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 德国移民 |

【www.guakaob.com--德国移民】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篇一)
《国学经典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温馨提示: 本学期四次作业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完成作业要求:请在形考平台提交并完成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记得某位老师说过“古老的不一定就是过时的”。随着世界越来越进步,各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包容;在众多文化的竞争当中,西方东方、诸子百家之学,哪个是指引人类光明的,哪个就是经典。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不离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这种人生境界,是所有人类都追求的境界,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经典里早已经很明确地谈到这个问题,而且谈得非常之深透。国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博大精深,通过对国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态度、处事的方法。同时,国学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现在社会的“国学热”,我觉得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当现代化进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之后,国民的文化自信便会逐渐恢复,文化认同也随之增强。这在后发

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史上是常见的。。

二是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他们感到不满足,感到困惑和迷茫。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泛滥。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

三是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是国学热兴起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 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A B C D )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

三、 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五章 学而和第七章 顺逆)

第一章 信仰,第二章 仁德,第三章 中庸,第四章 知识,第五章 学而,第六章 择业,第七章 顺逆,第八章 人事,第九章 为政,第十章 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不断的学习就是为了不断的充实自己,第五章学而中包含了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教之道等几个方面的经典选读,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我来说,不仅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还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用于教导孩子们。

另一方面,第七章 顺逆给我的帮助也非常大,因为从中我领悟了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地心态面对成功失败,面对进退留转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能够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正如书中一个金代禅师说,不但自己活出快乐,也让周围的人如沐春风。

四、 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

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1、第28句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的理解是事

物没有绝对性,没有所谓的绝对起点和终点, 万物相生

相依 。

2、第50句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的理解是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优点,我应该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学习。

3、第73句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我的理解是人类应该像大自然一样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上进,像大自然一样能够包容一切事物。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温馨提示:本学期四次作业均需要在线完成,这里是作业准备。 作业要求:在北京电大形考平台提交并完成作业。

一、 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 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

习。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樊迟问怎么做是知?先生说:“做民众所需要的事情,对鬼神则

敬而远之,可以说是知了。”樊迟问怎么做是仁?先生说:“所谓仁者,他们难事做在先,而报答获在后,可以说是仁了。”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

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

中,是稳定天下之本;

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的。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

仁》)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篇二)
《中考 语文 模拟 检测卷和答案》

中考 语文 模拟 检测卷(3)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在紧张忙lù( ▲ )的工作学习之余,投入自然的怀抱,让紧绷的神经在青山绿水中得到放松,让污zhuó( ▲ )的灵魂在和风细雨中得到洗dí( ▲ ),让日渐干枯的心灵得到天地精华的滋养,让生命的光彩在欢声笑语中重新huàn( ▲ )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 (3分) .....

A.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审查)

B.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

D.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古朴,..

处处

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

②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③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思维方式,它们每一个珍贵的细节

④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

⑤而凡读过的书,都有了生命

A.①③⑤④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②①⑤③ D.①④②⑤③

4.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①窈窕淑女, ▲ 。(《 诗经·关雎》)

②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天上一轮圆月,人间几多真情。白居易兄弟离散,发出了“共看明月应垂泪, ▲ 的深深感慨;

⑤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 ▲ ”,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中的“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3分)

下面是摘自不同作品中的书信内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乙】“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

(1)【甲】出自作品《 ▲ 》,

(2)【乙】中的“我”指 ▲ ,他是法国作家 ▲ 塑造的三个伟大人物

8. 我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追求着其中的神韵:不仅宜居宜业,更是心灵归属。大陈镇中九年级(9)班的同学正在举办“美丽乡村我的家”的主题班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5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口号。 (2分)

(2)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30字)(3分) 二、阅读欣赏与理解(24分)

(一)手指上的温度(12分)

(1)坐在母亲的小院里晒太阳,冬天的太阳。

(2)母亲的小院落,还是从前的模样。几十年了,无数个季节花开花落,星月流转,它却坚定地守在这里,等着我回来晒太阳。

(3)母亲把炒好的南瓜籽捧出来给我嗑。夏天的时候,门前屋后,总会开满艳艳的黄花,是南瓜的花。【A】不多久,就看到很有些壮观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南瓜,睡在绿叶间,像胖娃娃。母亲吃不掉那些南瓜,母亲栽种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取里面的籽。把那些籽洗净,晒干,炒熟,就是香味四溢的瓜籽儿。母亲知道她的孩子喜欢吃。

(4)母亲的脚步声在院门外响起,胳膊肘里挎着篾篮,篾篮里是碧绿的青菜。母亲不知打哪儿学到一句很时髦的话,笑眯眯地对我说,这是绿色食品。父亲跟在后面进来,也说,这是绿色食品,一点农药都没打过的。母亲回头,佯怒道,怎么我跑到哪儿你跟到哪儿,跟猫儿似的?

