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孔子庙碑篇一
《皮日休《孔子庙碑》》

$$$$《孔子庙碑》(唐)皮日休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无所不容纳。料广以寸管,测影以尺规,航大以一苇,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伟哉夫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之终。非日非月,光之所被者远;不江不海,浸之所汲者博。三代礼乐,吾知其损益;百王宪章,吾知其消息。君臣以位,父子以亲,家国以肥,鬼神以享。道未可诠其有物,释未可证其无生,一以贯之,我先师夫子圣人也。帝之圣者曰尧,王之圣者曰禹,师之圣者曰夫子。尧之德有时而息,禹之德有时而穷,夫子之道久而弥光,远而弥芳;用之者昌,舍之则亡。昔否于周,今泰于唐,不然何被衮而垂裳,冕旒而王者哉![注释]1.旒:(liú)[作者介绍]皮日休(834?—883?),字逸少,又字袭美,襄阳人。懿宗咸通八年(867)登进士第。做过苏州刺史崔璞的郡从事,后入朝为太常博士。参加过黄巢起义。黄巢都长安,皮日休做过他的翰林学士。后不知所终。

孔子庙碑篇二
《史晨碑》

孔子庙碑篇三
《孔子孔庙孔学》

孔子庙碑篇四
《孔庙》

孔子庙碑篇五
《成化碑 碑文》

成化碑 碑文

御制重修孔子庙碑

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

盖孔子之道,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载于六经者是已。孔子则从而明之,以诏后世耳。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使天不生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后世何从而知之。将必昏昏冥冥,无异于梦中,所谓万古如长夜也。由此观之,则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其功用之大,不但同乎天地而已。

噫,盛矣哉!诚生民以来之所未有者,宜乎弟子形容其圣不一而足。至于《中庸》一书,而发明之无余蕴矣。自孔子以后,有天下者无虑十余代,其君虽有贤否、智愚之不同,

孰不赖孔子之道以为治?其尊崇之礼,愈久而愈彰,愈远而愈盛。观于汉魏以来,褒赠加封可见矣。

迨我祖宗,益兴学校、益隆祀典,自京师以达于天下郡邑,无处无之,而在阙里者尤加之意焉。故太祖高皇帝登极之初,即遣官致祭,为文以著其盛,而立碑焉。太宗文皇帝重修庙宇而一新之,亦为文以纪其实而立碑焉。

朕嗣位之日,躬谐太学,释奠孔子。复因阙里之庙岁久渐弊,而重修之。至是毕工,有司以闻,深慰朕怀。

呜呼!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其深仁厚泽,所以流被于天下后世者,信无穷也。为生民之主者,将何以报之哉?故新其庙貌,而尊崇之。尊崇之者,岂徒然哉?冀其道之存焉。

尔使孔子之道,常存而不泯,则纲常无不正,伦理无不明,而万物亦无有不得其所者。行将措斯世于雍熙、泰和之域,而无异于唐虞三代之盛也。久安长治之术端在于斯用,是为文勒石,树于庙庭,以昭我朝崇儒重道之

意焉。系以诗曰

天生孔子 纵之为圣 生知安行 仁义中正 师道兴起 从游三千 往圣是继 道统流传 六经既明 以诏后世 三纲五常 昭然不替 道德高厚 教化无穷 人极斯立 天地同功 生民以来 卓乎独盛 允集大成

有天下者 是尊是崇 曰惟圣道

顾予眇躬 承此大业 惟圣之谟

用之为治 以康兆民 圣泽流被

报典之隆 尤在阙里 庙宇巍巍

文诸贞石 以光于前 木铎遗响

成化四年六月十一日 实天所命 曷敢弗宗 于心乃惬 万世聿新 于兹重美 余千万年

孔子庙碑篇六
《夫子庙 (孔+贡)》

夫子庙(孔+贡)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它长 110米,高10米,是我国照壁之最。长和高的寓意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110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

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为这里是孔庙的所在)。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奎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以借文气,期盼科举夺魁。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以孔庙的大门叫做大成门,殿叫大成殿。横额 “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的碑廊内珍藏着赵朴初、林散之等三十位近代书法大师的墨宝。

甬道的尽头是露台,它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围以石栏,正中有二龙戏珠丹陛石,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高16.2米,东西长27.3米,进深为20.9米,是按照清同治年间的形式复建的。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砖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如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画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排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的门生——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大家请看这幅孔子

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副孔子画像。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有《孔子圣迹图》,这38幅壁画是浙江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殿内最高处还有《万世师表》、《与天地参》、《斯文在兹》三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碑心刻的画像文字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旁边三块是刻于元朝的《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现在我们来到了建于江南贡院。它始于南宋,顺治年间规模最大,为全国之最。科举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长达1300年,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的考试。这是贡院牌坊,上有李渔题的楹联,坊下龙门街立有11块记载贡院历史的碑刻和与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雕像。

我们现在看到的明远楼是贡院中心的建筑,它呈正方形,共设三层,一层为拱券门,门外有一堵八字墙,二层三层四面开窗。明远二字来源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檐下悬挂的两块明远楼匾额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题写的,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这块匾集的是颜真卿的字,八字墙上还有曾国藩的墨宝。这座楼的作用是宣读圣旨,发号施令和监视考场纪律。现在看到的这个沙盘

模型,展现的是贡院明清时的全景,当时贡院共有号舍20644间,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现在贡院内还有恢复的四十余间号舍,号舍高6尺,深4尺,宽3尺,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上一下两块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场,吃喝拉撒睡考都在此处,白天他们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走出号舍下来无不面黄肌瘦,可以想象当年考试的艰辛。

号舍所在的巷子叫号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为序,一条号巷里有60-100间号舍。大家西侧的号巷内用蜡像展示了考生百态,东侧为游客体验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也当一回考生,没准儿还能中个举人呢。

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过去是主考官办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试“公平、公正、平等”,现在是科考陈列室,分为东中西三个展厅,中间的展厅是科举文化陈列室,内有一尊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雕塑,旁边的这组模型展示了当年状元高中跨马游街的情形,非常得意壮观。四周墙壁上展出的图片资料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

