)乌梢蛇适量。用砂炒至黄色,去砂,酒浸3次,再炒干,研为细末,1次3克,1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以下肢麻痹为主者)。

(23)乌梢蛇1条。研末,每次3克,黄酒为引,开水冲服。用于小儿惊风,抽搐。

使用注意:本品虽无毒,但如属阴亏血虚或内热生风,仍应慎用。

篇三:《罂粟壳功效》

罂粟壳

药材名称】罂粟壳

【拼音名称】Ying Su Qiao

【别名】米壳、粟壳、罂子粟壳、米囊子壳。

【科属】为罂粟科植物罂粟成熟蒴果的外壳。

【产地】原产于外国,我国部分地区的药物种植场又少量栽培药用。

【性味】【性味、归经】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蛇壳功效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味酸涩,性平和,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治脾虚久泻不止者,常与诃子、陈皮、砂仁等同用,如罂粟散(《普济方》);治脾虚中寒久痢不止者,常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若配苍术、人参、乌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肾两虚,久泻不止,如固肠丸《证治准绳》。

2、肺虚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可单用蜜炙研末冲服,或配伍伍乌梅肉,如小百劳散(《宣明论》)。

3、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单用有效或配入复方使用。

【配伍效用】

1、罂粟壳配伍木香、黄连、生姜:罂粟壳涩肠止泻止痢;木香辛温芳香,行气导滞;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止痢;生姜温中和胃。四者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涩肠止痢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痢疾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所致之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时轻时重者。

2、罂粟壳配伍乌梅:二者均味酸性涩,有敛肺止咳之功,相伍为用,其敛肺、止咳、平喘之效更著,用于治疗虚劳喘嗽不已、无痰或少痰、咳甚则自汗出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3~6。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注意事项】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采收加工】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炮制工艺】

1、罂粟壳:除去杂质,捣碎或洗净,润透,切丝。

2、醋罂粟壳:取净罂粟壳丝,照醋炙法炒干。

3、蜜罂粟壳:取净罂粟壳丝,照蜜炙法炒至放凉后不粘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罂粟壳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罂粟碱及罂粟壳碱等生物碱。另含景天庚糖、D-甘露庚酮糖、内消旋肌醇及赤藓醇等。

2、药理作用:罂粟壳中之吗啡、可待因、那可汀和罂粟碱为临床常用之生物碱。其药理作用主要为:

(1)镇痛作用:吗啡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有高度的选择性,镇痛时,不但病人的意识未受影响,其他感觉亦存在。对持续性疼痛的效力较间断性锐痛的效力为强。如增加剂量对锐痛亦有效。其镇痛原理除提高痛阈外,对疼痛反应的改变亦是一个重要因素。用吗啡后,疼痛刺激虽然依然能感到,但象紧张、恐惧、退缩等普通应有的反应却已消失,病人“痛而不苦”。经常伴随疼痛的不愉快情绪若被取消,疼痛亦就容易耐受。可待因的镇痛作用约为吗