(5)父亲就对我告状,说母亲老是欺负他。母亲不甘落后,也抢着告状,说父亲欺负她了。我问怎么个欺负法。两个人就傻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嘟囔着,反正欺负了。

(6)心突地一紧,想起小时候,受了冷落,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到母亲面前告状,说姐姐欺负我了。母亲就会抱抱我,亲亲我。母亲的温度,通过手指传给我,我小小的心,很安静很温暖。

(7)阳光绵软如絮。恍惚中,从前的那个小女孩长大了,而我的父母却小了,愿望只剩下那么一点点:只想不被我们遗忘掉。

(8)眼睛触到父亲的白发,母亲的皱纹,突然无话。记起回来时,曾在包里塞进一条烟,是带给父亲的。虽说吸烟有害健康,是我极力反对的,但父亲没别的嗜好,就爱吸两口。我能做的,也就是顺了他的喜好,让他开心。

(9)【B】父亲得了香烟很得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他晃着那条烟馋母亲,说:“丫头带给我的。”其神态,像意外得到了宝贝的孩子。

(10)母亲不乐意了,跑过来,对我摊开双手说:“我也要。”我觉得好笑,我说你又不吸烟,要烟做什么?低头到包里翻找,我找出一盒巧克力,是单位同事结婚时发的,我随手放在包里面了。我把巧克力拿出来给母亲,母亲惊喜非常,把那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托在掌上,看了又看,然后举到父亲跟前,欢天喜地地说:“看,丫头还是最疼我,送我的东西比送你的好看。”

(11)午饭过后,我回城里。半路上,到包里掏纸巾擦手,手触到一个纸盒,掏出来一看,竟是我给母亲的那盒巧克力。不知何时,母亲又把它悄悄塞回到我的包里了,上面的包装都未曾动过。

(12)原来,母亲所索要的,不过是我手指上的温度。 (选自《美文选粹》)

9.请分析“手指上的温度”在文中有哪些内涵?(3分)

10.作者擅长对自然环境进行细腻的描写以及从生活点滴中捕捉感人的瞬间。请赏析【A】、

【B】两处语句中其中的一处。(2分)

【A】不多久,就看到很有些壮观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南瓜,睡在绿叶间,像胖娃娃。

【B】父亲得了香烟很得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他晃着那条烟馋母亲,说:“丫头带给我的。”

11.第6段详细介绍我小时候在母亲面前告状的情形,这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3分)

12.第11段“„„手触到一个纸盒,掏出来,竟是我给母亲的那盒巧克力。”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我此刻的心情,用第一人称写一段心理描写(50字左右)。(3分)

(二)笑面人生是幸福(12分 )

生命的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凡属问题,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心境,于是,悲哀有之,伤感有之,郁郁有之,压抑有之,嚎啕更有之。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却是大可不必。

人生重要的是活出生命的精彩,把生命的意义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首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决不是如遭灭顶之灾或无病呻吟。生命就是斗争,在斗争中无可避免会受伤和毁灭,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打击和伤痛,只要面向阳光,就不会陷于阴影,所以要笑面人生。

这世界,大自然,社会存在许多哲理,需要随时去体会,去感悟。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

辅相成的,这是矛盾,也是哲理,因此,即使有一时的让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难,也不会是毫无意义和价值,至少,它可以使我们吃一堑长一智,让意志更坚定,思想和人格更成熟。当下一个困难和挫折到来时,就会更平静地面对,更乐观地去处理。

笑面人生,要有一份超然。当好心不得好报时,要豁达。当有人颠倒黑白时,也无须在

意。对待命运也一样,人活世间,本来就有高低贵贱,人生有如一树花开,同发一枝,随风而逝的景况不一,有坠于绿茵,或掉入污泥,贵贱殊途,因果勿思。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就是美丽,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命的定律。

笑面人生,应会适时抽身。人生走错路的时候有很多,走错了没关系,只是千万别一条

道走到黑。俗语也说“不要只在一棵树上吊死。”道理相同,不要舍不得抽身而退,不要心存幻想和侥幸。孔子曾叹:“尺蠖之曲,是为伸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收回拳头,再打出去才会更加有力。 笑面人生,无妨偶尔认输。对一些难以纠缠的麻烦,认输也没什么可惜。比如失恋,就

当是患了一次感冒,即使是重感冒,也不过如此,一时的痛苦难免,但伤痛欲绝,哭哭啼啼又是何必?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不属于你的,就不应该去可惜,即使是应该属于你,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人生下一个驿站,有一道更美丽的风景。