东侧的状元厅内展出了中国历代状元名录,以及中国封建时代的几位知名状元,尤其是出自南京的状元,其中还有一位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傅善祥。在这里,还有一张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中的殿试试卷,为今天的专家学者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西侧的是名人厅,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贡院有关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吴敬梓,考官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还有和科举有关的一些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品尝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李香君故居、桃叶渡的名人遗踪,都是赏心乐事。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孔子庙碑篇七
《碑 释文》

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碑高2.92米,宽1.07米。 碑主人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碑阴三列,上两列各19行,下列3行,刻有捐钱人题名和钱数。碑阳隶书15行,满行42字,共567字,字径3.5厘米。碑阴刻立碑官吏41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3列41行323字,隶书,字径3.5厘米。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字径9.5厘米。书体意在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12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

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实为额中之妙品。

此碑在明初掘地时发现,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碑文完好可读,到明正德年间,仅残缺5字,“东里润色”4字尚好;清乾隆年间,“东里润色”“东”字泐半边,“润”字泐半边,其水旁尚存中点,“色”字与下边的“君”字泐大半。建国后,在东平县政府院内建亭一座,立碑于内。1966年移至岱庙炳灵门,外置玻璃罩

加以保护。此时残泐65字,不可认读的36字。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

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词旨淳古,隶书朴茂,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

蚕不并头,雁不双设,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是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

最早著录此碑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其为后为摹刻。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汉人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碑为原刻。1973年出土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简体

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碑阳

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秋,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征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贺。八月筭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子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流化八基,迁荡阴令。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鲁。考父颂殷。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

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纪行来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干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

无疆,子子孙孙。

n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

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碑阴

故安国长韦叔珍钱五百。故从事韦少王钱五百。故从事韦元雅钱五百。故从事韦元景钱五百。故从事韦

世节钱五百。故守令韦叔远钱五百。故守令范伯犀,故吏韦金石钱二百。故督邮范齐公钱五百。故吏范文宗钱千。故吏范世节钱八百。故吏韦府卿钱七百。故吏范季考钱七百。故吏韦伯台钱八百。故吏范德宝钱八百。故吏韦公俊钱五百。故吏泛定国钱七百。故吏韦闰德钱五百。故吏孙升高钱五百。故吏韦公逴钱七百。故吏韦排山钱四百。故吏范巨钱四百。故吏韦义才钱四百。故吏韦辅节钱四百。故吏韦元绪钱四百。故吏韦客人钱四百。故从事原宣德钱三百。故吏韦公明钱三百。故吏范成钱三百。故吏韦辅世钱三百。故吏范国方钱三百。故吏韦伯善钱三百。故吏泛奉祖钱三百。故吏韦德荣,故吏范利德钱三百。故吏韦武章,

故吏驺叔义,故吏韦宣钱三百。故吏韦孟光钱五百。故吏韦孟平钱三百。故守令韦元考钱五百。

;

繁体

漢故榖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碑陽

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文景之間,有張釋之,建忠弼之謨。帝遊上林,問禽狩所有。苑令不對,更問嗇夫,嗇夫事對。於是進嗇夫為令,令退為嗇夫。釋之議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嗇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從言。孝武時,有張騫,廣通風俗,開定畿寓,南苞八蠻,西羁六戎,北震五秋,東勤九夷。荒遠既殯,各貢所有。張是輔漢,世載其德。爰既且於君,盖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係,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治京氏易,聰麗權略,藝於從政。少為郡吏,隱練職位,常在股肱。數為從事,聲無細聞。徵拜郎中,除穀城長。蠶月之務,不閉四門。腊正之祭,休囚歸賀。八月筭民,不煩於鄉。隨就虛落,存恤高年。路無拾遺,犁種宿野。黃巾初起,燒平城市,斯縣獨全。子賤孔蔑,其道區別。《尚書》五教,君崇其寬;詩云愷悌,君隆其恩;東里潤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子棠。晉陽珮瑋,西門帶弦。君之體素,能雙其勛。流化八基,遷蕩陰令。吏民頡頏,隨送如雲。周公東征,西人怨思。奚斯讚魯。考父頌殷。前喆遺芳,有功不書,後無述焉。

於是刊石豎表,銘勒萬載。三代以來,雖遠猶近,《詩》云舊國,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純。雪白之性,孝友之仁。紀行來本,蘭生有芬,克岐有兆,綏御有勛。利器不覿,魚不出淵。國之良幹,垂愛在民。蔽沛棠樹,温温恭人。乾道不繆,唯淑是親。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祿

无疆,子子孫孫。

n惟中平三年,歲在攝提,二月震節,紀日上旬。陽氣厥析,感思舊君。故吏韋萌等,僉然同聲,賃師孫

興,刊石立表,以示後昆。共享天祚,億載萬年。

碑陰

故安國長韋叔珍錢五百。故從事韋少王錢五百。故從事韋元雅錢五百。故從事韋元景錢五百。故從事韋世節錢五百。故守令韋叔遠錢五百。故守令范伯犀,故吏韋金石錢二百。故督郵范齊公錢五百。故吏范文宗錢千。故吏范世節錢八百。故吏韋府卿錢七百。故吏范季考錢七百。故吏韋伯臺錢八百。故吏范德寶錢八百。故吏韋公俊錢五百。故吏氾定國錢七百。故吏韋閏德錢五百。故吏孫升高錢五百。故吏韋公逴錢七百。故吏韋排山錢四百。故吏范巨錢四百。故吏韋義才錢四百。故吏韋輔節錢四百。故吏韋元緒錢四百。故吏韋客人錢四百。故從事原宣德錢三百。故吏韋公明錢三百。故吏范成錢三百。故吏韋輔世錢三百。故吏范國方錢三百。故吏韋伯善錢三百。故吏氾奉祖錢三百。故吏韋德榮,故吏范利德錢三百。故吏韋武章,

故吏騶叔義,故吏韋宣錢三百。故吏韋孟光錢五百。故吏韋孟平錢三百。故守令韋元考錢五百。

史晨碑

前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隶书,两面刻,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6年)三月。