啡的1/4。

(2)催眠作用:吗啡有催眠作用,但睡眠浅而易醒,不能视为真正的催眠药。可待因则并不导致睡眠。

(3)呼吸抑制和镇咳作用:吗啡对呼吸中枢有高度选择性抑制作用,在低于镇痛剂量时,对呼吸已有抑制。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可用于治疗呼吸困难(心脏性哮喘)。呼吸抑制的最先表现为频率减少,此时由于深度加大的代偿作用,换气量尚无影响。中毒时由于抑制加深,频率减少太甚,则呼吸的深度加大亦不能代偿,而出现严重的缺氧。呼吸中枢麻痹是吗啡中毒的直接致死原因。可待因对呼吸抑制的作用远较吗啡为轻。吗啡能使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应性提高,此系呼吸抑制造成缺氧的结果。吗啡中毒时,呼吸的维持有赖于缺氧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此时如吸入纯氧或高浓度的氧,可使自动呼吸立即停止,故给氧时应行人工呼吸。罂粟碱能作用于颈动脉窦与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有轻度兴奋呼吸的作用,但在治疗上无明显意义。吗啡能抑制咳嗽中枢,有较强的止咳作用。止咳所需的剂量比止痛所需的剂量小。有报告指出,如吗啡2~4mg即可产生显著止咳作用,而止痛则需要5~15mg。可待因镇咳作用不及吗啡强,但已够满意,且无吗啡的诸多缺点(如成瘾性强、易致便秘、抑制呼吸等),因此为临床上最常用的镇咳药。那可汀具有与可待因相等的镇咳作用,但无其他中枢抑制作用,不会产生精神或肉体的依赖性,亦不抑制呼吸,对动物,大量时反有兴奋呼吸的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治疗剂量对卧位病人的血压、心率及节律无甚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无明显影响。但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吗啡有舒张外周小血管及释放组胺的作用。血容量减少的病人应用吗啡容易引起低血压,吗啡与吩噻嗪类药物合用对呼吸抑制有协同作用,并有引起低血压的危险。肺心病人应用吗啡曾有引起死亡的报告。罂粟碱能松弛各种平滑肌,尤其是大动脉平滑肌(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外周动脉及肺动脉),当存在痉挛时,松弛作用更加明显。可用于外周动脉和肺动脉栓塞。对狗有长时间舒张冠状血管及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但因其表现正性肌力及收缩压降低的作用,故不足以防止心绞痛。大剂量可抑制心肌传导及延长不应期,治疗量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高剂量可防止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脏颤动。那可汀亦能抑制平滑肌和心肌,但在镇咳剂量时,这些作用不出现。

(5)对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吗啡容易导致便秘,其原因是胃肠道及其括约肌张力提高,加上消化液分泌减少和便意迟钝,因而使胃肠道内容物向前推进的运动大大延缓。治疗剂量的吗啡能使胆道压力显著增加,病人感觉上腹不适,甚则发生胆绞痛。吗啡能使奥狄括约肌收缩,阻止排空,能提高管内压,所以胆道痉挛时不宜使用(或与解痉药物同用)。可待因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远比吗啡为弱,因此不易引起便秘。罂粟碱能抑制平滑肌,但作用较弱,亦不能消除吗啡引起的胆管痉挛,对于醋甲胆碱引起的哮喘(人)亦无效。

(6)其他作用:罂粟碱对大鼠脑内及心脏单胺神经递质代谢有一定影响,使大鼠纹状体及边缘区多巴胺的代谢物二氢苯乙酸和高香草酸显著增加(升高约50~70%),使5-羟色胺的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增加约3%。但对脑及心脏的单胺递质含量则未见明显影响。反复应用吗啡(一般连续服用2~3周后)可产生耐受性,停药后耐受性于数天至两个星期内消失。如果再用,第二次耐受性产生更快。获得耐受性的瘾者,剂量可用到治疗剂量的20~200倍,甚至有1日用至5g而不中毒者。但是只有吗啡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有耐受性,如镇痛、催眠、抑制呼吸等;而其对中枢的兴奋作用以及其对瞳孔、平滑肌等的作用则无耐受性。有人认为,耐受性的产生大概由于某些神经组织对吗啡的敏感性降低所致。

3、毒副作用:应用吗啡后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尿急而又排尿困难、出汗、胆绞痛等,但最危险的是呼吸抑制。曾有因腹泻以罂粟壳水蒸服后引起中毒的报告。急性吗啡中毒有三大症状,即昏睡、瞳孔缩小和呼吸抑制。呼吸可慢至每分钟2~4次,并可见潮式呼吸,病人发绀。吗啡对脊髓有兴奋作用,婴儿中毒时可能出现惊厥,但强直型