所以,别去置身于无谓的我是人非的旋涡,更不要在尔虞我诈中摩擦。人,虽不能决定

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虽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完全可以时时展现灿烂的笑容,而世间万事万物只有笑容最美!只要掌握好自己,充分运用好今天的一切,幸福就是不远的距离。

人,必须豁达大度,才不至于钻入死胡同或牛角尖,才能乐观进取,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豁达才有大度,才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从而自己开朗,快乐也带给了别人,生活的氛围就处处充斥着愉悦的温情。郁闷是因为想不开,拿不起,放不下,心有千千结,无心之事,有意接受并堆积于心,一生中心情灰暗,天地失色也就在所难免!试问,这种活法,又会幸福到哪去?

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计较多,是负担,是一种意义的失;计较少,也非不足,而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余;舍也不是弃,弃也不是无,而是另一意义上更宽广的拥有和拾取。

生命中应时时让自己拥有一颗轻松自如的心,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智,不管风起云涌,不

管世事变化和沧桑变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满足而宁静的天空,才会有笑面人生的永恒!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4.笑面人生是幸福,在文中具体指要做到哪几点?(3分)

15.如何理解“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这句话的含义?(3分)(可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16.“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在我们读过的课外名著中,有很多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打击和伤痛后,仍然笑面人生的人物,请说出其中的一位,并简要写出其事例。(3分)

三、文言文阅读 (20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一)(4分)

浪淘沙九首(其六)

唐·刘禹锡

①②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州:这里指江河中的陆地。②江隈(wēi):江岸弯曲处。

⑴诗中“ ▲ ”一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 ”一词写出了淘金人数的多。(2分)

⑵结合全诗内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8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

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8、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 利:利用

C.国险而民附 附:归附 D.时先主屯新野 屯:驻扎

19.下面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贤能为之用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而其主不能守 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②辍耕之垄上 ....

20.句子翻译(2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21.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应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2分)

(三)(8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

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方勺《泊宅编》 )

2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24翻译: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25.读了该文以后,你觉得张孝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共52分,含书写分4分)

27.按要求作文。

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这么一个人,他(她)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他(她)用朴实的话语,用无声的践行教你学会感恩:感恩亲情,感恩友情,感恩自然,感恩社会„„ 请你以“他(她)教我学会了感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

⑵文章不少于600字。

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篇三)
《2012初中语文模拟试题》

2012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语 文 模 拟 试 题(一)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按页码顺序排好,全部上交。

一、书写与卷面(5分)

1.书写 (3分)

2.卷面 (2分)

1.书写规范、工整(3分)

2.卷面整洁,布局合理(2分)

二、积累与运用(26分)

3.默写。(6分)

(1)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6)子日:“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六则》)

3.默写:略(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不得分,共6分)

4.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1)《春望》中描写诗人杜甫苍老之态的诗句是:

, 。

(2)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表现词人高洁坚贞的诗句是:

, 。

4.(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每空1分, 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不得分,共4分)

5.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各题。(4分)

在莺类,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妙美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鸯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 ).

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tián)( )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为之动拨动情呢?

⑪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涵( ) (tián)( ) .

⑫解释文段中划线的成语。(1分)

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加以修改。(1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题4分,(1)hán 恬 ,2分。⑫不再发出声音,不再出头露面,形容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1分。⑬ 谁能不为之动拨动情呢?1分。 .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指着,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他们并不存在。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解决南海问题。

C.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6.A。此处表示意思的转折。(B句中分号用错;C句中顿号多用;D句中引号应为书名号。)(2分)

7.下列语句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①原来,隶书是由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奴隶创造的。

②所以,人们就把这位“隶人”创造的字体称为隶书。

③他用10年对当时应用的小篆进行研究,将其化圆为方、削繁为简,成就隶书3000字,大大减少了篆字难写的麻烦。

④中国书法有多种书体,我们把一种蚕头燕尾、燕不双飞的字体叫作隶书,这是为什么呢?

⑤程邈是秦时下邽的一个小官,因为触犯法律被罢官贬为奴隶。

A.②④①③⑤ B.④①⑤③② C.⑤②④①③ D.①③⑤②④

7.(本题2分)B

8.读下面材料,答题。(4分)

材料一:美国教育机构仅为高中学生求学期间列出的必读的经典书目就有20部之多。这个书目包括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弥尔顿的《失乐园》,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惠特曼的《草叶集》等。这是美国高中在校生的必读书目,而且教育部门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要参加相关内容的考试。

材料二: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向中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仅初中三年就有吴承恩的《西游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以山东省烟台市的中考为例,自2004年起,每年的中考都把名著题作为必考的题型。

目前的问题是,各地市区县许多中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观看“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如《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

(1)从两则材料中你得出一个共同结论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现状,联系自己阅读名著经典的体验从下面题目中任选其一.................简述。

题一:举例说明阅读某部经典名著对你成长的意义。 ....