17行,行36字。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5年)四月。14行,行36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文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庙碑》,记载孔庙祀孔之事。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四行。 《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前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明郭宗昌谓其“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清万经《分隶偶存》评云:“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乙瑛》)、《韩勑》(《礼器》)之右。”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杨守敬《平碑记》云:“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简体

碑阳

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寜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桷,俯视几筵,灵所冯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缀纪撰书,修定礼义。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丰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辄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礼,以共烟祀。余胙赐先生执事。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尽力

思惟庶政,报称为效,增异辄上。臣晨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

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

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周流应聘,叹凤不臻。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着纪,黄玉响应。主为汉制,道审可行。乃作《春秋》,复演《孝经》。

删定《六艺》,象与天谈。钩《河》擿《雒》,却揆未然。魏魏荡荡,与干比崇。

碑阴

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谒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气拜手。祗肃屑僾,仿佛若在。依依旧宅,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灵;而无公出享献之荐,钦因春飨,导物嘉会,述修璧雍,社稯品制。即上尚书,参以符验。乃敢承祀,余胙赋

赐。刊石勒铭,并列本奏。大汉延期,弥历亿万。

时长史庐江舒李谦敬让,五官掾鲁孔畅,功曹史孔淮,户曹掾薛东门荣,史文阳马琮,守庙百石孔讃,副掾孔纲,故尚书孔立元世,河东大守孔彪元上,处土孔褒文礼,皆会庙堂,国县员冗,吏无大小,空府竭寺,咸俾来观。并畔官文学先生、执事诸弟子,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荡邪反正,

奉爵称寿,相乐终日。于穆肃雍,上下蒙福,长享利贞,与天无极。

史君飨后,部史仇誧,县吏刘耽等,补完里中道之周左墙垣坏决,作屋涂色,修通大沟,西流里外,南注

城池。恐县吏敛民,侵扰百姓,自以城池道濡麦给令,还所敛民钱材。

史君念孔渎颜母井去市辽远,百姓酤买,不能得香酒美肉,于昌平亭下立会市,因彼左右,咸所愿乐。

又敕:渎井,复民饬治,桐车马于渎上,东行道,表南北,各种一行梓。

假夫子冢颜母开舍及鲁公冢守吏凡四人,月与佐除。

(以下为唐人题名,正书四行,略)

繁体

碑陽

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魯相臣晨,長史臣謙頓首死罪。上尚書: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婁,周孔舊寓,不能闡弘德政,恢崇壹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寜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畔宮,畢,復禮孔子宅,拜謁神坐,仰瞻榱桷,俯視几筵,靈所馮依,肅肅猶存,而無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錢,脩上案食醊具,以敘小節,不敢空謁。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獲麟,為漢制作,故《孝經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書·考靈燿》曰:丘生倉際,觸期稽度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綴紀撰書,脩定禮義。臣以為素王稽古,德亞皇代。雖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時來祭,畢即歸國。臣伏見臨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長吏備爵,所以尊先師重教化也。夫封土為社,立稷而祀,皆為百姓興利除害,以祈豐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矧乃孔子,玄德煥炳,光於上下。而本國舊居,復禮之日,闕而不祀,誠朝廷聖恩所宜特加,臣寢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輒依社稷出王家穀春秋行禮,以共煙祀。餘胙賜先生執事。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盡力

思惟庶政,報稱為效,增異輒上。臣晨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上尚書。

時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農府治所部從事。

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顏母毓靈,承敝遭衰,黑不代倉,周流應聘,歎鳳不臻。自衛反魯,養徒三千。獲麟趣作,端門見徵,血書著紀,黃玉響應。主為漢制,道審可行。乃作《春秋》,復演《孝經》。

刪定《六藝》,象與天談。鉤《河》擿《雒》,却揆未然。魏魏蕩蕩,與乾比崇。

碑陰

相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建寜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謁孔子,望見闕觀,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氣拜手。祗肅屑僾,髣髴若在。依依舊宅,神之所安。春秋復禮,稽度玄靈;而無公出享獻之薦,欽因春饗,導物嘉會,述脩璧雍,社稯品制。即上尚書,參以符驗。乃敢承祀,餘胙賦

賜。刊石勒銘,並列本奏。大漢延期,彌歴億萬。

時長史廬江舒李謙敬讓,五官掾魯孔暢,功曹史孔淮,戶曹掾薛東門榮,史文陽馬琮,守廟百石孔讃,副掾孔綱,故尚書孔立元世,河東大守孔彪元上,處土孔褒文禮,皆會廟堂,國縣員冗,吏無大小,空府竭寺,咸俾來觀。并畔官文學先生、執事諸弟子,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諧,蕩邪反正,

奉爵稱壽,相樂終日。於穆肅雍,上下蒙福,長享利貞,與天無極。

史君饗後,部史仇誧,縣吏劉耽等,補完里中道之周左牆垣壞決,作屋塗色,脩通大溝,西流里外,南注

城池。恐縣吏斂民,侵擾百姓,自以城池道濡麦給令,還所斂民錢材。

史君念孔瀆顏母井去市遼遠,百姓酤買,不能得香酒美肉,於昌平亭下立會市,因彼左右,咸所願樂。

又敕:瀆井,復民飭治,桐車馬於瀆上,東行道,表南北,各種一行梓。

假夫子冢顏母开舍及魯公冢守吏凡四人,月與佐除。

礼器碑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无额。四面

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无美不备,

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清杨守敬也说:“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平碑记》)此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鋩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隶者,多以《礼器》

为楷模。

简 体

碑阳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歴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卓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制不空作,承天之语。干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卓越绝思。修造礼乐,胡辇器用,存古旧宇,殷勤宅庙,朝车威熹,出诚造更,漆不水解,工不争贾。深除玄污,水通四注。礼器升堂,天雨降澍。百姓欣和,举国蒙庆。神灵佑诚,谒敬之报。天与厥福,永享牟寿。上极华紫,旁伎皇代。刊石表铭,

