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妒忌心重叫

| 意大利移民 |

【www.guakaob.com--意大利移民】

篇一:《人的嫉妒心极难察觉但非常可怕》

人的嫉妒心极难察觉但非常可怕!

节选自嘎玛仁波切著作《快乐之源》嫉妒心,隐藏在极为深蔽的内心深处,让我们难以察觉,而不像嗔恨心那样明显,让我们很容易就发觉自己正在发火。虽然嫉妒燃烧的是自己的心,对别人的影响很有限,但是被这种火灼伤,感受最强烈、最受伤害的只有自己,那种痛彻心扉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嫉妒心作祟时,会一点一点啃蚀你的理智。而且,这些心思对谁也不敢讲,因为一说出来,任何人都会觉得你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我们有贪念和嗔恨时,还可以跟别人发发牢骚、诉诉苦,但是嫉妒别人时,没有人敢说出来,只能独自品尝嫉妒带来的苦果,甚至还会想方设法伤害别人,但最终,受更多伤害的还是自己,那种内心的痛苦、心灵的挣扎,都只有自己去承受„„有个住在国外的弟子,我已经有十多年没见过面。有一次,偶然在飞机上遇见了,他很热情的过来打招呼。聊天时,我问他为什么那么多年都没联系了?他说因为对有些事情很不满意,所以就不到昌列寺了。原来有一年他和两个朋友到昌列寺朝拜,当时就只有两位老喇嘛在寺里,老喇嘛看到他们去很热情,就想送一条印着祈祷文的哈达给他们。他们临走之前,老喇嘛拉住走在最后的人说:“这个非常好,你收下吧。”那个收到哈达的朋友很高兴,又是磕头又是感谢的。他看到了,但因为没有给他一条,就认为老喇嘛有分别心,两个人一起去,为什么别人有加持物,就不给我呢?

我说:“你为什么不跟老喇嘛求一条呢?老喇嘛根本没想那么多,正好手上有一条就送给你们,哪里会想到你为了这件事,心里不舒服了十多年,连寺庙也不来了,这火气未免也太大了。为了一条哈达,十年不来,受损失的还是自己。”人的嫉妒心真的很可怕,一件小小的事情,竟然让一个人的心蒙蔽那么久,不高兴那么久„„(附注:消除嫉妒的最佳办法就是学会随喜。)随喜功德——对治嫉妒

嘎玛仁波切开示随喜别人的功德,可以调伏我们的嫉妒心,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得到。特别是在工商社会里,每个人都必须要非常努力,才能得到世俗的成就,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天天都处在竞争的状态中。虽然努力工作,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过度执著,一旦在拼命的过程中,失去了正见时,就很容易对他人产生嫉妒心。在这社会上,有能力的人会嫉妒别人,没有能力的人也会嫉妒人。当嫉妒成为内在的烦恼,挥之不去时,带来的是自己心灵上的痛苦。而消除嫉妒的方法,就是时时随喜他人功德。

我们要怎样学习随喜呢?对于诸佛菩萨广转法轮,利益一切众生的教化行谊,以及过去、现在高僧大德们,修行六度的一切事迹,我们都要随喜;对于所有众生累积的一切福慧善行,包括现在正在做的、未来必定做的、过去所累积的功德,我们都要以极大的虔诚心和欢喜心来随喜。随喜佛菩萨的功德,对我们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完美圆满了,我们自认能力不及,当然不会嫉妒他们。但是,对于有些高僧大德所做的功德,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做,但却常常喜欢挑剔批评他们的不是,心中嫉妒他们,其实自己实在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如果我们时时以虔诚心,称赞诸佛菩萨,赞叹高僧大德们,心量慢慢扩大,甚至赞叹每一位行善的众生,赞叹到最后,就不会再嫉妒任何人了。当别人快乐,有成就的时候,我们随喜,不去嫉妒。在随喜的那一刹那,感觉是很舒服,很轻快的。没有嫉妒心的人,贪念也不会很大,瞋恨也不会很重。嫉妒心,不容易由一个人的外表看出来,因为嫉妒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甚至连自己也很难察觉。嫉妒不像贪欲,有一个外在的事物让你追求占有;也不像瞋心,有一个对境让你发脾气。如果长时间细细观察自己,就知道常常有嫉妒别人的负面心态。「真俗二谛之所摄,一切善资作随喜。」无论是在世俗法或是出世法中,随喜别人,赞叹别人,可以让自己累积很多的资粮,很多福报会随之而来。九乘次第的一切法,全都包括在世俗谛以及胜义谛两谛上,所以,我们应当随喜这两谛所摄的自他一切善法,无论是有漏或无漏的福报,都要随喜,随喜的功德广大不可思议。

