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 马来西亚移民 |

【www.guakaob.com--马来西亚移民】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第一篇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拙政园

兰雪堂 :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附答案》
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第二篇

苏州园林阅读

阅读第四段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假山和池沼

2. 本段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3. 本段的结构形式是:总——分

4.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5. 本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显示了艺术美。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

6.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点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

7. “技术”和“艺术”的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复制。

8. 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石技术”?

这里首先强调的是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同时又不否认这是一项技术。这句话既突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又赞颂了园林工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9.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

艺术。

10. 池沼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池沼宽敞,处理方法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

是成河道模样,处理方法是往往安排桥梁,绝不雷同。本段介绍池沼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1. 突出池沼自然之趣的一句话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整齐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2.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沟壑”与本段中“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

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

13. 苏州园林在假山堆叠和池沼配合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活

14.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段文字中“这也是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与“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照应了这一总体特征。

15. 本段从假山的堆叠,池沼的灵活;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两个方面说明了假山、池沼在苏州园林中的重要

地位。写假山的堆叠通过“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游览者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效果。

16.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它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

中“这”指代:还在那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17. 游览者在攀登假山的时候为什么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因为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它讲究自然之趣。

18. 这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什么?

假山堆叠讲究艺术性,给人以身在山间的感觉。

19. 苏州园林里池沼安排的特点是什么?

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20. 本段第十句游览者“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引用。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

画美的总体特征。

21. ;在不改变文意的情况下换成另一

个成语,这个成语可以是:胸有成竹或者成竹在胸。

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寂寞”在段中的意思是:单调 原意是:孤独冷清

2.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段文字抓住了被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

3. 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倒具体的逻辑顺序。

4.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是如何体现画意的: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 用原文回答文中藤萝花给游览者的感受是什么?怎么理解这句话?

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无论怎么说,都不能传神的形容出那繁华的情景和欢悦的心情

6. 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追求自然美 用“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将人工美与自然美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花树的自然美。

7. 第五句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与打比方

8.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作用是:突出苏州园林里栽种树木的效果。

9.“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作用是:点出这样修剪的理由 10“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没有修剪的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这句话能否换成“这才是可取的”你同意吗?

同意,因为文中“这”指代的是“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改了之后就违背了作者的意图。

1. 本段第六句“开花的时候......少是没法说出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叶圣陶 ,名 绍钧 ,著名的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打比方)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图画] 。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的“败笔”可否改成“有毛病的地方”,为什么?

不能,这里指苏州园林建筑上的欠缺,与“完美的图画”相呼应。

3.给选文划层次 ①②||③④||⑤

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去,表明作者用推测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是设计者介绍的,所以不能用肯定的语气。

6.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二、读“我国的建筑”到“是不讲究对称的”回答问题

1. 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说明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2. 这段文字可分两层,怎样分?

①②③||④⑤

3. 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作诠释

4. 本段紧扣全文总说部分的哪句进行说明的?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5.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图案画和美术画的特点?

图案画讲究对称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不讲究对称

6. 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

不可以,因为它强调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的特点,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三.读“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到“又是入画的一景”回答问题

1. 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2. 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手技术。

3. 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说明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5.“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作用是:

说明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处处体现图画美的特点,照应和突出苏州园林的景物特点。

6.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地位,

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了。

7. 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大多”概括一般现象,并非都引用活水;“很少”突出池沼或河道的边沿的自然之趣,

砌成齐整的石岸少。

四.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到“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2. 本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摹状貌

3. “这就一年四季不敢寂寞”的“这”与“这是不足取的”的“这”各指代什么

第一个“这”指“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第二个“这”指“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4. 找出本段中的议论句并说明作用

例如:“因为依据中国的审美观点来看,这是不足取的”阐述了这样栽种树木的艺术效果

(选其他议论句皆可)

5. 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

栽种:“高树与低树┄┄花树相间” 修剪:“没有修剪┄┄道旁树”

五.读“游览苏州园林必然”到“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回答问题

1. 概括第一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苏州花墙和廊子的特点(答:“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也注意图画美”也算对)【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2. 选文第二段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

3. 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怎样体现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4. 从文中看“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

六.读“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到“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回答问题

1. 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2. 找出最能表现门窗是“工艺美术上品”艺术效果的句子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 苏州园林不对称的布局是美术画,而它的门窗组合则是:

图案画

4. 说说苏州园林的色彩特点 极少使用彩绘

5. 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 举例子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

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3.C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8),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根据文意解释加粗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

3.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臵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自然段看,匠师们在阶砌旁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点缀花草树木,让游览者得到美的享受。

3.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征(用本段语句回答)。

4.发挥想象,把上面两段文字看做两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有墙壁隔着。墙上有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2、墙上、墙根(墙角、墙前)。 3、举例子。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4、层次丰富9多)、景致幽深(深)等自然和谐、富有情趣等。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

《苏州园林课文练习题》
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第三篇

1、给第一段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2、根据下列意思的表述,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3分)

(1)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2)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 )

(3)高低错落给人以美感。( )

3、“鱼戏莲叶间”出自《 》。(1分)

4、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5、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苏州园林总的特征(共同点)的句子,抄在下面。(2分)

6、找出第一段中的排比句(在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说说它有什么表达作用(在文中找句

子回答)。

(2分)

7、能够证明“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的句子是:

(2

分)

8、第二段画线句子中“艺术”和“技术”两个词语不能调换的原因是:

(2

分)

9、“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1

分)

10、“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形容:“ 。” (1分)

1、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2、(1)因地制宜 (2)重峦叠嶂 (3)俯仰生

姿 3、《汉乐府·江南》 4、总说,揭示了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5、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6、排比句: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 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 映衬 ),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处排比的运用,具体地强调了“一切都要为构成

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7、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8、调换后“艺术”变为次要地

位,而“技术”则变为主要地位,本末倒置,说明不准确。9、还在那儿布置几

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

干就是一幅好画。

《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第四篇

1、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2、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4、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5、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6、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7、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8、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9、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10、懒云仙,11、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描写苏州园林的诗句

12、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13、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14、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15、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16、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17、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18、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杜荀鹤

19、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20、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21、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2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23、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24、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25、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26、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27、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28、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29、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30、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31、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32、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3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4、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35、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36、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赞美苏州园林的诗句》
形容苏州园林的句子 第五篇

1、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2、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3、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

4、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赞美苏州园林的诗句。——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5、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6、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7、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8、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9、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

10、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11、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赞美苏州园林的诗句

12、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13、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14、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15、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16、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17、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43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