与干运耀。长期荡荡,于盛复授。赫赫罔穷,声垂亿载。

韩明府名敕字叔节。

颍川长社王玄君真二百。河东大阳西门俭元节二百。故琢郡大守鲁麃次公五千。故会稽大守鲁傅世起千。故乐安相鲁麃季公千。故从事鲁张嵩眇高五百。相主簿鲁薛陶元方三百。相史鲁周干伯德三百。

碑阴

曲成侯王暠二百。辽西阳乐张普仲坚二百。河南成皋苏汉明二百,其人处士。河南雒阳种亮奉高五百。故兖州从事任城吕育季华三千。故下邳令东平陆王褒文博千。故颖阳令文阳鲍宫元威千。河南雒阳李申伯百。赵国邯郸宋 元世二百。彭城广戚姜寻子长二百。平原乐陵朱恭敬公二百。平原湿阴马瑶元冀二百。彭城龚治世平二百。泰山鲍丹汉公二百。京兆刘安初二百。故薛令河内温朱熊伯珍五百。下邳周宣光二百。故豫州从事蕃加进子高千。河间束州齐伯宣二百。陈国苦虞崇伯宗二百。颖川长社王季孟三百。汝南宋公国陈汉方二百。山阳南平阳陈汉甫二百。任城番君举二百。任城王子松二百。任城谢伯威二百。任城高伯世二百。相主簿薛曹访济兴三百。相中贼史薛虞韶兴公二百。薛弓奉高二百。相史卞吕松□远百。驺韦伯卿二百。处士鲁刘静子着千。故从事鲁王陵少初二百。故督邮鲁开辉景高二百。鲁曹悝初孙二百。鲁刘元达二百。故督邮鲁赵辉彦台二百。郎中鲁孔宙季将千。御史鲁孔翊元世千。大尉掾鲁孔凯仲弟千。鲁孔曜仲雅二百。鲁孔仪甫二百。处士鲁孔方广率千。鲁孔巡伯男二百。文阳蒋元道二百。鲁孔宪仲则百。文阳王逸文豫二百。尚书侍郎鲁孔彪元上三千。鲁孔汛汉光二百。南阳宛张光仲孝二百。守庙百石鲁孔恢圣文千。褒成侯鲁孔建寿千。河南雒阳王敬子慎二百。故从事鲁孔树君德千。鲁孔朝升高二百。鲁石子重二百。行义掾鲁弓如叔都二百。鲁刘仲俊二百。北海剧袁隆展世百。鲁夏侯庐头二百。

鲁周房伯台百。

碑右侧

山阳瑕丘九百元台三百。齐国广张建平二百,其人处士。上党长子杨万子三百。处士鲁孔征子举二百。鲁徐伯贤二百。鲁刘圣长二百。河南匽师胥邻通国三百。河南平阴樊文高二百。河东临汾敬信子直千。河南洛阳左叔虞二百。东郡武阳董元厚二百。东郡武阳桓仲豫二百。泰山巨平韦仲元二百。蕃王狼子二

孔子庙碑篇八
《礼器碑全文》

礼器碑全文

礼器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碑阳:

惟永寿二年,青龙在涒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鲁相河南京韩君,追惟太古,华胥生皇雄,颜母育孔宝,俱制元道,百王不改。孔子近圣,为汉定道。自天王以下,至于初学,莫不冀思,叹仰师镜。颜氏圣舅,家居鲁亲里,并官圣妃,在安乐里。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颜氏并官氏邑中繇发,以尊孔心。念圣歴世,礼乐陵迟,秦项作乱,不尊图书,倍道畔德,离败圣舆食粮,亡于沙丘。君于是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锺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柤梪,笾柉禁壶,修饰宅庙,更作二舆,朝车威熹。宣抒玄污,以注水流。法旧不烦,备而不奢。上合紫台,稽之中和;下合圣制,事得礼仪。于是四方士仁,闻君风耀,敬咏其德,尊琦大人之意,

卓尔之思,乃共立表石,纪传亿载。其文曰:皇戏统华胥,承天画卦。颜育空桑,孔制元孝,俱祖紫宫,大一所授。前闿九头,以什言教,后制百王,获麟来吐。

制不空作,承天之语。乾元以来,三九之载,八皇三代,至孔乃备。圣人不世,期五百载。三阳吐图,二阴出谶,制作之义,以俟知奥。于穆韩君,独见天意,复圣二族,卓越绝思。修造礼乐,胡辇器用,存古旧宇,殷勤宅庙,朝车威熹,出诚造更,漆不水解,工不争贾。深除玄污,水通四注。礼器升堂,天雨降澍。百姓欣和,举国蒙庆。神灵佑诚,谒敬之报。天与厥福,永享牟寿。上极华紫,旁伎皇代。刊石表铭,与乾运耀。长期荡荡,于盛复授。赫赫罔穷,声垂亿载。韩明府名敕字叔节。

颍川长社王玄君真二百。河东大阳西门俭元节二百。故琢郡大守鲁麃次公五千。故会稽大守鲁傅世起千。故乐安相鲁麃季公千。故从事鲁张嵩眇高五百。相主簿鲁薛陶元方三百。相史鲁周干伯德三百。

碑阴:

曲成侯王暠二百。辽西阳乐张普仲坚二百。河南成皋苏汉明二百,其人处士。河南雒阳种亮奉高五百。故兖州从事任城吕育季华三千。故下邳令东平陆王褒文博千。故颖阳令文阳鲍宫元威千。河南雒阳李申伯百。赵国邯郸宋元世二百。彭城广戚姜寻子长二百。平原乐陵朱恭敬公二百。平原湿阴马瑶元冀二百。彭城龚治世平二百。泰山鲍丹汉公二百。京兆刘安初二百。故薛令河内温朱熊伯珍五百。下邳周宣光二百。故豫州从事蕃加进子高千。河间束州齐伯宣二百。陈国苦虞崇伯宗二百。颍川长社王季孟三百。汝南宋公国陈汉方二百。山阳南平阳陈汉甫二百。任城番君举二百。任城王子松二百。任城谢伯威二百。任城高伯世二百。相主簿薛曹访济兴三百。相中贼史薛虞韶兴公二百。薛弓奉高二百。相史卞吕松□