贫女随喜阿阇世王的功德从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印度的国王阿阇世王,他为了得到王位,杀死自己的长兄,成为皇太子;接着为了想要早一点得到王位,又把自己的父亲害死,而当上了国王。后来佛陀用佛法来调伏他,最后让他皈依了佛门,成为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有一次,他迎请佛陀和所有的罗汉们到皇室应供,给予十分丰富的供养,一应供就长达四个月之久。在应供期间中,有一个年纪很大的贫女,认为这位国王实在很有福报,应该是过去世做过很多的功德,今生才能转生为一个财富富饶的君王,连最伟大殊胜的佛陀和僧众,都可以供养得那么久,可见他过去和今生所做的功德之大,未来他的功德更是无法想像!她心中一直这么想着,内心非常随喜!因为这样的随喜,她无形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功德。这时,佛陀以他遍知一切的能力,当然知道她随喜国王功德的这件事。当时的阿阇世王,傲慢心还很重,他自以为是个大功德主,没有人像他一样有这个能力来长期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有一天,当要作功德回向的时候,佛陀就故意问国王说:「今天所累积的功德,要回向给你这个大国王,还是回向给比你更有福德的人呢?」国王心想,功德最大的人应该是供养最多的人,所有的供养都是他在做的,一定是自己的功德最大,不可能有其他的人。所以,阿阇世王就说:「谁的功德大,就回向给谁。请您把功德回向给最有福报,最有功德的人。」国王等着佛陀叫他的名字,可是佛陀念出来的是那个贫女的名字,国王觉得很奇怪。

接连下来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佛陀都以那位贫女的名字作回向。国王开始不高兴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在做供养,却用贫女的名义作回向?而且,身为一国之君,却被贫女出尽锋头,实在没有面子,所以他就把大臣们叫过来说:「你们有没有办法,明天让佛陀用我的名义作回向,不要再用那个贫女的名义来回向呢?」他们商量好以后,就想出一个对策。到了第二天供午斋的时候,因为供养的是米粥,他们教那些抬米粥桶的士兵,故意将桶子左右晃动,让很多米粥泼洒出来,边走边洒。那些乞丐们看到很多粥洒落在地上,就拿着碗,拼命想接住从桶子溢出来的粥。于是,国王的卫士们就一一阻拦他们,不准他们接取那些食物,甚至殴打他们,把他们赶走。那个贫女看到这个情形,就非常生气说:「你们宁愿让粥落在地上浪费掉,也不给我们这些乞丐吃,真是荒谬!」当她一生气时,她的瞋恨心将所有的功德全部烧掉了。于是,那天佛陀就只能以国王的名义作回向。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贫女没有钱作功德,但是因为她随喜国王的善行,所以得到同等广大的福报。可是当她发出瞋恨心的时候,一切功德就被烧光了。可见功德的大小不在身、语上的行为,而在于意念上,起心动念的清净与否。有的时候,我们在财力上比较困难,没有很大的能力做供养,看到别人作供养的时候,我们好好随喜他们,也可以得到他们同等的功德。比如,有人捐款盖一座寺庙或佛学院,我们就随喜;有人协助救灾济贫,我们也随喜。凡是见到他人行持的一切善法,任何微小的功德,能以清净意乐之心随喜,并将善根回向菩提的话,一定会胜过用竞争心、嫉妒心、傲慢心所作的功德。在五浊恶世中,很多人内心追求名闻利养,夹杂着世间八法来作善事,这是没有什么意义

篇二:《怎样与妒忌心强的人相处? (1)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形容一个人妒忌心重叫

样与妒忌心强的人相处? (1)

中国学生网 2010-02-09 21:07:13 作者:形容一个人妒忌心重叫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

