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 马来西亚移民 |

【www.guakaob.com--马来西亚移民】

《始作俑者》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第一篇

始作俑者考证

始作俑者是一个常用的成语,但它的意思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主流词典对它的解释都是首先做某种坏事的人,这种解释的来源大概是郭沫若,再上至朱熹。但现代考古学证实人殉在前,作俑在后(黄展岳),由此推知的结论与主流解释相左。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它的意义。

一、现代词典的解释 1、本指第一个造俑殉葬的人。《孟子·梁惠王上》4:孟子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说:“孔子说过,‘第一个以俑殉葬的人应该没有后代吧!’因为俑像人形而用来随葬。”〗俑,古代殉葬用的土偶木俑。古代奴隶主贵族死后以活人殉葬,后来随着生产力提高,遂改用土偶木俑随葬。而孔子认为是先有“俑”,后有人殉葬,所以他对“始作俑者”深恶痛绝。后以“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蔡希勤 编著.四书解读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5.第349页.

2、词义: 当初发明用木偶殉葬的人。俑: 古代殉葬品, 用木头或陶土制作的偶象。比喻首开坏例的人。

余清逸 主编.古汉语成语典故词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第743-744页.

3、始:起初。俑:古代用于殉葬的土制或木制的人像。最初制作俑的人。比喻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张林川 主编.中华成语全典.武汉:崇文书局.2010.第966页

4、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谓创制殉葬人偶者丧失了仁德。《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朱熹 《集注》:“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矣。” 反映了孔子仁学中尊重人的进步因素。后多在贬义上指不义之事的创始者。

赵吉惠,郭厚安 主编.中国儒学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第759页. 二、经典解释

1、“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第四章

2、东汉赵岐说:“俑,偶人也,用之送死。仲尼重人类,谓秦穆公时以三良殉葬,本由有作俑者也。夫恶其始造,故曰此人其无后嗣乎。”焦循:《孟子正义·卷二》注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3页。

3、朱熹:“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当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

4、杨伯峻:“古代最初用活人殉葬,后来生产力渐渐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了供给本人的必需生活资料以外,还有剩余可供剥削,于是人才被稍加重视,逐渐地不用来殉葬,而改用土俑和木

俑。《孟子译注》

5、我认为当灵与俑之用先于用人殉。所谓‘涂车当灵,自古有之’,大抵在奴隶社会以前是用茅草人为殉,手工业进步后才开始用土木偶。过渡到奴隶社会,奴隶领主们对土木偶不能满足,便率性用人为殉了。孔子反对人殉,故溯其根源,反对‘始作俑者’《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卷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0页。

三、相关论文的探讨

1、马达:“始作俑者”考异 常州工学院学报第24卷3期 ,2006年6月

观点同2

2、王顺:“始作俑者”辩诬 咬文嚼字,2002年05期

孔子误以为俑在前,殉葬在后

3、涂白奎:“始作俑”新解 史学月刊,2000年第2期

“俑”之本义是杀人以殉。

4、崇桂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新解 张家口大学学报,1996年第1、2期 孔子对“俑”进行了文化意义上的延伸。在这句话里,“作俑”已是一切蔑视和践踏人的精神价值的思想和行为的代名词,换句话说,孔子希望没有任何类似于“作俑”的蔑视和践踏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事情再发生

5、牧惠:“始作俑者”的俑 学术论坛,1982年04期

孔子因为作俑浪费物力而骂人

6、骆承烈:孔子“主张人殉”辩 破与立,1979年01期

直接反对7,观点不明确

7、柏青:勃孔丘反对人殉说 北京日报,1974年6月24日

作俑代替人殉换了周礼,故孔子骂之

四、可探讨的角度

1、从孔子的思想探讨其对人殉的态度。

2、讨论孔子时代人们对人殉的认识,回应论文1和2的观点。

3、文本分析,从孔子其它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相类似的文本中分析始作俑者的可能含义。

4、讨论始作俑者是不是孟子借孔子之名而发。

《中华浩劫的始作俑者》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第二篇

中华浩劫的始作俑者 (转)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产生着许多戏剧,在这些戏剧里,几乎都有好人啦坏人啦!忠臣奸臣之分,那好人受罪坏人得逞的剧情总是让老百姓最难受的事,因此有许多戏剧总会编得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似乎坏人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让好人大团圆这是人们千百年的愿望和追求呀!

