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慨当以慷

| 新西兰移民 |

【www.guakaob.com--新西兰移民】

课 题:仿句造句 - 阳光学习网 给孩子一个绿色健康的阳光
造句慨当以慷(一)

课 题:仿句造句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的:1、明确仿句造句的要领:“形似”、“意通”;

2、会仿句造句。

教学重点:仿句造句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对联和诗文中的整句入手,导入课题,明确考点(即课题)含义:根据提供的语句句式特点,仿写一个或几个内容相关、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二、讲解新课

(一)仿句造句的要领之一:“形似”

所谓“形似”,是指仿造的句子的结构形式与例句相同(或相似),或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须做好两项工作:

1、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句式特点

例1: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仿照下面的

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成为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前一个句子的喻体是个偏正短语,后一个句子是个兼语句,两句都

陈述爱心。

参考答案:爱心是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爱心是动听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分析修辞手法,把握修辞特点

例2:仿照例句形式,再造一个句子。

人生是本特殊的书,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句的内容和喻体紧密相关。 参考答案:人生是幕复杂的戏,我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练 习:分析下列仿句是否符合“形似”的要求。

①、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

例句:C形的月亮,一个孤零零的字母,写在墨蓝色的天幕上。

仿句:玲珑的贝壳,是一把小巧的玉扇,躺在金黄色的沙滩上。

②、仿照例句,用“事物+否定+想像”的格式,任选一个事物,再造一个

句子。

例句:餐厅里有台电视机,不,那不是电视机,那是我们获取信息的窗口。

仿句:教室外有块稻田,不,那不是稻田,那是农民播种小麦的地方。 解 析:①组仿句句式不同;②组仿句没有运用比喻。

(二)仿句的要领之二:“意通”

所谓“意通”,是指仿句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与例句相通,或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须做好三项工作:

1、分析句子含义,把握意义指向

例3:仿照下面两个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使三句话组成一段意义相关

的文字。

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析:前句指物质性东西,后句指有关的精神性东西。

参考答案:能买到珠宝,不能买到美丽。

例 4:下面是一句咏物格言,仿照这种形式,以橡皮为对象再写一个句子。

蜡烛:只为了窥视他人的阴暗,却耗尽了自己的躯体。

橡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析:从反面立意,从对人与对已的两个角度。

参考答案: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小 结:有些被仿的句子富有哲理性,意蕴含蓄,须悟出其中哲理,才能做

到意通。

2、分析语句意脉,注意前后照应

例5:在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比喻句后,再仿造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

句。

你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析:结构上是并列复句,修辞上是比喻,情感上是赞扬。

参考答案:你不是新春的鲜花,而是花朵下一片绿叶。

小 结:要体会被仿句子的感情色彩,不可将褒贬色彩颠倒。

例 6:根据提供的语段,仿照前后文补写句子。

春天和青春,这是生命中两片最美的风景。

春天铺展在我们身体,_____________;

青春______________,时时鼓荡着活力。

分 析:写前句把握“铺展”的意脉,并要顾后句“时时鼓荡着活力”的结

构;写后句要仿前句“铺展在我们身外”的结构,并顾后句写出“鼓

荡”的根由。

参考答案:处处充满着生机、涌动在我们体内。

小 结:要把握语段的意脉,要分析句子的组合关系。

3、分析表达特点,注意语言特色

例 7:仿照示例,改写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草坪上)请勿践踏草坪!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析:上句是庄重严肃的句子,下句是亲切友善、委婉含蓄的句子,仿写

的要领是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使语言表达含蓄得体。

参考答案: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小 结:要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分清是生动活泼,还是含蓄蕴藉,是平淡

质朴,还是绚丽明快。根据语言特色仿句。

三、总结新课

仿句的要领:在弄清楚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句式特点;分

析修辞手法,把握修辞特点;分析句子含义,把握意义指向;分

析语句意脉,注意前后照应;分析表达特点,注意语言特色。做

到“形似”和“意通”。

四、巩固练习

1、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2、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百所名校示范卷(七)1~14题

八年级上册 语文
造句慨当以慷(二)

八年级上册 语文 教 案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二.整体感知

A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B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a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b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c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C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三.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四.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作业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校园新闻,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的完整性。

补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造句慨当以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

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

的所谓“双关”。【造句慨当以慷】

虎踞(jù巨)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

石头即石头山,

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凯)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葛洪《神仙传·麻姑》)。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2.芦花荡

教学目标:

1、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暑期电视剧《小兵张嘎》讲起,引入新课。

二.作者及白洋淀简介: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其他情况见教师用书P15-16页适当介绍)

三.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赏析,也可参见教师用书P11页)

感悟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四.引导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先讨论,教师根据情况点拨与指导)

A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五.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这里有一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六.把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出来,仔细品味,细心揣摩,在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七.作业:

1.作业本第一课练习题。

2.摘抄本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仔细体味。

3.蜡烛(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4、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上学期的目标上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么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看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么或讲述什么的,那么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造句慨当以慷】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教师版
造句慨当以慷(三)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学习目标

1、在实际语言中恰当选用词语和句子。

2、能够说出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方法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能够正确使用修辞。

3、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教材完成下列练习

一、填空

1、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名篇,是因为文章不仅,而且用词造句都做到了 、 、 、 。