罕见。新生儿对吗啡有很大的敏感性,主要原因是其呼吸中枢尚未稳定之故,亦可能由于其药酶系统尚未发展完全而对吗啡的解毒能力不够。一般规定出生后6个月以内禁用吗啡。甲状腺机能不足者,小量吗啡即可引起中毒,故亦禁用。吗啡有显著的缩瞳作用,可作为吗啡中毒时的依据之一。凡连续服用吗啡2周以上,即可成吗啡瘾者,有时连服数日即可成瘾。成瘾后,患者于每次服用后即出现欣快症(欣快症为一种情绪上的变化,患者处于一种特殊的“愉快”状态中,无忧无虑,对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痛苦听之任之,漠不关心。此种特殊的“愉快”状态为导致成瘾的重要原因。在吗啡的欣快症中正确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还存在,同时对其个人的举动和行为的批判态度亦完全保存,运动机能亦无障碍。其表现为喜孤寂,沉醉于幻想之中)。如到时得不到吗啡,则5~8小时后即出现严重戒断症状:瘾者非常萎靡,有兴奋状态,其程度可达到阵发性的哭泣和叫喊,不断乞求给予吗啡;连打哈欠与喷嚏,涕泪交流,冷汗淋漓;亦可发生呕吐和腹泻;不能睡眠。如此维持2~3天后,大部分症状始可消退。有时亦有循环虚脱与意识丧失。如给予足量吗啡,则所有戒断现象立即消失。吗啡瘾的戒断治疗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复发。虽然大量吗啡有使支气管收缩的作用,但在治疗量时则罕有发生,且有支气管性哮喘发生期间应用吗啡致死的报告,故禁用吗啡。可待因的“欣快”症与成瘾性均很低。可待因的毒性较吗啡少得多而且很轻,如轻度便秘、恶心与呕吐亦很罕见,一般无呼吸抑制的现象。罂粟碱与那可汀无成瘾性;罂粟碱口服毒性甚低,但静脉注射可引起心律障碍而死亡,必须稀释后缓缓注射;那可汀则无明显毒性。罂粟壳服用过量可致急性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最初为烦躁不安、谵妄、呕吐、全身乏力,继而头晕、嗜睡、脉搏由开始快而逐渐减慢且弱、瞳孔极度缩小可如针尖大、呼吸浅表而不规则(一般每分8~10次,甚者每分2~4次)、伴紫绀。可有肺水肿、多汗、体温下降、手足发冷、肌肉松弛,最后死于呼吸麻痹,死亡前瞳孔散大。罂粟壳少量长期服用可致慢性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成瘾。亦可见厌食、便秘、早衰、阳痿、消瘦、贫血等。

中毒救治:

急性中毒救治:

(1)尽快排出体内毒物。先用黄酒20~30滴,加入温开水中,让病人饮用;然后反复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用20%活性炭混悬液及50%硫酸镁溶液各50ml,注入胃内。

(2)呼吸抑制时可用山梗菜碱、可拉明、苯甲酸钠咖啡因、麻黄碱等注射,直至呼吸情况好转、意识恢复为止;呼吸衰竭者可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施行人工呼吸,或用阿托品兴奋呼吸中枢,必要时用丙烯吗啡5~10mg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亦可),根据情况可间隔10~15分钟再次注射,但总量不得超过40mg。

(3)酌情输液或输入血浆。慢性中毒救治:逐步减量戒除,同时给予镇静剂。

【临床应用】

1、治疗细菌性痢疾:罂粟壳(去蒂蜜炙)6g,赤石脂(杵碎)30g,大米(炒黄)30g,干姜6g,石榴皮6g,五味子6g,广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6例,均服药7剂左右临床治愈,其中3例有复发,仍用上方治愈,无副作用。〔《中医杂志》1983;(7):43〕

2、治疗慢性胃肠炎:罂粟壳10g,金银花、山药各30g,将金银花文火焙干变黄,山药文火炒黄碾成细末,粟壳加水适量文火煎,冲服药末,每日2次,1剂服用2天。治疗慢性胃肠炎、结肠炎、消化不良、特异性胃炎,疗效显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者慎服。〔《四川中医》1985;3(2):18〕

