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 马来西亚移民 |

【www.guakaob.com--马来西亚移民】

《语文常识练习题》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第一篇

语文常识练习题

1、下列加点的“之”意思不同的一个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水路草木之花

C、浙江之潮 D、能以径寸之木

2、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 )

A、风烟望五津 B、后遂无问津者

C、天津 D、津津有味

3、“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

A、诗歌 B、音乐 C、小说 D、散文

4、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

A、海明威 B、马克·吐温 C、杰克·伦敦 D、狄更斯

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

A、柯南道尔 B、笛福 C、狄更斯 D、莎士比亚

7、“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 )

A、英国 B、法国 C、丹麦 D、德国

8、为广大中学生所喜欢的《花季·雨季》的作者是( )

A、韩寒 B、素素 C、郁秀 D、田晓菲

9、一主持人拿起一块木板儿,将另一主持人轻打了一下。据此我们可以猜出《红楼梦》中的三个人物是( )

A、门子 贾琏 袭人 B、冯渊 板儿 袭人

C、贾珍 板儿 袭人 D、板儿 袭人 贾琏

10、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 B、《杜工部集》

C、《稼轩长短句》 D、《临川先生文集》

11、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原名( )

A、金庸 B、古龙 C、曲波 D、查良镛

12、“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 )

A、吴敬梓 B、蒲松龄 C、曹雪芹 D、罗贯中

13、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14、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湖北的一项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5、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村里的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小芳》)

B、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是最高的山坡。(《大中国》)

C、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D、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牵手》)

16、从语音的角度看,下列行业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存款强行,贷款富行。(银行)

B、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创优美环境个个享有。(环卫)

C、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厂矿)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务)

17、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18、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19、中国23岁以下国家足球队在雅典奥运会足球亚洲区预选赛上虽奋力拼搏,但最终失利,如果你是足球迷,要安慰、激励球员,不该说的一句是( )

A、站直了,别趴下! B、有没有下一次,心里还是没有底。

C、成也爱你,败也爱你! D、在我们心里,依然期待你真正崛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20-—21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20、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30英里 B、60英里 C、80英里 D、100英里

21、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A、饱览美景 B、不要超车 C、驾车慢行 D、热爱生命

22、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句应写的是( )

A、恭候莅临 B、望准时出席 C、敬请届时指导 D、欢迎大家光临

23、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

C、柳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春)

D、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花香。(秋)

24、公元2004年是甲申(猴)年,那么2008年是A、乙酉(鸡)年 B、丙戌(狗)年 C、丁亥(猪)年 D、戊子(鼠)年( )

25、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 )

A、浪淘沙 B、水调歌头 C、天净沙 D、西江月

26、下面四句诗中,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27、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

花甲重逢 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 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28、下列人名与出处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阿里巴巴-——《一千零一夜》 B、犹大-——《伊索寓言》

C、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灰姑娘-——《格林童话》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29、朗读下边这首诗该用的感情是( )

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A、慷慨、悲壮 B、自豪、喜悦 C、悲凉、忧伤 D、愤慨、遗憾

30、“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徐志摩 C、闻一多 D、戴望舒

3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中包含了几种颜色( )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33、以下表示条件反射的一个成语是(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A、朝三暮四 B、耳濡目染 C、望梅止渴 D、乐不思蜀

34、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新华字典》 D、《尔雅》

35、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 )

A、信的内容 B、写信人的谦称 C、代指后面的敬礼 D、礼貌用语

36、“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中的“河”最初指的是(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汾河

37、世界著名通讯社与所在国家搭配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新华社-——中国 B、合众社-——英国

C、美联社-——美国 D、法新社-——法国

38、下面是有趣的成语之最,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B、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C、最大的被子-——幕天席地 D、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39、下列量词中,不具有形象美的一项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

B、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C、是一轮灿烂的满月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40、仔细品味当代剧作家魏明伦回答别人提问时的一段话,选出对文中的四个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你问我成功的秘诀?有诀无秘,早已公开-——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A、“喜新厌旧”指求创新,不守旧。

B、“得寸进尺”指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永远向更多的目标去努力。

C、“见利忘义”指只要有利可图,就发奋创作。

D、“无法无天”指艺术创造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二、主观题 (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4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2分)