远百。驺韦伯卿二百。处士鲁刘静子着千。故从事鲁王陵少初二百。故督邮鲁开辉景高二百。鲁曹悝初孙二百。鲁刘元达二百。故督邮鲁赵辉彦台二百。郎中鲁孔宙季将千。御史鲁孔翊元世千。大尉掾鲁孔凯仲弟千。鲁孔曜仲雅二百。鲁孔仪甫二百。处士鲁孔方广率千。鲁孔巡伯男二百。文阳蒋元道二百。鲁孔宪仲则百。文阳王逸文豫二百。尚书侍郎鲁孔彪元上三千。鲁孔汛汉光二百。南阳宛张光仲孝二百。守庙百石鲁孔恢圣文千。褒成侯鲁孔建寿千。河南雒阳王敬子慎二百。故从事鲁孔树君德千。鲁孔朝升高二百。鲁石子重二百。行义掾鲁弓如叔都二百。鲁刘仲俊二百。北海剧袁隆展世百。鲁夏侯庐头二百。鲁周房伯台百。

孔子庙碑篇九
《礼器碑》

礼器碑

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金石家评价甚高。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概述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收于《金石萃编》卷9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

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

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清杨守敬也说:“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平碑记》)

此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鋩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跌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隶者,多以《礼器》为楷模。《礼器碑》所传拓本甚多。明拓断裂适当垂处,不遑写下一字,而引上脚使长,又与是碑„年‟字不同。”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礼器》:“碑阳的书法继承春秋以来齐国青铜器铭文的特色。用笔以“方笔”为主,偶亦兼用“圆笔”。故风格在劲挺中又兼遒美之姿。行笔时的提按轻重反差强烈,笔画细的“一分笔”与笔画粗的“三分笔”交替并用,跌宕起伏的轻重变化以及结字的紧密,使字形犹如钢绳铁索,有一种细劲刚挺,纤而能厚,寓疏秀于严密,寓奇险于平正的风神。阴侧的用笔比较随意不拘,更具奇逸飞动之趣。初唐楷法多带隶意,无不与此碑有着深远密切的血缘关系。因此说《礼器》开创了初唐楷法的规模,也不为过。”

艺术风格

《礼器碑》书法瘦劲宽绰,笔画刚健,用笔力注笔端,如干将莫邪,锋利无比。其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二严密内,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

《礼器碑》的笔画瘦硬刚健,收笔转折多处方折,笔画较细而刀法及捺粗壮,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而且多少带有一些和居延汉简书法相似的地方。但是它瘦不露骨,不伤于靡弱,显得很有力度。尤其是碑阳书法,更是精美绝伦。而碑侧和碑阴,因为记载捐助者的姓名和捐助钱数,显得要随意得多,大小疏密皆不经意,但反而有一种变化之美。

和其他著名汉碑相比,它不同于《乙瑛碑》的俊美、《史晨碑》的古朴、《孔庙碑》的纵逸、《华山碑》的奇古、《衡方碑》的灵秀、《张迁碑》的方正、《曹全碑》的秀丽。《礼器碑》自有自己的风格在,这也正是它的成功之处。学习隶书,最宜以此碑入手。[1]

清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评此碑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并说:“惟《韩敕》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

《礼器碑》的线条质感,与东汉时期的其他隶书砷刻如《张迁碑》、《曹全碑》等有着一定的差异。它属于平正端庄、俊挺宽博一路。碑文中有的字笔画细如发丝,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尽管线条起伏变化,但通篇看来又不失和谐,在力量感的表现上非常成功。因此,临习《礼器碑》可选择弹性较强的兼毫笔,着重练习笔力。

笔画要瘦劲而不纤弱,波磔则较其它笔画梢粗,至收笔前略有停顿,借笔毫弹性迅速挑起,使笔意飞动,清新劲健。“燕尾”捺画大多呈方形,且比重较大,看上去气势沉雄。

另外.此碑分四面,有碑阳、碑阴之分。碑阳部分结字端庄,章法排列也较为规律,堪为《礼器碑》风格的代表,故人手应从碑阳始。但从艺术角度讲,碑阴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用笔奔放飘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统,横列的法则也被打破,抒情性极强,在整个书意上倾注了书家更多的主体精神与气质,因而碑阴也是临习中不可忽视的。

章法与墨色

《礼器碑》的碑阳部分,章法处理是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这种章法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的整体特征。而碑阴部分往往是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一定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富于流动感,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

临习《礼器碑》,在用墨的处理上可讲究一点儿变化。一般在书写方笔时,墨色宜润泽,不宜枯燥。要注意线条的相互关系:粗线条所占的地位较为重要,是整个字的主笔,力量也较为集中,用墨较重;而细线条处于辅助地位,用墨也轻。如果我们临习时要写一根方笔入纸的线条,而恰在此时笔端乏墨,那么,不妨可改用圆笔入纸来临摹这一根线条。虽然作为这一根线条的临摹,由于用笔变化而遗失了原貌,但从碑刻到墨书,因这一点形的失去而使整个字在力量上得到了补充,也不悖书法中所谓“遗形取神”这一原理。临习《礼器碑》,应首先着眼于由粗细线条组成的有机整体,保持字的力度不散。

点画特点及其写法

《礼器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凝整沉着,要求每一点画要做到笔笔送到底,强调运腕力写,这样,才能做到笔势开张,万毫齐力。

下面,以此碑字例分析点画的写法:

1.平画

如图一“元”、“天”、“王”、“造”上部的两横画,均为平画。写平画时,落笔是藏锋逆入,然后把笔锋转向右行,笔心在笔画中行笔,收笔时提锋回收。注意在《礼器碑》中,平画一般都写得很瘦劲挺直,纯用笔尖竖锋行笔,且落笔和收笔都很干净。提笔右行时宜缓缓而行,要提中有按,把笔压住,使线条浑圆有力。