但许多戏剧里故事的坏人,他们并未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坏影响呀,他们的坏作用是有限的,旧时的教育也让这些坏人坏事达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他们的这些罪恶也仅仅是对忠臣、对善良人家的陷害,最多也只是搞谋皇篡位、谋害忠良而已,即便是像商纣王、秦始皇、慈禧太后这些帝王级反面大人物,至多也只是搞些腐败乱国、焚书坑儒、卖国求荣这些坏事,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危害程度也不是很大呀!至于民国时代的汪精卫,但他已是人人皆知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了,蒋介石嘛!1949年后的前30年似乎把他描绘成什么蒋匪帮啦!卖国贼啦,似乎坏得不得了,但近几年来,已肯定了他在八年抗战中是有功的,那他还是个大坏人吗?

看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人物,他们并未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很大的坏影响呀!他们也仅仅局限于这些谋皇篡位、谋害忠良、贪污腐化、卖国求荣这些层面上,但这些事并没有造成整个中华民族人性变坏,社会风气变恶劣呀!整个1949年前的中华民族,人们还是照样地主张勤劳节俭、自力自强地以图事业有成,家庭富裕,生活无忧呀!整个1949年前的中国都是这么过来的.追求私有财产的富足,买进几亩土地,建造几间瓦房,或在城镇里建个厂办个店的,图个事业的发达,这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历来的追求呀!

大商人胡雪岩,那山西的乔家大院,宁波的郑氏十七房,现在不是还有人在学习他们的榜样吗?美国的盖茨能成为首富,中国的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们,以及现在的阿里巴巴能在美国上市,不都是因为他们从勤劳开始积极克苦努力结果吗?

然而,自从有一个人在1926年发表了"流氓地痞之向来为社会所唾弃之辈,实为农村革命之最勇敢最彻底最坚决者"以来,又受到马列斯那套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城乡中一直活动着叫做"打土豪分财产"的活动,搞这样的运动当然不知法是何物,人权是什么了,他们只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即使是别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也是一文不值的.即便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皇朝里,也没实施过这种全国范围里的不讲法理丧天害良的运动吧?

还在1949年前的1947年晋察冀边区斗牛友兰大会上,上面就动员他的儿子牛荫冠用铁丝穿过他父亲牛友兰的鼻孔当牛拉着游街斗争,这样的恶事在整个东北土改时及以后在全国范围的土改运动中,还形式多样地实施过,这种把流氓地痞当作运动积极分子,却把城乡

中的富人当作斗争对象,这在中华大地上的几千年历史中有出现过这种事吗?这样利用流氓无赖这批人去搞斗人运动,这种事在整个前30年是普遍存在的,自土改至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反右、大跃进直致十年文革,几乎没有间断过这种人间恶剧,这岂是中国历史上几个戏剧中的惨刷能包括、形容得了的?

现今社会连老人在外面跌了跤也没人扶了,这样的事在以前有过吗?中华民族的社会向来是讲仁义道德的,是讲孝性讲做好事的,人们知道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1949年前的中国社会是教育人从小要敬重长辈师长,我们小时候看到学校老师、族中长辈是要行礼的,但1949年后的教育是讲阶级斗争了,雷锋的"对待阶级敌人要像严冬那样冷酷无情"早已成为小学生语文课中内容,只要长辈是阶级敌人,老师是右派,就要与他们划清界线,就可以拳相加骂上几句呀!1947年就有牛荫冠对他父亲当牛拉了,到文革时拿尿盆给老师灌尿还会奇怪吗?延续到现在老人跌倒没人扶了也不奇怪呀!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对阶级斗争运动带来的危害经历过认真彻底反思呀!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斗人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延续过多少次?他们从来不把人的尊严、基本人权,甚至人的生命当会事的,一个长春围城就死了二/三十万老百姓,一个土改斗死了上百万老百姓,大跃进后人为造成的饥荒饿死至少上千万老百姓吧?他们对此有过忏悔有过公开道歉吗?