为了推动这次公投,陈水扁可谓不yī余力,甚至在遭到包括岛内以及国际社会强烈qiǎn责时,他仍一意gū行,只要对陈水扁当局近期来的所作所为稍加了解,就不难看出其全力dōu售所谓公投的用心所在。(节选自2004年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42、有一个字分别和这些字“口、各、二、日、又、化、兄、音、具”合起来都能组成一个新字,这个字是 (2分)

43、请默写出连续的两句写月的诗句,并写出出处、作者。(2分)

4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两句,填在横线上。(4分,若能再写出两句以上另加2分)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 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刘禹锡的乐观幻化成千帆竞发、生机勃发的图景。苏轼矫 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星座。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① ②

45、有人曾见 过一幅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记忆模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第二篇

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在学习中,有的同学问“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没有改变词的词性,为什么也称为活用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又是“意动用法”呢?

现在网络上或者高中语文复习的参考书上有很多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解释。然而,同学们看了之后,总是不能理解掌握。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些解释往往都是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语法作用上来说的,没能抓住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对词语活用的术语性称谓。在学习时,只要搞清楚什么是“使动”,什么是“意动”,也就搞清楚了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了。

先说使动。使动,就是使之动,也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词在常态下往往不具有使动性质,而在活用的句子中却改变常态具有了使动性。文言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有这样的改变。而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却是没有的。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一种表示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的活用。在一般句子(非使动句子)中,宾语往往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他做作业。”“做”这个动作是由主语“他”发出的,而且,谓语“做”的对象是“作业”,也就是说宾语“作业”是主语“他”支配的对象。而在有“使动”关系的句子中,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往往不是由主语发出的;宾语也不是主语支配的对象。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臣活之”应该译为“我活了他”。这显然是不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活”这个词是一个不及物的动词。现代汉语中,不及物的动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在文言中,不及物的动词却常常可以带宾语,因而,我们就说这个不及物的动词给活用了。那它活用做什么词了?当然,肯定不是活用作及物动词了。经过人们研究这类词发现,这些不及物的动词翻译过来时都有“使(宾语)动”的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活用为“使动用”或“使动式”,后来规范了,就称之为“使动用法”。

下面是一些动词使动用法活用的典型例句。

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4、序八州而朝同列。(同上)

例句中“来”“归”“斗”“朝”的常态义分别是“到来”“回去”“争斗”“朝拜”义,均是不及物的动词,都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性质的改变,翻译时要译为“使??到来”“使??回去”“使??争斗”“使??朝拜”的形式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它们都是

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动词的使动用法活用中,并不是所有使动用法活用的词都是不及物的动词,有时及物动词也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只不过,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罢了。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上面例中的“负”“从”都是及物动词,但也活用了。

我们知道,文言中,并不只是动词有使动用法,形容词和名词同样可以有使动用法的活用。那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与动词的使动用法一样不一样呢?应该说,总体上看,它们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活用以后都有“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但又有些差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一般地,形容词本身也不可以带宾语,只不过活用后,这个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我们就说它活用了。请看下例: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此例中的“尊”,意思是“尊贵”。它本身不可以带宾语的,但在这里它却带了宾语“长安君之位”,而且有了“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可以看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活用。至于名词的使动用法,不过是名词先活用作动词,然后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掌握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了。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这里的“王”,先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然后再活用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使??称王”。所以,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的活用。提醒大家的是,文言中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见。

下面再说一说,意动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这里的“异”(奇怪)的宾语“之”(桃花源)本身不具有“奇怪”的性质,只不过是主语“渔人”主观上认为宾语“之”很“奇怪”。这还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说的,因为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至于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则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例如: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这里的“师”,就表示“把(宾语“之”)当作老师”的意思。其实,“师”的宾语“之”(他,指比自己先听说道理的人)并不具有这种作用,只不过是主语“吾”主观上认为是这样的。

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往往也能活用为意动用法。它们较为少见,很容易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发生混淆,因而在学习时要格外注意。请看下面例子: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这里的“羞”“耻”“悦”“乐”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也活用为意动用法了。至于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何区别,在具体语句中怎么判断一个词是形容词还是心理活动的动词,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需另做分析。