2、写作中选词的标准是。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就是和。

3、借代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菜篮子”要比, “勒紧裤腰带”指的动作形象,就更加传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指代“ ”,也更别致生动。

简洁形象 生动风趣 蔬菜种植 蔬菜供应 挨饿 结束完成

4、比拟的作用主要是

3、闻一多《色彩》中的一段,正是从色彩词语的客观存在发展而来的主观感受,似的色彩好像也充满了生命,充满了情感。“绿给了我给了我 , 教我以忠义, 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 , 赐我以悲哀。”

4、词语的色彩义包括。词的语体色彩包括 和。

【造句慨当以慷】

5、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西风”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汉语中“西风”总是用来比喻的心境,如“。而英国诗人雪莱著名的《西风颂》,则把西风当做 ,借以 抒发的情怀。

腐朽衰败的事物 凄凉悲伤 昨夜西风凋碧 春天的使者 豪迈、奔放

6、跟“吃”有关的词语可以利用其借代义或比喻义表现人的某方面的特征,像“软面团、菜包子”比喻“闷葫芦”比喻的人。老油条借指 的人。

性格懦弱无能 沉默寡言 谙熟世事 处事圆滑。

7、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节选部分)删除修饰语后,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删除修饰词后,文章句子的表达索然无味,全文顿然失去生气和震撼力,不但不能表现出小飞蛾顽强抗争的过程,而且作品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也变得苍白无力了。

分析下列广告的妙处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酒)

本句广告语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借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诗句,富有文化气息,让人过目难忘。

(2)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本句广告词运用了双关的修辞,足下的意思,一是“脚下”,二是尊称“您”,两个意思都是广告要表达的,因此十分准确而传神地为自己的产品做了宣传。

(3)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

借联想对人类的积极作用,表达企业的地位和价值。问句的形式引人思考,触发联想,短句铿锵有力,容易记忆。

(4)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觉

之所以够的上经典,在于那个“丝般感觉”的心理体验;能够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意境够高远,想象够丰富。充分利用联觉感受,把语言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造句慨当以慷】

(5)天梭手表:瑞士天梭,世界穿梭

天梭表是瑞士名表,广告语利用压韵技巧,简单易记,是国际品牌中传播语与中国语言巧妙结合的典范。

拓展练习

1、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011年湖南卷)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语言表达得体,并结合手机短信,属于旧题新考。根据语体,排除A、C,此处不宜用“通知”或“奉告”;比较B、D,“事务繁忙”只是不想来的一种托辞,“航班取消”是想来而无法来的实情,所以选D。

2、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2011年广东)

【答案示例】

感谢李明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灯火阑珊”元宵佳节盛宴,一场元宵文化大餐。同学们,这样的灯火阑珊,这样的月圆之夜,你是否会想起另一个月圆的十五之夜?是啊,天上月圆,人间月半,那一轮皎月又挂在了中天,有请韩海同学给我们介绍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欢迎!

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2011年全国卷)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案:略。

解析: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①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②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③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4、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2011年全国卷)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案:①凡;②必定;③其中;④有时;⑤则。

解析:分析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①“凡”与“必”搭配;②“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③“其中”指在问题里面有一些幼稚;④“有时”表示频次不多;⑤“则”表示前后两事距离较近,因果关系明确。

5、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20字。(4分)(2011年湖北卷)

【参考答案】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解题思路】注意审题,内容要符合要求,句式简单,语言简洁,有警示作用。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 ,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试题解析】内容合理,给2分;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

7、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2007年全国一)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7日

①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①将“惊悉”改为“听说”;

②将“阁下”改为“您”;

③将“造访”改为“看望”;

④将“馈赠”改为“送上”。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10年福建卷)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1)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

_______改为_______

(2)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浪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用来形容文艺晚会,可以用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美轮美奂”改为“丰富多彩”。

(2)解析:本题考查了语言的衔接。对本题的解答要紧扣上下文。因为前文《相约上海》是欢快的歌舞,所以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设置了迷惑项,考生如不能把握前后文就做不出正确选择。 答案:B

9、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联浦, ①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 ② ,触须沿途四散, ③ 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 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的游龙 ③浸润

B. ① 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渍

C.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 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答案】A

【解析】提供了往年高考试卷中不曾有过的新鲜感,它作为将近义词辨析与语意衔接题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当为今后语文基础题的命题提示一种新颖的角度。“滋养”与水有关,而“浸渍”是贬义词,答案不言自明。

10、江西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 ,

, , 。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答案】A.

【解析】本题素材来自高中第六册《数学与文化》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解题思路: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系②选项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选项,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中选择选项。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在一起,可以不用思考,只需思考③的位置。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曹操诗词
造句慨当以慷(四)

1、<气出唱(三首)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曹操诗词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2、<气出唱(三首)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曹操诗词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
酒与歌戏,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3、<气出唱(三首)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4、<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5、<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6、<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7、<短歌行(二首)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短歌行(二首)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9、<秋胡行(二首)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
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10、<秋胡行(二首)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

11、<善哉行(三首)其一>

古公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12、<善哉行(三首)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13、<善哉行(三首)其三>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14、<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15、<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6、<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谣俗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18、<董逃歌词>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19、<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20、<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99464.html

    【造句慨当以慷】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