题二:浅俗化的阅读经典名著给中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 ....

我选择题( )

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1)两国的教育机构都强化对经典的认同,肯定了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因此都十分重视在中学阶段普及推广经典名著。2分。(2)无唯一答案,写出个人见解,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即可。2分,酌情给、扣分。

9.你曾“背起行囊走四方”,难忘国庆60华诞,典礼的一项精彩内容是各省、市、自治区34辆彩车通过天安门。这些彩车都根据造型内容用四字短语命名,生动地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如“锦绣潇湘”(湖南)、“钱江明珠”(浙江)、“壮乡欢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紫荆盛放”(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请你回答:(4分)

(1)右图中的彩车名为“天山祝福”,这是运用了

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山东省的彩车命名为“岱青海蓝”。“岱青”取

自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_的一首五律的首联,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共 4分(1)借代、拟人、新疆各族儿女团结奋斗、携手共建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2分。 (2)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分

三、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 杂然而前陈者 ( ) (2) 长跪而谢之 ( ) ..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4) 曾益其所不能 ( ) ...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略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两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

12.唐 宋(共1分,每空0.5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寝 ..13.(1)忧伤的样子 (2)“躺着休息”或“睡觉”.共2分,各1分.

14.《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围绕“水清”回答即可。(2分)

15.《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 美丽景色描绘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围绕“月光如水清澈透明,竹柏影如藻、荇交错纵横”回答即可。(3分)

16.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代和 代文学家。(1分)

16.柳宗元的心情围绕“乐与忧”回答即可;苏轼的心情围绕“欣喜悠闲与失意悲凉”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二)现代文阅读I(8分)

好读书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篇四)
《树人学校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大周假期作业》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大周假期作业

班级 姓名 完成日期 家长签字

一、积累•运用(37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9分)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美在意蕴, 。如今,以“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雨绸móu( )”为活动宗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刮起了“最眩民族风”。在“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江苏站的比赛中,连云港市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力拔头chóu(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4)在提笔忘字现象渐趋严重的当下,你觉得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有什么意义?(3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

B.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

容夺得一等奖。

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

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

好听极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的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4.默写(10分)

(1)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去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 》

(3) ,禅房花木深。

(4)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诗句是: , 。

(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幽深清净环境的著名诗句是: , 。

5.上学路上,王刚同学与你一同骑自行车遇到红灯。王刚见四周既无车辆来往,又无交警值勤,便叫你一起闯红灯,你既不愿伤害与王刚的感情,又要劝说他不闯红灯,你打算怎么办?(4分)

你是这样劝说的:

6.名著阅读(8分)

(1)孙悟空一生中他自认为不光彩的一段做官经历是曾做过 。(2分)

(2)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所经历的第一难是在 遇到熊三君、特处士、寅将军,神仙 把他搭救出来(2分)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踏上取经之路后,曾几度返回花果山,请选择其中一次简要叙述经过。(4分)

二、理解•感悟(7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 。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9.“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第10—15题。(17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2分)

A、少习吏事 学而时习之 B、跪而拾之以归 岁以大穰 ....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跪而拾之以归 D、普明日复奏其人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 ......

11、写出赵普为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而策划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2分)

12.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13、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5、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列举2个方面)(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2分)

(一)无刺蜂的奇异世界 王正君

无刺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无刺蜂属,起源于非洲,随着蜂群队伍的不断壮大,其分布越来越广泛,逐步扩展到热带与亚热带的各个地区。在中国,它们占据着海南与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地带。

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上了“螯刺”这扇门,又打开了“强有力的嘴巴——下颚”这扇窗。失去螯刺的无刺蜂,自有一套独创的看家本领。它们的制敌策略通常有3种:释放蜂胶,粘住敌人,遂以叮咬,制服敌人;释放毒气、毒液,自卫防身;钻入毛发,粘住咬断。

无刺蜂的后足带有胶状小球,其内含有粘性极强的蜂胶,在遇到挑衅者(如胡蜂)时,它们利用蜂胶的粘性,将胡蜂的翅膀粘住,使其以自由落体之姿坠到地面,之后对其进行撕咬,彻底将其消灭。

有的无刺蜂则以“毒气与毒液”为杀手锏。在遭遇敌害时,它们如黄鼠狼一般释放一股极其难闻的气体,在熏跑敌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有的种类则喷出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所溅之处,无不被其“毁容”,极具杀伤力。