另外,现代汉语成语中保留有好多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活用,弄清楚这类活用对理解成语的意思会有很大帮助。现举例以供参考。

祸国殃民(使国受祸使民遭殃)、坚壁清野(使壁坚使野清)、降龙伏虎(使龙虎降伏)、丰衣足食(使衣食丰足)、正本清源(使本源清正)、惊心动魄(使心惊使魄动)、破釜沉舟(使釜破使舟沉)、振聋发聩(使聋聩振发)、抽薪止沸(使沸止)、脱颖而出(使颖脱)游目骋怀(使目游走使怀驰骋)。

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草菅人命(把人命当作草菅)、鱼肉百姓(把百姓当作鱼和肉)、游戏人生(认为人生是游戏)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定居)

(让??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例如:

?(使??灭亡)

(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把??当作客人)

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与妻书》)

3.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2(1)》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第三篇

12册全册词语

1.1 试验 计较 珍贵 奇花异草 霜冻 置之不理 三年五载 浇灌 循环 调节 狂风暴雨 腰酸腿疼 骄傲 秉烛夜游 昙花 菊秧 砸死

1.2 耕织 蛱蝶 蜻蜓 依山傍水

1.3 拔草 庞然大物 温驯 嚼青草 妩媚 牛乳罐 跪伏 怀念 出其不意 狂吠不止 怔住 狡猾 焦躁 皱眉 仰卧 拨弄 玫瑰 玲珑娇小 婉转 瞥见 屏息 弱不禁风 朦胧 心魂俱静 彻底 领略 幕天席地 生涯 筑巢 偷卵捉雏 暂时 心碎 稀疏 蓬松 蹒跚 茫然 憨涩 觅食 藕荷色 青蛙 贪吃

1.4 莫名其妙 恍惚

1.5 拖男挈女 瞑目 石碣 镌刻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

2.1 将帅吏卒 黎民百姓 修筑 坚强毅力 聪明智慧 巍峨丰碑 峻岭 荒原 纵横 烽垛 雄关隘口 点缀 锦绣 起伏奔腾 飞舞盘旋 增添 壮丽奇观

2.2 波澜壮阔 砂石 岷江 缝隙 头晕眼花 桥墩 竖立 都江堰 大堤 忙碌 石碑 逮捕 雪冤 千真万确 疲乏 牺牲 百年千载 燃烧 贴近 庙宇 草坪

2.3 强渡 高举 激烈 梨花 英雄 汹涌 激荡

2.4 涪陵 蓄水 风调雨顺 赋诗填词 形态各异 栩栩如生 椭圆 隧道 暴露 寻觅 邀请 淤埋 半信半疑 一夜未眠 鬼斧神工 精神矍铄 面容凝重 责无旁贷 过滤 销蚀 形势严峻 夜以继日

2.5 目睹 气势宏伟 盛赞 媒体 勘察 发掘 阵容 布局严密 进可攻,退可守 气势宏伟 震撼 无与伦比 憨厚淳朴 舒眉秀眼 策而凝听 机警聪敏 堪称 瞩目 巡回

3.1 功勋 文豪 不朽 渗透 罗衣 纤维 平凡

3.2 颧骨 两鬓 青稞 威胁 合不拢 喜出望外 作料 宿营 热气腾腾 衰弱 禁不住 碗筷 搪瓷碗 哽咽 目不转睛 支吾 夜色弥漫 煎熬 蚯蚓 意见 情绪 严峻 脆弱 必须 勉强 驼背 昏迷不醒 念叨 奄奄一息 粗糙 瞻仰 回味

3.3 包扎(zā)康复 优裕 跻身 淡薄 低劣 披露 申请 开拓 舆论 伦敦 冲锋陷阵 娇宠 巡视 谦恭 自束 婉拒 提供(gōng)粗陋 愚昧 肮脏 污渍 聘请 溘然长逝 遗嘱 缅怀 先驱 奠基人 表彰 诊断 结婚 刊载 论坛 年龄 欧洲

