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荷兰移民】
篇一:《山行古诗加意思》
山行
作者:杜牧(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词语意思;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
5.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6.坐:因为;由于。
篇二:《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山行》、《枫桥夜泊》 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作者介绍资料。 2、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山行》,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进入秋景
同学们,前天是农历24个节气中的白露,白露过后天渐渐变凉了,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写秋天景物的,(出示)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两位读,相机点评:读准字音。)2.朗读古诗要讲究节奏和韵味,听我来读一读这首诗。(配乐范读) 一起读。(简介杜牧)(课件:杜牧) 3.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作者——唐朝诗人,杜牧。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刻苦学习,写诗,25岁就参加考试,金榜题名。杜牧的诗立意新奇,语言优美。他又熟悉兵法,文武双全。他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有一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这首诗就是──(出示山行)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长沙市区,最高峰海拔297米。山上有一座亭子名叫爱晚亭,四周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最妙的地方。那年深秋,杜牧就来到了岳麓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岳麓山观赏枫叶,好不好?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来到岳麓山,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出示古诗)请同学读第一句诗,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 ⑴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带有寒意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弯弯曲曲。 请大家结合词义来说一说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我们按现代人说话的习惯把诗句顺序变一下:寒山石径斜远山(指名说诗意。)
⑵沿着山间石头小路行走,我们抬头远望又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白云 人家)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⑶嗯,这时候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不走了呢? “坐”是什么意思?(因为)“晚”是什么意思?(傍晚)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我们也改变一下句子顺序:停车坐爱晚枫林(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这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夕阳的映照下,—— )
请大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上这样的句子。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吧。(播放枫树林的画面)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想不想夸夸它呢?(教师点评:对枫林的热爱。)
⑷难怪大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 “霜叶”是什么意思?(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二月花”呢?(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2.集体交流: “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小结 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1、 知诗人,解诗题。 2、 解词语,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板书设计 山行 寒山 石径 (斜) 白云 人家 (生) 枫林 霜叶 (红)山行的意思是什么。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山行的意思是什么。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山行的意思是什么。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听到的有( )和( ),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霜天 残月 江枫 渔火 客船 乌啼 钟声
篇三:《山行古诗》
《山行》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说教材
《山行》是培智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了杜牧的古诗《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古诗意思并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第二:说学情
这一阶段的学生智力发育迟缓且水平低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和保持。因此,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尤其是游戏和情景,以真诚、爱心、耐心和有效的教育机制来引导学生。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培智学生的心智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设定了分层目标。
1、 甲组学生:识记“远、坐”等重点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解古诗意思。
乙组学生:认识部分生字、新词。
2、 甲组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想象诗中景色,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乙组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其观察能力。
3、 通过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并背诵古诗。
第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并辅之以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法。我将引导学生采用朗读体会法和练习法来学习。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山行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环节:律动导入,组织教学
课堂开始,我将通过一首律动儿歌来组织教学。
【表演小手拍拍】
通过律动的形式,可以组织纪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引出:今天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结合图片、视频理解“远、坐”等生字、新词。
2、 再读课文,想一想:山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并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山行即在山中行走。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 仔细阅读课文,结合图片、视频及教师讲解,通过想象尽量理解古诗意思。
3、 伴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进行比赛。
第四环节:巩固提升
1、 读写本文重点生字词。
2、 尽量背诵古诗。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在文章结尾,我将布置本课作业:跟爸爸妈妈背诵古诗。通过这种家园结合的形式,突出家庭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如下,这种板书,一目了然,主旨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篇四:《古诗山行的意思》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意思。
3、斜:此字读xiá。
4、径:小路。
5、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6、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
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古诗山行的意思。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篇五:《古诗山行的诗意》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诗意。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山行的诗意。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上一篇:女人咋样男人舒服
下一篇:形容别人素质差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