有的无刺蜂在人触碰其巢穴时,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钻入人的头发、眉毛中,甚至会进入人的眼睛、耳朵,旋即释放粘液,用下颚撕咬,令人产生不适感。 击人类或动物。无刺蜂秉承着“自卫防身”的原则施用着它们的独门武器,算是一群和平爱好者。

无刺蜂生来与众不同,它设计的“小屋”也别具一格,其复杂程度堪称“蜜蜂之最”。无刺蜂通常把 “家”安在中空的树干或树杈上,巢在树洞内呈长桶状,密封性良好,只留一个小孔与外界相通,孔的外侧通常连有一根“管子”,此“管状通道”由蜂蜡和泥土混合筑成,有的“管状通道”还被设计成“喇叭状”,向内一直通到蜂王繁殖的区域。整个蜂巢采用多种建筑材料:蜂蜡、蜂胶以及树脂等。这些建筑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防水。因而蜂巢就像一个裹紧的粽子,既保温、防水,又御敌。

无刺蜂蜂蜜呈绿褐色,与普通蜂蜜相比,具有水分大、口感略酸、香味更浓郁、还原糖含量较低、淀粉酶值较低等特点。无刺蜂蜂蜜还以药用价值高而著称。它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白内障、皮肤病以及一些妇科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节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10月上)

16通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3分)

17.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18.划线句子中“比较”“通常”两词能否去掉,请作简要说明。(2分)

19.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无刺蜂与其他蜜蜂之间的区别。(4分)

(二)阅读《柳叶儿》语段,完成20—24题(13分)

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咔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子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但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20.选段中,在同一个自然段连用了三个“吃光了”,请体会一下这个三个词的含义,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体会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那年,全家最乐的是我”一句中,如何理解其中的“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乐”是实写,那时的“我”,确实是全家最快乐的。

B.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生活的艰难,不知道全家的处境。

C.因为摘柳叶儿可以显示自己能够上树爬高的本领。

D.这里的“乐”是反语,体现了作者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

23.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选段中体现“我”上树的本领确实很高的语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当下面的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的时候,“我”却“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当“我”因此而“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的时候,虽然“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如何理解这种心理活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60分)

2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30分)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12分)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9分)

(1)(2分)缪 筹(每处1分)

(2)(2分)眩-炫 采-彩(每处1分)

(3)(2分)示例:优雅厚重传承民族血脉 字词句篇承载古今文明 丰富隽永表达深刻内涵

(4)(3分)汉字听写,提醒人们不忘中华文化的根本,通过书写,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使之发

扬光大,而不是让它没落,更不能让它消亡。(观点止确2分,语句通顺1分。)

2.(3分)C(“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不合语境,感情色彩有误)

(1)(4分)示例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把他赶走(2分),悟空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回(2分)。

示例2: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抢夺了唐僧行李,抢占花果山(2分)。沙僧去讨要行李,不敌假猴王,去落伽山找观音帮忙,悟空得知此事,与之返回花果山,大战六耳猕猴(2分)。

16.全文先介绍无刺蜂的类属起源,分布范围,再介绍其生理特征、生活习性,最后说明它的药用价值。严格遵循了科普文逻辑思维严谨的要求,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17.作比较,但相对蜜蜂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无刺蜂是一类比较温顺的小动物,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或动物;分类别,它们的制敌策略通常有3种:释放蜂胶,粘住敌人,遂以叮咬,制服敌人;释放毒气、毒液,自卫防身;钻入毛发,粘住咬断;打比方,因而蜂巢就像一个裹紧的粽子,既保温、防水,又御敌。。

18.不能去掉。因为这两个词准确地说明了无刺峰的“爱好和平”只是常态,是与其它蜜蜂相比较而言的一种常态,但并非没有例外。 19.“螯刺”的无与有;御敌手段的多与寡;蜂巢结构的繁与简;药用价值的高与低。

20.既写出了当时饥荒的严重,野菜吃了,地瓜秧吃了,甚至连榆树皮也吃了,在这种情况下,更可以看出柳叶儿确实是起到了救命的的作用。

21.具体描写之前,交代时间“那年,我八岁”,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22.D

23.“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溜下树来” 24.通过“得意洋洋”“乐滋滋”的心理活动,可以进一步体会出“我”在显示了上树的本领之后的乐趣。

一:2.b 3.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

4. 答案.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篇五)
《2论语为政》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注释】

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②北辰:北极星。

③所:处所,位置。

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2【原文】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注释】

①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是虚数,指三百多篇。 ②蔽:概括的意思。

③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前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的微言大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是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2.3【原文】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注释】