3.4 社稷 旄(máo)旗 心如铁石 海枯石烂

3.5 烟波浩渺 蕴藏 名副其实 脊(jǐ)梁 消耗 擦拭 奇痒难耐 溃烂 不由分说 恩赐 手舞足蹈 按摩 水流湍急 绿树成荫 费尽心思 油腻 难以言喻 肆虐 其貌不扬 痴情 慷慨 袒露

4.1 纷纭 超越 致密 解剖 机械 骨骼 特殊 竹笋 瓦砾 意志 顽强不屈 土壤 掀翻 丝毫 韧性 能屈能伸 磨炼 哄笑 玻璃棚 野草

4.2 怒吼 飒飒响 柔嫩 松脂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蜘蛛 前俯后仰 挣扎 淹没 包裹 逼近 断绝 腐烂 澎湃 黏稠 琥珀 推测 详细 苍蝇

4.3 蝶恋花 淑女 轻飏 重霄 问讯 寂寞 嫦娥 忠魂 倾盆

4.4 肺脏 蠕动 奏鸣曲 奔驰 负担 痉挛 分泌 酣睡 鼾声 麻痹 恢复 滞留

4.5 截然不同 模糊 覆盖 愤怒 怨恨 折磨 倦怠 焦灼 海港 衣襟 纠缠 懊悔 脾气 汲水 震颤

5.1 曝(pù)晒 禽兽 称谓 长喙(huì) 鹬蚌相争 张口结(ji?)舌 夸耀 锋利 乘(ch?ng)机 吹嘘

5.2 累赘 补贴 订杂志 正楷字 脾气 熄灯 蹑手蹑脚 幸而 打盹儿 屡次 动怒 责骂 挨骂 抽屉 振作 恳求 隐瞒 逃避 瞟一眼 自作自受 咳嗽 屏住呼吸 懊悔 慈爱 啜泣(qì) 维持 抄写员

5.3 孵化 率先 巢穴 踯躅 突兀 叼肉 颓丧 震惊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明媚 无遮无挡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伫立 佳肴 寂然静止 悲叹 自作聪明 手帕 戈壁 乌龟

5.4 畸形 讥笑 瞬间即逝 顾虑 破涕为笑 羞怯 哮喘 相依为命 欣喜若狂 惊天动地 穿街走巷 春日融融 委托

5.5 邯郸 正襟危坐 觐(jìn)见 拜谒(ya) 敝(bì)人 和睦 恭请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秤砣 家喻户晓 鞭策 语塞(sa) 安居乐业 放肆 仗势压人 礼贤下士 隐姓埋名 狂妄自大 谈古论今 死得其所 骚动 老泪纵横 倏地 祈祷 死不足惜 自欺欺人 空虚 背井离乡 抵挡 危在旦夕 酬谢

6.1 创始人 赖以生存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chōng) 心急如焚 萌发 肆虐 大相径庭 大海捞针 馥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万籁俱寂 辗转反侧 喜出望外 劫后余生 晨曦初露 日落黄昏 骄阳似火 阴雨霏霏 郁郁葱葱 称颂 高粱 啃骨头 基础 灼热 挫(cu?)折 不懈 稻穗 烤晒 沁人心脾 偏不肯

6.2 面面相觑 绝迹 胸有成竹 狡黠(xiá) 解释 郑重其事 抿嘴唇 轿车 反驳 纠正 警惕 质疑 正视 惊讶 捉弄

6.3 詹天佑 阻挠 要挟 轰动 轻蔑 深涧 悬崖峭壁 毅然 勉励 攀山越岭 勘测 开凿 隧道 居庸关 艰巨 竣工 藐视 赞叹不已 经纬仪 水桶

6.4 褐色 屏住呼吸 懊悔莫及 小心翼翼 严谨 考察 搅拌 溶液 摩擦 磨蹭

6.5 汗流浃(jiā)背 移山填海 知难而进 气馁 百折不挠 双刃剑 疏忽 讣(fù)告 颁发 毁灭

7.1 蛮可爱 剥削 装饰 蹂躏 生吞活剥 刻不容缓 国弊民穷 汉奸 瘟疫 可憎 日新月异 富裕 仇杀 携手 残骸 魅力 尊敬 哀痛 压抑 慈祥 无谓 屈辱 凄凉 崩溃

