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荷兰移民】
篇一:《象形字》
1、与古代兵器、战事有关的
1、 刀
2、 弓
3、 戈
4、 斤,横刃斧。斤是斧的本字。
5、 车
6、 王。
7、 矢,像箭。
8、 矛
9、 备,像箭插在箭架上。
象形字----------2、与脚有关的
1. 尸, 止,像人的脚掌。止作偏旁表示脚或行动。楷书中有不少变形的写法。止单独使用时表示停止,是脚------行动的反向引申义。如“止戈为武”意思是停止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止表意的字有正、步、歧、武等。
2、 立,像一个伸臂开腿站在地上的人。立表意的字有站、竣、端等。
3、 交,像一个两腿相交的人。本义是腿相交。引申泛指交互、交错、交通等事物。
篇二:《1--3单元成语象形文字练习》
1----3单元成语练习
同( )共思( )想邻( )舍顾( )盼
( )因( )果仰( )合奔( )跑张( )望
( )拼( )凑腔( )调征( )战辕( )辙
( )( )水秀绿水不( )自不转( ) 雨( )天一( )二顶( )立全( )
( )追( )赶游( )游食( )行三( )( )
( )假( )威株待头( )尾画( )添( )
( )( )不厌惯( )( )然 ( )( )出( )勤奋
1----3单元象形文字练习
美 短象形成语。象形成语。象形成语。
篇三:《象形 王烈洪》
目 录
一、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正文
(一)形声字„„„„„„„„„„„„„„„„„„„„„„„„„„„„1
(二)指事字„„„„„„„„„„„„„„„„„„„„„„„„„„„„1
(三)会意字„„„„„„„„„„„„„„„„„„„„„„„„„„„„2
(四)形声字„„„„„„„„„„„„„„„„„„„„„„„„„„„„3
四、参考文献„„„„„„„„„„„„„„„„„„„„„„„„„„„„5
谈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 形声字及不足之处
百屯小学 王烈洪
摘要:象形 、指事、会意和形声是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字是用绘形的方法选出来的,用形象性的符号来显示意义;指事字绝大我数以象形字为基础通过指事手段来显示意义;会意字则是以象形字、指事字为基础,采用意合的方式显示意义. 形声字由义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虽然义符只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其本义的显示不如形系三书直观,但其本义与义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义符理解汉字本义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摘要::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同一定的意义联系的。对汉字结构做分析
一、象形字。从造字方法来看,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例如“身”字,其字像女子侧身大腹怀孕之形,其本义为身孕.《诗.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用的就是本义.又如“行”字,甲文、金文均象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宜彼周行”和《诗. 风.七月》“女执 筐,遵彼周行”中的“周行”“微行”就是“大路”“小路”.正因为象形字像实物之形,因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一望即知其为何物,也就不难察明其本义.
但是,象形字毕竟是文字,它不是写生画,不可能把每一个事物 的细微差别都描画出来.例如甲骨文中的“马”和“ 羊”,都是象形字,形体很相近,就不容易分辨.文字又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提高其符号化、规则化程度的:甲金文演变的小篆,楷书又代替了隶书.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象形字的形象性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后来变成了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形的方块字,它们先前的直观性已十分模糊,同时,许多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也无法用象形的方法表现,这些都是象形字表义的局限性.象形字的局限性又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三百多个,而且绝大多数是秦以前创造的.
二、指事字。指事在表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它可以用纯粹指示性的符号表示抽象的概念,如“一二三四”和“上下”等;还可以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比较复杂的事物.“腋窝”、“刀口”、“树木下端”这些东西,用象形的方法很难直接表现出来.用指示事的方法则可以在象形字“大”(像人的正面)、“刀”、“木”的相应部位加上指示性符号(点或短厕)来表示,写成“亦”,
“刃”、“本”.在这一点上说,指事字对象形字表义的局限性起了很好的弥补作用.象形成语。
指事字也有局限性.纯粹指示性的符号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那样会加重人们识记符号的负担;而且也并非所有象形字加上指示性符号之后都能收到“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效果.所以汉字中的指事字为数也不多.据朱骏声的统计,《说文》所收指事字只有一百二十五字.(见《说文六书 列》)
三、会意字。会意字的出现,对象形字、指事字的局限性又有新的突破.一些无形可像的抽象概念,如“甘甜”、“说话诚实”等,一些有形而难像的事物,如“背向”、“追及”、“兵器”等,都可以用会意的方法予以表示:
甜 《说文》;“美也.从舌从甘.舌知甘者.”(这里的“美”,即味道甘甜的意思.)
信 《说文》诚也(说话真实).从 言.”
北 《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北,古代背向背,后借为方向名词.) 及 《说文》:“逮也.从又从人.”
兵 《说文》:“械也.从 特斤.并力之貌.”
会意字是合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独体字表示一个意义的,通过会意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字的本义,下面举几个例子;
益《说文》:“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 ”上面是一个横写的“水”字,下面是一个器皿,像水从皿中溢出之意.泛指水满溢出.《吕氏表秋.察令》:“澭水暴益.”就是澭水暴涨溢出之意.引申为增加,《察今》中的“人或益之”即用此意.又引申为副词,表示更加的意思.《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益”的本义后来造了“溢”来表示.