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中伤,有的行取卑劣手段;。嫉妒的人又是可怜的,他们自卑、阴暗,他们享受不到阳光的美好,体会不了人生的乐趣,生活在他们的黑暗世界里;嫉妒的人是那么的可悲,"心灵的疾病"会扩散到身体各处,引起躯体上的不良反应,七病八疾不请自到,它是摧毁人性和健康的毒药。

所以在与嫉妒心强的人交往要格外注意。不能硬碰硬,要有技巧。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与有嫉妒心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对付有嫉妒心的人。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有嫉妒心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说费尽心思去琢磨,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2、说服、鼓励的对策形容一个人妒忌心重叫

有些嫉妒是因误会而产生时,就需要进行说服和交流。否则,误会越来越深,以至严重干扰和破坏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在说服时要注意心平气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说服的准备。

对嫉妒者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因为嫉妒者是在处于劣势时产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虽表面气壮如牛,但内心是空虚的,且隐含着一种悲观情绪。所以对嫉妒者采取鼓励的态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观地分析他的长处,强化他的信心,转变他的错误想法,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嫉妒者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使嫉妒转向公平竞争。

3、采取妥协和退让的必要策略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策略,事实是,当一个人在鲜花与掌声中时,更需谦虚、谨慎,这不仅防备被嫉妒,而且能从根本上调整自己。

以爱化恨,以让抑争以爱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说,“恨是离心药,爱是胶合剂”。因此,当你遇人嫉妒时,如果能够以德报怨,用爱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会化解了。

以有原则的忍让来抑制无原则的争斗,这是根治双向嫉妒和多向嫉妒关键之举。如果嫉妒者向你发出挑战,你不但不迎战,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则的适度忍让来求大同存小异,或是求大同存大异,都不失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忌妒俗称“红眼病”,既然是种“病”,首先我们就要对这种“病人”抱以高度的同情心。其实,他们处在两种不平衡的心态中:一是自己不如他人优越,所以产生了失落感或攻击心态;二是当别人超越自己时心怀不满、怨恨,甚至报复行为。一个忌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你若是跟着这样的人起舞,

那不就是把自己也拉到跟他们一样的层次了吗?所以要跟爱忌妒的人相处,第一件事就是在心理上取得优势地位,你要知道自己是优秀的,才会有人跟你为难。气定神闲地面对爱忌妒的人,单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让自己平静并优雅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忌妒是不良的心态,是由于个人与他人比较,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怨恨、愤怒的复杂情绪。有一点必须提醒的,就是爱忌妒的人都是比较有企图心的,这样的人对自己的期望也比较高。通常忌妒心的产生是与他最关心的人、事、物有关,换而言之,如果能仔细观察并了解忌妒者最在意的事情,就会知道怎么应对。例如,某人因为你的升迁而忌妒,表示他在意工作的成就感是否被满足,那你最好在他面前尽量谦虚,在许多要完成的工作目标上,邀请他成为你最好的助手,并表达你们可以合作与互助以达到共赢的境界;若某人因为你受到老板的重视而产生忌妒,表示他在意自己被忽略的感觉,那你与他相处时尽可能给予他关怀,让他的失落感可以在你身上找回。形容一个人妒忌心重叫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忌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如果你的胸怀足够大,头脑又够聪明,可以将他人的忌妒转变成动力,相信你在人生路上一定会有超乎常人的成就

! (柏丞刚)

篇三:《形容心情不好的说说 我总是一个人难过一个人无言以对》

一、我和你之间的隔阂就好像我肚子疼蹲在地上你却问我在躲谁形容一个人妒忌心重叫

二、我拿起刀不能拥抱你,我放下刀不能保护你。

三、最愚蠢莫过于手贱去看影响情绪的东西

四、既然忘记了,何必再想起,除了你,我万敌不侵

五、看你头也不回的背影,我只剩碎了一地的心

六、:其实我早就想改掉爆粗口的毛病,但是身边那群逗比总让我情不自禁

七、我讨厌别人只有在最需要利用我的时候才想起我.