①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②齐:整齐、约束。

③免:避免、躲避。

④耻:羞耻之心。

⑤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

①有:同“又”。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2.5【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子问孝:孟懿子,孔子的学生,鲁国孟孙氏,接班后为鲁国大夫,名何忌,懿,谥号。无违:违,违背礼。樊迟御:樊迟,孔子的学生,名须;御,驾车。

【翻译】

孟懿子问老师怎样做才叫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一天樊迟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曾问我怎么做才叫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健在,按照礼的要求来侍奉;父母去世,按照礼的要求来安葬,按照礼的要求来祭祀。”

【解读】

“无违”,有人解释为不违背父母之命,如皇侃就说:“言行孝者,每事须从”,钱穆、李零也是这样解释。但从孔子在《论语》中的表述可以知道,孔子在对于父母之言并非主张一味的顺从,如。另外从后面“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以判定“违”是不违背礼。

【评析】

关于“孝”的解释,《论语》中多处出现,孔子针对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因材施教。这里孔子给孟懿子的解释是“无违”,也就是不要违背礼,这立刻会让人联想到礼崩乐坏在鲁三孙中的体现。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在鲁国把持朝政,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三家大夫公然使用鲁君甚至是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礼,《论语》中提及的“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是最明显标志,可以想象,孔子这种回答是有明确针对性的。

2.6【原文】

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注释】

①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②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评析】

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1.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3.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本文采用第三种说法。

2.7【原文】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比孔子小45岁。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章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因为此说比较妥帖。

2.9【原文】

子曰:“吾与回①言,终日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岁,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②不违:不提相反的意见和问题。

③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评析】

这一章讲儒家推崇“内圣外王”(内具圣人之德,外行仁政王道)之学,注重自我修养,强调内在心性的陶冶,注重内心的体察,颐养心性,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静思品咀。在神思默运中举一而知十,深刻地融会贯通前人的思想成果,从而形成真知灼见,切勿在一知半解之下仓促做出狂妄的谬论与无知的放言。

2.10【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④哉?人焉廋哉?”

【注释】

①所以:所做事情的动机。

②所由:所走过的道路。

③所安:所安的心境。

④廋(sōu):隐藏、藏匿。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做事时的心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隐藏得了什么呢?”

【评析】

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

2.11【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此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2.12【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①。”

【注释】

①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2.14【原文】

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③比而不周。”

【注释】

①周:合群。

②比(bì):勾结。

③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评析】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2.1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迷惑、糊涂。

②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18【原文】

子张①学干禄②,子曰:“多闻阙③疑④,慎言其余,则寡尤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孔子的学生。 ②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③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④疑:怀疑。

⑤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评析】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

2.19【原文】

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

②对曰:《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③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评析】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仍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法制度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使再有才干,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种用人思想可说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任人唯贤”的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篇六)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广东专版)阶段评估检测(八)》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广东专版)阶段评

估检测(八)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感喟/匮乏 孝悌/递增 曲解/曲调 ......

B.漂白/剽窃 浣纱/甲烷 ....

C.祈祷/颀长 梦魇/笑靥 ....屏蔽/屏弃 ..称心/称霸 ..

D.拮据/狡黠 隔阂/弹劾 殷红/殷切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目前,我国男性烟民数已高达不可思议的3亿人,另有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侵....

袭,每年归因于烟草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最新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里面的一组揭示中国控烟乏力现状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至2011年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

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5年,然而中国的履约绩效情况却责无旁贷地排在缔约国后列。专....

家认为,控烟在中国是公共卫生议题,是社会发展事业,但毋庸置疑更是经济发展问题,限....

制烟草行业的发展是实现控烟的根本方式。

A.不可思议 B.触目惊心

C.责无旁贷 D.毋庸置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近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汶川县水磨镇灾后重建项目获得了“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

B.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从而拉开了旨在提升中美关系的一系列邦交活动。

C.2011年元旦因发生车祸重伤的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芬经过近1个月左右的治疗后,仍不幸于1月29日下午逝世,享年72岁。

D.德阳的“宜居”,不仅仅因为它正在形成的文明氛围和城市文化品格,更因为有一个精心建设的“旌湖”,这才是德阳“宜居”的精神源泉。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修辞行为要符合社会伦理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官民之间、长幼之间、亲属之间的言语交际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潜在行为规则。______________。这是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完成交际任务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所说的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实际上是修辞道德原则的一项具体内容。

①我们常说,说话写文章要符合社会交际礼节,即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②社会伦理制度对人们的言语行为都有一定的道德要求

③言语交际中的“礼节”就是特定的社会伦理制度在具体言语交际领域中要求的具体体现

④说话时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及话语的内容等,都要符合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特定的伦理关系准则

⑤社会伦理制度是指社会集体按一定道德原则约定而成的人与人之间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准则

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⑤④ D.⑤④②③①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子厚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

时皆慕与之交。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

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

相当,则使归其质。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城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

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

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

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率常屈其座人 屈:屈尊 .