2.竖画

竖画写法与平画相同,只是方向由水平改为垂直。如图二“中”、“陵”、“京”、“华”中的竖画,起笔藏锋逆入,落笔处不可有顿头,行笔中间笔势不可断,收笔时笔锋自然上提回收。注意要用竖锋行笔,犹如锥画沙,十分劲挺。

3.折法

折画的写法是先作平画,到转折处提笔换锋再下按行笔。在《礼器碑》中,折法有如下几种:

(1)如图三中的“恩”字,折画是用实势,横画到折画处微微提笔换向后再写竖画。注意折的转角运笔一定要提起来,调锋后下行,不能直接转笔扭锋而下。

(2)如图三中“见”字,上半部的折画是在横画后,利用手腕内钩将笔势换向,与平画的上凸相协调,且折后下行的竖画与下部撇、捺相呼应,使整个字在乎正中富有变化。

(3)如图三中的“石”字下部“口”的折画,折法是提笔另写竖画,然仍有笔锋的牵丝相连。

(4)如图三中“言”字下部“口”的折画,在书写时已分成两画,但却形断而势连,极富韵味。

4.波画

《礼器碑》中,字的波画用笔起落十分明显。如图四中“二”、“百”、“乐”、“世”字。这些字中的波画,逆锋入笔,向左下方斜落,再提笔向右运行,即“逆人乎出”,过中段后,笔锋逐渐按下,到波尾处迅速向右上方提锋收笔,形成横波“蚕头燕尾”,笔势雄强而沉着。

5.撇法

《礼器碑》中撇画的变化比波画要多,人形有态上有长有短,从用笔上有的出锋,有的不出锋,但基本用笔方法并不复杂,落笔仍是藏锋逆入,但略取侧势,行笔取中锋逆势。不出锋者,收笔时微微停顿后向上提笔回收;出锋的,在撇顿笔后向外转笔挑出。

图一中“大”字的撇,在竖画到弯处时笔锋转向逆行,收笔处是回锋实收。收笔时毛笔在空中向外作顺时针方向运动,使撇端不露锋芒,与撇画起笔处相呼应。“文”字的撇法是过程中笔锋逐渐转成逆势,到收笔处停顿向上方提笔。“人”字的撇,收笔时中锋顺势出锋,向左下挑出。“方”字的撇笔势趋平,收笔处与“大”字撇尾有相同之处。

6.捺法

捺的写法在《礼器碑》中一般都用笔较重,是字的主要笔画。如图二“不”、“以”、“心”、“道”字的捺,均浑厚雄沉。下笔时让笔锋吸饮墨汁,力贯笔尖,由轻至重。当笔锋到位时,提出来笔上挑,顺势捺出。《礼器碑》中,往往由于这一捺画的突出安排,使整个字平中寓奇,奇而稳健。

7.弯钩

弯钩的用笔方法与撇画的写法基本相同,应是一笔写成,如图三“污”、“孔”、“敬”、“抒”字。竖画下行接近转角处渐渐下按,然后转笔挑出,保持中锋。如遇不出锋者,要提笔回收,使钩的主体保持圆浑的状态。

8.转笔

转笔的写法与折笔写法相似。如图一“孔”、“元”、“宅”、“纪”其转角的写法都是在竖画写到转角处笔锋换向,顺势连写,须保持笔画饱满自然。

9.点画

临习《礼器碑》时,要注意点的变化,虽然点在整个字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切不可轻率。下笔时均须茂锋逆入,提笔逆锋上行,出锋方向根据各种点画的姿态而有所变化。

编辑本段结字特征《礼器碑》结体严谨,字法规范,笔画虽然以方为主,却又不是全为方笔,有时略带圆意。它能将笔画的粗细、方圆,笔势的动静,向背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清超遒劲,庄重典雅,高古且充满逸趣,可谓集汉隶各老成持重 之大成。

要掌握《礼器碑》的结字特征,首先要了解隶书的一般规律。和其他多数汉隶碑刻一样,《礼器碑》结字上下紧凑,左右开张,犹如大鹏展翅,翩翩有凌云之势。碑中几乎每一字都有一笔很夸张重按的笔画,古人俗称为“波磔”。波磔的写法,都是逆入平出,呈“蚕头燕尾”状。每一字中,波磔只出现一次,不得重复,所谓“蚕无二设”、“燕不双飞”是也。

由于隶书的波磔是向左右分开的,所以粗看大部分字呈扁方形,如图一“立”、“之”、“君”、“迟”等字。但是,隶书上承篆书,有些字横画较多,往往字形又写成竖长方形,如图二中“画”、

“真”、“育”、“台”等字。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字立形,灵活处理。

对《礼器碑》中——些充满奇气、独具特色的字,要逐个仔细琢磨。如图三中“氏”字,好像一人站立;“中”字,如同怀抱一柱;“阳”字,左右拉开距离,又互相牵引,“易”的下部几乎成横势,在险境中保持均衡;“粮”字,左右犹如一对运动的舞蹈演员,悉心相应。再如图四中“君”字,第一笔横画和最末一笔横画用弧形构成,其间各横或收或放,都与这上下两笔相协调。尤其是至碑阴部分,笔势变化更是飞扬激荡,临习者更应细心加以分辨比较。

另外,像图四中“君,、“曰”,图五中“百”、“孔”,图六“圣”字等相同的字,在同一碑中重复出现时,每字的结体却无一重复,字的点画形态各有变化,不能不让人叹服书写者的功力。无怪乎清代书法家王澍在评此碑时说:“书到熟来,自然生变。此碑无字不变。”

总之,《礼器碑》在结构处理上,无论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包围结构,都能取势颐盼,体态优美,形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同时,线条的粗细及所分割出来的空间形成了黑与白、轻与重的强烈反差,从而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 作品鉴赏

此碑历宋认为是汉隶的极致,精妙峻逸。其笔法大都承接青铜器之特色,有钢筋铁骨之称,为历来书家所陶醉,影响极大。郭宗昌《金石史》称:“其字画之好,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神助,弗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构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接也。”