7.2 大雁

7.3 标识 多胞胎 掳掠 辨别 似曾相识 霓虹灯 试图 川流不息 蜂拥而至 迷失 遒劲(jìng) 葱郁 偌(ru?)大 婀娜苗条 熙攘 千姿百态 各具风韵 忠心耿耿 芸芸众生 干涸 置换 馈赠 辅佐 梧桐 椰树 榆树 茫然无措 猎奇 宾馆 蔚为壮观 大同小异 小心翼翼

7.4 溺爱 汝辈 擅长 漏水 筋疲力尽

7.5 毡靴 思忖(cǔn) 娇气 裂纹 倒霉 寿终正寝 消融 飞禽 温馨 雏鸟 铺衬 永世长存

8.1 摆弄 支撑 咧嘴 潜伏 踉踉跄跄 砸脚 防不胜防 跃跃欲试 鼓槌 擂(lěi)鼓 乐此不疲 坎坷(kě) 委屈 一骨碌 心如刀割 戳手 学步

8.2 搬弄是非 害臊 抽屉 陀螺 热泪盈眶 抱歉 伤疤 抽噎(yē) 喇叭 腮帮子 唾沫 簇拥 烟消云散 衣冠不整 纽扣 聊以自慰

8.3 骤起 虚幻 迷惑 残酷 观赏 挪动 返程 曼陀铃 雷鸣电闪

8.4 横幅 来宾 魁梧 航模 双杠 能歌善舞 霹雳舞

8.5 如饥似渴 远渡重洋 锻炼 轱辘 形影不离 羹匙

文学常识

《养花》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我们学过他的《老北京的春节》《趵突泉》《草原》。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共有60首,本文选用了其中的两首。

《山中杂记》

作者:冰心,现代做名作家,原名谢婉莹。她为儿童写了许多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 等。本文是《山中杂记》中第十篇的节选。

《长城赞》

罗哲文: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在古建筑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

《索桥的故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作品主要有《家》《春》《秋》《寒夜》《随想录》等。他的许多作品呗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我站在铁索桥上》

顾工: 当代诗人。作品多反映边疆建设者和少数民族的生活。

《你,浪花的一滴水》

魏钢焰:当代诗人,散文家。

《野草》

夏衍:文学家、文艺评论家。《野草》一文写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矛与盾》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及其弟子的作品集。

《鹬蚌相争》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共33篇。

《别董大》

高适:唐代边塞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城市的标识》

张抗抗:当代女作家。

《学步》

赵丽宏:当代作家。

12册必会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这里选的是“夏日”诗一首。杂兴:即兴而写。

②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③耘田:锄草。

④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⑤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⑥童孙:指儿童。

⑦未解:不懂得。

⑧供:从事,参与。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的荫凉处。

【译文】

白天出外除草,夜晚在家织麻,

村中的儿女在这些工作上都是行家。

孩子们虽不懂得编织和耕种,

也站在桑树树阴下学着种瓜。

(写了许多反映江南农村的现实生活的诗歌,这首诗就是他在61岁时写的。)

【赏析】

全诗描述了男耕女织,日夜忙碌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充满了乡土气息,文笔清新,语言明快。

(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肥:指果肉肥厚。

3、麦花:麦子吐花绣穗。

4、菜花:油菜花。

5、篱落:篱笆。

6、惟有:只有。

7、蛱(jiá)蝶:菜粉蝶。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矛与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

楚国有着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注释: 】

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鬻:卖。

4、楚人有??者:楚国有个??的人。

5、誉:赞誉,夸耀。

莫:没有。

6、曰:说。

7、吾:我的。

8、陷:刺透,穿透。

9、或:有人。

10、以:用。

11、子:您,对人的尊称。

12、何如:怎么样

《关于描写秋天的句子》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第四篇

1、清风涤荡你的肺腑,天籁拨动你的心音。一泓流水,一弦丝竹之音和鸣,你便知道,你该去看看秋天了。

2、秋天的风,秋天的叶,秋天的色调,秋天的阳光,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图画中埋藏了许许多多的秘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可以揭开;图画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积极求索,就可以领悟。关于描写秋天的句子。图画中展现了许许多多多姿的人生,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就可以拥有。