B.例出为刺史 例:同样 .

C.子本相侔 侔:比较 .

D.士穷乃见节义 穷:困窘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遇用事者得罪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

B.其俗以男女质钱 其尤贫力不能者 ..

C.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

D.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而梦得亲在堂 ..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子厚“政绩”的一组是(3分)( )

①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②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④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⑤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⑥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厚年少时聪慧。他通晓各种学问,英俊杰出,正直刚毅,发表议论引证古今,融会贯通经典百家学说,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与他交往。

B.衡山和湘水以南应考进士的人,都拜子厚为师;曾受其点拨的学子,文章写得出色。

C.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听到刘禹锡被贬到播州,主动请求朝廷将他们两人所贬之地对调,结果朝廷接受了他的请求。

D.文章从博学多才、执政为民、急人之难、交友的节义这几个方面赞颂了柳子厚的为人风范,同时也对世风进行了一定的抨击。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4分)

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①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 轼

②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③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 ①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②苦雨终风:下个不停的雨,吹个不停的风。③鲁叟乘桴:孔子曾慨叹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1)第一联和第二联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________________,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对儒学的解构和重建

李泽厚

我觉得对孔子、《论语》和儒学,似乎还需要做另一种工作,就是对这一“半宗教半哲学”的文化神髓进行解构和重建。

首先是解构。解构有两个方面:宗教方面和哲学方面。这两方面是非常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譬如说,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构建了一整套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宇宙观图式。这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这是宗教,但又不完全是宗教。它欠缺一个到处活灵活现的人格神的上帝来不断干预人世,但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却又是统辖、主宰、支配、制约整个政教体制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从“官制象天”到医药占卜。后者到今天也还在影响人们的活动和心理。又譬如,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构建了以“天理人欲”为核心的心性本体论。这当然是哲学,但又不只是哲学。它否认人格神的上帝,本身却是以一种不可违抗的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律令展示出来的后期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法规秩序。它统辖、主宰、支配、制约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甚至直到今天。

儒教的特征之一是将宗教性道德与社会性道德融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并提升到心性本体论的哲理高度来作为信仰。“教”在这里既是人文教育又是人生信仰。因

此解构方面,首先应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个体的内心信仰、修养和情感与作为社会的外在行为、准则和制度区分开来。同时,又由于情感信仰、理性思辨、制度设定等等各有不同的层面、位置和意义,所以还应该从原典儒学中定位和厘清,看看从孔子开始的儒学教义各个章句在哪个层面上具有或不具有价值,恢复原典儒学例如《论语》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活泼、具体的人间情趣,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情本体”。这样,对了解和消解传统以及今日中国的“政教合一”或称“政治宗教”,可能颇有好处。

第二,解构之后,再“重建”否?在“教”的方面,当然不必模仿基督教或伊斯兰教,再去塑建人格神的上帝。但是否可以考虑回到“天地国亲师”——那松散而灵活、没有人格神上帝的儒学的“宗教”传统呢?这个“宗教”所具有的含糊性和开放性,使它可以有一个广阔的自由的解释空间。对老百姓,它可以包容对人格神的崇拜礼仪;对“君子”们,它可以是某种心灵寄托、行为规范、生活皈依。重要的是,“天地国亲师”不能复旧,它本身也需要一番解构和重建。例如需要把它从过去的政治宗教即“政教合一”的传统中解放出来,它不应再是“好皇帝”和“君师合一”的政治体制和幻想信仰,恰恰应该在这里强调改“君”为“国”的重要意义,这“国”不再指任何政府、政体、政制,而是指较含混而宽广地对历史——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于是,“天地国亲师”便可以成为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家园乡土、父母夫妻、兄弟朋友、师长同学以及文化传统的某种道德和超道德的情感认同和精神皈依。它不再具有政治的和社会性道德的性质功能,却具有准宗教性的功能和内容。如果今天从《论语》到《菜根谭》到《三字经》等等再作出某种新的摘录编选,重要的是加以新的解说发挥,它们不也可以与《圣经》、佛经和其他宗教读物一样起着同样的安慰人际、稳定社会、健康身心的功能作用吗?

