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本移民】
一去二三里的诗 篇一:《古诗一去二三里》
古诗:一去二三里
目标:
1、感受古诗表现的意境美.
2、能发现五言诗的特点并大声朗诵古诗。
3、能寻找出古诗中蕴含的数字秘密。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会朗诵一些古诗。
2、物质准备:《幼儿用书》P1、磁带。
过程:
一、幼儿在集体中大胆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能朗诵出古诗的韵味。
二、引导幼儿发现古诗的特点。
用符号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发现五言古诗的特点。
鼓励幼儿用喜欢的符号分别记录这首古诗有几句?每句有几字? 如:~~~~~ ~~~~~ ~~~~~ ~~~~~ (四句)
XXXXX(每句有五个字)
三.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听录音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2.闭眼欣赏,鼓励幼儿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的意境。
3.结合《幼儿用书》P1的画面欣赏古诗
问: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4.幼儿跟录音朗诵,鼓励他们发现古诗中的数字秘密。
问:你发现古诗中藏着哪些数字秘密?
四.幼儿朗诵古诗
1. 要求幼儿发准字音:村、四、亭、座、十、枝。
2. 鼓励幼儿用手指表示数字的动作来记忆古诗内容。
3. 幼儿分组以接龙游戏的形式朗诵古诗
每组幼儿一人朗诵一句,四句朗诵完,第五个人又重复朗诵古诗的第
一句。
比比哪一组朗诵古诗的遍数最多。
4. 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朗诵古诗,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古诗的韵味。
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学习更多的古诗,在语言角开展“诗歌朗诵会”鼓励幼儿积极参加。
2.在《幼儿用书》上书写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散文:风筝
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拟人化描述风筝的有趣。
2.能根据散文内容回忆自己放风筝的情景,理解散文中的想象。
3.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注意句与句间的停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放风筝,注意观察风筝满天飞的情景。
2.《幼儿用书》P2
3.优美的乐曲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风筝飞上天时象什么?
要求幼儿正确使用比喻句,而对幼儿想象的内容不加限制。
二.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有趣。
1.老师朗诵散文。
问:散文把风筝描述成什么了?
2.重点欣赏散文的第二段。
问:风筝娃娃在天空中干什么?
请幼儿用散文中的句子说说风筝娃娃是怎样玩的?
幼儿扮风筝娃娃,边欣赏边随散文内容表现。
3.配乐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内容的连贯、流畅。
鼓励幼儿可边欣赏边用柔美的动作表现对散文的感受。
4.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想象。
结合《幼儿用书》中的画面内容,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句子的丰富想象。
三.朗诵散文
1.幼儿集体朗诵散文,鼓励幼儿用充满童趣的情感和语气朗诵。
2.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能有感情地朗诵。
3.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朗诵的兴趣。
4.鼓励幼儿加上恰当的动作朗诵散文。
活动延伸:
1.制作自己喜欢的风筝。
2.幼儿到野外放风筝。
3.用风筝布置教室。
活动内容:环保故事 受伤的大山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变化,对美的环境有向往的的情感。
2.能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讲述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
3.能畅谈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知道怎样注意环保。
活动准备:
1.认知经验准备:观察社区环境,向家长了解有关环保的问题
2.材料准备:《幼儿用书》P4—5,两幅图(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故事
1.出示大山受伤前后的样子的两幅图,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幼儿思考:大山受伤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猜猜是什么原因让大山受了伤?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
1.引导幼儿感受故事内容的起伏
大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受伤后大山发生了那些事?大山是怎样恢复原来的样子的?
2.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中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
(1)结合《幼儿用书》P4—5的画面,让幼儿与同伴自由讨论故事中的内容。(一去二三里的诗)
(2)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山?
三.畅谈自己的生活环境
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那些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美?
四.畅想自己喜欢的环境
1.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彩笔描绘自己最喜欢的环境。
2.幼儿用自己的话清楚的与同伴交流自己向往的环境。
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在家长的协助下,参与植树活动或制作一些环保标志牌挂在社区环境中。
阅读:谁扭曲了铁轨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画面内容和文字符号所要表现的完整故事。
2.能按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内容,并能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3.知道热胀冷缩的常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有关热胀冷缩的现象。
2.《幼儿用书》P6—7
活动过程:
一.自由阅读探索画面内容
1.看看,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鼓励幼儿大胆询问自己不理解的画面内容以及不认识的文字符号。
二.集体阅读故事
引导幼儿逐一讲述画面内容,重点是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以及对话。
1.图一:小动物们准备修一条铁路,它们在议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想小动物们对于修铁路可能发表的意见。
可引导幼儿从为什么要修铁路?修铁路后有哪些好处等不同角度去猜想角色对话。
2.图二:引导幼儿观察鼹鼠的动态,鼓励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描述。
3.随机讨论修铁路所需的材料和工序,也可鼓励幼儿用简单清楚的话讲述到故事中。
4.观察角色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对比讲述图三、图四的情节变化。
三、讨论热胀冷缩的现象。(一去二三里的诗)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四、小组表现画面内容。
1.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画面中的故事,幼儿自由按画面选角色。
2.指导幼儿分角色轮流说对话,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合作表演完整的故事。
活动延伸:(一去二三里的诗)
1.幼儿可将故事内容作为自编自演童话剧的素材。(一去二三里的诗)
2.继续探索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生活中,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句。
诗歌:春天
一去二三里的诗 篇二:《古诗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备课人:庄文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1~10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听过用数字做的诗吗?(如果有幼儿听过,可请幼儿讲一讲)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教师第一遍朗诵时,运用手势且语速缓慢。当说到数字时,手指点相应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做数字诗)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画面的意境。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幼儿共同寻找答案。
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画面以及动作、语言,逐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重点让幼儿理解“去”、“烟村”等词义。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首诗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4.教师借助动作引领幼儿学念古诗。
幼儿跟念两三遍
5.教师用多种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幼儿跟着教师打节拍念古诗。
教师念前半句,幼儿接念后半句。(可以交换) 教师念一句,幼儿接着念一句。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的诗 篇三:《一年级古诗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一年级古诗 :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 画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咏鹅 [ 唐 ] 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悯农 [ 唐 ]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晓 [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 清 ]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
见 [ 清 ]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 宋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古诗 : 赠刘景文 [ 宋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
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 唐 ] 杜枚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 唐 ]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 唐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 [ 唐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 宋 ]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
寻。 望庐山瀑布 [ 唐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 唐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去二三里的诗 篇四:《古诗接龙》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古诗接龙。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诗接龙。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晴天。
14、<咏石牛>
明·侯尧封
田入乡间少,时将孟夏终。
如何尚高卧,不起助农功?
15、<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17、<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8、<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自题墨竹>
宋·刘延世
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20、<赠窦家小儿>
唐·张祜
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一尺松栽已出尘。
上一篇:感谢女儿班主任的诗句
下一篇:世界上最遥远的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