3、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4、秋天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仿佛在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开始。阵阵秋风的到来,树木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叶子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渐渐地变成红色,然后,开始落叶。关于描写秋天的句子

5、凉爽清明的秋夜里,明亮而发红的火星在星空中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趣味。近来每晚八点钟以后,火星就从东南方的地平线升起。它比附近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星星都亮,不论你在哪里,都很容易找到它。

6、秋天是一种廓然空阔的心绪,秋天是一种淡然惬意的闲适。

7、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8、高天大地,你站在地平线上,正好清赏秋天。

9、秋天,白日里你掩饰自己的伤感,痛苦,让我们享受你的美,让我们感到幸福,而夜里你释放出你真正的情感,偷偷哭泣,凄风苦雨还在无情地折磨你,拍打你,人们却不理会。

10、走进秋天,凝望那一泓碧水,山、云、树,会重叠了你的身影。

11、相对于春的繁丽,夏的浮华,冬的死寂,秋是一位洞明世态炎凉,又还未至垂垂已老的中年伟男。

12、秋草有情,径自凋敝;黄花无意,引领南山远眺。()阡陌相交,炊烟袅袅,那是秋天里写不尽的诗情。

13、或是晨光初照,或是山街夕辉,独坐秋天,高天、淡云、远山、近树、鸟鸣,幕天席地,一曲幽远的天籁交响在你的心底里升起。

14、拾一枚吻过秋水的卵石珍藏,是珍藏一种秋天的情怀。

15、秋天的阳光,覆盖了春季的“温暖”,覆盖了夏季的“炎热”,送来了一丝丝“爽意”,秋天的阳光醒来都是挺晚的,消失得也快。算得上“晚出早归”。但并不妨碍它的质美。它不单单照射到万物,同时把人类心灵深处照得通通透透。我想,秋天的阳光是了解我内心的秘密,我不用向谁倾吐。因为秋天的阳光已经告诉大自然,它们会和我一起同喜同忧。

16、万山逶迤足下,一水洪峰踏过,站在山冈高坡,看秋风落叶如一片片迭落的时光,观云起云涌如人生天地匆匆过客。

《关于描写大自然的句子》
幕天席地什么意思 第五篇

1、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2、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3、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句子

4、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5、红艳艳的太阳光在山尖上时,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城市渐渐地显现在金色的阳光里。

6、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7、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

8、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灰姑娘姗姗而来;树木开始脱下她绿色的夏装,换上了金色的秋装。

9、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10、十月的秋风拂着大地,辽阔的田野一片金黄。关于描写大自然的句子

11、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12、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13、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14、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

15、啊,秋雨把梧桐树的衣裳打黄啦,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16、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17、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

18、一株株枫树挺拔直立,秋风一吹,叶子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就像鼓掌在欢迎我们哩!

19、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20、或是晨光初照,或是山街夕辉,独坐秋天,高天、淡云、远山、近树、鸟鸣,幕天席地,一曲幽远的天籁交响在你的心底里升起。

21、初秋的小草不像春天的那样鲜嫩、夏天的那样柔软,草地上这儿一片鹅黄,那儿一片翠绿,好像一块黄绿错杂的地毯。

22、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23、火红的旭日刚刚透出海平面,给美丽恬静的大海抹上一层玫瑰色。

24、那刺穿云块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25、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26、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27、这时候正是早上八九点钟,明亮的阳光在树叶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银色的光环。

28、窗外吹进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许久,恍恍惚惚地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信号,秋天已经来临了。

29、朝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30、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31、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32、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33、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34、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35、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

36、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37、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注进万顷碧波,使单调而平静的海面而变得有些色彩了。

38、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39、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40、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41、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

42、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

43、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44、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45、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46、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47、金灿灿的朝晖,渐渐染红了东方的天际,高高的黄山主峰被灿烂的云霞染成一片绯红。

48、秋悄悄地来了,来到田野,来到小溪边,来到了山上。

49、忽然,迎面升起一轮红日,洒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44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