在“学”的方面,则似乎不必再去重建各种“气”本体、“心性”本体的哲学体系了。“情本体”可以替代它们。因为“情本体”恰恰是无本体,“本体”即在真实的情感和情感的真实之中。它以把握、体认、领悟当下的及艺术中的真情和“天人交会”为依归,而完全不再去组建、构造某种“超越”来统治人们。它所展望的只是平凡人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和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节选自《〈论语今读〉前言》,有删改)

12.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A.董仲舒、朱熹是中国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他们的学说都体现了宗教性与哲学性相互交织的特点。

B.从中医和占卜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体验和行为。

C.从孔子的儒学开始,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的道德形式就始终影响着社会的观念体系和意识形态。

D.今天读解《论语》,要把儒学从“政教合一”中解放出来,发挥它在安慰人际、稳定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E.“情本体”是重建儒学哲学体系的关键,即以领悟当下的和艺术中的真情为依归,建立新的学说。

13.对“天地国亲师”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以它为例,旨在说明在“宗教”方面,儒学要重塑人格神,让百姓去敬拜他。

B.在“宗教”方面它具有更为广阔自由的解释空间,需要摆脱政治宗教传统的约束。

C.在更为宽广的历史中,“国”不再指任何政府,而是文化共同体的某种心理认同。

D.它体现为中国人对自然、家园、亲人、师友及文化传统等社会性道德情感的认同。

14.根据文意,解释儒学为什么被称为“半宗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解构儒学?请分点概述。(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记忆力

申 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囔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啊!

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

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16.第一段写到这群老人“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篇七)
《文化经典阅读考查的新视角》

文化经典阅读考查的新视角

1.突出“经典”性,注重“文化性”

有丰富的育人内涵,是文化经典阅读试题的主要价值取向。福建卷较早单独设置文化经典阅读试题,几年来一直保持这一考查项目;浙江卷近两年也设置该项考查,且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高中语文课标建议课外阅读的文化经典是《论语》、《孟子》和《庄子》,近几年高考文化经典阅读语段主要选自《论语》和《孟子》,且突出“经典”性,注重“文化性”。以福建卷阅读语段为例,2007年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关于抱负、信心、责任感的内容;2008年选自《论语·述而》和《孟子·公孙衍张仪章》,内容是关于孔子与孟子对自己是否受到重用的不同态度;2009年选自《论语·里仁》和《论语·学而》,内容是孔子关于“择处”和“择友”的观点;2010年选自《论语·述而》和《孟子·公孙丑上》,内容是关于孔子的“择善而从”和孟子的“闻过则喜”的生活态度。

考查文化经典著作的阅读,目的在于重视经典著作对学生的文化濡染作用,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承传,落实高中语文课标中关于“文化论著研读”的目标要求:“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2.立足语言的积累与应用,兼顾人文素养的养成

高考文化经典的阅读理解,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题目设置上,既重视语言能力的考查,又关注文化底蕴的积淀,具有积极的导向性:学生要在文化经典阅读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2007年福建卷第8题: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翻译文中两个句子,要做到字字落实、句意通顺,必须掌握若、豫、然、平治、舍、其几个词语的意义,其中“豫”是难点,作“快乐”讲,在课文《伶官传序》(欧阳修)中出现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试题(2)的命题方向直指对话的中心内容:抱负、信心、责任感,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和语言概括能力,另一方面突出孟子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熏陶感染作用。

3.侧重考查综合对比的能力,重视经典内容的现代意义及个性化解读

文化经典的阅读理解,选文短小灵活,所以便于设置考查综合阅读能力的题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一经典中不同语段内容的阅读理解,如2009年浙江卷第24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该试题巧妙地将《论语》的阅读与当今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要求写出一个与“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同一出处的成语,并概括选文中孔子的话所包含的教学原则。选文中第1节文字多被选入语文教材,因此写出成语“举一反三”并不难;但是要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考生必须充分理解两段文字的内容,并且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还要知晓教学原则的相关概念。

另一种方式是不同经典中相关内容的对比阅读理解,如2008年福建卷该项考查语段分别选自《论语·述而》和《孟子·公孙衍张仪章》,其中试题(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文段中孔孟二人的态度是:如果不被重用,推行不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孟子则独自践行,守道不屈。考生只要用自己的话对上述内容予以概括,大意符合即可。2010年福建卷第9题也属于这种方式: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判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第(1)题考查对所选语段信息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只有完全读懂语句,准确理解文意,才能识别D项随意添加了一些信息,属于望文生义。第(2)题是要求考生对儒家“择善而从”、“闻过则喜”思想的个性化解读,考生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特点及个人认识对此发表不同见解。

总之,几年来的高考文化经典阅读考查内容,一般都与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紧密联系,大多为当今通用的成语或名言警句的出处,如怨天尤人、举一反三、择善而从、问过则喜等。试题的视角都比较独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试题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构成一种张力,兼顾对学生古代文化经典积累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其考查视角倾向于语文选修课程;因而选文的范围相对较为集中,以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文化经典为主。设置这种题型,可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之效,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03280.html

    【论语为政和学而的经典语句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