整个中华大地上,人性变坏了,社会风气变恶劣了,而形成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难道还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恶者?还有谁能超过他?自1949年---1976年他死去,所经历的几个大事现在几乎全被拨乱返正了,所谓拨乱返正,那就是把原来的有罪错的东西改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十年文革巳定性为十年浩劫,反右大跃进等事也己承认以前是错了,百万知青返城了,那就说明知青运动也是错的呀!那么他在1949年后还剩下几件事是实实在在的好事?我们既然要实施依法治国,却还把绝大多数事做得已拨乱返正的毛思想还要去遵循它,这不是有矛盾吗?既然要用壮士断臂的决心反腐败、搞法治,却还要受他的已被拔乱返正所证明的这种罪恶阴魂所限制,这实际上还是他的罪恶仍在作怪呀!中国历史上还有谁能存在这么大的邪恶魔鬼能量?

《[套卷]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中学201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第三篇

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中学201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2、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的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

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5、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 雄???为什

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6、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

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7、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曰:“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制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的结论。该推论(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8、《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反映了①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

流思想的巨变②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频繁的社会现实③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 )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9、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雅典娜神像 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0、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为便于经济掠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兴办了一些企业,这类企业当时主要有

印刷、船坞、船泊修理等业。这带来的新变化是( )

A.便利列强经济侵略 B.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D.激化了中外之间的民族矛盾

13、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

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14、图4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

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

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 )

A.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优势

D.大国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15、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

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16、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

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17、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

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

“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8、进入1949年,国民党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覆灭的可能,由政府信用支撑的金圆券自然急速贬值。贬值速度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了。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此时能兑换成美元是( )

A.《马斯特勒赫特条约》的发表 B.《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19、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垄断主义企业,并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能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人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根据上述材料,导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 )

①垄断企业维持高价 ②收入分配不均 ③证券市场投机盛行 ④经济运行失调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0、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联系密切,关于“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的讨论越来越多。《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认为:“伴随全球市场和生产的全球流水线的形成,全球化的秩序、一种新的规则的逻辑和结构,简单地说,一种新的主权形式正在出现。帝国是一个政治主体,它有效地控制着这些全球交流,它是统治世界的最高权力”。对“帝国”设想理解错误的是(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A. 帝国就是新的全球的主权形成 B. 帝国真正地统治了整个世界

C.没有国界限定帝国的统治权 D.帝国代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

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22、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

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23、“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

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25.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30为选做题,请在所选题目的方框内打 √,每题15分 共50分)

26、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2分)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2)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4分)

材料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

----《史记.商君列传》

古先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古有四民:日士、日农、日工、日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即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则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终身之事毕矣。 ——南宋《嘉定赤城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并评述材料中的经济思想。(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10分)先进人物对科学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14—17世纪欧洲天文学家突破了对传统“天”的认识,其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分)

材料二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 19世纪后期也是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有人争辩说,殖民地走强国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需的;还有人争辩说;按照世间的成就判断;诸土著民族软弱、低劣,需要优越的、较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一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达尔文学说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材料三 “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尔泰

(3)如何理解作者观点。(3分)

选做题

29.[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材料一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

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摘自《临川先生文集》

(1)依据材料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6分)

材料二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张居正传》 材料三 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请回答: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3) 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始作俑者造句》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第四篇

1、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人。

2、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无太大意义,当务之急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3、都是你这个始作俑者,害大家都受到牵连。

4、我们可能会因此被指摘为推动改革的始作俑者,对银行与银行客户造成影响。始作俑者造句

5、众所周知购买国债的回报率低于对外直接投资,但该理论的始作俑者们估计,这种做法将提高国内投资效率,进而加快经济的长期增长速度,而所要付出的代价却很小。

6、既然你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后果如何收拾,自然由你来承担。

7、我怀疑詹金斯是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亚特兰蒂斯可能是所有已知文明的本源,他却只是对此嗤之以鼻。

8、曾经引领世界革除君主制度、世袭头衔和等级阶层的美国真想成为倒退风潮的始作俑者?

9、他们已学会把这些思想完全送还给始作俑者。

10、如果爱默生是始作俑者,衣钵相传,一直可以传到萨罗扬的<快乐时光>之类娱人耳目的轻率之作。

11、如果委员会认为这些指控不是真实存在在,12、在这片河川地,倾倒垃圾的始作俑者,实在可恶,如今垃圾推积如山,不知该如何处理。

13、所有的安排的始作俑者是我们自身,是我们的孱弱假手于时光这权力。

14、在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献祭上,围绕在阿波罗的神圣雌牛周围的禁忌已经被违反了,魔术师般的边界之神是其中一位始作俑者。

15、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两名参议员以及其他人正在为即将浮出水面的世贸组织的匹配版本而辛勤工作。