驳 《说文》:“马色不纯.从马,爻声.”许慎对本义的解释是对的,对字形的分析则不确.徐铉注“爻非声,疑象驳文.”“驳”的本义就是马的毛色不纯.《说文》:“爻,交也.”是交错杂乱之意.由马的毛色不纯加以泛化,凡颜色不纯也叫驳,如“斑驳”.引申为申述不同的观点,如“反驳”.
窜 繁体字从穴从鼠.《说文》:“匿也.从鼠,在穴中.”本义是“躲藏”.贾谊《屈原赋》:“鸾鸟伏窜兮,鸱 翱翔.”“伏”、“窜”连用,可见“窜”是隐藏之意.引申为逃跑,成语有“抱头鼠窜”.引申为删改文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又与遂书,多所窜改.”
会意字反映着造字时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方法,对会意字进行字形分析还必须通过可靠的文献资料理解其本义,否则就会犯主观臆测的毛病.例如:“戒”《说文》:“警也.从 持戈,以戒不虔.”“兵”.《说文》:“械也.从 持斤.并力之貌.”许慎对这两个字的分析与甲金文形近,二字组合方式相同.可是“戒”表示警戒,动心事 ;“兵”表示兵器(械),名词:意义和词性都不一样,这正是反映了造字时人们的观念,这种区别正是当时人们约定俗成的理解.我们不能因为这两个字的组合方式相同而把它们等同了.文献资料不足也容易造成误解.如“为”字,许慎对它的解释是:“母猴也,其为禽好爪,下腹为母猴形.”(《说文解字注》)而甲金文写作一只手牵一头象,是“役象以助劳”的意思(《金文编》引罗振玉说).许氏未见过为字的甲金文,也就理解错了.
会意字合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依义构形,缺少表音成分,它的发展也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据朱骏声的统计,《说文》所收会意字只有一千一百六十七字.
四、形声字。形声字由义符和声符两部分构成,虽然义符只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其本义的显示不如形系三书直观,但其本义与义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义符理解汉字本义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例如,“页”是个象形字,本义是人头.因此,以“页”为义符的字都与“头”有关.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些本义不常用的、以“页”为义符的形声字的本义:
题 《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定,振公姓.”郑笺“定,题也.”《楚辞.抬魂》:“雕题黑齿.”
这里,“题”是什么呢?《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可知它的本义与“头”有关.“麟之定”即“麟的前额”.“雕题”即“雕额”.他如:
领 本义是脖子(颈)、《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项 本义是脖子的后部.《后汉书.左雄传》:“项背相望.”
颁 本义是大头.形容词.《诗.小雅.鱼藻》:“有颁其首.”
颇 本义是头偏.引申为偏差.《尚书.洪范》:“无偏无颇.”
顿 本义是磕头(顿首).《战国策.燕策》:“太子避席顿首.”
颠 本义是头顶.《诗.秦风.车邻》:“有马白颠.”
分析形声字的偏旁,还可以帮助推断本义.一个字的意义,一般字典辞书上
往往只罗列出各个义项,并不说明哪一项是本义.例如纪律的“纪”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列了六个义项:a.丝的头绪;b.法变,准则;c.治理,管理;d.记年的单位;e.古代纪传体史书中记述帝王历史事迹的部分;f.通“记”,记载.这六个义项究竟哪一个是本义呢?“纪”字义符从“丝 ”,就可以推知本义是第一项:“丝的头绪.”掌握了本义,我们就可以执简驭繁地理出这个字的词义系统.《说文》:“纪,别丝也.”段玉裁说:“纪,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众丝皆得其首是为统.”就是让丝不乱.再行引申就可以用来指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度、准则,如“纪律”.其他均可类推而知.
形声字的义符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人的某些观念.例如一些带贬义色彩的字“奷”“佞”“俾”“奴”“嫉”“妒”等等,都以“女”为形符,可知古代有轻视妇女的观念.最古老的姓氏如“姜”“姚”“姬”“嬴”等等,皆从“女”,由此可知我国历史上曾经历过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又如“政”以“支”为义符,从“攴”的字往往与“打击”义有关,可知上古时代的“政”和“教”都与刑罚和体罚密切相关.
形声字的声符一般来说是不表意的,但是声义之间并非绝无联系.一部分形声字,在声符相同的情况下,其意义也往往有某种相通之处.例如:以“ ”得声的字(如“浅”“钱”“残”“贱”等),多有“小”的意义.以“仑”得声的字(如“论”“伦”“纶”“沦”“轮”等),大多有“分析条理”的意义.这就是传统语言学所称“右文说”理论.可见,对于形声字本义的探求,其声符亦不无参考作用.(参见“形声字”一节)
形声字的义符只表示这一类字所属的意义范畴,所以,我们看见“桃”“李”“梅”“杏”这些字:仅知道它们是树木一类,而不能依据其义符得知它们各是何种树木.古人创制形声字时,对义符的选择和使用也缺乏严格的标准,所以,有时不能光凭义符来断定它的类属,如猪、猴、狐、狮、狸、猥、獭等等不是一类动物,跟“ 犬”也不是一类,但都使用了“ 犬”作义符.“ ”猫代丧同一种动物,却用了两种义符.“蝙蝠”是飞鼠,“虹”为自然现象,均非一类事物,却用了一义符“虫”.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义符显示词义的作用.特别是省形省声一类的形声字,若非对古文字有一定的研究,是比较难识别的.
总之,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同一定的意义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