此碑的用笔最为瘦硬,纵横的笔画,意如刀刻,尖锋入笔,逆入平出,行笔如锋入骨肉之隙,锋正力强,入骨也深。收笔茫提而复,骨峻气瘪。方圆并用,变化妙在笔端。有的笔画虽细如毫发,但筋骨具备,意如金针横纸,圆润之气,在于微妙之间。波磔之笔,笔毫则尽力开展,先作重按,然从侧面腾跳而起,笔力劲险,其锋不可轻犯。然后帽一千字的骨力全盘托出。转折变化丰富,或提笔暗过,意如折叶,如“龙”字;或提笔反折而下,如“目”字;或用断笔,得凌空直落之势,如“复”字;或提笔向上,然后反折而下,如“沼”字;或折后作向势,如“皇”字;或折后作背势。如“霜”字等。莫不合其惰性。正如清人王朝《虚闻题跋》中说:“隶法双汉为极,每碑备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从碑的结体上看,以取横势为主,上下精而密,左石疏得垩灵,其中波磔之笔最有特色。结体大都呈梯形状,有的结体甚正,时而峻其一角,平中求奇,纵横开展。沉著明丽,从容正色。其中碑阴碑侧更为疏放欹侧,修短大小,变化更为丰富,与碑阳的气息梢有不同。天性真率.用笔极为放逸,字体时扁时长,情趣生动。王澍《虚舟题跋》:“此碑书有五节,体凡八变,碑文矜练以全力赴之,故力出字外,无美不备。铭文则矜意稍鲜,清超绝尘,几欲笔不著纸。文后九人韩敕大书姓字,文如薤叶,独为矜重;后八人比于铭文,无复矜意,而清圆超妙,动手自然,碑阴与文后八人,风韵略似,而天机浮动。一正一偏,往往于无意之中,触处生妙;至两侧而笔益纵绝矣,左侧逾时复作,别开一境,笔茧栅纵而清圆超妙,员纵不逾矩……[2]

孔子庙碑篇十
《质朴秀逸碑中来》

质朴秀逸碑中来

——碑的发展及流变

摘要:所谓“以石代金,同乎不朽”(《文心雕龙·诔碑》),碑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它的质朴,坚实,记录着许多珍贵的资料,而作为一种独特的古文文体,也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字:碑的含义及发展 碑文的特点 碑文的分类

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的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它光耀神州大地,魅力经久不衰,它刻载了大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记录了各个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是一座内容及其丰富、十分珍贵的中国文化经典宝库和史料档案库,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据考证,碑在春秋战国时就有。它是设在宫门、庙门前用以观测日影及拴牲口的竖石。《礼记·祭义》:“君牵牲„„即入庙门,丽(即拴)于碑。”《仪礼·聘礼》曰:“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但是在周代以前,碑上是没有文字的,称为无字碑,因而也就不存在在碑文。

再后来,人们在石碑上刻字作为纪念或标记,逐渐产生了碑文。碑文是刻在石、木等碑上的一种文辞。用以记载功德善事、宗庙兴废、天灾祸福、英雄事迹等内容。碑文,又有碑志、碑铭的称谓,志,或写作誌,是记识、记载的意思,碑志也就是以碑记事的意思。铭,则是铭刻的意思。

从碑文的发展上来看,刻石碑文,是从更早的殷周时代的铸器刻字转化而来的。古殷周时代,曾在铜器彝鼎等类器物上刻字来记功、记事,其器物上的文辞称为铭文。后来则刻字于石,所谓“以石代金,同乎不朽”(《文心雕龙·诔碑》),

正因为这样,早期的刻石碑文,也是用简短古奥的韵文写称的,而到了汉代以后,则开始发展为在铭文前加有长序,形成了前有序后有铭的体制。按照习惯有把碑文后面的韵语部分称为“铭”,前面的散文部分称誌、称序。序用散体,铭用押韵。实际上它们都是碑文的组成部分,故我们可以统称为碑文。而其散体部分虽名为序,但实际上它已成为碑文的主体,

后面所缀的铭文,反而不怎么重要,所以后世有写碑文,是没有铭的。

我国最早的碑文出现在秦代,称为“刻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登泰山,为歌颂秦的业绩,刻石泰山,称为“泰山刻石”,后也称封泰山碑。后来秦二世又刻诏书于此石背后,文为李斯所书。

自秦汉以后,碑文风起,碑文佳作并出。《文体明辨·序说》中有:“后汉以来,作者渐盛,故有山川之碑,有城池之碑,有宫室之碑,有桥道之碑,有坛井之碑,、有神庙之碑、有家庙之碑、有古迹之碑、有风土之碑、有灾祥之碑、有功德之碑、有墓道之碑、有寺观之碑、有托物之碑,皆因庸器渐缺而后为之。因此,在这些碑的影响下,我国碑石林立,碑文也更加有特色。有散文,有韵文,也有诗词等。特别是现在的纪念碑、名胜碑经常可见,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从文学角度看,许多著名的碑文,出自名家之手,写得质朴凝重,条理清晰,用语典雅,表现出一种特殊的风格。特别是汉、唐以后的墓碑,常常记人物生平事迹很具体、生动,且有感情,有文采。尤其是墓碑中的墓志铭一体,曾称为唐、宋散文家精心构思,驰骋文笔的一种文体,出现了不少名作。

古代的碑文种类繁多,按内容和用途分,主要有三种。功德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碑文多是记事文体。古代的碑文往往保存许多珍贵的史料,因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下面我们就对上述的三种碑文做些简要的说明。

记功碑文

记述功德的碑文,是用来记述某人或某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功业的,据说以周穆王“弇山刻石“为最早,此见于《穆天子传》的记载,但碑文已不传。现存最早的刻石碑文,是秦代李斯所写的歌颂秦始皇功业的碑文。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传播秦王朝的声威曾先后多次巡视全国,并在所到之处勒石立碑,歌颂功德。如有名的《会籍刻石》首先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业:

皇帝修烈,平一字内,德惠修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

解释歌颂了秦统一后在厉行法制和整齐风俗上所取得的成效,最后以“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作结。全文采取三句一韵的形式,顿挫铿锵,具有一种浑朴、清峻的风格。李斯的秦刻石对后代影响很大,鲁迅评说:“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

在中国的东北吉林的太王乡太王陵的东南侧,矗立着高6.39、宽1.40米至1.80米的中

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好太王碑”。此碑是高句丽20代王长寿王为了纪念19代王好太王的功绩而立。碑文环刻。共44行,1775字,所记载的高句丽成国的资料、世绪记好太王扩展国土等事迹,不仅是研究高句丽历史和阶级关系的重要史料,而且也是了解当年高句丽和朝鲜半岛的新罗、百济以及日本列岛之间关系的重要史料。

唐代韩愈的《平淮四碑》,一向被视为记功碑文中的名篇。碑文是记述唐宪宗平定藩镇无元济之乱的,文章先述唐朝取得中央统治地位以及开过以来历代皇帝的功绩,为这篇讨逆记功的文字定下了高亢的气势:

天以唐克肖其德,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修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

在写了宪宗临朝,先后平定诸藩的武功以后,具体写了宪宗决心评判和调兵遣将的经过。最后写生俘吴元济的过程,以及有关功臣将帅受封受赏的情况。这篇绯闻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是写的纵横淋漓,富于气韵。文章在构思赏,也颇独具匠心。

宫室庙宇碑文

古代凡有重大的兴建 ,往往也勒石立碑,除宫室、庙宇在兴建、改建时往往立碑志其缘由、经过以外,其他如开山、浚河、修桥道等也多建碑立纪事,故这类碑文的数量是相当多的。比较著名的如唐代王勃的《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和韩愈的《柳州罗池庙碑》等。 中国著名的孔庙四大明碑就是个例子。孔子被奉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统治者对他的推崇见证于孔庙的一次又一次的扩建重修,而历经洪武、永乐、成化、弘治等扩修扩建,基本形成现存孔庙的规模,并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四通御制巨碑,这也就是为纪念重修扩建孔庙而立的碑文。

洪武碑立于洪武四年,是朱元璋“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崇孔子”之御碑。碑文道:“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又说:“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其政治用意,不言而喻。

永乐碑,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所立,永乐十五年重修曲阜孔庙,朱棣便亲自写下了着幢御制孔子庙碑文,赞扬孔子“参天地、赞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得以尽其份”。命有司维修孔庙,“撤其旧而新之”。以期“作我士类,世有才贤,佐我大明,于万斯年”。同时炫耀朱元璋尊孔之盛举。

万化碑,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成化四年,碑文说:“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艺开太平者也”,“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制菽粟,民生日不可暂缺。”

弘治碑,立于弘治十七年,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一语,招惹清乾隆皇帝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孤碑了。

王勃的《净惠寺碑》记述了净惠寺毁于隋末兵乱和唐代重修的经过,还着意描述了环境的幽静。如:

苍松蓄吹,临绝径而疏寒;黛筱防烟,绕回疆而结荫。春岩橘柚,影入山堂;秋壑芙蓉。光浮水殿。……

既写山水的清幽风景,又用佛教的典故来切合佛寺,文笔优美,实不愧为庙宇碑文中的独出心裁的佳作。

墓碑文

在古代碑文中, 墓碑的数量很大。古代的墓碑又分为埋于地下的和立于地上的两种,前者称为墓志铭,后者称墓碑文或墓表文。内容体为记载死者生前事迹,兼诉悼念、称颂之情。墓志铭一般是用两块方石,一底一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安葬时埋在墓圹里,据说是为了防备年久地形变迁,以便后人辨认。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墓表文又称为神道碑铭、墓碣文、墓碑文等。因碑立于神道上,故称神道表或神道碑。

碑文作为一种题材是从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滋生出来的。在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存荣亡显,没而不泯”、“刊石树铭,光示来世”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碑文在汉代产生并很快兴盛,是很自然的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屡次禁碑,《宋书》卷十五《礼志二》记载了几次禁碑的情况,第一次是在建安十年,魏武帝因反对厚葬而禁止立碑。第二次在晋武帝咸宁四年,原因是立碑刻文,伤财害人,碑文虚美。第三次是东晋末期,晋安帝羲熙年间。其后,齐、梁、陈对这以禁令沿而不改。也正是因为这一禁碑令,使墓志铭得到了发展。

墓志铭,是古代墓碑文的一种,它前有一篇记述死者生平的传记,后有一篇颂赞体的铭文、所谓“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刘勰《文心雕龙·誄碑篇》)这里所说的“序”即是志,是指用散文写的死者生平事迹。一般包括死者的世系、名字、爵位、寿年、卒葬月日,子孙大略和葬地等项。“志”后有“铭”,“铭”则用韵文体,其内容是对死者的褒扬颂赞。一般是死者家属请能文之士代笔。其中不乏碍于情面,不尊重客观事实,夸大阿谀死人的谀墓,但也有很多为人正直。一些著名诗人、作家为写墓志铭,常常独运匠心,精心构思,因而作品富于文采。蔡邕写的碑文成为这种体裁的典范,其文辞精雅,对后

代碑文影响深远。

南北朝和初唐时期的墓志铭主要是骈体文写成,某些优秀之作,用典精当,辞采华茂,称为骈体文的名篇。

下面举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它记述了柳宗元的一生的行迹,又评价了他的文章、才学、道德,并对柳宗元的坎坷一生深表痛惋之情。他把叙述、议论、抒情巧妙地融汇在一起,称为一篇优秀的文学家评传。如文中记柳宗元被贬柳州,刘禹锡被贬播州。刘家有老母。播州乃远郡,柳宗元激于朋友间的义气,宁愿以柳易播,自己赶赴远地。韩愈生动地记载了这件事,并情不能已地发表了一通议论,勾勒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事态。

陆机《文赋》中给碑的风格以准确的概括,“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碑文这一文体正透过几千年的深沉岁月,散发着它以它的古朴、坚实的魅力。质朴中透着秀逸,亘古弥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0509.html