16、为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老师处罚犯规的始作俑者。

《【安泰读后感】一个哲学思考的自然问题 ——《第三种黑猩猩》读后感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 第五篇

一个哲学思考的自然问题

--<第三种黑猩猩>读后感

又是本超级干货,一句话概括:解决从动物到人类之间的过渡问题。这个命题庞大而又深刻:从目的上来说,我们虽然都知道<物种起源>,但人类沙文主义并没有因为达尔文而变得收敛,反而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日益膨胀,看我们在20世纪做的好事,不仅在破坏环境,还在不停地互相杀戮--现代人的自大比起古人,可能有增无减--因为我们看起来几乎无所不能;从意义上来说,现代人的迷失也更加复杂,因为生存环境愈加拥挤,物质丰富又匮乏,除了十亿饥饿人口之外,地球上大部分人能吃饱了,但大多数人还是不开心不满足。为什么呢?这部分看起来是个心理问题,——《第三种黑猩猩》读后感。讨论人的生命开始、发展、衰退和死亡究竟从何而来,有何意义(光是看概述就能吓一跳)。随后从性行为的演化来分析人类的特性:当然那些问题迄今都还没有定论,作者也只是从各种流行理论的出发点来分析,可以看得出,私密性的性行为及人类女性不明显的排卵期等,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相关,但至于哪种是决定性因素?作者提出没有结论的结论:因为没办法设计实验来找因果关系,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把所有的可能性列出来一视同仁。在有限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接近真相--通过更多的客观数据。随后的一章讲述婚外情:一组有趣的数据,在保守的20世纪40年代,甚至调查性行为都是被禁止的,一组1000名新生婴儿血型判断--10%的父亲都是别人,当然,实际的婚外情肯定要高于这个数字。分析这种行为就是要回归最根本的主题--生物竞赛。两性在战场上不断较量,男性在努力广撒网的同时,女性也在寻找更好的伴侣,以及所有人类对通奸也采取了非常极端的惩罚。但也有人却发明了阉割、锁阴等各种恶劣习俗来保护自己的基因繁殖正确。【安泰读后感】一个哲学思考的自然问题 ——《第三种黑猩猩》读后感。了解这些残酷事实,并不是让我们开脱,而是学会了解系统的边界--此处引用<第五项修炼>的部分原则--从更合理的范围内了解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随后的择偶分析是在说明,人类进化的时候,并不只是自然选择,还有很多随机因素在影响人类的变化。而老化和死去则更多由各种因素所汇聚成的中庸状态:适应资源环境的成长老化速度,使得人体在最合适的时间内成熟并生养下一代,同时保证下一代的质量又是最好的--这也是进化出停经最可能的原因。但造成这个现象,是多方面博弈的结果--就好比光凭一种药是不可能让人返老还童的。另外再讽刺一句--光是清除自由基就可以长寿?生命的发展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即使有些人会因为压力而各种疾病,那么造成压力也不可能只是一种因素。我们要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也是看清问题并接受现实的必经之路。第三部分--人为万物之灵。先从语言的进化开始,作者从一些偏远群岛的新语言进化史还原出这个过程--然而最难的一步还是从简单的指代(长尾黑鄂猴就有)发展到缺乏外界指涉的字词及有语法的组合,按照作者的比喻,后者到莎士比亚的进程只有前者的千分之一。这可能也就是大跃进发展来的--人类可以发出更复杂的声音,从而可以组合出更多的字词,而不只是简单的信号。随后一章讲艺术是本书最出彩的篇章之一--其实艺术就是[性"资源的表达。而纯粹的艺术是因为生活不虞匮乏,闲暇很多然后将某些现象升华到了极致,但这并不能掩盖艺术的来源--就是代表着天赋、金钱或者两者具备。随后一章讲述农业的发展:其实除了能养活更多人,农业基本摧毁了大部分人类的生活:健康下降,阶级压迫等等等等。而至于我们为什么被烟酒毒品所吸引和麻醉呢?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有很多[累赘"的性征,然而这些都能直接代表基因的优秀。但我们人类特有的情形是:发明了很多自然天性所抗拒不了的[累赘",而这些[累赘"自身可以造成极强的[瘾",而人类可以倒在这些烟酒毒品里面自毁而无法自拔--此处想起<生活大爆炸>里面amy养过的一个猴子,有很强的烟瘾,可以自己点烟,一根接着一根--这和我们人类不是一模一样么?