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诗

| 日本移民 |

【www.guakaob.com--日本移民】

篇一:《唐诗中苏州的诗性特征》

唐诗中苏州的诗性特征

作者:方 勇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8期

[摘要]在众多古人笔下,江北的扬州被描绘得分外妖娆,而真正居于江南的苏州,却略微显得有点落寞。本文拟从众多唐诗中,无论是史实,还是创作等诸方面,来重新认识唐人眼中具有特殊情感的苏州。

[关键词]风景 唱和 虎丘 作家群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54-0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句耳熟能详的语句,说明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苏州堪比最美好的天堂。这也使得苏州成为众多文学体裁突出表现的江南城市。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高峰,唐诗也不例外。《全唐诗》中,“苏州”“吴中”“吴门”“姑苏”“吴郡”“吴城”“阊门”“虎丘”(武丘)“长洲”“灵岩山”“苏台”“洞庭山”“枫桥”“皋桥”“寒山寺”“馆娃宫”“望亭驿”……苏州意象比比皆是。可以说,苏州意象使唐诗变得丰富多彩,也使唐诗更富有意味。

一、自然之景,情感依托

“苏州意象”之所以那么频繁密集地进入唐诗,首先是由于苏州所具有的典型的江南风景。岑参《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有“湖上山当舍,天边水是乡”句,这美丽的太湖山水,在唐代诗人心中,是极好的精神归属。白居易在《白云泉》诗说:“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在“云自无心水自闲”中,诗人道出的正是在苏州山水中所享受的安闲自在。唐代的吴地,农桑丰饶,商贾云集,水网交织,舟楫如梭,必定会引起众多诗人竞挥毫。 另外,苏州特殊的城市河网,形成了极为独特的江南风光,这种风光在唐人眼中是那样的异样。试看白居易《正月三日闲行》(一作《夜归》):“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杜甫《后出赛》中写道:“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在其《昔游》中又写道:“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还有被评为“写吴中如画”(《唐诗别裁》),人们熟悉的那首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图景,是唐代江南水城最生动的写照。苏州水网密集,河道上的桥自然也多,它也成为诗人们感情的聚焦点,“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张祜(《枫桥》)这类情味独具的诗句,让人随时吟诵,都能引起心头的颤动。这些诗句,都生动地反映了水乡苏州的景象。

二、人文遗迹,历史回响

唐代诗人之所以情系苏州,还有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所拥有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当年杜甫壮游时记载道:“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壮游》)他所经历的“姑苏台”“阖庐丘墓”“剑池石壁”“长洲荷芰”,都见证了吴越春秋复仇的阴谋和阴谋中的勇毅与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盛唐李白“此诗可以泣鬼神”(《本事诗》)的《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亦真亦幻的描写,还是晚唐齐己《杂曲歌辞》“馆娃宫畔响廊前,依托吴王养翠烟。剑去国亡台榭毁,却随红树噪秋蝉”的写实性的表现,以及其他许多诗人有关吴王、西施话题的一再书写,都不是向当代或后代人叙述一个具有艳情色彩的故事,而是向人们告知一段历史,提示一个教训,并向统治者发出一种预警。在阊门,在盘门,在胥口,这种历史的声音都不时响起。

三、苏州的诗意与禅意的融合

苏州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历史的,也有宗教的,而后者在唐诗中也占有相当的篇幅。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被评为“清境幻思,千古不磨”(《唐诗归》),“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唐宋诗举要》)。皮日休、陆龟蒙在苏州曾经将虎丘那片千人石这样写入诗章:“生公石上月,何夕约谭微”(皮日休《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生公把经向石说,而我对月须人为”(陆龟蒙《独夜》)。何止生公一僧,虎丘一寺,楞伽寺、重玄寺、支硎寺、灵岩寺、破山寺、寒山寺……无不被唐代诗人作为灵魂的暂时栖息之所,而当宗教情结与自然风景熔铸成一体,禅意便化为诗意。还有更是“一夜留题百世传”(沈周《夜泊枫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这钟声,已经回响了千年,依然夹杂着历史的能量和宗教的魅力。

四、唱和之风苏州盛,且把诗情满“虎丘”

诗人酬唱活动盛于唐代,而苏州作家和与苏州有关的作家之间的唱酬更是蔚然成风。如苏州籍盛唐著名诗人崔国辅,其诗作开苏州文学史上清丽阴柔风格之先河。他曾与王昌龄、王之涣等人“联唱迭和,名动一时”。

此外,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七里,山塘河北岸,古城“海涌山”。相传吴王阖闾曾在此建行宫。据《吴越春秋》《越绝书》等书记载,阖闾死后葬于此山,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坟上,古称虎丘。虎丘雄奇幽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丰富积淀,自东晋、南朝以来就名重海内,开始成为吴中第一胜地。到了唐代,虎丘更成为各地文人雅士心向往之的必游之地、必咏之胜。如以下选引组诗:

东风变蘅薄,时景日妍和。更想千峰夜,浩然幽香多……谭影漾霞月,石床封薜萝……(权德舆《酬陆四十虎丘对月》)

篇二:《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苏州的诗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苏州的诗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苏州的诗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篇三:《苏州+水+诗句》

苏州+水+诗句

古代历代描写苏州的诗词

白居易:

霅溪(湖州)殊冷僻,茂苑(苏州)大繁雄, 唯此钱塘郡(杭州),闲忙恰得中。

白居易: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

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白居易: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苏州的诗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晚。 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 舟移管弦动,桥拥旌旗驻。 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李绅诗:苏州的诗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韦应物: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张籍诗:

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 乘舟向山寺,著履到渔家。 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江天好风景,回日莫令赊。

白居易《忆江南》云:

美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旧游》诗中云: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 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乌栖曲 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苏台览古 唐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唐代诗人刘长卿《别严士元》诗云: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标题】: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标题】:城上夜宴

【作者】:白居易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标题】:横塘路/青玉案

【作者】: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登阊门闲望 唐 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标题】:满庭芳

篇四:《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1、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2、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4、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5、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6、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7、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8、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9、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10、懒云仙,11、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12、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13、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14、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15、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16、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17、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18、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

19、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20、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21、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2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23、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24、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25、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26、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27、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28、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29、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30、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31、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32、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3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4、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35、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36、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篇五:《描写苏州杭州的诗句》

1、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描写苏州杭州的诗句

2、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3、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4、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苏州杭州的诗句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9、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10、江南忆,11、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13、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15、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

16、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7、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1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9、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20、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21、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22、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2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4、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25、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26、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2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9、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3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5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