八、如果多年以后忘不掉你的笑容我想我会奋不顾身再牵起你的手

九、沙哑得声音唱不出你要得小清新°

十、每天一句晚安是想让你知道明天还有我在

十一、多年后我会给你一个久违的拥抱你会狠狠推开还是热情相拥

十二、我总是一个人难过一个人无言以对

十三、我自欺欺人的说;没有你的子,我真的过的很好。

十四、彼岸花开开彼岸,忘川河畔亦忘川。奈何桥头空奈何,三生石上写三生。 十五、守得云开见明暮然回首发现你也在背后

十六、有的人一开口就知道这辈子都没法和他好好相处。

十七、如若我早开口,现在在你身边的是不是应该是我

十八、原来爱情可以来去自如我从来不懂每天想的等的爱的要的竟然背叛我

十九、对你主动的女人一定是爱你的,对你主动的男人却不一定。

二十、[ 为什么两个人要用曾经亲吻过的嘴来争吵]

篇四:《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文/马乐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接着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二)

文/董澈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讲述了那时群雄纷争、英杰辈出的战乱年代。其中令我感触深刻启示巨大的要数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了。

三国时期,周瑜见诸葛亮平时料事如神,心里很妒忌,就想方设法刁难他。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提到我们国要与曹军水上交战,但是紧缺弓箭,请先生十天之内赶造十万只,先生不要推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可是诸葛亮却好不推却地答应。说不需要十天,给他三天就够了。能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都简直是天方夜谭荒谬之论了,更别说三天了。诸葛亮真是自吹自大。周瑜心想。

大家想,诸葛亮造箭,肯定不会用普普通通的造箭方法,他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

第二天,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多艘船,和许多青布幔子,草把子。并嘱咐他不要让周瑜知道我用这些材料,不然他的计划就泡汤了。

前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正是曹军出征的时候,那时大雾朦胧,雾就像一个白帐子笼罩在江边,根本看不清有什么东西。曹操用两眼眺望,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二十几条船,和许许多多的士兵正搭船驶向自己的营地。他就派弓箭手往那些像士兵的草把子射箭。那一瞬间,万箭齐发,弓箭像箭雨一般地打在草把子上。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仓里尽管饮酒取乐,等齐刷刷的箭雨一直下到了天亮。

早晨,一个个草把子上插满了数百支箭。诸葛亮数了数,足足有十五六万支。于是,诸葛亮派士兵把那十五六万支箭搬到周瑜那儿。周瑜一看,长叹:“先生神机妙算,我甘拜下风啊!”

读了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如果想要用草船借箭,必须先算计好天气、时间等事件。而诸葛亮把这些事件都计算得准确万分,才导致了他的借箭成功。如果没计算好的话,不知道曹军什么时间出征,不知道那是什么天气,借箭能成功吗?这就说明诸葛亮谋略过人,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可以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一般人想达到这种境界都是很难的。诸葛亮的谋略、智慧真值得我学习。

周瑜其实也是以为挺聪明的统帅,他担任着吴国的大都督,这可是一个很高档的职位。他曾经用连环计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逃之夭夭。这么聪明的统帅,就是嫉妒心太重,才导致老是比不过诸葛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三气周公瑾(为周瑜字),那时周瑜连用了三次破蜀之计都失败了,导致自己身体里的毒素加深(被毒箭射的),最后气绝身亡。那时的诸葛亮只是稍微地动动手指头哇。就是因为周瑜度量小导致的。周瑜我真想送你一句话:“宰相的肚里能撑船,做人一定要度量大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三)

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后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张飞,字翼德,黑脸,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说到赵云,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亮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正当曹操只有几天粮草时,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战中,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亮都知要火攻,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诸葛亮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在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军事要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闻讯大吃一惊,这是西北角魏军已经杀过来了,诸葛亮立即将城中旗帜放倒,大门敞开,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来后大惊,没过一会儿就退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三国演义>在每一场战斗中,用尽了各种各样的谋略,浮现出一个个骁勇的武将,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辩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将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三国演义>中如果将一个个谋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过是打打杀杀,如果将一个个人物的神情、话语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没劲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从这里还学会了许多写人的方法,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话语,而忽略了另一个写作要素——神情,在三国演义中往往只要用一个人的某一个神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上,比如说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作者把诸葛亮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许多史料记载中,诸葛亮并不象<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28401.html

    【形容一个人妒忌心重叫】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