这部分最后一章<深邃的寂寞>则和刘慈欣观点一致,那些为了排解寂寞而幻想外星邻居的行为实在是太幼稚,人类花了巨资在这上面,却宁愿无视眼下的种种问题。第四部分--世界征服者。首先提出的是:生物的排他性+外貌判断使得人类也会根据外貌来区分种群。本书从一开始就论证:根据科学的分类方法,所有的人都是同一种。因为无论是世界上任何两个地方、外貌差别再大的人,也是可以交配的--所以是没有不同的[人种"。但人类为什么会互相厮杀呢?因为差异实在太明显了。而再往后更复杂的人类社会,即使是在相邻的区域,不同的文化也会造成彼此的漠视和仇恨。人类从来就没出现过没理由的握手言和,有的只是不断在结盟和仇杀之间徘徊。然后分析欧亚和美洲的文化进程为什么不同步--很简单,欧亚在相同纬度,植物可以很容易移植,而美洲需要跨越中间的热带。就是这个区别导致美洲的印第安人落后了数千年,而澳洲的土著就更不用说了。两个地方的居民在欧洲列强侵占之后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地理为演化立下了基本规则,无论是生物演化,还是文明演化。"[大体而言,我们在哪里居住,深刻地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人。"之后再讲述语言的进化,很有趣的是:通过语言的进化以及出现某些词汇的时间,我们可以非常精准地还原历史,判断在什么时候在哪出现了什么东西,仿佛就像是照片一样。随后才开始讨论这本书最残忍的章节:种族屠杀。首先分析从15世纪以后的种族屠杀,是有现代精确记录的。但这些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民众对这个现象的漠视。什么?有些人会很心碎地说,我们难道这么无情么?是的。认识到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样的人,也有助于认识自己是什么人。我们难以接受[如此文明"的世界,[如此文明"的我们,身上会继承了多少惨无人道的特征。那么珍妮·古道尔在1974-1977年做的详细报道则展示了一个黑猩猩队群被邻近的队群消灭的过程,两边各有6-8头成年雄性,然而这场数人的战争却持续了三年零十个月,效率之差可能被近代军阀所鄙视。但黑猩猩们唯一的武器就是靠多数堵截单个,重伤使其丧失行动能力而死亡。如果它们掌握了武器,那么这个速度就会快很多。而人类则是在数量和速度上完胜--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依旧有几百万人因为种族问题被杀(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然而我们的行为有个双重标准--不可伤害同胞及只要没有风险,不妨杀害敌人。这使得大多数人对别人的伤痛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因为那不是自己。但所幸,由于地球村的发展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更能把所有的人看作同类和同胞,这样才有可能缓和这个情况--但这条路依旧漫长。第五部分--日中则仄。这部分通过数据分析--破坏自然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天性。从几万年前,人类不断在迁徙,也不断在屠杀各大洲的大中型动物,很多物种的消亡和人类进入这个世界的时间是不谋而合。其实我们不必羞于承认:如果手上的工具可以令人生活得更好且在有限的生命中看不到迫切的恶果,那么谁都会毫不犹豫地用下去。史前的人类就是如此,拿着石矛石斧干掉了恐鸟、长毛象、巨鹰、象鸟、巨龟、大狐猴、土豚--然而比灭绝动物更可怕的是,人类是没有停止破坏环境的基因的--复活节岛为什么是个半吊子工程?因为人们把树砍完了,就没有树干去搬运石头。除此以外还有诸多文明因为过度消耗环境而灭亡。而且不仅是过度猎杀,还包括引入新种、破坏环境和涟漪效应。使得环境恶化的速度远比想象的快--作者抨击了当下一些保守数据的失真。当然,我们现在的文明因为更发达的技术而维持着暂时的平稳,但谁知道未来呢?看完这本书,仿佛把原先自己那种悲观彻底地宣泄出来--每个人都是世界不断恶化的始作俑者,而向善之艰难得仿佛有点虚弱不堪。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恶从何而来,反而松了一口气。那些偏见不再是偏见,但那些罪恶依旧还是罪恶,不过我们可以更平静地看待。当然,作者也是乐观的,他也的确促成和见证了一些进步。我们在智慧和理性的驱使下,可以更早一点预见将来的灾难,从而促使更多人去关心并付诸于行动。

文:陶鑫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448459.html

    【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