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马来西亚移民】
《卖炭翁 练习题 及答案》
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第一篇
《卖炭翁》检测题
一.填空题
1.满面尘灰烟火色,。
3.夜来城外一尺雪,。
,黄衣使者白衫儿。
5.半匹红绡一丈绫,。
,回车叱牛牵向北。
7.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8.“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
9.“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10.“黄衣使者”是指;“白衫儿”是指 。
11.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12.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13.“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
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检测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13题 答案 略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宫市的霸道不公 。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 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
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卖炭翁_练习题_及答案》
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第二篇
《卖炭翁》检测题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检测题 答案
一.填空题
1——13题 答案 略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宫市的霸道不公 。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 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
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卖炭翁》复习》
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第三篇
《卖炭翁》理解复习
班级 姓名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解释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
1、伐: 2、烟火色: 3、苍苍:
4、营: 5、可怜: 6、翩翩:
7、骑: 8、文书: 9、敕:
10、回: 11、驱将: 12、惜不得:
13、红绡、绫: 14、直:
二、阅读理解
1、这是一首讽喻诗,讽刺揭露了 制度 的本质与罪恶。
2、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 的悲惨遭遇,寄寓了作者对下层劳动者的 ,诗歌中“ ”一词直接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3、“伐薪”、“烧炭”对卖炭翁运用 描写,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表现他劳作的 。
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 描写,表现了卖炭翁 的形象。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使文势跌宕,
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 的 社会现实。这就为后面写 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运用 描写,表达了卖炭翁 的心情,反映了他生活处境的 。
7、卖炭翁在艰辛运炭的途中,他的内心一定是怀着 的心情。
8、“牛困人饥日已高”凝练地表现了。
9、对宫使运用描写,揭露了他们 的本质。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_卖炭翁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第四篇
<卖炭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原文及翻译_卖炭翁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原文及翻译_卖炭翁阅读答案_作者白居易。
[前言]
<卖炭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注释]
⑴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⑷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⑹可怜:使人怜悯。
⑺愿:希望。
⑻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⑾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⑿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⒁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⒂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⒃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⒅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赏析]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教授对此诗的赏析要点。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不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上也很有特色。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这篇诗没有像<新乐府>中的有些篇那样“卒章显其志”,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这首诗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并不是偶然的。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阅读答案_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翻译赏析_作者王建》
卖炭翁中体现诗人理解卖炭翁 第五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前言]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阅读答案_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翻译赏析_作者王建。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阅读答案_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翻译赏析_作者王建。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⑻落:在,到。
[翻译]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有“月皎惊乌栖不定”句,就是写这种意境。)“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在桂花诸品中,秋桂香最浓。在皎洁的月亮上某些环形火山的阴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赋予它美好的形象,说它是月宫里的桂树,有的传说还说人间的桂树是天上落下来的种子生成的(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天下离人千千万万,怀人愁绪如绵绵秋草,逐处丛生;诗人在思谁是确定的,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痴情,手法高妙。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