3、治疗烫伤:当归、罂粟壳各200g,轻粉、银珠、冰片各20g,香油3000g,白蜡300g,单研细末,配制成膏,再制成罂粟膏纱条。将创面清理好后,用罂粟膏纱条敷于创面,加盖无菌纱布,3~4天换药1次,治疗242例,经治疗后无1例感染,一般2~3次后创面即可愈合,有效率在98%以上。

一、笔者近一年来用婴粟壳煎水冲服金银花末, 治疗慢性肠炎20 余例, 收到满意的效果。 药扮用法:金银花6 0克, 婆粟壳10 克。将银花( 干) 炒黄研细末, 用婆粟壳加水两碗煎至一碗, 冲服银花末, 每次1 0克, 一日三次, 1 ~ 2 剂即效。有高血压、冠心病者慎用。

病例介绍例一: 段x x , 男, 5 4 岁, 军人。患慢性肠炎一年多, 经中西药疗效不佳, 后服金银花冲剂二次告愈。

例二: 张父x , 男,37 岁, 工人。患慢性肠炎二年多, 患者消瘦憔悴, 精神不振, 疲乏, 经长时间用西药抗菌素消炎和中药健脾涩肠之辈, 效果不佳, 后经我处服用金银花冲剂三次而愈, 随访半年多未见复发。

二、近年来, 笔者运用婴粟壳煎水冲服银花山药末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药物组成: 金银花30 克、山药30 克、粟壳10 克。炮制方法: 将金银花文火焙干至黄, 山药文火炒黄碾成细末,栗壳加水适量文火相煎冲服药末。每日二次, 一剂服用二天。适应症: 各种慢性胃肠炎、结肠炎、消化不良、特异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腹泻等。高血压、冠心病、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者慎用。

病例介绍::例一: 王x x , 男,67 岁, 患慢性胃肠炎已五年, 长期消化欠佳, 腹鸣胀满, 大便稀塘,一日数次。腹痛, 精神不振, 消瘦, 经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 经服用上方半月痊愈, 至今未复发。

例二: 李x x , 女,27 岁, 小学教员, 患特异性胃肠炎伴消良不化三年余。经多方治疗无效,经服此方五剂一切症状消失, 至今未见异常。

慢性胃炎的证治经验

慢性胃炎, 多以院部隐痛, 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 以及全身虚弱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 病理多属脾胃虚弱、脾虚湿困及胃阴不足等证。治疗方面: 脾胃虚弱为主者。症见面色萎 黄, 倦怠无力, 胃痛隐隐, 腹胀纳少, 食则满闷不消或暖气, 呕吐, 舌淡苔白, 脉濡弱等。 治宜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味汤加减; 以脾虚湿困为主证者, 而常见院腹胀满, 纳呆欲吐, 暖气吞酸, 身困体沉, 大便澹泻, 舌苔厚腻,脉濡缓。

治宜燥湿健脾, 用平胃散加减; 若久病胃阴不足者, 多有食减不饥, 口干唇裂, 舌红苔少, 脉细弦等。治宜滋养胃阴, 药用养胃汤加减。

病例: 罗某某, 男, 4 3岁。1 9 78 年5 月1 5日诊治

胃院痛反复发作已有五年,发作时, 感胃院部胀满灼痛, 痛引胁背, 时吐苦水,服解痉止痛药只有暂效, 服温中散寒之中药, 痛势反而加重。近日来, 心窝部灼痛益甚, 牵及胁背, 呢苦泛酸, 咽干唇燥渴欲冷饮, 但饮水不多, 院中嘈杂。尿少, 色黄, 大便隔、数日一次。舌红、苔稍黄, 少津。

脉弦细数。辨证: 肝胃郁热, 郁久化火, 胃阴耗伤之胃脱痛。

治法: 疏肝清胃护阴。药方: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大黄10 克、黄连10 克、白芍12 克、柴胡10克、枳壳5 克、甘草6 克, 此药连服二剂, 胃痛减轻, 大便已下, 继按和肝养胃之法调治,续服十余剂, 诸症痊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82958.html

    上一篇:关于乐的成语

    下一篇:描写林间小径

    【蛇壳功效】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