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牡丹诗乐阅读答案

| 德国移民 |

【www.guakaob.com--德国移民】

篇一:《惜牡丹花阅读答案_惜牡丹花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

<惜牡丹花>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惜牡丹诗乐阅读答案
[译文]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惜牡丹花阅读答案_惜牡丹花翻译赏析_作者白居易。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拿着火把看牡丹花,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
[鉴赏]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惜牡丹诗乐阅读答案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居易的诗写得更加

篇二:《南海旅次阅读答案_南海旅次翻译赏析_作者曹松》惜牡丹诗乐阅读答案

<南海旅次>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曹松。其全诗如下: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南海旅次阅读答案_南海旅次翻译赏析_作者曹松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惜牡丹诗乐阅读答案
[前言]
<南海旅次>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作品。此诗抒写客居南海(治今广东广州)的羁旅之情,诗以作者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全诗情景交融,境界苍凉,格调沉郁,笔触迂曲婉转,写得凄恻感人,在抒写长年漂泊的羁旅愁绪之时,也隐约地流露出屡试不第、壮志难酬的失意情怀。
[注释]
⑴南海:今广东省广州市。
⑵越王台:汉代南越王尉佗所建,⑶裁:剪,断。南海旅次阅读答案_南海旅次翻译赏析_作者曹松
⑷当:一作“逢”。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⑸霜尽:此处指天亮了。广州天气暖和,天一亮霜便不见了。
⑹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围墙。荡:一作“带”。
⑺发:一作“向”。
[翻译]
抒发内心的怀乡之情最好不要登上越王台,因为登高望远只会使内心的思乡情结更加无法排解。我正在南海这个鸿雁无法飞到的地方客居,故园的音讯又有谁可以传达呢?城头的角声吹去了霜华,天已经亮了,护城河里尚未退尽的潮汐还荡漾着残月的投影。长年郁结在心中的归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年年春天一到便被催发开来。惜牡丹诗乐阅读答案
[赏析]
此诗抒写羁旅之情。首联“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如此翻新的写法,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
颔联“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言外便有嗟怨客居过于边远之意。李煜的“雁来音信无凭”(<清平乐·别来春半>),是写见雁而不见信的失望;而曹松连雁也见不到,就更谈不上期待家书了,因此对句用“谁道有书来”的反问,来表现他的无限懊恼。
颈联“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这一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的有关诗句:“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武元衡<单于晓角>);“回潮动客思”(李益<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在唐人心目中,明月、晓角、残潮,都是牵动归思的景色。如果说,李白的<静夜思>写了一时间勾起的乡愁,那么,曹松这一联的景色,则融进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了无终期的归思。
归思这样地折磨着作者,平常时日,还可以勉强克制,可是,当新春到来时,就按捺不住了。因为新春提醒他在异乡又滞留了一个年头,使他归思泉涌,百感交集。“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他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进而表现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想象一下号称花城的广州,那沐浴在春风里的鲜花的海洋,读者不禁为作者如此生动、独到的比喻赞叹不已。这出人意表的比喻,生动贴切,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写到这里,作者的南海归思在几经婉转之后,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这首诗在艺术上进行了富有个性的探索,它没有采用奇特的幻想形式,也没有采用借景抒情为主的笔法,而是集中笔墨来倾吐自己的心声,迂曲婉转地揭示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情深意曲的艺术特色。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295926.html

    上一篇:经典悲伤的句子

    下一篇:昆虫记好句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