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的诗句

| 马来西亚移民 |

【www.guakaob.com--马来西亚移民】

《邓之元--竹叶诗画独一家》
竹叶的诗句 第一篇

邓之元--竹叶诗画独一家

竹叶诗画是我国书画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种雅俗共赏画,它看起来是一幅竹画,但竹叶实际是由汉字书法组成,画面上的字又组成了诗歌,成语,吉祥语,姓名等。竹叶诗画,其特定含义是,先创作诗词,吉祥语,成语,警言,姓名等,将汉字笔法变形通过写意的形式画成竹叶,使其成为一幅竹子图画的特殊画种。

我国古代存世的竹叶诗画,目前仅发现一幅《关帝诗竹》石碑刻,距今已1800余年,画中有两棵竹子,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但千百年来,几乎无人再研究和发展创意竹画是一种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对于它的历史和现状尚无明确的范畴和定位,充分发展诗竹画不但是对这种文化资源的拯救,同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也是一门体现文学(诗)和美术(画) 的完美给合,需要认真深入地去研究的综合艺术。

为了抢救濒临灭绝的竹叶诗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之元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地进行研究,经常早晨5天起床找资料、记笔记。在继承用竹叶组字组词的传统的同时,他吸收借鉴国画、工笔画的笔墨,民间画的意趣,诗意画的意境,禅意画的空灵,创造出以诗文化、竹文化、水墨文化、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创意竹叶诗画。中央美院教授伟人画家李琦对邓之元竹叶诗画给予“兴无继绝,开宗立派,书画同归,雅俗共赏”的评价。

【竹叶的诗句】

对于竹叶诗画的特点,邓之元老师用“诗魂、竹韵、雅风、物语”来概括。他说,每幅创意竹画中必须有一首诗或几句吉祥语,成语或警言,这是画的灵魂;每幅创意竹画必须依据诗意决定竹子的风格,设计竹子的韵味;雅、物语:主要是指诗竹画中的每个物象,都要有语言、有故事,即所谓物语,这有助于理解和深化诗意;寓趣,就是在诗竹画中通过物语增添趣味,使之雅俗共赏、趣味横生、耐人寻味。

邓之元老师说“新、奇、妙、绝”的竹叶诗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应该好好保护。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不仅让国人了解传统文化,还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采访人:倪显伟

安徽省礼仪文化协会德礼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

《关于竹子的诗句》
竹叶的诗句 第二篇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细看昨夜西风里,若今琅玕不向东。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竹 石

【清】郑 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有关竹子的有关诗句》
竹叶的诗句 第三篇

1、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押韵译文: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郑燮还曾因民间疾苦,写过一篇墨竹图题诗,写出了民间的疾苦,竹子较细,清脆,不符合常规,个体现了他别具匠心的思想和为百姓着想的品质。该竹与此竹含义基本接近【竹叶的诗句】

诗歌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译文:

数支竹子,苍翠碧绿,犹如龙腾一般。

如此峭拔的山地,正是它生长的地方。

无数的野花是没有办法(在这陡峭的山上)盛开的。

唯有竹子,能在这半山的寒色当中与春天争风。

3、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清?魏源:

译文:

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的一句名言,意识是竹子在大雪时候还像箭一样笔直挺立,不被雪所压弯;而梅则朵朵盛开。诗人看见此情此景,觉

得它们好像在与天地对抗,好像要把春天争回来似的。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像竹和梅一样,傲骨长存,不被外界不正之气压倒。

作者背景: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竹叶的诗句】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译文:【竹叶的诗句】

刚从笋壳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不太能够自己保持挺直,但已姿态优雅,有了能耐受严寒的仪态。而要看到它严正可敬,傲对霜寒的样子,就要等到秋风骤起,花粉凋落的时候了。

5、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译文:

本诗是一首七绝。这两句是说,冬日严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看,白中见绿,别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调。表现竹的顽强生命力。

表现忠诚的。

6、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 唐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译文【竹叶的诗句】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表现忠诚的。

7、新竹 (唐刘兼)

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

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

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

译文:

两三从新竹,或贴近窗户或低垂于台阶,增添了不少幽情雅致。

枝叶间透过星星点点碎金般的月影,风中枝干相击,声如寒玉。

不关乎学仙的费长房将竹杖投掷于烟波中化为神龙的故事,莫要信娥皇女英血泪洒落竹枝便不消退的传说。

王徽之偏偏喜爱你,正是缘于你虚心高节、挺立于霜雪中的情操啊。

8、新竹 (清 郑板桥)

【竹叶的诗句】

新竹高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

译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

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9、 绿竹筠(宋 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译文:

竹子有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苏轼是宁瘦不俗了。由此看竹子实在是高雅之物。

10、新竹(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东风像一双巧手,一夜之间吹得光秃秃的山上长出了好几株翠绿的竹子 。 初长得竹子,好像半脱着衣服,于是相信竹子不怕寒冷 。

译文:

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开始仕途。但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因痛恨韩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实际上他为官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

《描写杏花的诗句》
竹叶的诗句 第四篇

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描写杏花的诗句。——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5、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淡红褪白:淡红的花色褪成了浅白色。——宋·苏轼<蝶恋花>

6、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7、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8、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9、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描写杏花的诗句。——宋晏殊<临江仙>

10、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唐·吴融<杏花>

11、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12、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宋·刘彤<临江仙>

13、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14、歌声春草露,15、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1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宋·欧阳修<田家>

17、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18、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唐·韩偓<寒食夜>

1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20、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唐·温庭筠<菩萨蛮>

2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释志南<绝句>

22、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曹组<小重山>

2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24、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25、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宋·张良臣<偶题>

26、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唐·薛能<杏花>

27、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憔悴去。零落不堪。——唐·杜牧<杏园>

28、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唐·郑谷<杏花>

29、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30、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31、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32、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44097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