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本移民】
篇一:《用关联词造句》
用关联词造句
一、并列关系:
1、是……不是……我们到学校是来学知识的,不是为了来玩的。
2、一边……一边…… 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3、有时(候)……有时(候)……池塘里的小鱼有时在捉迷藏,有时潜在水里睡大觉。
4、一会儿……一会儿……天上的白云一会儿像小羊,一会儿像小鱼,真有趣!
5、既……又…… 例:①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②这种文具既美观,又实用。
6、也…… 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7、有的……有的...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
8、一方面…一方面... 作为班长的他,一方面要顾及同学们的感受,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负责。
9、 那么……那么... ①她是那么美丽,那么善良。 ②天那么高,那么蓝,真是太美了。
10、不是…而是 ①这不是失败的经历,而是人生的经验。② 这件事不是你的错,而是我没说清楚。
二、 承接关系
1、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功课, 就(便)到球场踢球。
2、……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3、首先……然后……作为一个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然后再教知识技能。
4、……于是……考试中,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我又仔细的检查了一遍。
三、 递进关系: 1、…不但……而且…… 例:①王师傅不但会开车,而且会修车。
②我考试失败了,妈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还鼓励我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的成功。 ③这道菜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④ 这个苹果不但很大,而且很甜。
2、…不仅……还…… 例:孙杨在奥运会上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3、…不但不……反而……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更加无理取闹了.
4、…连……也……你怎么连基本的文明礼仪也不懂?
四、 选择关系:
1…不是……就是…… 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2…宁可……也不…… 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3…还是…… 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果好?
4…与其……不如…… 例:①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②我们与其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还不如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来投入到学习当中。 . ③犯错后你与其坐在地上哭,还不如吃一堑长一智。造句截然不同。
④与其做绿洲中的一棵小草,还不如做灌木丛中的一棵橡树
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⑥与其烧香拜佛地去求人,还不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⑦你与其用零用钱买玩具,还不如用来救助山区的孩子。
5、是……还是... 那个人是我慈祥的父亲,还是我奶奶的孝顺儿子
6、或者……或者... 这次考试的第一名或者是他,或者是我。
7、不是……就是...小明最近不知怎么了,上课不是走神,就是睡觉,看来,老师得找他谈话了.
8、要么……要么...这个邀请你要么欣然接受,要么断然拒绝
五、 转折关系:
1、尽管……可是…… 例: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2、虽然……但是…… 例:①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却却很难。 ②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③虽然雨很大,但是我还是会去上学。
④虽然我很累,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去。
⑤虽然小明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骄傲。
⑥虽然题目难,但是我还是做出来了。
3、……却…… 例: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4、……然而……我们都认为这一支球队会赢,然而他们输了。
六、 假设关系:
1、 如果……就…… 例:①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行升旗仪式。
②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2、即使……也…… 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3、要是……那么…… 例:要是你处在他的位置,那么你会怎么办?
七、 条件关系:
1、只要……就…… 例: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2、只有……才…… 例: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3、无论(不论、不管)……都 ... 例:无论风吹雨打,我们都坚持到学校学习。
4、不管……也…… 例: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
八、 因果关系:
1、因为……所以…… 例: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 因为电视坏了,所以我不能看电视了。
因为时间不等人,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2、既然……就…… 例:①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②你既然来了,就陪我玩一会吧。
3、由于……(因此、因而)......由于人类不保护环境,地球的环境已经被破坏了
4、之所以……是因为......①他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他平时不努力学习。 ②我之所以不出来玩,是因为今天下雨; ③我之所以不去上学,是因为今天我生病了。
篇二:《造句该这样训练好》
造句该这样训练好
胡莉英造句截然不同。
近来,听了几堂公开课,参加了几次研讨会,对一个问题的争议引起了我的深思。
某青年教师执教《麻雀》一课,在指导“搏斗”一词造句时,设计了一些练习题。但这些题目都是围绕《麻雀》一课设计的,并没有让学生拓展训练,有评课者认为这样的造句练习不到位,学生的造句将千篇一律。又有某青年教师执教《跳水》一文,指导“不然”一词造句,设计了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又设计了课外的练习题,最后放手让学生造句子。有评课者认为这样打乱了分析课文的思路,与课堂气氛格格不入。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到底孰是孰非?笔者偏向于后者,认为训练时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叶老的观点:执教者不要被教材所左右,掌握教材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材内容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显然,前者没有打开思路,虽有一系列的指导,但形成的是夹生饭;而后者没有拘泥于课文内容,从学习词语到运用词语,一气呵成,达到了教学目的。
笔者认为,课堂上造句训练不但要练说,还要练写。在我们的教学目标中,赫然写着“学习用××造句”,那么,何不在具体实践中,腾出三分钟让学生当堂写下来,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完成教学目的呢?
看来,要把教学重点从理解内容转移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是教学观念的根本改变,需要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对具体细节多加讨论、研究。
(发表于1997年《太仓教育通讯》)
篇三:《六年级语文下册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两则》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案一造句截然不同。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造句截然不同。
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
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篇四:《异曲同工造句》
1、这个无目标性和达尔文式看待地球生物的观点,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两幅画虽出自不同画家,但对生命意义的表现却是异曲同工。
3、这两位作家虽然是一个写诗,一个写小说,但在对故乡思恋的表达上却异曲同工。
4、这点十分重要,与我们本月早些时候关于政治资金募集中的范式变革的论述异曲同工。
5、佛教和道家的起源虽然不同,思想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异曲同工造句。
6、各大宗教的仪式虽有不同,但在劝人为善这点上,却是异曲同工。
7、尽避各种诈骗案的手法不一,利用人的贪念而得利则是异曲同工。
8、这两篇文章,尽避风格截然不同,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9、小巴菲特在中国的多次亮相中一再重申,这个故事的重点是:他从斯坦福大学辍学,尝试在音乐方面闯天下,其实与父亲当年的行为异曲同工。
10、这与希腊文化中对蓄奴的辩护,11、亨廷顿的分析具有学理化色彩,很深刻,()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二者的分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2、商业环境的变更也和上述情形异曲同工。异曲同工造句。
13、传送门2可能不完全像上一部作品那样充满“瓶中闪电”似的、令人耳目一新创意,但是在剧情方面异曲同工,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就。
14、梅耶荷德的戏剧与东方戏剧,尤其是中国戏曲,有一种本质上的亲近,他的许多艺术思想和舞台观念与中国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处。
15、这与在美国流行的反重力瑜伽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两栋建筑的外观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
17、换句话说,律师干的事儿和小说家本质上异曲同工,区别不过是他们全发了财,开着名车,住着豪宅,还娶了金发碧眼、名叫梅根的美娇娘。
上一篇:描写蝴蝶的句子40字
下一篇:物件知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